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
结语
7.结语:(15:14-16:27)
结束了关于福音信仰(1-11章)和福音生活(12-15:13)两大教导后,保罗在全书的最后,写下了他的结语。
这段结语分成二个部分:表明心志(15:14-33)和推荐问安(16章)。而且二部分结束都有简短的祝福和颂荣。这表明保罗在结语时一贯的表达方式:祝福和颂赞。
在结语中,说明了这封信的目的,主要有4个:
1.劝勉的责任:
罗马书中的内容,放胆直言不讳,并不是因罗马教会信仰不成熟,他相信罗马信徒的灵命光景甚佳,虽然保罗未参与罗马教会建立,又未去拜访,他们不会质疑他凭什么”说教”,也能了解他无意冒犯得罪。这一切都因神托咐他外邦使徒的责任,去”题醒”他们对福音信仰认知的责任。(15:14-15)
2.福音的心志:
保罗从神领受向外邦人传福音的职分(15:16),又有外邦人顺服福音的见证(15:18),但他自知这一切都神的恩典无可自夸。他也积极在各地传福音(15:19),现在只有一颗心,就是能将福音传到地极的心志,希望罗马教会能接受他,和他同心同工完成主的大使命(15:23-24)。
3.事工的代祷:
保罗传福音到地极的圣工计划,必须先待他完成目前神托付他到耶路撒冷慈惠捐款事工(15:35)。但这条路却是危机重重(参徒21:22),他希望弟兄姐妹为三件事同心祷告:u耶路撒冷慈惠事工完成。v脱离耶城不顺从人之手。w顺神旨意欢喜到罗马。(15:30-32)。愿主旨使此圣工计划顺利。
4.关心和警告:
16章处处流露保罗个人性的情感,表达他对罗马信徒和教会的关心。除了向罗马教会同工周到的个别问安,也表达宣教团同工们的问安,并警告他们留意背道的教师(16:17)。
第七讲第一节 表明心志
7.1.表明心志(15:14-33)
为了周延性的考虑收信者的认知和观感,保罗愿意将自己的心志表明,希望同工和信徒们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保罗作了三方面心志的表明,也分别有强调的重点:
7.1.1.外邦使徒的心志(15:14-19):
说明他外邦使徒的职分,是出于恩典,自己并无可夸,但过去的事奉,许多外邦人顺服福音的见证,及努力在各地传福音,都证明了神对他作外邦人使徒的选召。
7.1.2.传到地极的心志 (15:20-29):
保罗念兹在兹的是福音传到地极的大使命,他也对”未来的事奉”,经过罗马传到西班牙这福音传遍地极的计划,存着莫大的盼望,希望罗马教会投身大使命,参与此圣工计划。
7.1.3.寻求代祷的心志(15:30-33):
在到罗马之前,保罗”现在的事奉”(15:25),是完成耶路撒冷圣徒救助的慈惠事工,这当务之急必须迅速完成,却也潜在的有生命的危险,因此保罗急需弟兄姐妹为此代祷。他希望罗马教会成为他福音伙伴的第一步,就是成为他”祷告的伙伴”。
虽然是为了过去神在保罗身上外邦使徒职分的选召、略作说明及见证,也为将来圣工计划的推动预先筹划,更为现在概略的需要困难提出代祷,建立祷告同伴的关系。
但是,促罗只有一个心志,就是”为了福音”。相信,我们读了保罗以下的内容,必会深深地受到他那以福音为使命的心志所感动。也愿我们被保罗生命的影响,愿意调整我们人生的目标,以福音传遍地极作人生的目标。
7.1.1.外邦使徒的心志(15:14-19)
1.外邦使徒的恩召(15:14-16)
保罗在提及他从神所领受的”外邦使徒的恩召”,固然是因为在从未到访的罗马教会信徒心中,他为了”题醒他们的记性”(15:15),让他们认识保罗的职分,其实保罗也是有几方面的用意:
a.肯定信徒的成熟:(15:14)
(1)在15:15的”放胆”写信说明之前,先说明他如此放胆直讳,不是因为罗马信徒在福音真理的信仰上、或福音生活的见证上有何缺乏,他的动机不在”指正”,而是”提醒”。为此,也有必要先把他对罗马信徒在属灵生命上成熟的肯定表达出来。
