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基督徒如何及为何要穿上新人

 

“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

(弗四25

我们现在来到以弗所书新的一段,从某方面看这是一段辅助性的经文。你应该还记得,整卷以弗所书可以约略分成两大部分:解释教义,和此处开始的运用教义。但使徒没有走太远,他很快又回过头来,讨论这个有关教会本质的伟大而基本的教义。他原先讨论到第四章第十六节,然后从第十七节开始了他实用的部分:“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在那里我们看见,他必须仔细描述外邦人所过的生活,这样他才能对他们说:你们若学了基督,明白了他的真理,就不可能继续过那种生活。他说:既然如此,我要勉励你们,“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说了这一番话之后,他就用“所以”作下一段的开头。他开始介绍整个教训真正实践的部分。这里有一个概括的原则,就是我们要脱下旧人,穿上新人。但使徒不能泛泛地提出这一点,他觉得有必要将其细节运用出来,并且提出相关的问题,特别是言行举止方面的问题。这正是他在第二十五节中所作的;我们会发现他一直继续这样作,直到全书末了。但正如我前面提过的,他仍然不断穿插进教义的部分,现在我要讨论他这样作的原因。

他的论述是这样的:你们不再是从前的人,你们已经脱胎换骨了,所以要脱下一切代表从前的东西,穿上一切符合你在基督耶稣里新身分的东西。现在他要他们明白这是如何达成的。我们讨论这一段相当长的经文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把这个教训当作整体来看,因为它里面有某些原则控制着每一个实用的部分,所以我鼓励你来思考这些一般性的原则和普遍的功课,在我看来这些原则一直明显地贯穿在这整段经文中。

第一个原则是,真理必须实践出来。使徒说:“所以……。”真理不仅是用来作客观的思考,或理智上的欣赏而已;真理是要运用出来的。我记得有一次听一位口才甚佳的传道人讲道,他讲完之后,会众都忍不住鼓起掌来。这位神的仆人制止他们说:“真理不是用来让我们鼓掌的,真理是用来实践的。”多么真实阿!我们若不知道真理是要实践的,我们就误解了真理。所有教义和知识的目的,都是要领我们活出那与我们所相信的真理相符合的生命来。对此我不打算多说,主耶稣已经用一句话说得很透彻了,“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只停留在知识上是危险的。知识是绝对必要的,因此使徒花了整个前三章和第四章的大部分讨论教义。没有知识,我们就一事无成;可是停留在知识——理论,学术——上,就与无知一样可悲。

第二,对真理的真正认识总是会领我们到实用的地步。所以一个人若不运用真理,他真正的问题就在他根本未明白真理。因为一个人若把握住真理,明白它的真义,他必然会去运用。这也是为什么使徒要用“所以”一词来概括地介绍这一段经文。

第三,基督徒的信仰和教训可以运用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保罗告诉我们:不可说谎,要说诚实话,不可偷窃,不可说污秽的言语;他甚至详细地论到父母与儿女,丈夫与妻子的关系;生活中每一个层面、每一件可能想到的事,他都触及到了。基督徒的真理和信仰可以运用在生活的每一部分中。属灵生命是无法划分成几部分的,没有什么比将我们的生活划分成几个小部门更危险的事了。现今基督徒最大的一个特色是,他们只在礼拜天虔诚,至于周间其它的日子他们就把自己的信仰忘得一干二净。这种说法是有几分确实性,我们中间可能有些人就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在教会外面徘徊的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强调,基督徒的信仰是涵盖整个人生的;我们不能只在礼拜天作虔诚人,而应该每天都如此。不论在任何地方——教会、市场,或其它场所——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应当是一致的。换句话说,我们的信仰不仅是在公开的地方,也必须在我们日常的行动上彰显出来,付诸实行。有一种人在公开的举动上总是中规中矩,但私底下却是另一副面孔。有一种人在工作上从不说谎、不造假,可是他们在家里的私生活所秉持的却是另一套标准。保罗告诉我们:这种区分是不对的。基督徒的教训和原则管理着我们生活的整个层面,包括每一个细节。从某方面看,基督徒生活最崇高的荣耀就是它能提供这种全面性,救我们脱离二分法和分门别类,这两者是罪的特色。这种区分不但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于人自己里面。

