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第八讲

上帝必定會審判

經文:啟示錄六:1—17

啟示錄從第六章開始,就是記載那本有七個印封住的書卷被打開了,原本是說不論是「天上、地下,或是地底下都沒有一個能展開書卷或是閱讀的」(參考五:3),現在則是可以打開了,而打開這書卷的,就是大衛的後裔,他是得勝者,也是第五章描述那四個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所歌頌的羔羊者;他有能力打開每一個封住書卷的印。
也是從第六章開始,直到第十一章止,可說是啟示錄最主要的部分。在這段經文中,記載有關七個印加封的書卷被打開(參考六:1—八:1),以及從打開的書卷中所出現的七個天使吹起號筒的情景(參考八:2—十一:19)。比較特別之處,就是從第六章開始,啟示錄在編輯上又出現一個特色,就是以「七」作為連續性、循環性的編輯。也就是說,當這羔羊打開第六個印之後,在打開第七個印之前,就插入了一個新的異象出現(參考七:1—17),然後才接續打開第七個印,而這第七個印中又有七個拿著「七枝號筒」的天使出現。當這七個天使吹響了六枝號筒之後,要吹響第七個號筒之前,也是和前面一樣,插入了一段新的異象(參考十:1—十一:14),然後,才再吹響第七個號筒。而第七個號筒一吹響,許多異象又出現,接著是出現七個天使拿著盛滿「上帝忿怒」的碗,傾倒上帝的忿怒到地上來。這樣的編輯方式就成為啟示錄這本書信的重要架構。
這七個號筒有一些部分重複了前面七個印之信息,但也有許多新的信息出現。這就好像七個印加上七個號筒,然後七個印和七個號筒相連攀結交織在一起,不斷地重複也不斷地「脫」出。這「脫」出來的部分,就是七個號筒的信息,而交織在一起的,就是重述七印的意義。
在前段每打開一個印,就出現一隻顏色不同的馬匹。古代社會經常會用馬來作為打仗的表徵。在撒迦利亞書第一章八節則是用四隻馬匹來表示上帝的旨意(另外參考撒迦利亞書六:1—8)。另外,每隻馬都有一位騎士,這些馬匹分別用白、紅、黑、灰等四種顏色標明出來。而這些顏色所代表的意義分別是:勝利、戰爭、饑荒、死亡。馬匹是與戰爭有關,而且所描述的災難——戰爭、饑荒、瘟疫、死亡等,這些也是與戰爭有關。這裏所說的戰爭、饑荒、瘟疫也與先知耶利米所傳出的信息相同(參考耶利米書十四:12、15、十五:2、廿一:7、9、廿四:10、廿七:8、13、廿八:8)。
猶太人在時間上有個很有意思的觀念,就是將時間分成黑夜和白天,這一點從創世記第一章一再重複的「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句話看得出來。他們認為時間可以分為現今的,和未來的。這也是先知文獻中一再出現的句子,先知們用「有一天」、「到那日」這樣的句子來描述未來日子的景況,但同時這種句子也是在說明是上帝審判的時刻(參考以賽亞書二:12、三:18、十:27、十一:10、11、十二:1、4、廿八:5、廿九:18,耶利米書八:1、廿五:33、三十:8、四十九:22,以西結書三十八:18、三十九:8,何西阿書一:5,約珥書三:1,阿摩司書二:16、八:3、9,俄巴底亞書第8節,西番雅書一:9,瑪拉基書四:1,撒迦利亞書三:10、八:23、九:16)。
再者,在這些「七」的循環中,又有一個有趣的編輯方式出現,那每七個異象中,都可以分成兩組;前面四個異象一組(參考六:1—8、八:7—12),另外三個異象一組(參考六:9—八:1九:1—十一:15)。前面的一組述說地上的事,相對的是後面一組則是談到天上的景象。因此,當我們看到前面四個印時,就會發現都是談到有關世人的罪惡,而後三個印則述說上帝怎樣回應人犯罪的動作。
以上這些都是啟示錄作者在編撰上比較特別明顯的技巧。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八節:
我看見羔羊揭開七印的第一個印。那時候,我聽見四活物中的一個發出好像雷轟的響聲,說:「來吧!」2我一看,看見一匹白馬,那騎馬的拿著弓,接受了所賜給他的冠冕,就出發征戰,得勝又得勝。
3羔羊揭開第二個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二個活物說:「來吧!」4於是另一匹馬出來,是紅色的。那騎馬的得了權,使地上發生爭戰,人與人互相殘殺;他又接受了一把大劍。
5羔羊揭開第三個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三個活物說:「來吧!」我一看,看見一匹黑馬;那騎馬的手中拿著一個天平。6我聽見似乎有聲音從四個活物中發出說:「一天的工資只能買一公升小麥;一天的工資只能買三公升大麥。橄欖油和酒不可糟蹋!」
7羔羊揭開第四個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來吧!」8我一看,看見一匹灰色的馬;那騎馬的名叫「死亡」,陰間緊跟著他。他們得了權,管轄四分之一的土地,要用戰爭、饑荒、瘟疫,和地上的野獸殺人。

