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都以聖經的信息傳福音
經文:使徒行傳廿八:1—31
使徒行傳第廿七、廿八這兩章,說到使徒保羅在路加、亞里達古等人陪伴下,由羅馬官兵押送到羅馬的經過。在前面我說過使徒保羅之所以堅持要上訴到羅馬皇帝那兒去,是為了藉上訴到羅馬皇帝處的機會,見證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也同時替當時的基督徒之社會角色作辯護。
第廿七章告訴我們,他們一行人走海路,結果在海上遇到大風浪,一再延誤行程,甚至後來船被風浪吹襲擱淺,船尾被風浪打破,差點喪失性命。但是因為使徒保羅的緣故,上帝保守了整艘船上二百七十六人的性命。由此次的航行所發生的事件也可了解,上帝選召一個人成為祂的僕人,總是有祂特別的旨意和安排。為了選召使徒保羅,上帝的憐憫和救贖,使得這艘船上所有的人都因此保全了性命。
由使徒保羅身上可看到他在宣教上的精神,就是到那人看為最有權威,也最令人畏懼的地方見證福音。他曾說過要在「還沒有聽見基督福音的地方傳福音」,免得自己的工作「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上」(羅馬書十五:20),這種在陌生地區傳福音的工作,可以說是宣教工作中最困難的,但使徒保羅卻給後代的基督徒留下最寶貴的宣教榜樣。基督教會的宣教史上,許多獻身傳福音的人,就是學習使徒保羅這種宣教精神,排除一切旅途或是文化、社會因素上的困難,到世界各地投入宣教工作,在那些沒有人去過的地方,獻出一生的生命宣揚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感謝上帝的恩典,一百三十四年前(一八六五年六月十六日),英國籍宣教師馬雅各醫生就是這樣把福音帶到台灣來的。而加拿大籍的宣教師馬偕牧師在七年後(一八七二年)來到台灣時,看到南部已經有宣教師開始宣教的工作,就主動要求到北部這塊尚未有宣教師來傳福音的地方,開拓並撒下福音的種子。
坦白說,我很擔心今天的基督教會已逐漸失落這種開拓的精神,很少想到要在沒有基督徒的地方開拓福音事工,即很少教會存著這樣的認知: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基督教會來宣揚福音的信息。相反的,我常常聽到、看到另一個危險的訊息和現象,就是雖然當地的居民尚多,卻因為教會會友離開,教會因此而逐漸衰微下來,甚至有「關門」的打算,真可惜,也不是真正的福音事工應該有的理念。有時我想,如果使徒保羅看到今天的基督教會如此懶散,一定會搖頭嘆息,並且感慨今天的基督教會踐踏了上帝在基督耶穌裡拯救的恩典。
我必須提醒大家,不要受大型、人多的教會所迷惑,以為人多,力量就大。基督教的信仰不看人的力量,而是仰望聖靈的同在和作工。因此,只要有上帝的靈扶持,而我們願意同心盡力,以目前教會的力量,要再開設二至三間教會,是不會有所謂能力上的問題的。真正有心的教會,不需要人多;真正有宣教使命的教會,不在禮拜人數的多少,教會最需要的,是宣教的異象與使命!
