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22:1-14 王的儿子娶亲的比喻
1.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
“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这是他对仇恨他的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回答,他用继续进行他的事工来回应他们。对他们,也是对众人,他再次讲“比喻”。他们带着挑剔的问题到他这里来,他用比喻回应。在上一章我们注意到“他们看出他是指着他们说的”。然而这种看出并没有领他们悔改,只是加增了他们对救主的仇恨。他们半遮半掩的仇恨愈发加增,因为他们惧怕众人,不能出手去抓耶稣,把他处死。他们故意闭上眼睛不见光,尽管这光继续照在他们身上。如果他们不接受这光,也许一些他们在误导的百姓可能会接受;所以君王再次给他们讲了一个关于他的国度,关于他自己的比喻。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比喻和记载在路加福音14:16-24的那个比喻区分开来,那个比喻是在另外一个时候说的,说的目的不一样。这值得我们去比较这两个比喻,留意它们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2.“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
“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荣耀的王就是这样庆贺他的儿子与我们人性的联合。神的神子屈尊俯就,与我们人性联合,是为了可以救赎他拣选的人脱离因他们犯罪而要受的惩罚,是为了他可以与他们有人能想象得到的最亲密关系。福音就是庆祝这神与人合为一的奇妙娶亲的荣耀庆典。这是一件大事,君王要大大预备用恩典的娶亲筵席来庆贺。这娶亲和娶亲的筵席完全都是君王安排的;他如此喜悦他的独生爱子,每一件荣耀他,让他喜乐的事情,都让这位伟大的父心里有无限的满足。子除了是创造主,保守的主,护理的主,与父同荣之外,因着他的娶亲,他还被加上新的荣耀的冠冕,成为救主,救赎的主,还有中保。
3. 就打发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他们却不肯来。
定好的时候到了,作为一个国家,以色列人被“请来赴席”,被邀请来,分享王的丰盛。很久以前他们就得到邀请,王不断派先知邀请他们;现在这庆祝的日子就要临到,王“就打发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 这是东方的传统,就是对那些有幸得到第一次邀请的人发出第二次邀请。施洗约翰和我们主的门徒和使徒明明白白告诉众人,那盼望已久的大事近了;确实,那指定的时刻已经到了,所定的眷顾锡安的时候已经到了,一切所需要的就是客人来参加这场婚礼。
以色列人大得尊荣,从地上万国之中被拣选出来参加王儿子的婚礼;但是哎呀!他们不珍惜他们的特权:“他们却不肯来。”他们有指示,恳求和警告,但这一切都没有用:“他们却不肯来。”我们的主非常接近他在地上客旅生涯的尽头,他用这一句简短的话来总结他所看到的以色列对待他自己的表现,“他们却不肯来。”他不是说,“他们不能来,”而是“他们不肯来。”一些人是因为这个理由,另外的则是因为其他的理由,也许一些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理由;但是毫无例外,“他们却不肯来。”就这样,他们显明了对君王的不忠,不服从他的命令,不喜欢他的儿子,蔑视君王的筵席,不理睬君王派到他们那里去的信使。
请留意,安排这娶亲筵席的是王;所以,收到这意味着极大荣耀的邀请的人,拒绝出席,就是明目张胆侮辱,得罪王和他的儿子。如果一个普通人邀请他们,他们可能早就欢喜接受邀请了;但是王的邀请是命令,拒绝的人不服从,就是风险自负。那些现在拒绝福音邀请的人要记住这点。
4. 王又打发别的仆人,说:‘你们告诉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
王很有耐心,给了这些不忠的百姓另外一个来参加这娶亲筵席的机会:“王又打发别的仆人。”他希望给那些拒绝他邀请的人各样的机会,如果他们坚持拒绝,他们就是没有借口开脱了。可能仆人身上有一些东西是让他们不高兴,而不是吸引他们的;或者他们没有把君王的信息表达得最好;或者话还说得不够清楚;或者那些“不肯来”的人把这件事前后思想,可能会后悔他们作了一个仓促的决定,希望得到另外一次邀请来赴筵席。
所以君王又派了别的仆人出去;免得人们对他们要传的信息有任何误解,王就对他们说,“你们告诉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在这里耶稣似乎看到了不久的将来,预言在他死后要发生的事情。我们主的使徒和直接跟从他的门徒走遍全地,宣告福音,宣告这福音的完全,白白赐予,是预备好了。一开始这些宣告只是向以色列人发出的,按君王的话就是,“你们告诉那被召的人。”保罗和巴拿巴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对那些拒绝和亵渎的犹太人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徒13:46)使徒开始的时候似乎认为他们的使命是局限在犹太人身上;但他们肯定确实向他们传了福音。他们告诉他们,因着耶稣的死,拯救人的预备是完全作好了,按着君王的话就是,“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他们传现在就可以得到的拯救,显明神恩典丰富的拯救:“牛和肥畜已经宰了。”确实他们传了全然充足,满足人各样缺乏的恩典:“各样都齐备。”然后他们发出王的宣告:“请你们来赴席。”他们奉他的名邀请,催迫,甚至命令那些被“召”的人。他们在耶路撒冷起头,向蒙眷顾的亚伯拉罕的后裔呼召,让他们来赴席,他们的荣耀就是第一个被邀请来参加君王的筵席。
5. 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个到自己田里去;一个作买卖去。
大部分的犹太人对门徒的传道置之不理:“那些人不理,”看这比不上他们内心投入的世务来得重要。他们轻看福音,其实就是轻看这位伟大君王他自己,践踏神的儿子,蔑视恩典的圣灵。对他们来说,十字架的教训是绊脚石;被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属灵的国度在他们眼中是可耻的:“那些人不理。”
“就走了。”他们不走君王要他们走的路;他们蔑视他的道路,各走各路,“一个到自己田里去;一个作买卖去。”“田地”和“买卖”被用来对抗君王的筵席,君王那“牛和肥畜”。这些背叛的人似乎在说,“君王怎样处置他的牛和肥畜就怎样处置好了;我打算去看管我的田地,作我的买卖。”属肉体的人喜爱属肉体的事情,“不理”属灵的福气。哎呀,这些那位神的朋友亚伯拉罕的后裔,竟然如此爱这个世界,就像那些犹太人轻蔑叫他们是“外邦的罪人”一样!
