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二十)葡萄园做工的比喻1

耶稣所讲的比喻 by 谢迦勒

耶稣所讲的比喻之(二十)——葡萄园做工的比喻(上)

(太20:1-16,19:27-30)

谢迦勒

20章第1节,一开始就说了“因为”二字,这说明这个比喻是与19章27至30节相连的,是进一步解释主耶稣刚说过的话。并且这个葡萄园的比喻最后结论是“那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这也是与【太19:30】 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要说明的问题一致。所以,我们看这个比喻的时候,就不能独立来看,而是要和19章27至30节结合来看。

一.事奉与撇下

彼得与主耶稣的对话,是因为上文中有一个少年的财主到主耶稣面前来寻道,问主耶稣怎么样才能得到永生?这个少年人的行为可以说是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从小就极力地做善事。主耶稣当然也喜欢人做善事,所以,圣经说,主耶稣看见他就爱他。但是,做好人不能让这个人得救,人得救只能借着信而悔改。基督教所强调的这一种救法确实令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们常听到有人质问说:“难道秦桧这样的坏人如果信了耶稣也能得救吗,岳飞这样的好人如果不信耶稣也要灭亡吗?”或说:“很多基督徒的行为糟糕也能得救吗?雷锋这么好只因为不信耶稣也得灭亡吗?”等等,类似这样强烈突出行为与信心对立的话。我们只能说,确实如此!这样一说,很多人根本就不愿意再听下面的解释,马上就得出结论,上帝多么邪恶啊,让坏人上天堂,好人下地狱。唯我独尊,强迫别人信他。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强调靠好行为得救,为啥唯独基督教非得弄得那么不合群,第一强调的是信心,而不是行为。于是,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基督教的上帝只要人信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连行为的好坏都可以不顾了。这样的理解是误解了神的意思。基督教不是不重视好行为,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到处充满着大量的经文要求神的子民要有好行为,而且对好行为要求的程度之全、之高,是远超过人世间许多大家熟知的那些为善的道理。比如:圣经讲到孝敬父母、做人诚实,己所欲、施于人,对仇敌要饶恕,要爱人如己,知道善事不去行就是犯罪等等太多太多了。但是,圣经却不把好行为做为换取永生的条件。上帝愿意拯救罪人,已经为罪人付上了足够的赎价,只要任何一个罪人愿意悔改相信创造自己的上帝,就可以白白的得到这个救恩。这是上帝给人的恩典。至于基督徒的好行为,那是出于对上帝恩典的回应,而不是换取永生的条件。那么,很多人一定会好奇,上帝为什么不根据一个人行为的好坏来决定对他拯救与否呢?原因有三方面:

1.神看产生好行为的心态:

人只能看到外表,我们只要看到一个人的行为好,就会认为那人是个好人。可是,上帝可以鉴察到人的心肠肺腑。好人是会有好行为,但是,有好行为的人却不一定都是好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法利赛人这个群体,在这个群体里,个个人都是大好人、大善人,他们常常在大街上、十字路口向穷人施舍;把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拿出来奉献;常常禁食祷告;大发热心地走遍洋海陆地去传道;严格地照着律法保持圣洁等等。百姓们确实也都认为他们是大好人,尊重他们、爱戴他们。可是,主耶稣却痛斥他们是毒蛇的种类,宣告他们不但会下地狱,而且到了地狱里还会受到比其他地狱之子更重的审判。因为他们在暗中侵吞寡妇的财产。

主耶稣为什么要这么严厉的责备他们呢?因为百姓只能看到他们的外表,被他们行善的外表欺骗了,认为他们是大善人。而主耶稣看到了他们的内心,他们行善的动机是诡诈的。他们帮助穷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的爱那些穷人,有怜悯的心,而是故意要做给人看,好得到人的称赞,进一步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他们所有的好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可以继续维持领袖地位,可以得到众人的优待。这种行善看似爱别人,其实乃是假借爱别人实则自私自利的爱自己。

