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提要1、上帝没有抛弃以色列人。7、虽然其余的人顽梗不化,仍有一些人蒙拣选。16、他们还是有希望悔改的。18、外邦人不可轻视他们。26 、他们得救的应许。33、上帝的判断何其难测。

 

1  我且说,上帝弃绝了他的百姓吗?断乎没有!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便雅悯支派的。 

 

我且说”:保罗对犹太人的讲述转入新的阶段。“且”字可能指以赛亚对以色列人的描述,也可能指前面以色列人拒绝福音的全部情况。至此,在第九和十章中,保罗解释了至高的创造主上帝有权利剥夺以色列人作为选民的地位。因为他们不肯走上帝的正道,他们理应被抛弃。但是这种抛弃只是剥夺了以色列民族的特权(见本书卷四30-35),而不是针对忠心的余民。

 

“弃绝”:这个问句的原文暗示否定的回答:“上帝没有抛弃祂的百姓”。根据上述以色列人悖逆的情况,自然会发出这样的问题。保罗提问的目的就是予以否定。

 

“祂的百姓”:保罗可能想到旧约中的话“耶和华必不丢弃祂的百姓,也不离弃祂的产业”(诗9414;参撒上1222),所以能预料祂会做出否定的回答。

 

“断乎没有”:见罗34注。

 

“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保罗证明并非所有的犹太人都被抛弃了。他自己就是以色列人,已蒙上帝接纳。他亲身体会到自己已得到应许之福。尽管身为犹太人,也没有被抛弃。许多其他基督徒也能作出与保罗一样的见证。

 

“亚伯拉罕的后裔”:见太39注。

 

“属便雅悯支派的”:他这样说,表明自己来自犹太民族的核心。当北方十个支派背叛的时候(王上1221),便雅悯支派和犹大支派紧密团结。在巴比伦囚虏之后,他们继续维护犹太民族的神权体系(拉41109)。所以便雅悯支派的后代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腓35;参林后1122

 

2  上帝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你们岂不晓得经上论到以利亚是怎么说的呢?他在上帝面前怎样控告以色列人说: 

 

“没有弃绝”:保罗断然否定他在第一节中提出的问题。

 

“祂预先所知道的百姓”:“预先知道”见罗829注。虽然以色列作为一个民族,拒绝了一个又一个先知,最后把上帝的儿子钉十字架而拒绝了福音,但上帝没有弃绝他们个人(见《使徒行述》375页)。以色列“作为一个民族”的确已被上帝弃绝(《早期著作》213页;《善恶之争》615页)。“以色列作为一个民族,因着他们的不信和拒绝上天对她的旨意,已经与上帝断绝了联系”(《使徒行述》377页)。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帝取消了那些愿意接受基督的犹太人得救的可能性。罗11章对于犹太人来说,是一个希望的信息。上帝仍然呼召他们,如同呼召外邦人一样。见本书卷四30-34页;见罗96注。

 

“论到以利亚”:意为“在圣经以利亚的故事中”,或“以利亚所说”,后一种译法有拉比文献为据。

 

“控告”;原文指“遭遇”,“争论”,也可指“代求”(见罗826注)

 

3  “主啊,他们杀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坛,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 

 

“主啊,他们杀了你的先知”;引自王上191014,这是以利亚躲避耶洗别逃到何烈山洞穴时所说的话(见王上19:注释)。当时以利亚以为以色列会全国都背道了,只有他还是忠心的。但上帝回答说,虽然以色列民族离弃了祂,仍有一批忠实事奉的余民。

 

4  上帝的回话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上帝的回话”:该词的动词形式在新约中表述上帝的指示或警告(见太21222;路226;徒1022;来8151117

 

“我为自己留下”:引自王上1918

 

“巴力”:七十士译本常在巴力前加上阴性的定冠词,尽管巴力被认定是男性神衹。(见何28;来14)。一种解释是,保罗用阴性定冠词是因为犹太人十分厌恶读出“巴力”,于是将之读为一个意为“羞耻”的阴性名词(见王上181925七十士译本)。保罗选择阴性冠词时,可能想到犹太人的这种误读。