6. 其余的拿住仆人,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
犹太人当中那些注重宗教的人,那些“其余的人”,他们抓住外在的形式,恶毒固执,起来反对第一批传福音的人,残酷逼迫他们。 他们根本不在乎以马内利道成肉身,神性和人性这奥秘的联合;他们根本不在乎耶和华神他自己,而是“拿住仆人”,鞭打他们,用石头掷他们,诽谤他们,把他们关进监狱,“凌辱他们”。他们对神仆人残暴的对待证明他们是充满侮辱,恶意和愤怒。大数的扫罗在归正之前,就是这些疯狂的法利赛人和宗教领袖的代表,这些人正如他向亚基帕王承认的那样,对待跟从基督的人是“分外恼恨”。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不仅侮辱对待君王的仆人,甚至还“把他们杀了”。主钉十字架后,司提反是第一个为真理殉道的人,但他决不是最后一个。如果“殉道士的血是教会的种子”,那么在基督教初期的时候,圣地是撒满了这样的种子。这就是以色列人对君王的回应,君王命令这个长久以来蒙眷顾的国家联合起来,荣耀他的爱子。犹太人实际上是在说,“我们抗拒君王的命令,我们不要他的儿子作我们的王;要证明我们对他的背叛,我们把他的仆人杀了。”
7. 王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
耶路撒冷被围城,百姓遭屠杀,他们的都城被毁,都在这句可怕的话里被描述出来了。“王就大怒。”君王已经到了他容忍,长久忍耐的极限。当他听到他的仆人怎样受到苦待,被杀,“盛他烈怒的酒杯”就满了;他就“发兵”。罗马皇帝以为他是发自己的兵镇压犹太人;但他是不知不觉行出至高神永恒的旨意,就像古时候亚述和巴比伦的君王一样,成了耶和华惩罚他叛逆百姓的工具(见赛10:5,耶25:9)。
这些残忍行刑的人最彻底地做了他们可怕的工作。请大家看约瑟夫的作品,看看罗马人是怎样“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的。这句话强烈的语气和准确令人惊奇。只有全知的神才能如此完全准确预见,预言那要临到这些凶手和他们的城的灾难。在今天我们这个得到福音眷顾的国家,如此多的人轻慢福音的时候,神加给耶路撒冷的报应应当给我们一个严肃的警告。还没有一个国家是拒绝福音,却不受到因为它大胆犯罪而落在它身上的某些压倒性的审判的。法国在今天正受到巴多罗买日大屠杀后果的报应。如果英格兰拒绝神的真理,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光就要在血海中被熄灭。求神用他极大的恩典拦阻这样可怕的灾难!
8, 9. 于是对仆人说:‘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
“于是”:当王发怒的时候,就算此时他也是满有恩典。他在怒气中记得施恩。审判是他不常见的作为,但他“喜爱施恩”。“于是对仆人说”:尽管王的敌人被摧毁,王还有仆人留下。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灭绝,耶路撒冷成了荒场,基督教的传道人仍然是留下来了。身为筵席主人的王把他的仆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知道此时准确的情况:“喜筵已经齐备。”福音的预备是丰富的,在王的一边是没有缺乏。他儿子娶亲,必然有筵席庆祝,筵席需要客人:“只是所召的人不配。”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听到讲那些被召的人的话。因为他们自己判断自己,是不配永生,神必然要召其他的人。拯救不是配不配的问题,否则没有一个人可以得救。这些人太骄傲,太自我满足,太心高气傲,是不配得到神的眷顾。他们宁可要自己的田产和买卖,而不愿尊荣王和他的儿子,所以他们在心里是叛党。
这该怎么办?要取消筵席,为筵席作的预备要毁掉吗?不是的。王对他的仆人说:“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命令使徒转向外邦人的恩典爆发是满有荣耀,值得称颂的。到此刻他们还没有被召,但是当以色列人最终拒绝了弥赛亚,他就给他的门徒范围更宽广的使命:“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凡受造的听。”在这个比喻中,路上的强盗,恶棍, 路上的行人,流浪汉, 以及各样人等都提到了; 就是这样,我们应当向处在各种光景下的人传讲耶稣,但要特别向那些在“岔路口上”的人传讲。邀请那些在大路上游荡的人来参加娶亲的筵席,这不是人的做法,但是耶稣是在表明福音邀请荣耀无条件的特点:“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这表明我们不可限制这呼召,只是向有蒙恩迹象的人传福音。在一开始的时候在这方面有限制是对的;但是在基督死后,这些都被除去了。就算我们的主也这样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当他第一次打发十二门徒出去的时候,他对他们的命令是,“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但是向全世界传讲福音的时候已经到了。耶稣在复活之后对他的门徒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
10. 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见的,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筵席上就坐满了客。