現在我們所讀的使徒行傳第廿八章,也是此卷經書最後一章。這一章記載使徒保羅等一行人已平安抵達羅馬,並述說使徒保羅如何對那些猶太人領袖傳揚上帝國的信息,以及見證主耶穌基督的福音。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六節:我們獲救上岸後才知道那島叫馬耳他。島上的居民對我們很友善。當時因下雨,天氣又冷,他們就生火,接待我們。保羅撿來了一把柴,放在火中。有一條毒蛇受不住熱,鑽了出來,纏住他的手。島上的人看見那條蛇懸在保羅手上,彼此說:「這個人一定是殺人犯,雖然從海裏被救了上來,天理還是不容他活著。」可是保羅把那條蛇抖在火裏,自己沒受絲毫傷害。大家等著要看他的手腫起來,或是突然仆倒死去;可是等了好久,看不出他有甚麼異樣,就改變念頭,說:「他是神明!」
馬耳他島(合和本譯文用「米利大」),是位於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南方大約一百公里處的一個島嶼,在一九六四年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宣佈獨立。以前是羅馬的屬地,因此,當地的人看到羅馬的帶兵官,自然用「友善」態度款待。
再者,雖然作者路加所用的希臘文是「βαρβαροι」這個字,意為著土著民族,但和合本聖經將之翻譯為「土人」,台語聖經用「番人」,這種字眼多少都有輕視的含意,因此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島上居民」非常恰當。當時島上的居民是講拉丁語,有的人也會講希臘語。當時希臘語如同今天的英語一樣,常用以衡量文化的標準。
第四節說使徒保羅被一條突然從燃燒的木材中鑽出來的毒蛇「纏住」了,台語聖經翻譯得很正確—「咬住」,因為原來的希腊文就是「咬」的意思。對當時的人來看,被毒蛇咬到是致命的傷害。根據島上的居民過去的經驗,被這種蛇咬到後,傷口會很快腫大,然後遽然死去。再者,使徒保羅和其他的囚犯是因為遇到海難漂流上岸,雖然沒有在海上死去,但今被毒蛇咬到,因此,當地的居民認為:使徒保羅一定犯了重罪過而遭到「天譴」才會如此。但是很奇妙,居民的經驗沒有發生在使徒保羅身上,這使得島上的居民甚覺奇怪,並且馬上改變原有的看法,原本認為使徒保羅是個罪大惡極的人,現在卻將之看成是「神明」。
使徒行傳第十四章八至十四節,記載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在路司得傳福音的時候,因為醫治好一位「生下來就瘸腿」的人,當地的人說他們是「神明化身」,稱呼巴拿巴為宙斯,稱使徒保羅為西耳米,還有人牽著牛、帶著花,要來向他們獻祭。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聖靈在使徒保羅身上的工作所帶來的奇妙力量。
第七至十節:距離那地方不遠,酋長部百流有一片田產。他歡迎我們,誠意款待我們三天。當時,部百流的父親患熱病和痢疾,躺在床上,保羅到他的臥室去,為他禱告,按手,治好了他。這一來,島上所有的病人都來了,也都得到醫治。他們送給我們許多禮物;開船的時候又把我們途中所需要的東西送到船上。
這段經文是記載使徒保羅在「馬耳他」島上所行第二件神蹟。很可能因為使徒保羅被毒蛇咬過卻沒有受到任何傷害,所以很快就引起當地人的注意,且他們將使徒保羅當作是「神明」看待,甚至連酋長也以熱烈的態度「誠意款待」使徒保羅和其他的人。正好酋長的父親患「熱病和痢疾」,使徒保羅用「禱告」和「按手」治好了這位酋長的父親,結果,島上所有的病人都來了,且都得到醫治。作者路加這樣的寫法,主要是在強化天使在船上對使徒保羅所說的話已經在實現,就是透過使徒保羅醫治酋長的父親和島上生病的居民,使得他們後來續航到羅馬途中所需要的食物等都得以補足,船上兩百七十六人的性命因使徒保羅的緣故得到保存。我們也可以這樣想,若是使徒保羅能以自由人的身分繼續留在島上一段時間,馬耳他島上的居民必定會全部都成為基督徒。
讀到這裏,我想起東部中會開拓的歷史。那是一八七七年的事,有一個名叫源春的人,從屏東里港移居台東海岸的石兩傘,被一個阿美族酋長接待寄宿在他的舍下。這位酋長有抽鴉片治療氣喘的習慣,他就勸勉這位酋長信耶穌基督,戒掉鴉片。由於當時沒有甚麼醫藥,所以源春兄弟就用一個茶杯盛滿了水,祈禱後拿給酋長喝。很奇妙的事發生了,這位酋長的氣喘竟然因此得到醫治,從此再沒有複發。酋長於是決定帶領全村的人信耶穌基督,東部的福音事工就是因此發展起來的。一九七七年,東部中會為了紀念設教一百週年,在台東成功鎮的石雨傘地方,建立一個紀念碑,寫下了這個故事。