【林前13:3】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这节圣经里描写的这种情况,依人看来,这还不算是爱吗?你看看,他都拿出所有的周济穷人了,都能为别人而死了,这个爱简直太大了,人间罕见啊!可是,圣经却说‘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可见,外表有爱的行为,内心不见得是真的有爱,哪怕这个行为大到再怎么了不起,仍有可能有着黑暗的心态,并不是真的爱别人。今天,世界上有很多做善事的人,他们的动机只有上帝知道、他们自己也心里有数。还比如,有的宗教,强调的就是行善积德,也是如此,看似他们在努力地做善事帮助别人。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关心那些穷人,而是为了自己早一点能攒够了‘德’,使自己成佛去享受就好了。

即使已经信了耶稣的基督徒,也并不是我们信主之后的每件善事都会蒙上帝纪念。因为我们仍然有可能是以旧人的动机、心态做事。其实,在今日的教会里随处可见这种肉体之爱,随处可见故意要得人称赞的善事。连有的 ‘牧师’的讲道,都把奉献钱的真理讲成了不是真心奉献给神,而是让自己能发财的生财之道了。这些心态做出的善行,都是草、木、禾秸的工程,虽然看似有好行为,又有什么用呢?不但不会被神看为是好行为,反倒还增加一条恶,就是——假冒伪善,遭神憎恶。

2).神看导致坏行为的环境:

有一次,刘志雄长老在北京坐出租车。司机师傅在与他聊天中,就骂北京贪官多,只顾自己作威作福,不管老百姓的生计艰难。牢骚发了半天之后,刘弟兄就问了他一句:“如果你现在是做官的,你不贪吗”?司机笑了,只好说:“可能多多少少也会贪一点”。这位司机还算诚实,不过,他说‘只会贪一点’,他当时根本不能预料到如果真叫他当上了大官会遇到怎样的试探。要是真到了那个时候,就怕他贪的未必就比别人少。如果某个贪官只是开出租的,那么,发牢骚的也就是他了。

我们都读到过大卫犯罪的故事。我不知道读过之后,会不会有人想:大卫怎么那么差劲啊,还不如我们呢,我们都没犯那么大的罪。可能绝大多数基督徒,这辈子都不会犯大卫犯得这么大的罪。我们没有犯大卫所犯的罪,不是因为大卫的属灵生命比我们差,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当上过皇上,不知道皇帝的环境与心理。如果环境换一下,别说当皇帝了,恐怕让我们当省长、县长,我们可能就去犯罪了。我只是知道,在我们身边有两位信徒,仅仅是当上个科长就犯了大卫所犯的罪之一。

彼得曾经有过三次不认主的失败,而另外十个门徒就没有这么失败。是因为那十位门徒比彼得刚强吗?不是的!那十位门徒没有不认主是因为他们早就吓得没影了,各人逃走了躲起来,连不认主的机会都没有了,唯有彼得至少还远远地跟着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里。如果当时是其他门徒在那,彼得逃回家了。那么,三次、四次、五次不认主,甚至吓得如筛糠的就是其他门徒了。

我们看到一个人犯罪,大家都会无情的审判他、批斗他,却很少有人想到他为什么会犯罪?如果我们看一下他们的成长轨迹,就发现是有多种复杂的环境原因导致了今天这个后果。当然,这些复杂的原因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无处不在,是随机出现的,我们也不知道谁会遇到,但是,遇到的那些人,在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之下就可能导致后面犯罪的后果。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为犯罪者找理由开脱。犯罪的人,按照法律该怎样审判还得怎样审判,我们支持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但是,我们从进天国,得救的条件来说,神不能只救那些好一点的人。而是会充分考虑造成每个人犯罪程度不同的复杂原因。我们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罪性都是一样的,都是百分之百老亚当的样式,谁也不比谁好,正可谓,人之初是‘性相近’。只不过是后天的环境导致了‘习相远’,于是,人与人之间出现了千差万别的差异。

3).好行为不能解决罪的问题:

人不能得救是因为人人都有罪,只要罪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罪长成了,就生出死来。堕落之后的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到不犯罪了。所以,给我们留下的唯一出路就是怎么解决我们已经犯了的罪的问题。