這段經文是打開七個印中的前四個印,而且每一次打開印,四個活物當中就會有一個說話或發出聲音。但卻看不到、也聽不到四位騎馬的騎士有說任何一句話。
第一至二節,這是開啟第一個印,四個活物中的一個發出雷轟響聲,但沒有說明是哪個活物所發出的聲音。因為在第四章七節有說明四個活物的第一個是像獅子,第二個像小牛,第三個有一副人的臉孔,第四個像飛鷹。若是依照該節經文的排序,那就是第一個活物,也就是獅子發出的聲音。
第一節,「來吧」,這個「來」字,在希臘文也可以當作「去」的意思解釋。但這裏以及往後的招呼詞中,都沒有說明發出聲音者要這些騎士往哪個方向「去」。這句招呼的話是對騎馬的騎士所說的;他的速度越快,這是在表示耶穌基督再臨的時辰已經越來越接近,審判的時刻隨即會就來臨之意。
在啟示錄作者時代,也是基督徒受到嚴厲迫害的時期,對末日來臨有一種很深切渴望的心態,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是只要末日來臨,也就是審判這些暴君的時刻來到,這日子越早來臨,則基督徒受難的日子就可以縮短。這種心境在每個受迫害時代下的基督徒都是相同的(參考羅馬書八:19)。
第二節,「白馬」,這匹馬所代表的意義是「得勝」。比馬還重要的當然是「騎士」,因為真正得到榮耀的,乃是騎士,他所得到的是冠冕(stephanos),這是一種競爭場上獲得勝利者的冠冕,不是宮廷傳承王位用的王冠(diadema)。這騎士的手上拿著「弓」,這是一種軍人攻擊敵人的武器,是波斯軍隊常用的攻擊兵器。「弓」也可以用來代表「軍隊」。先知何西阿說上帝要「摧毀以色列的軍隊」(比較和合本用「弓」,參考何西阿書一:5)。詩篇的詩人說上帝以「折弓斷槍」來平息戰爭(參考詩篇四十六:9)。
請注意,這裏的「弓」並不是羅馬軍隊所常用的。而是借用「弓」字來說明從外族來攻擊者所用的兵器。因為在羅馬帝國時代,有一個相當剽悍的民族;他們也是羅馬軍最懼怕的,就是帕提亞(Parthia),他們的騎兵就是以善用弓箭而聞名,讓羅馬軍聞風喪膽。特別是在主後六十二年,羅馬有一支軍隊曾向帕提亞騎兵投降。
「得勝又得勝」,表示全心、全力以勝利為目標,非要達到目標、否則不會罷手之意。也可說這位騎士所表示的,就是一個好戰的勇者。
這兩節讓我們看到一幕景象:在末後的日子,即使最堅強的國家,也要面對比它更堅強的武力攻擊,且這樣的攻擊是不會停止的。
第三至四節,羔羊打開了第二個印。就在這時候第二個活物也開口說話,如果比照第四章七節,第二個活物乃是小牛。
第四節,這位騎士所騎的馬是紅色的。「紅」,這個字含有血、濺血之意,這正好就是戰爭死傷者身上的寫照。這裏作者描述人世間最殘酷的影像,就是自己的人互相殘殺,也是指「內戰」頻繁之意,這剛好與第一匹白馬所代表的外患相對照。也因為這樣,用「紅色」的馬來表示血濺四處,說明人民的生命被摧殘得更嚴重。
「內戰」也可用來反應耶穌基督在解釋他來到世上可能發生的景況,就是家庭內部的分裂(參考馬太福音十:34—35)。他說:「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馬太福音十:36)這樣的情景也一再地出現在我們今天的時代裏。先知的文獻中一再提起,當上帝的審判來臨時,會發生的景況就是內戰(參考以賽亞書十九:2,撒迦利亞書十四:13)。
「一把大劍」,這也是戰場上的兵器,象徵著是殺戮的事件將會層出不窮。