“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他们按照得到的命令去行,这就是门徒去做那些一开始对他们来说肯定是非常奇怪的事情的理由。他们自己属于一开始就被召的那蒙神眷顾民族,但是神的恩典胜过他们的偏见,他们“出去”,去到异教徒当中,宣告神儿子娶亲的消息,大力邀请人来参加这筵席。仆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去到大路上;所用的词是众数,英文修订版作“各个岔路口”;就是大多数人会聚集的十字路口那样的地方。哪里有人,哪里就应当有传福音的人,带着神交给他们的信息出去。
王的仆人如此热心努力,他们主人的恩典通过他们所行如此有果效,结果他们的努力是极其成功。他们“凡遇见的都召聚了来”。犹太人蔑视的信息受到外邦人的欢迎,从这个世界异教徒广阔的大路上, — 罗马,雅典,以弗所等地, — 有很多人被召聚了来参加福音的筵席。各样阶层,阶级,光景的人来参加爱的筵席。这些人显示是愿意来的,因为王的仆人“凡遇见的都召聚了来”。外表很不一样的人都在服从呼召上一致:“不论善恶”,都被召来参加筵席。加入有形教会最好的人等,必然是目前人不完全光景的混合,有一些人被接纳进来,是本不应该进来的。稗子要在麦子中长起来,糠秕和麦子要躺在同一块打谷场上;渣子要和宝贵的金子混在一处,山羊要进到绵羊里面;福音的大网要把各样的鱼打上来,“不论善恶”。
“筵席上就坐满了客”:快乐,愿意,惊奇,热切的客人,发觉自己从大路上被拉来,来到王的面前,乞丐从粪堆上被拉来,在王的面前和众王子坐在一起。哈利路亚!就是这样,王高兴,王子得到尊荣,筵席的大厅坐满了人,所有的人都和婚礼上的铃声一样快乐。这些被人弃绝的人,当他们坐在王的桌子前,他们会发出何等喜乐的呐喊!之前各样都预备好了,除了分享王丰富的客人以外什么都不缺;现在他们来了,肯定一切都会很好的。哦且慢。
11. 王进来观看宾客,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
仆人让宴会厅装满了客人,他们的成功并没有一眼看上去那么巨大,并不是完美,没有混杂。客人继续涌进王宫,穿上王提供的礼服,真心高兴,坐下享受为他们预备的美物;但是他们当中有一个人,他仇恨王和他的儿子,他定意来到欢庆的会中,却不穿上喜乐袍,甚至当着王的面,显出他对整件事情的蔑视。他来是因为受到邀请,但他的来只是外面的。摆设筵席是为了尊荣王的儿子,但这个人根本不想这样做;他愿意吃摆在他面前的美物,但他心里没有对王和他爱子的爱。他的到场得到容忍,直到那庄严的时刻临到:“王进来观看宾客”。这时那察看一切,什么也不漏过的眼睛发现了这位大胆妄为的入侵者:“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礼服代表基督徒不可缺,但是一个未得更新的人不愿接受的一切事情。这个没有穿礼服的人是和会众不同心,和它的目标不一致,没有对王的忠心,然而他大胆,厚着脸皮这样做,跑到参加婚礼的客人当中。这是对抗的无礼,不可容它继续不被揭露,不受惩罚。在某些方面他比那些拒绝邀请的人更糟,因为他假装接受邀请,他来只是为了当着王的面侮辱他。他不愿穿上白白供应的礼服,因为要是他穿上,他就是荣耀王子了,而王子娶亲是他蔑视轻看的一件事。
不仅在承认相信的基督教会之外有天上君王的敌人,教会里面也有,记住这点,这对我们有好处。一些人聚在一起,拒绝参加他儿子的婚礼,但是其他人来坐满筵席的大厅,与此同时却是设立筵席的这位伟大君王的敌人。这个不穿礼服的人就是这种人的代表,在今天,这种人假装是基督徒,却不归荣耀给主耶稣,也不归荣耀给他赎罪的牺牲,或者他神圣的话语,他们和福音盛宴的目的,就是主耶稣在他圣徒当中所得的荣耀不一致。他们来教会是为了得好处,得名望,显得时尚,或者为了破坏其他人对王的信心。敬虔的人可以经常看到这种人,这个人在参加婚礼的宾客中一定是非常显眼。然而教会里的叛徒是最怕王的来到,他要立刻把他们揭露出来,就像这个比喻当中摆设筵席的王,他一进来观看宾客,就看见那个没有穿礼服的人。
12. 就对他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可答。
君王对他说话是相当客气的了:“就对他说:‘朋友。’”也许他其实并不想侮辱王,所以他称他是“朋友”。他假装是一位朋友,所以王这样来称呼他。然而他犯的仍是一件严重的恶事,他一定要为此负责:“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这是碰巧还是故意?看守衣柜的人岂没有告诉你,我为所有的客人提供了礼服吗?你看到你所有的同伴都穿上参加婚礼的服装,你自己的衣服却和这喜庆的大厅毫不协调,你岂不觉得你自己是格格不入吗?如果你是一个敌人,那么你为什么还要来?你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违抗我,却要跑到我自己的王宫里吗?你没有别的时候冒犯我,却要挑我儿子结婚的日子吗?你对自己奇怪的举动有什么话说,可以解释理由,或者找借口?请注意,这个问题是多么针对个人。王对他说话,仿佛他是唯一在场的人。
“那人无言可答。”如果他能,他是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为自己辩护;;但他被王的威严震服,他自己的良心定他为有罪。不需要指控他的证据,他站在所有人的面前,自己定自己为有罪,是犯了公然,不可否认的不忠的罪。原文是这样说的:“他被笼住了嘴。”王还没有进来的时候他可能在轻浮地说着话,后来他就无言以答。这流利的沉默!他这时为什么不跪下,求王赦免他大胆妄为的罪?哎呀!骄傲让他不能悔改,就算在最后一刻他也不愿降服。
一个人在基督教会里面,对神却心不端正的人是没有可辩护的理由。君王仍要进来,察看接受来自王,邀请参加他儿子婚礼的宾客。那些被他发现没有穿礼服的人有祸了!
