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上一篇   下一篇

34 葡萄园的比喻要义解法如何?(太廿1-16)】

答:这是耶稣所讲天国里的雇工一种比喻,论到工人之被雇,得工价,与被选召之事,来显明在天国里神的公义,恩典与赏赐,其要义解法如下:

①比喻中之人物(太廿1248)——天国好像家主——代表神(太廿一33,参九38)。清早去雇工人——即召选工人(约十五16,可二13)。进他的葡萄园作工——代表进天国或指犹太国作工结果子(赛五1-7,诗八十89,太廿一3343)。和工人讲定,天天一钱银子——代表信徒作工应得的工价。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表示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作工,收割庄稼,就是差遣他们出去传天国的福音给万民听,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太九35-38,廿八19,可十六15)。管事的——代表主耶稣,治理神家中的事(来三6,约五27)。

②作工时间与工价(太廿3-15)——约在巳初,午正,申初,酉初——表示家主屡次时刻到市上召人来作工(参卅五题)。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各人得了一钱银子——表示在天国里的公平待遇和赏赐,叫多时作工的没有余,少时作工的也没有缺,此为家主顾念工人的需要而行,因祂不亏负人。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一样么——表示先来的这些工人埋怨家主所显露的态度,是自恃有功,为工资而工作,并非出于甘心乐意为主而作,那后来的工人,虽只做了一小时,但他们尽心尽力,是为工作而工作,自愿为主而作,得到家主给予同等的工价。因为我作好人——表明家主的恩典和爱心。

③家主的召选(太廿16小字)——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表明那在后召选的,在前得了工价,且蒙主的特别恩典,那在前被召的,反倒比在后的所得的工价少,且蒙恩也少。如以色列人虽为神的选民,因他们追求律法的义,自以为义,就不服神的义,他们所求的不凭信心,只凭行为,而外邦人却因神的恩典,主耶稣的救赎,因信心而得着神的义,进入神的家中,当主再来之时,反倒首先被提与主同在,享受祂的恩典和赏赐了(太八1112,路十三28-30,罗九30-33,帖前四1617)。——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35 巳初,午正,申初,酉初,申正,末时是何时刻?(太廿356)】

答:这是中文圣经按照中国古来所用的十二地支名字记时之法,关于犹太人的计算日子时间,原是从日落起到日落止为一日(利廿三32),将日出到日落为十二小时(约十一6),但长短不同,夏季白天有十四小时零十二分钟,到冬至只有九小时零四十八分钟,现将中文所译时间(和合译本,新译本)与犹太人原来时间(英文圣经所译同)对照说明如下:

中国时间                  犹太时间                  经节

巳初——上午九时          上午——第三时              太廿3

午正——中午十二时        午正——第六时           太廿5,约十一9

末时——下午一时          下午——第七时              约四52

申初——下午三时          下午——第九时           太廿5,廿七46

申正——下午四时          下午——第十时              约一39

酉初——下午五时          下午——第十一时            太廿6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太二十6~7「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闲站」这个字(希腊文为「亚谷士」ARGOS)可以大大的帮助我们了解保罗所叙述,那从罪恶里得释放的真理。因为它就是罗马书六章六节所用那字的字根。那里保罗写到罪身的「灭绝」,意即借着十字架「使之失败」,「失去作用」等。「罪」这旧主人仍然在那里,但在基督里那个服事罪的奴隶(旧人),却已经被处死,因而被废弃。同时,他的肢体也不被雇用(失业)了。从前那赌博的手,现在已失业了,从前那咒诅人的舌,现在也已失业了,而这些肢体现在可被用「作义的器具」献给神(罗613)。在这种情况下,当你对主的问题回答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那你就是向主求职,并得以被雇进入祂那最有恩赏的事奉中。「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太204――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太二十6~7世上再也没有比失业更为悲惨的事,一个人为了没有工作给他作,使他的才干迟钝无用。休哥马丁(Hugh Martin)提醒我们,有一位伟大的教师,时常说到莎士比亚的剧本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欧思罗失业了。』在巴勒斯坦的市场上,有那些人仍在等候,因为没有人雇用他们。主人基于同情给他们工作做,他不忍看他们闲散,因为他看见了那些没有工作的人心里就动了怜悯。──《每日研经丛书》

