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
1.引言:福音的主旨(1:1-17)
此段问安是所有保罗书信中最长的,并有深刻的神学意义。
第一讲第一节 福音的使者
1.1.福音的使者(1:1)
1.1.1.福音使者的形象(1:1a)—基督的仆人
保罗认为福音使者的第一个形象就是“仆人”,特别他是神的仆人。这是在基督信仰中,对传道人非常独特的称呼,主仆是什么意思呢?
1.仆人的字义
δουλοσ=slaves、就是奴隶,原意是一个低下身份的名号。
a.仆人身份的荣耀
包括保罗在内,很多圣经伟大的属灵人物,都把此低下名号看为尊荣,是因以事奉万王之王的主,作神的仆人,基督的仆人为荣耀。
b.仆人形象的认知
现在很多传道人不喜欢人称呼他传道或牧师,喜欢人称呼他博士,博士是学位或学历的称谓、不是身份;学位是其次,我们要的是真正做主的仆人,千万不要用博士学位来抬高身份,要像保罗一样,把自己的形象清楚的定位─我就是主的仆人,
c.仆人心志的准确
教会不要让世俗的风气影响,如果我们没有单纯的心志作主的仆人,很快会在世俗的名利上迷失,这个问题在教会里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大家要做主的仆人,一开始就要在心志上很准确。
2.新约的用法
a.仆人与基督的关系
(1)“基督的仆人”,前面的仆人是名词,后面的基督是所有格,是指他与基督之间的关系,是属于祂,顺服祂,也是服事祂的人。
(2)保罗和许多使徒他们自称为神的仆人,是讲到他们和神的关系,和他们服事的心志,所以要特别求神怜悯我们这个世代,让我们做真正的仆人。
b.仆人是神特别选召服事祂的人
(1)保罗自称是基督耶稣的仆人(罗1:1,加1:10,腓1:1),有时保罗也用“神的仆人”(多1:1)。保罗也称呼他的同工们(西4:12以巴弗;提后2:24提摩太)为主的仆人。
(2)其它使徒或圣经作者中,路加称保罗为“至高神的仆人”。(徒16:17)使徒彼得也自称是神的仆人,这是他祷告时的用语。另外雅各布(雅1:1)犹太(犹1)亦自称是 神的仆人。
(3)大多数在圣经中讲到耶稣基督的仆人,是讲到 神特别选召服事祂的人,他们都清楚他们的身份,做为一个福音使者最重要的形象即是仆人。
(4)通常我们会看见牧师做久了就变成“主人”,在教会大呼小叫,指挥来、指挥去,一定要提醒自己,保持服事人,做一个仆人的形象,在教会里很多人不愿做的事,你要去做,默默的做,不炫耀、不夸口。
c.仆人是神的子民基督徒
圣经里也将神的子民基督徒称为神的仆人,相关的经文很多,这个概念是从圣经里面来的。
启示录22:3末后的时候,神的仆人环绕在宝座前。
罗12:11「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其中“服事”这个字,就是指仆人。
罗12:18「在这几样上服事基督的就为神所喜悦....」,这个服事也是讲到仆人。
罗16:18「这样的人,不服事我们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这里的服事都是讲到做仆人。
在西3:24、4:12讲到以巴弗,是用另外一字「事奉」来指仆人,「因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着基业为赏赐,你们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
林前7:22「因为作奴仆蒙召于主的,就是主所释放的人,作自由之人蒙召的就是基督的奴仆。」讲到我们是基督的奴仆,是服事神的,这些经文是对我们所有基督徒的称呼。
3.旧约的背景
a.保罗为何用「仆人」?新约为何用基督耶稣的仆人,事实上有一个很强的旧约背景。
旧约用语中,仆人一词常用于主从之间、臣属与君王之间,最特别的是用在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仆人即指以色列人,神是他们的主,这关系建立在圣约的基础上,神的仆人必须效忠主,忠信事主。
当然有一些是谦虚的话,例如:创18:1-8,亚伯拉罕在幔利橡树接待上帝与二位使者时,自称「仆人」,是谦虚的用法。
