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的播散(十1-8)
这一部分是记述以西结在耶路撒冷所见伟大的异象,要想解释清楚这异象是特别困难。一至八节似乎清楚接续九章所论审判的主题;有关的事情,与十一章之间,彼此相当连贯。然而在十章的后半部,与现在正要思想的经节,与第一章所叙述的那个伟大异象,基本上有一些重复。不知是以西结的门徒和编辑,将这些事插入耶路撒冷的异象中;抑或这是个新异象的主体,尚未确定。
在十章一至八节的这一段经文中,那个审判的异象继续发展,虽然在上下文里,重新出现这位先知觉察到 神的荣耀和祂的宝座。耶和华不再作以西结的向导,在圣殿站在他的身旁,对所发生的事,提供灵活的注释;现在他更亲身参与其事。这个异象的景致已经剧烈地改变,正如在梦境世界中常常发生的那样。主要的人物是 神、‘第七个人’(依据异象的次序),和基路伯,或者说神性的活物,就是那在 神宝座前侍候的。
神向那第七个人说话;他仍然穿着细麻衣,但是他已将他的墨盒子搁在一边,因为现在要指派他的工作,不再需要它。他得到指示,要往基路伯支持的宝座下面去,从铜炉中取一把火炭,并将这些火炭撒在耶路撒冷城上。这个动作很不容易作精确的说明;宝座和周围的陪伴物,似乎正在移动,从内里的至圣所向外转内院。那第七个人进前,站在天上座车的一个轮子的旁边,有一个基路伯拿起一些火炭,放在他的手中。以后那第七个人便带着火炭离去,以西结没有办法再看见他;然而,这种说法强烈地暗示,他已经离开圣殿,去执行他的任务,将火炭撒在邪恶的耶路撒冷城上。
这里有两个新的景致,浮现在这个场面中:
(一) 神的审判与 神的荣耀,彼此无法区分。对于耶路撒冷城,有这么严重毁灭之威胁的火炭,是 神宝座上作为洁净和荣耀之用的火炭的一部分。
这个洁净与刑罚的主题,非常富有意义,在许多宗教文学中都经常出现。伊朗的先知撒雷若斯脱(Zarathustra)大概是以西结同时代的人,他曾说,在审判的日子,熔化的金属必如大水一般的来临,将为义人洗脚,洁净他们,好像温热的牛奶一样;却要烧毁不义之人的污秽。在以西结的异象中,也出现同样紧张的情势:圣洁的耶路撒冷城,对于 神的火炭,应该是一无惧怕,除非它已变为不再圣洁。然而那些可作洁净之用的火炭,是真有威胁性的,只因在全城之中,有那么多可烧毁的不洁之物。
神用火炭洁净,包含着威胁和应许。对于那些寻求行走 神的道路的人来说, 神的火炭可以洁净和医治,正如以赛亚在圣殿中所发现的那个伟大异象一样(赛六6)。但是同样的火炭也可以烧灭那些不洁净的人,像那些在所多玛和蛾摩拉的人所付出的代价(创十九24)。耶路撒冷的悲剧是,它正朝着死海谷,向那些通往罪恶之城的道路上直奔。
(二) 神的审判是 神离开的标记。虽然这个异象在这点上是复杂的,但 神的座车已在明显的移动,正如在十一章和本章其他部分所说的一样,当这个异象继续发展时,移动一定要加速。经过仔细的思考,事实逐渐清楚, 神的转移比火炭所代表的审判更加凶恶。因为有 神的同在的审判,虽然可怕,但绝对比 神的远离为佳。
这位先知就是这样开始揭示一个不易了解的主题。他传讲 神毁灭的命令,使他服事的圣工,变得阴云重重,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状况,比审判的毁灭更为可怕。然而实行审判,表明 神的同在;而 神的远离则是可怕。在 神自圣殿撤出的这个第一步,强迫着祂;虽然祂不愿离开,但是被一个邪恶的民族逐出。
宗教最终的特权,就是 神的同在,不论是多么的艰难。但最可怕的损失,就是那种同在的离开。以西结将这件事说得非常清楚: 神的同在决不是无缘无故的消失,乃是因为有人坚持继续追随邪恶所造成的后果。
更新平原的异象(十9-22)
以西结所见的异象,到这个时刻,已经从一个情景平移到另一个情景,突然之间,好像陷入泥淖,进退不得,因为着者对于 神座车和伴随的基路伯,都作过详细的叙述。有许多说明都是重复一一章十五至廿八节特别详细的回忆。这些经节究竟是耶路撒冷异象的主体?抑或代表编辑的修订工作,在这工作中把一部分属于第一章的经节,插入现在的经文内?在圣经学者之间,曾引起很大的争论。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无论怎样解决,我们都应该欣赏这些经节叙事的效果;把它当作一个整体。在十章的开头,有一个运动开始向高潮进展;这个运动就是 神的宝座离开圣殿。这个突然冗长旋转的轮、和许多脸的叙述,就整体而论,乃是为增进紧张、延缓异象的高潮。然而,究竟是文字上的一种设计,或是异象本体的主干,依然是无法确定。
在这一部分的经文里面,有一种新奇的因素。在第一章的异象中,天上的宝座是由活物伴随;但是在这一段经文中,这位先知曾有两次,不按常规,去特别陈述第一异象中的那些活物,正是现在异象中的基路伯。也许以西结在第一个异象里,无法相信那些活物就是基路伯,因为后者与圣殿的装饰和约柜本身,都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现在,在耶路撒冷的异象中,清楚知道他们就是基路伯。也许勉强解释一个问题,不大妥当,但是在叙事中似乎有某种程度的讽刺:在巴比伦的平原上,属于圣殿的基路伯, 神的宝座,带给被掳的以西结;而在他们耶路撒冷的‘家乡’,在那里百姓竟将 神的宝座搬出圣殿。在此已经可以豫料到,十一章即将介绍的主题: 神虽然离开圣殿,可是祂可以藉着那些被掳的子民作工。这样,在另一方面看来,这一部分冗长的叙述,不祗增加紧张的程度,而且插入一个盼望的因素。──《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