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揭开以色列人在红海岸边高唱伟大胜利之歌。他们看见「耶和华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和 神的救恩,所以唱诗赞美祂,数算祂奇妙的作为。第一节:「那时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唱歌。」在此之前,我们听不到一首赞美的歌,只听见他们深沉痛苦的哀号,在埃及的砖窑受苦。我们留意到他们不信的呼声,在力不能胜的困苦中哀鸣。我们听不见一首赞美诗歌。直至他们成了被赎之民,被 神救恩的美果围绕,于是,全体被赎的会众都高唱胜利之歌。他们从「云里海里」的浸洗中上来,看见丰富的战胜品放在旁边,就有万千的声音为此高唱胜利之歌。红海的大水在他们和埃及大军之间卷起来,他们站在岸边成了完全得赎之民,所以他们能高声唱颂耶和华。
这一切的事都是预表。我们必要看自己是经过死亡和复活的能力而得救,其后才能献上明确聪慧的敬拜。人心灵里常有保留,犹豫不决,不敢前进,从软弱无能,进入在基督里的完全救赎。有人会承认在基督里的救恩,此外并无别的了。但这比凭信心察看救恩的真正本质和根据,并且认识救恩是属于我们的,有很大的区别。 神的灵在圣经中清楚的启示我们,教会与基督的死亡和复活连合了。此外,复活的基督坐在 神的右边,是教会蒙悦纳的应许和根据。人心灵相信这事,就完全不会跌落疑惑、无定见的光景中。基督徒既知道在 神的宝座前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他怎会产生疑惑呢? 神教会中最软弱的肢体,也有特权知道基督在十字架上代了罪。在那里,他的一切罪都承认、背负、审判、买赎了。人凭信心把握这属 神的事实,必得着平安。缺其一,人也不可享平安。人会真诚、渴望、真心真意地寻求 神,或甚虔诚地守着所有律例、职责和宗教形式。但是,除了看见罪在基督身上判了定案,并祂是挂在木头上的赎罪祭,就不可能有别的方法,能完全除掉人良心上的罪了。罪在十字架上受了审,永远有效;信徒看罪已在 神手下永远解决了。罪的受审,由中保的复活证明了。「我知道 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无所增添,无所减少。 神这样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传三:14)
虽然一般都承认这些话是对教会整体说的,但是很多人发觉把它应用在个人身上十分困难。他们与诗人的心情很有共鸣:「 神实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至于我,我的脚几乎失闪,我的脚险些滑跌。」(诗七十三:1-2)他们看自己,不看基督的死而复活;重视从基督取福,过于基督自己。他们看自己的本能,而不是从基督而得的名分。因此,他们陷于极大的失望中,不知所措;结果,他们永不能愉快合意地敬拜主。他们祷告祈求救恩,不是因心感救恩而喜乐;只注视自己的不完美行为,却不看基督的完全赎罪。
我们从头到尾看本章赞美诗的调子,没有一个音符是关乎自我,提及它的行动、语言、感受、结果的。从头到尾都是关乎耶和华。开始是:「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祂大大战胜,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个。」(第一节)这是整首歌的旨趣,记载耶和华的属性和作为。在第十四章,百姓的心大受环境压力的抑制;但在第十五章,压力除去了,他们的心在甜蜜赞美歌中,开怀安舒,忘掉了自我。环境在这位主面前黯然无光;人的视线只集中在这位主身亡,就是主自己的性情和祂的道路。他们要说:「因你耶和华藉着你的作为叫我高兴,我要因你手的工作欢呼。」(诗九十二:4)这是真正的敬拜。可怜的自我和它的一切都黯然无光”那时惟有基督充满心中,我就能献上正确的敬拜。不需要肉体的敬虔来苏醒人心灵,推动热切的感觉;也不能要求偶尔加入一些宗教工具,激发心灵的火花,作可悦纳的敬拜。噢,不可这样!但愿人心充满了基督自己。而赞美的诗歌随心而生。人的灵不俯伏在圣洁的敬拜中,人的眼睛就不能安稳于祂面前。我们默想千万圣徒围绕 神的宝座和羔羊而敬拜,就常想起 神的威荣和作为。故此,地上的教会也当如此。若不如此,必是我们容让外来的侵进来了。那些外来的,本于宁静亮光和完全祝福之地无分。在一切真正的敬拜中, 神自己是敬拜的对象、敬拜的主题、和敬拜的实意。
