一12-26 在耶路撒冷补足十二使徒的人数 1:12-26
第12节 第12节‘约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是指路距而不是说明事情发生的日子。当然犹太人都小心地避免在安息日工作,而跋涉长 途是被视为工作的,所以这一句话的意思是指一段可允许步行的短程路,大概不超过一哩路。 1:12
第13节 第13节这儿所列的使徒名单与路加福音六章13至16节完全相同,只是明显地删掉了加略人犹大。 1:13
第14节 第14节路加颇看重这些妇女和耶稣家人的存在,在路加福音里,11个使徒与妇女都一直跟随耶稣,但主的家人并不怎样热心 (可三21-35;路八1-21;并参路二十三49,二十四10)。根据保罗所说,耶稣的兄弟,包括雅各在内,都曾见过复活的耶稣(林前十五7), 在使徒行传所记载的初期教会期间,他们都成为很重要的人物。 1:14
第15节 第15节此处的‘一百二十’并非只是一个大约数字,在犹太人的传统里,120人是自立公会的最少人数,每一个审判官可以管 治或代表10个成员。所以,路加在这儿可能是说:初期的教会已成一社区,并需要12个‘领袖’来带领。 1:15
第18-19节 第18-19节新国际译本以及其他译本,把这两节经文放在括号里,表示这两节可能不属彼得原本的讲辞,而是路加的注释。其 中的故事与福音书所载(太二十七3-5)大体上相同,在细节上则稍有分歧。若把两边的记载放在一起来读,大致可归纳成下面的故事:祭司们 见所付的工价被拒绝,便拿这笔钱,用犹大的名义,买了一块田,犹大就在这田里上吊而死,当发现他的尸首时,已经不再是上吊的位置,而 是仆倒地上,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了。 1:18-19
第20-22节 第20-22节讲词继续引述了两处经文,诗篇六十九篇25节和一○九篇8节,来支持填补犹大在十二使徒中的位置。不过这些经 文所提供的只是部份的理由。除了上述第15节推测的可能性之外,还有一个更确实的理由是补足12这数目;因为以色列共有12个支派(参路二 十二30为例),而在使徒行传前几章里,向全体以色列的见证是十分重要的。
假若使徒的职分是作见证人的话,他们所定的资格:‘常与我们作伴’,‘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是十分合理的。保罗认为他自己作为一 个见证人,在某方面来说,比较逊色,因为他较迟才加入这运动(林前十五5-8)。值得注意的是彼得把‘约翰施洗’定为整件事情的开始,因 为耶稣是在这事之后才开始呼召门徒的(有关施洗约翰,参徒十37,十三16-25,十八24至十九10)。
1:20-22
第26节 第26节用摇签这种或然率的方法来决定如此重大的事情,不免令人觉得奇怪,但我们要明白两点:第一,这事发生在圣灵降 临之前,对犹太人而言,箴言十六章33节是支持这种做法的;以祷告的心,把整个决定的过程交在神的旨意中。第二,在摇签之前,门徒已经 尽他们所能草议如何分辨候选人的资格。换言之,摇签所决定的不是如何从120人中选出一位,而是从2位同等资格候选人中选出一位。而且教 会亦慎重地把双方召集在一起,开会作决定(参第十五章)。马提亚在其后的经文里不再出现。 1:26
二1-47 在耶路撒冷的五旬节 2:1-47
第1节 第1节五旬节是犹太人的重要宗教节期,又称为‘七七节’。这节期所庆祝的是麦子的收成,在某些犹太传统里,此节日亦与 律法的颁布、圣约的更新有关连。其时外来的犹太旅客群集耶路撒冷(参二5)当中有些人将要面临另一种的收获庆典与盟约更新! 2:1
第2节 第2节在希腊文中‘风’与‘灵’是同一个字(在希伯来文中亦如是),这两个概念有密切的关系(参约三8)。第3节在西乃 山上(出十九18),山上的火焰代表神的临现,或许在此‘舌头如火焰’亦有神临现的意味,因为门徒‘都被圣灵充满’。 2:2
第4-13节 第4-13节另一种‘语言’(和合本译作‘别国的话’)是圣灵赐下口才让门徒说出来的,从第6、8和11节看来,最自然的可 能性是指地方语言或乡谈。在这一室之内混杂着各种地方的语言,很难想像他们居然可以辨认出自己本国的话。虽然保罗在哥林多前书所针对 的是教会信徒所用的非人间言语(十二章和十四章),但保罗表明他懂得两种言语(林前十三1)。当这人用言语来表达这恩赐时,它的目的是 为了赞美,而非向外传福音(‘讲说神的大作为’;11节)。彼得宣讲福音信息的时候,马上转过来用普通的言语宣讲。十四章8至20节的故事 就记述当时的传道人如何突破言语的拦阻,而用不着神直接的介入。