(2)保罗肯定的是他们几方面的成熟表征:
(a)满有良善:生命品格的良善与完美,是保罗给他们极高的评价。保罗由衷的欣赏他们,所以用”深信”,说明这不是奉承,而是真心的肯定生命成熟。
(b)充足知识:信仰真理的知识,应是保罗的意思(参cranfield),除了生命品格外,保罗欣赏他们在真理上的各样知识都充足广博,他们不是信仰无知幼稚,反而在信仰真理上成熟。
(c)彼此劝戒:信徒们关系的成熟与美善,表现在他们可以接受弟兄姐妹之间的劝戒,这不是教会中幼稚的信徒能有的成熟关系。保罗肯定他们心理及关系上,有成熟的心胸雅量接受他人的劝勉。
(3)保罗对罗马信徒的肯定,和他对他们可以肩负福音的使命,作为福音的中心的期许是相称的。只有成熟的教会,才能肩负福音向外传扬的重责大任。
(4)既然保罗肯定罗马教会信徒在生命品格,福音真理,心理关系上都是成熟,他前面的书信内容的用意,不是因他们的幼稚无知,反倒是对他们成熟的肯定,相信他们已有这些全面成熟的认识,保罗仍旧放胆的原因,只是出于”提醒”的善意。
(5)cranfield称此为”基督徒的礼貌”,而不是谄媚。来解释他之前的信内不是假设他们的不成熟,乃是肯定他们的成熟,也必须说明。这也让我们看见保罗在教牧事工上的细心,肯定同工的成熟,也避免造成别人误以为我们有”教训”的想法。保罗对同工的动机也很明确,就是”提醒”,而非”教训”。
b.陈明善意的动机:(15:15)
(1)保罗不是为了人的好感而谄媚,但也不是为了放胆直说神的真理而必须道歉。他之所以能不卑不亢,是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动机,是出于”提醒”,这是神呼召他作外邦人使徒恩召的职份,所必须负的责任。
(2)”提醒”原意指需要一再提醒的记性,说明保罗的用意:这些原是信徒应该明白的福音真理,福音使者的责任就是一再提醒,免得人记性容易遗忘的特质。
(3)保罗用”放胆”,其实是要表达他说话的谨慎和谦卑,他的外邦使徒身份和责任,他绝对有权利如此说,”稍微放胆”表达他对那与他关系尚不深入者的善意,希望他们能了解他放胆的动机是出于善意。
(4)保罗说话也极有智慧,”题醒”一方面陈明善意的动机,也肯定对方早已明白,他不过是题醒,使听的人觉得受尊重,也能接受听进他的提醒。
c.外邦使徒的职份(15:15b-16)
(1)职份的根据:(15:15b)
保罗为了使罗马教会的基督徒确信他具有使徒职份的权威,可以接纳他写信之”放胆”和”提醒”的责任,将他职份的根据直接诉诸于”神所给我的恩典”。
“神的恩典”说明保罗的谦卑,也深知使徒职份的托付是他自己不配得的,乃是出于神的恩典,完全是神的恩典的呼召。
神的恩典也说明这作为事奉支持的根基,使保罗能持守外邦信徒事奉的内心能力的根据神的恩典。
神的恩典相对的是神的旨意,也就是在保罗 身上的心意,这是保罗在15:16节所要说的,关系他职分的内容。
(2)职分的内容:(15:16b)
保罗用”仆役”和”祭司”这两个名称形容他事奉的内容,虽然要考虑保罗是”基督祭司事奉的仆人”这一观念(cranfield),但我们无可避免地要好好考虑保罗只作”仆人”而无”祭司”的事奉是否是保罗的原意。
因此,无可否认的是,保罗深知基督耶稣作君尊大祭司的身份是所有人必须尊崇的,但作为祭司的身份,保罗应也是肯定的。
作为基督耶稣的仆人,向着外邦人主要的事奉是什么?保罗用”神福音的祭司”来说明他对”祭司”的新定义。
旧约的祭司是站在神和人中间作献祭的工作。但保罗刻意的将”福音”作为新约的祭司的事奉内容以作为对比,说明新祭司的工作,是带领人归向神,把人献给神,与旧约祭司赎罪的事奉已截然不同。
保罗这个说明对当时代的教会及今天的教会有何意义呢?
