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17:1-13 我们的君王在荣耀中改变形象
1,2. 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暗地上了高山;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象,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
我们的主是不是在这“六天”,这一个星期安静的间隔时候,为在那“高山”上发生的特别之事预备自己呢?这三个人,这小小的一群人,经历一个接一个的安息日,知不知道有如此奇异的恩典在等着他们呢?这三个人是蒙拣选之人中蒙拣选的,得到眷顾,看到了全世界所有其他人不能看见的事。无疑我们主选这些人是有理由的,正如他作每一个选择都有理由一样;但是他没有把理由揭示给我们知道。同样是这三个人,他们看见主在花园中的痛苦;也许这第一个看见是为了让他们在第二个看见时有信心吧。
那“高山”叫什么,我们可能永远不得而知,因为那些知道它所在的人没有把这信息留下来。他泊山,如果你这样想;黑门山,如果你认为是这样。没有人能决定,那是一座孤独而很高的山。
主在祷告的时候,他的荣光照耀出来。他的脸面被他自己里面的荣光照耀,成了日头一般;他全身的衣服,就像被那日头照耀的云彩一样,变得像光一样白。他“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象”:唯独他是他们所见的中心。这是主耶稣隐藏本质奇妙的揭示。这在某种意义上,应验了约翰的话,“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
这变象只发生过一次:我们不是每天都能享受到对基督荣耀特别的看见。我们在地上最大的喜乐就是看见耶稣。在天上没有比这更大的福分,但是当我们放下这肉体的重担,我们就可以更好承受这极大的福分。
3. 忽然,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
就这样,律法和先知,“摩西和以利亚”,与我们主相交,“同他说话”;和他们的主亲密交谈。已经离去甚久的圣徒是依然活着,是亲自活着,保留着他们的名字,可以享受亲密来到基督面前。对圣徒来说,能与耶稣同在,这是极大的喜乐:能与他说话的地方就是天堂。从前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主交谈,谈论他的死,藉着他的死,一个新的时代就临到了。耶稣屈尊俯就面对跟从他的人如此之久,现在他和摩西和以利亚这两位伟大的人物交谈,这对他人性的心来说是极大的安慰。看见这荣耀的三位,这对使徒来说是何等的看见!他们“向他们显现”,但他们是“同耶稣说话”:这两位神圣之人的目的不是同使徒说话,而是同他们的主人说话。尽管圣徒看上去是人,但他们是与耶稣相交的。
4. 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
这场景向这三个观看的人说话,他们觉得一定要对此作出回答。彼得一定要说话,“彼得对耶稣说”。最想说的就说出口了:“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意见。有谁不愿意这样呢?因为这真是好,他是愿意留在这有福的光景中,从中得到更大的好处。但是他没有失去他的敬畏,所以他要为这些伟大的人搭棚,使他们可以住下。他向耶稣提出建议:“你若愿意”。他和他的弟兄一道提出建议,他要为这三位圣者计划,建造圣所:“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他没有建议为他自己,雅各和约翰建造,而是说,“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他说话就像一个糊涂的孩子一样。他有一点不知所措,但是他所说的话是极为自然 的。有谁不愿意和这样一群人住在一起呢?摩西、以利亚,还有耶稣:这是怎样的同伴!然而彼得是多么不切实际!“我们在这里真好“,这个念头是多么自私!十二门徒其余的人,其他的门徒,众多的世人又怎么样呢?尝一口这样的福气,这对这三位来说是好的,但是继续喝下去,可能对他们也不是真的好。彼得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热心圣徒许多激动的话语也是如此。
