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
经文:腓4:1-19
一、要站立得稳(4:1)
1、站稳的原因
在原文中,4:1前面有“所以”二字,“所以”二字有承上启下一步作用,也就是说,保罗之所以劝他们要站稳,是因为在第三章已提过的事实。一个事实是教会内已有一些犹太律法主义侵入,保罗称他们是“犬类、作恶的、妄自行割的、十字架的仇敌”。若在信仰上不坚定,会受其影响,故要站稳。我们今天在有的教会所受的异端比腓立比教会更甚,故更应在基本信仰上站稳。第二个事实就是我们都是天国的国民,是在盼望主的再来,若不站稳,恐怕主再来是时,会受羞愧。为此,保罗劝腓立比教会要在福音真理上站稳。
2、站稳的人员
保罗对腓立比教会有各种不同的称呼,表明信徒有各种有福的福份,这些身份表明谁是应当站稳的人。
(1)弟兄,灵界的同胞,是主宝血所买的,所赦免的人。
(2)亲爱的,基督的爱所充满,在爱中享受的人不能失去爱的盼望。
(3)想念的,是神的仆人所关心的,所挂念的,就象保罗所说的: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着急呢?
(4)喜乐,信徒能站稳,传道人才能有喜乐(约贰4、约叁4)。
在狱中的使徒保罗,想到腓立比的教会,不能不想到神奇妙的计划和引导:是异象中的马其顿人,把使徒的脚步带到了欧洲,产生了腓立比教会,而且是一个健康的教会。虽然在传福音的过程中,遇上了麻烦,被捕,挨打,入狱,经历那么多的艰难;却如主耶稣所说的:“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记念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约16:21)所以,腓立比教会成为他的喜乐,成为他的安慰,成为他的荣耀:现在,成为支持他忍耐的力量。
(5)冠冕
表达了保罗对教会的关爱和期望,他不要求什么别的,只希望他们能够长进,行得正,跑得好,站得住,因为这是他最大的喜乐和荣耀。他说:“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祂面前站得住吗?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帖前2:19-20)
3、站稳的力量
保罗劝人要靠主站稳,正好说明人是不易站得稳的。因为人就是如虫般软弱,很容易受伤,很容易跌倒。重的打击固然使人站不住而跌倒,就是一些小事,一句话,也会使人跌倒。
然而,虫虽然自己不能站立起来,但是它若靠着树枝、木条等就可以直立。人也是如此,靠着主就可以直立起来。因为主是我们的力量。
所谓靠主就是在主里面,与主结连在一起。
二、要彼此同心(4:2-3)
1、需彼此同心的人:友阿爹和循都基
“友阿爹”意即“优美之路”,或一种香料之名。“循都基”意即“同行者或幸运者”。这两位妇女是腓立比的信徒,有人猜想她们是教会的执事,也可能是在社会有地位的高贵妇人,可能两人都甚能干,各人也有各人不同的拥护者,因意见不同而失和。所以保罗劝她们要和好,要在主里同心。
有人的地方就容易有纷争,在世界上如此,在教会内也是如此。要每个人的性格相同,看法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大家是否愿意放下自己主观的看法,寻求一个造就教会、荣耀神的方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2、彼此同心的方法:
(1)要在主里
“劝”原文是“求”,可见保罗希望教会中这两位姊妹能同心的心是何等迫切。保罗劝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里同心。除非我们能够在主里面,否则我们必不能团结。
(2)要人帮助
保罗除了“劝”、“求”之外,要人同心还需要教会自己同负一轭的人来帮助她们,这“同负一轭者”意指伙伴、同志。保罗请求这人帮助两位不和睦的姊妹,相信这人是保罗看为最合适的人选,也可能是教会所共同认可的人。他可能是带这封信给腓立比教会的以巴弗提,也可能是保罗在狱中的一位伙伴或是腓立比教会中的一位同工。
“帮助”这个字的含意也许就是友阿爹和循都基本身已经在努力谋求和解,不过还需要第三者从旁协助。
3、彼此同心的必要
同心才能同工,二人若不同心,怎能同行呢(摩3:3),同时因为她们名字已记在生命册上,是一蒙恩得救的人,为了在众人之前有见证,更有必要在主里同心。
三、要常常喜乐(4:4-7)
1、因靠主而喜乐(4:4)
“靠主常常喜乐”原意为“在主里常常喜乐”,英文是Rejoice in the Lord,这种喜乐是在基督里的。因生命与基督联合,而不断经历的喜乐。这是保罗在狱中,所以能超越患难拥有喜乐的秘诀。他深知信徒面对各样艰难环境,又有肉体的软弱,以及传福音的责任……,不断地在主里喜乐,是得胜的见证,使人刚强不失去福音的盼望。
2、因谦让而喜乐(4:5)
“谦让”可定义为一种合理的、公平的、和缓的、不趋极端、不坚持一已权益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谦让”的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拥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不以恶报恶,而是以善胜恶。
亚伯拉罕向罗得谦让,就有喜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何要谦让呢?因“主已近了”,就是主再来近了。
“主已经近了!”或译“有主同在”。本句原文并无“已经”一字,直译只作“主是近的”,而“近”字显然可解为空间上的“接近”。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本句是指主接近信徒,祂垂听他们的祷告,就如诗篇145:18所说:“凡求告耶和华的,就是诚心求告祂的,耶和华便与他们相近”(参申4:7;诗119:151);或认为本句首要的意思是主的同在,不过很可能同时隐含了主再来的意思。因此,可能保罗故意使用这种结构,为要把两个意思同时包括在内:主已经近了,因此他们可以向众人显出谦让;但这位快要再来的主现今是与信徒相近的,因此他们可以向神祷告。
3、因无虑而喜乐(4:6上)
本句原文可译为“不要在任何事上忧虑”或“不要有任何忧虑”。
因为腓立比人当时正面对逼迫(1:28、30),加上他们的基督徒身份会使他们无法加入那些受异教神明保护的同业合作社,他们的经济竞争力也必因此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形下忧虑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反应(按人的常情来说)。但其实忧虑反映了对神的看顾缺乏信心,甚至是一种“不自觉的亵渎”的罪,因此保罗要他们“反常地”停止忧虑,并且保持“一无挂虑”的心态。
4、因交托而喜乐(4:6下-7)
一个小孩,在父母面前为什么能无忧无虑,欢喜快乐?关键是小孩对父母有最完全的交托。今天我们都是天父的儿女,如果我们整天摆个苦瓜脸,唉声叹气,说明我们对天父还没有完全彻底的交托。所以,主耶稣教导我们要回转像小孩子,像小孩那样完全交托。
怎样交托?