我们观察使徒教导伦理和道德的方法,就会发现他有几个特色。这是他惯用的模式:首先提出一个消极点,告诉我们不可作的事,然后提出一个积极点,讲到我们应该作的事,最后再提出他这样要求的原因。以第二十五节为例,“所以你们要弃绝(消极的)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 (积极的);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行动的理由) 。”我相信你们一定和我一样对此叹为观止。你可以分析使徒书信,就像你分析贝多芬(Beethoven)的奏鸣曲或交响乐一样;这里面有一定的次序。使徒的教训不是轻忽随便地提出的,他有一定的结构——消极,积极,原因。

使徒此处所用的方法涉及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那些人是在异教徒的社会中成长的,这正是他们所过的典型生活——说谎、偷窃、欺骗、言语污秽。他们后来成了基督徒,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立刻洗心革面,恶习尽除。不!他们如今陷于信心的争战里,受旧有的习性所困扰。使徒告诉他们该怎么办呢?你会很快发现,他的勉励和建议并不只是要他们去向神祷告,求神把这些东西从他们的生活中挪去。关于说谎的问题,他没有说:“求神使你们脱离说谎的欲望。”他实际上说:“不要再说谎了!要随时说实话。”我相信你一定同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有一种教训总是告诉我们说:“不论你碰到任何难处或问题,你只需作一件事,就是藉着祷告把它带到主面前,求他救你脱离困难;你只需站在那里,观望神的得胜。”不!使徒说:“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这是你我所必须作的事。“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不要再偷。”不是求神救你脱离偷窃的欲望,而是“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你我蒙召是为了这些事——将我们所相信的教训运用出来,并且总是知道我们为什么相信,能随时为自己的行为提供理由。

每一次我们都必须知道为什么我们不再作某件事,为什么我们开始作某件事,我们可以告诉别人其中的原因。当他们说:“你为什么不再像从前那样跟我们混在一起?你怎么如今判若两人了?”我们不能只是站在那里说:“我也不知道阿!现在我加入的团体没有人再那样作了,他们的作法确实不一样。”我们必须预备好,不仅是随时能给人“心中盼望的缘由”,并且能为我们的行为举止提出解释。

使徒用“所以”一词暗示了这一切,换句话说,他前面给他们的教训里已经提出基督徒言行举止的原因。但他并未停留在“所以”上头。每一次他都为我们提供特定的理由。他说:“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这是我们停止撒谎的原因,这是我们开始说实话的原因。这是一个独特的理由。

为什么这个理由的独特性对我们如此重要?因为世上还有其它的道德形式、伦理教训,和行为规范。基督教并不是垄断所有伦理道德的教训。异教徒也有他们的道德。有所谓的人文道德、伦理和文化体系,它们在现今的世代触目可及。作为信徒,我们必须在基督徒的伦理、道德、文化,与其它道德、伦理、文化的形式之间,画出一条清晰的界限,否则我们很难清楚地陈述基督徒的真理。让我提出一些历史的背景来说明。

十九世纪时,有一种教训兴起,主要是由拉格比(Rugby)的著名校长安诺德提出来的。他与其他人开始教导并鼓吹一种新的教训,他们仍然称其为基督教,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些道德和伦理教训。它对超自然和神迹的事几乎绝口不提,对属灵的事也甚少提及;当然就更谈不上救赎和重生的事了。安诺德的整个观念是,基督教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听到或读到主的某一个教训,然后照着去行,你就成了基督徒。这是他的教训。它几乎成了一件纯粹有关言行举止和伦理道德的事。然而这种理论在当时却盛行一时,有人称之为“公立学校的宗教” 。到了今天还有人相信那是基督教,认为我们可以靠着作某件事,或不去作某件事,或遵循某种道德伦理模式,或采取某种文化,就能成为基督徒。

我可以毫无犹豫地说,安诺德的教导完全否定了使徒在以弗所书里的教训。没有什么比这种教训更抵触基督徒的信息了。因此我认为在进一步讨论这些细节,例如说谎、偷窃、生气、说污秽的言语等等之前,我们心中必须清楚一件事:基督徒的信息与外邦人和人文主义者的道德伦理教训以及生活规范并不相同。