13. 于是王对使唤的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他如果不是用言语,也是用行为在说话,“我是一个自由人,我想怎样行就怎样行。”所以“王对使唤的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绑起来,让他永不得自由。他是太过轻慢圣物,他积极侮辱王,他举手反抗,胆敢涉足王的宫殿:“捆起他的手脚来。”准备处决这个罪犯,不让这个叛党有任何逃脱的机会。他落在他应当去的地方:“把他丢在外边。”王的宫殿不是给叛党来的地方。有时候这种逐出教会的判决是由教会执行出来的,行使正当的教会纪律,把骗子逐出主百姓的行列;但在死的时候这个判决是更完全被执行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这节经文讲到仆人的字和第3, 4, 6, 8和10节用的字眼是不同的。在那些地方用的是doulo,在这里是diakono, “使唤的人”,指的是天使,他们的工作就是特别要“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太13:41)从基督的国里挑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太13:49)。比喻里的这个人拒绝穿上光明的礼服,所以王对他的仆人说,“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 把他丢在外边,就像人把杂草扔出花园墙外,或者把毒蛇甩到火里一样。把他扔到火把,灯光通明的宴会大厅的外边,“丢在外边的黑暗里。”他曾经见过里面的光,现在黑暗对他更显为昏暗了。他大胆的违抗配受最特别的惩罚:他被送到一个地方,“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那不是悔改的地方,因为人在那里流的眼泪不是敬畏神,为罪忧伤而流的眼泪,而是眼睛冒着背叛的火,在不顺服的心中燃烧妒忌而流的痛苦眼泪。“切齿”表明“哀哭”的特征,从神那里被赶出去的人要在由失望的仇恨生发的一切狂怒中咬牙切齿,这仇恨失败了,不能侮辱君王和他儿子的婚礼。那些自称是基督徒的人,其实却是不信,不服从的人,要落在这里描写的败坏里。求主怜悯,救我们大家脱离如此可怕的遭遇!
14. 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被召的人多”:限制不在这里,我们不是在传限制的福音。所有听到福音的人都是被召的,但福音不都是带着能力进入每一个人的心里:“选上的人少。”结果表明,这样或者那样,极多的人错过了娶亲的筵席。只有一些蒙拣选的人,因着神恩典的拣选找到了。
这句话当然是和整个比喻有关的。“被召的人”包括拒绝王邀请的人,那些因着他们的拒绝,证明他们不是“选上的人”的人。甚至在那些接受邀请的人当中,还有一个人不是“选上的人”,因为他在王他自己的王宫里侮辱君王,用不服从王的要求表明他的敌意。然而这世界上有“被选上的人”,足以坐满伟大君王欢庆的大厅,把当得的荣耀归给他儿子娶亲的这件事。那些在羔羊的婚宴上坐席的人有福了!愿作者和所有的读者都在这蒙拣选的众人当中,永远赞美那如此大大眷顾他们的神分别的恩典!
太22:15-22 君王的敌人试图把他陷害
15. 当时,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就着耶稣的话陷害他。
“当时,法利赛人出去”:他们一定是看出来了,娶亲筵席的比喻,和那邪恶园户的比喻一样,是讲他们的。然而我们主的话并没有感动他们悔改,只是加增了他们对他的恶毒和仇恨。他们的心刚硬,他们的良心像被火烙过,所以他们“商议,怎样就着耶稣的话陷害他。”他们不愿承认基督是神的智慧和神的能力,如果他们承认,他们就不会尝试去做这不可能的事情了。他们知道要就着耶稣的话陷害他,这是很难的事情,所以他们“商议”怎样才能做成此事。如果耶稣和我们一样有过失,他们早就成功了;因为那些希望就着我们的话陷害我们的人,并不需要多多商议怎样去做。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人可以像这些法利赛人一样精确,正经,却能故意去陷害对手。外在极大的虔诚可能却带着最卑贱的灵。
16. 就打发他们的门徒同希律党的人,去见耶稣,说:“夫子,我们知道你是诚实人,并且诚诚实实传神的道,什么人你都不徇情面,因为你不看人的外貌。”
他们“就打发他们的门徒”:他们也许害臊,在基督揭露他们如何对待他这位王的儿子之后,不敢再来到基督面前;所以他们打发选出来的一队门徒,希望夫子失败,学生可以成功。“同希律党的人”:法利赛人的门徒和同与基督为敌,但是是他们对头的一伙人联合起来,加强力量。这群联合起来的一伙人可以从不同方面攻击耶稣。法利赛人憎恨外国势力统治他们,希律党的人却鼓吹该撒至高无上。这两方很不一样,甚至互相仇视,但此刻他们放下他们自己的争论,好使他们能用这样那样的方法来陷害我们的主。
他们开始的时候话说得很动听,他们用尊敬的称呼“夫子”来称耶稣:他们只是虚情假意地用这个词,只是口头宣告说,他们认为他是教导神的律法的,是在教义和实际事情上争议问题的权威。他们也承认他是诚实忠心:“我们知道你是诚实人,并且诚诚实实传神的道。”他们更进一步,赞扬他的无惧:“什么人你都不徇情面。”然后他们颂扬他没有偏见:“你不看人的外貌。”“你说话,是不管该撒,彼拉多,希律,或者我们哪一个人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就这样,他们希望用他们说的这极大的奉承,让他放松警惕。他们说的全部是真的,但他们心口不一。出自他们的口,这仅仅是骗人的话而已。让我们留心,当恶人大声赞扬我们的时候,他们常常是怀着邪恶的动机,要反对我们。他们巴结奉承,为的是欺骗,毁灭。
17. “请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如何?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