因此,本章是赞美诗的蓝本。被赎之民庆贺救赎他们的 神, 神是配得赞美的;歌词是:「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我的诗歌,也成了我的拯救。这是我的 神,我要赞美祂;是我父亲的 神,我要尊崇祂。耶和华是战士,祂的名是耶和华。……耶和华啊,你的右手施展能力,显出荣耀。耶和华啊,你的右手摔碎仇敌。……耶和华啊,众 神之中谁能象你?谁能象你至圣至荣,可颂可畏,施行奇事?……你凭慈爱,领了你所赎的百姓;你凭能力,引他们到了你的圣所……耶和华必作王,直到永永远远。」(第二至十八节)这首诗歌包罗何等丰富!它以救赎为始,荣耀为终;先是十字架,后是国度。它象一道秀美的彩虹,一边是「苦难」,另一边是「后来得荣耀」。一切都关乎耶和华。当人心灵里瞻仰 神、祂的恩典、祂荣耀的作为时,就涌现出这佳美乐章。
此外,它也不缺少关乎 神旨意成就的内容。我们读到:「你凭能力,引他们到了你的圣所。」虽然百姓已经踏足沙漠的边境,他们仍能如此唱着。他们不是表达一个模糊的盼望,也不是靠机缘巧合得喂养。完全不是!人的心灵全然被 神充满,就能进入祂恩典的丰富里,卧在祂的脸光下,喜悦在祂怜悯和慈爱的丰满中。当相信的人站立在永远的磐石上,他面前必没有乌云挡着去路。祂救赎的爱使人与复活的基督相连;人可仰望 神无穷计划和旨意的宽阔仓库,住在 神极大的荣耀中,就是 神为所有在羔羊血里,袍子蒙洗净洁白的人而预备的。
这就是那些圣经曾记载的人。他们发出赞美,有光荣、高尚、完美的地位。受造之物弃在一旁, 神是赞美的对象。 神充满人心灵的视野,那里没有属乎人的,也没有人的感受,或人的经历。所以,赞美之泉源丰富无间地涌现出来。这与一些基督徒聚集所唱的诗歌有很大的区别。那些诗歌(译者按:诗歌本是充满属灵实意的。)盖过了我们的失败、软弱、和缺点。我们看着自己的时候,就唱不出真正属灵的智慧和实意。这时候,我们必发觉心中有些东西,是阻碍我们敬拜的。而实际上,很多人常以为心中的疑惑犹豫,是一种基督徒的恩免(译者按:以为心中的阻碍,不影响所唱的诗歌。),结果他们所唱的诗歌就如他们的情况一样了。这样的人,无论多么真诚和虔诚,他们的心灵实在从未经历敬拜的正确根据,也没有摆脱自我。他们仍末渡过大海,成为受了属灵的浸之百姓,在复活的大能中站立在岸边。大致上,他们仍在自我之中。 神已经将人的自我钉死了,但他们竟不以为然。
愿圣灵引导 神的百姓更全面、更清洁、更匹配地体会他们的地位和特权。他们在基督的血里已经洗净己罪,在 神面前蒙无限的悦纳。基督是复活、荣耀、教会的元首。疑惑恐惧全消了,因为他们神圣的中保没有留下半点疑惧的阴影。他们是在幔子之内,「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来十:19)在至圣所内有疑惑恐惧吗?疑惑的灵岂不是引人怀疑基督的完全工作吗?(这工作已经在一切受造之物前,藉着基督从死里复活证明了。)可称颂的主基督既然离开了坟墓,就能为祂的百姓完全除掉疑惑恐惧。但是,基督徒的美满特权是在乎完全救恩的得胜。主亲自成为他的救恩,他只须享受 神为他所完工的果实。他活在祂的赞美中,等候「耶和华必作王,直到永永远远」的日子。
在这首赞美诗中,读者要留心另一个音符。第二节:「这是我的 神,我要赞美祂。」我们要注意,当人心充满了救赎喜乐的时候,它就会表示为 神预备居所。基督徒读者要察看这事。从出埃及记第十五章至启示录, 神住在人中间是当中的重要思想。请细心聆听爱 神之人的心迹:「我必不进我的帐幕,也不上我的床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觉,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为耶和华寻得所在,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诗一三二:3-5)再看:「因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诗六十九:9;约二:17)我不会深入讨论这个题目,但我乐意提醒读者,引导他在祷告中寻求圣经中关乎这个题目的话,直至他看到那段激动人心灵的话——「看哪, 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 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 神。 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启廿一:3-4)