常有人说这一段经文是巴别塔故事的逆转,事实上是更令人侧目。犹太教本身已经逆转了巴别塔的咒诅;敬畏神的人在节期中,从天下四 方八面前来聚集在一处敬拜,这事实已经逆转了分散和变乱口音的咒诅。然而基督教所带来的逆转有其新的一面;在基督教里,人用不着回到 某一固定的中心来敬拜,而基督教的道理却传播到天下四方。更重要的是:涉及的内容不单是言语,而是所赐下的圣灵。五旬节的中心意义与 道成肉身的意义有共通之处,两者都是表明神在人堕落的境况中,临到人间,而不是说人终于可以用己力靠近神。巴别和伊甸的咒诅并非解除 ,而是人被赎回,除去了那恶果。
2:4-13
第14节 第14节这是使徒行传中众多伟大讲辞中的第一篇,不过这些讲稿极可能不是一字不漏的直录。若是直录,这讲稿的篇幅在这 场合中显然太短,而且,就我们所能辨认的写作风格和词汇,一般来说,都是属于作者本身的。故此,这些讲辞该是路加听了讲章后,自己所 写的摘要。路加在这方面的处理办法与当代的一般历史家没有两样。他们的作品中都常有好些讲词出现,作者的宗旨都是用提纲挈领的方法, 设法保留事件和演说者的特征。路加似乎也是沿用这方式,他保留了彼得在这篇演讲中的主题信息,同时亦保存讲者其他记录下来的演讲中之 一贯作风。不过有关这保存的问题,仍是争议纷纷的[进一步的讨论可参I.H. Marshall, Acts (IVP, 1980), pp.39-42]。 2:14
第15-21节 第15-21节虽然群众都听懂了在灵里所说的方言,但彼得不认为这是传福音的工具,而是一种征兆,有待解释(参林前十四 22-23)。彼得所引述的约珥预言出自约珥书二章28至32节。那里所描写的时期称为‘末后的日子’(复数词),从圣灵浇灌之日(即五旬节) 起,一直无限期伸延到耶和华‘大而明显的日子’(单数词),亦即我们通常称为审判的日子。第17-18节构成一单元,原文中‘我要将我的灵 浇灌’两句前后呼应,夹在中间的是‘末后的日子’和‘那些日子’,还有‘要说预言’等片语都表明它们属同一单元。从这架构看来,在‘ 天上’所‘显出’的‘奇事’,和‘地下’所‘显出’的‘神迹’都要等到‘大而明显的日子’来到才发生的。彼得看这些事,有如这审判日 马上来临,我们也应该如此。 2:15-21
第22-24节 第22-24节接着彼得转过来谈最近发生的事情;耶稣生前的事迹,和祂的死与复活。在此,彼得和他当时的听众都意会‘神’ 这名词是指‘父神’。虽然此时完整的三一神论还未整理出来,但门徒已知道耶稣是敬拜的对象,他们也常把旧约对神的称谓应用在耶稣身上 (例如上述21节极可能是其中一个例子,并可参二十一36、38-39)。故此当彼得说:‘神藉着拿撒勒人耶稣’(新国际译本作:拿撒勒人耶稣 是神所委任的人)之时,他无意否认耶稣是超乎常人这事实。其实此处的经文显示彼得对其听众有所了解,他有意要说明耶稣不只是一个普通 的人。不过他先从听众所不能否认的事实说起,这些事实就是:‘在你们中间’所‘施行’的‘异能、奇事、神迹’,这些都是‘你们自己知 道的’,这些事可以证明耶稣不是凭自己力量行事,而是‘神藉着’祂作工。
彼得如此诠解耶稣的行动,别人显然可以提出抗议说:‘耶稣不可能是神的使者,因为他失败了,而神的计划是永不可失败的。’彼得的 回答是:神的计划原是要把耶稣交在人的手里,神的判决不是十字架,而是复活。第23至24节的文字架构是:‘你们……杀了,神却……叫他 复活’;神对耶稣的判决是为祂申冤。
‘你们就藉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杀了’,这一句似乎暗示一般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在这事上都有份,不过他们不像某些无法之人那 么恶毒。‘无法之人’究竟是指犹太领袖?还是罗马人?经文没有清楚说明,但犹太听众极可能以为他是指罗马人而言。
彼得又说:‘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他的意思并非说耶稣在被钉的时候没有痛苦的感觉。犹太人通常认为人死的时候,灵魂与肉 身分离,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种思想在哥林多后书里反映出来(林后五1-8),那里保罗针对这种死的观念,指出死亡好像脱去衣服。
2:22-24
