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23

上一篇   下一篇

使徒行传九1-9

 

 

      现在我们来到基督教运动脱离第一个圈子,继续向外有系统地扩展的阶段,并且追踪基督教会在那些深受希利尼文化影响的亚洲城市中的发展。我们若记得希伯来思想与希利尼思想之间的对立情形,就会觉得这个运动格外引人注目。

      本段经文记载了大数的扫罗悔改之经过。我们必须将这件事与在圣灵的引导下,透过教会推展的整个基督徒运动联结起来。从某方面说,希伯来信徒向犹太地的人传福音并不困难。他们是希伯来人肉身的弟兄。然而希伯来信徒在这方面作得相当缓慢,一直到他们受逼迫被赶出之后,才较有系统的传福音;当初他们在犹太传福音时,内心的态度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在撒玛利亚传福音比较困难,因为那里仍然有古代遗传,历世累积习俗的影响,这从一句话可看出来:「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约翰曾要求耶稣降火烧毁撒玛利亚的村庄,就是因为撒玛利亚人民风闭塞,拒绝接待耶稣。但在圣灵的感动之下,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来到撒玛利亚传讲耶稣,他们接受了,神的道在那里大大得胜。

    如今,这些使徒面临着更艰难的工作。一旦他们跨越了界限,带着他们的犹太习俗和希利尼影响,去接触那些古老的城市,他们就发现自己正处身于一个新的气氛中,他们传福音时所面对的困难也比从前大得多。

    旧约最后三本豫言一一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毫无疑问的,是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之后写的。撒迦利亚的豫言奇妙地豫告了要来的那王将被拒绝,但最终他要被加冕;他如此说:「锡安哪,我要激发你的众子,攻击希腊的众子。」这些话并非虚饰之词,他们可以带来一些启示。他主要是指希腊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之下产生的积极影响力。然而撒迦利亚的豫言应验了,他暗示希伯来思想和希利尼思想之间绝对的对立。

      我们必须认清这两派思想之间的冲突。希伯来思想的理想是道德,公义,宗教,律法。希利尼思想的理想是文化,人类生命的自由,自然能力的完美,个人生命力量的完全发展。将两者作一对比,从基督徒的立场看,他们并不是真正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历代以来,这种敌对的情势一直存在着。

    我们不妨引用布来克博士(DrHuah Black)在他的书「文化与限制」(Culture and Restraint)中所说的一段话,来解释这段背景:「亚历山大的政策目标是,藉着推广一种通用的语言和文化,来统一他的大帝国里面歧异的因素。他最终的目标是,用军队推进希腊的统治,然后将希利尼文化渗透入东方的民族中。新的希腊城市完全建立起来了,古老城市因希腊的统治而开始改变。如此希利尼文化之网罩住了亚洲一半的区域,整个临近地带都被置于他的影响力之下。」

      再来看看马加比(Maccabean)家族的兴起和胜利。犹大马加比(Judas Maccabaeus)与他同时代的大祭司阿尼亚(Onias)起来,满怀宗教热诚,奋力以希伯来的影响力去敌

挡希利厄思想。

      到了基督的时代,我们发现这两种相对的势力分成了两党——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犹大国大部分变成撒都该派。撒都该人是说希利尼话的。法利赛人则代表希伯来思想。归根究底,两派的冲突实际上就是法利赛人以传统来护卫的希伯来思想,和撒都该人所代表以尊崇人类生命、反对超自然为主的希利尼文化,彼此之间的冲突。这就是当时的气氛。在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之外,有一些古老的城市,他们已完全希利尼化了;但在他们中间有犹太人的移民,他们是说希利厄话的犹太人;福音也必须传给他们。

    这段历史的介绍,主要是提供一个背景来认识大数的扫罗。「大数」一词颇富意义。他就是出生在那儿。他自己在书信中说,他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他的父母都是希伯来人,所以他有纯粹的希伯来血统。提摩大的父母一个是希利尼人,一个是希伯来人;扫罗却不是这样。他是大数的人,大数是希腊城市,在当时是一个有名的大学城。他十四岁的时候,他父母不愿意他受希利尼文化影响太深,所以没有将他送入大数的大学,反而将他送到耶路撒冷,在迦玛列的门下受教。