那么,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将功补过,戴罪立功’。于是,我们天真地想‘犯罪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事情,我们通过再多做一些好事情来立功不就解决罪的问题了嘛’!这种方法听上去是有道理的,也符合人们在世界上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条路实际上是走不通的。理由有两个:第一,‘将功补过,戴罪立功’只是人已经做错之后的无奈之举,虽然立了功之后,可以免于刑罚,但是,他前面已经犯了的罪还在那里,并没有得到解决。第二,在这个世界上看,有犯罪,有立功,犯罪与立功中间的界限就是人们道德的平均值为基准的。但是,人要想得救进神的国,就不能以人们道德的平均基准了,因为这个平均基准的制定是以堕落之后的人类为观察对象的。也就是说,在神看来,这个标准已经太低了。以这个标准判断为好人的,在神那里看仍是罪人。以这个标准判断为立功的,在神那里也只是正常,是人本来就应该做的。

我举个例子,如果一位医生杀死了他的妻子被警察抓到了。法庭上,他承认自己确实杀了妻子,但是,他认为不应该定他的罪。理由是,他是著名的医生,很多别的医生无法救治的病人,他都给治好了。他现在才杀死一个人,可是,他一生却救活了好几千个人,从将功补过的立场看,他不但无罪,而且还有功呢。法官不能因此就不定他的罪,法官会对他说:“你救了几千个人,那是你本来就应该做的,可是,你杀了人那却是犯了杀人的罪”。同样的道理,周济穷人啊、施舍啊、帮助别人啊,这些在人看来都是在做善事,在神看来,只是做了每个人原本就该做的事。

所以,靠好行为是不能解决人犯得罪的问题的。罪一旦犯出来,就无法靠自身的行为解决。就如同一个掉在淤泥坑里的人,自己的力气再大,靠自己也不能把自己提出来,必须借助外部力量。对待罪,圣经告诉我们若不流血,罪就不能得到赦免,这是解决罪的唯一方法。神没有让我们罪人死,而是让主耶稣担当我们的罪,为我们流出宝血。使一切愿意接受耶稣基督的人都可以白白的得救,得救是本乎神的恩典。

1.人人要事奉:【出8:1】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进去见法老,对他说,耶和华这样说,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

一提到事奉,我们马上就想到使徒、先知、牧师、传道人等这些在神家里事奉的人。以为只有像他们这样才叫事奉,也只有这些人才需要事奉神。其实,事奉不是某些人的专利,而是所有蒙恩得救的人都需要来事奉神。

我们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事奉神。享受,是让自己舒服,事奉神是满足神的心。人常常等不及将来在神那里的享受,总想在今生尽早享受,这样就会损失很多天上的福气。例如,所罗门做王之后,追求享受奢华宴乐的日子,为自己盖大工程,收藏珍奇异宝,娶许多妃嫔。没有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带来享受,但是,真正得到了之后,才发现并不是享受,不过都是虚空的虚空。并且还会带来病患、怄气、烦恼,后来所罗门还因着妃嫔的缘故得罪神,国家也因此分裂成两个。

要知道,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事奉神的人,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全职事奉神的人。事奉神是我们的主业,上班、上学、经商、务农……这是我们的副业。

【出8:1】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进去见法老,对他说,耶和华这样说,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从这节圣经可以看出,神最初的心意是让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来事奉神。但是,后来却只有一个支派被挑选出来代替其他人事奉神了。神为什么挑选这一个支派呢?我们从圣经里看到,不是神点名他只要利未支派,而是哪个支派能有恨恶罪恶的心,站在上帝的一边,哪个支派就可以事奉神。最后,是利未支派站在神的一边,用刀杀死自己犯罪的亲属。才使他们成了特选事奉神的支派。