事實是如此,上帝總是在想不到的時候,為我們安排許多奇妙的際遇,如果我們用信心思想,必看到上帝許多奇妙的恩典充滿在我們生命裡。今天我們或許無法想像使徒保羅的經歷,就像我們無法體會源春兄弟如此帶出福音的事工。可是上帝就是這麼可愛,總用奇異的恩典讓我們認識祂奇妙的能力。
第十一至十六節:過了三個月,我們搭上一條從亞歷山大來的船;這條船名叫「雙神號」,是停在那海島過冬的。船到了敘拉古,我們在那裏停留三天,然後再開船,到了利基翁。第二天有南風,所以兩天內我們就到了部丟利,在那裏遇見一些信徒;他們邀請我們停留七天。就這樣,我們到了羅馬。羅馬的信徒們聽到我們抵達的消息,就到亞比烏市場和三館來迎接我們。保羅一看他們就感謝上帝,更加壯膽。
我們到了羅馬之後,保羅得到准許,跟看守他的那個兵士住另外一個地方。
他們在這島上避冬,停留長達三個月之久。如果上次遇到海難是在十月中旬(因為已經過了「禁食的節期」,廿七:9),那麼漂流到馬耳他島大約是十一月了。現在經過了三個月,時間大約是二月,此時正可以開始準備進行海上的航行。這次的航行順利了許多,又遇到南風,因此很快就到了羅馬。這裏要注意的是,在羅馬也有基督徒,而且不只是羅馬,在部丟利也有基督徒。回想使徒行傳第八章與十一章的記載,基督徒受到歸信耶穌基督之前的掃羅大迫害時,由耶路撒冷向各地去避難,因而傳出去的福音信息,今已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各個地方發展起來,且開花結果了。這就好像約翰福音第十二章廿四節耶穌基督所說的:「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司提反被猶太人用石頭活活打死,在人看來,他是死了,但他是為福音而死,絕非白白的喪命,就像一粒麥子落在地裡一樣,上帝必定彰顯祂的大能,使這粒落在地裡死了的種子,結出許多子粒來。
時至現今,我們仍不清楚到底羅馬的教會是誰開拓建立的。而使徒保羅所寫的羅馬書,是唯一寫給不是他開拓的教會的書信,跟他所不認識的信徒討論信仰的問題,因此羅馬教會也不是他開拓的。羅馬的教會一向有好的風評;例如使徒保羅在羅馬書開始就這樣寫著:「首先,藉著耶穌基督,我為你們大家感謝我的上帝,因為你們的信心已經傳遍天下。」(羅馬書一:8)由這節經文可以看到羅馬教會的信徒在信仰上時常被稱讚,且聲名遠播。再者,使徒保羅傳道的工作中,有兩位很得力的助手,就是百基拉和亞居拉這對夫妻,他們都從羅馬城到哥林多的時候,跟使徒保羅相遇的(使徒行傳十八:2),由此可知他們原先在羅馬教會就是很忠實的信徒。現在,這些信徒一聽說使徒保羅來了,就走了很長的路途來迎接他。
亞比烏市,是距離羅馬城大約七十公里遠的一個小鎮;三館,距離羅馬城五十三公里,可見羅馬教會的信徒是多麼熱心。另一方面,這時的使徒保羅不太像是個囚犯,因為他可以接受信徒們熱情的款待。除了帶兵官特別允許外,另一個可能就是凱撒利亞的總督,或是亞基帕王他們對帶兵官特別的交代。
注意第十六節的經文,在和合本聖經的附註有「有古卷在此有『百夫長把重囚犯交給御營的統領,惟有』」這樣的句子。這裡所說的「御營的統領」,很可能是指羅馬皇帝的護衛司令官。可能在交接的時候,從凱撒利亞來的帶兵官猶流特別交代過他,因此使徒保羅得到很好的待遇,跟一般囚犯有明顯區隔。押他來的帶兵官猶流,必然經驗到使徒保羅在海上怎樣幫助他們,以及怎樣在馬耳他島上施行神蹟。因此,當他把使徒保羅交給御營的統領時,就算替使徒保羅說說好話,也是對人之常情。這一節說使徒保羅被允許不關在官方的牢獄裡,可以和看守他的兵在外面「租的房子」居住(三十節)。這樣的方式並非對待囚犯應有的方法,而是非常特殊的待遇。
第十七至二十節:過了三天,保羅約當地猶太人的領袖相見。他們來了,保羅對他們說:「同胞們,雖然我沒有做甚麼冒犯同胞,或是違背祖宗規矩的事,我竟在耶路撒冷被囚禁,又被解交羅馬當局。他們審問我,可是找不出我有甚麼該死的罪,有意要釋放我。但是猶太人反對,迫不得已,我只好上訴於皇帝,並不是我對同胞有甚麼要控告的。為了這個緣故,我要求跟諸位見面談談。我之所以帶著這鎖鍊,原是為了以色列人所盼望的那一位。」
