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尼微和提比斯(三1-19)
在第二章戲劇性的戰爭詩之後,現在接著的是一首歌,將侮辱和嘲笑交織在更大的衝突景象中。那鴻不僅描寫尼尼微即將結束;他同時表達他自己和神對尼尼微毀滅的感受。這個「流人血的城」(1節)將散布著成堆的屍首,所以許多騎兵在這些被殺的屍體上絆倒。因此在第二章中可怕的重複句子又出現在這裏:「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與你為敵!」(5節)神鄙視尼尼微,將使它變成世界各國中的恥辱和笑柄。
在八至十節中,那鴻把尼尼微即將來臨的命運,與挪亞們(又稱提比斯)已經成事實的命運相比較。提比斯已經失敗,故此尼尼微也要失敗,因為它並不比這座埃及的大城市更好。提比斯(或稱挪亞捫No-Amon)是古代埃及最華麗的城市之一;它的偉大建築,仍可以在它的遺址見到,座落於現代的開羅城以南三百里。好像尼尼微一樣,它也是建造在河邊上。亞述的帝王亞薩班尼布(Ashurbanipal),帶著他的軍隊進入南埃及,並在公元前六六三年攻取提比斯。他們奪取了埃及人曾經從他們實行帝國擴張中所獲得的大量財富,把它們當作戰利品。
那鴻把尼尼微和提比斯作比較,是意義深遠的;在一定程度上,這簡單地說明了他提出的堅固的城市也可以攻破的主題;與此同時他也帶出一個更深的信息,凡是作惡的必將最終受審判。
當我們領悟那些貫穿在那鴻書中的審判和刑罰的主題時,我們就能夠理解為甚麼他的著作沒有以一篇愉快的後記作結;而是以一句反問語作結束:「你所行的惡,誰沒有時常遭遇呢?」(19節下半)這個問題是對亞述講的,但也是對所有實行和濫用他們的權力的國家講的。那鴻所肯定的道理,在歷史上無論古代或者現代來說向來是不明顯的。一些國家對其他列國兇殘無理的惡行,應該得到某些公義的處分;先知肯定最終的公平必將來到。他不能用使人高興的話和美好的感覺,去掩飾審判天秤的公正無私。最終公義的執行必帶來恐慌,而長時期曾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人亦因而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