神是圣洁的,事奉神的人也要圣洁,越是重要的事奉就越需要圣洁的人。亚伦的两个儿子献凡火就被烧死了。

2.事奉要跟从:【约12:26】 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主耶稣在这里讲到了服事神的人该有的条件,若有人要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有人想,我们已经信主了还不叫跟从主吗?从大的方向说,信主了就是跟从主了,因为他走的方向与主耶稣大体一致了。但是,具体来说,并不是每个信主的人就真的在跟从主,因为许多人得救之后仍选择按自己的喜好行动。这里的‘跟从主’的意思就是上文说得‘一粒麦子若是不是就仍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的籽粒来’。跟从,就是效法主耶稣的模样的意思,主怎样做,我们就怎样做,这才叫具体的跟从。

有的人想信耶稣得永生,但是,却不愿意跟从耶稣走十字架的道路。这样的人就没法服事神,不是说他们就不能得救了,而是他们会像旧约里在服事神上被淘汰的那十一个支派一样。跟从主的人愿意跟从主到任何地方,基督既在城外受苦,我们也当就了他去。

那么,跟从主走十字架的道路有什么好处呢?这里说,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连父都要尊重这样的人,这人是何等的荣耀啊。这个荣耀,或许在今生看来还不是那么明显,只是偶尔会有所体现。但是,将来必定是在天上人人可见、人人羡慕的福气。再说了,我们蒙了这么大的救恩,服事神不是应该的吗?即使父不用尊重我们,我们也应该事奉神啊。

3.跟从要撇下:【路14:33】 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人人都应该事奉,要事奉就要先跟从,要跟从就需要先撇下。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主的门徒。如果跟从主没有代价,那跟从主的人可就太多太多了。正是因为要撇下,这就使得愿意跟从主的人有许多就被淘汰了。神要使用一个人,必先试验这个人。

亚伯拉罕是跟从主的人,我们从亚伯拉罕身上明显的看到他一次次的撇下。刚蒙呼召时,亚伯拉罕就撇下了他本地、本族、父家。后来到了哈兰,他父亲不肯走了,他再次撇下他的父亲。与罗得分家时,他撇下水草丰盛之地,选择了山地。后来,他连他独生的儿子以撒也撇下了。亚伯拉罕真是撇下一切来跟从主。

我们就像是场上赛跑的运动员,撇下才能轻装上阵,撇下的越多,奔跑的就越快。如果我们在世界上,看看这个也想要,看看那个也想去追,恐怕跟从主一辈子还是在原地踏步。【来12:1】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主耶稣对那位少年财主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要想作完全人,就先去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然后再来跟从我”。今天,我们怎样做才算是撇下一切呢?未必是要求每一个撇下一切的人就是变卖一切的家产,如果这样也不能荣耀神。我们今天的撇下一切,就是从心里不被这些东西抓住,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受任何辖制地使用这些东西。

4.撇下得赏赐:27-29节

彼得就问主:“我们这些使徒都是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了,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主耶稣回答他,你们可以得到两方面的赏赐。

第一,你们这些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这个赏赐是专门给十二个使徒的,其他人就算是撇下一切跟从主了,也不能得到这个赏赐。那么我们如果做得好,将来能不能坐宝座呢?可以的!因为天上的宝座有很多种,我们也会坐宝座审判万民,甚至是审判天使。还有人能坐在耶稣左右的宝座上等。只是审判以色列十二支派的这十二个宝座是给十二使徒预备的,我们其他人就没份了。

第二,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儿女,妻子、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这个就是给所有撇下一切跟从主的人的奖赏了。经文说的很清楚,不是仅仅给十二个使徒的,而是‘凡为我的名撇下……,都必要得……’。

这里的赏赐具体指什么呢?有很多人说,是在地上上帝就会祝福你发大财,你给上帝撇下一份土地,上帝就会赏赐给你100倍土地。你给上帝撇下一间房屋,上帝就会赏赐给你100间房屋。他们这样的教导确实能引诱很多人慷慨的奉献,但是,私底下都是存着自私自利的心。其实,这里的赏赐都是指将来天上的真财富,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永恒的财富,根本不是给人土地、房屋100倍。如果说,房屋、土地还能给100倍的话,那么,与此并列的妻子、父亲、母亲怎么给100倍?难道给他们100个妻子?100个父亲吗?显然不是。这里只是形容凡为主撇下一切者,都将得着大赏赐。