5. 说话之间,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
“说话之间”,这样不知所谓的言语是很应该被打断。这是多么有福的打断!我们可以常常为主打断我们的唠叨而感谢他。“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这云朵光明,把他们遮盖。他们感觉是进入了这云朵里面,这样的时候就很害怕。这是很特别的一个经历,然而在我们自己的情形里,这是经常这样重复的。我们岂不是知道什么是离开光明被遮盖的滋味,听到“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吗?主是常常这样对待他所爱的人的。
这声音清晰,与别不同。首先是神见证我们主是神儿子的身份,“这是我的爱子”,然后是父宣告他喜悦他, — “我所喜悦的”。耶和华喜悦基督,喜悦一切在他里面的人,这是我们何等的福!接着是相应神的要求,“你们要听他。”听神儿子的话,这要比看见圣徒,或者搭棚要好得多,这要比任何其他爱所能够建议要做的更讨父的欢喜。
父喜悦主耶稣,这是他荣耀很引人注目的一个部分。这声音传给耳朵的荣耀,要比光芒能传递给眼睛的更大。变相那耳朵可以听到的部分就像眼睛可以看到的一样奇妙;事实上,从下一节经文来看,这是更加奇妙。
6. 门徒听见,就俯伏在地,极其害怕。
是的,这声音把他们制服了。主的声音比那让人眩目的光更给人留下更深印象。“门徒听见,就俯伏在地,极其害怕。”他们是直接在神面前,听到父的声音:他们是应该俯伏颤抖。神太清晰的显现,尽管是和耶稣相关,也会制服胜过我们,而不是给我们加力。这三位门徒不再说什么搭棚,而是三个就像一个人一样,“俯伏在地”。敬畏终止了说话,在这个情形里,它似乎是让他们没有了清楚的意识;但这只是暂时的昏厥,他们很快就复原了,是更加欢喜。
7. 耶稣进前来,摸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
看来耶稣是离开了他们,消失在光明的云彩中;但是现在他“进前来摸他们”。他和完全的灵交谈,这并没有使他看不起与软弱肉体触摸。哦,那温柔触摸有何等甜美的安慰!它唤醒,安慰了他惊奇,颤抖的门徒,给他们加力。人的触摸比神的大光更安慰可怜的血肉之躯。从天上来的声音让人俯伏,但从耶稣来的话是“起来”。父的声音让他们大大害怕,但耶稣说,“不要害怕”。荣耀的神,为着这位中保我们是多么感谢你!
8. 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那里。
他们的眼睛闭上,因为那光太强烈,要不是耶稣触摸他们,他们就不敢睁开眼睛。然后他们“举目”,他们看见了什么?
摩西,以利亚,以及那极大的光都消失了,他们回到和耶稣一起生活的普通地方。“他们不见一人”,但他们不是什么都没有,因为耶稣还在。闪光消失,但他们因此得益,因为他们看耶稣看得更好,他们的注意力不会受到干扰。看见他变相,这让他们眼睛盲目,让他们惊呆了;但是“只见耶稣”,他们这就回到实际的生活中来,仍然有留给他们一切所见中最好的。啊,愿我们心思的眼睛也如此集中在主身上,作为我们的目标,让他充满我们一切的视野,使我们“只见耶稣”!
9. 下山的时候,耶稣吩咐他们说:“人子还没有从死里复活,你们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人。”
他们所看见的要证实他们自己的信心,成为他们喜乐秘密的泉源;但他们不可“将所看见的告诉人”,其他人要相信这事,这就需要更大的信心。登山变相正如道成肉身一样难以置信,对一种几乎还不存在的信心提出要求,这是没有实际作用的。除非我们主的复活给出了一切证明中最大的证明,对那些没有亲自看见这圣山上所发生一切,只是听了使徒报告的人来说,这只会让他们信心软弱,而不是让他们得到支持。不要过分把见证堆积在一起,这是明智的。把更大的真理让人知道,这需要有一个时间,因为时间不合宜,这些见证可能会成为负担,而不是去帮助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这些人要保守的是何等的秘密!他们确实守住了这个秘密;但他们决没有把它忘记,也绝没有不再感受到它的影响。
现在人子已经从死里复活,我们就不需要隐藏任何教训了。我们主把生命和永生表明出来,就除去了那长久以来隐藏福音更大奥秘的幔子。他从坟墓里出来,这就释放了一切掩埋起来的真理。因为“主果然复活了”,对有关神的更深事情闭口不言,这不是犯罪也是懒惰,然而有一些我们说得出名字的传道人,是一年到头都不提拣选,约,或者最终保守的。
10. 门徒问耶稣说:“文士为什么说以利亚必须先来?”
