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

(以弗所书三1-21)

1、因此,我保罗为你们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替你们祈祷[此句是对照十四节所加]

2、谅必你们曾听见神赐恩给我,将关切你们的职份托付我,

3、用启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奥秘,正如我以前略略写过的。

4、你们念了,就能晓得我深知基督的奥秘。

5、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叫人知道,像如今籍着圣灵启示的圣使徒和先知一样。

6、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籍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

7、我作了这福音的执事,是照神的恩赐,这恩赐是照运行的大能赐给我的。

8、我本来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然而还赐我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传给外邦人,

9、又使众人都明白,这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秘是如何安排的,

10、为要籍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

11、这是照神从万世以前,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所定的旨意。

12、我们因信耶稣,就在里面放胆无惧,笃信不疑地来到神面前。

13、所以,我求你们不要因我为你们所受的患难丧胆,这原是你们的荣耀。

14、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

15(天上地上的各[或译:全]家,都是从得名)

16、求按着丰盛的荣耀,籍着的灵,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

17、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

18、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

19、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

20、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

21、但愿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阿们!

1[基督耶稣被囚的]

    [因此,我保罗为你们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弗三1)

    我们开始研讨以弗所书第三章时,务必要提醒自己注意这章经文的上下文和当时的环境。大使徒保罗的心思总是井井有条理的。他不是一个单凭直觉的思考者,他乃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思想家。他不是只一味地把理念倾倒出来,他总是有细密的计划。虽然他偶而会岔开主题谈到别的事,大体上他总会再回到原先的话题。这一章开头的[因此],提醒我们它与前一章的关联。为了方便读的人,新约的使徒书信被分成一章一章的形式,但我们绝对不可忘记,原先并不是这样划分的。我怀疑到底这节经文是不是新的一段之开头,可是圣经学者既然在这里分章,当然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而且整本圣经的分章分节是有其价值的。可是有时候这种分法却可能造成一些阻碍,因为它会给人一种印象,好像新的一章是在介绍一个新的主题。

    显然此处不是这样。使徒保罗说,「因此,」他指的到底是什么?当然是指前面他说过的那番话,也就是在基督耶稣的福音光照下显明的一个惊人事实:凡相信这福音的外邦人也在基督耶稣里与犹太人成为一个身子了。这是第二章的信息。那些以弗所的外邦人原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的,他们「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他们「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可是他们「已经得亲近」了。不但如此,两下已「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了。这引领我们来到了有关基督教会本质的教义上,指出外邦人中的信徒如今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成为「圣殿」,就是主的居所。这是外邦人和犹太人的情形;中间隔断的墙已经拆毁了,一切冤仇都废掉了。这种奇妙的合一与和睦乃是靠着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的宝血而达成的(13)

    使徒向以弗所人解释了这些真理之后,他又说,如今由于这个原因,我保罗为你们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然后他似乎突然就停在那里了。显然他想作进一步的说明,可是他停了下来,略为犹豫,一直等到第十四节,在那里我们又找到同样的形式——「因此,我……」。他继续告诉他们,他在为他们祈求,以及他代求的是什么。换句话说,从第二节到第十三节末了,是岔出主题的一段话,所以在第一节末了和第十三节末了应该有一个括弧来标明这个事实。

    在这一段岔出去的话(第二节至第十三节)里,使徒对以弗所人介绍了他自己的事工——他的呼召,他的职份,以及这事工的伟大目标和目的。然后他又回到先前的主题,继续说出他在第一节想说的话。

    记住这一点之后,我们还必须来探讨为什么使徒突然之间中断了他自己的思维,岔出主题说出那段话来。他为什么暂时打断自己的论述,以致于留下口实,被那些迂腐的学究批评为风格上的瑕疵?他们批评保罗的行文风格,说他「缺乏文法上的层次和连贯性」,也就是说,作者突然从他正在讲的话题中岔出去,论及别的事,也许从此就再也不回到他先前打算讲的话题上头了。换句话说,作者没有讲究风格的一贯,流畅,轻快,而忽然中途进来了一段干扰、打岔、无关宏旨的话。那些学究说,这种风格很低劣,不值一顾。使徒保罗确实在这里犯了这毛病,所以我们必须问自己,他为什么这样作?到底是什么忽然攫住了他,使他岔出主题?要回答这问题并不困难。他自己在第十三节给了我们答案,我们若真正要明白这件事,就必须把它和第一、二节放在一起看,因为他说,「所以我求你们,不要因我为你们所受的患难丧胆;这原是你们的荣耀。」这与他在第一节中对自己的描述不谋而合——「我保罗为你们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他勉励以弗所信徒,不要因他为他们所受的患难而丧胆,反而要引以为荣耀。换句话说,保罗在这里岔出去讲别的事,正是他最令人感动之处,足以显示他有一个伟大的牧者心怀。他对别人的关怀是他最杰出的特质之一。