交通:xiejiale1973@126.com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耶稣所讲的比喻之(二十)——葡萄园做工的比喻(上) (太20:1-16,19:27-30) 谢迦勒 20章第1节,一开始就说了“因为”二字,这说明这个比喻是与19章27至30节相连的,是进一步解释主耶稣刚说过的话。并且这个葡萄园的比喻最后结论是“那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这也是与【太19:30】 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要说明的问题一致。所以,我们看这个比喻的时候,就不能独立来看,而是要和19章27至30节结合来看。 一.事奉与撇下 彼得与主耶稣的对话,是因为上文中有一个少年的财主到主耶稣面前来寻道,问主耶稣怎么样才能得到永生?这个少年人的行为可以说是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从小就极力地做善事。主耶稣当然也喜欢人做善事,所以,圣经说,主耶稣看见他就爱他。但是,做好人不能让这个人得救,人得救只能借着信而悔改。基督教所强调的这一种救法确实令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们常听到有人质问说:“难道秦桧这样的坏人如果信了耶稣也能得救吗,岳飞这样的好人如果不信耶稣也要灭亡吗?”或说:“很多基督徒的行为糟糕也能得救吗?雷锋这么好只因为不信耶稣也得灭亡吗?”等
等,类似这样强烈突出行为与信心对立的话。我们只能说,确实如此!这样一说,很多人根本就不愿意再听下面的解释,马上就得出结论,上帝多么邪恶啊,让坏人上天堂,好人下地狱。唯我独尊,强迫别人信他。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强调靠好行为得救,为啥唯独基督教非得弄得那么不合群,第一强调的是信心,而不是行为。于是,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基督教的上帝只要人信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连行为的好坏都可以不顾了。这样的理解是误解了神的意思。基督教不是不重视好行为,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到处充满着大量的经文要求神的子民要有好行为,而且对好行为要求的程度之全、之高,是远超过人世间许多大家熟知的那些为善的道理。比如:圣经讲到孝敬父母、做人诚实,己所欲、施于人,对仇敌要饶恕,要爱人如己,知道善事不去行就是犯罪等等太多太多了。但是,圣经却不把好行为做为换取永生的条件。上帝愿意拯救罪人,已经为罪人付上了足够的赎价,只要任何一个罪人愿意悔改相信创造自己的上帝,就可以白白的得到这个救恩。这是上帝给人的恩典。至于基督徒的好行为,那是出于对上帝恩典的回应,而不是换取永生的条件。那么,很多人一定会好奇,上
帝为什么不根据一个人行为的好坏来决定对他拯救与否呢?原因有三方面: 1.神看产生好行为的心态: 人只能看到外表,我们只要看到一个人的行为好,就会认为那人是个好人。可是,上帝可以鉴察到人的心肠肺腑。好人是会有好行为,但是,有好行为的人却不一定都是好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法利赛人这个群体,在这个群体里,个个人都是大好人、大善人,他们常常在大街上、十字路口向穷人施舍;把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拿出来奉献;常常禁食祷告;大发热心地走遍洋海陆地去传道;严格地照着律法保持圣洁等等。百姓们确实也都认为他们是大好人,尊重他们、爱戴他们。可是,主耶稣却痛斥他们是毒蛇的种类,宣告他们不但会下地狱,而且到了地狱里还会受到比其他地狱之子更重的审判。因为他们在暗中侵吞寡妇的财产。 主耶稣为什么要这么严厉的责备他们呢?因为百姓只能看到他们的外表,被他们行善的外表欺骗了,认为他们是大善人。而主耶稣看到了他们的内心,他们行善的动机是诡诈的。他们帮助穷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的爱那些穷人,有怜悯的心,而是故意要做给人看,好得到人的称赞,进一步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他们所有的好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可以继续
