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课
 第二十四课

6:1-10()

這一段經文主要說到信徒用愛心彼此接待的生活。加拉太書5:13-14:“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當時在加拉太的教會裡,信徒受了一些律法派的影響,以致有些信徒就軟弱和妥協。另一些剛強的信徒因而對他們不滿,于是引起了信徒之間的紛爭,也就失去了彼此相愛的見証。但保羅勸戒他們說,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裡,指出用愛心行事為人,這才是信徒生活的原則。彼此的攻擊不單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叫雙方都被消滅。只有用愛心互相服事,才能成全律法。所以在6:1-10,保羅就直接提出一些愛心生活的實踐方法,第一節就首先說到如何挽回被過犯所勝的弟兄。

一個真正願意順著聖靈而行的基督徒,是不可能慣性地去行那些情慾上的事的。但是信徒仍然會有勝不過罪惡試探,因而”偶然”跌倒的情況。這不是說我們故意要去犯罪,而是偶而不慎地犯了罪,彼得前書5:8 說,我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喫的人。所以,信徒一不留心,就會被它“出其不意的捉住”,或“不知不覺地被它拿著”。信徒一旦跌倒之后,必然會感到痛苦,需要別人的扶持才能夠站立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屬靈的人,也就是那些勝過了罪惡的人,不應該嚴苛的指責這些被過犯所勝的肢體,也不要輕看他們,反而是要用溫柔的心把他們挽回過來。每一個基督徒都有可能“被過犯所勝”,需要弟兄姊妹的挽回,所以每一個基督徒對于軟弱的肢體都有責任,要挽回他們,扶持他們,免得他們被魔鬼所擄去。

“挽回過來”,這個動詞原文中含有“成全”、“使恢復原狀”的意思,是個屬于醫學的名詞,指把斷了的、或扭曲了的骨頭重新接好。其實我們每個信徒在主裡面都是互相為肢體,是彼此相關,彼此成全的,故此在肢體失敗軟弱的時候,不可毀謗他、批評他,反而應該盡力的把他挽回過來,恢復與神與人的正常關係。

在挽回那些被過犯所勝的人的過程中,有兩方面的事情是需要注意的:第一,是要用溫柔的心。這一顆是充滿了愛,充滿了忍耐,充滿了良善,而且是謙卑的心。這種溫柔的心,願意為別人擺上自己的時間、精神、體力,甚至是財物,又能夠體恤人的軟弱。我們想到我們的大祭司耶穌,希伯來書4:15 說:“他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耶穌能夠了解、同情我們跌倒后的痛苦心情,所以我們對軟弱的弟兄不可存著一種定罪的態度,認為他們不可饒恕,和加以輕視,這種態度只會使他們更加灰心喪志,以致在羞慚之中不肯回頭。我們總要用柔和的態度,使他知道自己的過錯,因而願意回轉過來。其次要注意的是,我們自己也要小心,恐怕也會被引誘。當我們在勸勉和挽回別人的時候,總要隨時警惕自己,想到自己也可能隨時被引誘而失敗,因此不敢自誇自傲,反而時刻謹慎自守,要靠主更深。

除了用溫柔的心挽回被過犯所勝的弟兄姊妹外,愛心生活的另一個積極方面乃是“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我們每天在生活上都會遇到不少的難處,腓立比書2:4 節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弟兄姊妹就是主裡的一家人,別人的難處也是我的難處,我們彼此互相照顧,互相幫助,這樣才顯出真正的相愛來,加拉太書說:愛人,“就完全了律法。”主耶穌擔當了我們的憂患,背負了我們的痛苦,我們這些屬于主的人,也應當本著在基督裡的愛心,盡量分擔弟兄姊妹的憂患,彼此相助,叫主的教會興旺起來。

接著,6:3 節說:“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若有人認為自己很了不起,沒有什么罪過或軟弱,因而比別人強的話,他就不會體恤或同情別人的軟弱,更不會去關心或擔當別人的重擔,其實這是一種自欺的態度,因為在神面前,這人是一無所有的,針對這種“自以為了不起”的自欺行為,保羅提出了一個防範的方法,就是應當察驗自己,第4節說:“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

省察自己,是避免落在自欺的一個重要步驟,這種省察的工夫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各人應該集中注意自己的所作所為,而不是與別人的工作或行為來比較,這樣,他就不會因為看到別人的軟弱而自以為剛強了。“察驗”這一個詞也可以用在審判的日子中,神對人的察驗。哥林多后書5:10 告訴我們說:“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各人必須為自己負責,若有人要誇口,他所誇的只在乎自己在神面前的行事,而不在于自己怎樣比別人好,更不能挑剔別人的過錯。

