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廿四1】在锡安山的山顶,挖掘成一片一千平方呎的高原,在其上有圣殿本身。它是用白色的大理石,贴上了金子建造的,在日光之下光彩夺目,使人无法正视。在低下的城市与圣殿之间,躺卧着提若坡阳(Tyropoeon)谷,有一座巨大的桥梁横越此谷,它的弓架每一个有四十一英呎半的墩距,在它起拱点的石块长二十四英呎厚六英吋。圣殿四周环绕着巍峨的门廊,所罗门廊与王廊(Royal Porch)。支撑这些门廊的柱子,是整块的大理石所雕刻出来的,柱子高达三十七英尺半,三个人手牵手还难以围抱一周。圣殿的各种角石长达二十至四十英尺,重达一百吨以上。至于怎样雕刻,怎样安放这些石块,实在是古代工程的秘密。怪不得这这些从加利利来的渔夫,看到这些石头和神奇的建筑,要呼唤耶稣注意它们。──《每日研经丛书》
【太廿四1~2】我们的主对于世界是何等的冷淡(殿宇可比世界)!祂毫不在心的经过这世界。门徒则注意及世界的美丽和它吸引人的地方。但是,主的冷淡,究也有因:祂知道它将来必要毁灭。所以,世界「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我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彼后三11)。恋慕世界者,乃是因为他们以为世界是天长地久的;那知天地都要废去呢?知道(约壹二17)的人有福了!―― 倪柝声《读经心得》
【太廿四2】我们查看犹太的历史家约瑟夫所记载的史实,就可以看出耶稣对将来的灾难说得多么准确。约瑟夫述及那段围困与饥荒的日子:『饥荒越来越蔓延扩展,吞灭了整个房子,整个家庭的人口,楼上的房间充满了饥饿垂死的妇女和孩童。城里的小巷堆满了老年人的尸体,孩童与青年人如同影子一般地在街市上游荡,大家都因饥饿而浮肿,人们随时都可能倒地死亡。至于他们的埋葬,生病的人不能做,健康的人因着大批埋不尽的尸体,以及不知道自己在甚么时候亦将死亡而不去做。因为有许多人在埋葬别人的时候死去;还有许多人,在他们最后的时刻尚未来到以先,自己走到他们的棺材里去。没有人再为这些灾难悲叹,悲恸的哀号都听不见,因为饥荒的惊惶淹没了一切人性的爱顾。那些将要去死的人,祇是以干涩的眼,张开的嘴,凝望着在他们之前安息的人。一种深深的沉默,和一种死亡之夜,紧紧地抓住了这个城……他们每一个人死的时候,眼睛都凝视着圣殿。』(约瑟夫着,犹太战争,五卷十二章三节)
约瑟夫述及一则可怕的故事,有一位妇人,在那个时候真正宰杀、烹煮并吃了她正在哺乳中的孩子(六卷三章四节)。他告诉我们,甚至罗马人攻陷了这座城以后,本来准备进城掠夺,却因为看到这幅可怕的景象而惊惧得垂手不知所指。『当罗马人到屋子里来掠夺战利品的时候,他们发现全家都死人,楼上充满了尸体……他们站在那里吓得呆住了,甚么东西也没有碰,就走开了。』(六卷八章五节)。约瑟夫亲身经历这恐怖的围困,并且告诉我们,被掳为奴的有九万七千人,死亡的有一百一十万人。这都是耶稣豫先看见,豫先警告的。──《每日研经丛书》
【太廿四2】主耶稣在地上工作快完成时,祂预言说:「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么?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预言果然应验了,殿宇全部完工才八年,罗马将军提多同罗马兵丁,便把它毁坏了。犹太当时的大史家约瑟弗,极生动地描写说:「大火扫荡殿宇,以至毁灭,精金都镕了,金镕液渗入石隙间,一班罗马兵士,因为要取得金子,便把石头一块一块的撬起,直到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的。」── 陈树祥《喻道故事集》
【{\Section:TopicID=291}忍耐到底(太廿四13)】
问: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十三节:「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不忍耐到底者能否得救?并且得救指何种得救?