维持领袖地位,可以得到众人的优待。这种行善看似爱别人,其实乃是假借爱别人实则自私自利的爱自己。 【林前13:3】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这节圣经里描写的这种情况,依人看来,这还不算是爱吗?你看看,他都拿出所有的周济穷人了,都能为别人而死了,这个爱简直太大了,人间罕见啊!可是,圣经却说‘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可见,外表有爱的行为,内心不见得是真的有爱,哪怕这个行为大到再怎么了不起,仍有可能有着黑暗的心态,并不是真的爱别人。今天,世界上有很多做善事的人,他们的动机只有上帝知道、他们自己也心里有数。还比如,有的宗教,强调的就是行善积德,也是如此,看似他们在努力地做善事帮助别人。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关心那些穷人,而是为了自己早一点能攒够了‘德’,使自己成佛去享受就好了。 即使已经信了耶稣的基督徒,也并不是我们信主之后的每件善事都会蒙上帝纪念。因为我们仍然有可能是以旧人的动机、心态做事。其实,在今日的教会里随处可见这种肉体之爱,随处可见故意要得人称赞的善事。连有的 ‘牧师’的讲道,都把奉献钱的真理讲成了不是真心奉献给神,而是让自己
能发财的生财之道了。这些心态做出的善行,都是草、木、禾秸的工程,虽然看似有好行为,又有什么用呢?不但不会被神看为是好行为,反倒还增加一条恶,就是——假冒伪善,遭神憎恶。 2).神看导致坏行为的环境: 有一次,刘志雄长老在北京坐出租车。司机师傅在与他聊天中,就骂北京贪官多,只顾自己作威作福,不管老百姓的生计艰难。牢骚发了半天之后,刘弟兄就问了他一句:“如果你现在是做官的,你不贪吗”?司机笑了,只好说:“可能多多少少也会贪一点”。这位司机还算诚实,不过,他说‘只会贪一点’,他当时根本不能预料到如果真叫他当上了大官会遇到怎样的试探。要是真到了那个时候,就怕他贪的未必就比别人少。如果某个贪官只是开出租的,那么,发牢骚的也就是他了。 我们都读到过大卫犯罪的故事。我不知道读过之后,会不会有人想:大卫怎么那么差劲啊,还不如我们呢,我们都没犯那么大的罪。可能绝大多数基督徒,这辈子都不会犯大卫犯得这么大的罪。我们没有犯大卫所犯的罪,不是因为大卫的属灵生命比我们差,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当上过皇上,不知道皇帝的环境与心理。如果环境换一下,别说当皇帝了,恐怕让我们当省长、县长,我们可能就去犯罪了
。我只是知道,在我们身边有两位信徒,仅仅是当上个科长就犯了大卫所犯的罪之一。 彼得曾经有过三次不认主的失败,而另外十个门徒就没有这么失败。是因为那十位门徒比彼得刚强吗?不是的!那十位门徒没有不认主是因为他们早就吓得没影了,各人逃走了躲起来,连不认主的机会都没有了,唯有彼得至少还远远地跟着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里。如果当时是其他门徒在那,彼得逃回家了。那么,三次、四次、五次不认主,甚至吓得如筛糠的就是其他门徒了。 我们看到一个人犯罪,大家都会无情的审判他、批斗他,却很少有人想到他为什么会犯罪?如果我们看一下他们的成长轨迹,就发现是有多种复杂的环境原因导致了今天这个后果。当然,这些复杂的原因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无处不在,是随机出现的,我们也不知道谁会遇到,但是,遇到的那些人,在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之下就可能导致后面犯罪的后果。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为犯罪者找理由开脱。犯罪的人,按照法律该怎样审判还得怎样审判,我们支持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但是,我们从进天国,得救的条件来说,神不能只救那些好一点的人。而是会充分考虑造成每个人犯罪程度不同的复杂原因。我们每个
人生下来的时候,罪性都是一样的,都是百分之百老亚当的样式,谁也不比谁好,正可谓,人之初是‘性相近’。只不过是后天的环境导致了‘习相远’,于是,人与人之间出现了千差万别的差异。 3).好行为不能解决罪的问题: 人不能得救是因为人人都有罪,只要罪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罪长成了,就生出死来。堕落之后的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到不犯罪了。所以,给我们留下的唯一出路就是怎么解决我们已经犯了的罪的问题。 那么,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将功补过,戴罪立功’。