第25-31节 第25-31节彼得引用诗篇十六篇8至11节这段经文来说明他对耶稣复活的了解。最主要的一句在27节:‘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 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彼得要提出的问题是:究竟这‘圣者’是指谁?听众的答覆很可能是:‘大卫自己。’彼得指出一个无可 否认的事实来回应这个答案:‘他(大卫)死了,也埋葬了,并且他的坟墓直到今日还在我们这里。’然后彼得反过来说:大卫是一位先知, 他预言弥赛亚不会留在坟墓里,必要复活。 2:25-31
第32-35节 第32-35节在这一段讲词里,彼得回头来讨论当时吸引群众的这现象。这一群人并非喝醉了,他们是神使耶稣复活的见证人。 所以耶稣就是大卫所预言的弥赛亚,然后他再引述诗篇一一○篇1节来解释弥赛亚现时被高举、升天的地位。 2:32-35
第36节 第36节这一节把上述的讲辞作一个总结,这一段所强调的是:不管外表看来如何,也不管他们采取甚么行动,但神对整件事 情有非常不同的看法。对他们来说,耶稣是一个罪犯,神却‘立’这同一个人‘为主,为基督’,正如路加福音二章11节所记载,天使早就如 此宣告了。 2:36
第37-40节 第37-40节讲词的下半段是针对群众的反应而发,说及听众该如何把所听到的道理付诸实行。第38节是回应21节的刻意描写: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只是‘主名’现今改为‘耶稣基督的名’。‘求告’的步骤扩展成两部分:‘悔改’和‘受洗’;同样,‘就 必得赦’成为:‘叫你们的罪得救’和‘领受所赐的圣灵’。 2:37-40
第41-43节 第41-43节这篇讲道引致奇异的效果;教会从120人增长到了3,000人以上。使徒继续在那里‘教训’人,并且‘行了许多奇事 神迹’。新归信的人不只是在繁忙的生活中添上基督信仰而已,他们全心全意恒切地委身于基督徒的经历。第42节是对一个基督门徒的缩写。 2:41-43
第44-47节 第44-47节这几节经文描写在五旬节之后的日子里,基督徒群体的生活状况。信徒对财产表现出很慷慨的态度(参下文四32至 五11的注释),但是却没有盲目地赶快抛弃一切私有财产,好像拥有私产是一种罪那般。他们只是‘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信徒在财务 上的困难,并不因成为基督徒就自动神奇地解决。甚至在初期教会的这段‘黄金时代’里,仍然有人是缺乏的(虽然因为他们凡物公用,这些 有缺乏的人通常不会长久缺乏,参四34,六1)。
信徒们‘天天’‘在殿里’,‘且在家中’聚集,他们一同擘饼,用饭,彼此交通,这是一段短暂的平安日子,显然他们可以在殿里公开 聚集,而不需存惧怕的心,甚至可以博取‘众民的喜爱’。不过这一切都要面临改变,在接下来的三章经文里,路加便描写外来的攻击和内在 的不协调。
2:44-47
三1至四31
在圣殿门口发生的事件 正如他们的主一样,教会开始遭受耶路撒冷众领袖的攻击。在这一段长得异乎寻常的叙述里,事 情无可避免地接二连三发生。先由一个单纯、快乐的医治事件开始,这事件当然会吸引群众围观,这是可以理解的,而彼得感到有需要解释一 下这事件,他用这机会传讲福音。但是他教训人的场合是在圣殿里,而他的教训在好几点上都与圣殿领袖互相抵触,不但在有关耶稣的主题上 ,甚至在其他题目,诸如复活等都与他们不一样。故此当局很不喜欢事件的发展,便下手拿住彼得和约翰,把他们押到审判官面前。这些审判 官当时不知如何处理,便把他们释放了。虽然使徒被释,但是从他们的祷告中便清楚知道整个教会都看到这敌对状态的严重性,这事件就在祷 告中结束。 3:1-4:31
三1-26
基督徒继续上圣殿,有一天彼得和约翰在美门的门口遇上了一个瘸腿的人在那里讨饭。美门原是他经常求乞的地方,这是一 个讨饭的好地方,因为每一个上圣殿的人都不会忽略他。虽然如此,在这繁忙的地点,天天求人赒济,必定已成为一种口头上的重复话。 3:1-26
第4-5节 第4-5节可能就是因为这原故,彼得和约翰要‘定睛看他’,这一看就使双方面对面的相遇。马素尔(Marshall)曾这样评论 :‘本来只是一个机械化的施舍事件竟然变成个人化的相遇。’[Acts (IVP,1980), p.88]。在瘸腿者心中迸出希望的火花出来,但是他仍 不敢存太高的期望。 3:4-5
第6节 第6节读者刚读过有关基督徒如何卖掉家业分给有需要的人(二44-47),现在他们心中的期望也开始上涨。可是路加在此没 有描绘基督徒如何在钱财上慷慨,他反而用这机会解释为甚么当时的基督徒对物质赀财如此不在意,因为基督徒拥有更宝贵的东西,可以拿来 分享。彼得所拥有的(而且可以施予的)是藉着信,凭‘耶稣基督的名’或权柄,使人得医治。 3:6