奴隶仆人,在以色列为奴隶并非绝对悲惨的命运,基本上他们拥有一些基本权利,并受律法保护。
(1)以色列本国人为奴期限为六年(出21:2)
(2)奴仆为主人财产的观念(出21:20-21)不是“无情的思想”,而是要限制主人对奴隶身体虐待施加的限制,出于恶意(出21:14),或奴隶致死(出21:20),主人就要受处罚,主人动机有问题时,受伤奴隶就获自由(出21:26-27),主人所付的钱亦失去。
(3)某些奴隶成为主人信任、托负管理的重责,并能获致光荣的地位(参考创24亚伯拉罕的老仆人、41:12的约瑟,15:2亚伯拉罕的仆人以利以谢)
b.耶和华的仆人的用法:
在文法上的形容有单数、复数两种形式,在用法上指以色列人,指弥赛亚,指耶稣基督,是非常丰富的,这些参考经文如下:
(1)用于指以色列人
赛41:8-10,42:18-19,43:9-10,44:1-3,21,45:4,48:20,及复数形式出现的赛54:17,56:6,63:17,65:8-9,13-15,66:14),但此不仅指种族上的以色列单一族群,也指凡有份于亚伯拉罕、戴维之约的以色列民,包括寄居在犹太人中的外邦人归化的都算,也包括属灵上的以色列人。
以赛亚写的时代,并无如此强的意念,保罗的罗马书中就把此意念表达出来,罗马书中论及属灵的以色列人的经文非常多(罗2:28-29,4:16-17,23-24),保罗很强调属灵的以色列人,所以耶和华的仆人在旧约,当然是指以色列人,可是在整个应许的体系之下,应当包括在属灵上的以色列人,这些人都包含在亚伯拉罕、戴维之约下,蒙受福份的人。
(2)用于指神特别的拣选的「神的仆人」
摩西是在圣经中用的最多的一位(旧约中出现,除以赛亚第二部外,共有二十一次,十六次专指摩西,所以在以色列人观念里,摩西是第一位仆人,书1:1,13,15,8:31,33,11:12,12:6,13:8,14:7,18:7,22:4,5,王下18:12,代下1:3,24:6)。
乔舒亚(书24:29,士2:8)是神仆的继承人,故也称神的仆人。戴维也称神的仆人(诗18:1,36:1)。
还有一种与“耶和华的仆人”同义的称呼“神的仆人”,有摩西(代上6:49,代下24:9,但9:11,尼10:29)、迦勒(尼14:24)、乔舒亚、戴维、希西家(代下36:16)、所罗巴伯(该2:23),带领以色列人第一批回耶路撒冷的。
先知:如亚希雅(王上14:18,15:29),伊莱贾,以赛亚等人也称“耶和华的仆人”。
(3)最重要的用法用于指“弥赛亚”
特别出现在以赛亚书后二十七章,至为特殊,包括单数二十四次(三十九至五十三章),复数十一次(五十四至六十六章),特别是“受苦的仆人”--仆人之诗(42:1-9,49:1-6,50:4-9,52:13至53:12)最为重要。
4.仆人的意义
属于祂:完全归属于神,将主权完全奉献委身于神,神拥有对我一切的主权,不再有自己的主权。
顺服祂:神的命令,是我行动的一切法则,顺服祂一切的命令。
事奉祂:神是我主,是我唯一事奉的对象,我的生命、时间,一切所有完全奉献于事奉祂。我们人生的目标就是事奉神,仆人就是做事的,所以在圣经中常把仆人翻译成服事,圣经翻译成服事的,还有另外一个字就是执事。
1.1.2.福音使者的呼召—奉召为使徒(1:1b):
清楚蒙召奉差遣
如果我们不清楚神的呼召就不要作传道人,你不要说:我很羡慕作传道人,一定要清楚蒙召,而且要奉差遣,这是圣经非常强调。保罗说,我是奉召作使徒,不是我要作,是神选召我作,保罗给我们一个提醒,就是我们的呼召从何而来。
你若心里不平安,有时并非神未呼召你,而是你自己模模糊糊不清楚,要回去好好祷告,祷告到确定为止。
传道人这条路不好走,当我们在传道人生涯中,所面临到各样的打击,最后能支持我们的,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上帝差遣我,我是被上帝呼召的,如果没有从神而来的呼召,没有被差遣就不是神的仆人,神只为那些祂呼召的人负责。
1.使徒的意义:
原意中动词作「差遣」。名词作「船、舰队、海军远征军、海军司令」,或政府派遣出的大使。
新约用意:简单定义是「被差遣的人」、「天使」。
新约中,使徒此名称在四福音出现7次,大部份指十二使徒,主要指基督所拣选并委以特殊使命的人(十二使徒),他们常与耶稣同在,有赶鬼、医病的权柄与能力。最主要的使命是传道(可3:14)
