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1】「俄巴底亚得了耶和华的默示。论以东说:我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并有使者被差往列国去。说:“起来吧!一同起来与以东争战。」
俄巴底亚原意为「敬拜(或事奉)耶和华」。这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obadyahu)是用在被掳前的人名(王上十八3-7:「俄巴底」;代上廿七19:「俄巴第雅」;代下卅四12:「俄巴底」)。另一种写法('obadyah),就是本书先知的名字方式,是用在被掳归回的犹太人,如以斯拉记第八章九节及尼希米记第十章五节,十二章二十五节,都是俄巴底亚。
「耶和华的默示」,是指先知的信息。默示原意为「异象」。这是先知属灵的感受,是神传给先知的话。这里是以「默示」与「耶和华的言语」为同义字。
「论以东」,是与耶利米书第四十九章十分相似,可说是十足的「传信者之方式」(Messenger formula)。以东是犹大的东邻,却长期成为仇敌。「使者」是单数,只是一个,也可能是集体名词,仍可用单数来指若干。——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我....听见」:原文应该是「我们....听见」;应该是先知和以色列人听见的意思。「听见」:原文是复数、完成式,但 耶四十九14 处的「听见」是单数、完成式,所以很有可能这里的意思是指先知与以色列人都听见过耶利米对以东的预言。
【父亲怎样,儿子也怎样(1)】我们的行为或举止,不是别人的好榜样,便是绊脚石。若不向人传扬福音,吸引他们对福音有兴趣;就是得罪他们,使我们轻视我们宝贵的福音。以扫属肉体的生活,不重视神,在后裔中留下坏的影响!如果我们的灵性生活不冷不热,便会拦阻别人来相信耶稣。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住在山上的家庭,当冬天严寒下雪的时候,做父亲的要越过被雪遮盖的高山去探候亲友。父亲因为儿子年纪小,不带儿子同行,就独自动身出去。但走不远的时候,竟然听见面有声音走近,原来他的儿子也跟着来。儿子说:「爸爸请你走慢一点,我会尽量跟随你的脚踪走,无论你往哪里去,我也可以放胆去。」
我们的行为圣洁光明吗?如果在我们走的属灵路上,有刚信主的基督徒,看我们的生活效法我们的榜样,他们能否这样对我们说?「看你们的生活,你们无论往哪里去,我知道可以放胆跟着你们去。」愿主帮助我们应该以以扫为鉴戒,要效法忠心仆人俄巴底亚。在我们的时代环境中,作敬拜事奉耶和华的仆人。── 林克己《从俄巴底亚书看八十年代基督徒的挑战》
【神的恩典(1)】我们的神为自己儿女定了的计划、安慰和引导。使我们发现祂为我们生命所预备的,那个完全而不能落空的计划在这里默示很重要,它带着耶和华的权柄和生命,是很有能力的,表明神的话该句句都可靠。
我有一位作牧师的好朋友,他读大学时念地理学;他已经是基督徒,故常为自己的前途祈祷,主为他生命定下旨意。经过祷告和考虑后,他盼望毕业后能做一个教师;因为他喜欢青年人,盼望除了教学外,可以使学生认识主耶稣。但经过考试后,他的成绩不大理想,不适合作教师;但他不灰心,用祷告将自己的前途,再一次交给神,求祂带领。结果蒙主引导,全时间奉献,读神学的时候,每一科目都没问题,这不是说神学比地理学容易。而乃是说明如果你读神学,甚么科目和课程,都不能拦阻神的计划来实行祂的旨意?祂的恩典每一天每一步都够你用。── 林克己《从俄巴底亚书看八十年代基督徒的挑战》
【随着祂的引导和感动(1)】主在我们的时代中派仆人出去,带着祂的消息,到祂为他们拣选的地方去;做祂为他们预备的工作,一直到他们完成了祂的大使命。
有一次兄弟返英国述职的时候,有信徒向我提及他的牧师是十分爱人灵魂的牧者。这位牧师无论在甚么时候,一有主的感动和引导,马上就出去探访传福音。有一天晚上九点钟,这位牧师心里有些感动,要马上外出去探访一对认识的夫妇,丈夫尚未信主,太太是他教会的会友,到达他们的家庭时;那位太太便接待他,因为她的丈夫尚未回家。他是一个水手,有时候要出海,于是牧师便回家了,因为明天还要去探访。当晚十点钟,那一个感动又回来了,他于是第二次到那对夫妇的家,但是丈夫还未回来!牧师回家后,就跪下祈祷,免得听错主的感动。到十一点钟时,第三次的感动又要他到那对夫妇的家,这时妇人的丈夫刚好回来了,牧师只讲了几句话,关于圣经和祈祷的,那位水手便回答说:「我预备好了,现在接受耶稣做我的救主。」这位牧师因为承认耶和华在差派事工的主权;主吩咐他,他就去了,所以他能被神使用。── 林克己《从俄巴底亚书看八十年代基督徒的挑战》
【俄2】「我使你以东在列国中为最小的,被人大大藐视。」
