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耶路撒冷的经过
  一、尼希米提出返回耶路撒冷的请求  2:1-10 
    (一)亚达薛西王注意到尼希米的脸上有愁容,尼希米陈明是因为故乡荒凉遭难,波斯王於是询問尼希米的要求。2:1-4 
          ●「尼散月」:相当於四月,与 1:1 的「基斯流月」差了四個月。 1:1  提到「亚达薛西二十年基斯流月(即九月)尼希米的弟兄来,但 2:1 提到時间又是「亚达薛西二十年尼散月(即三到四月)」,一般认为应該是 1:1 时间记载有误,应該为 「亚达薛西『十九年』基斯流月」才对,或者亚达薛西王是在9月以前登基,这里是采用君王登基记年的方式来表达(亦即不是一月一日算是新的一年,而是以王的登基日算是新的一年)。
          ●「在王面前摆酒」:这里没有记载这是怎样的宴会,不過很可能尼希米是在波斯王讲究排场,大肆铺张的豪华宴会中提出请求。在这种宴会中国王比较会爱好面子,给与臣仆特别的恩宠(如: 斯 1:1-12 )。
          ●「没有愁容」:「酒政」的工作正是要陪君王欢宴,因此一個尽职的酒政理应不会露出愁容。况且,所谓「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可能会遭到杀身之祸。脸上带著不寻常的愁容,搞不好会被认为是有意下毒而心神不宁。在王面前露出愁颜令王不悦的话,王有权赐他死罪,因为披麻衣是不可以进朝廷的,而愁容满面幾乎与披麻蒙灰无异。( 斯 4:2 )因此 2:2 中尼希米对波斯王的关心,反应是「甚惧怕」。
          ●「列祖坟墓」:古代中东人相当重视祖先的坟墓,希伯来人更是常常几代人共葬一处,如: 书 24:30,32,33 。
          ●「默祷」:「祷告」,不過在那种场合中,大概也只能默祷。这是在尼希米记中八次发自内心祷告之一。( 2:4  4:4  4:9  5:19 6:14  13:14  13:22  13:29 )
          ◎尼希米得以担任蒙波斯王信任的酒政,想必非常熟悉这個职位的忌讳与責任,但他却在听到耶路撒冷城门被毁之后四個月,忍不住在最不該露出愁容的時候露出愁容。可以想见他对耶路撒冷的负担已经超越他对酒政这個工作甚至是他自己生命的珍惜。我们也会这样在乎神国的事工吗?曾经听過一位宣教士在青年宣道大会中分享:「怎样才知道自己被呼召为宣教士」,他的答案是「如果你能够不做宣教士,那就不要做」,因为神的呼召是让人奋不顾身的。我们在尼希米身上也看到了这個「奋不顾身」。
          ◎尼希米应該很清楚这個波斯王曾经停止了耶路撒冷城墙的建筑工事,而他却要要求波斯王允许并资助耶路撒冷城墙的工程。大概是这样,让他籌画了四個月才采取行动,甚至这個行动还是因为他已经忍不住显露出愁容才被迫展開的。
          ◎尼希米没有因为被王看穿心事的惊恐惧怕而畏惧或停止了神的交托。我们是不是也有時候明明知道应該怎么作却因为自己的害怕而退缩?(例如传福音给身旁的人,明明有時感动非常明显,神也应许会成就,但是自己却被恐惧控制而停滞不前。)
    (二)尼希米要求波斯王差他回去重建故乡,并提供材料与保护。2:5-10 
          ●「王后」:当時的王后是「Damaspia」,国王另外至少有三個妃嫔
                      。在希腊历史学家Ctesias的著作中,提到亚达薛西王
                      易受女性影响,不過这里倒是没有提及王后是否出面影
                      响波斯王。
          ●「日期」:这個日期应該不是后来的十二年。5:14  13:6 。
          ●「诏书」:「公文」或「行政文件」,原文是复数,表示多份公文
                      或行政文件。
          ●「省长」:原文也是复数,是「诸省长」的意思。当時河西只有一
                      个省长,所以众省长应該包括該省的分区省长。
          ●「王园林」:可能位於利巴嫩或者是耶路撒冷南面九公里,所罗门
                        所建立的园林(现在当然属於波斯王)。
          ●「亚萨」:「收集者」的意思,是個犹太名字。
          ●「營楼」:可能是指圣殿北面的城堡,就是后来安东尼堡的前身。
          ●「参巴拉」:意思是「辛月神赐予生命」,伊里芬丁文件中说参巴
                        拉是撒马利亚省长。尼希米记录此人破坏或干扰重建
                        有十次之多。学者认为,犹大被掳以后,成为撒马
                        利亚省的一部分,但城墙若顺利重建,凭尼希米的权
                        势能力,犹大有可能独立,不受撒马利亚管辖,参巴
                        拉的势力范围将大为削弱,因此他才这么激烈反对尼
                        希米。
          ●「和伦人」:参巴拉的别号,大概是指参巴拉的出生地是上伯和仑
                        或下伯和仑(两城都位於耶路撒冷西北十九公里处)。
          ●「为奴的」:「奴隶」、「仆人」、「臣仆」。这里应該是指多比
                        雅是参巴拉的下属。
          ●「多比雅」:字义是「耶和华是美善的」。是一個犹太名字。他跟
                        耶路撒冷望族联姻,藉此和犹大贵胄结盟( 6:18 )
                        ,因而声望和地位高人一等,成了政坛上举足轻重的
                        人物。
          ●「亚扪人」:律法规定不能入耶和华的会。申 23:3 
          ◎尼希米很技巧的跟波斯王沟通,整個请求没有提到「耶路撒冷」,
            不過看起来波斯王应該也知道尼希米是指耶路撒冷,不然怎么会毫
            不犹豫的答应呢?