第五至六節,開啟第三個印,第三個活物說話,同樣都是說「來吧」這句話。若是依照排序,這活物就是有人的臉孔出現,也同時出現一匹「黑色」的馬。「黑馬」,所代表的就是食物缺乏,這和饑荒有密切關係。在第八節也提起了饑荒是對人類生命攻擊的一項武器,正如先知耶利米所一再提起的,上帝的懲罰除了戰爭之外,還有饑荒(參考耶利米書十四:12、廿四:10、廿八:8、廿九:17—18、三十四:17、四十二:16、22、四十四:13)。其實,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戰爭與饑荒是分不開的,因為戰爭,使人力都投入了戰場,田園自然會廢耕。甚至有時敵人在攻打之時,路經對方田園時也會故意加以破壞,讓對方沒有足夠的糧食可收成,引起饑荒的危機,然後才加以攻擊。
「天平」,古代的秤,在這裏也是一種象徵饑荒時代,即使是按照公道分配糧食,可是所分配得到的食物還是相當的少,不夠生活所需。利未記作者提醒以色列人,如果不遵守上帝的教訓,被懲罰的時候將會有嚴重的饑荒(參考利未記廿六:26)。
聖經時代的巴勒斯坦盛產著大麥、小麥之外,還有五穀、橄欖油、酒、牛羊等(參考申命記七:13、十一:14)。當時一天的工資是一個「銀子」(denarius,參考馬太福音二十:2),而一個銀子在平時可供一家六口吃飽三餐。在平時一個銀子大約可買到八至十二公升的小麥,或是二十或三十公升大麥。但現在這裏卻說僅能買到一公升小麥,三公升的大麥,這充分顯示了嚴重饑荒造成通貨膨脹,缺糧嚴重的實況已經出現。
「橄欖油和酒不可糟蹋」,意思是指這兩樣物品雖然並不缺乏,卻要節省使用。這句話也有另一個意思,就是有錢人家生活所需的物品並不缺乏,仍舊有用不完的油與酒。若是這樣,那也是在表示社會貧富懸殊差距很大,而這樣的社會必定動亂不安。
第七至八節,開啟第四個印,同時出現第四個活物,就是像飛鷹的。所看到的是一匹「灰色」的馬。這種顏色也是死亡之後,屍體所呈現出來的顏色,因此,「灰色」所代表的意義,乃是「死亡」。而與「死亡」如影相隨的,就是「陰間」。
「管轄四分之一的土地」,在另外一個意思也在表示還有四分之三的土地是乾淨、有生命的,沒有被「死亡」與「陰間」所控制。但被控制的地方,則有戰爭、饑荒、瘟疫、野獸等著要懲罰人。請注意,這裏說「野獸殺人」,這句話剛好說出羅馬帝國時代對待基督徒的殘酷手段,就是將信徒丟入競技場餵食野獸,為了求生存,人必須和野獸相鬥以求生存下去。
從上述打開的四個印,我們看到的都是指地上人間所發生的問題,包括有外來軍隊的入侵,有國家或民族的內戰,有饑荒來臨對人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人間有集體死亡的陰影圍繞著等。這些都讓我們看到作者的用心,也可以說是作者在暗示著:在羅馬帝國這樣強盛、軍武壯大的國家,但也是一樣充滿著動盪不安、外患、內鬥、瘟疫、饑荒、死亡處處的威脅。呈現出來的景象,就是表面上看來,威風凜凜的強大帝國,裏面有許多暗處角落則是有慘不忍睹的另一面,作者用這種方式在提醒我們:不要被外表的強大軍備武力、繁榮所欺騙,一個沒有公義的社會,只有更多的混亂、不安而已,而這種不安就是用外患、內亂、瘟疫、饑荒,以及人和野獸爭鬥來形容。
這也提供另一個思考的方向:即使是人間最龐大的帝國,若是沒有上帝的恩典,其所帶給人的,並不會是真實豐富的生命,反而是經常有內憂、外患、生活苦難,這些包括經濟民生的,以及包括面臨「集體死亡」的威脅。但在耶穌基督裏,人所得到的卻是豐豐富富的生命,而且是越來越豐富(參考約翰福音十:10)。

