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文:以弗所书第二章1-5节
◆ 内容:
今天在节目中所要跟你分享的题目是:以弗所书第二章1-5节
「1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2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3 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4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5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
第一节经文告诉我们过去未得救以前在神的眼中看我们是犹如已死的人(就是死的活人),所以经文可以这样翻译:「你们以前是在死的状态中,死在过犯与罪恶里」信徒得救前的景况就是死在过犯和罪恶之中。在原文圣经里面没有「他叫你们活过来」这几个字,这几个字加进去是为了要中文读起来比较通顺而已。过去还没有蒙恩的时候我们顺着肉体的私欲「误入歧途」(失足、越界、脱轨,这就是“过犯”的意义),违反神的律法与诫命并且偏离神的标准(这是“罪恶的意义”,达不到神所要的标准、打不中目标的意思)。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认为那些所谓的强盗犯,杀人凶手,地痞流氓都是罪人;圣经中所提到的「罪」与我们没有甚麽关系,但圣经所定义的「罪」其实是指一种人性本质上的堕落。人的内心不喜欢跟上帝在一起,反而故意要抵挡神,人也无法去达到神所要求的事情,更进一步这种与神隔绝的状态,圣经给它一个名称:就是「死」的意思,可见罪恶与死亡是有关系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1:15)。我们要宣称没有神的人生,不论他的体魄有多好,他是运动健将,得过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世界冠军,无论他的头脑有多精明,他或许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乃是行 走肉,虽生犹死。
所以圣经中所谓的「死」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我们的心灵与上帝隔绝的状态,一种是我们的身体死亡的状态。如同上帝对亚当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 ,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 ,因为你 的日子必定死!」(创2:16-17),当亚当违反上帝所吩咐的诫命以後接下来我们就看见这两种死亡就发生在亚当和夏娃身上,亚当被驱逐离开伊甸园,从此人和上帝之间有了隔绝的状态,地也受了咒诅,人的寿命从无限变成有限,最终出於尘土的人,也终必归於尘土。
我们都是亚当与夏娃的後代子孙,我们也同样要面临这两种死亡的痛苦,因为人类也跟亚当夏娃一样都犯了罪,我们每一个人终究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不需要怪罪亚当和夏娃害我们活在痛苦的世界中。但是上帝终究是怜悯人的上帝,他为人预备永生的救恩,人若是接受这个救恩,就可以从死亡的状态中活过来,首先是我们跟上帝之间没有隔绝,这个隔绝是什麽呢?就是「过犯」与「罪恶」,上帝要除去人的罪孽,人就可以恢复跟上帝原有的关系。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帝已经随时准备好要跟你恢复和好的关系,这是解决死亡所带来的第一个问题:隔绝。另外有关肉体(身体)的死亡上帝怎样解决呢?解决的方法就是:复活,意思是人的身体终究会有死亡的一天,这个定律没有一个人能免除,然而对基督徒而言,这种死亡并不可怕,因为圣经告诉我们,一个信靠上帝的人,他的死亡叫作「睡了」,意思是他有一天还会再醒过来,他只是暂时休息一下,息了地上的劳苦,当时候到了上帝会叫他醒过来,这就叫做复活,复活後的身体,对有永生盼望的人而言,是不会再死的,也是不朽的身体,所以我们看来第二种死亡所带来的问题:身体的死亡,上帝也解决了。
有时候我们会参加一些弟兄姐妹的追思礼拜,我们到墓园里看到许多墓碑上都刻有十字架,表示他的信仰可能是基督的信仰,我知道有一天他们将从死里复活,进入永生与上帝同在。英国十八世纪文豪Joseph Addison说:「当我看到伟人的墓志铭时,我所有内心的嫉妒都消失无踪。当我看到世上那些以美丽着称的人的墓碑时,我心里的欲念全无。当我看到聪明的人与和他自己聪明才智相当的对手并肩躺在墓地时,或是那些雄据天下一方的英雄躺在那里时,我为他们曾经经过那些微不足道的争竞感觉悲伤与震惊。当我看到那些数百年前的名人的墓碑时,我想到我们都如此短暂。」人生实在短促,无论如何潇 ,生命不是我们挥霍得起的。我们无法亲自经历一切去寻找意义。
「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弗二2),所谓的「那时」就是死在过犯与罪恶中的时候,行事为人「随从」(katav)今世风俗(世代)与「顺服」(katav)空中掌权者的首领,这首领就是邪灵的首领撒但。这里的「行事为人」是指我们从前的行为或生活方式,他是没有自由的,只有可怕的捆绑,人无法控制自己不去过那种堕落犯罪的生活。是什麽力量困绑着我们呢?保罗告诉我们有叁个力量使得一个人非受到它们的控制不可,那就是「世界、肉体、魔鬼」。保罗说我们在还没有信基督以前,深受这叁者所支配,当然世界的吸引力和肉体的情欲最终都要成为魔鬼迷惑人偏离真神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权势的诱惑(power)、金钱的诱惑(Money)和情欲的诱惑(Sex),人也自以为拥有这些就可以安稳享受人生,但是法国物理学家、神学家巴斯卡(Pascal),在沈思录中所说:「人心中的空洞是非常大的,就是把整个地球塞进去也塞不满。」
