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之声音
本篇诗篇就如一场噩梦,重提主前587年,即列王纪下二十四至二十五章所记之一件往事。诗人再次看见耶路撒冷被毁(3节),再次听见敌人满腔怒吼──发吼之处却曾是听神话语之处(4节),并目睹敌人舞弄行毁灭之斧子(5节)。尤其感人的是诗人的描述:(直译)‘现在轮到雕刻的镶板了──斧子锤子抡起──雕刻镶板碎了!’(6节),彷彿诗人目睹并跟在破坏者后边,心底默然呼求:‘不要毁坏──请不要毁坏──那些──那些镶板!’这情景彷彿要持续到永远(1、10节),然而神的震怒还没有扯象消去(1节),神没有说话(9节),也没有任何扯象显示,神会为祂的子民作事或记起祂的应许,或维护祂自己的名(19-21节)。
诗人捕捉这很长的一刹那,忍受着狂飙中神的沉默。‘黑暗之日不断临到我们’;本诗篇告诉我们,苦难并非甚么新事,而是神子民民的必然经历──甚至是主自己的经历(可 15:33-34>可十五33-34);它也给我们一根救命柱子──当这汹涌的海潮正把我们冲去时,它是一根紧系我们的柱子。1.黑暗的经历在祷告中获得处理──神会‘记念’我们多方的需要(1-2节),也‘记念’祂自己的名受到辱骂(22-23节)。2.细诉可怕的黑暗经历的来龙去脉(3-11节):这诗篇并不教导我们:‘不去想它吧’,而是教导:‘求神与你一同面对吧’(3节),与祂一起面对黑暗。3.求告神的名(18-21节):因祂名的缘故,祂拣选我们,我们也肯定可以告诉祂我们的需要(‘记念你……的会众’,2节),我们可以直达核心:‘你的名,求你记念’(18节)。4.将焦点集中在神是谁和祂的性情上(12-17节)。这是本篇诗篇的焦点。
(1-2节) 祷告:愬所忽略之子民
(3-11节) 祷告:敌人大肆破坏
C(12-17节) 君王、救主、征服者、创造者
(18-21节) 祷告:敌人大肆亵渎
(22-23节) 祷告:愬所忽略之事工
黑暗被祷告所淹没,而在黑暗的心脏出现神真理之光。
第1-2节 祷告:愬所忽略之子民
所忽略之子民 这些经节重温了神子民的整个历史,并在每一件重大事情上写上一个问号:神是否已‘丢弃’选民?这疑惑挑战他们在亚伯拉罕里作为选民之基本地位(创 18:19>创十八19);‘所得来……所赎’:勾起出埃及的救赎事件之回忆(撒下 7:23>撒下七23);‘羊’:指他们在神关顾下的旷野经历(77:20>七七20;参赛 63:11>赛六三11);‘支派……锡安山’:标志着他们作为应许之地的人民,而神就住在这人民中间。但在黑暗中这一切似乎都变得毫无价值!
第3-11节 敌人破坏圣殿
第8节耶路撒冷陷落时,全地无别的敬拜地方。这里所指的可能是圣殿,原文用复数来表达圣殿的华美:‘……整个伟大之地……’。‘会’:重点在于与神相遇多于与神相遇的地点;焚烧圣殿就等于焚烧所有与神相会的地点(和所有节期聚会)。第9节‘标志’:诸如:圣殿的例行供职、经常性的节期、事奉人员……等,这些标志的存在令他们想起神的同在。
第12-17节 君王、拯救者、征服者、创造者
‘你’这个充满感情的代名词出现了7次(13-17节)。首4次肯定了神的能力胜过每股敌对势力;末3次肯定神是世界秩序的设计师。这正正就是诗人经验所质疑之真理:好战的敌人造成这世界可怕的混乱!虽然如此,我们当作的是用真理挑战经验,屹立在黑暗中,并宣告信仰。
外邦神话看‘海’为创造之神的敌人,也将海形容为反抗神势力(‘大鱼’、‘鳄鱼’)的住处。玛尔杜克──巴比伦之创造神──相传他打败了黑暗势力,之后才创造世界。玛尔杜克相传所作的乃是神在历史中所作的:神‘分开’红海,将‘溪河’分开,露出旱地供祂的子民走过,却留下埃及人的尸体给野兽(14节;出 14>出十四至出 15>十五)。
第18-23节祷告:不要忘记
第20节‘黑暗之处’可能是神子民原为逃避巴比伦人,但最终被杀捕之秘密藏身之地;又或是神子民被掳流放远离耶路撒冷之处。第22-23节神被提醒,祂的名被人亵渎,祂的民被辱骂,祂被劝告为自己所忽略的事情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