其它使徒:使徒行传18次,大部份指保罗(徒14:14),书信28次,启示录3次。包括巴拿巴、安多尼右、犹尼西亚(罗16:7),别的使徒-雅各布(加1:19),换句话说还有很多别的使徒。
但使徒有真、有假,必须试验(启2:2),教会要分辨真假使徒的能力,所以使徒职份不限保罗及十二使徒。
2.使徒的拣选:
a.保罗自称「奉召」(罗1:1),也称所有基督徒为「蒙召」(罗1:6,7,8:28)。保罗的「奉召」与基督徒的「蒙召」在字义上是同一词。
其实所有基督徒都是被 神呼召的,这是马丁路德非常重要的观念,他因为强调所有的基督徒都是被神呼召的,就有一个「万民皆祭司」的观念,马丁路德的改教有几个要点:(1)惟独圣经,(2)万民皆祭司,(3)因信称义。今天教会较有万民皆祭司的观念,从前是传道人一脚踢,全部的事都是传道人作,现在较有同工的观念,
动词的「召」亦出现在罗马书中(4:17是一个特别的用法,使无变有-「召无变有」。8:30,指一般的信徒,9:11,12,神是召人的主24,25-26,如旧约赛42:6,48:15,49:1,51:2)。
所有基督徒同是「蒙召的」是保罗一贯思想,都是指神叫人得生命和救赎的恩召,同时是信心、顺服、服事之召,故我们每个人都有蒙召的恩典以及蒙召行为的见证。
b.保罗之所以要强调「奉召」,不是说他和基督徒呼召相等同,乃是指他使徒的身份不是出于人的任命,乃是出于神的呼召,所以,不是个人自愿,或有野心于作使徒,乃是根据神的呼召。
教会青年人中有很热心一心想奉献的人,他们的心志值得鼓励,但传道人要提醒他装备和等待,一定要等候神的呼召,并预备自己,不是徒有热心,突然就出来全职事奉,保罗从初信到真正出来,等待的时间很长,为什么要讲时间的重要性呢?其一是炼净我们的性格,其二是炼净我们的生命,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学习等候。
教会青年人要服事主,我们要支持他们,但要知道如何提醒他们,呼召的路如何去走,心志上、学识上、圣经上、教会服事上等如何预备,这是传道人的责任。
1.1.3.福音使者的职事(1:1c):
作耶稣基督使徒的意义在,使徒职份也是神整体救赎计划中的第一环节,将救赎信息带给罪孽深重的人(徒9:15-16)。
保罗被选召,是神整个救赎计划的第一环节,神给亚拿尼亚一个重要的启示,他是我拣选的器皿,我呼召他是要叫他在以色列众民,在主的面前作见证,后来也完全照此成就,这是上帝的救赎计划。在保罗未被呼召之前,神就拣选,所以使徒的职份要加在保罗身上,也是神救赎计划之一。
使命出于神,非出于人(加1:1),乃出于神无上恩典,任何的职位、权柄、工作都不要争,这是神给的,要学习安静等候,(林前1:1,林后1:1,西1:1,提后1:1),不是人自取的(所有在神面前事奉的职位都不是自取的),所以态度上是感恩莫名,谦逊顺服,而非傲慢。
福音使者的职事主要的重点在:
1.奉差遣传道:
(1)作耶稣复活的见证(约壹1:1-2,徒1:22),专一心志传道的目的。
(2)传生命之道,叫人信子有永生(提后1:1,多1:1-3)
2.成全(装备)圣徒(弗4:11-12):
(1)主赐给教会五种职份的恩赐,使徒列首,但是使徒的职份是必须与其它职份配搭的。
(2)使徒的职份,就是装备圣徒,去尽「圣徒的职份」(各尽其职)
3.教会带领:
(1)行政工作的带领(徒6:2):选派与分配去管理教会中众人的需要,是管理人事上的带领。
(2)教导工作的带领(徒2:41),使人领受主的话,遵行主的话--其结果就是:得救人数加添,教会增长。
4.教会建立:
布道、开拓教会、宣教。目的只有一个:建立基督的身体。
第一讲第二节 福音的启示
1.2.福音的启示(1:2):
罗马书1:1-7是讲到福音,第一、讲使者,即保罗本身,第二、保罗向罗马教会传讲福音,在这段圣经中看见,福音启示的源头之根源是从神而来,神所做的,从神而来有三方面的意义:
1.2.1.启示的根源-神(1:2a):
a.独一性:保罗强调福音信息的根源是神,除了神以外,没有别的根源。
b.权威性:间接表现保罗所传的福音是从神而来的启示,而非来自他人或自己揣测出来的想法。
1.2.2.福音启示的媒介-先知(1:2b):