初代教会所面对的外邦异教也有祭司作献祭的事奉,教会有受异教影响的危机,日后天主教将圣餐”献祭化”成弥撒就是一例。
对今天教会而言,教会必须清楚我们作祭司的职份,是传道和传福音,领人归主,教会必须专注在此一福音的事工。
祭司其实有意与仆役作对此,说明基督的仆人,其身分有如尊贵的祭司一般值得人尊敬与自敬。
(3)职分的目的:(15:16b)
外邦使徒的祭司职分,在将所带领归主的基督徒,如活祭一般的献上,保罗特别借着新的献祭观念,将外邦基督徒带进圣殿献祭敬拜的事奉中。因为犹太人在所有献祭中都将外邦人摒除于门外,外邦人与献祭的敬拜一直无份,所以,保罗藉此有肯定外邦人加入神国的意义更强了。
外邦人的献祭归给神是否合乎神”圣洁”的要求?连彼得都有”不洁净”的顾虑(徒10:14-15),保罗当然了解,所以加上”因着圣灵成为圣洁”。
保罗在此又更新了”献祭”成圣的观念,旧约献祭的分别为圣,是因着献祭的动作,但新约的”成圣”,乃是”因着圣灵”的工作。只有倚靠圣灵方能成圣。保罗这样的成圣观是沿续他在罗马书6-8章的成圣观,保罗相信只有借着圣灵方能成圣。
外邦使徒的职分 在于:向外邦人传福音带领归主的祭司职分,因着圣灵亲自分别为圣的工作使外邦人成为圣洁(林前6:11)。
外邦人献上给神可蒙悦纳的原因在呼我们深信圣灵使我们成为圣洁。
2.外邦使徒的见证(15:17-19)
作为外邦使徒,固然保罗有属灵上神的呼召之恩典,但那毕竟是他个人内在的凭据。因此,他知道必须再提出另一个凭据,就是神给他外邦事奉的印证。
但一提出外在事奉的果效,保罗明确的知道,必须在”人的夸耀”和”荣耀归神”之间作清楚的厘清,避免人的夸口丝毫的显露。但保罗也知道必须夸耀神的作为,不必因个人的隐藏有所避讳以免神的荣耀反而受损。在此拿揘之间,保罗给了我们荣耀神的榜样,这是我们在见证神的时候,可以学习的原则:
a.在基督里夸耀神的作为(15:17)
(1)保罗的见证,有一个讲论的核心,就是”神的事”,也是他的讲述见证的原则是只讲”神的事”,即使旁及他个人或教会的弟兄姐妹,也都以此心境来作为说与不说的尺寸原则。保罗以”神的事”作夸耀的前提。
(2)保罗提出基督徒正确夸口的方向,就是在基督里的夸口(参罗2:17的讲解),也就是夸口基督不夸口自己的原则,任何夸口只能以督作为夸口的对象及范围,任何超越此范围,谈到自己或他人的夸耀,都不符合此原则。
b.倚靠基督成就大能的作为(15:18)
(1)基督成就的倚靠:
保罗知道他是基督的仆人,他不过是神大能作为彰显所使用的器皿。他任何的事奉,都必须倚靠神,去完成神所托付给他的使命。
(2)基督成就的前提:
在保罗谈到他事奉的具体方向前,他先排除了一些他认为不该提的事,所以他说:”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也就是任何不是基督藉保罗所作使外邦人顺服基督的福音事工,他就不敢放胆谈论。
(3)基督成就的工作:
保罗说这些福音工作是基督所”成就”,正如基督所说的”成了”,是已经成就的事,而且已经全作成。保罗在自己事工中经历了”基督成就”事工的大能。
而基督成就的工作是什么?就是”使外邦人顺服”。正如他在1:5所说(另1:26)使外邦人信服真道,是保罗事工的目标,保罗说这都是基督所成就的。
(4)基督成就的器皿:
”我”的生命意义何在?保罗在此强调的不是自我,而是极谦卑但又自我肯定看”我”自己在神的作为中的意义,就是作神的器皿。
神在”我”身上使用我彰显祂的大能,应用在每一个基督徒的身上,让我们看见神愿意使用人作祂的器皿,重要的是人是否愿意响应,正如神所重用的奋兴布道家慕迪,他不过是未受教育,说话结巴的鞋童,神却响应他的祷告:靠神的恩典,我愿意作那一个人。这也是神使用千万祂的仆人的原因。
(5)基督成就的大能:
在此保罗强调二项大能:
u福音与生活的见证:
言语指保罗传讲福音的真理的传道。作为指保罗生命生活的见证。这如我们一贯的教导,传福音的一体两面:口传的福音及生活见证的福音。
这也如同基督的事奉之道与生命,基督的”言行”,也就是言教与身教的合一,才是保罗在此所说,他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基督借着他露出基督生命的馨香:教导与榜样的,福音生活的见证。
v神迹奇事的能力:
保罗直言在使外邦人归主的过程中,神超自然的作为,他以”神迹奇事”来说明神独特的能力。保罗有幸成为超自然能力彰显的器皿和流通的导管。也应验基督差遣传福音者的赐福,”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可16:17),保罗藉此经历他传的福音信息带出神能力彰显的果效,也印证神差遣祂作外邦使徒的真实。