 

【太二十6~7磨光和锈光】一位农民,年已七十,还跟往常一样,整天忙碌田间,勤劳不息;真是不知老之将至。有人对他说:『你老人家,儿孙满堂,尽可以告老了,何必再如此劳苦呢?』他说:『人生好比一把快刀,使它耗损之法有二:一是不去用它,任其生锈烂光。一是用它作工,久而久之,自然磨光。在这二者之间,我宁愿让工作磨光,而不愿闲着锈光。』『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你们也进葡萄园去。』(马太福音二十章六,七节)

 

【马太二十20与马可十35如何能和谐一致?】

     根据马太二十20的记载,是雅各与约翰的母亲往见耶稣,向他提出要求:待他承继国度时,任命雅各与约翰为他的左右手。但根据马可十35,是雅各与约翰两人向耶稣提出这个要求。那段经文符合事实呢?极可能两者皆对。母亲与两位儿子都有这盼望,提出同样要求,也是挺自然的。母亲的提问,为这个请求铺下伏线,两位儿子就随即向耶稣提出同样要求。

我们作出上述解释,是合理的。昔日先知拿单也采取这种策略。他首先着所罗门之母拔示巴往见年老的大卫(王上一11-21),然后拿单亲自来到大卫跟前,证实亚多尼雅欲从储君所罗门的手上夺权,垂涎于所罗门的王位(22-27节)。因此,马太与马可这两段记载,都与事实相符,互相没有冲突之处。── 艾基斯《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太二十26当近代伟大的圣人贺川丰彦初次与基督教接触的时候,就感到一种吸引力,直到有一天从他的内心发出呼声说:『上帝啊!使我像基督那样吧!』他为了能像基督那样,他甚至不顾自己正患着肺病,就到贫民窟中生活。在世界上这是人最不愿意去的地方。

     诺斯柯特(Cecil Northcott)在著名的人生的抉择一书中,述及贺川丰彦所作的。他到东京的贫民窟中,住在一个六呎见方的草屋里面。『第一个晚上他就要和一个患了传染性的人同睡。这是他信心的试验。他会再转回头吗?不会,他观迎他的睡伴。然后有一个乞丐向他要衬衫,他就给了他。第二天他又来要贺川的外衣跟裤子,他也给了他。贺川就剩下一套穿得很破旧的衣服,东京贫民窟的人取笑他,可是到后来却尊敬他。他在大雨倾盆之下站着,一面传道,一面咳嗽。「上帝是爱,」他呼喊着说:「上帝是爱,甚么地方有爱,甚么地方就有上帝。」他时常筋疲力竭而倒在地下,贫民窟中的粗人就小心翼翼地把他抬到他的草屋中。』

     贺川自己写道:『上帝居住在最低贱的人中,祂与脏兮兮囚犯同坐,祂与少年犯同站,祂与乞丐同处,祂在患病者之中,祂与失业者同在一起。凡愿见到上帝的人,在未进圣殿以前先去监狱,未去教会以前先到医院去拜访,未念圣经以前先去帮助乞丐。』──《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究竟治愈了多少瞎子?事情发生于进入抑或离开耶利哥之时?(太二十29)