          ◎尼希米的话博得波斯王的同情,王并询問他:「你想要什么呢?」
            ( 2:4 )而尼希米接下来的要求( 2:5 )就更有可能让国王猜疑,因
            为他要求为自己的城市建城墙,相当於加强防御工作,而这对於亚
            达薛西王一世来说无疑难上加难,因为在提出此请求的十五年前在
            埃及和河外省分曾有严重的反叛事件,再加上利宏引起王的猜疑,
            尼希米的请求无疑是提著自己的人头跟波斯王请求,若王不悦将有
            可怕的后果。
          ◎由 2:7-8 看起来,尼希米准备已久,有全盤的规劃,因此在这种
            危险的時候,他也能一一道出希望波斯王帮助的地方。
          ◎尼希米技巧地运用他的现职(服事王的酒政),在关键時刻成为上
            帝所重用的仆人。我们是否也有如此同時重视神的国度与自己的工
            作呢?还是凭己意随意丢下工作,凭血气服事?或任凭自己被工作
            所牢笼,忽视神的国度?
          ◎为何这些政府官员对於尼希米和回归的以色列人如此关注,原因
            可能有以下:1.之前犹大被掳時,就是由撒玛利亚接管治理他们
            的土地,所罗巴伯和尼希米時的耶路撒冷的重建意味著撒玛利亚的
            治权被威胁。2. 所罗巴伯率领第一批回归時拒绝了撒玛利亚人
            假意的帮助提议 ( 拉 4:1-5 ),所以双方关系很差。3. 尼希米
            是王的酒政又带著王谕旨回来重建耶路撒冷甚至加强防御,这使
            他们之前的计谋 ( 拉 4:5-24 ) 付之一炬。4.尼希米这次是第
            三次的回归,眼见耶路撒冷的人口日益渐增,更令这些省长担心
            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
          ◎同样是从巴比伦回到犹大,尼希米求王的军兵与诏书护行,以斯
            拉却求神的护卫,两人的個性截然不同,归回的時机也不同,但
            是他们却都为神的国忧心而急迫地禁食祈祷( 尼 1:4-10 
             拉 9:3-9 ),最终都为神所用。反观,尽管种种末世的徵兆已
            明显至非基督徒都渐渐认同,今日的基督徒似乎却无法活出末世
            基督快来的生命与急迫。
  二、尼希米抵达耶路撒冷的初步措施  2:11-20 
    (一)尼希米到了耶路撒冷后,趁著夜间亲自仔细了解耶路撒冷的状况。而
          且保密没有告诉其他人自己的重建计劃。2:11-16 
          ●「住了三日」:由巴比伦到耶路撒冷,大约要四個月的時间。这三
                          日可能是作为休息或籌画之用。以斯拉到达耶路撒
                          冷也休息了三天 拉 8:32 。
          ●「牲口」:「家畜」的意思。这里并没有指出尼希米是骑什么牲畜
                      。
          ●现存的耶路撒冷古城墙是不同年代建筑的累积,周边约四公里,
            平均高度十二米,总共有三十四座城塔,八個城门。其中:
            1.东城门:狮子门、金门。
            2.南城墙:粪厂门、锡安门。
            3.西城墙:雅法门。
            4.北城门:新门、大马色门、希律门。
            尼希米当夜巡视的「谷门」和「野狗井」,今已不存在。目前唯有
            「粪厂门」还在,如上说明是属於『南城墙』,邻近还有锡安门,
            是最靠近哭墙的门,今日看起来又低又窄。
          ●「谷门」:位於当日耶路撒冷的西北边,今日耶路撒冷城的西南边
                      ,於西元前第八世纪由乌西雅王所建 代下 26:9 。尼希米是以逆時针方向巡视整個耶路撒冷。
          ●「野狗井」:「野狗」也可以翻译为「龙」,「井」也可以翻译为
                        「眼睛」或「泉源」。
          ●「粪厂门」:「粪堆门」,位於耶路撒冷西南,距離「谷门」四百
                        四十公尺。耶路撒冷城内的垃圾都是经過这個门丢弃
                        在欣嫩子谷。
          ●「泉门」:在耶路撒冷东南方。
          ●「王池」:就是「西罗亚池」。
          ●沿「溪」:字义可以是「山谷」,这里应該是指「汲沦溪谷」。