关于众先知,到底先知是谁,圣经中的先知除了先知书以外,还是其它先知,像摩西.....等,有些本来就被称为先知的,是行动的先知,圣经中的先知有三类(1)著述的先知(2)行动的先知--伊莱贾、伊莱沙,(3)先知以外的人,神也称他们为先知,
先知的意义是神的代言人,并非说预言的人,新约使徒事奉的内涵比较像旧约的先知,因为新约使徒多以传讲神的道,神的信息为主,像彼得、保罗他们都传讲神的信息,所以新约使徒在代替 神说话的角色上,等于旧约的先知,这是使徒行传和先知书所研究的主题。整个启示的媒介给我们几方面的教导。
a.代表性:
先知本身是有代表性,他是神的代言人,这是旧约先知的定义,先知书中弥赛亚的「预言」说明神启示人的管道与媒介,神使用具「代言人」身份的先知,向人传达祂的信息,启示(参太1:1,徒2:30,3:21)。
b.历史性:
保罗说此福音从前就有,而非突然发生,有人说福音是新约才有,保罗将福音信仰作历史溯源,因神的启示具有历史的延续性,福音是神在历史中计划的渐进启示,所以福音的根源,从神在历史中,从前就己经有。
c.预告性:
有很多人喜欢用圣经中的『方舟』或神为亚当、夏娃做『皮衣』作为救恩的预表,从救恩的渐进性启示来说,没有问题,因福音的本身有预告性。事实上,神在历史上己经不断向人说明,虽然福音真正的中心主角尚未到来,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旧约中可以看见基督的影子,这就是根据的所在,耶稣的降临不是突发事件,是历史延续下来神计划中的一环。
1.2.3.启示的应许-圣经(1:2c):
新约里所讲的圣经都是指旧约,在神学中讨论关于新约正典的问题,这也可从圣经作者
本身知道这个启示和权威,像保罗写罗马书时,他有一个从 神启示而来的权威,所以我们可以从写作者本身的意识来判定,这是权威,但有很多「次经」他们也自觉是权威,但你若根据他的内容,会发现有很多不符圣经真理的整体性,故不列入圣经。
a.证据性:
福音有强有力的旧约圣经作启示的根基,且福音也印证了圣经预言的可靠性,新约的福音和旧约的预言相互印证,所以马太福音第一、二章最常出现的是「圣经所说的话」,每次发生一些事,讲完一些话,就会出现此句,故圣经互相印证是很重要的。
b.一贯性:
福音的信息与旧约圣经是有信息上的关联性,旧约信息关乎福音,而不是外绝于福音,有人绝对的说,旧约是律法,新约是福音,从保罗介绍的角度来说不是那么绝对,只是不是那么明显。
c.必然性:
福音是神的应许,必然会成就,所以福音是神应许必然成就的最佳明证,我们在旧约中可看见圣经说到耶稣的降生、工作、受死、复活、升天使万国得福音,旧约和新约的经文都有对照。
第一讲第三节 福音的中心
1.3.福音的中心(1:3-4):
1.3.1耶稣的身份(1:3):
1.身份的认定:
因当时一般人对耶稣身份认定不同,所以保罗用(一)祂是神的儿子(二)祂是基督(三)祂是我的主,其实这节原来希腊的经文,神儿子我主是在从死里复活的后面,不过中文的翻译没有失去原来的意思,保罗就是要借着耶稣基督的介绍,来介绍祂的身份。
a.基督-受膏者:
基督就是旧约的弥赛亚,表明正式成为「弥赛亚」的身份。
这里称祂为基督即表明祂有「弥赛亚的身份」,正如在约1:41安德烈对他哥哥西门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保罗称「基督」对犹太人来说没有困难,因他们知道他所说的基督就是弥赛亚。
(1)先知--太21:11,4,6,路7:16,39,24:19,约4:19,6:14,7:40(参1:21,25「先知」)。
(2)祭司--来3:1,4:14,5:5,10,7:26-27,8:1,9:11。
(3)君王--太2:2,21:5。
b.神儿子-圣父与圣子的关系:
何以用神的儿子,因为神的儿子感觉上是另一人,而非同一人,不过耶稣基督自称神的儿子,或被称是神的儿子时,最后补充一句「我是神」。
在约翰福音中最明显「我是」葡萄树,这里的「我是」与出埃及中神向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意义是一样的,但中文翻译不一样,但在新旧约的文意上,我就是那个「我是」,所以耶稣讲祂自己时,也表明了祂自己是神。