    马太二十29指出,当耶稣与门徒出耶利哥时,有两个瞎子请求耶稣医治他们。至于马可十46,亦记载此事发生于耶稣等人出耶利哥的时候,但经文亦明明提及一位瞎子,并且记载了他的名字(巴底买,是底买之子)。路加十八35则记载:「有一瞎子。(没有提及他是否有同伴,亦没有指出他姓甚名谁),他听闻耶稣与门徒等进入耶利哥。第三十六节更指出,正当耶稣等人走过(ochlou diapor-euomenou),瞎子询问什么事情发生;接着,他大声喊叫:「大卫的子孙耶稣阿,可怜我罢。」(38节)于是,在前头走的人就斥责他,要他安静。但瞎子越发喊叫,重复自己的请求。第四十节记载耶稣听闻瞎子的呼喊,就停下来,想帮助他。和马太、马可的记载一样,路加亦指出,那瞎子被带到耶稣跟前,请求医治。

比较马太、马可及路加的记述后,我们才能对事情有整体的了解。从路加十35得知,当耶稣与门徒进入耶利哥时,巴底买首次知道耶稣到耶利歌来。正当一千人等走过时,巴底买希望耶稣注意他,就在自己所坐的地方大声喊叫。然而,巴底买的第一次尝试,并未成功。耶稣入了城,获撒该接待,然后向群众讲授了「得银子」的比喻;出城的时候,巴底买的喊叫才吸引耶稣的注意力。很可能是当耶稣出城时,群众比较安静,耶稣才注意巴底买的呼喊。那时

马可十46-47清楚指出其中的情节:「到了耶利哥。耶稣同门徒并许多的人出耶利哥的时候……巴底买坐在路旁。他听见是拿撒勒人耶稣,就喊着说,大卫的子孙耶稣阿,可怜我罢。」至于4748节所记载的,我们不大清楚究竟是巴底买的第一次请求(即不成功的那一次),抑或是耶稣离开时的喊叫。从马太二十30得知,这段喊叫是巴底买在耶稣离城时发出的,因为第29节清楚指出,耶稣与门徒正离开耶利哥。马太指出,巴底买还有一同伴亦是个瞎子。巴底买似乎曾将自己的盼望告诉这同伴,当耶稣从他进城的那个门口离城时,巴底买便再次请求耶稣医治。另一个瞎子似乎不是巴底买的密友,因为巴底买只为自己向耶稣提出请求;最低限度,在首次请求耶稣时,没有为这个同伴代求(参可十48;路十八39)。

耶稣出城时,巴底买和那位不知名的同伴尽量移动至群众的前面,一起向救主提出请求(太二十33)。在请求耶稣的过程中,巴底买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因此,耶稣的答话是向他发出的;耶稣接着亦有医治巴底买的同伴。耶稣显然用手触摸他俩已瞎了的眼睛,从而使他俩回复视力(太二十34)。结果,两人重见光明,满有喜乐地随同大伙儿跟随耶稣,向他们所看见的每一个人述说耶稣的恩惠。

马太、马可和路加的三段记载是互相补足的,以陈明当时的事实:(1)巴底买采取主动请求耶稣,在这过程中,他没有气馁,没有失掉信心。他的同伴就比较被动,默默地认同巴底买所说的一切;(2)巴底买坚持要达成自己的目的,无论周围的人如何强迫他安静,他仍坚持到底。巴底买甚至在城门附近等待,纵使主耶稣在耶利哥停留多久,巴底买仍苦候。结果耶稣终于离城了,巴底买亦达成目的。

    马太所注意的,是要将有关人士都包括在他的记载中。(正如太八28提及加大拉有两个被鬼附的人呼求耶稣,而马可及路加只提及被群鬼所附的那一个。)马太刻意记载耶稣医治瞎子的过程,而路加特别留意巴底买在整个过程里的表现,他首次听闻耶稣进耶利哥(马可十46稍有提及):路加所关注的,是那瞎子坚持获得耶稣的医治。至于另一个瞎子,马可及路加都认为没有记载他的需要;在两个瞎子之中,匿名的那一位,性格较不突出。── 艾基斯《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36 耶稣使耶利哥的瞎子得看见究竟有几位?(太廿2930)】