第7节 第7节接下来路加继续发展面对个人的主题,他告诉我们彼得拉着此人的右手,扶他起来,此举使‘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 了’。 3:7
第8节 第8节此人原本需要别人抬来放在那里的,现在不但可以行走,并且还‘跳着赞美神’。这事件在殿院里发生,更是惊人和不 合体统。 3:8
第9-10节 第9-10节我们可以想像旁人认出他时是多么惊讶和诧异。 3:9-10
第11节 第11节‘所罗门的廊’是圣殿外院沿着东边的走廊,约翰福音记载耶稣曾在此教训人(约十23),此处似乎是基督徒喜爱的 聚集地点(参徒五12)。这乞丐‘拉着彼得、约翰’,而‘众百姓’也‘一齐跑到他们那里’,好像使徒们都是‘圣人’或‘神医’一样。 3:11
第12-16节 第12-16节有关路加如何使用讲辞的讨论,参看二章14节的注释。彼得开口向百姓说话,他首先刻意把听众的注意力从自己身 上移转,否认自己有甚么特殊‘能力’或‘虔诚’,使他们把焦点放在百姓一向敬拜的神身上,并且指出神如何悦纳耶稣又使祂复活。在第16 节中,彼得似乎暗示人不能夸耀信心是出于自己,他说一切是出于耶稣的名和藉着他所赐的信心。
正如上述五旬节的讲章一样,在13至15节里,他强调人们拒绝耶稣是众所共知的,与此相对的却是神为耶稣申冤,此事有门徒可作见证, 正如当时众民亲眼看见的医治能力一样。‘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神却叫他从死里复活了。’这句子所强调的是‘神却……’这转接词,说明 神接纳人所弃绝的(参下文,特别是四11)。
3:12-16
第17-21节
第17-21节彼得没有责备他们弃绝耶稣是何等败坏,他只说:‘我晓得你们做这事是出于不知。’而19节他呼召他们‘当悔改 归正’也是指从一般性的罪中悔改过来。他们的无知并非不需要悔改,而他们在定耶稣的罪这事情上直接有份亦不致于把他们摒诸救赎的门外 。
好些现代的犹太人企望弥赛亚来临,带来全地平安和福分;第一世纪的犹太人似乎也有同样的期望。如果这假设是对的话,彼得就必须要 澄清这一点:弥赛亚虽已来临,但弥赛亚纪元却要待祂再来的时候才全然成就(20节)。听众是否在这‘万物复兴的时候’(21节)‘罪得以 涂抹’(19节)就视乎他们现今对耶稣的态度如何。
3:17-21
第22-26节
第22-26节彼得在整篇讲章中都谈及‘列祖’(13节)和‘众先知’(18、21、24、25节)。接着他又引述摩西的话(申十八 15、18-19),目的是要说清楚不断抗拒神所选立的人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23节)。
彼得结束讲道时清楚说明他看到犹太人处于一个很独特的地位,他告诉他们以色列是先知和圣约的承继者,神‘先差他[耶稣]到你们这 里来,赐福给你们’,‘地上万族’都要从他们那里‘得福’(参创十二3,十八18,二十二18)。
3:22-26
四1-31
使徒行传是记载福音由犹太人得胜地传到普天下的故事。但我们亦不可忘记这故事始于犹太人,神藉着他们的历史和圣经预 备了他们。虽然这卷书在余下的篇幅里,可看到福音传到一些更有趣的地方和人物那里去,但再看不到像二章41节和四章4节这样大批人接受福 音,数目高达5,000人。
不过,不是所有回应都是正面的,有些圣殿中居高位的人感到懊恼,他们觉得不安的是:门徒‘教训百姓,本着耶稣,传说死人复活’。 试想如果有某些教派用你的教堂来宣扬他的教义,你会有甚么感受?纵使他们能够容忍这些加利利人来此教训人,但是这些圣殿的官员都是撒 都该人,他们不相信圣经是教导复活道理的(参路二十27)。如今门徒在此宣扬复活,当然惹来他们的不高兴。
4:1-31
第5-12节 第5-12节彼得和约翰在监狱中过了一夜,翌日就被押解到全国的犹太领袖面前。他们所要面对的问题是:‘你们用甚么能力 ,奉谁的名做这事呢?’换句话说:你们凭甚么权柄作这事?也等于质问他们:你们自以为是何许人,竟敢作这事?从下文13节官长的态度中 ,可以看出这些官长并不期待他们有任何实际上的答案,因为就圣殿与犹太人的宗教而论,地上最大的权柄在大祭司手里,而大祭司当时亦在 场。
此问题所指的‘事情’大概是指引发四章2节事件的教训,但是问题的措辞模糊,让彼得可以藉口回到‘在残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就是 医病的事件,而整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源于彼得向哄动的群众解释治病的因由。
在10至11节中,我们再次读到类似二章23至24节和三章15节的逆转主题,正如前例一样。这里所强调的不是人的败坏行为,而是负面的决 定被终极的掌权者──就是神自己──扭转过来。