我们若对此不敢确定,就会错失了基督徒信息的独特性。基督徒的信仰是绝对独特的,没有别的与它类似;从前没有,现今没有,将来也没有。但我们若采取前述的教训,就完全抹杀了基督教的独特性,我们的信仰就成了一堆道德伦理原则的综合体,与那些主前时代的希腊哲学家作品中所提倡的无异。更严重的是,它泯除了主耶稣自己的独特性,把他视为许许多多生活导师的一员。你读上述那个学派的作品,就会注意到他们自露马脚;他们将耶稣与别的伟大伦理道德教师并列——摩西、以赛亚、耶利米、耶稣、保罗、穆罕默德、释迦牟尼等等。我们的主被放入一个种类里,他不过是一连串伟大教师里的一个,他不再卓然独立。他不过是一个教师,是全世界闻名的宗教领袖之一,他只是属于某一个系列的人物。他的独特性和特有的荣耀都被剥夺了。现今最难接受福音、最难受感动的人,就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异教徒,因为他们觉得不需要基督徒的信息。他们从不说谎,不偷窃,不犯奸淫,也不说污秽的话。对他们而言,基督徒的信仰不过是一套伦理道德系统,告诉我们何者可作,何者不可作。他们说:“我已经在过着那种生活了,那就是我的信念,我已经付诸实行,所以我看不出有什么必要礼拜天去教会,我自己住在乡间也能怡然自得,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荣耀。何必去教会呢?你们为什么故意自别于人呢?为什么说你们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东西呢?

因此这件事涉及了基督徒立场的核心;所以接下去我要提出基督徒信仰与其它异教文化或异教美德几个最根本的差异。

第一个重要的差异,可以从非信徒对自己的生活所提出的理由看出来。他们无可避免地把自己的品性和行为孤立起来。他们单独挑出一些美德,或把某些抽象的美德列出来,然后说,这些是人必须实践的——他们所用的方法基本上是理论和抽象性质的;他们只挑自己有兴趣的美德,鼓励我们实践。他们的呼吁是诉诸我们所属的国家、家庭、学校。他们所挑选的美德总是抽象的、客观的。可是基督徒的理由应该大不相同。基督徒为什么只作某些事,而不作另一些事,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主耶稣基督!他的理由是,因为基督来到世上,为他而死,而复活,赐他新的生命,所以……!请留意腓立比书第一章第二十七节那句美好的话,“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不是与你的国籍、你的身分相称,而是与“基督的福音”相称。我们的理由总是个人的,总是会提到主、他的身分、他所成就的事,他为什么这样作等等。这些理由是截然不同,完全相反的。

其次,这些异教系统(我称其为异教,虽然他们可能打着基督教的招牌)总是诉诸于人天然的能力;因为他们鼓励人奋发图强,遵循一定的模式。他们假设我们有能力这样作。因此这一类的教训通常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人。古时侯它只适用于受过教育的人,就是有才能、有知识的人。所以主耶稣在世上服事时,施洗约翰差他的两个门徒去问耶稣,“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这是他的高峰——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异教徒的系统、伦理、道德中,是没有什么可以对穷人说的。你要运用异教徒的文化和人文道德,你必须先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你若没有受多少教养,你就与这些无缘。那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人都还没有被上述的那个教训所触及,到了今天情形依旧。换句话说,非基督徒的教训对于失败者是无话可说的。如果一个人无法回应这些教训,他们就责备他、离弃他;他们不了解他,认为他愚不可及,无药可救,就将他放弃了。另一方面,基督徒的信息只认定一件事,就是我们必须领受新的生命,被神重生。保罗说:因此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或从前的样子;因为你们已经重生,有新人在你们里面,你们有从神来的能力。从前一切都是天然的、属肉体的,而现今却是属神的,是神奇的、超自然的;我们如今有圣灵内住。这是何等不同啊!人们怎么可能分不清呢?