          ●沿著汲沦谷北行,尼希米在 2:14 提到有一個地方牲口過不去,
            表示旧城破坏的情况非常严重。考古学证实这里的建筑物以
            阶梯型建筑,一层一层得直到谷底。因此城墙被毁時,依附的
            建筑物也相继倒塌,以致於有一大堆亂石。这部分后来尼希米
            很快就决定放弃,而改延山脊建造一段新城墙。(以前是从东面
            的山坡低处開始建,因此早期选择下面山坡取水较易,现则有
            著名的希西家「引水道」( 王下 20:20 ),因此尼希米可以
            从山脊顶端開始重新建造耶路撒冷城的东边。
          ●「官长」:不是波斯官长,而是犹太人首领,因为他们参加城墙的奉献礼( 12:40 ),也照顾圣殿的需要( 13:11 )。
          ●「犹大平民」:可以是「犹太人」,即民族性的称呼,也可以是「犹大人」,即地区性的称呼,指住在犹大地的犹大支派。
          ●「贵胄」:「贵族」,意思是「自由者」。他们的爵位是世袭的,在犹大人的社会中有政治经济等特权( 6:17  传 10:17 )。
          ◎尼希米很积极的在长途跋涉之后三天就開始夜间出发观察耶路撒冷的整体状况,但他一方面也很机警的不随便宣布自己的计劃与意图。看起来他是一個谨慎小心,谋定而后动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即使他拥有极大的权力,也很有把握神会协助,他还是处处小心,没有到处随便宣扬。
    (二)尼希米鼓励耶路撒冷的众人动手重建城墙。2:17-18 
          ●「难」:原文是阴性名词,意义是「罪恶」、「苦难」。
          ●「凌辱」:「毁谤」。
          ◎耶路撒冷的居民的确是持续的看见了耶路撒冷的荒凉,但是他们可
            能已经习惯这样的荒凉,没有想到要起来重建,直到尼希米登高一
            呼。我们或周遭的人是否也已经习惯教会的荒凉?习惯受轻视、毁
            谤?今日是否也有可能可以振奋起来改变这种状况?
          ◎对尼希米来说,当初提议亲自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城墙,和自己留下来当酒政并让他人前往,当然后者的作法是相较比较安全牺牲也较小。但是尼希米却願意返故土并谨慎行事!我们平時是否也能操练到内心倚靠神而放下自己,并且并不会因为拿神当幌子就莽然行事,清楚掌握两者之间的平衡呢?
    (三)参巴拉、多比雅和基善起来阻挡城墙重建工作。2:19-20 
          ●「基善」:西元前第五世纪末的银器上记载基善是基达的王,统治
                      北阿拉伯的以东与犹大的尼基巴。他反对的主要原因跟
                      参巴拉一样,是因为害怕影响到他的统治权。
          ●耶路撒冷的北边是撒马利亚(参巴拉),东面是亚扪(多比雅),南面
            是基达(基善),西面是亚实突人( 4:7 ),尼希米等於是四面受敌。
          ●「亨通」:「兴隆」、「成功」。
          ●「分」:「產业」。英文翻译为 no portion
          ●「权」:「公义」、「法律上的权利」。英文翻译为 no right
          ●「纪念」:「纪念物」、「记憶」。英文翻译为 no memorial
          ●在本章里面,用了很多「好」与「不好」的对比字眼:
              2:1-3  尼希米的「愁容」:「脸色不好」。
              2:17   耶路撒冷所遭的「难」:「不好的事」,参 2:3 。
              2:6   「王喜欢」:「对王好」、「王看为好」。参 2:7 。
              2:8,18 神施恩的手:英文是 the "good" hand of God。
              2:18   「善工」:「好事」,the "good" work。
              2:10   为以色列人求「好处」:原文只有「好」字。
                    「就甚恼怒」:直译应該是是「感觉不好」、「觉得讨厌」。
          ●尼希米群众完成重建费時五十二天如此迅速,但是敌人的攻击也是同样迅速。因此他们立刻故计重施控告犹大对波斯王不忠,但却没有凭据,而且重建的工程是波斯王自己批准的。
          ◎尼希米对「背叛」的指控并没有什么反驳,反而以「神的旨意」来当回应敌对者的主要立论。
          ◎思索究竟参与建造耶路撒冷城墙对於以色列民有著什么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