    我们必须明白,保罗并不打算在这里写一篇神学论文或文学作品。保罗所有的书信中,恐怕没有一本比以弗所书涵盖更多的神学和教训,然而他却是带着纯粹的牧者心怀去写以弗所书的。他写这卷书信,是为了帮助以弗所信徒,勉励他们在信心上长进,建立他们,引领他们进入救恩更高、更深的层次。由于他抱着这样的目标和动机,相形之下,文章的风格和形式对他就变得微不足道了。若与他急欲要这些人明白救恩真理的心愿相比,风格又算得了什么?如果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行不出来,教他们一大堆神学又有何用?所以这些事必须一并提起;使徒从头到尾一直将这些事铭记于心。

    我们可以花很多时间讨论这一点,但我不打算这样作。我只想对传道人,或者有心作传道人的,或正在受训练预备传道的人说几句话。我常常想,今天基督教会落到这光景,有一大半的原因是我们这些蒙召传道的人或多或少忘记了使徒的方法,离开了使徒的方式。大约在十九世纪末了,我们的讲台突然起了很大的变化。讲道变得越来越具学术性。传道人开始注重讲章的形式和风格。当然,集讲章成册出版的风气也是肇因之一,因为它使传道人越来越注意如何遣词用句,引经据典。

    从历史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很有兴趣的现象。漫长的教会史显示,每一次新的复兴和改革都会打破这种咬文嚼字的倾向。例如基督教改教运动。由于罗马天主教会讲道的方式充满了哲学的论证,以及精致的布局,以致于彻底妨碍了属灵的精意。或许那种讲道法可以刺激人的智能,可是却没有涵盖属灵的真理,对人的生命也无任何启迪。因此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加尔文(Calvin)及其他人不得不引进焕然一新的讲道方式,这种讲道根据的是解经的方法。

    到了十七世纪初期,英国国教的讲道又变得过分形式化,从安德路主教(Launcelot Andrewes)和泰勒(Jeremy Taylor)等人的作品即可见一般。他们的词藻极华美,风格高雅,布局精致。有人声称泰勒是英国有史以来『讲坛的荣耀』。从形式、措词、均衡各方面来看,他们的讲章确实卓越出众,绝对不会有任何文法不连贯、岔出主题、或中途插进一段题外话的情形出现。当他们引用古典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时候,总是引用的恰到好处。但是这一类的讲章却不能产生任何属灵的活力。清教徒看见他们真正需要的乃是活生生地将真理陈明出来,即使因此牺牲了风格和华丽的词藻也在所不惜。十八世纪显示教会又重复了同样的缺点,不论是英国和美国都如此,可是主耶稣也再度兴起了一批人与他们抗衡。有些学者批评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的文体很糟。我同意他的风格不够讲究,可是却充满了真理,生命,和能力。他的讲道满有圣灵的恩膏和引领,所以能带来荣耀的复兴。

    同样的,保罗的心中也满载着爱和牧者的关怀,他关心那些信徒是否能在信心上得建立。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岔出主题去,可是他总是会记得回来,重拾前面的主题。

  我要再问一次,他为什么这样作?答案是,他知道这些以弗所人会因为他在罗马被囚而感到困扰。他知道他们会担心他的健康和前途。不但如此,他知道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他的患难和受苦很可能变成他们的绊脚石。他知道他们之间的争辩可能带来的危险;有人会说,保罗从前在我们这里的时候,他告诉我们基督徒生活的丰富,以及作为神的儿女是多么有保障,没有什么能伤害他;确实,基督说过,「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他强调基督徒生活荣耀的一面;可是如今他成了囚徒。这岂不是互相矛盾吗?难道神允许祂的儿女如此受苦吗?保罗知道他们可能会这样想,因为基督徒常常会这样作,他们的信心可能因此被绊倒。所以他决定指出基督徒生活中许多荣耀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第十四节到本章末了读到这方面的劝勉。保罗是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他明白如果他们因为他在罗马受的苦难而开始疑惑福音,那么即使他一再指出基督徒生活的丰盛,也是徒劳无功的。