在第12节里,彼得回答了这质问,他宣称在大祭司以上还有更高的权柄:‘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4:5-12
第13-17节 第13-17节彼得和约翰在这种情况下的勇气是令人震惊的,或许我们这些知道彼得过去的读者比不知详情的官员更觉震惊。因 为我们知道几个星期以前,当耶稣在同一批的官员质问之下,彼得懦弱地躲在外面。那时他不但不敢面对大祭司,甚至在仆役面前也害怕地制 造藉口(路二十二54-62)。
在公会的商议中,他们没有讨论使徒的宣告是否真实,只是商议如何阻止这事情在民间传扬出去。
4:13-17
第18-22节 第18-22节他们禁止使徒‘不可奉耶稣的名讲论教训人’,彼得和约翰对这禁令勇敢地回应说:‘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 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如此宣称他们比大祭司和掌权的公会更明白神的旨意,非同小可!正如整个故事一样,这里所强调的 是使徒不能不如此行;‘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
‘藉着神迹医好的那人有四十多岁’这话强调此医治的极端性(因为此人是生来瘸腿的;三2),同时亦说明这人必是众所共知的。
4:18-22
第23-31节 第23-31节当两位使徒回到自己人当中,报告这事情时,教会第一个反应就是‘同心合意地高声向神’祷告。但是他们的祷告 却非纯粹是得胜或庆祝使徒获释,而是为意料中的攻击祈求勇气来面对,这种攻击也是先知早已预言的。这里所引述的经文出自诗篇二篇1至2 节。当信徒提及犹太人的王希律、与罗马统治者彼拉多,并外邦人和犹太人同谋(27节)的事情时,我们可以清楚看见信徒们认为众人都攻击 他们,正如昔日众人群起攻击耶稣一样。不过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祈求打倒恶势力或保护自己的安全,反而祈求神叫他们有胆量,并且求神 伸手行神迹奇事,医治疾病。他们祷告的效果使聚会的地方大大震撼,而神也赐给他们胆量,放胆传讲神的道。 4:23-31
四32至五11 初期教会的伪善 路加在上文中已经描写了教会如何开始受到外来的攻击,现在他要告诉我们这群体的内部也有不完美的地 方。这段经文以一总论为开始,与二章43至47节相似,只是此处带出教会群体中一件不太好的事件,就是关乎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故事。 4:32-5:11
第32节 第32节正如第二章所示,财物属于谁并不重要,最要紧的是信徒对财物的态度。在此我们再一次看到出卖田产房屋不是入会 的条件,而是为了当时的需要(34节)。 4:32
第34-37节 第34-37节居比路来的巴拿巴正确态度的模范例子,他后来成为这卷书的一位重要人物。 4:34-37
五1-11 5:1-11
第1节 第1节可惜第二个例子却叫人失望,他们就是亚拿尼亚和撒非喇这一对夫妇。 5:1
第4节 第4节从彼得的质问中,我们知道这对夫妇的罪不是因为他们私下留着金钱,而是他们欺骗的态度。 5:4
第8节 第8节从撒非喇的行径中可见他们的谎言是预先同谋。 5:8
第11节 第11节这对夫妇所受的严厉惩罚,不但骇倒当时的人(5节),也令我们感到困扰。这第一宗惩罚事件的审判,似乎不是来自 彼得或教会,而是出于神自己(后来彼得惩罚人的时候,他首先给对方一个悔改的机会,参八20-22)。我们必须明白这儿的重点并非神要求我 们在财务上有条理,而是神恨恶任何伪善的事,何况存心设计试探圣灵(9节)。
路加并没有以一个理想教会的典范来替初期教会作宣传;当时教会中有缺乏(二44-45),虽然这些缺乏藉着彼此分享得以解决(四34), 但是在这分享过程上,亦不是毫无问题的(六1)。
5:11
五12-42 再次面对公会:迦玛列的决议 5:12-42
第12节 第12节使徒在四章29至30节所作的祷告得蒙应允,他们‘行了许多神迹奇事’,并且继续在圣殿所罗门廊下聚集教训人。 5:12
第13节 第13节无人敢公开来听道,除非他们已下了决心加入成为信徒。 5:13
第15节 第15节‘有人将病人抬到街上’希望彼得的影子掠过,可以得医治。显然彼得当时名声甚高,但他的影子是否果真可以医病 ?还是经文只是记述人们见到彼得之前的期望而已?这个我们不得而知(参下面的注释)。第14节邻近市镇的人也把他们的病人和被鬼附的带 来,‘全都得了医治’。 5:15