 

5  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  

 

“如今也是这样”:以利亚时代的背道并不象表面上看来那么普遍,象先知在灰心时所想象的那样。同样,犹太人也不象表面上所看的那样会都拒绝基督。如今和过去一样,都有一班忠心的余民。上帝对待祂百姓的原则和过去是一样的。

 

“照着拣选的恩典”:上帝挑选那些接受祂恩典条件的人组成祂的余民。他们成为余民,不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是因为自愿接受所提供的恩典(6节)。以色列为什么只有所留的余数,是因为大多数犹太人都顽固地信赖自己的行为,而不靠上帝的恩典,所以上帝收回被拒绝的灵,任由不肯悔改的人心肠刚硬(见7-10节)。保罗时代忠心的余民是由那些接受耶稣为弥赛亚,加入基督教会的人所组成的(见《使徒行述》376377页)。

 

还有所留的余数”:译为余数一词的几个原文词汇在意义上并没有实质的区别。

 

6  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既是出于恩典”:保罗在这里不容置疑地阐述上帝的恩典。不靠功德白白施恩的观念是与靠行为得报酬的观念迴然不同的。上帝的恩典若是靠赚来的,恩典就失去其特性和意义。但是,除了以色列的余民之外,所有的人都不认识这一点。

 

“就不在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意为不再是恩典。

 

7  这是怎么样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们没有得着,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 

 

“这是怎么样呢?”从刚才所表述的真理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上帝既然没有抛弃以色列民,那他们处于什么地位呢?保罗指出,罗 931应当理解为:以色列作为一个民族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非完全失败,有一部分所拣选的以色列人继承了下来。

 

“所求的”:这里用的是进行时态。他们一直所求的,却没有得着。罗931321023已经解释了以色列所求的目标和寻求的错误方式。罗116再次强调了上述段落的基本原则。

 

“唯有蒙拣选的人”:保罗在这里强调,人得救完全在于上帝的恩典和拣选。

 

“得着了”:即达到了目标。

 

“顽梗不化的”:意为“心地刚硬”,“麻木不仁”(参林后314)。罗118所引的旧约圣经讲到是上帝让他们硬着心肠。按圣经一般的表述方法,常把上帝不阻止的事情说成上帝所做的事情(见代下1818

 

既然信主的犹太人和信主的外邦人一样,都是靠恩得救的(罗116;参弗28)。至于其余的以色列人,他们心地刚硬,不是因上帝抛弃他们,上帝并没有这样做(罗1112),而是因为他们没法用自己的行为来确立自己的义,不肯接受上帝的义。(罗103

 

8  如经上所记:上帝给他们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直到今日。 

 

“如经上所记”:引自申294,赛69102910。以色列人属灵的麻木现象在他们民族的历史中屡见不鲜。

 

“昏迷的心”:指思想状况。参赛613“忧伤之灵”;林前421“温柔的心”;罗815“奴仆的心”。“昏迷”原文动词“猛刺”(见徒237),意为“打晕,”“震撼”(见创347;但1015七十士译本)。该词在赛2910希伯来文中意为“沉睡”,如同亚当(创221),亚伯拉罕(创1512)和扫罗的侍从(撒上2612)所经历的。

 

对于“上帝给他们昏迷的心”这句话的理解,就象对上帝叫人刚硬的理解一样。自从亚当堕落以来,人的本性就是属灵上的麻木(林前214)。上帝本着祂的恩典设法改变这种状况,重新唤起人属灵的感悟力,同时向人提供与他们得救有关的真理。但其人若坚持抗拒祂的恩典,不强迫人意志的上帝就会收回祂的恩典,任人品尝顽固抗拒的必然后果。

 

“眼睛不能看见”:不接受上帝的恩典,就没有属灵的能力看透属灵的事(林前214

 

“直到如今”:参见司提反详述以色列的历史如何证明这一点(徒72-53)。

 

9  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变为机槛,变为绊脚石,作他们的报应。 

 