门徒一个接一个的难题,他们现在是对他们的主讲出来了,很快他们就得到答案。其中一个问题是关于以利亚的,因为他刚刚出现在他们眼前,这让他们提出了这个问题:“文士为什么说以利亚必须先来?”这是那些研究了我们这本圣经的人讲给人听的话,就是以利亚要在主出现之前来到。无疑这让他们思想迷惑,因为他们的逻辑就好像是这样,—
除非以利亚出现,否则弥赛亚就不能来;
以利亚还没有出现;
所以耶稣不是弥赛亚。
11, 12. 耶稣回答说:“以利亚固然先来,并要复兴万事;只是我告诉你们,以利亚已经来了,人却不认识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
“耶稣回答说”:他对一切问题都有答案,我们把我们的困难带到他面前听他回答,这是好的。我们的主承认以利亚一定要在弥赛亚之前来到:“以利亚固然先来”;但他断言,预言所讲的这个人“已经来了”,并且恶人“任意待他”。这马上把疑惑都除去了。然后耶稣继续说,人对那真以利亚所做的事,也要做在他自己身上,弥赛亚,耶稣他自己一定要受惨死:“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对这个难题的解释是多么简单!我们在找那已经来的,或者因为一个教义感到迷惑,当圣灵向我们打开,这教义证明是充满了教训和安慰,这样的事情是多么经常发生。没有神的教导我们就要在淹没在黑影里,但有了他的帮助,我们就可以在无底的深处畅泳。
13. 门徒这才明白耶稣所说的,是指着施洗的约翰。
“门徒这才明白”:我们主教导他们的话语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当他教导的时候,最愚蠢的学生也能学会。现在他们看到施洗约翰是复活的以利亚。他严厉责备君王,向以色列传悔改的道。他来要复原万事,所以,真正的以利亚不先来,弥赛亚是不会出现的。他们的主一旦让他们明白这点,这对他们就再清楚不过了。主,请不仅向我们说话,还让我们明白你的话语!
太17:14-21 君王重回冲突战场
14-16. 耶稣和门徒到了众人那里,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跪下,说:“主啊,怜悯我的儿子。他害癫痫的病很苦,屡次跌在火里,屡次跌在水里。我带他到你门徒那里,他们却不能医治他。”
在与圣徒相交,父的声音确认他所宣告的之后,我们的主下山,来与魔鬼争战。我们的摩西从山上下来,发现邪恶在山下众人之间猖獗。他不在的时候,敌人胜过了那些跟从他,软弱的人。 在敌人的讥笑声中,门徒努力要把一个邪灵从一位少年人身上赶出去,因着它可怕地附在他身上,他害上可怕的“癫痫”,但门徒的尝试却是徒然。那位可怜失望的父亲立刻至为谦卑地求主,清楚把情况讲出来,最恰当地恳求。他那位害癫痫病的儿子是“害癫痫的病很苦”,因为突然跌倒而落在极大的危险之中。面对这种情况,这真令人震惊:那伴随着癫痫病的喊叫和身体扭曲常常听见,看见都令人感到可怕。门徒明显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因为他们在别的场合曾经把鬼赶出去,他们发现自己被击败,十分惊奇;但他们确实是被击败了,因为那位绝望的父亲呼吁得十分实在:“我带他到你门徒那里,他们却不能医治他。”哎呀,可怜人,你只不过是代表所有从那时起,相信门徒,却没有单单信靠他们的主的人在说话!你快快来到耶稣这里,“跪下,说:‘主啊,怜悯我的儿子’”,这就是有智慧。
罪是多么经常把人从一个极端赶到另外一个极端!“屡次跌在火里,屡次跌在水里”。一些人在一个时候突然疯狂,极其痛苦,然而在别的时候却是刚硬,毫无反应;一阵时候充满激动,很快就象石头一样死寂。当罪和思想发疯联系在一起表露出来,它是很难对付的。那些着急要赢得人灵魂的人是多么经常不得不承认,对某一些人,“他们却不能医治他”!我们常常被一个脾气特别的人挫败,那占据着他的狂热是特别难以被管束。可能除了和上了年纪的父亲在一起,他不能和别的更好的人联系,他父亲的求情让我们同情,让我们为这位一半疯狂,全然败坏的少年人感到极其忧虑。我们愿意改变这位可怜的叛逆之人,让他回复正常,但我们却全然无力去帮助。在我们的情形里,我们需要耶稣来,就像我们眼前这个描述一样。主,不要离开我们,因为如果门徒没有了你就不能做什么,那么更何况我们这些可怜的弱者呢!