    没有什么比受苦的问题更容易使神的子民困惑了。神为什么容许祂自己的百姓经历试炼和苦难?为什么像保罗这样卓越的神仆也会被下在监里?这是圣经常常讨论的题目,特别是保罗的书信。他写给腓立比人的书信里,头两章即用相当不寻常的方式论到这主题。他写给提摩太的书信里也特别提及,这似乎是提摩太常遇见的问题。他因为使徒保罗的受苦,甚至即将被处死,而心中起疑惑。提摩太不能明白这事,他因而沮丧灰心,所以保罗必须写信给他。此处保罗在写给以弗所人书信中第三章的开头,又提到了这个主题。这段岔出去的话用意即在此。它论到虔诚、热心之人受苦的问题,也论及为什么基督徒必须在这世界上忍受苦难。

    现在我们来看保罗如何帮助以弗所人。他并不是写给他们一封纯粹的慰问信,道出安慰的话。他也没有对他们说,这真不幸!我本来有自己的计划和盘算,可是世事难测,谁会想到发生这些事?但不要太难过,我相信到头来一切都会转危为安的。这不是保罗的方法。请注意他怎么做,他告诉他们他如何看待这些事,他向他们指出他自己对待这些事的态度和反应,然后勉励他们以同样的方式看待这个问题。他教导他们,使他们能够像他一样找出应对之计。我特别提出这一点,不单因为这是解释以弗所书时必要的步骤,更是因为这是攸关重大的原则;当我们面对这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应该总是用这些原则来管理我们的思想。任何人若经历试炼,苦难,忍不住问道:神为何容许这事发生;那么这个信息就是给他预备的。这个人可能是你亲密的好友,也可能是你自己;可能教会里发生的事动摇了你的信心。这里有一个伟大的论述。不论你遭遇怎样的逼迫,不论你经历怎样的疾病或痛苦,不论你多么失望,这里有一个应对的方法。

    我们观察使徒对这问题的看法时会发现,他从未吐出半句怨言。他一点也没有埋怨。他的心中从未须臾浮现这样的疑问:这对我公平吗?我事奉神这么多年,为祂四处奔波,不辞劳苦,一生最精华的时光都投入神的事工,如今不觉已年老体衰——为什么这些苦难还会临到我?!保罗从未有过疑问!他一句怨言也没有!

    其次我们注意到,保罗从未用一种逆来顺受、苦撑到底的态度去承受苦难。很多人这样做!可是此处却丝毫没有这种语调。他没有说,好吧!反正在世界上,有顺境就必然有逆境,有玫瑰就必然有刺;你必须接受这个事实:生活本身就揉合了顺遂与挫折,享乐与痛苦,所以不要抱怨。你也许一直很幸运,生活一帆风顺,因此事情一旦有了差错,也不要哭泣。要冷静,平衡,打起精神,作大丈夫,要硬起头皮,咬紧牙关。不!这不是保罗的教训!那是斯多亚主义(Stoicism,又称禁欲主义)或异教徒的态度,是世界所谓的「勇气」。它与基督徒的信仰毫不相干,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事实上你若好好读这一章经文,必然会得到一个结论:保罗似乎在试炼当中仍满有喜乐。这里有一种欢喜、胜利的语调。末了他在第十三节说,「所以我求你们,不要因我为你们所受的患难丧胆;这原是你们的荣耀。」他要以弗所信徒「得胜有余」,像他自己「得胜有余」一样。他不仅仅是忍受环境,而且更进一步,他在苦难中有喜乐。他是得胜者,满有喜乐。他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能看清楚,就会发现这中间有极奥秘的成份。这是新约教训的特质。我已经说过,使徒在腓立比书第一章第十二节里说到了同样的教训。他在那里也是以囚徒的身份执笔,他说,「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使徒说,不要浪费眼泪在我身上。我要你们用我的方式来看所发生的事,它们其实是在「叫福音兴旺」。他实际上是说,要为这些事感谢神。他写给提摩太的书信中说,「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后一7)。他又在同一卷书第二章说,「你要和我同受苦难,好像基督耶稣的精兵(3),「我们若能受苦(中文和合本译作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12)。他在第三章更进一步说,「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12)。那是主要的教义。