“大卫也说”:引自诗6922-23,与原文及七十士译本不完全一致,在原文中,诗人呼吁上帝对仇敌降怒,他把这些人也看作上帝的敌人(见《祈福求祸之诗篇》卷三624页)。新约的作家曾用本篇中好几段文字作为无罪的受苦者弥赛亚的预言,故保罗引用上述话语指拒绝基督的人。

 

“筵席”:塔古姆(《希伯来圣经》的亚兰文意译本)把这里的筵席解释为摆在主面前的筵席,如献祭的筵席。犹太人所享受的福气反成为他们的咒诅,同样上帝为生命的和救恩而刚赐予的圣经,律法和宗教制度(约539;罗217《使徒行述》99100,《历代愿望》212)成了网罗机槛(陷井)。上帝的恩赐被他们误解和滥用,成了他们失败和顽固不化的诱因。就是上天最好的恩赐如使用不当,也是能会伤害接受的人。

 

10  愿他们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见;愿你时常弯下他们的腰。 

 

“眼睛昏迷”:比喻以色列人属灵的盲目,见赛6910注。犹太人虽享有上帝旨意明确的启示,仍不领会这些启示的真正意义和宗旨,而受惠较少却愿意受教的外邦人则能明白。

 

“弯下他们的腰”。如俘虏负重弯腰。原文译为“使他们的腰不断地弯”。保罗的引文与七十士译本一致,描写了为奴的恐惧和沮丧,这正符合不信之犹太人的状况。只要他们专注于外表的形式和繁文缛节,就得不到属灵的鉴赏力,辨识道德和属灵方面的真理(太2323-25;可72-9)。他们一直试图以这种方式确立自己的义,从而不断增加律法要求的负担(见太234)。

 

保罗藉着引用这些旧约经文证明,他所描述同胞犹太人的景况是有他们所相信的圣经为依据的。他们的景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摩西和众先知的时代起就是这样。

 

11  我且说,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断乎不是!反倒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 

 

“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原文结构隐含着否定的回答(参罗111)。保罗仿佛在说:“他们失脚不是要他们跌倒。犹太人确实失脚了。他们“跌在那绊脚石上”(罗93233)。许多人拒绝了基督。但他们的失脚导致福音传给外邦人,这又反过来激发犹太人。“跌倒“的原文既能解释为目的,也能解释为结果,表示结果与上下文较为吻合。

 

“断乎不是”。见罗34注。

 

“反倒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处邦人”。犹太人对福音的拒绝,以及他们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大大促进了福音向外邦人的传播,并为他们所接受(徒841119-21)。保罗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就有过这样的经验。(徒1345-49

 

“激动他们发愤”:犹太人的特权曾使他们疏忽大意。现在他们看见别人正获得他们的特权,令他们醒悟过来,企望分享外邦人所享有的福气。

 

12  若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他们的缺乏,为外邦人的富足;何况他们的丰满呢? 

 

“他们的过失”:见罗1111注。

 

“为天下的富足”:犹太人曾蒙召为上帝派往世界的传道者(见本书卷四26-29页),但他们没有完成任务。世界仍处在无知之中。以色列人拒绝担任派往世界的大使,以致基督教会蒙召向世界传道(太2818-20),形成大规模的布道运动。外邦人听到了“那测不透的丰富”(弗38),许多人接受了基督。

 

“他们的缺乏”:原文为“失败”。犹太人的不信不仅是错误而且是失败。他们因而失去了选民的资格。他们没有得到他们所追求的。但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是指以色列的“缺乏,从而与以下的“丰满”形成对比。

 

“外邦人的富足”:即“天下的富足”。

 

“丰满”:该词兼有主动和被动的含义(见约116;罗1310;林前1026;弗123319;西119)。对于该节的含义,解经家们意见不一。但保罗主要观点是很清楚的:上帝既利用犹太人的缺乏和失败给外邦人带来富足,他们的丰满将会给在众人带来什么呢?