      扫罗生在大数,早年接受希利尼思想的薰陶。他从父母那里接受的宗教教育是希伯来式的,属于法利赛一派;然后他又被送往耶路撒冷,在迦玛列门下完成教育。这是一个奇妙的组合,是将敌对的两种力量揉合起来。这个孩子自幼在希利尼环境下成长,他的启蒙教育在那里完成。他一方面是道地的希伯来人,法利赛人,一方面又是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希利尼文化,艺术,诗歌必然在他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有了这些背景,现在让我们来观察这个故事。他记载了基督如何得着这个人,使他成为特殊的器皿,去将他的福音带给那些置于希利尼文化影响之下的城市。我们看见他的选择有美妙的配合。确是如此,当主有一件工作待完成时,他可以选择一个一无装备的人,赐给他服事所需的一切;然而我们也一再看到,他如何使用过去的经历;早年的豫备不断地被神用来完成他伟大的计划。照着本性说,彼得,约翰,雅各都不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使徒。但这位扫罗,他的血缘和在大数渡过的早年,都隐含着神的豫备。圣灵的选择并不是随便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人的被得着;其经过,以及结果。

    这人被得着。在第七章我们已略瞥见他。他在那里替用石头打司提反的人看守衣服。稍后又有记载:「扫罗也喜悦他被害。」这话证明他赞同置死司提反的行动,显然他也是撒都该人的一分子。他是一个受希利尼思想薰陶的人,一方面却热衷于希伯来思想,他是法利赛教门的人,一方面却又和撒都该人站在同一战线上,赞成他们用石头打死司提反,并且还替那些人看守衣服。稍后我们看到更可怕的描述,「扫罗却残害教会。」

如今这故事开头记载:「扫聚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去见大祭司。」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人的心理状态。他「口吐威吓凶杀的话」,这不需要多作解释,就可以想像他那种激烈反对的态度。有一个词值得注意,就是「仍然」一词,暗示尽管有一些事发生,他仍然继续先前的作为,公开迫害基督徒。本段经文省略了一些字句,因为在第二十六章第十四节,保罗重述他得救的经过时曾引用耶稣对他说的话,「你用脚踢剌是难的。」这句话在本段经文里省略了,在第二十二章第十节,保罗再度叙述他得救经过时也未提及。当基督对扫罗说,「你用脚踢刺是难的」这话时,是什么意思?他是说,扫罗,现在你四周正有一股力量在驱使你注一个方向走,你却拼命踢他,反抗他。这个希伯来人生的希伯来人,已下定决心要扑灭拿撒勒的异端,他并且从大祭司那里取得文书,正往大马色去,要将男女信徒下在监里;他正在踢剌,企图对抗他们的信仰。

  再回到第六章,第八至九节:

      「司提反满得恩惠能力,在民间行了大奇事和神迹。当时有称利百地拿会堂的几个人,并有古利奈,亚力山太,基利家,亚西亚,各处会堂的几个人,都起来和司提反辩论。」

      这段话显示,司提反是与有希利尼思想的人冲突,而不是与有希伯来思想的人冲突。他那一篇申诉是针对希利尼思想而发的。他所对抗的不是法利赛思想。我们必须用公允的态度对待法利赛思想。他的缺点是自以为义,夸大不实,轻视他人;但其中心还是属灵的;他防卫属灵的事,避免其受仪式主义影响。司提反是与撒都该主义为敌。可能扫罗听见了司提反整篇辩词,他的法利赛思想应该同意司提反的话。他听到司提反强调属灵的事,谴责那些人违反属灵的事。但他依然高兴见到司提反被置死。他看见鲜血四溅,生命逐渐消逝的场面;他也看见司提反脸上的荣光,听见司提反宣告他看见了永活的主。这些超自然的事彰显在他面前,与他自己的哲学和信念是相符合的。但他「仍然……口吐威吓凶杀的话。」这人的内心正经历巨大的骚动,他里面充满疑问,困惑,惊讶,挣扎。