第九至十七節:
9羔羊揭開第五個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下有那些曾經為了傳揚上帝的道、忠心作證而被殺的人的靈魂。10他們高聲呼喊:「神聖而信實的主宰啊!甚麼時候你才審判地上的人、為我們所流的血伸冤呢?」11於是,他們每一個人接受了一件白袍,又聽見有話吩咐他們,要他們再歇一會兒,等到跟他們一同事奉主的人和信徒們也像他們一樣被殺,數目湊滿了的時候。
12我又看見羔羊揭開了第六個印。那時候,大地劇烈地震動;太陽變黑,好像一塊黑麻布;月亮整個變為紅色,像血一般;13星星從天空墜落在地上,好像還沒有成熟的無花果被暴風從樹上吹落一樣。14天空像書卷被捲起來,不見了;山嶺和海島從原處被移開。15地上的君王、統治者、將領、有錢有勢的、奴隸,和自由人,都去躲在山洞和巖穴裏。16他們向山嶺和巖石呼喊:「倒在我們身上吧!把我們藏起來,好躲避坐在寶座上那位的臉和羔羊的義怒!17因為他們震怒的大日子到了;誰能站得住呢?」

這段經文是有關第五個印和第六個印。這兩個印都將焦點放在天上,與前面四個印的背景放在地上人間不同。在第五章八節記載有二十四個長老都拿著「盛滿著香的金爐;這香就是信徒們的禱告」呈獻到上帝面前。作者讓我們知道那「香」所代表的是「信徒們的禱告」,其實那就是信徒們為那些因為見證福音而受難者禱告的聲音,也是在祈求上帝為這些受難者伸冤的聲音。
第九至十一節的這段經文是第五個印,內容記載的是祈求上帝伸冤的聲音。
第九節,這節可參考第一章二節、九節,作者都曾述說為福音作見證,也為福音受苦難的經歷。另外也可參考出埃及記第廿九章十二節,獻牲祭的血,除了塗抹在祭壇的四個角外,要把其餘的血傾倒在祭壇的腳。因此,這些為了傳揚上帝的道、忠心作證而被殺的人,他們的靈魂就是在祭壇的腳下,就如同牲祭的血傾倒在祭壇下一樣。
「靈魂」,這是指「生命」的意思。因為血代表著「生命」。獻祭時是將血倒在祭壇下,用來表示贖罪之意(參考利未記十七:11)。使徒保羅也用這種觀念在表明他為了傳福音,就算因此而必須「以自己的血作為奠祭」,他也心甘情願(參考腓立比書二:17)。
「為傳揚上帝的道、忠心作證而被殺」,這在耶穌基督的教導中已經有提醒過(參考馬太福音廿四:9—10,馬可福音十三:9—13,路加福音廿一:12、17)。但耶穌基督也說過為福音和他的緣故受難者,將會得到生命(參考馬可福音八:35、38)。
這一節也說出在羅馬皇帝尼祿以及多米田時代,基督徒受難的情況相當嚴重。也因此,長久以來,基督教會就有這樣的話說:「教會是建造在基督和殉道士的血的基礎上。」這句話說出了基督教會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苦難,以及十字架成為教會之記號的特別意義。
第十節,「神聖而信實」,這是受難者在呼求上帝拯救、伸冤的聲音。所謂「信實」,這是含有「約」的意思。說上帝是「信實」的上帝,意思就是說上帝乃是永遠遵守「約」的上帝(參考申命記七:9,詩篇廿五:10、四十:11、五十七:3、八十九:2,約翰一書一:9)。另一方面,也是在表示上帝是公義的上帝,祂的審判和統治都是公義的(參考申命記三十二:4,撒母耳記上廿六:23,詩篇九十八:9、一一一:7—8,以賽亞書十六:,撒迦利亞書八:8)。
第十一節提到這些因為傳揚上帝的道而受難者,都得到一件「白袍」。「白袍」可參考第三章五節,表示這些為見證福音的人,他們在迫害者眼中看來是「消失」、「死亡」,但在上帝的手中,這些被壓迫者卻是永恆地活著,因為在天上之生命冊中登錄了他們的名字(參考二十:15、廿一:27)。特別要注意的是,這「白袍」要穿在誰的身上,並不是由人自己來決定要給誰穿就能夠穿得上,因為這是上帝親自賞賜的,只有上帝有權決定誰可以得到。再者,也只有穿著「白袍」的人才能圍繞在天上寶座旁邊,這些人都是上帝親自揀選、庇護的對象,也只有穿著這種「白袍」者才能享受著天上的福氣(參考七:14—15)。
這一節也同時指出迫害不會暫停,而是會持續下去。這對第一世紀末期羅馬皇帝多米田時代的基督徒來說,確實是一個慘痛的時刻,他們期盼縮短受難的時間,但上帝卻有不同的計畫,要讓這樣的迫害持續下去。為甚麼上帝會這樣?沒有人知道。就像詩篇的作者在詩歌中所提出的哀聲說: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甚麼離棄我?
我哀號求助,你為甚麼不來幫助我?
我的上帝啊,我白天呼號,你不回答;
我夜間哀求,也得不到安息。」(參考詩篇二十二:1—2,另外參考詩篇七十九:5—10)。