再来看第三个差异。道德和伦理若离开了基督徒的信仰,就会流于自我满足、骄傲。我前面已经列出原因来了。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并不是一个骗子,他不过是个井底之蛙:“我说话算话,言出必行!我有很高的规范和原则!”他沾沾自喜,以自己为荣。保罗未成为基督徒之前也是颇自傲的。一个人若持守的是任何一种与基督徒信仰无关的伦理道德,他就很容易为自己和自己的成就洋洋得意。“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我的热心和努力,远远凌驾在别人之上。当然我表现甚佳,我已经过着这种有文化、有伦理道德的生活。”自满自足,目中无人!基督徒的信仰总是能使我们谦卑,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卑微、软弱和失败。我们注视神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是一只虫。我们读到“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时,就感觉自己在尘土中。这两个系统很明显是互相对立的。

于是我们得到第四个原则:在非基督徒的系统中,旧人和老我事实上是原封不动的。他们不过粉饰表面,以遮掩里面的虚假。你只要轻轻抓一下表面,就会发现它仍然在那里。你若冒犯或惹火一个看来似乎颇具道德伦理修养的人,就会发现他的道德相当肤浅,不堪一击。旧人纹风不动地仍然在那里,只是表面加了一点装饰,看起来较吸引人,其实里面毫无改变。另一方面。基督徒的信仰创造了一个新人、新的性情、新的族类、新的心、新的观点。或者套用我们一直强调的原则,这是外表和内在彻头彻尾的改变。世俗的系统只是拼命把化学药品倒入受污染的河流里,基督徒的信仰则是正本清源,一直触到人的深处,洁净源头,产生一个新造的人、新的族类。

第五点,我认为世界的道德系统只能设下栏栅,暂时阻挡罪恶的泛滥,但并未对付罪本身?一个遵照这些系统去行的人从来不会作出伤天害理或违反伦常的事。他循规蹈矩,对粗鲁、亵渎,或丑恶的事不但不敢公然行之,甚至连想也不敢想。可是罪的原则和本质仍然在他的生命里面。另一方面,基督徒的信仰对付的是整个问题。登山宝训对此有极为精辟的解说。例如法利赛人教导说:“只要你没有实际上犯奸淫就没关系,你在那条诫命上还是完全的。”但是基督说:“不!如果你在心里,在思想和想像中动了淫念,你就等于犯了奸淫罪。”他的话直捣向人的根部,到人的内心深处。他关切的不只是外表的粗俗,而且是各式各样的表现。我再重复说:非基督徒的系统只注意公开的行为,而对人私底下的举止却漠不关心。让我举一个现代的例子。看看一些政客,他们打着道德的旗帜,大声疾呼反对氢弹和这一类的武器。他们说:“为了人类的尊严,这些必须禁止。”他们的道德良知和公义意识极度高涨,但看看他们的私生活,在对妻子的忠诚度上他们是否也如此热切呢?公开的道德若不能运用在生活中最柔软、最高贵的关系里,那就是假道德。那些公开提倡道德,自己却无法在生活的一切领域和细节上保持同样标准的人,他的言论是不值一听的。那只是表面,不是真的。

第六,非基督徒系统真正强调的是制止。他们对表达一无所知。他们是消极的,缺乏自由。但基督徒的信仰能兼顾二者。你不仅是不再说谎,而且要说诚实话。世界的系统总是负面的,纯粹用压抑的方法,完全欠缺神儿女特有的自由。事实上,异教和类似的文化总是一成不变的,缺乏生气,没有自动自发性。他们是大批制造的,结果总是制造出同样的心思和观点;他们看起来大同小异,作起事情来也如出一辙。他们侵犯了人的个性,因为他们把所有人性都挤入同一个框框里。但基督徒的信仰却不是这样。我们总是在多样性中取得合一。我们作同样的事,但我们彼此并不是一模一样的。感谢神,我们中间具有多样性,在合一中见差异。我们不是全部都被塑造成一个模样。如果你看见一群基督徒总是用同样的方法作同样的事,你最好心中存疑。他们的教导可能有误。没有两个传道人是用同样的方法讲道的;可能一个较安静,一个较激烈。让他们继续保持个人的风格,这是神所造的。世界的系统却企图打压你的个性,他们制造出一个标准样板,就像一排豌豆或一整张邮票一样。这显示非基督徒系统的错误;他们违反了基督徒的真理。