神迹奇事除此处外,尚有林后12:12,帖后2:9保罗曾提及。林后12:12和罗马书本处的目的一样,在”显出使徒的凭据来”。帖后2:9则说”有一些不法的人来,是照撒但的运动,行各样的异能神迹和一切虚假的奇事…”,说明那些敌基督的人,也照样有此能力,必须小心留意。
神迹在圣经中有sign,记号,表征的意思,也就是神迹代表的意义是神国降临的明证。约翰曾在他写的福音书中,七次记载基督的神迹,但他特别说明神迹的目的有二:显出基督的荣耀和带出门徒的相信。(约2:11)
神迹奇事则是说明人看见令人惊奇的事,无法以常理解释的现象。
能力则是对”神迹奇事”的本质加以说明,乃是彰显神超乎自然的能力。
神迹奇事和福音见证只是向人表明神的真实,却不必然有人会相信的结果,就如旧约以色列人出埃及,或耶稣传道时的以色列人,都看见过也亲身经历过,却未相信甚至硬着颈项。所以保罗引出最关键的”圣灵的能力”。(7:51)
w圣灵的能力
保罗相信人真正信服真道的关键就是圣灵的能力,福音见证和神迹奇事能使人得救,是圣灵自己运行的能力,也印证基督的应许(徒1:8)。
保罗明白他的传道与圣灵的能力有绝对必然的关系。他在帖前1:5,林前2:4,也曾说明言语、权能、圣灵三者之间的必然关系性。
我们若能明白福音使者的前提:不夸口自己,只在基督里夸耀神的作为。又明白保罗传福音的谦卑与自我肯定:我是基督的器皿,为彰显的作为。更清楚传福音只有倚靠基督才能使人相信基督,我们传福音时就能同时经历神藉我们流露言语作为的见证,神迹奇事的能力,彰显祂救人的作为。
c.传扬基督坚持直到地极的见证:(15:19)
(1)”甚至”是一个表示结果的子句,保罗用”甚至”说明了福音传扬的成果。这结果就是”到处传了”。造成这结果的原因呢?自然是上面所说的:清楚神向外邦传福音的呼召,基督自己成就的作为。倚靠圣灵的能力。
(2)保罗所要表达的是,福音的传扬,正照着主耶稣所托付的大使命,向着地极。保罗说正坚持神所给他的外邦使徒的恩召,夙夜匪懈的向着地极。而造成福音向地极传扬的不是”我”,而是靠着主耶稣基督及圣灵的大能,才会有许多人归向神,福音传遍的地区才能不受栏阻传向地极,向东西南北各地拓展。
(3)保罗的目的在见证神福音大能的作为势如破竹的开发。保罗亲身的经历和眼见神的作为,他不得不为神的作为作见证。
(4)耶路撒冷说的是福音的起点,以利哩古说明现在福音正宣展的地区。保罗所指的”以利哩古”应是现在马其顿西边。他在各地宣教已经到达各地,东至亚拉伯,西至以利哩古。
(5)保罗写此信时身在何处外?从徒20:1-3,林后13章,可知他刚离开马其顿,在等候哥林多教会读〈林后〉之间的行程。
(6)保罗在此总结了他的宣教旅程,约10年,三次的布道行程。
(7)与传统对保罗宣教行程的认知不同,保罗自认他的宣教行程是自耶路撒冷开始,而不是安提阿(我们后代认为的)。一方面是说明传福音是”整个基督教会”的使命,虽然他个人是自安提阿被差派,但却是延续整个大使命。而事实上,他也曾在耶路撒冷向犹太人传福音(徒9:26)。
(8)”直转到”原意是”圆形般”或”循环”的意思。保罗说的是他环绕地中海的宣教旅程,在地图上呈现的是:耶路撒冷向北直到叙利亚:安提阿向西到北小亚细亚诸省,西越爱琴海到马其顿,向南到亚该亚,东越爱琴海经以弗所,再向东南安提阿而南下回耶路撒冷。
(9)以利哩古在马其顿西边,临亚得里亚海,在今日亚尔巴尼亚及前南斯拉夫南部,在路加的《使徒行传》没明确记载保罗曾到以利哩古,但因保罗离开以弗所出发至耶路撒冷有二年的时间未记载(徒20:1),也留下可能在此期间前往的空间。
(10)”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指的是什么?保罗指的应不是他个人细部的传遍各乡各镇,而是己经在各”地区”,建立了福音的战略地点,借着各地有影响力的城市教会,向四周围的乡镇地区传福音的”宣教开荒策略”,己经看见效果。
7.1.2.传到地极的心志(15:20-29)
支持保罗坚持向地极传福音的”驱策力量”是什么?在20-21节保罗要向罗马信徒再度强调。他有开荒作宣教开路先锋的雄心。
既然如此,为什么保罗仍然无法前往罗马拜会并到西班牙,达成福音传遍地极的雄心呢?保罗向罗马教会报告他事奉的计划及邀请他们参与此宣教事工。当然,这计划有些拦阻(15:22),也有正在进行的事奉待完成(15:25),必须等办完了(15:28)才能继续前往罗马。
1.宣教先锋的雄心(15:20-21)
a.尊荣高贵的雄心(15:20)