答:自然不能。这里并不是说到信徒灵魂的得救,乃是指犹太人在灾难中身体的得救说的。―― 倪柝声
【太廿四15】没有人确实知道:『那行毁坏可憎的』是指着甚么。这句话来自但以理书十二章十一节,在该处是说那可憎的,在圣殿施行毁坏。但以理所指的很清楚:约在主前一百七十五年,叙利亚王伊皮法尼安提阿哥决意除灭犹太教,他将希腊的宗教与实行介绍到犹太。他攻陷了耶路撒冷,在圣殿的院子里给阿林坡山的丢斯筑了一座坛,并且用猪肉献祭,使圣殿蒙受不洁。他又把祭司的房间与圣殿的会堂,作公共的妓院。这完全是故意要消灭犹太教的尝试。──《每日研经丛书》
【太廿四20~30】许热尔(Schurer所著基督时代之犹太人下集一五四页)总结那充塞在犹太文学作品中,并在耶稣当时每一个人所知道的关于耶和华日子的观念,说:『日头和月亮要黑暗,在天空显出刀剑,马匹在云间不断奔驰。自然界的每一样东西,都发生动摇与混乱。夜间有日头,白日有月亮,树木滴血,石头发声,清水中有盐,撒种的地方如同未曾撒种,丰满的谷仓竟然变空,涌流的水泉停止。人间所有规律的限制,都将消失;地上为罪恶与无神者所管制。人们疯狂地自相争斗,朋友与朋友为敌,儿子与父亲为敌,女儿与母亲为敌。国要攻打国,民要攻打民,还要加上战争、地震、火灾与饥荒,那时人将被这些灾难卷去。』这些都是耶和华日子可怕的景象。──《每日研经丛书》
【42 尸首在那里,鹰也必聚集在那里何意?(太廿四28)】
答①这两句话大概是出于古时犹太人的谚语(参伯卅九27-30),好像中国人所说的成语「如影随形」一样,耶稣引用这「尸首与鹰」并无特殊代表象征的意思,只是作为一种比喻,讲到祂二次降临大灾难时期所要发生的事,意思是尸为鹰食,形容仇敌受到罪恶报应的结局。
②有注释家认为这尸首乃指犹太民族的道德败坏,恶贯满盈的百姓。鹰是指着罗马旗杆上的鹰像,即代表罗马人的国权,神要使用罗马人的权力,来刑罚这些顽梗悖逆的百姓,如罗马提多将军于主后七O年,率领军兵来毁灭耶路撒冷城,屠杀无数的人民,但看上下文与路十七章卅七节的上文,系未有显示这个意思,只能作为一点参考研究而已。
③按照启示录十九11-17节,论到基督降临地上时,祂要审判列国,与仇敌军兵争战,有天使呼唤空中的飞鸟来赴筵席,吃君王,将军,壮士,马与骑马者的肉,并一切自主为奴的,以及大小人民的肉,反对神的沉沦之子(约壹三18,帖后二3-12),他们被歼灭,尸首被飞鸟聚集所食(参结卅九17-22),此处所论的事,恰与问题中事件发生之情形相称(太廿四21-28),乃为「尸首与鹰」的含意较为明显的注解。——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Section:TopicID=292}尸首(太廿四28)】
问: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二十八节:「尸首在那里,鹰也必聚在那里。」是指甚么?