“请告诉我们”:“因为你是诚实人,因为你诚诚实实传神的道,因为你宣讲正确的话,不理会任何人的意见,因为什么人你都不徇情面,而是敢于把真理说出来,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听,愿不愿意接受;所以请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如何?”“我们很着急,要听你在这个重要问题上的意见;一些人这样教导,另外一些人那样说。这事关公众极大的利益,大家都在谈论;像你一样有学问的夫子,你一定是已经从它各方面的影响,考虑过这件事情,我们想知道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你怎么看?”哦,这些天真无邪的人!他们很想从他那里得到教训!他们一边说着,一边心里为着他们觉得一定会取得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他不管怎样回答,就算沉默,也会挑动这群人中这方或那方的敌意。
这是他们问我们主的问题:“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他们指的是罗马人定下来一年一度的人头税,这在犹太人当中引发极大的仇恨,经常导致反抗。加利利的犹大(徒5:37),是许多假冒弥赛亚的人中的一个,教导纳税给该撒是不可以的,因着他起来反抗罗马而灭亡了。质询基督的人希望同样的命运会落在他身上。
在很多方面,他们的问题很微妙,很难回答,任何的答案都有他的敌人陷害他,希望可以抓住的把柄 ,如果他说,“可以,”那么他们就会谴责,说他是和压迫他的百姓的人一伙的,是背叛他们夸口的神权统治,尽管那时他们自己实际上是推翻了神对他们的管治。如果他说,“不可以,”他们会去到罗马总督那里控告他煽动百姓造反。实际上,当耶稣被带到彼拉多面前的时候,这是指控他的其中一条捏造的控告:“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该撒,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如果他不出声,他们就会取笑他,说他是懦夫,不敢把想的说出来,怕得罪他的听众。这个网罗布置得很巧妙;但那些如此狡猾造出,布下这个网罗的人,根本没有想到他们只不过是在布下网罗,自己陷了进去。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正如大卫所说的,“恶人被自己手所作的缠住了。”
18. 耶稣看出他们的恶意,就说:“假冒为善的人哪,为什么试探我?”
我们这位看透人心思的伟大君王是不会被他们的奉承,或者他们狡猾的提问欺骗:“耶稣看出他们的恶意”;因为这确是如此,他们是要报复。恶意和欺骗,要把他打倒;但是他看透了他敌人的诡计,看出那触动他们如此攻击他的恶意。旁观者可能看不出他们的恶意,我们主的门徒可能迷惑,不知道他会怎样回答;但就像在所有其他试验的情形一样,耶稣自己知道他该怎么办。
可能连他的敌人都没有料到,他现在会问他们这个问题:“假冒为善的人哪,为什么试探我?”他们想可以如此聪明掩饰他们真正的目的,他们的脸谱如此快快从他们的脸上被揭开,他们真正的为人,就是“假冒为善”,被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对此他们一定是大吃一惊。耶稣把他们比作是演戏的人,骗子,扮演虚假角色,目的是为了欺骗的人。他给他们的称号是对的,他很有智慧地对他们说,“为什么试探我?”仿佛他说,“你们看啊,我没有被你们虚假奉承的话欺骗,我能看到写在你们心上的恶意,你们在我面前全然无力,我想怎样对待你们,就可以怎样对待你们;像你们这样可怜弱小的人,能做什么与我作对呢?你们为什么要试探我呢?”我们救主的问题有无尽的蔑视,但即使对那些不配他怜悯的人,他的问题里也有潜伏的怜悯:“你们为什么试探我?我有什么理由,是叫你们来陷害我的?你们为什么如此愚蠢,要问这必然要伤害你们自己内心的问题呢?”不管什么时候,人假装大大尊敬耶稣,然后想用他们错误的教训,或者误称为是科学的来推翻他的福音,他们就是卑贱的假冒为善的人。
19. “拿一个上税的钱给我看!” 他们就拿一个银钱来给他。
耶稣揭露了他们的愚昧与虚伪,就接着让他们在众人面前蒙羞。他对他们讲,“拿一个上税的钱给我看!”他的要求,他们的服从,让整件事情在旁观者的眼中变得更生动,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实物可以看,可以触摸,人学到的功课就更震撼。我们的主要他们把一个通常用来缴纳人头税的钱币拿给他看:“他们就拿一个银钱来给他。”就是一钱银子。这钱币等于支付给罗马士兵每天的工资,在葡萄园的比喻中,是做工的人每天的工钱。如果这些人猜到耶稣会怎样用这一钱银子,他们就不会快快拿这银钱过来给他了。他们用这银钱给自己买来一场混乱。以后,他们看到税钱,就决不能不想起,他们试图陷害他们仇恨的那位拿撒勒人,却遭遇失败的这件事。
20, 21. 耶稣说:“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该撒的。”耶稣说:“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他问了他们另外一个问题,是他们可以自己回答的:“耶稣说:“这像和这号是谁的?”号应该是刻写的字样。在他们面前的是刻在这块银钱上的罗马皇帝的像和字样,但他要他们这样说出来,所以他问,“这是谁的?”犹太人的拉比教导说,“如果一位王的钱币在一国流通,这国的百姓就证明他们承认他是他们的主。”
当我们面对罪人,如果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指责自己为有罪,这是好的。
“他们说:‘是该撒的。’”不可能有其他的回答。这税银不是犹太人一舍客勒的钱币,而是罗马帝国的钱。这清楚证明,不管他们喜不喜欢,他们是罗马的臣民,该撒是他们的统治者。结论是什么?不就是他们应该把他们承认是他们统治者当得的交纳给他吗?“耶稣说:‘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 凡属于该撒的都要归给他。耶稣没有说什么是该撒的,这银钱本身解决了交税的问题;他的回答包括了王的臣民在他们活在掌权者管治下当尽的一切责任,但这没有触动到神的主权。耶和华掌管良心和人心,他们一定要看到,正如该撒有他的管治,主也有他自己的管治。所以“神的物当归给神。”耶稣不是作回避性的回答,这句话充满意味,非常论到点上;然而他是如此说,法利赛人和希律党的人都不能从中找到什么满足他们这群人要达到的目的,或者他们要用耶稣的话陷害他的恶毒目的的把柄。这两派人用了他们的银钱,连一个银钱都捞不到。