17. 耶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
他所生活在其中的这整一个“世代”,因着他们缺乏信心,没有对本可以给他们最大祝福的神直接的信靠,而让救主忧心。他自己的门徒,他是与他们同在,然而他们却没有学会相信他。文士和法利赛人,他已经忍耐他们很多次,现在他们必然会拿这位可怜的害癫痫病的人作为与他冲突的中心靶子。他在与天上相交,他下来,来到如此混乱不信的人群之中,这是何等大大破坏了他的心情。他们是“又不信又悖谬”,这两件事情常常是连在一起的,那些不相信的人,他们也不会顺服。
这对我们主圣洁满有恩惠的心思是何等的试炼!“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我一定要继续和这如此不配的人在一起吗?“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我一定要受你们恶意对待的考验吗?此时他得胜的敌人和不信的朋友都需要斥责。但一旦说了这话,耶稣就不愿让这位在他面前可怜受苦的人忍受邪灵恶毒的攻击。看,我们这位为王的元帅是怎样用一句话就把战事逆转!他把这场争战从门徒转到自己身上:“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一旦这在我们主自己能力的范围之内,一切就成就了。“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让我们决不要忘记这条命令。当我们自己最绝望的时候,让我们对基督抱有信心。
18. 耶稣斥责那鬼,鬼就出来;从此孩子就痊愈了。
“耶稣斥责那鬼,鬼就出来”有基督的一句话,撒但就逃跑了。马可记载这个邪灵是“聋哑的鬼”,他听到耶稣的声音,用一声喊叫回答耶稣的声音,使孩子大大抽了一阵风,从他里头出来,不再回去。“从此孩子就痊愈了”,就是说,立刻好了,从此好了。求神赐我们信心,把我们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带到主耶稣这里,相信他有医治他们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生命完全医治他们!尽管年轻人在脾气上暴烈,在罪上早熟,主却能立刻治服邪恶的势力。这个孩子不必等待直到他长大,他是孩子的时候就在魔鬼的势力之下,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得了医治。让我们在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求他们得拯救。
19. 门徒暗暗地到耶稣跟前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
这是一个很恰当的问题,当我们失败,让我们承认我们失败了,把责任归给自己,求我们的主施恩干预。当我们被击败,让人这样说我们,“ 门徒到耶稣跟前”。让我们私下,亲自这样做:“门徒暗暗地到耶稣跟前。”让我们谦卑坐在我们主脚前,按他看为合适,领受训斥或者教训。
20. 耶稣说:“是因你们的信心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象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
缺乏信心,这是门徒失败的主要原因,对他们自己,和他们为别人所作的工作而言均是如此。在某些情形里可能会有其他具体的问题,但这是一切失败那极大和主要的原因:“是因你们的信心小。”如果有真信心,真实,活的信心,门徒本来是可以行神迹的,甚至移山也是可以。不管我们有怎样的信心,我们都不会行出一个神迹,因为现在不是神迹的年代。这样我们的信心就是在其领域受到限制了吗?远非如此。我们现在可以凭信心,不行神迹也能成就那合适和正确的事情。我们的信心可能很小,“象一粒芥菜种”,但如果它是有真又活的,它就要把我们和那位全能者联系在一起。“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这话仍是真的。在我们的信心面前大山要移开,仿佛是神迹一般,甚至比自然的次序被改变更加奇妙。相对而言,自然规律暂时不起作用,这还是相当容易的;但是要主不违反任何他的定律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的成就就是丝毫不亚于神迹。这是信心此刻从主这里得着的:信心的祷告蒙垂听,对它自己而言不可能的事,神的能力加以成就。在属灵和象征的意义上,大山被挪开了。字面上,此刻大山还在,但是信心找到一条途径绕过它,穿过它,或者越它而过;这样实际上就是把它挪开了。