(1)在20节开始有一个介系词”因此”,中文和合本未译。可见20节是补充说明19节,而且有限制19节的意义的说明。
(2)”立了志向”原有二个字组成,就是”喜爱”和”贵重,尊荣”合组成”喜欢尊荣”。新约另有帖前4:11,林后5:9都译作立了志向。这是一个很高贵的字眼。
(3)”立了志向”也有”渴望”,”热切奋斗”的意义(cranfield),如同15:23的”切心想到…去”和15:24的”盼望”相似,说明保罗喜爱传福音的尊贵价值观,更展现在热切渴望传福音的雄心及实际的行动上。
(4)这个尊荣高贵的雄心是什么?就是下面的”传福音”。保罗以传福音宣教是尊贵的价值观,已经非常不平凡,他更加上”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套句现代宣教用词,是在”福音未得之民”,更加显示出胸怀世界,向福音未得之民传福音的雄心壮志。也说明保罗对自己事奉的定位:就是在宣教事工上作开荒传道人的性质。先有如此清楚热切传福音的雄心,才有在福音未得之民中传福音的壮志。
(5)”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并非保罗特立独行或不愿与他人同工,乃在他拥有国度整体的观念,看见要在那些尚未传扬基督的地方,快速的前往抢救灵魂为基督多得人,一方面是”舍我其谁”,另一方面是”不必有我”。而保罗的事奉地区与其”开荒及开路先锋”的定位有关。
(6)保罗的宣教政策就是:u福音传遍直到地极v福音未得之民优先不作重复工作 。w开荒宣教为主植堂完成交托牧养。x战略地点建立据点,向外辐射拓植教会。
b.体会主心的贴心(15:21)
(1)为什么保罗会如此拥有雄心壮志?保罗引用了以赛亚书52:15”未曾闻知他信息的,将要看见,未曾听过的,将要明白”经文,作为他事奉的圣经支持根据。也可说是他受呼召作外邦使徒,明确从神的话得着证据。
(2)保罗深深地被神的话所感动激励,他看见神的心意就是要使那些”未得之民”能够听见福音的信息,明白顺服真道。保罗如此的贴近主的心,以致他愿意立志奉献一生去完成主的旨意。
(3)我们读圣经神的话,最重要的是体贴神的心意并真正遵行神的旨意,那才是真正贴心的神的儿女。在此保罗留给我们最美的榜样,就是读经体贴主的心,以”宣教”传福音直到也极作为他人生最大的心愿和志向。
(4)宣教的雄心壮志并不口头言语上的高言大志,而是用心去细细体会神在圣经上所明白启示的心意,更是竭尽一生最大的心力,去投入神这救赎世人的旨意中。
(5)从21节倒回到19节,是宣教三步曲。参与宣教的第一步,就是去读神的话直到真正明白
神的心意(15:21)。第二步,是真正体贴神的心意,一直到愿意完完全全被主得着我的心,以致我愿立志一生以主的心意为我的心志(15:20)。第三步,就是真正落实遵行去宣教,”直到地极”(15:19)。
2.传到地极的策略(15:22-24)
保罗一心一意要将福音传遍地极,但并非有勇无谋,在他的心中有远大的宣教计划,但他却受圣灵引导决定他的方向策略(徒16:7),所以,他觉得必须向罗马教会说明他迟迟无法分身前往的原因。
a.福音需要的挑战(15:22)
(1)保罗再次提到”多次拦阻”是他暂时无法前往罗马的原因,正如他曾在罗1:13所说:”我屡次定意…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只是当时他没有说出这些阻隔是什么,现在他讲出原因。
(2)”拦阻”并不是什么外在环境的逼迫艰难,因为福音不会被拦阻。这里的”拦阻”原意是指”一再被切断,被切入,或被干扰”(参帖前:18,,加5:7)。也就是保罗无法前往罗马的原因,是因不断有福音的需要插入,也就是福音需要的挑战,使得保罗无法分身前往罗马。
(3)保罗所说的”因”,直接翻译作”为这缘故”,为了什么?应是指19节下的”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暂时无法前往,而不是20节”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虽然罗马教会是别人建立,他也建立了不在福音有根基的地区宣教的原则,保罗更表明他”路过”罗马的心意。所以是”不得”而不是”不愿”。这一带福音的需要挑战太大,保罗必须先完成此地的福音工作才算尽了他的责任。
(4)显然这阻隔与他的宣教策略是有关系的,眼前的宣教需要挑战,他必须优先集中精神在此地方 开荒布道。在此,我们看出保罗宣教的策略是有优先次序,而决定这策略的是圣灵(16:7),”想”说明我们应当有工作计划,但是最终应让主自己来决定方向,因为主有更高的计划和主权,我们需要的是去明白并顺服祂的旨意。