 

13  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原文作荣耀)我的职分, 

 

保罗在论述犹太人的地位时也涉及外邦人的地位(1112节),所以他附带说明他对同胞的爱和传福音给外邦人的热情,均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他挽救同胞的愿望使他更加热心为外邦人得救而工作。因为这会给同胞带来好处,同时又反过来给处邦人带来更大的好处。

 

“你们外邦人”:保罗用第三人称称呼犹太人(见11  );而用第二人称称呼外邦人(13-31节),这进一步证明罗马的教会主要由外邦人组成(见罗113注)。

 

“敬重”:原文为“荣耀”、“夸耀”。

 

“职分”:罗127译为“执事”。保罗看重为外邦人服务的职分,千方百计传福音给他们。他希望自己在外邦人中的工作成效会对犹太人产生有利的影响(见罗1111注)。他夸耀自己的职务是要引起同胞羡慕,好挽救他们中的一些人(罗1114)。

 

14  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 

 

“发愤”:意为“引起羡慕”。此处与本章11节,以及罗1019最好译为同样的词语,以免影响其与罗1019所引《申命记》321621预言的联系。

 

“我骨肉之亲”:即我同胞(见罗93),保罗的目的是要激发他的同胞想望分享原先提供他们,现在却被外邦人充分享用的福气。

 

“好救他们一些人”:参林前922

 

15  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上帝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 

 

“被丢弃”:该词只出现在这里和徒2722(译为“失丧”)。保罗先是否认上帝已抛弃祂的百姓(罗1112),这里又予以肯定。两个讲法都是对的。以色列民族作为蒙拣选向世界传道的媒介确已被抛弃,但有一批忠心的余民接受了弥赛亚。早期教会的布道工作使他们的人数不断增加。见本书卷四35页。

 

本节以不同的说法重述罗1112的观点。虽然大多数以色列民因着他们的背逆而被抛弃,上帝却藉此与原先没有“寻找祂的人和好(罗1020)。

 

“天下就得与上帝和好”:保罗把自己的工作看作和解的工作(林后51819,见西120)。以色列民族被抛弃以后,基督的福音传遍天下各国;到处都有相信的人与上帝和好。

 

“被收纳”:该词在新约中只在这里出现(参罗143157)。保罗无疑是指接受基督的犹太人加入基督教会的事。

 

“死而复生”:一些解经家按字而解释认为这是指一旦上帝的旨意因以色列“被收纳”而实现(见上述“被收纳”注释),祂拯救世界的目的也将实现。在最后复活时,基督的国将降临。

 

但这种解释把保罗的话比喻化了(参路152432)。“死而复生”在新约其他地方并不是指复活。保罗无疑指的是福音的传播引起普世属灵的大觉醒。

 

许多原先属灵上死亡的犹太人接受了耶稣基督,加入传福音的队伍。参《使徒行述》381页。

 

“他们被收纳”:不应解释恢复以色列人原有的特权和福气,使他们民族重新成为上帝的选民。作为一个民族,他们已永远被抛弃。耶稣在凶恶佃户的比喻中已充分说明这一点(见太2133-43注)。“上帝的国”必从他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太2143)。但作为个人,他们能通过加入基督教会而得救。(见罗112324注)

 

16  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树根若是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 

 

“新面”:保罗在这里引用了民1519-21中的仪式。所献的新面使全团都圣洁。新面代表福音在犹太人中第一批成果(见《使徒行述》377页)。

 

“也是圣洁”:指全团,即愿意加入基督教会的人。

 

“树根”:保罗用第二个比喻表达同样的意思。树根若圣洁,整棵树也就圣洁了。保罗把以色列比作一棵树。

 

17  若有几根枝子被折下来,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一同得着橄榄根的肥汁, 

 

“几根枝子”:耶利米曾把以色列比作橄榄树(见耶1116;参何1416)。旧约还用了葡萄的比喻(诗808;赛57)。耶稣把自己比作葡萄树,把门徒比作树枝(约151-6)。

 

“被折下来”;指不信的犹太人。他们因拒绝基督而注定了自己乃至于整个民族的命运。上帝的国要从他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太2143注)。“野橄榄”喻指不享有犹太人种种特权的外邦人。