「看哪」是原来在首句之开端,为引起听众的注意。耶和华要干豫以东。以东将成为最小的,必定降卑。被人藐视,表明他们必遭羞辱。这是耶和华的审判临到他们,他们在自大中必然感到自卑。——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俄3】「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处的啊!你因狂傲自欺,心里说:‘谁能将我拉下地去呢?’」
以东的京城为西拉(Sela),原意为岩石,座落在高原上(Umm el-Biyara)。惟一的通道是在东南方,另几方面全是削壁,所以是天然的屏障,固若金汤,根本是外患无法侵犯的。所以十分狂傲,由自大而自欺,以为他们可享永远的安全。
「狂傲」一词可译为「可怕」,指可怕的偶像。他们的偶像是他们自欺的方法。他们以为宗教的信仰可以保证他们安全,这样就能逃避耶和华的审判。但他们还是无法逃避的。——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俄4】「你虽如大鹰高飞,在星宿之间搭窝,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这是耶和华说的。」
「在星宿之间」只是诗意的想象。可能也有迷信的想法,认为他们膜拜的偶像,崇高无比,高达穹苍。这里也看出他们的狂傲,尤其对邻邦更是目空一切,以为自己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
「你虽……」,「虽然」是假定语气,看文法结构,指无法实现的情形(A Condition Contrary to fact-a Condition impossible to fulfill)。事实上以东自以为如大鹰高飞,在星宿之间搭窝,那只是他们自己的想象,根本与实际的情形不符。所以本书以十分诗意的描述,来提说以东地理的环境,心理的脆弱,无自知之明的狂傲,以及信奉虚假之神而来的自信。
「这是耶和华说的」原意是耶和华的低语,对以东是宣判的话,对以色列却是安慰的话,是神给予他们的保证。——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祂的无所不在(4)】耶和华,能够加添我们的力量,解决我们的问题、引导我们的路途,使用我们的见证。有一位无神论者,遇见一位信主的小孩子。这位无神论者,甚么宗教信仰也不赞成,不承认神的存在。他对小孩子说:「如果你能告诉我神在哪里,我就给你一粒糖。」小孩子回答:「我的神伟大无比,祂创造天地,祂也充满这个宇宙;如果你能告诉我,甚么地方没有神的,我就给你两粒糖。」这小孩子的信仰,又坚定又准确。基督徒相信神是无所不在的,也可以向海外的朋友作见证,寄信的时候,附上福音单张;我们相信神怎样在这里向我们说话,也可以在那里向他们说话。因为本地海外,白昼黑夜,对神来说都是一样,都在祂能感动人的范围内。
在英国有一位爱主的姊妹,她丈夫年青时,在非洲工作和居住,离英国很远。当他读到浪子故事的比喻时,便受到圣灵的感动信主;因为他的妻子寄给他福音单张,亦多为他祈祷。让我从自己的经验上来举例,有一天当我从乡村一间教会讲完道后,遇见一位年青的农夫;我与他谈话的时候,他提到自己虽是基督徒,但不会祈祷。我问他:「你的祷告有困难,你清楚耶稣是你的救主吗?」他说自己不清楚,那天晚上我不能多谈,因为若赶不上尾班巴士,便要在当地住宿,我请他留下姓名地址,回家给他写信。第二天我便写信给他,向他介绍福音,也写出他能接受耶稣的一篇祷文;信写好后,便多为他祷告。结果下一次到他的教会讲道,他在教会门等候我,满脸光辉地说:「读完你那封信,我便使用你写给我的祷文,来接受耶稣作我个人的救主。现在不单祷告没有问题,我也很喜欢作见证,下次你到其他教会讲道的时候,我也想与你同行,见证主怎样救赎了我。」── 林克己《从俄巴底亚书看八十年代基督徒的挑战》
【祂的无所不能(4)】在布道的工作上,人的心好像以东人,所住的山寨像彼特拉一样;很刚硬,一点也不易为耶稣得着。但是我们的神有能力和方法,使用我们的祷告和见证,攻破坚固的营垒,使罪人向耶稣归降顺服祂,一生作耶稣的仆人。
有一位反对福音的无神论者,他的态度很像俄巴底亚时代的以东人,住在自己骄傲的高山。有一天他参加一次布道会,目的不是听福音;乃是找机会与讲员辩论。散会时向讲员说:「现在我向你挑战,你今天所讲的,我认为没有理由,故让我们公开讨论,让这些人看清楚,信耶稣的人有用与否?」讲员便接纳他的挑战,便宣布自己的信仰,先读:「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那人便笑起来,我不相信圣经的话,你的学问有限,因为你没有为你的信仰提出证据,讲师便说:「人的话很有限,所以我便提出神的话。」无神论者不满意他的答案,便走了。他不知不觉将那节圣经背熟了。他离开后,讲员便与弟兄姊妹为这位无神论者失丧的灵魂祈祷。结果当无神论者步行回乡下的时候,月亮发出亮光;路的两旁都有水池,水池里有很多青蛙,青很喜欢月亮,因此声音很大。当他回家时,没有忘记自己所背诵的经文,青蛙的声音好像说成「审判」两个字,无神论者走一步,青蛙便说:「审判,审判」。这人一到家,便跪下接受耶稣做个人的救主,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愿一切荣耀归给这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神。── 林克己《从俄巴底亚书看八十年代基督徒的挑战》