附注 魔术与神迹
马可福音六章56节和使徒行传十九章12节的经文都分别记载了一些医病的事件,在我们看来似乎有‘魔术’的意味在其中。不过从其他经 文中,我们清楚知道,新约作者把基督教与当时的魔术邪术明显地分别出来(参八9-25行邪术的西门之例子)。最可能的解释是:神愿意用人 所能了解的言语来迎合人的需要,为要再进一步教导他们祂愿意满足人的期望。从这角度来看,人对神的能力若有迷信的期望,例如在路加福 音八章43至48节,那摸耶稣衣裳繸子的妇人,神也容许他们得到心中诚信的期望,并且超过他们的期望。反过来说,那些企图控制超自然能力 ,而不愿投向神的人,反而一无所得(参八9-25,十九13-14)。
第17节 第17节人们对基督徒的拥戴引起犹太领袖们的‘忌恨’,以致采取行动,而不只是由于他们与耶稣的关系所造成。在这个地 步,门徒受逼迫不是因为他们是‘基督徒’,而是因为他们太成功了。 5:15
第18节 第18节正如四章3节一样,使徒被捕,关在监里,待翌日才被押去受审问。 5:18
第19节 第19节可是这一次神介入干涉此事:‘主的使者夜间开了监门’。大概这使者随后又把监门关上,因为第二天早上守殿官发 现‘监牢关得极妥当,看守的人也站在门外’,只是‘里面一个人都不见’。
因为使徒服从使者的吩咐,所以官员很容易就把他们找出来。
5:19
第28节 第28节‘我们不是严严地禁止你们’一句所指的是四章18节的前事。犹太领袖以为基督徒的教训是要指控他们:‘叫这人[ 耶稣]的血归到我们身上’,这说法实在是忽略了三章14至17节或下文五章30至32节的事实,基督徒在此并非像公会所想,要挑唆百姓。 5:28
第29节 第29节公会复述禁令,彼得也复述四章19至20节的回应。 5:29
第30-32节 第30-32节彼得又把领袖们以前没有完全听懂的信息再说一遍,他所强调的也不是要追究钉十字架的罪,而是要宣告神已经逆 转了人对耶稣的判决。
钉十字架这回事被形容为:‘挂在木头上’,本来这句子是对基督信息不利的,因为这话把基督的死连系于申命记二十一章22至23节的咒 诅上,或许这句话是当时敌对福音的人用来描写耶稣被钉之事的。姑勿论如何,神为耶稣所做的事情在相形之下,更成为一个强烈的对比。
5:30-32
第33节 第33节大部分公会人士只看到自己被这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指控,宣称他们具有神圣的权柄,所以官员们都甚为恼怒,想把 对方处死。 5:33
第34节 第34节我们从基督教或犹太人的资料中,认识迦玛列是当时‘众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师’。他是一个法利赛人,或许这点也有 其重要性,不过教会历史上这段时期最重要的敌人来自撒都该党派(五17;参四1)。迦玛列是历代最伟大的拉比──希列(Hillel)的学生, 他是保罗的师傅(二十二3)。这伟人似乎把使徒‘逆转’的道理听进耳内,他提议暂且相信使徒的话,以使徒所力争的原则来处理这件事,这 原则就是:神在耶稣的事情上逆转了人的判决,既然如此,就让神在这事件上自行审判好了。当然迦玛列心中深信神并不是站在基督徒那边, 所以他们的运动也不会弄出一个甚么名堂出来,正如他所举出来的两个前例一样,必归于无有。 5:34
附注 迦玛列讲辞所引起的难题
着名的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曾告诉我们有关迦玛列所提及的叛徒领袖,但是二个记载的年代不太相符。第37节说加利利的犹大是在杜达之后 ,而约瑟夫却把这次序颠倒。更大的难题是:约瑟夫把杜达之变连于罗马巡抚腓达士(Fadus),而腓达士当巡抚的任期却在这事件后10年。所 以最可能的结论是:迦玛列所提及的杜达与约瑟夫所说的并非同一人;前者比后者早期,而后者极可能是故意取前者之名字,步其后尘。[有 关这方面的讨论,参C. Hemer, The Book of Acts in the Setting of Hellenistic History (Mohr, 1989), pp.162-163, 223-224]。
第40节 第40节公会的人‘把[门徒]打了,又吩咐他们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这事实说明公会不敢严加追究以避免引起群众暴乱 。 5:40
第41节 第41节使徒刚从监中被神迹性地释放出来,隔天却马上被打,当时使徒一定免不了感到迷惑,但是他们却欢喜快乐,‘因被 算是配为这名受辱’。 5:41