(5)如何明白并顺服?保罗在罗1:10已经说明,借着”祷告”,只有祷告才能”照着神的旨意”。因此,我们相信,宣教的策略,祷告,圣灵,是宣教直到地极的三项指标。
b.福音使命的热切(15:23)
(1)”但如今”,保罗表明的是,他体会到”神的时间”己经到了。保罗宣教策略中传福音直到地极的时机己经成熟了。在此我们也看见保罗宣教使命再度启动的原因,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指的是保罗预见神已经开始引领他去罗马的路。
“地利”,是罗马教会在普世宣教中的属灵战略地位。
“人和”指的是罗马教会的信徒生命成熟关系合一,保罗也有心和他们”彼此交心”。在这样的时机成熟下,保罗热切经罗马往地极的心再度燃起。
(2)”在这再没有可传的地方”,这句话似乎令人震惊,保罗语气似乎有些夸大,其实不然。这节必须以20节的解经原则来解释。保罗非常坦白的说了一般传道人不敢直接说的,就是他已尽力完成神托付给他现阶段的福音责任,固然福音尚未传到每一个人心中,但是开荒奠基的工作,已在各地打下,福音继续遍传的工人也已栽培,他的开荒工作福音责任已完成。
(3)”这好几年”,说明去罗马的心愿早几年就有了,只是如今才成熟或成型。保罗这心意曾向路加透露,在徒19:21保罗约略的规划了他宣教的路向。保罗在以弗所时,就已经”心意定意”未来将要经过马其顿,亚该亚,往耶路撒冷去,然后往罗马。这和罗15:25-26的路线,是完全一致。保罗的目标在哪里?就是士班雅(西班牙),在此他完全表白这多年心愿的目标。
(4)”切心想望到士班虽的时候”, 保罗用的这个”时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间”的主词子句,说明这时机虽成熟,但一切尚未确定,保罗只是表达他切心想到士雅雅去的心志,因为这全在神的手中。
(5)西班牙有何重要?为何保罗如此切心想去?西班牙是当时马帝国西方的边陲,也是当时地图上的尽头。从福音属灵的眼光上看来,那就是主耶稣基督大使命的”地极”(徒1:8)。保罗的眼光,一颗带着福音使命的心眼,已经看到世界的尽头。(参革利免书5:7”西方的尽头”,初世晩期著作中记载保罗传福音到尽头后离世的文献)
(6)就是这个将福音传遍地极的计划,促使保罗切心想望了好几年,仍然坚持他的心志,并且促使保罗坚定不移的向这个目标前进。
c.福音策略的伙伴(15:24)
(1)从15:23的”到你们那里”、和15:24”从你们那里经过”,可以看见保罗清楚的说明他”路过”罗马教会的计划,他并不打算长住久留,因为久住罗马与他自己的”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的宣教原则不符。
(2)保罗究竟期望罗马教会在福音策略中扮演何样的角色?”得见你们”,在1:11曾说是为了在”属灵恩赐的分享”,和”彼此信心的交通得到坚固安慰”,借着”先与你彼此交往心里稍微满足”。这表明保罗传福音时的心灵情感需要信徒们的关心和分享,使他可能在事奉的身心压力,疲倦或孤单得到激励。但这是人之常情,保罗主要还是借着探访表达基督徒彼此相爱的普世情谊。更重要的是保罗看重罗马教会弟兄姐妹在福音策略中成为同工伙伴的关系。
(3)”蒙你们送行”是保罗谦卑含蓄的说出他对罗马教会弟兄姐妹的期望。“送行”有”随行护送”的意思(林前16:6-11,林后1:16,多3:13,约3:6),更普遍的意义是”资助”,不论任何形式的支持:礼貌上祷告和祝福、或交通安排、食物、金钱、旅伴…都是这词的含意。保罗显然对罗马教会弟兄姐妹有更深的期待,希望他们成为”宣教的资助者”。
(4)保罗的宣教一向有安提阿教会的支持(徒13:1-3),在马其顿一带传福音时,也兴起了另一个支持宣教的教会腓立比教会 (腓4:15-16),现在,他希望罗马教会成为一个支持宣教的教会。保罗盼望每一个教会都能投身这一个大使命。
(5)保罗并非为自身打算,而是在为福音传到地极的策略召募福音伙伴,因为若他到西班牙的福音计划成行,母会安提阿教会的支援,从后勤支持角度看来已太遥远,补给线太长,腓立比教会虽近,仍显太远。罗马教会适时扮演经费支持的角色,成为新的宣教基地,为保罗前往西班牙作准备,对福音提早向西迈进有极大助益。罗马教会必须明白自身在神宣教策略中的地位和角色。