【从星宿之间拉下你来(4)】几年前,美国太空总署发射了一枚人造卫星到外层空间;这枚人造卫星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里面放置了许多的实验器材,所以它就被称作「太空实验室」。这枚「太空实验室」在太空之外不知绕了多少圈,一天忽然传来它即将掉落的消息,因为它在轨道上快要稳不住了。那时人们非常地紧张,大家都想知道它大概会掉落在甚么地方,因为它虽然不大,但掉下来仍具有相当的危险性。最后在众所注目之下,它终于掉到了澳洲。似乎是神算好了,因着祂满有怜悯,乃选择澳洲附近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作为「太空实验室」掉落的地点,避免了因碎片降落所可能带来的重大伤害。「太空实验室」掉下来的时间,正好是人类登陆月球十年以后。
当人类一登陆月球,科技发展和人类历史均同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于是,人心的骄傲就逐渐表露出来,更以为人定胜天;结果正当人们志得意满的时候,「太空实验室」恰如其时地掉了下来。这正好应验俄巴底亚第四节所说的话。后来,澳洲有一位「时代周刊」的读者写信给总编辑,他说:「感谢神!幸亏月亮是我们的神把它放在地球轨道上的,如果是美国太空总署把它放在地球轨道上,那就糟了。」── 陈希曾《见证的失落与回归──俄巴底亚书剪影》
【俄5】「“盗贼若来在你那里,或强盗夜间而来,(你何竟被剪除)岂不偷窃直到彀了呢?摘葡萄的若来到你那里,岂不剩下些葡萄呢?」
掳掠的事必会发生,是侵略者好似盗贼一般来扰乱。这里似乎要作进一步的描写。如果盗贼来偷窃,也许还不致损失殆尽。如果强盗来抢,必会更加彻底。
以葡萄来作比喻,因为以东的山坡上有许多葡萄园(参阅民二十17)。可能以葡萄园来比喻以东财物的丰富,如累累的葡萄挂满在树藤。这里是指仇敌的凶暴,他们肆意破坏,不会像摘葡萄的那么忍耐,慢慢摘取。他们只是摘取好的,其它余下的一定没有甚么可取。现在敌人来侵,就将好的夺取,留下一片残余的园地,其惨状是不能想象的。以东必大遭浩劫。——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思念天上的事(5)】贼在我们想不到的时候,挖窟窿来偷,虽然剩下葡萄,贼把不方便带走的东西剩下。但如果我们所宝贵的,全部或部份是在地上的,我们便很可怜和伤心,像那些以东人一样。
有一位小女孩,很可爱,上主日学的时候,听见这个贼和财宝的比喻;听见后,就将耶稣的结论背熟,做她那天的金句。小妹妹回家后,也背诵给她妈妈听。那天晚上,小妹妹睡觉的时候,她发梦,梦见自己在街上漫步,很奇怪!无论她往哪里,都看见人的心挂在外面。她经过一间单车店,看见一个个的心挂起来,她想这些人很喜欢去旅游。小妹妹向前走,有一间店里面有很多好吃的东西,挂起来的心很多,小妹妹就说:「这是最喜欢吃东西的人。」她多走前几步,第三间店有许多小孩子的玩具,小妹妹停步看看那些玩具,那些在玩具店挂起来的心是最多的。小妹妹说:「喜欢做工读书的,都不多,但喜欢玩乐的,十分多。」她就继续往前行,路的两旁再没有店铺了,她就举头看;奇怪上面也有人的心挂起来,但是不很多,小妹妹就记在主日学所念的金句:「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她对自己说:「我的心尚未挂起来,但主耶稣这样爱我,我知道要怎样去爱祂,以祂为我的至宝;我的心要永远挂在天上,多多思念我的救主,一生热心跟随祂。」小妹妹立定主意后,她就睡醒了。这件事提醒我们,在我们生活中;天天把心挂在天上,这样永远不怕贼的来临和贼的偷窃了。── 林克己《从俄巴底亚书看八十年代基督徒的挑战》
【盗贼的来临(5~6)】施行审判的耶稣基督,几时临到我们中间,真好像夜间来的贼一样;在我们想不到,更加是我们绝不能知道。他们好像几百年,一位住在德国的贵族妇人,她像俄巴底亚时代的以东人一样,心里骄傲,对宗教信仰没有兴趣。有一天她说:「我是自由思想家,不相信神的存在,更不相信将来的审判。但如果有一位神存在的话,我现在向祂挑战,我现在向祂夸口;我死的时候,要埋葬在一个特别的坟墓里,这个坟墓要用铁和水泥做的,是特别坚固。我相信神永远也无法打开这个坟墓,叫我站在祂面前,受祂甚么的审判。」几十年后,贵妇死去了,按照她的计划,被埋葬在这个特别坚固的坟墓里。神好像不接受她的挑战,很多年过去,坟墓还很平安,想不到有一天,附近有一棵树,丢下一些种子,落在坟墓细小的裂缝中,在那里扎根,那些根便把贵妇的坟墓张开,再过几十年,从这个坟里长出来的,有一棵很大很美的树;它提醒所有经过的人,神所预言的应许必定成就。要打开贵妇人的坟墓,神不需要原子弹的爆炸力,一粒小小的种子便够了。── 林克己《从俄巴底亚书看八十年代基督徒的挑战》