 

“接在其中”:保罗所说的不是将来的事,而是许多外邦人的经验。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把野树枝嫁接到结经栽培之树的树干上的。通常的做法是把经过栽培的树枝嫁接到野树干上。例如在加利福尼亚,常有波斯或英国的胡桃嫁接到黑胡桃树干上。保罗在1124中引人注目地说,把外邦人嫁接到以色列树干上是“逆着性”的。外邦人蒙召和悔改是与犹太人的意愿相违的。

 

“接在其中”:指接在好树枝中间,也有人理解为是接在砍下来的位置上。

 

“同得着”:即分享(见弗36)。外邦的基督徒分享永远的救恩计划。

 

“根的肥汁”:也有译为“肥沃的根”的。

 

18  你就不可向旧枝子夸口;若是夸口,当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 

 

“不可向旧枝子夸口”:以色列人本来蒙召传播救恩的福气。现在这些福气都被外邦人得去了,外邦人就不应该向失足的犹太人夸口。

 

19  你若说,那枝子被折下来是特为叫我接上。 

 

“你若说”:保罗前面已经解释了犹太人被弃绝导致了外邦人的富足(见罗1111-15注)。但是如果以为上帝抛弃祂的百姓,就是为了把救恩的福带给外邦人,好像他们比犹太人更有价值,那样想是自私和傲慢的。希腊文中“特为叫我接上”的“我”是强调的,表达了自私的含义。

 

“枝子”:原文不用冠词,表明不是所有的树枝。

20  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 

 

“不错”。:参可1232)保罗承认了一些树枝被折下来,由别的枝子接上去的事实。

 

“不信”:即缺乏信心。

 

“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保罗继续纠正上一节的的错误观念,提醒外邦人他们是怎样成为属灵以色列的成员的。犹太人因为不信而被砍了下来。外邦人因为信而被接纳。一旦认识到以色列被抛弃的真正原因,外邦的基督徒就没有什么可以夸口的了。他们务要坚持信仰,作为保持树枝资格的唯一条件。不可因自己新的特权和地位而自高,而要警惕不要象别人那样跌倒。见罗331017注。

 

“不可自高”:就是不要骄傲。外邦的基督徒没有比砍下来的犹太人更大的功劳。自高自大的人是没有信心的(哈24)。

 

“反要惧怕”:过分自信和虚假的安全感会导致与犹太人一样的可怕后果。见来41

 

21  上帝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 

 

“不爱惜”;本节解释了为什么外邦使徒要害怕的原因。上帝没有原谅犯了罪的树枝,野树枝更当担心。他们若犯同样的罪,上帝必不原谅祂们。

 

22  可见上帝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 

 

“恩慈”:即仁慈、温柔。(见罗312

 

“严厉”:意为“砍下来的”,“没有灵活性的”。新约其他地方没有用过这个词。它源于动词“砍下”。其副词形式用于林后1310;提多113。上帝对待外邦人的态度表明祂对人满有恩慈和长期的忍耐(见罗24)。祂总是向信靠祂的人显示恩赐,而不是那些自以为了不起,信赖自己功劳的人。反之,上帝对犹太人的严厉表明祂对于那些信靠他们自己之人的态度。

 

“向那跌倒的人”:指不信的犹太人。

 

“向你:指外邦人。

 

“只要你长久”:长久在祂恩慈里的方法就是“在所信的道上恒心”(西123),不离开所赐的恩慈。本节告诉我们从恩典中堕落的可能性。人可能因藐视和拒绝上帝的恩慈而被砍下。

 

23  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上帝能够把他们从新接上。 

 

“仍要被接上”:上帝不仅愿意而且能够把砍下的重新接上。如下节所述,祂藉着让外邦人悔改显示了这种能力。

 

24  你是从那天生的野橄榄上砍下来的,尚且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榄上,何况这本树的枝子,要接在本树上呢! 