第廿二节:「摩西领以色列人从红海往前行,到了书珥的旷野,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我们来到旷野的历程,就能试出我们认识 神和自己的程度。我们初成为基督徒的日子十分畅快,心中满溢了喜乐;但不久便感受到旷野疾风的阻力。其后,除非我们对 神有深刻的认识,晓得祂远胜一切;否则我们很易跌倒,「反弃绝祂,心里归向埃及」。(徒七:39)旷野的管教是必须的,不是为我们得迦南地的分,乃是使我们认识 神和自己的心。它让我们进入与 神关系的实意中,增加我们的本能,可在实际进入迦南地时,享受当中的美福。(参看:申八:2-5)
春天的翠绿、清新、和繁茂景象,特别引人入胜。热烘烘的夏日来临时,此情此景已不留痕了。其后,那更换春日美景的烈热,将要悉心培植出丰满成熟的秋日美果。基督徒的生命也是如此。我们知道,自然世界的国和恩典的国,二者有显著、深刻教导的类比原则。我们看见二者都是 神放在我们面前的作为。
我们默想以色列人在埃及、旷野、和迦南地,三者的地位都有区别。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但三者我们都要经过。看来,这是充满矛盾,但是真实可信的。实际上,我们在埃及,四周都有属血气的东西,是完全适应属血气的心的。但是我们蒙 神恩典的呼召,进去与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按着新性情的情感和渴慕,我们在埃及(就是世界的血气状况)[注七]的外边找着我们的位分。我们尝受旷野的经历,或是说,在经历看来, 神放我们在旷野里。属 神的性情诚挚地寻求一截然不同的秩序。(寻求更纯正的气氛,有别于我们四周的环境,令我们感觉埃及是道德的荒漠。)
至于我们,在 神眼中是永远与主联合;祂直达诸天之上,坐在祂权能得胜的座位上。我们凭信心享用愉快的特权,就是与基督耶稣「一同坐在天上」。(弗二:6)虽然我们的身体仍在埃及,我们要进到旷野的经历去;同时,信心引导我们的灵进入迦南地,叫我们吃「那地的出产」。换言之,基督不但来到地上,并且已回到天上荣耀的宝座了。
本章的结语说明以色列人仍在旷野里。直到这里,他们仍走在安舒的旅程上。 神沉重的审判倒在埃及人身上,以色列人却免受其难。(埃及大军葬身大海,以色列人却得了胜。)这一切都足够了,但事情很快有变迁。赞美的音符很快换来不满的怨言。第廿三至廿四节:「到了玛拉不能喝那里的水,因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玛拉。百姓就向摩西发怨言,说:我们喝什么呢?」再看第十六章二至三节:「以色列全会众在旷野向摩西、亚伦发怨言,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你们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啊。」
这就是旷野的试炼。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玛拉的水验明以色列人的心,显出他们埋怨的心灵。但是耶和华指示他们,惟有祂的恩典,才能把苦变为甜。第廿五节:「耶和华指示他一棵树,他把树丢在水里,水就变甜了。耶和华在那里为他们定了律例、典章,在那里试验他们。」这美丽的象征表明基督在无限恩典中,亲自进到死亡的苦水里,以致那水为我们永远发出甜味。我们实在的说:「死亡的苦难必定过去了」,留给我们的,只有复活的永远甘甜。