金钱并不是人生的一切。金钱非万能。钱可以买床,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书,但买不到学问,金钱可以买知识,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食物,但买不到胃口。金钱可以买化妆品,但买不到美丽。金钱可以买房子(house),但买不到家庭(home)。金钱可以买药品,但买不到健康。金钱可以买刺激,但买不到平安。金钱可以买肉体,但买不到爱情。金钱可以买谄媚,但买不到忠诚。金钱可以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金钱可以买保险(insurance),但买不到保证(insurance),金钱可以买时钟,但买不到时间。金钱可以买血,但买不到生命。金钱可以买庙堂,但买不到天堂。C.S.Lewis说的妙:「一切不是永恒的事物,永远会被时间所淘汰(All that is not eternal is eternally out of date.)。」
保罗说:这个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这句话其实跟前面第一章的经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为第一章的19-20节也出现两次「运行」,一次是说上帝的能力「显」(运行)在信的人身上是何等浩大,另一次是说上帝的大能大力「运行」在耶稣基督身上,叫他从死里复活,所以今天有两种力量运行在两种不同的人身上,一种是邪灵的力量,运行在悖逆的人身上,一种是圣灵的力量,运行在蒙恩得救的人身上。当然上帝的能力是绝对大过邪灵的力量,并且把人从受邪灵的捆绑当中释放出来,叫人得以自由。耶稣说:「我若靠着神的能力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壮士披挂整齐,看守自己的住宅,他所有的都平安无事; 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就夺去他所倚靠的盔甲兵器,又分了他的赃(家财)。」(路11:20-22)
「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弗2:3)这里所谓的可怒之子和刚才所提到的悖逆之子意思是同一种人,只是角度不同。可怒之子是上帝所愤怒的儿女,这是从上帝的角度来看不信的人,悖逆之子是不顺从的儿女,在他们内心的本质上是不愿降服於上帝的主权与管教,这是从人的角度来看不信的人,这里「本为可怒之子」(by nature)的「本为」可以翻译为「按着本性说」,意思是我们自生下来就有悖逆神的本性,而成为上帝所忿怒的对象,神的怒气不像人所发的脾气,好像突然暴跳如雷不能控制,也不是出於怨恨、恶毒、敌视、报复,神的怒气只是针对『罪恶』而发出的,哪里有罪恶,哪里就有神的忿怒。因此,神的怒气不像人容易受情绪、受其他人或者环境所左右。
信徒过去其实也是跟悖逆之子和可怒之子一样,习惯於犯罪的生活模式,这样的人即便上帝给他机会到了天堂居住,他也会不适应天堂的生活,因为他喜欢「放纵肉体的私欲」,天堂没有可以让他放纵私欲的地方,因为住在那里的人喜欢圣洁、喜欢正直、不喜欢黑暗的行为,他们的生活是以上帝为中心,他们的里面都有耶稣的生命,而不是「随着(自己)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这些天堂的居民每一天以敬拜上帝为乐,这跟以犯罪为乐的人有天大的差别,那里也没有可以花天酒地的地方,因为人不再需要以这些东西来麻痹自己的灵魂,如果他习惯於偷窃的生活,天堂到处都是黄金街、碧玉城、珍珠门,多的像地上的石头一样,搬也搬不走,所以他在天堂也会很痛苦也会很无聊的,因此我们说一个在生命的本质上,不愿改变的人或说没有改变的人,他在天堂这个乐园里是会待不住的,他会希望赶快离开天堂。
有一个喻道故事说:有一个财主过世了,他要求上帝让他带一点东西上天堂,上帝答应他的请求。於是他很高兴地提了一大箱的黄金上天堂。到了天堂门口,他遇见两位天使,天使就很好奇的问他说:「你手上所提的箱子里面装的是什麽?」财主很得意地掀开箱子给他们看,天使看了,非常惊讶地说:「你为什麽带了一箱地砖来天堂?」因为黄金是天堂的地砖,是铺地板用的。
「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弗2:4-5)
这里告诉我们有一个转捩点,牵涉到我们得救的原因和得救的途径:得救的原因是神有丰富的怜悯,神发动他爱我们的大爱来拯救了我们,这里的「爱」不是刚才的爱,不是昨天的爱,也不是未来的爱,这里的爱是上帝意志的抉择,是上帝早已爱我们的爱,在多早以前呢?在创世以前(弗1:4)。人间的爱会改变,但唯有上帝的爱永恒不变,上帝知道我们并不可爱,因为「我们死在过犯中」,但是上帝却愿意爱我们这些不可爱的人,上帝的爱是有行动力的,不是口里讲一讲就算了的爱,上帝爱我们就要拯救我们,而我们得救的途径是:「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一同活过来(made us alive with Christ)「就是使我们和基督同活」(吕振中)、「使我们同基督一起生活」(思高),这里强调一个人本质的改变,他的内在开始了与主同活的生命。
当1912年四月十四日晚上那艘号称世界最坚固的轮船铁达尼号(Titanic)撞上冰山後,一千五百多名丧生的旅客中,有一位是正要往芝加哥任职牧师职务的John Harper。当船正下沈时,他不肯上救生船,并极力主张:“妇女与孩童先上,其次就是那些尚未得救的人!”当他在海面上挣扎时,碰到一个青年人。Harper牧师问青年人:“青年人,您得救没有?”青年人回答道:“没有!”一个海浪把他们分开了。数分钟後,他们又靠近了,牧师再问他:“您与神和好没有?”他回答道:“没有!”一个海浪又把他们分开。最後一次,他们再靠近时,Harper牧师告诉他:“耶稣是道路!”於是把他所抱着的木板给那年青人,自己却被淹死。後来在追思礼拜那一个被牧师救起的年轻人,起来作见证说:「我本来对复活的真理半信半疑,现在我实在相信复活了,假如没有复活,这位牧师为什麽肯把逃命的机会给我?因为他知道信主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十一:25)。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