    不只是保罗如此教导,我们在彼得前书里也看见了同样的教训:「亲爱的弟兄阿,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1214)。这个教训精髓即在此。使徒要以弗所人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看待他的被囚和受苦,以致于他们能从这一切遭遇中看见有荣光照耀,并且能将荣耀归给神。

    可是基督徒如何到达这地步呢?使徒如何把他自己和以弗所人带到这地步呢?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保罗能作到这一点,不是因为他天生具有这一类的性格。他的性格其实正好相反。按着本性说,保罗是一个很容易灰心的人。他生性敏感,勤于自省。他在遭遇患难的末了,内心仍有平安,这不是出于天性,而是他采用的方法所导致的结果。他发出问题,然后指出答案,再说明论据。这是他一贯的方法。他在这段又岔出去的话中也是采用这方法。我们过基督徒生活时,首先要作的,就是学会这个秘诀。不要让事情淹没我们,使我们灰心失望,以致于坐在那里自怨自怜;我们得停止这样作,好好观察一下环境,只对事情而不是对神发出疑问。这样我们就能找到答案,然后再找出一个论据。我们必须把整件事放在它的环境和前后事件中,把它与整个基督徒信仰和生活连在一起。这样作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论据浮现出来了。让我们来思考一下。

    保罗在此处是一个阶下囚。他知道这个事实,以弗所人也知道。现在的问题是,他怎么成了囚徒?为什么被囚?他下监的原因是什么?他在牢里,手被铐在一个兵丁手上;他并没有坐在那里自怜,他却说:我必须好好思考这件事,我为什么被下在监里,成为囚徒?这件事怎么发生的?如何解释呢?原因何在?然后他开始为他自己以及以弗所人提出答案。我们必须先来看他在第一节里提供的答案。

    他告诉我们的第一件事是,他不是一个寻常的囚徒。他是这么陈述的:「因此,我保罗为你们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从某一方面看,他这样说已经等于回答了这问题。他不是罗马人的囚徒。他被下在监里,不是因为罗马帝国的缘故。他也不是尼禄(Nero)王的囚徒。当时在位的刚好是尼禄,可是保罗不是他的阶下囚。保罗也不是因为罗马的法律而下监。他不像其他的囚犯,是因为犯了某种罪行而被囚禁起来。既然不是,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牢里呢?

    他的答案是,我是基督耶稣的囚徒,我作了基督被囚的。这声明多么惊人阿!你有没有注意到,使徒每次论到自己时,他总是用与基督有关的词来表达?例如「作基督耶稣使徒的」,「基督耶稣的仆人」,「基督耶稣的执事」,「基督耶稣的仆役」。请注意他总是在书信开头使用这些词汇。每一件事都与基督有关,都是因基督而起的。此处他毫无犹豫地说,他被下在监牢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他是基督的囚徒。

    他可能对自己说,如果我还是以前的那个我,如果我还是大数的扫罗,仍然是那个法利赛人,那个亵渎、侮慢的人,如果我还是犹太律法的教师,是教导各样诫命律令的人,如果我仍是从前的扫罗,那么我就不会在监里了。这是明显的事实。我现在一定仍是自由身,这一点问题也没有。那么,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呢?我在这里是因为我在往大马色路上遭遇的一件事,那次事件最后把我带到罗马,使我身系囹圄。

    一旦你这样想,你就忘记了牢房,铁条,以及狱中种种的不适。保罗提醒他自己,他生命中曾发生的那一次惊人事件,当时他看见基督的脸俯视着他,又听到主的声音。坐牢使他有机会回忆自己重生的经过,以及神奇异的恩典和主的大爱。他回想起自己以前是如何亵渎神、逼迫人、侮慢人,然而基督仍然爱他,为他死在十字架上,除去他的罪,使他得与神和好,让他作神的儿女。这一切齐涌上心头。他是基督耶稣的囚徒,所有发生在他身上的事,都是从这里起头的。