慈悲的上帝為甚麼會讓這樣的苦難持續下去?這確實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就像日本出名的作家遠藤周作之作品「沉默」一書所提出的:當忠心的信徒受難、傳教士為福音殉教時,上帝為甚麼靜默不語?坦白說,我們實在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但這並不表示上帝撤手不管,也不是上帝都不關心,不是這樣,而是上帝自有祂的作為和計畫,只是我們無法明白而已。
「數目湊滿」,這也說明了時間的問題。審判的時間不是人決定的,審判的時間是由上帝在決定,上帝有自己的計畫與時間表。使徒保羅對於基督徒受迫害的態度也有很深刻的感受,但他也是勸勉信徒要將所受到的迫害交給上帝去處理(參考羅馬書十二:17—21)。
第十二至十七節,開啟了第六個印,這個印在記述上帝怎樣進行祂嚴厲的懲罰行動。所描述的內容有許多舊約先知文獻都曾提過的,包括有地震(參考哈該書二:6);太陽與月亮都變色(參考以西結書三十二:7,約珥書二:31);星辰墜落,以及天空像書卷被捲起來(參考以賽亞書三十四:4)。這些景象都在說明上帝審判來臨時,人生存的機會幾乎等於零,沒有任何一個人可能生存下去,除非是上帝所揀選的子民才能享受免於災難的威脅(詩篇一○二:25—28)。
第十二至十四節,是掀開上帝審判來臨時的景象。就像上述所說的,聖經中經常會用天地變色、宇宙景觀變樣的方式,來描述上帝在極大的烈怒之下,進行祂對背逆者的審判。這裏也說明了另一個認識:人類犯罪,連帶的土地與居住的環境都遭受到連累(參考創世記三:17—18)。在先知文獻中,述說上帝審判來臨的時候,類似這種大地都會震動,太陽不再發光,星辰會墜落等等宇宙變樣景觀的例子很多,例如以賽亞書第十三章十一至十三節、第三十四章四節;耶利米書第四章廿三至廿六節;以西結書第三十八章十九節;阿摩司書第八章八至九節;約珥書第二章十節;那鴻書第一章五節等。我們在耶穌基督的教導中也看到他曾採用先知文獻所提供的資料,形容末日來臨時的景象,就是天地變色的驚人景觀(參考馬太福音廿四:29,馬可福音十三:24—25,路加福音廿一:11、25)。
作者約翰所要努力說明的一點,就是在一個亂世不安的世代中,讓人感覺到生存的環境對生命來說就是一種「恐懼」,因為天地像是顛倒的狀況一般。這種現象會使人從驚恐與不安中感受到世界末日來臨,就像一九九九年九月廿一日發生在台灣中部的「九二一大地震」給人的感受一樣。
第十五節,這節形容從君王到奴隸、自由人等,就是強調所有一切的人都包括在內。這說明了在末日審判的日子來臨時,是所有的人都必須接受審判,沒有人擁有特權可免除上帝的審判(參考希伯來書四:13)。
第十六至十七節,這兩節可比較何西阿書第十章八節,先知何西阿在描述上帝審判那些崇拜偶像神明的人,要毀滅所有這些背棄上帝之約的子民。耶穌基督也曾引用先知何西阿的這句話,來形容他那時代的人所犯之罪大惡行(參考路加福音廿三:30)。人犯罪後,最懼怕的,就是看到上帝的顯現,因為知道那將無法遮掩所犯的一切罪行。人在呼喊山嶺和巖石倒在他身上,主要是以為這樣就可以逃避上帝的眼睛。但啟示錄作者說那是沒有用的,因為所有人的罪行都無法在上帝面前站立。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我們都要面對上帝的審判,這樣的認知一定要謹記在我們的信仰裏。