于是,我们天真地想‘犯罪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事情,我们通过再多做一些好事情来立功不就解决罪的问题了嘛’!这种方法听上去是有道理的,也符合人们在世界上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条路实际上是走不通的。理由有两个:第一,‘将功补过,戴罪立功’只是人已经做错之后的无奈之举,虽然立了功之后,可以免于刑罚,但是,他前面已经犯了的罪还在那里,并没有得到解决。第二,在这个世界上看,有犯罪,有立功,犯罪与立功中间的界限就是人们道德的平均值为基准的。但是,人要想得救进神的国,就不能以人们道德的平均基准了,因为这个平均基准的制定是以堕落之后的人类为观察对象的。
也就是说,在神看来,这个标准已经太低了。以这个标准判断为好人的,在神那里看仍是罪人。以这个标准判断为立功的,在神那里也只是正常,是人本来就应该做的。 我举个例子,如果一位医生杀死了他的妻子被警察抓到了。法庭上,他承认自己确实杀了妻子,但是,他认为不应该定他的罪。理由是,他是著名的医生,很多别的医生无法救治的病人,他都给治好了。他现在才杀死一个人,可是,他一生却救活了好几千个人,从将功补过的立场看,他不但无罪,而且还有功呢。法官不能因此就不定他的罪,法官会对他说:“你救了几千个人,那是你本来就应该做的,可是,你杀了人那却是犯了杀人的罪”。同样的道理,周济穷人啊、施舍啊、帮助别人啊,这些在人看来都是在做善事,在神看来,只是做了每个人原本就该做的事。 所以,靠好行为是不能解决人犯得罪的问题的。罪一旦犯出来,就无法靠自身的行为解决。就如同一个掉在淤泥坑里的人,自己的力气再大,靠自己也不能把自己提出来,必须借助外部力量。对待罪,圣经告诉我们若不流血,罪就不能得到赦免,这是解决罪的唯一方法。神没有让我们罪人死,而是让主耶稣担当我们的罪,为我们流出宝血。使一切愿意接受耶稣基督的人都可以白
白的得救,得救是本乎神的恩典。 1.人人要事奉:【出8:1】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进去见法老,对他说,耶和华这样说,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 一提到事奉,我们马上就想到使徒、先知、牧师、传道人等这些在神家里事奉的人。以为只有像他们这样才叫事奉,也只有这些人才需要事奉神。其实,事奉不是某些人的专利,而是所有蒙恩得救的人都需要来事奉神。 我们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事奉神。享受,是让自己舒服,事奉神是满足神的心。人常常等不及将来在神那里的享受,总想在今生尽早享受,这样就会损失很多天上的福气。例如,所罗门做王之后,追求享受奢华宴乐的日子,为自己盖大工程,收藏珍奇异宝,娶许多妃嫔。没有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带来享受,但是,真正得到了之后,才发现并不是享受,不过都是虚空的虚空。并且还会带来病患、怄气、烦恼,后来所罗门还因着妃嫔的缘故得罪神,国家也因此分裂成两个。 要知道,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事奉神的人,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全职事奉神的人。事奉神是我们的主业,上班、上学、经商、务农……这是我们的副业。 【出8:1】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进
去见法老,对他说,耶和华这样说,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从这节圣经可以看出,神最初的心意是让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来事奉神。但是,后来却只有一个支派被挑选出来代替其他人事奉神了。神为什么挑选这一个支派呢?我们从圣经里看到,不是神点名他只要利未支派,而是哪个支派能有恨恶罪恶的心,站在上帝的一边,哪个支派就可以事奉神。最后,是利未支派站在神的一边,用刀杀死自己犯罪的亲属。才使他们成了特选事奉神的支派。 神是圣洁的,事奉神的人也要圣洁,越是重要的事奉就越需要圣洁的人。亚伦的两个儿子献凡火就被烧死了。 2.事奉要跟从:【约12:26】 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主耶稣在这里讲到了服事神的人该有的条件,若有人要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有人想,我们已经信主了还不叫跟从主吗?从大的方向说,信主了就是跟从主了,因为他走的方向与主耶稣大体一致了。但是,具体来说,并不是每个信主的人就真的在跟从主,因为许多人得救之后仍选择按自己的喜好行动。这里的‘跟从主’的意思就是上文说得‘一粒麦子若是不是就仍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的籽粒来’。跟从