有一间学校的校长,为了要学生保持书桌清洁与整齐,就举办了一个整洁比赛。但不公布检查清洁的日期,也不让任何人知道;校长便作突击的检查清洁的书桌,整洁的学生便可以得到他的奖品。这比赛消息报告后,有一个学生对他的同学说:「我真盼望能够得到这份奖品,我必须收拾好我的东西;每星期一次把书桌弄得很清洁整齐,这样来作好准备。」他的同学回答说:「校长是在我们想不到,不能知道的时候,进来检查我们的书桌,你每星期只有一次清洁,够不够呢?如果校长在你五六天内没有收拾的时间进来检查,你就难以得到奖品了。」那学生回答说:「你说的实在不错,每星期一次是不够的,那么我每天收拾一次就好了。」那同学又说:「一天一次够吗?如果你早上收拾,以后将笔记簿堆上来,下午校长走进来,那你怎么办?」那同学思想考虑同学的话,便笑起来说:「我看只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天到晚保持整齐清洁;免得我的校长,在我想不到的时候走进来。如果我没有儆醒,他一进来便知道,我是一个没有追求清洁整齐的人。」各位弟兄姊妹!我们等候主的再来,岂不也像那学生吗?何等需要追求圣洁的生活,讨主的喜悦,等候祂再来呀!── 林克己《从俄巴底亚书看八十年代基督徒的挑战》
【俄6】「以扫的隐密处,何竟被搜寻?他隐藏的宝物,何竟被查出?」
以东贸易十分发达,所以很富有,将宝物藏在隐密之处。藏宝是古时的方法(可参阅赛四十五3;箴二4以及伯三21)。但是现在敌人来到,将宝物搜出就掳去,使他们失去一切所有的。由殷富而变成赤贫。这是公义的报应,因为他们也曾这样掠夺过犹大的城邑。——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俄7】「与你结盟的,都送你上路,直到交界;与你和好的,欺骗你,且胜过你;与你一同吃饭的,设下网罗陷害你;在你心里毫无聪明。」
以东在需要时,去求同盟国。他们所得着的,可能只是空洞的承诺。他们似乎得着礼遇,但完全是应酬式的,将使者送上路,一直到边界,只是外交的,无补于事。国际的交往完全是欺骗与虚谎,毫无实际。
以东的安全固然是在于地理的优势,也是倚靠外交的条件,与邻邦结盟,和平共存。但是现在却在表面交好的关系上受骗。别人欺骗他,是他先自欺。以东自欺欺人,终于受人欺骗而被征服。这也是公义报应的结果。
一同吃饭是友善的行为,也是朋友交往的实况;也有译为「吃你饭的人」。吃饭可能指立约的行为,吃饭有盐,而盐约是表明约的永久。这样就与本节上「结盟的」,本节中「与你和好的」都成为同义的词句了。他们竟设下网罗陷害以东,是太令人惊奇的事,在以东心中完全没有提防,也不加分辨,并未注意,所以纔会出于意料之外,这就说明以东并不聪明。——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俄8】「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岂不从以东除灭智慧人;从以扫山除灭聪明人。」
「到那日」不是指普世审判的日子(所以与第15节不同),而是以东受审判的时候。
以扫山只在本书提说(8、9、19、21节),因为通常是西珥山。以东以智慧驰名,他们的首领尤其十分诡计多端,很会策谋,但是他们中间的哲士必被毁灭,他们文化的力量必然灭没,他们军事的力量也必消失。——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俄9】「提幔哪!你的勇士必惊惶,甚致以扫山的人,都被杀戮剪除。」
以东的智慧是在提幔。約伯的朋友以利法是来自提幔的(伯二11;参阅耶四十九7)。提幔可能因处交通要道而有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成为智慧驰名的地方。以东被通称为东方(王上四30;参阅伯一3)。智慧也必包括军事的策略,以前神曾破坏亚希多弗的计谋(撒下十七14)。他大概是以东人。
提幔当然也代表以东全国。他们在军事上失败,实则是士气的问题。当他们的勇士在惊惶中,必使步伐混乱,进退维谷,最易遭受敌人的攻击。在以扫山的人个个都被杀戮而灭亡。——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提幔是以东三城中最大的文化城,出过许多「神学家」,其中一位就是約伯三个朋友中的以利法。这些人都是敬畏神的人。哀四21提到乌斯地的以东人,約伯就住在那一带。── 陈希曾《见证的失落与回归──俄巴底亚书剪影》
【俄10】「“因你向兄弟雅各行强暴,羞愧必遮盖你,你也必永远断绝。」
这里提到雅各,并非指北国以色列,而是南国犹大。但是以东完全没有尊重,相反地行强暴,完全漠视基本的人权。在犹大遭难的时候,以东趁火打劫,令人发指。
