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讲

第三十讲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相信上帝

 
經文:使徒行傳廿七:1─44

在前一講使徒行傳第廿六章,記載使徒保羅告白自己如何在大馬士革的路途上,遇見復活的耶穌基督,使他由迫害基督徒的「劊子手」,轉變成開拓教會,呼召人皈依耶穌基督的傳道者。第廿六章也是使徒保羅第二次對此事件的自述,第一次是記載在第廿二章,他在耶路撒冷聖殿被捕時,得到耶路撒冷城指揮官呂西亞的同意,對猶太同胞公開的見證。但最早記載使徒保羅遇見復活的耶穌基督,則是作者路加在使徒行傳第九章詳細的紀錄。

雖然前後三次的記載有點差別,但並不影響我們了解使徒保羅後來在監牢中,以及在羅馬官員面前受審時的信仰態度和精神;他仍舊堅信且見證耶穌基督確實已經從死裏復活,因為是他親自遇見的,並且勸告大家以悔改的心皈依上帝。雖然新任的凱撒利亞總督非斯都聽了之後大感受不了,並且認為使徒保羅「神經失常」,但使徒保羅並沒有因此停止見證,他向那些審問他的羅馬員喊話,希望他們都和他一樣成為見證耶穌基督福音的使者。

從被捕到移送至凱撒利亞新任總督非斯都手上,一路下來使徒保羅經過了四次的審問,包括(一)指揮官呂西亞召開的「非正式」猶太最高議會,(二)凱撒利亞前任總督腓力斯之審問,(三)新任總督非斯都的審問,以及(四)非斯都召開的羅馬官員之審問等。在這四次的審問中,沒有一次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使徒保羅是政治叛亂份子,可以對他判刑或處死。我曾說過使徒保羅堅持要上訴到羅馬皇帝處,是因為復活的主耶穌親自向他顯現,並且啟示他要到羅馬去作見證(廿三:11)。那是在耶路撒冷指揮官呂西亞之營房處,當時使徒保羅被羈押在營房裏,復活的主耶穌親自向他說的,為的是要把復活的信息傳開出去。

使徒保羅一直有一個心志,就是把福音傳開,他曾說過這樣的話:

「我所要大膽講的只是這一句話:基督藉著我的言語行為,又用神蹟奇事和上帝之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上帝。因此,從耶路撒冷一直到以利哩古一帶地方,我到處傳揚關於基督的福音。我一向的抱負是在還沒有聽見基督的地方傳福音,免得我的工作建立在別人基礎上。」(羅馬書十五:18—20)

看,多麼感人的勇氣啊!不只是在「還沒有聽見基督的地方傳福音」,最特別的乃是他對那些最具挑戰性的地方最嚮往,也因此,他走向雅典城,去對那些被當代社會認為最有學問的人,公開傳講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導致那些當代大有學問的「伊壁鳩魯派和斯多亞派的哲學家也來跟他爭論。有的說:『這走江湖的在胡吹甚麼?』」(使徒行傳十七:18)。他也盼望能把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帶到當代世界最具權威和軍事力量的城市─羅馬城,因此,向羅馬皇帝傳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一直是他心中的期盼,這應該是為甚麼他堅持要上訴到羅馬去的原因。若不是這個因素,就像亞基帕王對總督非斯都說:「要是這個人沒有向皇上上訴,他早就被釋放了。」(廿六:32)

現在所讀的使徒行傳第廿七章,是描述使徒保羅和其他人,包括解押他去羅馬皇帝處的羅馬官兵一行二百七十六人前往羅馬的經過。這一章都是在描述他們於航行中所遭遇的各種狀況,包括遇到大風吹襲、使徒保羅對航行的不同看法,以及他阻止水手逃跑的情形。作者路加對此趟航行的經過描述甚為詳細,原因是他也在同行的船上。當我們讀這一章時,很自然聯想到約拿的故事,當時也是因為遇到大颶風,甚至快要沉了,後來因約拿承認自己抗拒上帝,並且建議如何處置他,才度過暴風浪襲擊的危機。另一件,是耶穌基督與他的門徒同行時發生的事;當時有暴風襲擊,整隻船快「灌滿了水」,但耶穌基督還是很安穩地睡在船尾。就在那時,門徒來搖醒他,並且告訴他:「我們快死啦,你不在乎嗎?」(馬可福音四:38)耶穌基督隨即命令風浪平靜下來。作者路加將此趟航行遇到大風浪的經過詳細描述下來,必定有他的用心,值得我們細心探討。先知以賽亞在他的詩歌中歌頌上帝如何對待祂揀選的子民時,有這樣的句子:

「你臨深淵,我和你在一起;
你渡江河,河水不淹沒你。
你踏炭火,不被灼傷;
你陷在火焰裡,不受傷害。」(以賽亞書四十三:2)

而整個航行中,上帝也是如此保護、庇蔭使徒保羅,與他同行的每一個人,包括其他的囚犯也都受到上帝的眷顧。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十二節:既然決定要我們從水路往義大利去,他們就把保羅和其他囚犯交給「御營」的羅馬軍官猶流。我們上了一條從亞大米田來的船;這條船就要起航,沿著亞細亞省的幾個港口航行。有一個馬其頓的帖撒羅尼迦人,名叫亞里達古,跟我們同行。第二天到了西頓,猶流寬待保羅,准許他去找朋友,受朋友招待。我們又從那裡起航,因為遇到逆風,船就靠塞浦路斯背風的一面航行。我們渡過基利家、旁非利亞一帶海面,到了呂家的每拉。在那裡,猶流找到一條從亞歷山大來的船,要開往義大利去,就叫我們都上了船。

一連好幾天,船行得很慢,好不容易才開到革尼土附近。因為風的攔阻,我們不能繼續照原來的方向往前行,就靠著克里特島背風的一面航行,從撒摩尼角過去。我們傍著海岸前進,費盡力氣才到達距離拉西亞城不遠的一個佳澳港。

我們耽誤了好些時間,已經過了禁食的節期,不適合繼續航行。於是保羅勸告大家,說:「各位,我看從這裡繼續航行是危險的;不但貨物和船將受損壞,連我們的生命也難保。」可是,軍官寧願相信船長和船主的話,而不相信保羅的。這港口也不是過冬的理想地方;因此大多數的人贊成開船,盡可能趕到菲尼基去過冬。菲尼基是克里特島的一個港口,朝向西南和西北。

第一節用「我們」這個字眼非常特別,因為這一個字是自第廿一章十七節出現以後,現在才再出現。這段由耶路撒冷到凱撒利亞,以及在凱撒利亞總督的監牢兩年之久的時間裡,作者路加去那裏了呢?是不是在使徒保羅旁邊?有些聖經學者認為,很可能這段時間中,即使徒保羅寫羅馬書的時候,路加也正在寫福音書。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段時間,作者路加是經常去監牢探監的主要人物,因為總督非斯都「寬待」使徒保羅,允許親人朋友去監牢看他(廿四:23)。

另外,這次是路加和亞里達古陪使徒保羅去羅馬。使徒保羅雖然尚未被判刑,但至少他是有案在身的人,且有官兵押著他,為什麼羅馬官方會允許路加和亞里達古隨行呢?唯一的解釋,大概是在總督非斯都看來,他並不是什麼重大罪犯,再者,依照以前的情報記錄,有猶太人想要謀殺他,還有就是,他有羅馬公民權,這些都需要安全考量。作者路加是個醫生,有他陪伴同行,對使徒保羅這趟長途的航行有很大的幫助。而「亞里達古」這個人,就是使徒保羅在以弗所的暴動中,被「暴民」抓住的兩個人—該猶和亞里達古—中之一(使徒行傳十九:29)。在腓利門書中,使徒保羅提起的同工就包括作者路加和這位亞里達古。而在歌羅西書第四章十節,使徒保羅也說亞里達古是他的同工。由此可知,亞里達古是個不錯的同工,他一直跟使徒保羅在一起。

第一節也說帶使徒保羅等一行人和其他囚犯前往羅馬的,是「御營」軍。「御營軍」是羅馬軍營中很特別的部隊,但我們不清楚這支部隊主要的功能是甚麼。

由於使徒保羅具有羅馬公民的身分,所以雖然他跟其他囚犯一起被押解到羅馬,但很自然的,因特殊的身分受到比較不一樣的禮遇,可以「找朋友,受朋友招待」。

由這段經文可知使徒保羅一行人此次的航行並不是很順利,第七節說「一連好幾天,船行得很慢」,因為有風浪的阻擋的關係。第六節說他們在「每拉」換船,這艘船是一隻載運麥子的船(卅八節),比他們原先搭乘的船要大得多,照理說應該很安全。但是,並沒有像這位羅馬帶隊官猶流所期盼的,而是第九節所說的,他們的行程已經「耽誤了好些時間」。