在宣教工场上,把宣教士排斥在外的大山已经被挪开了。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逾越的难处已经蒙恩得到解决。在不同的方面,拦阻在真信心面前消失,这是按照主耶稣的话 — “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
21. 至于这一类的鬼,若不祷告禁食,他就不出来。
尽管缺乏信心,这是拦阻那可怜害癫痫的孩子得到医治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个例子也需要特别的手段。信心本也会思考,使用这些特别的手段,因为如果门徒要成功,这些手段是绝对必需的,信心会使用这些手段。在神凡事都能,但对我们来说,一个鬼可能要比另外一个更难对付。一种用一句话就要离去,但对其他的,可能就是,“至于这一类的鬼,若不祷告禁食,他就不出来。”在某些情形里要征服魔鬼,人就首先要用祷告征服天堂,用舍己征服自己。酗酒这种魔鬼是一类,用信心一定能征服,然而我们通常一定要大大向神求告,在人这边是对酒完全离开,我们才能赶走这个鬼。我们在世上的工作就是救人脱离魔鬼的权势,我们一定要到耶稣面前学习怎样行。如果我们要救一个灵魂脱离魔鬼的权势,祷告和舍己努力是一点也不可少的;对神的真信心要给我们加力量,使我们能献上祷告,操练舍己。也许我们有些人失败了,因为我们还没有很好学会程序的正确方法。我们不是不使用神所命定的手段,就是在试验信心,不然就是使用手段,却没有对神行使单纯的信心;在这两种情形里我们都要失败。如果我们凭信心行事,按照基督自己的方法,我们就要把邪灵驱逐出去。
太 17:22, 23 君王再次谈到他的死
22, 23. 他们还住在加利利的时候,耶稣对门徒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他们要杀害他,第三日他要复活。”门徒就大大地忧愁。
我们的主经常回到他被交在人手里受死这个严肃话题。这在他心里,所以他对他的门徒说出来。他们的心思更容易接受与他的国相关的其他想法,所以他在他们面前一次又一次把真相讲出来,几乎是用同一样的言语。他要把在世上建立王权的一切梦想从他们心里驱逐出去。他的死对他们是极大的试炼,他要预备好他们迎接此事。 他现在说到他要被背叛“交”给人:这是他苦杯中更苦的一滴。人子来拯救人,他要被一个人“交在人手里”。他为人而活,被人出卖,因人而死。他完全预见了“他们要杀害他”。哦,这个自杀的世界,除了神自己儿子的血,就没有什么能满足你了吗?
我们主的死现在已经成就,他要我们大大把他的死传讲,因为这件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他就不断讲到它。没有什么主题是如此关键,如此实际,如此需要。
他看穿一切的心思把他的死想得很清楚,预见到“第三日”,那时这话就要成就, — “他要复活”。这是那晨光,如果门徒明白相信,这本来是要把绝望的黑暗从他们心里驱散的。一位古时的作家说,“他用他肯定复活的甘甜给他死亡的苦杯加上糖。”
我们的主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他用明明白白的话;但他怎样说,跟从他的人只能部分明白他的意思,这使他们“大大地忧愁”。基督的话明白一半,这会让人心大大忧愁。然而可能的是,这惧怕就像让人冷却下来的云朵,使他们心里镇静下来,保守他们脱离那布满在他们身边空气中的狂热主义。他最明白此刻什么是对他们心思最好的;他同样明白此刻什么是对我们最好。
太17:24-27 我们的君王与丁税
24. 到了迦百农,有收丁税的人来见彼得说:“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吗?”