答:当大灾难的时候,基督在半空,敌基督在地上;二者遥遥相对。圣徒们被主接提到主那里;所以,基督的「身体」在半空联合于基督。敌基督也有属牠的人,他们也在地上与敌基督联合;他们就是敌基督的「尸首」。因为他们都是死在罪恶里面的人,与基督的身体是相反;此二者也遥遥相对。鹰鸟指罪恶或审判。敌基督的伴侣在那里,罪恶和审判也在那里。―― 倪柝声
【24.尸首与鹰各指何事物?(太二十四章28节)】
要解释这难题时,我们首先要再明白一个解经的原则,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和上述“口头的豫言与传说”那原则一样重要。那就是圣经?有许多“犹太人的俗语”,正像中国也有相当丰富的俗语一般,这些俗语往往带着隐秘性,时时用普通的事物来表达特殊的教训。比方说:“哑巴吃黄莲”,表示“有苦说不出”。又比方说:“盲吃饺子”,表示“肚子里有数”。
犹太人的俗语也有同样性质,只要一说出来,大家心里便明白。可是外国人如要明白这些俗语,便需要一番解释,有时虽经解释,外国人也不一定明,或兴趣不如本国人浓厚。
“尸首与鹰”便是一例,“尸首在那里,鹰也必聚在那里”,这两句话是非常古老的犹太俗语,因为这两句话源出于約伯记三十九章30节。该处因为是用希伯来文写的,那稣所引用时是被马太用希腊文写的,所以似乎略有出入。
約伯怎样说呢:“被杀的人在那里,它(指上文的鹰)也在那里”。被杀的人与尸首同意,而鹰是喜欢吃尸首的残忍动物。关于这两句话的解释共有四种:
一、最合原则的解释法是:这是古老的俗语,是人人皆知的两句话,其含意为“利之所在,人必趋之”,或“落井下石,死后动弄刑”。犹太人在听完主那稣讲述未来世界的转变后,再听这两句古老俗语,大家都很明白,所以那稣不加解释。
二、尸首指腐败的犹太民族,鹰指罗马帝国,因为罗马帝国的国徽是鹰(今日的美国与印度尼西亚亦然)。主那稣在讲完世界未来灾难之后,加上这两句俗语,是暗指将来罗马帝国的提多将军要带兵来破坏耶路撒冷,用猪血污秽圣殿墙壁,那是纪元后七十年的事,当时犹太人被杀者有三百万之多。
三、尸首指基督徒,鹰指基督。在启示录四章7节所说的四个活物,都是代表基督的特性,其中有一个活物是鹰。死去的基督徒将来要从坟墓里出来,复活,被提到空中,好像鹰抓住尸首的肉到空中一样。因为主那稣讲完未世的灾难之后,才说这两句俗语,十分可能是暗指基督徒被提而言。
四、尸首指“死海”,鹰指末世要争夺死海的“列强”而言。因为原文“尸首”是单数字,“鹰”是多数字,所以可以说一个死海被列强所争夺。为什么未世的列强要争夺死海呢?原来“死海不死”,战后列强的科学家都研究死海的宝藏,发现死海中有最丰富的铀(即制
原子弹的原料)及其它原素,任何强国如占有了死海,它将称霸世界。
以上四种解释,各有千秋,以之为研究资料则可,但如强调某一解释为“绝对对的”,则过于主观了。――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耶稣在马太二十四34的意思,是否指他那世代的人尚未逝世之前,他再来的征兆就会应验了?】
主耶稣在马太二十四34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耶稣所指的,是那些事呢?就是假先知、假教师的兴起,信徒被逼迫而殉道,大灾难恐怖之事出现(9-22节)。与此同时,还有假基督,以行奇迹来骗人,而且天上还有异象(23-29节)。接着,「人子的兆头」就会显现在天上(30节),全世界的人都会看见他在荣耀与权能中重临;那时候,他还会差遣天使到世界各地召集「选民」。
这种末世的景象以及使举世震动的事件,没有在听取橄榄山讲论的那世代发生。故此,耶稣所提及的「这世代(this genea)」,不会是指他当时的听众。那么,他这个预言是何所指呢?