(6)在其它的新约经文中反映出保罗需要支持的景况,他也写信说明他到达罗马下监时只有路加在他身旁(提后4:11),得力同工提摩太在以弗所(提前1:3),提多在革哩底(多1:5),乃以希望提摩太到罗马来,也可带马可来协助他在罗马的准备工作。可见保罗为西班牙地极宣教的重视。
(7)保罗在此展露出几个他宣教的思维:
u福音传遍地极的使命,是他热切在各地开荒宣教的核心主轴。
v福音传遍地极的策略,优先次序的三大根据指标:圣灵,祷告,策略。
w福音传遍地极的动力,三大因素:天时(神的时候),地利(福音战略),人和(福音伙伴)。
3.直到地极的行程:(15:25-29)
保罗传福音到地极的行程现在要启动了。保罗把这行程的规划向罗马教会报告:先往耶路撒冷的慈惠事工→转往罗马教会的探访事工→前往西班牙直到地极的宣教事工。
a.耶路撒冷慈惠事工:(15:25-28a)
(1)供给耶路撒冷圣徒的捐项,是保罗相当看重的事奉重点,为期已达一年之久,在林后8:4.10,9:2保罗不断地提及,马其顿众教会(如腓立比,帖撒罗尼迦教会等)在患难中乐捐的厚恩,他也差派同工提多前往哥林多教会开办”慈惠”事工,许多教会都乐意热心参与在事工的推动。
(2)耶路撒冷教会面临什么大困难,需要保罗如此推动?有人说是因耶城凡物公用的分享造成困境,或是亚迦布所预言的大饥荒(徒11:27)在革老丢时代的应验(主后41-54在位)。无论如何,保罗的大力支持,可见此需要的殷急及重要,使保罗当作重大事工推动。
(3)保罗对此事奉的看重,因为此事不只是”捐钱”,而有更重大的意义:
(a)”捐项”的原意就是”分享”或是”帮补”(12:13),或是圣徒之间的”相交”(约壹1;3-6)也就是”团契”。这说明”教会是一个大团契”,并不分地域,而是一个”整体”(whole)。把外邦和犹太人二者合而为一。
(b)保罗个人的爱心与关心(林后8:7-8),及他向坚持的”均平”(林后8:14)的原则,使富足者和贫穷的教会之间互补。他亲自作榜样,从哥林多反向耶路撒冷才回罗马到西班牙,多走了二千哩路。爱心是门徒与教会的标志。
(c)”还债”,就是外邦信徒对犹太人信徒的感恩回馈。同时也是”本分”(15:27),正如人从福音领受福音好处,要还福音的债(罗1:14),外邦人从犹太人(耶城信徒)领受属灵好处,也当回报他们慈惠的债。保罗的重点在提醒受恩者注重感恩的回报。
(4)保罗也提醒我们对慈惠事工的态度:
(a)属灵好处和养身之物二者之间属不同性质。属灵好处指福音和一切属灵福气,养身之物指物质肉身所需。属灵的债是物质还不起的,重要的乃在种乐爱和感恩- 门徒相交团契的关系。
(b)”供给他们”指耶城圣徒中的贫穷者。保罗所指的是”供给”的态度。”供给”原意指”仆役”(参罗15:16),保罗要我们以”仆人服事”的态度来作”慈惠事工”,用服事的心,用服事主的心态,才是真慈惠。
(c)”乐意”(26-27二次)说明了这慈惠工作是自动而不自私,主动不觉得为难的事工。乐意对马其顿教会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们面对患难大试炼(逼迫,参帖前,帖后),极穷还乐捐的厚恩是”过了自己力量”的甘心乐意(林后8:2-4)。亚该亚地区的哥林多教会则面临承诺捐献却延迟的问题,正如许多人开始时很热忱,后来却因故忘记搁置一旁,所以需要保罗写信提醒他们恢复起初的乐意(林后9:1-5)。
(5)保罗以极慎重的态度来处理这件慈惠事工:
(a)”办完”:慈惠事工是神托付的工作,不容半途而废,爱心的事,中途固然有困难,但完成神的工作,有始有终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b)”交付明白”:因为这笔捐款金额很大,为了避免挑剔,必须”光明正大”(林后8:20-21),一方面是对爱心捐款者交待,也是对自己坦然不被试探的交待。因此必须清清楚楚的交付,明明白白的公开。以免爱心的事被怀疑误解。
(c)”善果向他们…”:将外邦教会的爱心关怀和善意,带给犹太教会,使他们更能接纳”福音传给外邦人”的保罗和他的工作,化解也融合外邦犹太教会之间的关系,难怪保罗甘愿亲自前往,即使增加旅途劳顿和生命危险,他也在所不惜。保罗也带着众教会的代表前往表示他们的关心(徒20:3=4)
b.罗马教会的探访事工(15:28b-29)
(1)保罗对”路过” 罗马教会似乎有很大的期待,在前面所说”宣教基地”或”宣教资助者”的宣教原因之外,也包含了团契(关系)的原因(15:24)。
(2)在此,保罗另外加上了”带着基督的恩典而去”,这是什么因素呢?”恩典”原意是”祝福”,也就是基督丰盛属灵的福气。这应是指1:11中的属灵恩赐的分享。这应是对罗马教会弟兄姐妹的探访事工所必然带来的祝福。