第九節提到「已經過了禁食的節期,不適合繼續航行」,是為甚麼呢?因為這表示已經是進入冬天的季節了,冬天的季節風浪大,不適合船隻的航行,航行是要禁止的。

再者,所謂「禁食的節期」,很可能是指猶太人極為看重的節期—贖罪節。主後五十九年的贖罪日應該是在當年十月五日。雖然這裡沒有說超過了「禁食的節期」有多久,但是比較第七節和第九節,超過的時間至少應該有兩、三禮拜以上。由於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都是禁航的時間,因此,使徒保羅提出停止航行的建議,但是沒有得到同意,作者路加說,軍官寧願相信船長和船主的話,不相信使徒保羅的。這也難怪,因為使徒保羅並非這方面的專家。不過後來證明使徒保羅的看法是正確的。

這使我們想起路加福音描述耶穌基督呼召彼得兄弟和雅各兄弟來跟從他的背景;耶穌基督並不是捕魚專家,可是,他卻教彼得怎樣下網捕魚,結果是魚獲量幾乎讓漁網破裂,且船幾乎就要沉下去(路加福音五:1—10)。而彼得兄弟和雅各兄弟本是捕魚專家,但整夜勞碌都捕不到魚。

從這裡可以看到作者路加想表達的信息:有聖靈同在的人的智慧,遠超過內行人日常的經驗。

第十三至廿六節:當時,有一陣柔和的南風吹來,大家以為可以照原有計畫航行,就起錨開船,緊靠著克里特島行。不久,有一種叫「東北風」的巨風從島上撲過來。船被風襲擊,擋不住,我們無法可施,任由颶風把船颳著走。當船靠著那名叫高大的小島南面航行時,我們好不容易才保住了救生艇。水手們把它拖上大船,用纜索綁住。他們又怕船撞在賽耳底的沙洲上,就落下大帆,讓它隨著風飄流。風暴繼續襲擊,第二天,他們開始把貨物拋入海中,再過一天,連船上的器具也都扔掉了。好些日子我們看不見太陽和星星;風浪繼續催逼,我們終於放棄了獲救的希望。

船上的人已有許多天沒有吃甚麼東西,保羅站在他們面前說:「各位,你們要是早聽我的話,不從克里特島開船,就不致遭受這一切損失。現在我勸你們放心,你們中間不會有人喪失性命,只是會損失這條船。昨夜,我所屬、所敬拜的上帝差他的天使對我說:『保羅,不要害怕!你必須站在皇帝面前。而且,由於上帝的慈愛,他已經定義保守所有跟你同船的人的性命。』所以,各位可以放心;我相信上帝必定實現他對我說的話。不過我們會給飄到一個島上去。」

就像使徒保羅所建議的,既已過了禁食節期就不宜繼續航行了,可是他們堅持己見繼續航行,結果招致更大的損失。在冬天的季節很容易遇到「東北風」,這種風力之大,就像「颶風」,又如同「風暴」一般,結果他們損失了船上的器具,以及其他的貨物。第二十節說他們好幾天「看不見太陽和星星」,這表示他們甚至迷失方向了,因為早期的航行用以判斷方位最重要的是星座。因此情況相當危險的,無怪乎作者路加會說「終於放棄了獲救的希望」。

第廿一至廿六節,應該是此章最重要的經文了;使徒保羅這段見證的話中有幾點值得我們注意:

一、他是對整艘船上的人說話,而船上總共有兩百七十六人之多。天使說為了要保護使徒保羅,連船上所有的人也都得到上帝的保守,這點讓我們想起亞伯拉罕接受呼召時,上帝對他所說的話:「我要賜福給你,使你大有名望;這樣,人要因你蒙福。」(創世記十二:2)現在因著使徒保羅,全船的人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二、使徒保羅必須站在羅馬皇帝面前,為的是要見證復活主耶穌的信息。使徒保羅執意要上訴到羅馬皇帝那兒去,為的就是要在羅馬皇帝面前傳揚耶穌基督,這一點成為他宣教工作上的重點,這在信仰是有特別的含意。除了我曾說過,可能是為要讓羅馬政府知道,基督徒並非政治團體,也不是猶太人動亂的份子,乃是很守社會生活規範的人。再者就是,羅馬皇帝在當時是被供奉成神明,使徒保羅的使命是要向羅馬皇帝宣揚真正生命的主宰是上帝,不是羅馬皇帝;真正的力量是來自耶穌基督的復活,而不是羅馬皇帝的軍事武力。