(1)神的儿子的用法
圣经中讲到神的儿子主要的有:
旧约诗2:7,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
约翰则用『神的独生子』(1:14,18,3:16,18,约壹4:9);
保罗则是用『神的儿子是耶稣基督』,用法很多(罗1:9,5:10,8:3,29,32,林前1:9,15:28,林后1:19,加1:16,2:20,4:4,6,弗4:13,西1:13,帖前1:10)。
(2)神的儿子的意义
圣父与圣子的区别:各有独立的「位格」(另有「圣灵」的位格)。
圣父与圣子的合一:约10:30,我与父原为「一」(不是合成一位,乃指本质的相同),神的那个神的本质是一样,所以耶稣基督是神、和圣父是神的本质是一样的,是同等的,正如腓立比书「不以父神同等为强夺的」。
圣父与圣子的关系:「神儿子」表现基督与父神之间真正彼此相交的本质与关系,人所能见到的一切都不能用来解释神的三位一体的关系。
我们在此要特别留意错误的解经。例如:一位一神论,亚流主义,耶和华见证人.....等。
c.我主-圣子与世人的关系:
此处翻译成我主,其实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主,这是代表性的讲到耶稣基督与整个世人的关系。
(1)保罗「主」的用法:用在指耶稣基督超越人的地位,当时一般人把耶稣放在人的地位,或放在先知的地位上,但是保罗说祂不只是先知,祂是主。
以色列人读到保罗所用的『主』Adonay时,他们明白这是神的代表词,因为旧约以色列在读经时遇到『耶和华』害怕妄称耶和华的名均不敢读,把全部「雅威」换成Adonay,以色列人懂保罗讲『主』的意义,祂是神,是世人的主。
(2)信仰的告白:「耶稣是主」是教会信仰的告白,参罗10:9,林前12:3,腓2:11,这节圣经一定要记得,在面对异端时很有用,如果有人说耶稣基督是次神或是人时,你可使用这节圣经,整个教会信仰的告白以及信仰的核心就是耶稣基督是主。
(3)「主」在新约也用指「上帝」,是对神的称呼。
2.耶稣的名字:
耶稣-太1:21「救拔出来」-救主
「以马内利」-1:23神与我们同在(这是祂的心意)
1.3.2.耶稣的角色(1:4):
为何讲这节圣经是说到耶稣基督的角色呢?传统教会在圣经解释上,是以基督的的神性与人性来区分,按肉体是人性,按圣灵说是神性,但这节经文解释看法比较分歧。
1.按肉体说:
原文肉体传统的解释倾向讲有罪的身体,但是圣经中讲肉体不是都坏的,体贴肉体,固然是恶的一面,大多数也是如此,但这节经文不能如此解,否则耶稣基督按肉体说就是有罪了。
肉体可以解释成肉身或人性,参9:5,此解法较无问题,不过不是指「随从肉体」(8:4,5,12)特别下文『戴维的后裔』使人性肉身的血缘后裔这解法更加合乎上下文。
因为弥赛亚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戴维的后裔』(参太1:1,徒2:30之家谱),太1:1一开始就点明了,亚伯拉罕的后裔、戴维的子孙,徒2:30,彼得在介绍时也是从戴维的后裔,圣灵的角度来讲。为何要说亚伯拉罕的后裔、戴维的子孙,这是说到“约”的问题。
2.按圣善的灵说:
要解释此经文可参考徒2:30-36,腓2:6-11。这是要介绍耶稣基督角色在不同时期的意义,以复活后圣灵降下为区隔,以此来区分耶稣基督的事工,祂角色不同的扮演。
传统解释耶稣基督「神人二性」的意义指在人子时,也有神子的本质。此并无不可,其实讲神性、人性和神子、人子事奉本质不同,都没有问题,因是符合圣经整体的教导,不会导致异端。但是这节不是要指耶稣基督的本质。
3.显明之意义:
唯一容易出现异端的是「显明」这个字的解释。
「显明」这个字的原意是:指定、指派,或徒2:22,32后「证明」,均指祂原来是神的儿子,道成肉身仍是神的儿子,复活只是证明,或表明神指派的儿子(路22:22,徒10:42,11:29,徒17:26,31,来4:7)。
异端解释耶稣基督原为人,是从死里复活后才被按立,派作神的儿子,是严重的错误,此为『嗣子论』,耶和华见证人就是用此作为耶稣基督是次等的神说法的证明,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种异端错误在哪里。