答:耶利哥距耶路撒冷有五十余里,距约旦河约有二十余里,耶稣当时从约旦河外向耶路撒冷去,经过耶利哥城的时候(太十九1,廿1729),遇到瞎子坐在路旁求主可怜,使他能看见,按马太福音说:「出耶利哥的时候,有两个瞎子。」(太廿29-34),但照马可福音说:「出耶利哥的时候,有一个讨饭的瞎子,名叫巴底买。」(可十46),而路加福音又说,「将近耶利哥的时候,有一个讨饭的瞎子。」(路十八35),根据这样不同的记载,可有几种解法,如下:

①瞎子是有两个,不过马可与路加只提到其中之一个,更为显著而较活泼的巴底买,他的表情行动甚为急切(可十50,参廿三题)。

②有注释家说,耶利哥有新旧而城,耶稣是出耶利哥以后,将近希律王所建造的新耶利哥以前,使这两个瞎子在两城之间的路旁得看见(现有新城,旧城早已成为废墟)。

③有人认为瞎子是有三个,乃耶稣出耶利哥的时候医治两个(太廿2930,可十46),将近耶利哥的时候,又医治另一个(路十八35)。

④另有人的一种看法,认为瞎子是有四个,就是耶稣将近耶利哥的时候,医治一个(路十八35),正出耶利哥的时候医治一个(可十46),出了耶利哥以后,医治两个(太廿2930)。

我们若明白了以上这些细情,知道瞎子至少是有两个无疑,想必对于此三福音书中所作不同的记载,都会认为没有错误,难题冰释,正因如此,乃为显明写福音书的作者们,并无串通作弊同谋杜撰捏造的事情。——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18.主耶稣在耶利哥医好几个瞎子?是进耶利哥还是出耶利哥时医好的?(太二十章29-34节;可十章46-52节;路十八章3543节)】

    马太福音说:“出耶利哥的时候,有两个瞎子求医”。

    马可福音说:“到了耶利哥”,又说:“出耶利哥的时候,有一个讨饭的瞎子,是底买的儿子巴底买”求医。证明这里有两个耶利哥。

    路加福音说:“将近耶利哥的时候,有一个瞎子求医”。

    可能瞎子有两个,一个有名字,一个没有名字。

    耶利哥有新旧二城,二城中有一条马路连贯起来。“出旧耶利哥”,便“进新耶利哥”。世界上有许多地方也有新城、旧城,新镇、旧镇之别,情形正相同。

    这两个瞎子可能在两城之间的大路上求医的。

    现在只有一个以前的新耶利哥,旧耶利哥早已成为废墟。――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马太福音第二十章:君王国度与事奉工作的关系】

一、事奉工作与得国度奖赏的关系

1、主呼召人进天国作工

1)「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1节)——「因为」一词说出葡萄园的比喻,和前面得国度奖赏的解说有关系;「葡萄园」指天国活教会。在宇宙中神有一个工作,就是栽培那真葡萄树(约十五1~2),亦即叫人得神的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10),为此,不只三一神亲自作工(约五17,十六13),并且也呼召人一同作工(赛六8;林前三9)。

2)「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2节)——我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凡我们为主摆上的,都必蒙主纪念,将来必得赏赐。

3)「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3~4节)——「巳初」是上午九点钟,指恩典时代稍迟的初期;「市上」就是世界;「闲站」就是无所事事。凡在神的旨意之外,不管你作什么事,在主看都是闲站的,都死闲懒不结果子的(彼后一8)。

4)「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5节)——「午正」是中午十二点钟,指恩典时代的中期;「申初」是下午三点钟,指恩典时代的稍晚期。主历史历代都在呼召人去作祂的工。

5)「约在酉初,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6~7节)——「酉初」是下午五点钟,指恩典时代的最晚期,也就是这末世的时候。清早、巳初、午正、申初和酉初,也可指一个人的少年、青年、中年、壮年和晚年时期。有的人等到晚年才蒙恩服事主,虽然他曾闲站了一生(整天),但仍得机会有份于主的工作。