三、這裡又出現「天使」與使徒保羅說話。我說過作者路加寫使徒行傳時,很重視天使的顯現和啟示,以及聖靈充滿和所帶來的力量。使徒保羅說上帝差祂的天使對他說話,讓大家知道這位全能的「上帝必定會實現」祂託天使所帶來的信息。

第廿七至卅八節:到了第十四天夜裡,我們的船仍然在亞得里亞海飄來飄去。到了半夜,水手以為我們已靠近陸地,就拋下測繩,探測水的深淺,得四十公尺;稍往前再探,得三十公尺。他們怕船觸了暗礁,就從船尾拋下四個錨,盼望天亮。水手們想逃出這條船,把救生艇縋下海裡,假裝要從船頭拋錨。保羅對軍官和兵士們說:「這些人不留在船上,你們就不能獲救。」兵士就砍斷救生艇的繩子,由它飄去。

天快亮的時候,保羅勸大家吃點東西。他說:「你們懸心焦慮,不吃不喝,已經十四天了。所以我勸你們,吃點東西才能夠支持下去,因為你們每一個人連一根頭髮都不至於損失。」說了這話,保羅拿些麵包,在大家面前向上帝獻上感謝,然後擘開來吃。大家都覺得放心,也就吃了。我們同船的共有兩百七十六人。大家吃飽後,為了減輕船的載重,又把船上的麥子拋進海裡。

從第廿七節可以看出他們此趟航行真的是相當辛苦,遇上了這樣大的暴風浪,即使是想吃點東西,怕也很難,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必定會暈船,暈船使人吃了會吐,但是不吃,更難受,因為吐不出東西來,那種滋味只有暈過船的人能體會。而他們已經有十四天「不吃不喝」了,如此即使是很強壯的人,也不可能不虛弱,難怪連水手都想趁隙棄船逃脫。這些水手顯然對使徒保羅所傳的信息不信任,他們以自己的經驗作判斷,而不理會使徒保羅的話。使徒保羅也從這些水手的動作看出,船上的人「懸心焦慮」,這是可以理解的。

第卅四節使徒保羅再次鼓勵他們,要他們吃點東西,並再次告訴他們,「每一個人連一跟頭髮都不至於損失」。請看,使徒保羅對上帝絕對的信心,相信天使顯現對他說的話,毫不疑惑。

從第卅五至卅六節可以看到一個很重要的景象;使徒保羅以「分享愛筵」的方式,讓大家安心下來。在當時災難相當嚴重的景況中,使徒保羅依然帶大家「向上帝獻上感謝」,這種態度是我們應當深思學習的。

第卅九至四十四節:天亮了,水手不認識那地方,但是發現一個海灣,而且有沙灘,就決定想法子把船攏上去。他們先砍斷纜索,把錨丟在海裡,同時鬆開舵繩,拉起船頭的帆,讓風把船推向岸去。但是,船因衝到沙洲擱淺,船頭膠住,不能轉動,船尾被大浪猛力衝擊,破損不堪。

兵士想把囚犯都殺了,避免有潛水逃脫的。但是軍官要救保羅,不准他們妄動,於是下令會游泳的人先跳下水去,游泳上岸;其餘的人利用木板和船上的斷木上岸。這樣,大家都獲救上岸。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的船會損失,果然這艘大船破損不堪,而且擱淺在沙洲上了。

由這段經文也看到,天使所傳的話實現了,因為帶隊的猶流為了要救使徒保羅,連其他的囚犯的性命也保住了。羅馬的法律規定,看管囚犯的兵士若讓囚犯逃脫,就必須償命(參考使徒行傳十六:27)。由於怕囚犯利用船隻擱淺的機會逃脫,兵士的想法是乾脆把他們殺掉比較安全。但是,因為使徒保羅的關係,這件事沒有發生。

現在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學習使徒保羅在最困難、最有人性權威的地方宣揚主耶穌復活的信息。