第一讲第四节 福音的传扬
1.4.福音的传扬(1:5-6):
1.4.1.恩典是传扬的基础(1:5):
1.恩典不等于职份:
2.恩典是职份能完成的动力基础(参林前十五9-10):
我们今天能服事神是恩典,不要当成是自己的功德,我们整个服事的基础也是恩典(这是信义宗最强调的恩典和福音),服事没有神的恩典很苦。
今天教会比较讲律法,你该做什么....,或你不能如何....,而少讲恩典。其实我们整个出发点是在神的恩典里,我们不做什么,或做什么都是为了回应神的恩典,而不是从律法和功德的角度出发,不是不守律法,神就会惩罚;或作了什么就能得着神的赐福。
如果我们的事奉由此角度出发,假若你做了,上帝不但没有赐福你,还加苦难磨练你,那该如何?所以从功德的角度来看就很可怕,因为你所做的都是为了要得什么,如果上帝不给呢?像以赛亚还好一点,以赛亚被以色列民尊重,像杰里迈亚那样苦哈哈的,被以色列民所弃绝,他说的没有人要听,你怎么办?所以服事的基础不在功德、律法,人最怕约束,被要求,越约束越反抗。
但如果是恩典的话,就不一样,如果我们服事以恩典出发,我们对弟兄姐妹就不一样,如此恩典是我们服事职份能完成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基础,一切都是神的恩典,我非常喜欢保罗所说:凡事谢恩,即使是加在我们身上的逼迫都是恩典。
1.4.2.万国是传扬的对象(1:5):
万国=万民,其中也有你们(罗马教会的弟兄姐妹),这蒙召属基督的人。
万民得救的原因:1.神的恩召2.人的信服
人的信心本身不是得救的原因,乃是得救的器皿,信心是用来承受恩典的,不是用来换恩典的。不是说因为我相信神,所以上帝救我,是我用信心来承受神给我的救恩。
信耶稣得永生的意义,不是因为我们的信可贵、伟大,让神给我们恩典,若不是神应许信的人得就,人有信心不见得会得救。拜偶像的人信心比我们大得多,因为他们把假的都当成真的,但信错了,无法得救,没有从神而来的恩典。
1.4.3.信服是传扬的目的(1:5)
信服真道=信而顺服
参考比较经文 1:8--16:19
1:5--15:18
10:16a-10:16b
11:23-11:30,31
传扬福音不是为了叫人加入教会成为会友,这不是目的,是叫人真的信服耶稣基督,所以我们不是叫人来加入基督教,我们是叫人信耶稣,信耶稣比入教重要,初信者不了解,要让他们明白。
第一讲第五节 使者的祈愿
1.5.使者的祈愿(1:7):
1.5.1.祷告的目的:
1.祈愿=祷告:
目的除问安外,有真心祝福,祝福与赐福不一样,“祝”的本身是“祷”,原来的意思是祷告,祝福是人向神求,求神给人,所以我们不能说愿“上帝祝福你”,上帝岂要向更高更伟大的神祷告把福份临到你呢?中文圣经把祝福和赐福翻的很好,在创世记中有很多可查阅。
2.祝福内容-恩惠与平安:
亚伦祝福方式:(民六24-26):....赐恩(惠).....赐你平安“
希伯来式+希腊式:希伯来 --平安(Salom,Peace平安)
希腊 --恩惠(Joy喜乐)
二约间用法:愿 神的恩惠、平安与你同在。
保罗方式:
何以保罗祝福人恩惠平安呢?因福音带给人的是不配得的恩典,与真正的平安,所以马丁路德说:什么是恩典?我们当受的刑罚,耶稣基督代替我们承受了,我们不配得的平安,神赏赐给我们,所以恩典和平安的意义都是说到,原来我们不该得的,是神赏赐给我们。
1.5.3.祈祷的对象:
父神与基督,同为祷告对象,说明圣父圣子同是赐福源头,同尊同荣。
有人讨论,圣灵是否是祷告的对象,基本上圣经几乎没有提到直呼圣灵的名向圣灵祷告,因为我们区分圣灵的事奉时,在约十四至十六章,圣灵的目的是为荣耀见证基督,祂的中心是基督,而不是自己。祷告的中心,三位一体的神都是,所以关于能否向圣灵的祷告,本来就是向三位一体的神祷告,不必要再强调说,我在向圣灵祷告。
第一讲第六节 使者的事奉
1.6.使者的事奉(1:8-15):
保罗说明他个人事奉的意愿及内容,也是他一生事奉的目标,值得我们反思与学习。
1.6.1祷告的事奉(1:8-10):
保罗书信最特别的地方,他不是只有传统问安的形式,后面多数都加上一段祷告,且是根据他对教会的认识来祷告。
1.感恩的祷告:
在此他就有一个感恩的祷告,你在教会中为弟兄姐妹是感恩或控告的祷告?