 

“何况”:外邦人从异教的蒙昧中悔改,证明上帝完全能够重新接上一些被砍下的以色列人。

 

25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 

 

“不知道”:参罗113;林前101121;林后18;帖前413

 

“奥秘”:该词希腊文原意为“隐藏的事”,“秘密”,其词根有“启发”、“关闭”之意。

 

在异教徒中。“奥秘”常为复数,指秘密的教义。只有那些受到特别启示的人才能明白。这是一个表示他们秘密仪式和庆典的宗教术语,也用来指他们用于礼仪的用具或装饰品。关于库姆兰文献(死海古卷)中“奥秘”一词的用法,见本书卷五92页。

 

在新约中,“奥秘”指上帝愿意向那些肯接受祂启示的人所传达的东西,而不是指祂要保密的东西。在保罗的著作中,“奥秘”指人类凭有限的智力无法充分理解,但在上帝的启示下能够明白的东西(见罗162526等)。在启1201757中“奥秘”指一种需要解释才明白的东西。

 

保罗把解释“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看自己的职责(罗1625;参林前2733-4)。上帝藉着基督救赎人类的永恒旨意已在基督教会中揭示了,所以保罗把整个基督教的启示说成是奥秘(罗16:25;林前27-10;弗19619;西12622;提前39)。他用“奥秘”指基督道成肉身(提前316),指基督和教会的联姻(弗532),指圣徒在基督复临时的变化(林前1551)。指敌基督者的反对(帖后27),特别指外邦人被接到基督的国度中(罗162526;弗31-6;西12627)。

 

保罗现在所说的奥秘指上帝在祂国里拯救犹太人和外邦人的旨意。以色列人的硬心,以一种人所难以理解的方式(罗1133),被用来成就上帝的计划。

 

“自以为聪明”:保罗担心外邦人会以为自己得救,犹太人被抛弃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功劳,从而骄傲起来。信主的外邦人没有理由藐视不信的犹太人。保罗在本节中的“弟兄们”是特指外邦的基督徒。从本章13节以后。保罗是专门对这些基督徒说话的。

 

“硬心”(参罗117;可35,弗418):指“精神麻木”。“智力迟钝”。

 

“有几分”:并非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硬心。硬心的只是部分人。“照着拣选的恩典”“所留的余数”没有受影响(罗115)。折下来的是“有几根枝子,”而不是全部(罗1117)。

 

“等到”。到了最后,“有几分是硬心的”将成为犹太人的属灵状况。本处有两个关健的句子。“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果保罗象一些人理解的那样,在这里指全体的外邦人和以色列人,那他就是宣传人人都会得救的道理了。但实际上不论怎样解释,他都不可能宣传人人得救的道理。因为在他的著作中,他多次明确反对这种说法(见罗118322111;帖后17-10等)。

 

上帝绝不强迫人得救。如果人自己愿硬着心肠反对福音,祂决不干预人的选择。他们硬心是出于他们自己的选择,责任不在上帝(见罗918注)。上帝在一个民族中只能救出那些符合祂施恩条件的人。

 

“数目添满”:见罗1112注释,在那里保罗提到犹太人的“丰满”。“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指在整个福音时代接受救恩条件的外邦人。“添满”是要进入基督的国,就是好橄榄树所代表的上帝子民的团体。一些外邦人已经嫁接上去了。

 

26  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 

 

“于是”:即“以这种方式”。 这里所表达的是方式,而不是结论或时间。

 

“以色列全家”:前面已经说明,保罗在这里不说所有的外邦人和犹太人都会得救。再则,为什么只有末世的犹太人会按上帝的旨意得救呢?保罗曾说过,他们中“一些人”可能得救,由此可见,他认为许多人会抗拒救他们的努力。他从来就不奢望所有的犹太人会悔改。

 

一些解经家认为忠心的余民(罗115注)和接受基督的犹太人一起组成以色列全家。这种看法的依据是保罗11章中关心着同胞的得救。他把他们的得救与外邦人的得救进行对照。他对犹太人用第三人称,对外邦人用第二人称。“以色列全家要行救”指犹太人得救。“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指外邦人的得救。