啟示錄作者給我們一個很清楚的信仰認識:有審判,且是上帝親自在審判,而上帝的審判是公義的。
我們看到當受難的羔羊開啟了第五個印的時候,那些曾經忠心見證福音的受迫害者提出了呼聲,喊說要上帝為他們伸冤,然後,隨即就得到了回應,不但有美好的賞賜得到最受尊崇的「白袍」可穿,而緊接在第五個印之後,開啟的第六個印就很清楚說出,上帝將會審判迫害者,而且對這些迫害者的審判是非常嚴厲的,特別對那些目中不將上帝放在眼裏的人,上帝的審判將使他們毫無喘氣的機會。
不要以為自己可以掩飾所犯的錯誤,也不要以為自己有能力逃離上帝的審判,這些想法都是非常荒謬、錯誤的。當面臨上帝審判來臨時,只有愚蠢的人才會想到要用「躲」、藏的方式來逃避上帝的審判,就像創世記第三章八節所記載的,亞當和夏娃犯罪後,第一個動作就是跑到樹林中「躲」起來,以為這樣上帝就看不見犯錯的行為,或是以為上帝不知道自己躲藏的地方,像是逃犯的想法一樣(參考以賽亞書二:10、19—21),以為這樣可以逃避上帝審判臨身。但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詩篇的詩人這樣說:

「我往哪裏去才能躲開你呢?
我到哪裏去才能逃避你呢?
我上了天,你一定在那裏;
我潛伏陰間,你也在那裏。
我縱使飛往日出的東方,
或住在西方的海極,
你一定在那裏帶領我;
你會在那裏幫助我。
我可以要求黑暗遮蔽我,
或要求周圍的亮光變成黑暗;
但對你來說,黑暗不算黑暗,
黑夜跟白晝一樣光亮。
黑暗和光明都是一樣。」(詩篇一三九:7—12)

沒錯,詩篇的詩人對上帝這樣的描述非常正確,整個宇宙都是上帝創造的,人要往哪裏去躲避上帝呢?宇宙之間沒有一個地方可以避開上帝的眼睛,讓祂看不見。這樣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愚蠢的人才會在心裏想著「沒有人知道」這件事。對,人不知道,但上帝卻是很清楚知道。我們也常聽到這樣的話說:「人所做的事能夠瞞過人的眼目,卻無法掩遮得過上帝的眼睛。」俗語也這樣說:「人在做,天在看。」連民間宗教都會有這句「舉頭三尺有神明」的話來警告他們的信徒要注意神明在看,何況是信奉「神聖而信實的上帝」的基督徒,豈不是更應該確信上帝就在我們身邊看著我們?如果連信奉假神的一般民眾都會相信他們的神明會報應,那麼,信奉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之神的基督徒,豈不該比一般民眾更小心、謹慎嗎?當然是啊!
聖經讓我們知道上帝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上帝。祂非常清楚我們的一舉一動,因為這些都將會是審判的依據。

