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使徒行传20:1-38
 
主题:  保罗继续第三次宣教旅程
 
焦点:  符合圣经的领袖的责任
 
大纲:
三.   直到地极的见证(13:1-28:31)
[教会扩展至已知的全世界]
4.      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18:23-21:26)
3)      在希腊的事工(20:1-5)
4)      在特罗亚的事工(20:6-12)
5)      在米利都与以弗所的长老告别(20:13-38)
 
介绍:
随着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接近结尾,他的心更明确知道他应该去耶路撒冷,因为他觉得这是圣灵的引领。保罗的终极目的地是罗马,而耶路撒冷则是去罗马的道路。
从以弗所,保罗要去马其顿和希腊;然后要回到腓利比,再乘船去特罗亚;从特罗亚,保罗将在米利都停一下,向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讲一次泪水充盈而富于教导性的告别辞,这些长老们是专门被召到米利都去听这些的。
 
观察与注释:
 
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18:23-21:26)
 
在希腊的事工(20:1-5)
1.      在关于以弗所的银匠底米丢的几乎暴乱的事件平静下来之后,保罗就劝勉了那里的门徒,然后出发去马其顿,在那里劝勉门徒、坚固教会(就是在腓利比和帖撒罗尼迦等地方);然后又往南去希腊,在那里他事奉了三个月(20:1-2)。
 
2.      在他想乘船回到叙利亚去的时候,又一次发现犹太人想阴谋害他。所以他改为从马其顿回去。
 
3.      一些与保罗一起事奉的门徒的名字被列在20:4中。这些人先去了在小亚细亚西岸的特罗亚,等待保罗和它人加入他们,就一起回家。在他们当中有亚里达古、该犹和提摩太。
显然路加,还很可能有西拉,都亲自与保罗在一起(见20:5中的“我们”)。
 
在特罗亚的事工(20:6-12)
4.      保罗和他的同伴们终于从腓利比乘船出发,往东南方向,去特罗亚(20:6)。
最后一次与特罗亚的门徒们的聚会是在“七日的第一日”(星期天)举行的,保罗一直讲到深夜(20:7)。
教会的敬拜时间正在逐步地从犹太人的安息日礼拜分别出来,改为在星期天(主日,礼拜天)敬拜(见林前16:2;启1:10)。
听传道人讲道(即使是保罗)而睡着的事一点也不新鲜!一个叫犹推古的年轻人坐在窗台上听讲,睡着了,从三层楼上摔下去,“扶他起来,已经死了”(20:9)。保罗去抱了他,他就又活过来。显然,这件事让每个人都大大苏醒,一直听保罗讲到天亮要走的时候(20:10-12)。
 
在米利都向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告别(20:13-38)
5.      保罗决心要在五旬节前回到耶路撒冷,但是在离开本地之前,他不能不与他所爱的以弗所教会长老们花时间在一起谈谈。不过保罗知道,如果他亲自去以弗所,他就会被本地的弟兄们“扣留”太长的时间,所以他就安排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来米利都来见他(20:13-17)。
这将是一个泪水充盈的讲话和告别辞,但是保罗对长老们的教导信息在今天依然对教会有意义。
 
6.      保罗的讲话可以被如下分段和总结:
 
保罗对自己的事工的回忆和总结
(20:18-27)
 
保罗回顾了他对他们的事奉,并指出怎样──
 
| (服事) | ?         他“服侍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20:19)   | 
| (教导) | ?         他“凡与你们有益的”都教导了,而且教导是“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20:20)   | 
| (信息) | ?         他向犹太人和外邦人传讲了同样的信息,就是“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基督耶稣”(20:21)   | 
| (计划) | ?         圣灵在引领他去耶路撒冷,在那里“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20:22-23)   | 
| (目的) | ?         个人的生命必须让位于神对他的呼召,要── 2       “行完”他的“路程” 2       成就他从基督那里领受的“事工” 2       要“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 
| (见证) | ?         他曾忠心地把神的“全部旨意”传给他们,以致他现在在离去时,可以在主面前有良心的平安(20:25-27) | 
 