对我们来说,这件事情的功课就是,国家有它的范围,我们一定要向它尽责,但我们决不可忘记,神有他的宝座,我们不可容许地上的国让我们去背叛天上的国。该撒一定要守他的位置,决不可超越在外;但神一定要把在灵里的管治唯独留给他自己。
22. 他们听见就希奇,离开他走了。
即使他们没有感觉,他们还有一些常识。他们看见他们的计谋可耻失败了,他们“希奇”基督的智慧胜过他们的狡诈;他们知道继续冲突是没有用的,所以他们“离开他走了。”他们的道不是他的道,他们在他们奉承主的话中已经承认,他是诚诚实实传神的道;现在他离开他,走自己的道,就这样完成了对他们自己的定罪。
主,请救我们,不要让我们跟从他们邪恶的榜样!而是让我们紧紧抓住基督,走他的道路!
太22:23-33 君王与撒都该人
23. 撒都该人常说没有复活的事。那天,他们来问耶稣说,
“那天”:耶稣不能休息,一群敌人刚被驱走,另外一群就操步前来攻击他。他让法利赛人和希律党的人闭了口;现在“撒都该人来”,他们是我们救主所在那个年代包容一切的教会人士,是唯理主义者:他们“常说没有复活的事”。除了复活这一点,他们还拒绝圣经很多很多的教导;但这里特别提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希望在这一点上陷害救主,或者让他糊涂。撒都该人“常说没有复活的事”;然而他们来问耶稣,某样紧急的事,“在复活的时候”,会有什么情形。他们明显认为他们可以列出一个例子,去藐视死人复活这个教训。他们本来是应该从法利赛人和希律党人的遭遇学到一些什么的,但毫无疑问,他们对自己的立场如此自信,尽管其他人已经如此当众大大失败,他们以为自己却会成功。
24. “夫子,摩西说:‘人若死了,没有孩子,他兄弟当娶他的妻,为哥哥生子立后。’”
“夫子”,他们来,装出对这位伟大“夫子”十分尊敬。他们和前面一群攻击的人一样彬彬有礼;但是和他们一样,尽管他们的口如奶油光滑,他们心却怀着争战;他们的话比油柔和,其实是拔出来的刀(诗55:21)。
“摩西说”:他们把内容说出来了,尽管不是一模一样按照申命记25:5记载的话。摩西的律法,在这件事情,以及很多其他事情上,是承认存在的风俗,对它们加上某些规定。因为如果一个人死了,没有留下孩子承受他的名,继承他的产业,这就被认作是一件极大的灾难,犹太人认为应当用各样可能的手段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这里描述的做法,直到今天仍在东方不同的国家十分盛行。
25-28. “从前在我们这里,有弟兄七人,第一个娶了妻,死了,没有孩子,撇下妻子给兄弟。第二、第三、直到第七个,都是如此。末后,妇人也死了。这样,当复活的时候,她是七个人中哪一个的妻子呢?因为他们都娶过她。”
这些撒都该人可能知道真的有他们说的这个例子,尽管这是极其不大可能的;更可能的是,这是他们其中一条经常讲的故事,他们习惯讲这样的故事,为的是取笑复活这件事情。他们不相信灵界;所以他们以为,如果有一种将来的光景,那也是和现在的光景很类似。他们讲了他们的情形,就向救主问了这个让人难解的问题:“当复活的时候,她是七个人中哪一个的妻子呢?因为他们都娶过她。”无疑他们以为这个问题会让基督大惑不解,就像它已经让那些被问到的人大惑不解一样;但是和对待之前的问题一样,他毫不困难就回答出来了。
29. 耶稣回答说:“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神的大能。”
“耶稣回答说:‘你们错了’”:错不在他,而在于他们。他们以为存在的论证是建立在他们自己对那未见世界的错误观点上;当神话语的亮光照在他们那七个稻草人上,他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对今天反对,怀疑和不信的人,我们也可以用我们主的话来回答他们:“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神的大能。”这些撒都该人以为他们找到了圣经里面的一个问题,但是他们的错误是出自他们“不明白圣经”。对神所默示的话语无知,这几乎是所有错误的根源。这些人对字面很熟悉,但其实他们不明白圣经,否则他们早就会发现,圣经里面有极多的启示,是讲死人复活的。
他们的错误也是出于他们对“神的大能”一无所知。死人复活是神的大能其中一样最大的证明,对神来说,万事都能。这些撒都该人用他们的无知,否认神的大能,惹动以色列的圣者。对于晓得“神的大能”的人来说,死人复活有什么难以置信的呢?肯定的是,那用他大能话语创造万物的神,也能用这同样的大能,在他自己所定的时间使死人复活。
30. “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象天上的使者一样。”
“当复活的时候”:我们的主表明有死人复活这件事;他甚至没有停下来证明这个真理,而是继续说复活的生命比我们现在自然的生命是更高一筹:“人也不娶也不嫁,乃象天上的使者一样。”我们救主的回答击中了撒都该人另外一个错误;质问他的这些人并不相信天使的存在。耶稣没有尝试去证明天使的存在,而是把这个事实当作理所当然的,说“复活的时候”人要“象天上的使者一样”。他不是说人要改变成为天使,而是好像路加所记录的那样,“他们和天使一样”。他们成了属灵的人,正如保罗在林前15章解释的那样。
31, 32. “论到死人复活,神在经上向你们所说的,你们没有念过吗?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
我们的救主现在进一步教训这些撒都该人,“论到死人复活”。他使用了他经常用来对付那些自称读圣经的人的模式:“你们没有念过吗?”“你们拒绝法利赛人接受的口传的传统,取代神诫命的教导,你们没有念过神在经上向你们所说的吗?”耶稣总是表现出对所启示的神的话语最大的尊敬。他在这里是说,圣经表明的真理是非常针对人的事情。这个信息是对这些撒都该人说的,尽管他们对此并不晓得;这是神说的。然而他们却不领受。
我们多么应该常常查考圣经,免得有神所启示的真理,是我们没有念到的!我们多么需要圣灵的教导,免得我们像这些撒都该人,念到了,然而却不明白圣经!