二、面對上帝審判之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求悔改、認罪,因為只有這樣的態度才能改變上帝原本忿怒而計畫的懲罰。

當我們知道上帝必定會審判,而且祂審判時會對那些污損耶穌基督之名的人,一點也不會手軟,就像啟示錄作者所用的「震怒」這種形容詞一樣。想想看,誰會污損耶穌基督之名?有兩種人,其一就是那些想要迫害基督徒的人,這種人以專制統治者為最,他們最害怕基督徒,原因是基督教信仰不認為人是無罪的,而專制統治者最喜歡被塑造成為神明一樣的完美、沒有缺點,會對社會嚴重的貧富不均提出批判,甚至會對這些以殘酷手段對待政治異己的專制統治者,給予嚴厲的譴責,並且同時伸出援手救助這些受到迫害的人。因此,專制統治者會極盡一切可能之手段要污損耶穌基督的名,好使基督徒感到羞愧、難堪,甚至害怕受到迫害而放棄信仰。這種例子在中國一九六○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表露無遺。
其二就是那些自稱已經信了耶穌基督,卻一再在做違背聖經教訓的事,這樣的人比第一種人更會受到上帝嚴厲的懲罰,因為他們的這種違背聖經的行徑,就像是穿著基督徒的衣裳,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敬虔的樣式,其實不是,而是像真正的豺狼、虎豹一樣,專們吞食上帝羔羊的野獸。這種人在一九六○年代到八○年的拉丁美洲國家之統治者如此,在南非的白人統治者也是這樣。這些統治者都是禮拜天到教會去參加禮拜,卻在平常日用殘酷的手段對待那些在替受到冤屈、迫害者伸冤的人。
有一齣影片名叫「義無反顧」,這片子是在形容一九八○年發生在薩爾瓦多一位紅衣主教羅美諾(Romeno)被暗殺的事件;羅美諾主教因為看到許多同胞生活在極為困苦的環境之下,只因為對政府的政策表達了不同的意見,卻無故遭到暗殺,而甚至連去關心這些遭到無情手段報復的人民的天主教會神父、修女也不例外,受到暗殺、強暴。這位紅衣主教在忍無可忍之下,大聲疾呼政府必須傾聽人民真正的聲音,結果薩爾瓦多軍政府必須採取行動,利用羅美諾主教在修道院主持彌撒時,派人將他暗殺在禮拜堂的聖餐桌前。
如果我們想到南非白人的基督教會,也參與甚至支持政府的黑白分隔政策,就很難理解同樣信耶穌基督的人,為甚麼會有這樣的信仰態度?難怪「世界歸正教會聯盟」會決定將屬於荷蘭歸正教會的南非白人教會給予停止會員籍,直到一九九三年才再次允許該教會恢復會員籍,而恢復的理由就是該教會已有公開承認錯誤,並且表示願意承擔因為這些錯誤所需要的代價。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應該要特別小心,因為在我們身上都蓋有上帝聖靈所做的記號(參考哥林多後書一:21—22),上帝特別認識我們。而我們每個人都代表著耶穌基督子弟的身份,如果我們故意去做污損基督耶穌聖名的事,上帝絕對不會原諒我們。
最近幾年來,咱們長老教會在台灣確實做了很多令耶穌基督的聖名受到污衊的醜事,例如一些事業機構的董事不交接;主事者將教會命令當作廢紙;故意不聽從教會決定,以政府法令來抵擋教會規矩;財務不清等等,這些都讓咱們教會在福音事工上受到嚴厲的創傷。請注意,若是我們不悔改,而只想用各種花招將這些醜事塗抹銷去,別忘了,我們能抹得掉世上的記錄,卻無法擦去生命冊中上帝所做的記錄,祂一定會嚴厲審判的。
聖經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認識:只有悔改,才能改變上帝原先已有的忿怒,使祂的怒氣緩和或是消除。悔改認罪,可說是唯一的條件,沒有悔改,就沒有可能讓上帝停止採取懲罰的計畫。我們要學習南非白人教會一樣,公開承認所做的錯誤,才能減緩、消除上帝的怒氣,這一點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
(講於二○○五年二月六日)

中华圣网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