从历史的见证看,报应临到以东,因为在主前第二世纪希腊的强权(John Hyrcanus)征服以东,使他们不再有自主权,正如这里所说的,羞愧遮盖他,他必永远断绝,没有复国的希望。以东犯了推罗的罪过:不纪念弟兄的盟约(摩一9)。——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我们应当彼此饶恕(10)】以东人的祖宗以扫,一个属血气的人有一个优点,就是心里宽大饶恕他弟弟雅各。雅各两次欺骗他的哥哥以扫,以扫却没有趁机向他报仇,没有用四百人来杀害雅各家。可惜在后来历史上,以扫的子孙以东人,不效法他们祖宗以扫的榜样;反而心怀仇恨,与犹大的敌人作朋友。基督徒中间会因面子和一些小事,多日不说话,也不尊重别人的意见,不愿彼此谦让和饶恕?因为两个人的不和,便破坏全教会的相亲相爱,使主的身体纷争结党,好像哥林多教会一样。
有一天有两个农夫谈话,一个说:「你用马耕田,实在太辛苦了,你要用力拉缰绳,很快你便疲倦了。让我教你一个好方法,你该训练你的马,好好听从你的话;命令牠顺从你的指挥,向左向右,你的工作就容易的多了。」想不到另一个农夫回答他的朋友说:「你的意思很好,但你知道我实在不愿意和这匹马说话。因在七年以前,牠踢了我一脚,这件事我永远不忘记,也不原谅牠!因为这匹马不应该踢我。」弟兄姊妹!那个农夫不是很可怜吗?因为不能忘记畜牲七年以前向他所踢了一脚的事。那匹马只做错一次,他就为这件事害了自己七年,到底受损害的不是那匹马,而是自己。如果基督徒像那位农夫,心存错误的态度;为七年、六年或两年前发生的事,而不饶恕人;其实不是害了别人,而是害了自己。因为基督徒不肯饶恕别人,就是轻视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主耶稣受苦,也为那些钉祂的人代祷。耶和华的责备,命我们应当彼此饶恕。── 林克己《从俄巴底亚书看八十年代基督徒的挑战》
【俄11】「当外人掳掠雅各的财物,外邦人进入他的城门,为耶路撒冷拈阄的日子,你竟站在一旁,像与他们同伙。」
这是犹大遭难的日子,当外患的侵略者来掳掠,以拈阄的方式分掠物。耶路撒冷的城门被攻破,敌人可长驱直入,占领他们的保障。那日子患难重重,到处烽火杀戮,大有毁灭的事,人们在惊惧中走避,流离失所。
但是以东只站在一旁袖手观望,像与侵略者同伙。他们反而欢喜,因为渔翁得利,正可趁火打劫。他们进了城的后门,抢财物,掳生还者,也杀死一些无辜的人。他们没有帮助,反而陷害,这样的罪恶怎可宽恕?
耶路撒冷陷落,是在主前586年,记载在列王记下第二十五章三至七节。王与少许军人在城破时偷逃出走,向阿拉巴的路逃亡,却在耶利哥平原,被巴比伦征服者所捕获。可能这事是以东协助巴比伦的,因为以东是王家逃亡的方向。——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俄12】「你兄弟遭难的日子,你不当瞪眼看着;犹大人被灭的日子,你不当因此欢乐;他们遭难的日子,你不当说狂傲的话。」
这节每行都以「不」(或「不当」)开始,更增加语气的力量。再以「兄弟」为着重点,责备他们的寡情。「日子」也三次重复,是犹大遭难被毁灭的危机。
瞪眼看,是一种冷漠,缺少同情的态度,不仅毫无帮助的意思,而且完全袖手旁观。欢乐是幸灾乐祸的态度,不仅毫无怜悯,反而因自己可以得到,沾沾自喜,这是多么恶毒的心!他们还要狂傲说大话,认为他们自己决不会有这样的危险与厄运。——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乐观和得胜的生活(12-14)】先知俄巴底亚非常乐观,认为主的选民经过苦难和痛苦之后;必定从苦难中平安出来,又在耶和华赐福之下蒙恩。国家政治和属灵方面,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所以在患难和痛苦中所保持的,是乐观和得胜的生活。我们八十年代的基督徒要养成这个习惯,无论如何受苦,所需要的,就是先知的信心和得胜的态度。
有一天内子在他的宣教中,遇见一个信心得胜的家庭;他们为福音缘故,人逼迫,住在公共厕所内几个月。他们的儿子也被强逼跪在碎玻璃上几小时,一直到他的膝盖流血痛苦;但是他们不畏环境的压力和威胁,不埋怨主,也不否认主。愿主帮助我们,在试探引诱中,在前途不明之中,效法他们的榜样;在信心和乐观中,作俄巴底亚的属灵后裔。── 林克己《从俄巴底亚书看八十年代基督徒的挑战》
【俄13】「我民遭灾的日子,你不当进他们的城门;他们遭灾的日子,你不当瞪眼看着他们受苦;他们遭灾的日子,你不当伸手抢他们的财物。」
「遭灾的日子」在三次重复中,用同一个字,形式稍有变化。第一行「他们遭灾的日子」,第二、三行「他遭灾的日子」,单数仍是指集体方面,所以没有差别。
「遭灾」是「以东」的谐音(前者为 ~edam,后者为 ***&e*dom,用多数字在第一行,可能为这目的:「他们的」字尾为am,「他的」为o^)。