耶稣本可以引用旧约许多关于死人复活的经文,但是因为撒都该人特别尊崇摩西五经,耶稣就引用了摩西在出3:6记下来的话:“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然后加上他自己的评论和解释:“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当耶和华从燃烧的荆棘中向摩西说话的时候,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已经死去很久了。他的话语表明先祖们仍然活着,他的约是和那些依然存在的人立的。
“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这个真理里面有极多的教训。一些人以为,在死人复活之前,圣徒们实际是不存在的;但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尽管支离破碎,却依然活着;耶稣没有对此作证明,而是陈述这个事实,不容任何质疑。永活的神是活人的神;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依然活着,他提到他们,就像他们仍活在地上一样。神既是亚伯拉罕灵魂的神,也是他身体的神,因为立约的记号是设立在他的肉体上的。坟墓不能拘禁神与之立约的人的任何一个部分;神是我们全人,灵,魂和身体的神。
33. 众人听见这话,就希奇他的教训。
我们主对撒都该人的回答如此彻底,结果他们的口被“堵住了”(第34节)。他们不再尝试进一步攻击他,因为他们一定是明白他们自己是全然无力。那些旁听的人,“众人”,有公开讨论就喜欢聚集起来的群众,“就希奇他的教训。”他们对基督教导的内容和方式都感到“希奇”。这样的话,我们在我主生平中经常会看到;但很明显,那些“希奇”的人没有接受他的教训。他们彼此谈论他回答一切问题是多么奇妙,但他们不承认这样一位夫子,除了那人盼望已久的弥赛亚,他不可能是别人。甚至那些称赞耶稣回答的文士(路20:39),他们说,“夫子!你说得好。”却没有成为他的门徒,活出这种承认。
太22:34-40 君王被一位律法师试验
34. 法利赛人听见耶稣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他们就聚集。
那些听耶稣说话的众人,“希奇”他对撒都该人的回答,很快就把他们被击败的消息传开了。“法利赛人听见耶稣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他们毫无疑问,对他们的宿敌被击败感到高兴,但是对耶稣在争论中再次得胜感到痛心。他在一天之内挫败了祭司长和众人的长老,法利赛人和他们的门徒,希律党人和撒都该人。如果他继续得胜,所有的百姓都要被他争取到他那一边去了。所以他们再次聚集商议:“他们就聚集”。他们一定要想出一些新主意,一些新的计划,去把他推翻。恶人在他们罪恶的道路上是多么坚持不懈!我们要谴责他们的邪恶,但也让我们学习他们的坚持。
35. 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
很明显,他们商议的结果就是他们挑选了他们其中一员,让他去问耶稣另外一个问题:“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就问他说。”马可说这人是文士中的一员,一个不断抄写律法书的人,也是一个把律法的意思向百姓作解释的人。他是一位在律法上很有研究的人。他来, 不是作为法利赛人的代表,就是他自己来的,他问耶稣一个问题,要“试探”他。“试探”这个词最温和的含义有不友好地试验,考验的意思。也许他比他的同伴有更清晰的看见,有更大的分辨力;因为很明显,他只是用部分的心思去“试探”基督。马可说他听了我们主对撒都该人说的话,“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向耶稣问他自己的问题。很明显他是一个坦率的人,有相当多的属灵知识。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他要问这个问题: —
36. “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
按照拉比的说法,有很多诫命是第二位的,其他的则是最重要的。他们常常把其实是相对很小的命令和那些最大的命令摆在同样的地位。他们其中一位甚至放胆说,拉比的命令要比律法的命令的更重要,因为律法的命令有大有小,但是拉比的命令都是大的。他们一些人认为吃饭不洗手,这和杀人一样是一件大罪;他们把在安息日用手搓麦穗和奸淫看作是同一类的事情;所以他们就让人产生极大的混乱,不晓得道德诫命的真正次序。所以最好还是从这位文士称之为是“夫子”的满有智慧的先生那里得到一个权威答案,去知道诫命中“哪一条是最大的”。这个问题如果救主回答得没有智慧,必然会把他陷入纠缠当中;所以这位律法师试探,试验,试炼了他,把他证明。称颂他的名,他能经受人对他的任何试验!撒但试探,试验,试炼他,到了他能力的极处;但绝找不到他身上有任何的瑕疵过错或失败。
37, 38.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这句话对我们主的听众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因为所有敬虔的犹太人都习惯在每天早上和晚上背诵这话。我们主引用的申命记6:4-9,是四段被佩带的经文(太23:5)中的其中一段。“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爱主你的神。’” 因为耶和华是我们的神,他当得我们出于内心的爱。作为我们的创造主,保守我们的主,供应我们的主,审判我们的主,他命令我们把我们心里一切的感情都顺服交给他;和我们对任何同胞,或者对我们自己的爱相比,首先爱他,最爱他,最全心爱他。
“尽性。” 我们要用我们全然的生命爱神,爱他胜过爱我们的生命;如果有必要,我们宁可放弃生命,也不放弃对神的爱。