    然后他又想起基督给他的使命,他稍后会再作解释——基督如何籍着启示,将这使命向他陈述得明白。基督对他说话:我要「派你作执事,作见证人」,「我也要救你脱离百姓和外邦人的手」,好叫你能向他们作见证。大使命!这一切都一一回到他的记忆中。如果你在狱中,心思被这些念头盘踞,那么牢房也可以成为乐园。你仿佛坐在天上,虽然肉身仍在受苦。那是使徒的方法,他是基督的囚徒。

    但并不限于此!保罗也是指,他是为基督的缘故受苦,他不是为自己受苦。他不是因为个人作错了什么而被下监。他身陷牢狱是因为他传讲福音,因他为了基督的名和荣耀而大发热心。他是因作基督徒而受苦,他是为基督的缘故受苦。这对保罗而言,是一件最美妙的事。他写给腓立比人的信上说,「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祂受苦」(腓一29)。不要埋怨,如果你为基督的缘故受苦,就要把它当作极大的荣耀。早代的基督徒就是用这种方式来看待他们所受的苦。他们感谢神,因为他们终于被算作配为主受苦的人。即使他们被丢到竞技场中,眼看将被狮子吞噬时,他们仍这样想。那最高的荣誉,最终的荣耀,乃是为主殉道。这是他们的看法,这也是得胜、得荣耀的途径。

    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保罗的受苦对他来说,是再一次证明了他的呼召和门徒的身份。这一点在我已经引用的一处经文中阐明了:「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后三12)。那是一句洞察锐利的论证。它的意思是,我们如果从未受过某种形式的苦,就不是基督徒。你相信圣经是神的话吗?你相信保罗是一个受了默示的使徒吗?那么你就必须接受这个明确的断言,「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所以我因作为一个基督徒而受到某种形式的苦难,这证明我是祂的门徒。使徒雅各在他的书信中也肯定地说,「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2)。为什么?他说,因为那是证据,证明你们的呼召和门徒身份。使徒雅各在他的书信第一章说得很清楚。保罗作为基督耶稣为囚的,也有这方面的意义。

    可是还有另一层意义。使徒保罗在歌罗西书里说到一件最令人惊讶的事,「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24)。换句话说,他因着自己肉身上的苦,而进入了基督的苦难中。腓立比书第三章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并且晓得和祂一同受苦(10)。他需要复活的能力才能作到。「使我认识基督,晓得祂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祂一同受苦。」他说,在这些苦难中,我就填满了从前基督留下来的、未受完的苦;我是为了基督的身子,就是教会的缘故,在肉身上受苦。他说,我虽然人在狱中,但你们不要把眼泪浪费在我身上,也不要因我的遭遇而灰心。这是一件最荣耀的事;我正在享有一生中最大的特权,就是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保罗如今有的是最伟大、最崇高的权利——跟随基督的脚踪行。彼得也在他的第一卷书信中带出同一个真理:「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祂的脚踪行。祂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祂……受害不说威吓的话(2123)。这是特别的权利:我们得以跟随基督的脚踪行。

最后保罗指出,他忠于基督交给他的信息,这个事实是他的被囚的直接肇因。请留意他说,「我保罗为你们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为」「你们外邦人」「作了」。这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说,他为何下狱?因此」——指他前面提到的事。真正导致保罗被囚的原因是,他周游各地,向犹太人,也向外邦人,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这是他激怒犹太人的主因。使徒行传第二十一、二十二章记载保罗的被捕和下狱,那段文字很清楚载明了这是导致他被捕,被拘留,被送到罗马的原因。他坚持传讲外邦信徒是与犹太人「同为后嗣」的。要是他不强调这个教训,犹太人一定会容许他继续传道;可是对犹太人来说,保罗一直传讲的这个教训是无法容忍的,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所以他们反对他,几乎谋害了他。由于罗马当局的介入,使他逃过了他们的毒手。「因此。」保罗告诉以弗所这些外邦信徒,他实际上是为了他们而受苦,因为他始终坚持说,外邦人因信就成了亚伯拉罕的子孙,正如犹太人一样。他告诉以弗所人,你们可能正在享受福音带来的自由,而我却是在捆绑中,身陷牢狱。如果当初我保留一部分的真理不说,现在我可能仍是自由之身;可是我要你们知道,我乐意为你们的缘故受苦——我引以为喜乐。我在狱中,可是你们却能享受神儿女荣耀的自由。