保羅繼續說出應當察驗自己的理由,就是“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這裡所提的“擔子”與上面曾講過的”重擔”是兩個不同的字眼,重擔是指一種難以忍受的重壓,自己一個人沒有辦法擔得起,需要別人來分擔。而這裡所提的“擔子”是指每一個人在世上所應盡的本份和責任,這個擔子必須自己背負起來,不能推卸給別人。對神對人,基督徒都不能逃避應盡的本份和義務。這一段經文主要說到信徒用愛心彼此接待的生活。上一次,我們看過經文的前半段,這回我們會集中看6:6-10,怎樣在愛中供應別人的需要。保羅在6:6-10上面曾說到“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但他恐怕信徒以為傳道的人也應該負責自己的生活,所以特別提出要在愛心上接待神的僕人。

“在道理上受教的”是指一般的信徒,而“施教的人”就是指那些撇下一切世務,專以祈禱傳道為事的工人。這些人先顧到神國的需要,把自己肉身的需要放在一旁,為主的緣故到各城各鄉去傳福音,拯救人的靈魂,餵養信徒的靈命。他們的事奉實在是主所喜悅的,也是要成就神的旨意,與神同工。至于“受教的人”一樣能夠在神的工作上有份,就是”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叫這些施教的人在生活上沒有缺乏,沒有憂慮,使他們更有時間,更有力量,可以全心全意地服事神。

主耶穌當年差遣十二個門徒出去,賜他們權柄,制伏污鬼,並且囑咐他們行路的時候,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裡也不要帶錢。而且對他們說,無論到那裡,進了人的家,就住在那裡,直到離開那地方。耶穌知道,專心傳道的人不能有太多生活上的纏累,而他們在生活上的需要,就要由當地的弟兄姊妹來供給。這是彼此相愛,彼此配搭,一同成全神的工作。保羅接著下去說:“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保羅在這裡用“不要自欺”這句話,來提醒和勸勉信徒,若我們沒有實際的行出愛心的見證來,而還自以為自己有愛心,那麼就完全是自己欺騙自己,毫無益處,因為我們的神是輕慢不得的,神不容許人對祂存著輕蔑的態度。有些人口裡雖然說尊敬神,但是在他實際的生活裡,對神沒有一點敬畏的心,對神的命令、神的要求毫不重視,這樣的態度必然會遭受到神的刑罰。人不要以為可以瞞得過神,人種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如果一個人所撒的是罪惡的種子,他就必收到惡果。其實我們的生命就好像一粒種子,若我們的心思、意念、行為是良善的,這樣撒出去之后,我們必然會得到良善的果實。屬靈的定律相當清楚,若是“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

在加拉太書第五章裡已經講得很清楚,情慾和聖靈是對立的,它們是彼此相爭的。我們立志要順從那一方,順著情慾撒種的,就是憑著自己肉體的喜好去行,這樣做可能會叫自己得到一些暫時的好處、享受或榮耀,但是它終究只能收到敗壞的果子。反過來說,若是“順著聖靈撒種”,就是順著聖靈的感動和引導去行事,雖然會遇到一些難處或損失,但最后必從聖靈收永生。這“永生”的涵意是包括一切神所賜的永遠福。“永生”與“敗壞”成為對比,“敗壞”是代表一切屬情慾而終究敗亡的事物,“永生”則代表一切屬于永生境界內的福份。我們基督徒的盼望不在于這個世界,乃是那永恆的天家,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不看眼前的享受,乃是顧念將來的賞賜。

保羅繼續勉勵我們說:“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落在魔鬼的手中的,是在那惡者的掌權底下,所以我們的善行,可能會遭受到許多人不理解,不但沒有報答我們,甚至反過來陷害我們,這些都會使我們喪失行善的心志。但是在歌羅西書3:23-25:“無論作什么,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那行不義的,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我們感謝主,雖然人會叫我們失望,但主是信實的,祂的應許永不落空,到了時候就有收成。農夫撒了種之后,不可能立刻就有收成,必須要等候一段日子,在雅各書第5:78 兩節也有類似的勸勉,那裡說:“弟兄們!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眾人是指一般的人,包括非基督徒,我們既然知道我們所付出的愛心行為絕不徒然,我們就要抓住機會,當看見別人有需要,自己又有能力的時候,就去幫助他,箴言書中3:27:“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應得的人施行。”

保羅在這裡強調,”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因為信徒都是屬于神家裡的人,我們看到家人有什么缺乏的時候,應該先照顧他們的需要,如果只顧到外面的人,卻忽略了神家中的需要,就會失去教會彼此相愛的見証了。

弟兄姊妹:你身邊是不是就有一些有缺乏的人,等待著您的幫助?是不是有一些軟弱、跌倒的信徒需要您用溫柔的心來挽回?我們若用愛心互相服事,就是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