这半块钱的“丁税”是宗教上所交纳的,这种做法原本是基于律法,但被没有圣经支持的风俗扩展。它是神的律法设立的,是百姓被数算人数时每一个人向耶和华交纳的。 没有人能免这种赎款,但它不是一年接一年所征收的税。在口头承认相信有信仰的人当中,每年都交纳“丁税”,这渐渐成了一种时尚,但是这种交纳完全是可交可不交的。所以这是由风俗建立起来,但没有得到律法的命定,是不能用律法强迫执行的。这是一种自愿的每年一次的奉献,只有那些承认是对犹太人信仰敬虔的人才会交纳。像这样的宗教徒会很刻意,不仅交这一年一次的丁税,还要让人知道他们交了。那些收这半块钱丁税的人不是马上向耶稣收,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对他很是尊敬;但他们用一个多少会让人落入陷阱的问题向彼得发问,“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吗?”这其实就是说,“肯定他会交:我们毫不怀疑他会疏忽不交。一位如此显赫的人是不可能不特别看重,不交这成了风俗的税银的。”
25, 26. 彼得说:“纳。”他进了屋子,耶稣先向他说:“西门,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丁税?是向自己的儿子呢?是向外人呢?”彼得说:“是向外人。”耶稣说:“既然如此,儿子就可以免税了。”
彼得如此急忙为他的主伸张,以致他把他牵涉进去。他说,“纳。”他本来是可以问他的主怎么看,或者可以让那些收这丁税的人去亲自找耶稣的;但是他急匆匆的,以为维护他主人的名声,这是安全的做法。他相当肯定他的主会做好人会做的一切事情。我们的救主和他的工作常常因为朋友的热心而受损。最好还是按照基督自己怎样说的,而不是他的朋友替他怎样说的来认识他。
彼得快快回答的时候是在门外面,他想不到主耶稣会留意他所说的话,他一“进了屋子”就把这说出来了,但情况就是这样。
彼得还没有讲他做了什么,或者为此辩护,我们的主就对他说起这个话题:“耶稣先向他说。”他知道他的仆人在做什么,他要快快纠正他。因为在这个情形里,彼得几乎没有什么“彼得”的风范,所以我们的主称呼他“西门”。他问他:“西门,你的意思如何?”他要他判断这种情况。君王是“向自己的儿子呢,是向外人”收税?当然王自家的人总是“免”这税的。王的臣民,特别是在他统治下的外人,是一定要交人头税的,但是王一家的王子们是免的。耶稣要为他自己向神交赎金吗?他自己是王的儿子,要向他的父交税吗?如果在神的国里丁税成了一种要征收的税,那么“儿子就可以免税了。”耶稣和彼得都不必交,彼得没有在这样的光中来看这个问题。
27. “但恐怕触犯他们,你且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
我们的救主不愿故意触犯人,他不必交,但为了不让人生出诽谤,他会为他自己,为彼得交。他的话是何等恩言:“但恐怕触犯他们”!如果这个问题是就事论事,和其他情形无关,我们的主可能依据原则拒绝交这丁税;但是彼得匆忙的宣告已经把他的主牵涉其中,他不愿意让人觉得他是不守跟从他的人所作的承诺。另外,彼得可能会卷入争执之中,耶稣宁愿支付,而不愿意让他的仆人落入难处。在关于原则的事情上如果涉及金钱,我们一定要小心,免得我们看上去是用借口来给自己省钱。 通常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提出抗议,然后支付,免得我们看起来是特意在乎良心,同时也在意我们的金钱。
支付的方法让这件事不能牵连我们的主。钓鱼,鱼用口带来一块银钱,这很有意思。“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神的护理非常特别,让一块银钱掉在海里,让鱼首先把它吞下,然后彼得开始钓鱼的时候就起来上钩。这样伟大的子为他父亲家交税,但在这件事中他行使了他为王的特权,是从王的银库中取出这块银钱。他作为人纳税,但他是首先作为神,让鱼用口把这银钱带来给他。
这一块钱足够替彼得,也替他的主交税。就这样我们的主顺从,被当作那把性命交出来,一定要交半块钱作为他的赎金的人看待。他是为了我们的缘故,和我们一起这样做的;我们被他所作的买赎,与他联合:因为他这样说这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这不是两块半块钱的银钱,而是一块银钱,为耶稣和彼得交的:就这样,我们看到在一次救赎中,他的百姓是与他联合了。
“他在架上为我承受判决,
现在替罪的和罪人都得释放。”
明显的道德上的功课就是, — 交税,而不要令人跌倒。
在这下面还埋伏着更大、更深的真理,就是:子满有荣耀的自由,他为我们的缘故献上丁税,用他亲自提供的一次偿还,为他自己和为我们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