「伸手」原意为「差」字在一节下,「送」字在第七节。重复用字,可能有作者的用意。这里是指他们似有计划地安排人们作趁火打劫的工作,来掠夺犹大的财物。——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俄巴底亚书十三节的正确译法是怎样的?】英王钦定本(KJV)以过去式的假设语态翻译此节的动词:「当我人民遭遇患难的日子,你不应该(shouldest not)进他的门呀;当他遭遇患难的日子,你也不应该瞪着眼看他受苦呀;当他遭遇患难的日子,你不应该伸手抢他的财物呀。」(译按:中译参吕振中译本)用过去式的假设语态翻译,似乎显出了在耶路撒冷遭逢惨变,以致终被灭亡的时候,以东有参与其事,落井下石。但当我们查考希伯来原文,却看见这节经文的动词是一般的反面祈使语法(即表示命令的语态加上一个的反面的'al)。因此,经文应翻作「不可进……不可瞪着眼……不可伸手……。」照我记忆所及,英王钦定本从未有将'al加上命令词的希伯来语句翻译或假设语态的。我想,假如不是在抄传上出了错,经文也不会翻成这个样子。
新美国标准译本(NASB)将十三及十四节作如下翻译:「我民遭灾的日子,你不当进他们的城门。他们遭灾的日子,你不当瞪眼看着他们受苦。他们遭灾的日子,你不当伸手抢他们的财物。你不当站在岔路上,剪除他们中间逃脱的。你们遭难的日子,你不当将他们剩下的人交付仇敌。」(译按:中译照和合本)如此直截了当地翻译希伯来经文,带出了一个情况——可能是将来的情景,与昔日耶路撒冷所遭逢的灾变相似。主前八四八至八四一年,约沙法之子约兰统治犹大期间,以东人伙同非利士及阿拉伯人,掠夺耶路撒冷(参代下二十一16-17),这事情可能与俄巴底亚书此段有关。在这位不敬神的君王统治初期,以东人摆脱犹大的统辖(王下八20)。约兰为施惩戒,便出兵讨伐。虽然以东伤亡惨重,但约兰仍未能将他们镇服。在当时的情况下,以东人反犹大的情绪必定高昂。
历代志下二十一章记载耶路撒冷被围攻时,并未有指名提及约兰。故此,我们可以猜想,是在非利士与阿拉伯南部的民族围攻耶路撒冷之后,以东人趁机来分一杯羹。以东人是如此报仇心切,趁机泄愤,他们这种态度使神愤怒,便透过俄巴底亚责备他们。神的警告不是徒然的(从这警告亦可看出,耶路撒冷将来仍会面对强敌围攻,敌人是由多国的军兵组成的)。事实上,到了后来,当尼布甲尼撒于主前五八八至五八七年围攻耶路撒冷的时候,以东人、亚扪人及摩押人亦有助巴比伦一臂之力(虽然俄巴底亚这句说话并非指是次事件而发)。因此,以东人便要承受神愤怒的后果。在第五至六世纪,那巴天的阿拉伯人进侵以东人,将他们赶离祖居的西珥山,那巴天人在以东原先居住的地域建立自己的国家,因此,以东人便漂泊到犹大的南部这荒凉之地,这地区后来称为「以土买」。──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俄14】「你不当站在岔路口,剪除他们中间逃脱的;他们遭难的日子,你不当将他们剩下的人交付仇敌。」
以东的罪恶,是在于他们站在十字路口上,肆意杀戮那些难民。有的由以东捕捉之后,交给巴比伦军队,其悲惨的后果也不难想象。他们完全漠视人权,不尊重公义的神。这样的罪不仅是道德的,也是宗教的。所以他们的罪必遭受十分可怕的报应。——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俄15】「“耶和华降罚的日子临近万国,你怎样行,他也必照样向你行;你的报应必归到你头上。」
这是耶和华降灾的日子,这灾难是神的刑罚,是临到万国的,当然包括犹大在内。「他」是原文中没有的,只有被动的语气,表明他必遭受行为的后果,当然神在这报应的后面,这是一种报应律(Lex talionis),有历史的见证,不容否认。——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审判的基础(15)】「你怎样行,他也必照样向你行。」神这个原则,是那些行公义的人必定会赞成的,不能不说应该是这样。听说有一个家庭,作丈夫的对妻子及儿子缺少关心和责任,因酗酒缘故,天天到酒吧浪费公钱。有一天晚上,他睡觉时发梦,梦见有三只猫;第一只很肥,第二只很瘦,第三只瞎眼。很奇怪他第二天向家人提及自己所做的梦,想不到那位小儿子说:「我真盼望为你解梦,你所梦见的三只猫都有特别的意思。肥猫代表酒巴老板,你天天喝他的酒,他便赚很多的钱。瘦猫是妈妈,因你浪费了很多钱,妈妈便没有好吃好穿的。爸爸瞎眼的猫是你,你看不见自己的行为对儿女有害处,怎样叫别人吃亏。」我们怎样对待别人,自己也要怎样被对待。── 林克己《从俄巴底亚书看八十年代基督徒的挑战》
【俄16】「你们犹大人在我圣山怎样喝了苦杯,万国也必照样常常的喝;且喝且咽,他们就归于无有。」
苦杯是指神给予苦难的分,因外邦的加害更加难当。现在万国必照样要承担与忍受,而且成为经常的事。七十士译本作「酒」,但希伯来文有「昏醉」的涵义(参阅亚十二2)。这就是此处所译「且喝且咽」。他们本身好似酒一般被吞咽而无有了。——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俄17】「“在锡安山必有逃脱的人,那山也必成圣;雅各家必得原有的产业。」