有两个可能性。其一:「世代」(genea)一语,被用作「种族」、「国度」、「民」(genos)的同义词。从这个角度看来,耶稣是预言在他再来之前,犹太民族不会灭绝。无论其他的种族是否已灭绝,而与拿撒勒人耶稣同时的种族,大都绝迹于地球,但犹太种族却不然。无论受到任河迫害,从一个国家被驱逐到另一国,犹太人亦能存留于世,直等到主耶稣再来。犹太人所经历的迫害、被驱四散、差不多被连根拔起的情况,若别的种族有相同经历,就早已被灭绝了。犹太人必定存留到耶稣再来之时,而且,他们现已在巴勒斯坦复国了。虽然上述对「世代」(genea)所作的这种解释并不常见,但早自希罗多德与荷马,至较后期的浦劳塔斯(P1autarch),都有将「世代」解释为「国族、人民」。(参H.G.Liddell and R.Scott,A Greek-English Iexicon,9th ed[Oxford:Clarendon,1940」,p.342。)
至于第二个可能性是,将genea作一般的解法——「世代」,但将此字视为指目睹大灾难初期的征兆的那一个世代。在这些人当中,会有一部分得见主耶稣以得胜者及审判官的身份重临世上。这种解释有其优点,可以保留此字眼的常见含义;然而,亦有不善之处,就是预言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发生的事。无论大灾难为期七年或三年半,一般人都可以目睹其开始及终局。纵使这期间的迫害是恐怖且充满血腥,但七年时间并不长,一般人都可抵受。
假如橄揽山讲论本以亚兰文说出(这情况大有可能),而后来才以希腊文写成,那么,我们就难以从希腊译文肯定这个预言的意义。genea与genos是两个息息相关的字,字根相同。从耶稣当时所可能用的亚兰字汇看来(叙利亚文简明译本作Sharbeta',可解作「种族」及「世代」),上述两种解释都可能正确;故此,耶稣当日所指的,可能是犹太「种族」,而不是与他同时代的那一群听众。对于彼得三次不认主的记载,三卷符类福音各有不同,如何能和谐吻合呢?
马太二十六34记载彼得不认耶稣,引用耶稣前些时所说的话:「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马可十四30把耶稣的话引述得更详细:「我实在告诉你,就在今天夜里,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路加二十二34基本上是依照马太,而用字更简)。上述两段经文,是否一如某些批评家所言,互相矛盾的呢?不!因为公鸡在那晚叫了两遍,那么,它最低限度叫了一遍。
耶稣显然是特别指出,正当公鸡鸣叫第二次时,彼得便会第三次不认他。关于这段记载的重点,并不在公鸡鸣叫多少次,却在于彼得三次不认耶稣,向揭露他身份的人否认自己是属?耶稣一伙的,甚至自辩不认识他。某些经节较详细地记载当时的情况,但不能据此说较为简略的那一份是错误的。正如一位讲师授课,多个学生笔录,其中一些学生记录得较详细:但不能因此说这些学生不尽是真实的见证者。
上述关于讲师授课,学生笔录的解释,亦可应用于彼得三次不认主的记载上。各卷符类福音都有记载这件事,但每卷都有记载了一些不见于其余两卷的细节;约翰福音所描写的详情,更是三卷符类福音所缺乏的。然而,四卷福音书所描写的情节,都没有互相冲突之处。将四卷福音书关于彼得不认主的记载并排而列,便可知当时事件的详情;若单看其中一本的记述,都不能得窥全豹。下文组合了四卷福音书关于此事件的记载,以了解当基督在该亚法面前受审时,彼得的恐怖经历。
有守门人看守着大祭司住宅的大门口(守门人,thyroros于此处可能是阳性;译按:但和合本则作「使女」),约翰和守门人说了一声,彼得就获准进入大祭司的院子(约十八15-16)。彼得进入院内,就坐在火堆旁取暖,因当晚气温很低(路二十二56)。但站在门里的一个使女就定睛看着彼得,端详一会,终于认出他来,「你素来也是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可十四67;路二十二56作「这人素来也是同那人一伙的」。)接着,那个使女就问彼得:「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么。」(约十八17)彼得慌忙否认:「我不知道你说的是甚么。」(太二十六70;可十四68),接着更明说:「女子,我不认得他。」(路二十二57)
彼得认为不宜留在院子里,就走进门廊;不过,彼得在门廊内立刻引起别人的注意。有另一位使女,可能注意到守门使女所说的话,就对身旁的人说:「这个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太二十六71)她更肯定地指出,「这也是他们一党的。」(可十四69)
就在那时,有一个围观者指着彼得说:「你也是他们一党的。」(路二十二58)彼得已和另一些人站在炭火旁(显然不是院子内的那堆火了),他身旁的人也认出他来,就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太二十六73;可十四70)他们更直截了当地问彼得:「你不也是他的门徒么?」(约十八25)彼得紧张起来,立刻否认:「你这个人,我不是。」(路二十二58)「我不认得那个人。」(太二十六72)