,就是效法主耶稣的模样的意思,主怎样做,我们就怎样做,这才叫具体的跟从。 有的人想信耶稣得永生,但是,却不愿意跟从耶稣走十字架的道路。这样的人就没法服事神,不是说他们就不能得救了,而是他们会像旧约里在服事神上被淘汰的那十一个支派一样。跟从主的人愿意跟从主到任何地方,基督既在城外受苦,我们也当就了他去。 那么,跟从主走十字架的道路有什么好处呢?这里说,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连父都要尊重这样的人,这人是何等的荣耀啊。这个荣耀,或许在今生看来还不是那么明显,只是偶尔会有所体现。但是,将来必定是在天上人人可见、人人羡慕的福气。再说了,我们蒙了这么大的救恩,服事神不是应该的吗?即使父不用尊重我们,我们也应该事奉神啊。 3.跟从要撇下:【路14:33】 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人人都应该事奉,要事奉就要先跟从,要跟从就需要先撇下。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主的门徒。如果跟从主没有代价,那跟从主的人可就太多太多了。正是因为要撇下,这就使得愿意跟从主的人有许多就被淘汰了。神要使用一个人,必先试验这个人。 亚伯拉
罕是跟从主的人,我们从亚伯拉罕身上明显的看到他一次次的撇下。刚蒙呼召时,亚伯拉罕就撇下了他本地、本族、父家。后来到了哈兰,他父亲不肯走了,他再次撇下他的父亲。与罗得分家时,他撇下水草丰盛之地,选择了山地。后来,他连他独生的儿子以撒也撇下了。亚伯拉罕真是撇下一切来跟从主。 我们就像是场上赛跑的运动员,撇下才能轻装上阵,撇下的越多,奔跑的就越快。如果我们在世界上,看看这个也想要,看看那个也想去追,恐怕跟从主一辈子还是在原地踏步。【来12:1】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主耶稣对那位少年财主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要想作完全人,就先去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然后再来跟从我”。今天,我们怎样做才算是撇下一切呢?未必是要求每一个撇下一切的人就是变卖一切的家产,如果这样也不能荣耀神。我们今天的撇下一切,就是从心里不被这些东西抓住,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受任何辖制地使用这些东西。 4.撇下得赏赐:27-29节 彼得就问主:“我们这些使徒都是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了,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主耶
稣回答他,你们可以得到两方面的赏赐。 第一,你们这些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这个赏赐是专门给十二个使徒的,其他人就算是撇下一切跟从主了,也不能得到这个赏赐。那么我们如果做得好,将来能不能坐宝座呢?可以的!因为天上的宝座有很多种,我们也会坐宝座审判万民,甚至是审判天使。还有人能坐在耶稣左右的宝座上等。只是审判以色列十二支派的这十二个宝座是给十二使徒预备的,我们其他人就没份了。 第二,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儿女,妻子、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这个就是给所有撇下一切跟从主的人的奖赏了。经文说的很清楚,不是仅仅给十二个使徒的,而是‘凡为我的名撇下……,都必要得……’。 这里的赏赐具体指什么呢?有很多人说,是在地上上帝就会祝福你发大财,你给上帝撇下一份土地,上帝就会赏赐给你100倍土地。你给上帝撇下一间房屋,上帝就会赏赐给你100间房屋。他们这样的教导确实能引诱很多人慷慨的奉献,但是,私底下都是存着自私自利的心。其实,这里的赏赐都是指将来天上的真财富,是另外一种形式的
永恒的财富,根本不是给人土地、房屋100倍。如果说,房屋、土地还能给100倍的话,那么,与此并列的妻子、父亲、母亲怎么给100倍?难道给他们100个妻子?100个父亲吗?显然不是。这里只是形容凡为主撇下一切者,都将得着大赏赐。 交通:xiejiale197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