 

还有些解经家认为“以色列全家”指的是属灵的以色列人。这一种看法的依据是认为保罗在这里总结橄榄树的比喻。他已说明代表不信之犹太人的树枝被砍下了。代表外邦人的野橄榄枝被接了上来。他还说明砍下的枝条有可能重新接上。藉着把这些枝条重新接上,代表属灵以色列人的树干就完整了。所以“以色列全家”指所有得救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他们一同构成真以色列的“全家”(罗22829;加61516)。

 

“如经上所记”:经文引自赛592021279。较之希伯来文,这段引文与七十士译本更为接近。不过七十士译本说的是“为锡安的缘故”。这样的改动还见之于诗147502536;赛23;弥42

 

“锡安”:即指耶路撒冷(见诗482注)。

 

“消除”:5920为“拯救”(见约1925注。参申255-10;路3121347-10)。

 

“罪恶”:指罪恶的思想和行动。以赛亚的预言表达了消除以色列所有的背道,全国最终实现其神圣使命的愿望。保罗指出,这个预言不是应验在全体犹太人,而是应验在那些接受耶稣为弥赛亚,从而嫁接到真以色列树干上的人(见罗1123)身上。

 

“雅各”:即“以色列”(见民2321;诗785;弥38)。

 

27  又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 

 

“我与他们所立的约”: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新约的基础就是祂赦免他们的罪(见耶3131-34)。当救赎主率领亚伯拉罕背逆子孙中的余民(罗927)离开罪恶时,祂就与他们重新立约,不再纪念他们的罪恶。参来86-13

 

28  就着福音说,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仇敌;就着拣选说,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 

 

“为你们的缘故”:保罗前面已经解释,他们被抛弃的结果是外邦人蒙召(罗1111121519)。

 

“仇敌”:指犹太人敌挡福音,或因他们拒绝基督而成为上帝的仇敌。故有译本译为“上帝的仇敌”(标准修订本)。

 

“就着拣选说”:这里可能指拣选的原则,即上帝拣选以色列人为祂子民,祂必拯救他们中的余民。

 

“为列祖的缘故”:参徒325;罗945

 

“是蒙爱的”:参罗925,犹太人虽被抛弃,仍蒙上帝眷爱。

 

29  因为上帝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 

 

“恩赐”:即白白赐予的礼物(见罗515623注)。

 

“选召”:关于上帝选召的性质,见罗830注。

 

“没有后悔的”:该词仅在林后710重现。上帝并没有改变祂对于以色列的旨意。这个民族虽然失败而被抛弃(太2133-46注),但其中的余民却要得救。上帝没有后悔祂选召和施恩给亚伯拉罕的子孙(见民2319;撒上1529;诗8934-36;结2414;多12;来618;雅117)。人可能会失败,上帝可能会改变祂的方式,但祂从来不放弃祂的目的。保罗以此为据,证明上帝会宽恕和拯救祂所选召和赐予那么多福气的子民(罗945)。

 

30  你们从前不顺服上帝,如今因他们的不顺服,你们倒蒙了怜恤。 

 

“你们从前”:即福音传给外邦人以前,上帝所拣选担任世界大使的犹太人,不幸未能完成向世界传道的任务。所以基督教会建立以后,救恩的邀请就扩大到外邦人。

 

“不顺服上帝”:处邦人从前也是不顺服的,所以他们不应冷对犹太人目前不顺服的状况。

 

“他们的不顺服”:犹太人的不顺服导致福音传给外邦人。

 

31  这样,他们也是不顺服,叫他们因着施给你们的怜恤,现在也就蒙怜恤。 

 

“他们”:保罗现在讲到犹太人。他们因着不顺服而把自己摆在与外邦人同样的位置上。

 

“因着施给你们的怜恤”:犹太人既丧失了圣约的一切特权,就只能能按与外邦人一样的方式恢复这些权利。一些解经家认为这里进一步说明犹太人目睹外邦人享受上帝的怜恤和福惠而引发圣洁的羡慕(罗1111)。上帝就是这样利用犹太人不顺服而施怜恤给外邦人(徒1346),然后再利用向外邦人施恩而赐怜恤给犹太人。