第廿六节说出 神被赎之民在首段旷野路的重要地位。我们随时会面对极大的危险,就是陷入烦躁、不忍耐、埋怨的心灵状况中。唯一的补救是定睛仰望耶稣。愿颂赞归给祂的名,祂常按百姓的需要,向他们揭示自己。百姓应该看环境上的困难为投靠祂的机会,而不是抱怨环境恶劣。所以,旷野造就我们的经历,晓得 神是谁。那里我们学习祂忍耐的恩典和认识祂充足的资源。「在旷野容忍他们约有四十年。」(徒十三:18)属灵人看苦水是有益的,让 神把它化苦为甜。「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 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3-5)
然而,旷野中有以琳,也有玛拉;有水泉和棕树,也有苦水。第廿七节:「他们到了以琳,在那里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他们就在那里的水边安营。」耶和华有恩典、有怜悯,为祂的百姓在沙漠个预备绿洲。虽只是绿洲,他们的心已得安慰,灵里得着畅快。以琳的路上,百姓的心显然得到了安慰,止息了埋怨。棕树的美影、畅快人心的水泉,在玛拉的试炼后。及时而至,甜美怡人。并且摆在我们眼前宝贵的事实,就是 神供应祂地上的百姓,叫他们得享属灵的话语。「十二」和「七十」两个数目,与 神的话语有密切关系。
以琳并不是迦南。这地的水泉和棕树叫他们先尝那美地的恩福。被赎之民刚刚进入荒芜的旷野,要到旷野另一边的福地去。这地有畅快,但只是旷野中的畅快。这地是为过路而设,在恩典中勉励受压的心,激励他们直赴迦南地。我们知道,教会的讲台也要如此传讲,恩惠地供应我们的需要,叫我们的心得舒畅、力量、和鼓励,「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四:13)
[注七:埃及与巴比伦有不同的道德意义,我们要细心明白。以色列人出埃及,但后来被掳到巴比伦。(比较:摩五:25-27;徒七:42—43)埃及代表人在世上所要作的事;巴比伦代表撒但在所谓自称的教会中己作了的事,并且那些正进行和将要作的事。因此,我们的四周不但有埃及的环境。而且有巴比伦的道德原则。
圣灵指示我们处身的「日子」为「危险」(希腊原文为χαλεποι。即「困难」之意)。人要有圣灵特别的力量和完全顺服 神的话,才能看出埃及的实貌,并巴比伦的精神原则。前者切合血气的情欲;后者把人心与血气的宗教联上,使它为宗教而殷勤,被宗教所把持。人类是有宗教情操的,易受音乐、雕刻、绘画、铺张的礼仪所影响。当这些东西来临,要供应血气的多方需要时(生活奢华舒适),惟有 神话语的大能和圣灵能保守人向基督忠心。
我们也要注意埃及和巴比伦的结局,各有大区别。以赛亚书第十九章展示埃及所存留的福分。它的结语说:「耶和华必击打埃及、又击打”又医治,埃及人就归向耶和华。他必应允他们的祷告,医治他们。……当那日以色列必与埃及亚述三国一律,使地上的人得福。因为万军之耶和华赐福给他们,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赛十九:22-25)无论被看为一个实在的城市,或一个属灵系统,巴比伦的结局都与前者有很大区别。「我必使巴比伦为箭猪所得,又变为水池;我要用灭亡的扫帚扫净他。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赛十四:23)「其内必永无人烟,世世代代无人居住。」(赛十三:20)这些都是巴比伦的实况。我们再从属灵的角度看它的结局。启示录第十八章是描写巴比伦的,它的结语说:「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好象大磨石,扔在海里,说: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猛力的被扔下去,决不能再见了。」(启十八:21)
所有与巴比伦有关系的人(就是指那些假冒、自称的教会),听了何等沉重严肃的话。「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他一同有罪,受他所受的灾殃。」(启十八:4)圣灵的「大能」必在一定的「规模」表现出来。仇敌的目的一直是要剥夺挂名之教会的力量,引导她依附另一种规模,就是所有灵魂和生命死后的既定结局。所以,仇敌建造属灵的巴比伦,城上的石头是无生命的称信者,而石与石之间的粘合物是只「有敬虔的外貌」的东西。
噢,我的读者,让我们看得清楚,全面地明白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