为教会的属灵优点感恩,他们信心长进,是传道人最大的喜乐,我们在教会中的服事不是看弟兄姐妹的对待如何,或是教会蓬勃的情况,而是看见弟兄姐妹信心的长进,看他们从不认识神到对 神大有信心,能面临各样的试探、试验、逼迫,仍在神前信心、坚固、长进,不是为了他们能给我们什么或奉献给我们,当然他们如果这样,我们是会得着安慰。
2.心灵的事奉:
我们一切的事奉都是心灵中诚实的事奉,但祷告显明心灵事奉的重要,在神眼中的价值胜过外在恩赐的事奉,祷告是神呼召祂仆人事奉的目标(徒6:4),保罗明白神呼召他的事奉方向,他的一生就是祷告与传福音,很清楚地掌握此目标,不致被外在事工忙碌、混淆事奉的重心,外在恩赐的事奉容易,在神面前心灵的事奉困难,因为须花时间,且不被人看见。
3.恒切的态度:
“不住的祷告”显明切切祈求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的祷告。
4.代求的内容:
罗马教会是他题名代求,放在心上祷告的对象。
5.寻求的祷告:
求不仅是寻求一个方向,而是寻求神的带领。有时方向是对的,时候未到,神尚未开路,寻求主的旨意,和人的祈求之间的和谐,正如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太26:39,路22:42),祷告最困难的,就是被神降服,所以我们祷告到最后一句时要说:愿主的旨意成全,奉耶稣的名求。
不但保罗如此祷告,圣灵在神面前,也是按着神的心意为我们祷告,圣灵不是按着我们想要的为我们祷告,所以祷告本身就是寻求神的旨意,神清楚的带领,祷告原文之意,乃向前倾:是说到方向与动力,求神帮助我们在祷告时,有一个动力,要寻求神的带领和方向。
1.6.2.造就的事奉(1:11-12)
1.恩赐分享得坚固:(参5:15-16、6:23、11:29、12:6)
「切切的」:desire,非常热切、非常渴望。
「一些恩赐」:「某恩赐」,保罗没明确说是何恩赐。
坚固:原意指双脚稳固的踏在马蹬上而坐稳在马上,这样不管马如何跳跃都不能把人摔到地上,引申为坚定能力的意思。
2.信心分享得安慰:
安慰在圣经中「激励」的意义更强。
1.6.3.福音的事奉(1:13-15):
1.定意的重要(异象不改):
传道者的危机,在投入行政、牧养、探访后,减少与不信者接触传福音的机会。
2.阻挡的因素:(参十五22、帖前二18)
阻隔不能拦阻保罗的定意,事奉者坚守目标的重要。阻隔因素有时是外在环境,有时是神的旨意来明显,有时是撒但的拦阻。圣经中亦记载天使长迦百列与魔君争斗,暂时受到拦阻。
3.欠债的心态:
欠债感是主仆事奉的心态,还债使我们积极且有适当压力作动力,去尽力完成我们的使命,心甘情愿,自不觉苦。「情愿」:切切愿意(此字的语气超过一般的愿望程度)。
第一讲第七节 福音的主旨
1.7.福音的主旨(1:16-17):
1.7.1.福音本是神的大能(1:16):
1.不以福音为耻:
保罗在这里讲到他对福音的态度,为什么能不以福音为耻呢?因为:
a.世人对福音的态度:
保罗在林前1:23指出,福音在世人的眼光中是「愚拙的道理」,特别像罗马这个当时世界的首都,是强调哲理、知识、权柄、能力,他们怎会接受『人只要相信钉十字架的耶稣就能得救的道理』,哪会跟随钉十字架的基督呢?可预见的,保罗去罗马传福音,必面对来自人的嘲讽、轻视、反对,甚至逼迫。
正如保罗在哥林多的遭遇,这世界对神的敌对,使基督徒无可避免地要面对「以福音为耻」的试探中,现今我们做为一个布道者,也是要面对世界来的嘲讽、轻视、反对,甚至逼迫。
b.使者对福音的态度:
保罗对此了然于胸,特别强调他传福音的心志,「我不以福音为耻」,这说明他对世人态度(对福音的反应)的充份认知,但他不气馁,因为他对福音的真实性,更充份的确信,这使他可以充份地信心去面对挑战与试探,他信心与确信的来源就是福音本是神的大能。我们传福音如果有这种认知和心里准备,自然就能知己知彼而不会以福音为耻。
2.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a.使者对福音的确信:
保罗说福音是神作为的「神迹」,我们现在想到神迹,大多认为是病得医治,这种是外在的信心,其实最大的神迹就是一个罪人愿意悔改,能使反对神、抵挡神的人归正。
这样的确信,必与他个人信主的经历(徒9:1-10)有关,在保罗往大马色的路上,神亲自改变他,使他对神福音的大能有十足的确信,像他这样的罪人,神都能拯救改变,所以人的反对不是我们不传福音的借口。