“尽意。”我们要用我们的理智,用我们头脑一切的能力爱神,把记忆,思想,想象,推理,判断,以及我们全部的思维能力,都作为顺命的臣民,在神的脚前敬拜,赞美他,爱他。
“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在时间上它是“第一”的,因为在人还没有被造出来之前,这条诫命已经在约束着天使了;从亚当按着神的形象样式被造的那一刻起,这条诫命就约束着他。在重要性上它是“第一”的,因为没有一种对受造物的爱是配得和对造物主的爱相提并论的。这条诫命也是“最大的”,因为它包括了其他一切的,因为它的要求如此之高,就是我们全心,全性,全意的爱。
谁能如此完全地爱神呢?我们堕落的人类没有一个能这样做。靠律法的要求得救,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连第一的诫命都无法遵从。有一位已经遵从了,基督的顺服被算作是所有信靠他的人的顺服。他们脱离了律法的定罪,他们就追求靠着那住在他们里面的圣灵的能力,去顺从这“第一,最大的戒命”。
39.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这回答比问题更宽广。这位律法师问什么是“最大的诫命”;基督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加上一句,“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我们有哪一个人是真的做到了爱人如己呢?在福音之下,这条诫命肯定是和在律法之下同样有约束力。
40.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摩西和所有先知的教导可以被归纳成“这两条诫命“。爱神,爱人如己的责任是神启示至高的主题。在这点上,正如在一颗高高的钉子上,挂着“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 把这钉子挪开,还有什么可以支持主通过古时圣人被圣灵感动写下,交给我们的教训呢?
太22:41-46 君王提问
41, 42. 法利赛人聚集的时候,耶稣问他们说:“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他是谁的子孙呢?”他们回答说:“是大卫的子孙。”
君王把争战引入敌人的阵地。他已经回答了问他的所有问题,现在轮到他来问那些来考他的人一些问题了。“法利赛人聚集的时候”,这就是说,在他们还聚集在一起,离他不远,失望,被挫败,然而还等着有任何机会攻击他的时候,“耶稣问他们说:‘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在这里,我们的主给了他的仆人一个榜样,让他们知道该如何面对那些指责,取笑,反对的人。他已经满有智慧回答了他们所有的问题,他现在向他们直接发问,问那问题的问题:“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他们试图用他们提出的关于教会与国家,将来生命,以及诫命相对价值的问题来难倒他,但是他问他们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
耶稣也催逼他的听众进一步思想“基督”,因为这个词很明显是指弥赛亚:“他是谁的子孙呢?” “他们回答说:‘是大卫的子孙。’”他们知道所应许的救主要出自大卫的后裔;但他们不知道,也不愿意承认,他既是出于神,也是出于人。救主用更多的问题带出这个发问。
43-45. 耶稣说:“这样,大卫被圣灵感动,怎么还称他为主,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把你仇敌放在你的脚下。’大卫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
我们主的这些问题本身包含了对今天那些否认圣经是神所默示,某些诗篇是大卫所写,指着弥赛亚所说的批评家的回答。“耶稣说:‘这样,大卫被圣灵感动,怎么还称他为主?’”,这是引自诗篇110:1,“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我们的救主宣告这些是大卫说的话,是“被圣灵感动”而说的(见可12:36),说的是弥赛亚,基督。这至少要从此解决关于这篇诗篇的默示,作者和应用的问题。“主对我主说” — 耶和华对我的主说;大卫被圣灵感动,知道父对子说了什么;就这样,他和整个神圣的三一真神都联系上了。“你坐在我的右边”:弥赛亚伟大的中保工作成就之后,他的父叫他坐在他的右边,坐在尊荣,能力和威严的位置上。“等我把你仇敌放在你的脚下”:耶稣要坐在他的位置上,直到他的敌人都伏在他的脚前。
这是法利赛人要解决的难题:如果弥赛亚是大卫的子孙,那么大卫怎么会被圣灵感动,称呼他是他的主?基督一定不仅仅是一个人,否则诗人的话就不合适了,甚至可以说是亵渎了。他比天使还高,因为耶和华没有对任何一位天使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来1:13)
46. 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一言。从那日以后,也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
如果法利赛人否认这首诗是指弥赛亚说的,他们要回答基督的问题就很容易了;但没有人能回答一言。我们救主那个时候的拉比承认这首诗是弥赛亚诗其中的一篇,没有意识到他们这种承认涉及什么后果;在后来,就像在今天一样,假师傅试图改变它的正确含义。
基督的问题在两种意义上让他的敌人沉默不语;第一,他们不能回答一言;接着的是, “从那日以后,也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他还是战场上的主,他们不能用他的话陷害他,抓他的把柄。如果他们要使他不能出声,他们就一定要把他处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