 

32  因为上帝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 

 

“将众人”:象网把许多鱼网住(路56)。参加32223。诗7862的七十士译本解释了“上帝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的意思。上帝“将的百姓交与刀剑”,即“圈在刀剑之中”。保罗曾描述把人交给他们的罪(见罗124注,参罗118注)。

 

在本节中保罗宣示,上帝对待人类的一切作为,虽然有时难以明白,但都是与祂拯救人类的伟大工作相一致的。甚至人对上帝的抵制也被祂用来实施祂的计划。人类不信叛逆的罪不是上帝造成的。但罪恶一旦出现,上帝就知道怎样安排祂对于地上政权的计划,把坏事变为好事。

 

上帝让人品尝悖逆的自然后果,是要让他认识罪的可怕真相,以及与上帝的大能分离之后是何等的软弱。上帝允许那些试图建立自己之义的人收获这种蠢行的后果,是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只有信靠祂,顺从基督所显示的仁爱,怜恤和改变人心的能力,才能得救。

 

特意要怜恤众人”:不是所有的人都接受和顺服上帝的怜恤。人类仍有抵制抗拒的权利。但是上帝乐意怜恤众人(彼后39)。祂对待堕落人类一切智慧和忍耐的手段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显示上帝拯救罪人的大爱。

 

33  深哉,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 

 

“深哉”:即取用不竭的,测不透的丰富。“祢的判断如同深渊”(诗366)。保罗的论述已到了高潮。他的论述开始于给众人定罪(罗12),结束于向众人施怜恤。普施于地上各民族的怜恤取代了向“一切不虔不义的人”“从天显明”的“忿怒”(罗118)。保罗在罗1132所归纳的伟大真理,使他对上帝无穷的智慧和良善发出感叹。

 

“丰富的”:参罗249231012;弗171827316;腓419。上帝测不透的荣耀和恩惠甚至能将坏事变为好事。

 

“智慧和知识”:上帝丰富的智慧体现在祂神奇地利用一切事件为成就祂的救恩服务(见林前121-24;弗39-11)。

 

“判断”:即“决断”,如抛弃以色列人,接受外邦人。对于人类有限的心智而言,这些判断如深渊难测(诗366)。

 

“何其难寻”:该词还出现在弗38。《约伯记》解释了上帝踪迹难以测度的奥秘(见伯59910),上帝的智慧,只能知其部分(罗120),不能知其全部(参传817)。即使是聪明绝顶的保罗也测不透上帝的事,不得不叹服上帝的判断和踪迹超出了人类有限的智慧。上帝向我们所启示的智慧和旨意是为了我们的最高利益。超过了这个范围,我们只能信赖祂慈爱,怜恤和大能的丰富凭据了。

 

34  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 

 

“谁知道”。经文引赛4013,与七十士译本吻合(参林前216)。希伯来原文是“谁指引主的灵,作祂的谋士教导祂呢?”保罗引用旧约圣经证实他在罗1133中对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的赞叹。本节讲述上帝的智慧和知识。35节讲述上帝的丰富。

 

35  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

 

“谁是先给了祂”:经文引自伯4111。上天的任何恩赐都不能看作是对上帝原先所赐之福的偿付。祂所有的福惠都是出于祂白白的恩赐。保罗再次触及犹太人自己以为义的基本错误,即人可以靠着自己的功劳赚取上帝的福惠。

 

36  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本于祂”:本节解释了人为什么无法让上帝欠负祂的原因。因为万物都是祂所创造的(见徒172425;林前86)。一切受造之物的生存与活动都有赖于祂。祂“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林前126;参徒1728;来210)。万物都接受引导履行祂的旨意,荣耀祂的圣名。

 

“愿荣耀归给祂”:参罗1627;加15;腓420;提后418;来1321。保罗用这句简要而庄严的颂词结束了《罗马书》中属于教义而较有争议的部分。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著作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