由經文可知,在羅馬城裡仍有猶太人,而且似乎是不少,因在他們當中有所謂的「領袖」人物。這與我們在第十八章二節讀到羅馬「皇帝克勞第命令所有的猶太人離開羅馬」好像不太吻合。我想很可能是那命令並沒徹底執行,或者是後來又有了改變,否則不會有那麼多猶太人。
使徒保羅來到羅馬城三天後,就急著要跟猶太人的領袖們會談,而不是跟基督徒會面。可能是因為這些基督徒代表已經遠行到亞比烏市和三館去跟使徒保羅談過了吧。
為甚麼使徒保羅急著要跟猶太人的領袖會談呢?我想有幾個可能性是作者路加想告訴我們的;
一、使徒保羅希望這些在羅馬城的猶太人領袖也能相信耶穌基督。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一直是使徒保羅想改變的對象,這也是為什麼他來羅馬的原因。
二、作者路加告訴我們,使徒保羅雖然是以囚犯之身在羅馬,且有兩年之久,但是他「大膽地宣揚上帝國的信息,教導有關主耶穌基督的事,沒有受到什麼阻礙」(三十節),似乎在外邦人地區傳福音,比在耶路撒冷容易多了。作者路加給我們一個認識:接受福音的人,常常是那些沒有歷史背景包袱的人,而猶太人傳承了亞伯拉罕、雅各,直到大衛王朝歷史的使命,這些即成為他們領受耶穌基督福音的重大包袱。
在短短幾節經文中,使徒保羅對猶太人領袖說出幾點重要的信息:
一、他沒有冒犯或做任何違背祖宗的事。換句話說,他的存在,對於猶太人來說並沒有甚麼損害。
二、上訴到羅馬皇帝這兒來,是因為被自己同胞逼迫的,不是他喜好訴訟。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使徒保羅再次強調來到羅馬這個地方,是為了要傳達以色列民族所盼望的拯救信息—彌賽亞的來臨,當然,這位拯救者乃是復活的耶穌基督。
第廿一至廿二節:他們對保羅說:「關於你的事,我們並沒有從猶太接到任何信件,也沒有同道從那裏帶甚麼消息來,或是說你甚麼壞話。但是,我們想聽聽你的意見,因為我們知道,你所屬的這一門教派是到處受人攻擊的。」
我們不太清楚為甚麼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議會,沒有將使徒保羅的事件傳達到羅馬城讓猶太人知道。按理說,當他們在處理這樣重大的事件時,都會通知各地的猶太人會堂,而所有會堂的負責人,或是猶太人社區的領袖們也會注意這樣的事。是否當時羅馬政府對於猶太人時常發生動亂,已經頗有微詞(否則也不會發生後來驅逐猶太人離開羅馬城的事件)。所以,耶路撒冷猶太人當局不想再因使徒保羅的事件為羅馬城的猶太人增添麻煩。或是因為使徒保羅既然已經決定要上訴到羅馬皇帝,猶太人當局認為就算他們想要做甚麼影響審案的事,也只是增添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放棄進一步的行動。
但是,這段經文更重要的是說,這些羅馬城的猶太人領袖們,也「想聽聽」使徒保羅所傳揚的耶穌基督之信息,而他們想聽聽看的原因,乃是因為基督徒在猶太人(也許包括羅馬政府在內)的認知中,是風評甚差的「一門教派」。不過這些人的這種看法,有點使我們茫然,因為羅馬城的基督徒顯然是有好的見證,使徒保羅才會在書信中給予稱讚。如今,這些猶太人領袖們卻認為基督徒是「到處受人攻擊」的教派,這就使我們感到不解了。或許有這樣的可能,其一,就是基督徒被認為是「違背祖先遺傳信仰」的人,因此,不管他們如何有好的見證,在猶太人社區中仍有各種流言中傷基督徒的形像。其二,因為基督徒傳揚復活的耶穌基督,和羅馬政府推動的「皇帝就是救主」的造神運動不符合。其三,也是根本的問題,就是基督徒與猶太人之間存有緊張性,導致彼此之間時常發生衝突,引起羅馬政府當局不滿。克勞第皇帝下令驅逐猶太人離開羅馬城,應該是與此有關。但猶太人將之嫁禍給基督徒,認為是基督徒惹的禍。這跟早期台灣社會對基督徒的看法很類似,認為基督徒都是「不孝」的人,父母死了都不會哭;對祖先不尊敬,用「數典忘祖」之類的話語中傷基督徒。原因除了祖先牌位引發出來的問題外,就是牽扯到價值觀念上的問題,這問題帶來的衝擊比較大。
第廿三至廿八節:於是他們跟保羅約定聚會的日子。那天到保羅住處來的人很多;從早到晚,他向他們講解上帝國的信息。他引證摩西法律和先知書,要他們相信耶穌。對於他所說的話,有的信,有的不信。他們彼此不能同意,就散開了。未散之前,保羅說了一句話:「聖靈藉著先知以賽亞向你們的祖宗說過的話是不錯的!以賽亞說:
你去告訴這人民;