b.福音是神大能的救恩(Power of God for Salvation):
这个语句的架构,说明神的大能与救恩的关系,福音的大能,乃是神自己作工,使福音被传出时具有功效的能力(林前1:18,创1:3,6,诗147:5,15,33:9,赛40:8下,55:10,耶23:29),路1:37福音的大能的功效带出的结果就是「救恩」-人在神福音大能作为下被拯救。
c.救恩临及相信的人:
信心是人得救的要件,这不是说信心有何功德及值得夸口,信心是承受救恩的器皿。但怎样才是真正的信心呢?最基本的意义,人的相信,乃是明白福音的内容:认识神的公义和慈爱,认识人自己的罪恶与无望,愿意接受钉十架基督的救赎。
但约翰福音讲到相信时用很多的字来说明,例如:认识、听见、看见、接受。可见信心本身的含意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头脑的认知。约翰所教导的相信,能让我们充份了解人的信心,包含我们在教会中教导弟兄姐妹时使他们真实活得出基督徒相信的生命,比口里说信更重要。
d.救恩先后秩序的意义:
先是犹太人,后是外邦人(希利尼人的意义),这先后的秩序,是表明神救赎的计划,在人类历史的时间中的逐步推进,但也说明因为犹太人拒绝福音,使神将福音转向外邦人。
神救赎的计划是一个人à一个族à一个国à到全世界,犹太人和外邦人(希利尼人的意义), 神都不偏待(罗二11),救恩和审判的次序是一样的,得救的地位和方法也都相同。
1.7.2.义人必因信得生(1:17):
这是在罗马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因为整个罗马书重点讲到神的义,神定罪人是因神义的必要,也是因着神的义的恩典,神因为人犯罪先要有一个公正的审判,神的次序是公义在先,不完全是慈爱在先。
罗1:17是相当需要花时间去释经的一节经文,也是罗马书相当重要的一节经文。这节经文要探讨的有三:(1)何谓「神的义」?(2)义如何「本于信,以致于信」?(3)「义人必因信得生」哈巴谷书原意(哈2:4)与保罗用法有何差异,这差异的意义何在?
1.福音显明神的义:
a.何谓「神的义」?
一般有三个看法:将神的义解释作:神的性情、神的作为、或神称人为义。
(1)但如果从神的性情来看「上帝公义的性情」在福音上显明出来,这公义的性情是本于人的信,以致于信,这样解就不通。若解成公义性情的人必因信得生,意即人有可能用自己的义,可以因着信得生,此解不通。
(2)但神的义是否是解释成神的作为?若用公义的作为来解释,则经文就成为:『神的义本于信以致于信』,如此解释不通,因为神公义的作为在福音上显明出来,这公义的作为是本于信以致于信,那这是在表达神的信实,不是在讲人的信心,下面接「义人必因信得生」,就解不通的了,神的信与人的信不在同一条线。所以神的义不是讲神的作为。
(3)较多的经文神的义是指神称人为义。
经文支持: 9:30-32得义,得称为义10:3,想自称为义,不服神称义,5:18称义的结果,义人必因信得生。
主题连贯:罗一~五章之主要论点就是神的称义(3:20),神给人公义的地位(3:24-28)(5:1,9,19)。保罗在此大段落要讲,所谓神的义并不是在解释神是公义的性情或行动,大多数的经文在解释『神称人为义的地位』,神的义在福音上显明给人使人因信得生。
上下文支持:神的义是给人一个公义的地位,事实上16-18整个上下文,神的大能和神的忿怒,都是神本身的作为。若解释为神的属性或神的作为,这都不是本于信。
(4)神的义解释成『神称人为义』,是因人的信,以致于信,然后义人因着信就被神称义,而得着生命。这样解释就很清楚。因此,此处神的义可以说是神给人一个公义的地位,是基于人因本于信,以致于信,所以神称信的人为义。
2.本于信以致于信:
对神的义而言,信是人的根基,信也是人的目标,「完全出于信心」。
3.义人必因信得生:
因罗马书经文引用与哈巴谷书原经文有点差别,保罗如此用到底合适吗?是值得释经学研究的问题。
较多学者支持保罗的用法是用了旧约的字句,而改变属灵意义的内涵来配合他的主题。
此说法认为:如果直接看上下文,没有说因信得生,只有因信得到义,还有罗1至5章讲义人因信而称义,6至8章讲义人(称义者本身)应有的生命与生活,所以此处讲因信得生,保罗应该不是照哈巴谷书原来意思,而是用哈巴谷书的经文,赋予他一个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