这是神的应许,在审判之下,必有逃脱的人,他们成为余数或余民,是以色列民族复兴的核心。那山是耶和华的居所。将来万民都要流归这山,成为敬拜的中心(赛二2;弥四1)。这山完全圣洁,也必不被侵犯。不洁净的必不再进入中间(赛五十二1;参阅亚九8)。这也是约珥最着重的(三17)。
雅各家必得原有的产业,就是以前失去的,尤其是以东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后夺取了南地。那时以东曾说,「这二国,这二邦必归于我,我必得为业」(结卅五10)。现在这些失地必可收复。——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俄18】「雅各家必成为大火,约瑟家必为火焰,以扫家必如碎秸,火必将他烧着吞灭。以扫家必无余剩的。这是耶和华说的。」
雅各家以火焚毁以东,不只是国仇,而是以神的用人执行审判。以西结曾作这样的解释:「我必藉我民以色列的手报复以东,以色列民必照我的怒气,按我的忿怒在以东施报,以东人就知道是我施报,这是主耶和华说的」(廿五14)。
雅各家又称为约瑟家,二者是同义字。但约瑟家常指北国,可能还有更广的涵义。
以东的毁灭是代表万国万民的结局。以扫家必无剩余的。他们没有余民,所以没有复兴的可能。外邦也是如此,他们的毁灭是最后的,而且是全然的,因为神的审判就是那么彻底。耶和华是烈火,除尽一切的罪恶,属祂的民也是焚烧的火。——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俄19】「“南地的人,必得以扫山;高原的人,必得非利士地,也得以法莲地和撒玛利亚地;便雅悯人必得基列。」
南地的人是犹大人,他们有责任来处理收复失地。以东以前所占领的地区,为疏散他们的人口。现在犹大不仅收复,而且更上去,取以扫山。
高原的人,是指南方的山地居民。他们的失地是在与非利士交界的地方,也得收回,更取了非利士平原。这是向西的发展。至于向北的扩展,是将居民移至以法莲山地,甚至包括撒玛利亚。
便雅悯人可能是被掳归回的,他们住在耶路撒冷北端狭长地带。他们过约但河,向东北挪移,在基列有丰富的牧野,成为定居的地方。——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俄20】「在迦南人中被掳的以色列众人,必得地直到撒勒法。在西法拉中被掳的耶路撒冷人,必得南地的城邑。」
这里提到在迦南人可能是指以色列北国,当初被掳至底格拉斯河的流域,那些被掳的人也必归回。「众人」原为「军队」,那些人当然不再成为军队。他们归回之后,要取北部及西部外邦之地,直至腓尼基的撒拉法。西法拉可能是当时散居的犹大人聚集之处。也可能提出这个地名,表明在遥远的地方。犹大人无论漂泊到何处,决不会远到无法归回的地方。神还是能把他们带回来,再蒙受祂的恩惠。——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俄21】「必有拯救者上到锡安山,审判以扫山。国度就归耶和华了。」
拯救者是多数,大概是指那些余民,他们是从被掳之地归回,一同与耶路撒冷的居民,来赶出以东人。拯救者可能指这些争战的人,他们是从事圣战的,必可取胜,使以色列人得着拯救。拯救者也是申冤者,为孤儿寡妇及一切受欺压无助者申冤,这样公义才可伸张。
锡安山是与耶和华的地土有关,因为锡安山是敬拜的所在,民族生命就系在这里。在锡安山有耶和华的居所,所以耶和华在那里作王,有祂的宝座,是建立公平的地方,祂的审判设在该处,锡安山审判万国,也包括以扫山。
当耶和华除去一切的罪恶,祂就发挥独一的权能。神的国度必可实现,人类历史终局就来到了。耶和华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
【179 必有极救者上到锡安山,这究竟是谁?俄21】答:先知俄巴底亚,在本书最后的一节曾经说到:「必有拯救者上到锡安山,审判以扫山,国度就归耶和华了。」他将本书的主题,集中在这两个美好而肯定的命题中。首先提到拯救者,在古时先知们的心目中,乃指神为王为救赎主的,要降临锡安山(参赛廿四23,五二7,8,但二47,亚十四4,5,9)。但神在地上亦曾兴起一些人为拯救者,例如士师(士二16,三15)、扫罗、大卫(撒上十1,撒下二4)等。这里告诉我们,确切肯定有拯救者向以东(即以扫)人执行审判(参俄9,18,摩一11,12)。拯救者的大本营就是在耶路撒冷。对犹大人而言,神是他们的拯救者;对以东人而言,神是报应他们的执行者。最后一句:「国度就归耶和华了」。神的选民以色列人,始终相信耶和华神为他们的统治者,时刻等待这位最高的万王之王拯救者来到。就先知们的豫言启示而言(参赛四四6,但二44,47,亚九9,十四4),这个国度、这位王--救赎主,皆要在我主耶稣基督的国里,基督为王的身上完全应验了(启十一15,西一13)。――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从俄巴底亚书看基督徒的挑战】