第42节 第42节他们不顾传福音的禁令,正如上次一样。门徒‘继续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地教训人,传耶稣基督’。 5:42
六1至八3
司提反面对公会:一个时期的结束 在使徒行传中,最长的讲章不是出自保罗,甚或彼得,而是出自司提反,这事实通常都 令人惊奇。记载这事情的几章经文是初期教会中的转捩点。当时福音虽受到拦阻,但其动机只是出于妒忌,和维持社会秩序而已。犹太教与基 督教仍被视为同一宗教──而基督徒仍然上圣殿,也没有劝人离开犹太教,他们只是劝人接受耶稣,就是律法与先知所预言的应验。
司提反的故事却把整个局面完全扭转了,有人作假见证控告司提反,说他的信息攻击圣殿和摩西的律法。司提反的讲辞指出这控告真假参 半;他忆述以色列早期的历史,乍看之下,这段长篇的记载好像是题外话,其实它的目的是要指出神在摩西律法和圣殿之外,与他的子民已有 一段长久的关系。约瑟和摩西等人与神有更进一步的关系,却因自己的人妒忌而遭受攻击。律法和会幕/圣殿不过是用来表达这种关系而已, 它们不是这关系的中心。如果人以‘神与子民的关系’这观点来看犹太教,那么基督教就是这关系的延续,但是人若单以圣殿和律法来衡量犹 太教,那么基督教就是与它对立的了,因为基督教宣称神已透过弥赛亚把神人的关系带到另一境界。
这故事拉开序幕的时候,信徒都被视为犹太人,而耶路撒冷城中很多人,包括祭司们都成为信徒(六7)。但故事结束的时候,基督徒却被 犹太人攻击,不单是因为他们的成功或是引起的哄动,而是因为他们是基督徒(八1-3)。除此之外,我们也必须说明司提反谈到主耶稣被弃绝 时,他不像彼得那样。(二23-24,三14-15,四10-11,五30-31),彼得基本上只是聚焦于神如何在耶稣身上逆转人的判决,司提反却更直接 地归罪于犹太领袖身上。结果这一段悲剧成了这时期的结束。
6:1-8:3
六1-14 6:1-14
第1节 第1节希腊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似乎是当时基督徒(犹太人亦如是)中的两个文化团体。我们可以假定门徒和其他巴 勒斯坦的犹太人都以亚兰语(与希伯来话相近的语言)为母语,而那些在五旬节信主的访客,则可能是希腊化的犹太人,他们的母语是希腊话 。这两群人都是犹太人。
虽然路加上文已经提到基督徒如何凡物公用(二44-47,四32-35),‘但在天天的供给上’有争执的事情发生,我们直到如今才得以一瞥 这职事的规模和经常性。
6:1
第2-4节 第2-4节这里提及两种职事的对比:‘祈祷、传道’是一种,‘管理饭食’又是另一种,不过二者的对比并不等于说某一种职 事比较低下。现代好些社会文化中,‘管理饭食’意味着饭店中的侍者或雇佣。但是这观念在多方面都是错误的;第一,当时分配饭菜原是一 家之主的职责(故此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桌上拿起饼来,祝谢,擘开,分给众人;路二十二19;参九16,二十四30)。其次,‘管理饭食’原文 直译是‘桌边侍候’,其中的‘桌’字有两个意思;饭桌,或是兑换钱银的桌子(可十一15;在路十九23中同一个字词是指银行)。故此‘桌 边侍候’也可说是‘坐在经理的座位上’,经文中虽然有提及饭食,但他们所分配的很可能也包括饭钱。在四章35至37节中,使徒所收进来的 显然是金钱。如此理解这段经文与下文7位执事的恩赐更是符合;这7人除了‘被圣灵充满’之外,还要有充足的‘智慧’来管理此事。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从此以后十二使徒就不再管理物质上的需要,而这7个人则完全不过问祈祷和传道的事情。但事实上,路加在下文有关 司提反和腓利的故事中,完全没有提及饭食和财务,只描写他们的传道事工! 6:2-4
第8-10节 第8-10节司提反是七人之一,他在‘利百地拿’(意译是‘自由人’)会堂行神迹奇事,引起不信的希利尼犹太人与他辩论 。这会堂其中一些成员是来自基利家的,保罗的家乡大数就在基利家境内,所以保罗与这会堂及这些反对势力可能有关。他们的反对没有起甚 么作用,直到有些人私下‘买出人来’作假见证诬告司提反,无疑这见证把司提反的话故意夸张,使人听来以为司提反是‘谤讟摩西和神的话 ’。 6:8-10
第13-14节 第13-14节此假见证与耶稣受审时的证言相似(可十四58)。而控告他的罪名与圣殿和律法有关。 6:13-14
七1-56 7:1-56