最后,非基督徒系统总是冷冰冰的。那是一种人造的冷漠。其差别就像你花园里的鲜花与一枝人造玫瑰的差别。他们乍看之下非常近似,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人造的东西!那是冷冰冰的,死气沉沉的,硬梆梆的,没有温暖,你接近它的时候,一点也不会受它吸引。那正是表面的道德和伦理系统之写照。那些仅仅讲究道德的人是难以亲近的,他们有一种说不出的冷漠;他们志得意满,看起来一切都很完美,但你无法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任何同情心。他们没有温暖,从来不会鼓励你,或同情你。但你来到基督徒面前,情形顿时改观。他又温暖,又有人性,且富同情心,很容易让人亲近,会鼓励人,不会自命清高,他也能为公而忘私,他整个人是受爱的原则所管理,爱是他生命的重心,由他里面发出光芒。他不会总是留意外表;他里面有这种自动自发的生命原则。他成为这样的人,是因着神的恩典,由于神的恩典能为他成就这些事,他让你觉得这恩典同样也能为你成就这一切。

让我用一个七十七岁老人家信主的故事来结束;这件事发生在大约二十年前。他本来是一个极端败坏的人,酗酒、殴妻、赌博,样样都来。但是他后来因为一件事而成了基督徒,有一天下午,他正喝着啤酒,忽然听见有两个人在谈论福音,其中一人说:“你知道吗?我觉得自己还有希望。”这个人听了立刻恍然大悟说:“既然他有希望,那么我也一定有希望啦!” 但是一个单单具有道德的人对别人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他们不会让你觉得自己有希望。你可能对自己说,这一切固然不错,但我算什么?我可作不到,我跟他不同。因此他们仅仅责备你,然后把你留在冷冰冰的地方。基督的福音却不是这样。那里面有温暖、生命、光明,它具有活泼的本质。你看见一个人,就说:“他成了这样的人是因神的恩典。如果这恩典能改变他,也必定能改变我!”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大约三十年前,我在一个医生家里过夜,当时他年事已高。晚上聚会完之后,他为我叙述他一生的故事。他说:他的一生从起头就频出状况。最先从他家里开始。他的父亲是圣公会的会员,母亲则属于神体一位论派的教会(Unitarian  Church)。问题就出在这里。他说:“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仁慈善良的人,只是他每一个周五晚间都会出去买醉,喝得醉醺醺地回来。就我记忆所及,我的母亲似乎从未作过任何错事。她像其他神体一位论派信徒一样,有崇高的道德标准。但是我心中一直感到不对劲。我的父亲尽管有失败的地方,但他总是能帮助我,这远比我母亲的匡正能吸引我。我作错事的时候,总是可以到父亲那里去,但我从未想过去找我的母亲,因为她的冷漠使我敬而远之。后来我作医学生的时候,这个老问题一直缠着我。我每个主日早晨去听著名的神体一位论派牧师Dr James Martineau 讲道,他通常都是讲有关伦理的题目;我对他的口才、措词、分析事物的精确和逻辑性深感佩服。到了礼拜天晚上,我就去救世军的聚集,他们并没有正式的聚会,也没有口若悬河的讲员,甚至有些东西似乎会冒犯像我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然而我的心在那里感到无比温暖,我觉得有一些东西能够在我遭遇个人的失败和问题时助我一臂之力。主日早晨的礼拜,我冷静地坐在那里,用我的知识和智能去欣赏讲道,但我个人的道德问题并未得到帮助,我的心未感受到任何温暖。到了晚上,情形就顿然改观了。”

我们都需要学习这个故事所教给我们的功课。当我们不再说谎,开始说诚实话,不再说污秽的言语,不再偷窃,停止一切恶事的时候,我们所用的方法必须使那些醉酒、无药可救、失去一切意志力的人,在看见我们、与我们接触之后,就觉得他们自己也有了盼望。我们必须常常使人注视基督,知道我们成了现今的样子,纯粹是出于神在基督耶稣里的恩典。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