何等高贵的人!何等可敬的基督徒!我们中间有些人如果保留一些话不说,可能我们在教会里也会和在世界中一样广受欢迎。一个传道人要想广结人缘,他一定不能得罪人。可是保罗并不在乎是否受大家欢迎。他领受了真理,就要把完整的真理传讲出来;他一无保留。只要他略过这一个特别的部分,就会平安无事了。可是他说,不,我受命去传讲这福音,我的主差我往外邦人那里去,就如同祂差我去到犹太人中间一样。所以保罗甘心乐意为外邦人的缘故受苦。

但是保罗又更进一步。请留意他在第十三节里说的话,「我求你们,不要因我为你们所受的患难丧胆;这原是你们的荣耀。」他所受的苦,竟然是他们的荣耀。这怎么可能?我们要找出答案,不妨先问一个问题:殉道者的死究竟对我们有何价值?我们为什么应该阅读福克斯(John Fox)所著的《血证士》(The Book of Martyrs)?为什么要读有关苏格兰保守福音派(Covenan-ter)的事迹?为什么要读那些为了基督徒信仰而放下自己生命的男女的传记?使徒告诉那些以弗所人,他所受的苦可以再一次印证有关他们的真理。保罗为什么被下在监里?答案是,因为他确知一个信息,就是基督为犹太人死,也为外邦人死。虽然他知道传此信息可能意味着牢狱之灾,甚至可能因此送命,但是他仍坚持传讲,因为这是真理。以弗所人的信心必因此而大得坚立!他们对自己说,保罗对这个信息必然坚信不移,如果他心中有任何疑惑,他就不会这样看待他的受苦。他告诉我们,他坚持相信这信息,他不但不收回,反而甘愿为它受苦。那么,这一定是对的,有关我们的这信息必然是真理,在基督耶稣里,我们和犹太人成为一个身子。所以我们看见,从他们的立场说,保罗特别将他的受苦集中在福音最荣耀的一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接下去几节要详细地告诉他们这信息是基督用特别方式个别、私下地启示给他的。

他提醒以弗所信徒,基督已为他们死,如今轮到祂的仆人保罗为他们受苦,甚至为他们受死,而他视此为极大的特权。他们中间许多人可能只是奴隶,或者极寻常的老百姓,可是保罗告诉他们,神儿子既为他们死,作为使徒的他,能够为他们被囚,也自然是一种光荣。一个像保罗这样的人,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真叫人想起立欢呼!你或许感觉自己很渺小,但你可以意识到这一切所隐含的特权,奇妙,和荣耀。此外,保罗以这样的方式受苦,更替基督徒奠下了美好的典范,教我们如何面对苦难。还有什么比阅读殉道者的受难记载更能坚固我们的信心?如果你感觉对基督徒的信仰有任何疑惑或踌躇,如果你觉得这世界正在吸引着你,你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以学生、商人、专业人士的身份忍受苦难,那么不妨读读殉道者的传记和故事。诗篇作者说,[你要细察那完全人,观看那正直人,因为和平人有好结局](三十七37)。希伯来书的作者说,「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看看他们死亡的方式。「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十三78)。没有什么更能坚立我们的信心了!那些人面对暴君,狮子,刀剑,却能制服仇敌,「打退外邦的全军。」因为他们知道基督,也知道这真理的实际。

使徒告诉以弗所人,只要他们看清他下监的真正意义,只要他们用正确的方法看待这些事,他们就会认识到基督徒生活的荣耀,那是他们前所未体会到的。保罗的意思是,对他而言,基督徒生活是他的一切;基督是他的「一切,又在一切之内(编按:西三11另译)。基督徒的生活是如此荣耀,如此奇妙,此起他个人的自由要珍贵得多,甚至比他个人的性命还宝贵。保罗此处的意思就像他对腓立比人说的那段话一样:「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他又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2l23)

  这是使徒论证的开头,其中包含一些因素,还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你在患难中仍有喜乐吗?你是否因发生在你身上,或者发生在教会中的事感到灰心失望?你如果因为作基督徒而受苦,不妨再来看看保罗的这段论述。看清楚这番话,相信它,把它应用出来,最后你可以站起身来,感谢神,因为你也得以参与这个事实:「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祂受苦(腓一29),这是何等的光荣!我保罗为你们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你现在明白了他的意思吗?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