过了很久,可能是彼得第二次不认主之后一个小时了(路二十 二59)。有一个人,是彼得在客西马尼园斩伤的仆役的亲人,指着彼得说:「他实在是同那人一伙的;因为他也是加利利人。」路二十二59)旁观的人也附和:「你真是他们一党的,因为你是加利利人。」(可十四70)「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太二十六77)。这时候,彼得已惊惶失措,甚至要发咒起誓地否认,「我不认得你们所说的这个人。」(可十四71)
话一出口,彼得立时听到鸡鸣。就在这时候,彼得记起自己曾对耶稣信誓旦旦,纵使杀身成仁,也不离弃主耶稣。亦与此同时,仍站在该亚法面前受审的耶稣,回头望向彼得。他们四目交投,彼得羞愧满面,自责、悲痛,就匆匆离开大祭司的府第。当时正是黎明前的死寂漆黑,彼得坐下,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总括来说,四卷福音书关于此事的记载没有互相冲突,纵使在细节上有所歧异。正如法庭上的诉讼过程,每个目击者都就自己所知作出供词,而法官和陪审团就要将多位资料组合在一起。每个见证人所作的供词,或许大同小异,而其中一个见证人所提供的资料,是别的见证人所没有的。法庭上的讼诉过程正好作为例子,指出福音书之间没有真正的歧异及不可解决的冲突。只有那些走偏了路的圣经批评者,才会有这种歪曲的论调;他们的立论,是经不起考验的。── 艾基斯《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Section:TopicID=293}子不知道(太廿四36)】
问: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三十六节,主说:「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子与父原为一)惟独父知道,岂子知道,而不司耶?拟得救数目不足,而父意未满,故那日子、那时辰,需以父满意为定时耶?请示其详。
答:这一句话在四福音书中,实在只有马可福音十三章三十二节记载(请读太廿四36,施约琴译本小注)。这与马可福音表明主耶稣为仆人的性质,是完全相合的。主说此语,并非祂知而不言;也非父满意方定时。我们读经最难的地方,就是分别主耶稣的神人二性。有时可以分;有时不可以分;有时若可分,若不可分。在此,就是主耶稣指祂的「人」说的;表明祂自己是个完全谦卑的仆人,除了接受祂主人的旨意外,祂自己并无所知。我们读四福音书,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记得主耶稣是有神人二性的;有时只说其人性;有时只说其神性;有时说其神人二性。知者,则免去许多误会。―― 倪柝声
【43 取去一个撇下一个,到底那一个是得救的?(太廿四40,41)】
答:这是耶稣曾经预言祂末世再来时,所提到两等人被分别出来的情形(参十三49,廿五32),「那时,两个人在田里,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圣经注释家对于这里的「取去与撇下」的见解不一,有的人认为「取去一个」是指得救的人,「撇下一个」是指不得救的人;有的人推断却又恰恰与此完全相反。但孰是孰非,似无定论,我们可以作下两点的思想和探讨:(新译本作一个被接去,一个撇下来)。
①据圣经原文上说,这「取去」一词()是与一20,24字之「娶」字,路九10,十八31节之「带」字并约十四3节之「接」字等字的原文皆是一样,(英文均译作Take),因此「取去一个」,按吕振中译作「被接去一个」——乃是指着耶稣二次降临时,那些被接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永远同在得救的真信徒(帖前四16,17),如亚当七世孙以诺曾被神取去(犹14,创五24,来十一5),此为一例。至于「撇下」一词(),是与十三30节之「容」字,十五14节之「任凭」,廿三38节之「留」字,以及廿六56节之「离开」等字的原文皆是一样,(鹰译作Let,Lefe,Forsook),因此「撇下一个」,按吕振中译作「被撇下一个」——乃是被撇在地上不得救有名无实和不信的人,要遭受大灾难的痛苦,留在刑罚之下(太廿四21,22,廿五46,彼后二9)。(注)
②从挪亚的洪水时代的情形看(创七1-24),主曾提到「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那时只有「留下」挪亚一家八口在方舟里保全生命(创七23),有人以此证明耶稣所说,「取去」的,如同是被洪水冲去,是不得救的未信者,「撇下」的,根据原文所解,亦有「留下」之意(应译Left太廿三38),如同挪亚一家八口被留在方舟里(英译Remained 创七23),是得救的信徒,这种解释恰与前项所论相反,且在其意义上难以想合,因为主降临时是形容得救者提到空中与主同在,与不得救者不能被提的分别,而挪亚时代的人,得救与灭亡,是指肉身还是有人在地上活着的人,所以不能以挪亚时代的人留唉方舟里,与被洪水冲去,来代表主再来时的撇下与取去之含意,只可以说明主再来时的情形,好像挪亚的日子那样,有得救与灭亡这等人的分别情况而已。
注:取去——(),其字源是(),又()在也,和()收也,接纳,夺去,取去,选取,接待也,相结而成,故有收在身边,接受,心领,承受之意。
撇下——()其字源是()由()离也,相结合而成,其意有使之离去,放去,如散众等意,有容,许,让(让,可十14),撇下,遣存等意思。——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25.取去一个,撇下一个是何意?主那稣再来时取去的被提,还是撇下的被提?