你們聽了又聽,卻不明白,
看了又看,卻看不見。
因為這人民心智閉塞,
他們塞住了耳朵,
閉上了眼睛;
不然,他們的眼睛就會看見,
耳朵也會聽見,
心裏領悟,回心轉意,
我就治好他們。」
於是保羅說:「所以,你們應當知道,上帝拯救的信息已經傳給外邦人了。他們倒是會聽的!」
從第廿三節看到,使徒保羅所租來的房子顯然不小,而租屋的屋費用可能是來自教會的支援,也可能是使徒保羅家裡所提供。不過以前者的可能性較大,因為如此可以提供使徒保羅一個傳福音的據點。
這一節也告訴我們非常重要的事,就是使徒保羅「從早到晚」對那些聚集在他家裡的猶太人「講解上帝國的信息」,這是何等重要、可貴的態度!作為一個傳道者,使徒保羅實已立下很好的典範,隨時隨地找機會傳上帝國的信息。
再者,這一節說使徒保羅所傳講的上帝國信息,是「引證摩西法律和先知書」,這點太重要了。所謂「摩西法律和先知書」,就是指當時猶太人和基督徒所共同使用的舊約聖經。這是非常重要的,傳上帝國的信息就是要依據聖經,而非個人的喜好或認知,也不是傳講哲學理論,而是聖經的教訓,讓人信耶穌基督。
第廿四節說聽了使徒保羅傳講的信息之後,猶太人分成了兩邊,有的信,有的不信。就像上次他在耶路撒冷的指揮官呂西亞所召開的臨時議會中說了「因為我盼望死人復活」這句話後,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馬上發生爭吵一樣(廿三:6—7),也跟他過去在各地傳福音時,猶太人會堂中常有類似的情形發生一樣(十四:1—4,十七:12—13、32,十九:8—10)。
第廿六、廿七節原是記載在以賽亞書第六章九至十節,先知以賽亞傳出上帝對背叛的以色列民族所發出的警告,因為以色列人民心硬,不肯接受上帝僕人的勸導,執迷不悟,拒絕悔改回到上帝的面前,導致上帝必須用更嚴厲的懲罰來對待他們。使徒保羅用先知這段話,也是在警告當時的猶太人,必須從先知的話語來反省,如果還是心硬,跟從前的祖先一樣,後果將會如同祖先們所遭遇到的一般。
第廿八節是使徒行傳的中心主題,使徒行傳到這一節可說是結束了。這一節告訴我們福音之所以會傳道外邦人的地區去,乃是因為猶太人拒絕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拯救的信息,但是外邦人卻願意接受。而使徒保羅受召,就是要在外邦人地區見證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救恩。
使徒保羅在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曾提起這樣的話說:「由於他們(指猶太人)的過犯,拯救便臨到了外邦人,使猶太人嫉妒發憤起來。」(羅馬書十一:11)如果我們再比較一下約翰福音第一章十一、十二節的話:
「他來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卻不接受他。然而,凡接受他的,就是信他的人,他就賜給他們特權作上帝的兒女。」
約翰福音的作者在這經節中所表明的,就是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原先是為了替猶太人作準備,希望透過他們,使萬民、萬族因此得到祝福(創世記十二:2)。但是,猶太人如此拒絕接受上帝的恩典和呼召,因此,上帝拯救的恩典越過了這個門檻,朝向外邦人的地區去了。使徒行傳就是在告訴我們為甚麼福音會傳向外邦地區的原因、背景。
第三十至卅一節: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住了兩年。凡來訪問的人,他都接待。他大膽地宣揚上帝國的信息,教導有關主耶穌基督的事,沒有受到甚麼阻礙。
這兩節可以說是使徒行傳的附錄。
兩年,是一段不短的時間,也可看出使徒保羅想要直接上訴到羅馬皇帝的法庭,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是,拖延這兩年的時間,給使徒保羅充裕的時間跟來探訪的人好好談上帝國的信息,這未嘗不是上帝很奇妙的安排。換句話說,他一心一意想要來羅馬,結果實現了,且在羅馬足足有兩年的時間可以很自由地跟許多人談論「上帝國的信息,教導有關耶穌基督的事」。更好的是在這裡不會有人來騷擾,或是鼓動猶太人鬧場,因為他的租屋處有羅馬的兵丁看守。這真是很奇妙的事!