使徒保羅一心一意要到羅馬去,且定意將自己原本早已可無罪結案的事件上訴羅馬皇帝,為的是要站在羅馬皇帝面前見證主耶穌復活的信息。但是,羅馬帝國是當時西方世界最為雄武、勢力最大的帝國,羅馬皇帝就如同是神明一般。要在雅典那樣講究思維邏輯的城市傳福音已經很不容易,何況到羅馬去,更是難上加難啊!但是使徒保羅依然堅持到羅馬去,為的是甚麼呢?我們看到不怕死嗎?羅馬皇帝很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把他的生命結束掉。那麼他為甚麼仍堅持非去不可呢?我想這就是他的信仰告白,他要讓大家知道:傳福音是聖靈的力量,既然是靠聖靈的力量,人自無法靠自己成就甚麼,但在上帝卻沒有不可能的事。

傳福音就應該有這樣的態度;傳福音沒有享受可言,傳福音是一條難行的道路,傳福音更不是一件得心應手的工作,以使徒保羅為例,為了上訴到羅馬,單是這趟行程就幾乎喪失了性命。這讓我想起早期宣教師為了到台灣來,很多人搭了好久的船,才到達台灣這塊島上,但不少宣教師才上岸沒多久,就因為台灣的「瘴氣」生病而死。如果看早期的台灣教會史,也不難發現,宣教師單單要克服「瘴氣」,就費盡一生的力量了。然而,福音就是這樣傳開來的。

因此,要有這樣的想法:甚麼地方傳福音最困難,甚麼環境之下傳福音的工作最不好做,就要想盡辦法到那樣的環境中去傳福音。這是今天所有傳道者應該好好深思的課題,也是所有基督教會、基督徒應該認真學習的。

坦白說,如果你問我台灣最不好傳福音的地方在哪裡?我會告訴你:台北市!如果你問我為甚麼?我會很坦白告訴你:台北市的人很驕傲,認為自己很有權威,好像台北市是整個台灣的代表一樣。同樣的,如果你問我:哪個地方的教會最不容易牧會?我也會很坦白告訴你:台北市內的教會最不容易,且越大型的教會、信徒社會地位越高、受教育越多的教會越不容易牧會!如果你問我原因,我的回答也是一樣,這樣的教會很驕傲,信徒常常把傳道者看成他們公司的職員,敬重的態度不足,藐視的心態處處可見!

但也因為這樣,台北市最需要福音,最需要復活主耶穌的信息。而這項使命乃是必須你我大家共同來努力的。

二、患難中更需要對上帝有堅定的信心,且要記得感謝上帝的疼愛。

使徒保羅此趟羅馬之行,可謂多難多災,甚至差點喪失了性命。但是,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他不但沒有失去信心,相對的,看到了異象—天使對他說話,並且還帶著大家感謝上帝,分享非常難得的「愛筵」。在那樣壞的情況下,他仍告訴所有同行的人:「我相信上帝必定實現他對我說的話。」這樣的信仰告白確實不簡單。

在牧會工作中,我常常看到信徒遇到困境的時候,不是埋怨上帝,就是抱怨上帝沒有垂聽他的祈禱,有的信徒更因此離棄了上帝,實在非常令人惋惜,說明了信徒在信仰上的軟弱。請記得主耶穌在福音書中告訴我們的話,他提醒我們在亂世的世代裡,許多災難會接連而來。他說:「邪惡氾濫,許多人的愛心會漸漸冷淡了。但是,堅忍到底的人必然得救。」(馬太福音廿四:12—13)

今天,我們確實生活在混亂的世代中,看,社會上自殺、謀殺、綁票、強暴等等重大案件層出不窮,最近甚至因為經濟不景氣,惡性倒閉的案子連續發生,導致很多人心靈不安。但是請記住,就是因為在這樣困難的環境中,我們才更需要上帝的慈愛,更需要倚靠上帝、對上帝有信心;上帝絕不會棄我們於不顧,祂必定照著祂在基督耶穌裡的應許「信靠主耶穌必定會得救」,祂一定會幫助、保守我們。因此,在最惡劣的環境中,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謝上帝的慈愛,不僅自己,也帶家人一起獻上感謝,不抱怨,不哀嘆,便得以學習在困境中認識上帝的旨意。就像使徒保羅在那樣困境中能看到上帝差來的天使啟示他未來的路,同樣的,只要有信心,在困境中我們也能明白上帝對我們未來的方向的啟示。


(講於一九九九年原月廿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