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1-4節:極度沮喪之時,眾百姓都哭號。他們看不到光明的遠景,就陷在當前的迷惘之中,也忘記他們所認識的神。假使他們把重返埃及的勇氣,用來奮勇向前的話,一定能進入美地,不至於在曠野漂流。在前途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把眼光定得高,看得遠,重新想到起初的異象,化怨言為力量,最終必能成功。
5-9節:神以大能奇事領百姓出埃及,免受奴役,經過曠野,到達美地的邊緣。神保護他們,供給他們,應驗祂的應許,但可惜到最後關頭,百姓竟然拒絕神。人目睹神蹟,為何仍然不信呢?入美地是出埃及的最終目的地,為何人會放棄呢?因為懼怕。我們也是一樣,肯信神為我們解決小事,卻懷疑祂能否成就大事,勝過大難處,為我們作重大的決定。不要在目標在望之際輕易放棄,神已長久領你前行,祂必不叫你失望。要數算主恩,你就能依靠祂。
6節:撕裂衣服是表示內心的極度憂愁、哀傷、或失望。約書亞與迦勒因百姓不肯進入應許之地,極其難過。
6-10節:兩位才智之士約書亞與迦勒一同發言,見證那地極美,勸百姓照著神的應許,向應許之地進發;百姓不但不聽,甚至想殺他們。當我們聽到不願意接受的勸告時,要仔細衡量,並查考《聖經》,看看這勸告是否由神而來。
17-20節:摩西向神懇求,赦免百姓的罪過。他的禱告顯明神的慈愛:(1)祂有極大的忍耐;(2)我們可以因祂的慈愛,信靠祂的應許;(3)祂一再的赦免人;(4)祂滿有憐憫,垂聽祈求。神是不改變的神,我們可以倚靠祂的慈愛、忍耐、赦免與憐憫,直到永遠。
20-23節:百姓對神的律法有很清楚的認識,又蒙祂親自同在,經歷了祂的大能,但他們非但不肯完全信靠祂,反而藐視祂的應許,致使除兩人之外,所有的成年人都不得看見應許之地。《聖經》的話引領我們認識神,耶穌說,多給誰,就要向誰多取(參路12:48);我們有了全本《聖經》,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是基督,責任就更大,更當事奉神。機會愈多,責任愈大。
22節:神說,以色列人有十次"不聽從我的話"並未誇大。下面列出他們十次悖逆的情形。(1)過紅海的時候不信靠祂(參出14:11-12);(2)在瑪拉因水苦發怨言(參出15:24);(3)在汛的曠野發怨言說沒有吃的(參出16:3);(4)不聽吩咐把嗎哪留到早晨(參出16:20);(5)安息日仍出去收取嗎哪(參出16:27-29);(6)在利非訂爭鬧說沒有水喝(參出17:2-3);(7)敬拜金牛犢(參出32:7-10);(8)在他備拉發怨言(參民11:1-2);(9)哭鬧著要肉吃(參民11:4);(10)聽信惡言,哭號著要回埃及(參民14:1-4)。
14:24節:神在迦勒身上所應許的全都實現了(參書14:6-15),因為他專一地跟從神,所以他的順服得到賞賜。我們是否也該一心一意地順從神呢?
34節:神用百姓最懼怕的方式懲罰他們,他們害怕死在曠野,神就懲罰他們在曠野飄流直至死去。現在他們倒寧願去面對應許之地的巨人以及攻下堅固城邑的攔阻。小信的人所要面對的,往往是比以前更大的困難。我們逃避神,必然會跳入困難重重的陷阱裡。
35節:也許有人會認為神的處罰太重,但與神當初要施的處罰--立刻用瘟疫擊殺相比已算寬大了(14:12)。神容許他們存活,帶他們到美地邊境,只是人不肯前去取地(14:1-2)。百姓十次拒絕神,背叛神(14:22),全民族除約書亞、迦勒、摩西、亞倫之外,都輕視和不信任神,但神的處罰並不是永久的,四十年裡新一代興起後,又有機會進入迦南了(參書1-3)。
40-44節:以色列人認識到自己的愚昧與錯誤,就回轉歸向神,但是神明白他們的內心,若不徹底悔改,很快就會故態復萌。果然不錯,他們擅敢上山頂去打仗,卻被敵人擊打、殺退了。很多時候,行義行善不可延遲;不僅要做該做的事,更要在適當的時機來完成。神所要的是人能立刻而徹底地順服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