对以弗所的长老们的提醒(20:28-32)
7.      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的提醒是意义深远的,因为它的核心集中在神的话的重要性和假教义的危险上。
第17节和第28节也很重要,因为它们对同一组人说话,而把“长老”、“监督”和“牧师”(牧养者)三个词混着使用,说明它们的等价性。这里的“长老”似乎是指头衔;“监督”似乎是指责任或地位;而“牧师(牧养者)”似乎是指那些责任应该如何在功能上被行使出来。另外,在圣经中,“牧师”一词几乎总是用动词形式“牧养”出现,表示这是一个功能,而不是地位。
 
8.      保罗对长老们的忠告可以被分为以下要点:
?         记住,是圣灵让你们作教会的“监督”(负属灵的责任),而教会是主“用自己的血买来的”。
?         “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要防止假教师和悖谬的教导的侵袭。
?         要仔细地“牧养”神的教会,就是供应、关怀、保护、养育和领导群羊(20:28)。
对假教师和错谬教导(教义)的防备是新约里从头至尾最常提到的题目之一。
假教师被描述为“凶暴的豺狼”,他们在保罗离去后将从教会内、外两个方向攻击群羊(20:29)。或许这两者中最为危险的一种就是那些从“你们中间”起来的人,他们将“说悖谬的话,引诱门徒跟随他们”(20:30)。
保罗对长老们的警告是:
?         要“警醒”和“昼夜不住”地“劝戒”──警告、建议、辅导、劝勉和指教。
?         要靠近神,并且──
 
“如今我把你们交托神和他恩惠的道(话语)。这道能建立你们,叫你们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20:32)
 
对付错谬教导的最好方式就是教导正确的教义(见提前1:3-11;3:2;提后3:15-17;4:1-5;多1:5,9)。教义是重要的,因为我们信什么,我们就作什么。“正统的信仰导致正确的行为”。
 
保罗的告别辞(20:33-38)
9.      保罗继续述说他在他们中间作事工时的正直和纯洁──
?         他未曾贪图他们的任何物品(20:33)
?         他自己供养自己(20:34)
?         他在事工中“劳苦”,扶助软弱的人,跟随基督的榜样,因主耶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20:35)
 
10.   这次悲伤告别以祷告、哭泣、亲吻和拥抱作结束,因为这些长老们知道他们将不会再看见保罗了。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强烈的爱可以在以弗所书中被清楚地看到,而基督的失望和强烈的警告也可以在启示录2:1-7中基督对以弗所教会的信中看到。
注意,在两者当中“爱”字都很突出。
保罗的第三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宣教旅程                                                               就这样结束了。当保罗回到耶路撒冷时,他马上就发现自己“被捆绑”了。
指导研经题
 
使徒行传20:1-38
 
1.      保罗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鼓励、劝勉和加强信徒?
 
 
 
 
2.      为什么这里要包括对犹推古一事的记述?他们是在哪一天聚会的?
 
 
 
 
3.      是什么督促保罗要去耶路撒冷?
 
 
 
 
4.      为什么保罗去叫以弗所的教会领袖们出来见他,而不是亲自经过那里?
 
 
 
 
 
5.      保罗对以弗所长老们信息的核心是什么?
 
 
 
 
6.      保罗自己的安全和福利与他的事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7.      保罗的根本目标是什么?他有没有成就它?
 
 
 
 
8.      什么使保罗在神和以弗所人面前能有清洁的良心(良心上的平安)?
 
 
 
 
9.      为什么教导神的“完全的旨意”是极端重要的?
 
 
 
 
 
10.   你认为“长老”、“监督”和“牧师”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圣经强调什么?
 
 
 
 
11.   错谬的教导导致什么?
 
 
 
 
12.   与错误教导斗争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13.   神的道(话语)对教会的重要性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