2、当主再来时要奖赏各人

1)「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8节)——「晚上」就是主再来之时,也就是千年国度时期;「园主」即家主(1节),就是基督;「管事的」指天使;「给他们工钱」,当主再来时,要照各人的服事,给与奖赏。根据这里的比喻,很可能主要先跟我们这末世的人算账,然后渐次及于最初期的信徒。

2)「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9~10节)——「以为必要多得」说出人在事奉中的通病:第一,事奉的目的不是单纯为着神的荣耀,而是要为自己有所得着;第二,凡动机是为自己有所得的,常会与别人的「得」做比较,以致里面不平。「各得一钱」,对先雇的人而言,这是公义的;对后雇的人而言,这是格外的恩典。其实,我们若真认识这「一钱」的价值,便会觉得主的奖赏是远超过我们所配得的,乃是在公义之上格外施恩。

3)「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作了一小时,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11~12节)——「整天劳苦受热」说出他们在事奉上满了自觉,这种情形也显明他们的存心有问题(参创二十九20,三十一40)。我们事奉的存心若是正确的话,就会为别人也能同得奖赏而欢喜快乐。

4)「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去吧」(13~14节)——我们不只因犯罪而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我们在事奉上也常亏负了主,但主从来不曾亏负我们,将来的奖赏更不会亏负,因为公义乃是祂宝座的根基(诗八十九14)。祂若有丝毫的亏负,便会动摇宝座。

5)「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14~15节)——主乃是那位随己意行作万事的(弗一11),祂喜欢充充足足的赏赐恩典。我们对祂的恩典不可以「红眼」(「红」原文意思是「邪恶」),正如我们对祂的公义不可质疑一样。

6)「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16节)——这话有几种的解释:第一,晚服事的先得奖赏,早服事的后得奖赏,因此,奖赏不是按照常理,乃是按照主旨;第二,那向来跑得好的(加五7),不一定终局也好,因此,必须始终不懈;第三,得国度的奖赏,不是根据事奉的长短、多寡,乃是根据事奉的存心、态度。

二、事奉工作与国度地位的关系

1、君王的榜样

1)「耶稣上耶路撒冷去的时候,在路上把十二门徒带到一边,对他们说,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祂死罪」(17~18节)——门徒以为主耶稣上耶路撒冷去,是要实现弥赛亚国的预言(亚九9;徒一6),祂就要在那里作王,因此引起他们之间的地位之争(20~24节)但是主却说祂此去耶路撒冷,乃是要受死,可惜门徒并没有把这话听进去。

2)「又交给外邦人,将祂戏弄、鞭打,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祂要复活」(19节)——荣耀之前,先有苦难(罗八17);复活之前,先有死亡(林前十五36)。十字架乃是得着高举的路(腓二8~9);这是主耶稣留给我们的榜样。谁受苦得越多,就越多得主的安慰(林后一5);谁越被交于死地,就越多显明主复活的生命(林后四11)。前节的「祭司长和文士」代表犹太人,指宗教圈里的人或信徒;本节的「外邦人」指政治圈里的人或世人;两者都会成为我们的苦难和十字架。

2、门徒互争为大

1)「那时,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祂一件事。耶稣说,你要什么呢?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园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20~21节)——「西庇太儿子」就是雅各和约翰(太十2),他们的母亲据说是耶稣的肉身姨母撒罗米(参约十九25;可十五40;太二十七56);她为两个儿子求主的左右边座位,意即在天国里仅次于主的地位。

2)「耶稣回答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22节)——若是我们所求的「一件事」也是地位的话,主也要责备我们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主接下去所问的问题,表明国度里的地位与喝主的杯大有关系。主所要喝的「杯」是指顺服父神的旨意(太二十六3942),经历十字架的苦难。

3)「他们说,我们能。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22~23节)——他们说能,是因为他们不认识自己(参太二十六3156);主说你们必要喝,果然后来他们都为主受了苦(参徒十二1;启一9)。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