(太二十四章40一41节)】
这是主那稣豫言他降临的时候的一种情况,“那时,两个人在田时,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又说:“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那一天来到”。很明显的,这是主降临以前要发生的事情。
一、一般的解释是:那时那些信主的“被提”去,那些未信主的的要留在地上遭受大灾难。因此“取去”的,乃是“被提”到空中去的,‘撇下”的是留在地上受大灾难的。两夫妻、两弟兄、两父子、两同学、两朋友,都可能如此,信者被提去,不信者留下来。
二、但另有一派人士解释正相反,他们认为主那稣在讲这些以前曾提到挪亚洪水时的情形,说:“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当时,留下挪亚一家八口在方舟中得以保全性命。这就证明主那稣所说“取去”的是等于被洪水冲去的,那些“撇下”的,根据原文应译为“留下”或“使之走”,等于挪亚一家八口,被留下在方舟中。因此,“取去”的是地上遭受灾难的,“撇下”的是被主提到空中去的。
三、第三派人士主张这两节经文与“被提”毫无关系。这里有“那时”二字,照原文口气是上文之后的另一个局面,应该是主那稣从空中与众圣者降临到大地上为王的时候,那时,他要“取去”个,“留下”一个,即“取去”的是要受审判或在最后哈米吉多顿的人战争中被杀的(启十六章16节),“留下”的是在大战争中蒙保守得平安的(启三章10节)。
全部新约提到信徒被提,只有一次,即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7节,因此,主那稣在这里所说的话,是否与被提有关,是值得考虑的。冈为在主那稣的时候,教会尚未成立,是隐藏的,我们不能根据任何一处经义,勉强插入与教会有关的事情中。因此,上述三种的说法,以之为参考资料则甚佳,若坚持某一说法为绝对对的,则不必。――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26节『内屋』,43节『房屋』
20节『冬天』,32节『夏天』
物质的―道德的
字面解―灵然解
17,20节『逃走』―42节『儆醒』,44节『预备』
【太廿四43】有一则寓言述及有三个小魔鬼要到世界上来实习,他们与魔鬼的头目撒但谈起如何引诱并毁灭人类的计划。第一个说:『我要告诉他们没有上帝。』撒但说:『不可能使多数人都有这个错觉,因为他们明知道有一位上帝。』第二个说:『我要告诉人没有地狱。』撒但回答说:『你无法欺骗人,人早已知道为犯罪的人有一个地狱。』第三个说:『我要告诉人不用着急。』撒但说:『去吧!你可以毁灭千千万万的人。』最危险的自欺,就是以为还有充份的时间。人生最危险的时候,就是他学到『明天』这个词句的时候。有许多事不能拖延,因为没有人会知道他到底有没有一个明天。──《每日研经丛书》
【预言将有灾难】
取去一个,撇下一个
一、预言圣殿将被拆毁
1.门徒赞叹何等的殿宇
2.将被彻底的拆毁
3.丰满的启示
二、世界末日的预兆
1.这都是灾难的起头
2.天象的变动
3.人子荣耀的降临
三、儆醒预备被提
1.夏天近了
2.挪亚的日子
3.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