一、耶和华的呼召(1节)
1.先知的资格――『俄巴底亚』字义『敬拜、事奉耶和华』
2.他的环境――约主前586年犹大国京成被巴比伦王尼布迦尼撒攻陷之时
3.他传信息的对象――『以东人』是以扫的后裔,预表属世和属血气的人
二、耶和华的主权(1~2节)
1.恩典方面――『得了耶和华的默示』若神不给我们,我们就得不到;是神赐恩,使我们认识祂
2.拣选方面――我们能服事主,乃在乎神的拣选
3.差派方面――是神差派使者去传讲信息
4.历史方面――耶和华是人类历史的主;无论犹大国、以东或列国,都在神的手中
5.报应方面――以东人被藐视,乃因他们的不义
三、耶和华的伟大(3~4节)
1.祂的无所不知――『心里说』――神知道我们的心怀意念
2.祂的无所不在――虽远在『山顶』、『星宿之间』,仍不能逃避神
3.祂的无所不能――『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在神并没有难成的事
四、耶和华的提醒(5~6节)
1.贼的来临――几时来,人不知道(太廿四42~44;启三1~4)
2.贼的方法――虽不会全部偷去,但必偷走最宝贵的东西
3.贼的目的――查出『隐密处』和『隐藏的宝物』
五、耶和华的警告(7节)
1.一种假的依靠――人不可依靠
2.一种假的朋友――外表待你好,内心却狡猾
3.一种假的智慧――人的智慧无足凭
六、耶和华的智慧(8~9节)
1.两种智慧的表现:
(1)『以扫山』和『提幔』代表人的智慧(以扫山即西珥山,提幔是族长)表现在思想、哲学和人生观(伯十五17~20)
(2)『耶和华的智慧』,表现在事奉主的工作上
2.两种智慧的分别:
(1)人的智慧不能帮助人认识神
(2)神的智慧使人敬畏神(诗一百十10)
七、耶和华的责备(10~14节)
1.我们应当彼此饶恕――『向雅各行强暴』
2.我们应当彼此帮助――『当外人掳掠…你竟站在一旁』
3.我们应当彼此保护――『将剩下的人交付仇敌』
八、耶和华的审判(15~16节)
1.审判的范围――『万国』
2.审判的基础――『你怎样行,祂也必照样向你行』
3.审判的来源――『照神子民的遭遇』
九、耶和华的国度(17~21节)
1.预言的成就――『必』――预言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宝贵的恩典――18节预言以东倾倒消灭,21节却提到有拯救者;这个似乎矛盾的预言,表明神超越过犯的恩典。犹大人和以东人之间的仇恨,被饶恕和恩典所『吞灭』
3.无比的荣耀――『国度就归耶和华了』――神的荣耀要充满天地』
── 林克己《从俄巴底亚书看八十年代基督徒的挑战》
【俄巴底亚之职务】
一、受神的诏命(1)——他是神所兴起的人,他所说的不是个人的理论,或以他人之书为其本,他是得了神的默示
二、作神的仆人——“俄巴底亚”意即神仆。他是神的仆人
三、传神的信息(1)——他是个真传道人,即传神的信息
四、警告神民的仇敌
五、传末世福音(15)
六、预备神的国降临(17~21)
——贾玉铭《圣经要义》
【以东的命运(1~16)】
一、神使者的通告(1)“起来吧,一同起来与以东争战”。
二、以东种种的败亡(2~9)
1、缩小范围(2)
2、削减权势(3~4)
3、富厚灭没(5~6)
4、盟约解除(7)
5、智谋幻灭(8)
6、武力消亡(9)
三、雅各冤枉伸雪(10~14)
1、复仇的原因(10~14)
(1)以其暴行对于有特殊关系的人
A、是他的弟兄(10)
B、是神的子民(13)
(2)以其暴行在雅各特殊的日子(诗一三七7~8)
A、是雅各遭难的日子
B、是在被灭的日子(12)
C、是敌人进入城门的日子(11)
D、是他们被掳的日子(11)
E、是在他们逃亡的日子(14)
(3)以其暴行是特殊的过分
A、袖手旁观(11~12)
B、幸灾乐祸(12)
C、说狂傲话(12)
D、掠取财物(13)
E、剪灭逃生(14)
F、移交余民(14)
G、与敌同伙(11)
2、复仇的经过(15~16)
(1)报仇的日子(15)
(2)报仇的情形——要喝尽报应的苦杯(16)
——贾玉铭《圣经要义》
【锡安山与以扫山(17~21)】
一、锡安山民众的胜利
1、得救(17)
(1)按灵意解——锡安山的民指新约的教会
(2)按实意解——“逃脱的人”,或译“余数”,末后以色列余数都要得救(赛十22~23;罗十一25~26)
2、得胜(17)——“那山也必成圣”,成圣的人即是得胜的人
3、得地(或得人)
(1)此得地的解释
(2)得地业的方法(18),奋兴之火,能化敌为友
(3)其得地之界限
4、得国(21)——“国度就归耶和华了”。
二、以扫山民众之失败。“山”指国权说的。
1、要审判以扫山(21)
2、要焚烧以扫山(18)
3、要得获以扫山(19)
——贾玉铭《圣经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