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15:26】“祂回答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
﹝背景批注﹞古时犹太人称外邦人为‘狗’,原属一种蔑视的称呼,但后来成为一种口头禅,有如中国人称白种人为‘洋鬼子’。
﹝文意批注﹞“丢给狗吃,”‘狗’字原文是指家中饲养的‘小狗’,为家人的宠物,和小孩子的玩伴;这表示:(1)牠是与主人有关系的;(2)主人负餧养牠的责任;(3)不过儿女先吃,小狗后吃而已;(4)儿女吃桌上的,小狗吃桌下的。
﹝灵意批注﹞“儿女的饼,”预表主是神儿女‘生命的粮’(约6:35);“儿女,”预表犹太人,特指‘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参24节);“狗,”预表外邦人。
主耶稣在此并不是蔑视那迦南妇人,而是藉此表明祂事工的轻重与次序──祂来原是要使救恩先临到犹太人,然后才轮到外邦人。
﹝话中之光﹞(一)主耶稣来到地上,乃是那从天上降下来的‘饼’,要使人因吃祂而得以存活(参约6:51原文)。
(二)信徒作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参林前14:40),不可随兴之所至,喜欢作甚么就作甚么。
【太15:27】“妇人说:‘主阿,不错;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
’”
﹝文意批注﹞她抓住主的话柄──‘狗’,谦卑地承认她自己的身分不过是一只狗,然而又勇敢地宣称‘家狗’(原文字义)是属于主人的,牠有权吃主人儿女所不要了的碎饼。
注意:主耶稣此时因犹太人的弃绝,而退到推罗、西顿的境内(参21节),所以祂有如从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
﹝话中之光﹞(一)迦南妇人不因主以‘狗’比喻她而见怪,反倒甘心站在狗的地位向主求恩,终于蒙到主恩(参28节)。
神赐恩给谦卑的人,阻挡骄傲的人(参雅4:6;彼前5:5)。
(二)祷告得着答应的条件是,抓住主先前所说的话,作为‘话柄’,来向祂求讨──用圣经里主说过的话来祷告,不失为好办法。
(三)信徒学习祷告,不要一开口,就向主求讨重大的事,而要先从“碎渣儿”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