第1节 第1节有关路加录用讲词的一般原则,参阅二章14节的注释。大祭司问:‘这些事果然有吗?’司提反的回答不置可否。基督 教与律法和圣殿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一言难尽,司提反从旧约历史的角度来回答,实在是明智之举。他回答的大意是说:犹太教所说,神与 祂子民的关系在圣殿和律法以先,甚至比以色列这土地还要早。圣殿、律法,和以色列都不过是犹太教的表达工具而已,不是犹太教的核心。 当保罗写信给加拉太人的时候也用同样的策略;那时加拉太人要面对一些把摩西律法当作中心思想来教导人的师傅(加三15-19),保罗和司提 反两人的策略都是从亚伯拉罕说起,司提反的这番话,不知是否已经落在站在那里还未悔改的扫罗心田里? 7:1
第2-19节 第2-19节讲辞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乎摩西以前的犹太历史,主要谈及亚伯拉罕和约瑟,前者的重要性是说明犹太人的宗教建 立在神的呼召和应许上。这根基在约瑟的一生中开始产生作用,然而他的家人都不明白,以致因妒忌而抗拒他,把他卖给外邦人(司提反同时 代的人也是这样对待耶稣)。 7:29
第20-43节 第20-43节司提反被控的罪名之一是‘改变摩西所交给我们的规条’(六14)。在这一段里,司提反的辩驳就是针对这一点, 他提醒听众,犹太教所努力要保护的教条,在历史传统中亦有转变。所以当司提反谈到摩西的故事时,我们再一次发现他的焦点又是集中在人 对摩西和他信息的抗拒;虽然神赏识他,人还是弃绝他。 7:20-43
第44-50节 第44-50节讲辞的第三部分是关乎圣殿本身的。司提反被控糟践圣所和摩西的律法规条,他们这指控假定这两件事情为犹太教 的基柱。司提反却提醒听众,这两件事情其实是互相矛盾的。圣殿本身就已经是改变了摩西所流传下来的传统了(六14)。照摩西的传统,神 命令要建造的是会幕,圣殿是一个改变,虽然神也容许这改变发生,却决非神所主动提出。如果人要攻击司提反违背犹太教,那么犹太人的经 典岂不也要被定罪?因为他在讲辞中引述的就是先知以赛亚的话(赛六十六)。 7:44-50
第51-53节 第51-53节真正违背先知的其实是司提反的听众,他们不但违背了先知,而且抗拒了藉着先知说话的圣灵,和先知预言要来的 弥赛亚。司提反结束此讲辞时,严肃地攻击他们;他指责说要受审判的是他的听众,而不是他自己,因为他们违背了犹太宗教的精神。 7:51-53
第54节 第54节很可能司提反本来还有更多要说的话,但听众极其恼怒,向他咬牙切齿,他才被迫停下来。 7:54
第55-56节 第55-56节神赐给司提反一个异象,正如主耶稣受洗和山上变像时一样;天开了,有神的声音说话。这异象的目的不单是要赐 给司提反勇气来面对前头的重任,而且神也藉此认许快将要来临的重大转变。山上变像时,神的声音认许耶稣上耶路撒冷受死的决心,这事情 并非神喜欢如此,而是事情必须如此发生。司提反的事情也是一样:神认许这个属神的新群体要与传统的旧群体分离。如果说基督教此时就与 犹太教完全分离,可能太重一点,但保罗在书末受审时所采取的策略就是环绕着一个有关的理念:就是保罗在世俗(罗马)法庭所面对的控告 ,实质上是犹太人的内部问题。自从司提反被石头打死那日开始,基督教在犹太教中就成为一个隔离而分别出来的组织,或许亦可以说犹太教 本身应有如此的蜕变,而不应该成为当今这个由不同党派混杂而成的运动,因为他们的失败,基督教才成为他们劲敌。 7:55 -56
七57-60 他们‘捂着耳朵’,‘大声喊叫’,目的是掩盖不听更多他们心目中以为是亵渎的话。暴动的群众等不及正当的审判程序, 所以没有正式的判决或定罪,他们就把司提反‘推到城外,用石头打他’。
经文说:‘作见证的人把衣裳放在一个少年人名叫扫罗的脚前’,从这句话中,读者不但得知当时扫罗在场,而且还知道他不是指控司提 反的见证人之一。同样,七章60节明说扫罗喜悦这事,显示他没有直接参与用石头打死司提反。有趣的是:司提反最后的祷告说:‘不要将这 罪归于他们’,‘他们’也包括扫罗在内。此祷告所用的字眼与耶稣在路加福音二十三章34和46节所说的互相呼应。
八1-3 8:1-3
第1节 第1节‘教会大遭逼迫’:使徒行传首次用‘逼迫’来形容这事件,‘门徒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打开了随后经文的 序幕。 8:1
第3节 第3节扫罗在这逼迫中的行动有他自己的书信来支持(林前十五9;加一13、23;腓三6;提前一13),扫罗进各人的家来捉拿 基督徒这事实,显示当时基督徒不再在圣殿里公开聚集了(五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