現在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為我們帶來的美好信息:
一、基督教會就是要用聖經的話語傳達上帝國的信息,並因此見證耶穌基督復活的福音。
使徒保羅到羅馬城後,沒有因為在訴訟中,而感到心灰意冷,也沒有失志、挫折,或抱怨上帝「歹款待」。相反的,他更加堅定的勇氣和毅力,對猶太人領袖傳達聖經的信息,盼望他們信耶穌。對所有來訪的客人,以足足兩年「租房為監獄」的時間,「大膽地宣揚上帝國的信息,教導有關主耶穌基督的事」。這種至死都在為上帝國的福音奮鬥不懈的精神,是今天所有傳道者和基督教會所要學習的。
要特別注意的是,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在這本經書中,一再告訴我們,使徒保羅不是憑著自己的思想、邏輯、哲學認識在傳福音,也不是靠自己過去所接受嚴謹的法利賽派訓練,見證福音的信息,而是根據聖經(摩西法律和先知書),這一點實在非常重要!是今天所有傳道者和教會要緊緊記住,不可忘記的!
坦白說,我很擔心傳道者經常忘了他當傳道者最重要的使命是甚麼,有些傳道者喜歡在講道的時候,說些與聖經無關的事;有些基督教會舉辦許多活動,看起來是很熱鬧,但就是沒有觸及聖經。我懷疑這樣的傳道者能傳講甚麼,是人的話呢,或是上帝的話語?我也懷疑基督教會辦類似的活動能傳出甚麼信息。我們必須非常清楚認識這一點:沒有聖經基礎的信息,是見證不出上帝國的信息的,只有上帝的話語才是上帝國信息的本質。這也就是為甚麼我一再呼籲大家來參加查經班,跟我一起過每日讀聖經的生活,因為失落了上帝的話,任何美麗動人的話語都將很快過去,唯有上帝的話語,才是改變我們生命的最大力量。
二、如果是為了傳福音,上帝的手一定會在我們遭遇苦難時伸出來,扶持著我們走過最艱困的旅途。
使徒保羅等一行人,經過了大風浪的吹襲,導致船破損、擱淺在沙灘上,但是,大家卻因為使徒保羅的緣故,得到上帝的拯救,漂流上了馬耳他島。在島上使徒保羅雖然被毒蛇咬到,但是上帝的手扶持著他,使他安然度過生命的危機。然後,我們看到上帝藉著他的手,治好了酋長部百流父親的病。也因為他身上充滿著上帝的靈的能力,使他和同船的人都得以平安地到達目的地—羅馬。
類似這樣的故事也記載在但以理書中,上帝的僕人但以理雖然被陷害丟進獅子坑中,以為他會這樣喪命。但是,上帝要使用他見證福音的信息,乃派天使封住獅子的口,使但以理平安地回到國王身邊。
這帶給我們十分美好重要的信息:真正傳揚上帝國福音的人,遇到苦難時,上帝絕不會坐視不管,也不會袖手旁觀,一定會伸手扶持祂的僕人,走過最艱困的傳道旅途,像祂扶持使徒保羅一樣。
今天的基督教會如果真正在傳福音,就不用為所遇到的困境是如何地大擔心,因為上帝的手一定會扶持、帶領這樣的教會走過每一段艱困的道路。
(講於一九九九年元月卅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