4)「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23节)——主在这里是站在人子的地位上,尊重父神的主权,把一切都交在父神的手中,毫无自己的爱好噩耗倾向。

5)「那十个门徒听见,就恼怒他们弟兄二人」(24节)——这就证明十二个门徒没有一个例外,彼此争论谁可算为大(路二十二24),互不相让,竟至嫉妒、恼怒。我们若活在肉体里头,也都如此。

3、国度的地位不是为操权,乃是为服事

1)「耶稣叫了他们来,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25~26节)——这说出属天的国度和属地的国度完全两样。在属地的国度里,所有的地位都是为着辖管别人;;而在属天的国度里,所有的地位都是为着服事、照顾、成全、牧养别人(彼前五1~3;徒二十28;弗四11)。认真地说,在国度(教会)里,没有地位的不同,而是恩赐、职事、功用的不同(罗十二4;林前十二4~6)。

2)「你们中间谁愿意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意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26~27节)——「为大」是指较一般人尊大;「为首」是指最大;「用人」是指被雇的工人;「仆人」则指失去主权的奴隶。在国度里,越大者就越没有自由;反过来说,越自己卑微受苦、越没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者,就越显出为大。

3)「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28节)——主耶稣原是最大的,但祂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甚至将祂的性命服事给人(可十45;腓二8),使多人得着救赎。主要我们学习祂的榜样,不在意地位,却专心致力于服事人;而我们最高、最大的服事,乃是已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服事。

二、在国度里真实的事奉在于心眼得开

1、人在事奉上的难处都因着瞎眼

1)「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15节)——在葡萄园的比喻里,主耶稣责备有些工人的态度不对,是因他们的心眼坏了,有问题。

2)马太福音接着主纠正门徒想要为大的事例之后,就记载主医治两个瞎子的事,有其属灵的含意。换句话说,这两个瞎子就是代表门徒;门徒因为瞎眼,不认识神国的事,所以彼此争着要为大,主乃医治他们。

2、眼睛得开才能跟从主走十字架的道路

1)「他们出耶利哥的时候,有极多的人跟随祂;有两个瞎子坐在路旁,听说是耶稣经过,就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29~30节)——耶利哥是被咒诅之地(书六26),跟随主才是蒙福之路,但人因眼瞎,不能跟主走路,只得「坐在路旁」,这是一幅人在黑暗中可怜光景的图画。感谢主,使我们听见福音,认识祂就是「耶稣」(原文意即「耶和华救主」或「耶和华的救恩」),是「大卫的子孙」(意即祂是那位要来的弥赛亚,参赛九7;耶二十三5~6),因此向他呼求。

2)「众人责备他们,不许他们做声;他们却越发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31节)——求启示的祷告,应当不顾一切的艰难和拦阻,迫切肯求,才会有结果。

3)「耶稣就站住,叫他们来,说,要我为你们作什么呢?他们说,主啊,要我们的眼睛能看见」(32~33节)——祷告须有明确的目的。可惜我们的祷告,往往是一般性而无专一目的的祷告,或者是妄求(雅四3),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22节),因此祷告得不着答应。求眼睛能看见,是我们奔走属天道路的开端(林后四6;弗一18;徒二十六18)。

4)「耶稣就动了慈心,把他们的眼睛一摸,他们立刻看见,就跟从了耶稣」(34节)——瞎眼的人不认识主的宝贵,故斤斤计较工钱和地位(1221节),但若心眼得开,便会以主为至宝,并为祂丢弃万事(腓三8),甘心跟从主走十字架的道路。

── 黄迦勒《查经辑要》

 

【使两个瞎子看见】

被呼召的人多,被选上的却不多

   一、葡萄园的比喻

         1.出去雇人

         2.各人都得了工钱

         3.这是主恩典的给与

   二、追求属灵的地位

         1.坐在主的左右

         2.喝主所喝的杯

         3.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三、使两个瞎子看见

         1.他们抓住机会

         2.不理会众人的禁止

         3.直接向耶稣祈求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