      然而,他甚至更进一步,不惜牺牲他自己最深的宗教原则,去见撒都该人的大祭司;并且求得文书,好去将那些信奉这道的男女下在监里,虽然这些人持守的与他自己持守的仪文多么近似,他们所相信的属灵真理与他所相信的多么相像。这就是扫罗当时的光景一一深受过去的力量牵绊,内心有强烈的挣扎,而又表现出要摧毁一个新运动的热情一一这时,他被主得着了。

      路加省略了基督说的那句话,而将焦点集中在保罗身上;同时也注重读者的立场。他第一句就描述,扫罗看见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那一刻,是基督在人类历史的计划中极重要的一刻。有声音用希伯来话而不是希利尼话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那是从天上来的声音,问这个地上的人,为什么逼迫发话的那人。这是何等希奇的事!「主阿,你是谁?」受惊的扫罗呼喊道。他的内心一定起了剧烈的震撼。那声音回答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这时,他的良知恍然大悟,原来基督和教会是一体的。保罗在后来的书信中不断将这个伟大的真理提出来,他坚持主和他的子民是联合的。基督似乎这样说,扫罗,你将那些男女下在监里,使他们受苦;但真正受苦的是我。你所看见那打在司提反身上,使他皮开肉绽的石头也打到了我、伤害了我。司提反的每一个痛苦都传到我身上。

    但这话还有别的含义。「你为什么逼迫我?」我远远超过你,在诸天之上;你无法破坏我的工作;你所敌挡的不是谬误的异端,而是神在人类历史中的行动。在那一刻,这真理击中扫罗的心思,虽然他无法完全明白,但他已顺服了那位从永恒之光说话,并呼叫他名字的人。「主阿,你是谁?」他用「主」的称呼,显明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灵,在这超然的事实面前降服了。当光来到,有声音说话时,偏见就消失了,一切使他心生敌意的恼恨都烟消云散。他看见了超然的事,就承认他,说道:主阿!

    然后是那发人深省的回答,「我就是耶稣。」扫罗稍后自己叙述这事时说,他的回答是,「我就是……拿撒勒人耶稣。」对大数的扫罗而言,耶稣是谁?一个死去的人,一个受羞辱、被憎恨的人。如今从大光里有声音回答,「我就是耶稣。」他以为已死的耶稣,却是活着的!他以为受羞辱的,如今却居于天上荣耀的中心。他所憎恨的耶稣,如今用难以形容的爱对他说话。我相信他一定无可避免地想起了往日的种种。那是多么大的吸引,主深深得着了他!

    接下去,主给他一个简单的命令,「起来,进大马色去,在那里要将所派你作的一切事,告诉你。」这是主一贯作事的方法。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严肃的事。在大马色正有一群反基督的人,等着他去作领袖;而那些属基督的人正视他为头一号仇敌。基督却说,进那城去,在那里等候。

于是他到了大马色。大马色是亚历山大最早征服的城市之一,他也深深受到亚历山大的影响。保罗是被人领到大马色,因为他已瞎了眼,被主击败,被俘掳。他原先是带着大祭司的文书,挟带官方的权柄,要去扑灭拿撒勒的异端;如今他却成了基督的瞎眼奴仆。他连续盲了三天三夜,那是多奇妙的一段日子啊!我们读到,他那三天也不吃,也不喝。他在想些什么?腓立比书提供了一丝线索。「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他找到了衡量事物的准绳。我先前认为对我有益的,如今当作有损的;例如我的希伯来人长子权,因我已在基督要重生;例如我所守的割礼和各种礼仪,因为我已进入基督的生命里。保罗,你是否将法利赛人的超自然主义当作有损的?是的,因为我已在基督里得着属灵的事物。我相信在那瞎眼、禁食的三天里,他是在检讨、估量他的光景,每一刻他都有新的看见;这些不是损失,而是他得的益处。

 请注意主是如何恰当地选择了他的器皿。从加拉大书里我们可以看见保罗揉合了希伯来思想和希利尼思想。「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那是希伯来的思想。「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那是希利尼的思想。然后他将两者合并:「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那是基督徒的思想。在最后这句话里,希伯来思想和希利尼思想联手合作了。从这里开始,我们将看到神如何使用这位使徒,让他的行踪遍及亚洲各城,并将福音带到亚洲以外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