(1)借着祷告
“祷告”就是倾诉,陈明,把我们的一切摆陈在主面前。
(2)借着祈求
“祈求”就是要、就是讨。你想要什么、你需要什么、你都可以向主求、向主讨。
(3)借着感恩
“和感谢”。原来,交托还包括感谢。懂得感谢的人生是喜乐的人生。懂得感恩的人会看见样样事都有恩典。即使是遇到巨大的打击,仍是有益的。打击虽然会带给我们损失,痛苦,但在另一方面,它可能带给我们教训,带给我们醒悟。在一方面是失,但在另一方面是得,有时得的可能比失的更宝贵。总之,它是神给我们化装的祝福。
四、要思念美事(4:8-9)
保罗接着劝勉腓立比教会要靠着主去行事,这些事先要去思念,再去实行,这些事包括以下八件事。
1、真实的:
基督是真理。基督徒不容许有言语的虚谎,或生活上的虚假(参弗4:24-25)。所以圣徒必须思想真实的,摒除虚谎。
2、可敬的:
就是尊贵的意思。主耶和华告诉耶利米,观念改变正确的重要:“你若将宝贵的和下贱的分别出来,你就可以当作我的口;他们必归向你,你却不可归向他们。我必使你向这百姓成为坚固的铜墙……”(耶15:19-20)。圣徒应当知道,什么是尊贵的,可敬的;不要追随“成功神学”,以为凡发财的,就是蒙神赐福,就是尊贵可敬的,结果助长了拜金文化。
3、公义的:
圣经说:“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约壹3:7)使徒称主耶稣尊名之一,是“那义者”(徒22:14,7:52;约壹2:1);主的道则被称为“义路”(彼后2:21),就是正当合宜的意思。
4、清洁的:
主拯救了我们,用宝血洗净了我们的罪恶,是要叫我们“自洁,脱离卑贱的事”(提后2:20)。因此,圣经说:“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彼前1:15)。思想清洁的事,使我们有分别圣洁与污秽的观念。
5、可爱的:
意思是可喜悦的,可接受的。 圣经说:“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罗12:9)。圣徒不是什么都接受,必须知所分别,接受主所接受的,喜悦主所喜悦的。
6、有美名的:
圣经记载:“美名胜过大财;恩宠强如金银”(箴22:1)。这里虽然没有详细界定美名的标准,但肯定美名的价值。凡是知道美名价值的人,总会谨饬自己的言行,不作违伦悖理的事,不求取眼前的利益。信主归入主名下的,受了祂的印记,更应该知道:“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提后2:19),免得使主的尊名受亵渎 (帖后1:12;参罗2:24)。正像我们想到某家的人,就会想到他们父的名字(弗3:15),如同华人所说“家门蒙羞”一样;圣徒有美名,就使神的名得荣耀,受称赞。
在这里,圣经并没有详细列举所有值得思想的事,但所举的,都是基本重要的。接着,使徒说:“若有甚么德行,若有甚么称赞”,是概括一切的嘉言,一切的美行,都应该思想。这些都是正面的事。
五、靠主学会知足(4:10-19)
1、知足的时候(4:10-12)
(1)被人思念的时候(4:10)
保罗收到了腓立比教会的馈赠时,他认为真正的快乐并不是因为腓立比人对他的馈赠,而是腓立比人对他的思念,因着教会思念他,他很喜乐,心灵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使他在冷酷的地牢中,心升到了天上,感到无比的温暖,在被隔绝的地方,感到了爱的维系。
(2)无论在什么时候(4:11-12)
知足就是以现在所拥有的为满足,知足不能以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定。知足的人才有喜乐,所谓“知足常乐”。
2、知足的秘诀(4:12-14)
保罗在富足或欠缺时都知足,秘诀是向基督支取能力。如果你老是渴望拥有更多东西,就求神将这些欲望除去。他知道什么对我们最好,他会供应我们所需的一切。
其次,保罗可以满足,因为他从神的角度看生命,把精力放在应该做的事上,而不在应该拥有的东西上,保罗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并为神的赐予感恩。
3、知足的原因(3:15-19)
腓立比教会不因保罗落难了而离弃了他,反而在物质上供应他的需要,解决他的生活负担,使他得到安慰,更有信心事奉主,得主的喜悦,这就是一件美事(可9:37、徒10:33)。
保罗自己不求教会的物质上的供应,但他对神却有所求,不是以为自己得着了。正如一句属灵名言所说:为己无所求,为主求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