c.直至地极的宣教事工(15:28b)
(1)”往士班雅去”,直到地极的宣教旅程才是保罗的”终极关怀”,也是作”外邦使者”完成使命的心系所在,那是真正”福音使者”的心志。
(2)事实上,保罗所展现出的真正福音使者的心志,并不是完全针对某个特定地点,而是关心”福音”是否己经传开。他也不是在某个特定地点才传福音,而是”随传随走,随走随传”,他经过罗马 ,虽然那处已有教会,但他仍盼望得些”福音果子”(1:13)。他是真正的”福音人”,哪里有保罗,哪里就有福音;哪里需要福音,哪里就有保罗。
7.1.3.寻求代祷的心志(15:30-33)
保罗认定罗马教会的弟兄姐妹是他们”福音伙伴”,虽然他暂时仍无法前往,也有耶路撒冷之行的危险,但他极愿意他们先成为他的”代祷伙伴”。
1.代祷的请求(15:30)
a.保罗期望同心祷伴:
(1)这一段”我劝你们”是原来经文的段落开始,表明保罗对罗马教会的期望。
(2)”劝”原意是”要求”,”请求”,所以保罗并不是劝他们要祷告,而是期望请求他们为他祷告。希望他们成为”祷告的伙伴”。”为我”祷告神。
(3)保罗希望他们”与我一同”祷告,希望是他们出于真心的,同心的代求。
(4)保罗用”竭力”祷告,乃是希望他们”热切”的为他祷告,不是马马虎虎敷衍的祷告,而是诚恳迫切,坚定不移地代祷。
b.在三一神里的祷告:
(1)保罗将他对罗马教会的代祷期望,导向三位一体的真神。
(2)他先将这祷告的期望引向”借着”主耶稣基督,也就是诉诸于基督的权柄,也就是所有基督的儿女,为了遵行基督的大使命,必须在大使命事工的需要上参与,付出祷告的代价。这也是他期望他们为他祷告的原因。
(3)其次,他将这祷告的期望引向”借着”圣灵的爱。这样的教导较少见,但是意义清楚,就是圣灵的爱激励人愿意多多的祷告。内住圣灵所运行的爱,会产生弟兄姐妹彼此相爱而互相代祷记念爱的果效。
(4)最后,他将这祷告的期望引向”祈求神”。祈求的对象是神,这无庸置疑,保罗的用意应在”寻求神的旨意”的成就。(15:32)
2.代祷的内容(15:31-32)
a.耶路撒冷慈惠事工(15:31)
(1)保罗前往耶路撒冷的首要考验就是”犹太不顺从的人”。保罗用”不顺服”说明是指不信基督,强烈敌视基督徒、甚至保罗的人。
(2)这些人在耶路撒冷城中特多,使徒行传曾记载:徒9:29,13:45-50,14:19,17:5-8、13,18:12-17,19:9,20:3,21:10-14。
(3)这事确实也如保罗所预料的发生,徒21:17-23清楚的记载,神确实保守了保罗(23:11),脱离个人生命危机。
(4)保罗深知为”脱离”危险祷告的重要,出于神的”拯救”,才能脱离如此严重的危险及凶恶。(徒7:24.11:26)。
(5)这祷告是重要的,有功效的,不徒然的,我们可以请弟兄姐妹同心代祷。
(6)另外,其次的考验是教会内部,许多犹太基督徒坚持外邦信徒必须严守犹太传统律法,保罗却有不同意见。如今,带着外邦信徒的捐献,是否会被拒?这是保罗的罣虑。
(7)保罗进耶路撒冷虽蒙弟兄欢喜接待,也见雅各布和众长老,但他也接受建议行了遵行律法的洁净及献礼。虽然如此,仍然在圣殿里引发了合城的震动,由此可见此问题的复杂(徒21:17-30)。在此教会分裂危机中,”蒙圣徒悦纳”的祷告是何等迫切的需要。
(8)更重要的,是外邦教会的捐款能产生促进与犹太人教会之间合一的功能。希望这款项所代表的圣徒之间的爱心关怀,能真正温暖那些能在穷乏中弟兄姐妹的心灵。
b.罗马教会的探访事工(15:32)
(1)罗马之行能否顺利,在乎祷告顺服神的旨意,若是出于神的引领,他满怀信心地相信能超越胜过耶城的危险。保罗正满怀信心等候神旨意成就。
(2)罗马教会的弟兄姐妹,保罗也满怀喜乐的心期待和他们的团聚。他不在乎长途旅行的疲劳和颠波危险。因他多年的心愿即将实现。
(3)在与罗马教会的团契中,他相信”同得安息”的果效。在此”安息”应指休息,身心灵的休息。保罗将与罗马教会的团契及短暂的驻足,视为一个”灵修”及”更新”的好时机,他深知每一次弟兄姐妹的团契生活就是灵命更新的聚集。
c.祝福的祷告(15:33)
(1)祝福的形式:
这有强有力的旧约犹太背景,”神赐平安”可见,利26:6,民6:26,士6:24,诗29:11,赛26:12,耶16:5。”神的同在”在创21:22,26:3,31:3-5,出3:12,书1:5,代上1:9,伯9:5,诗23:4,46:7-11,赛7:14,8:10。
(2)祝福的意义:
(a)”赐平安的神”,说明神是一切和好平安的根源。他带来神人和好的救恩之福。也带来人与人和好的彼此相爱的福。
(b)”神的同在”说明神的保护和帮助,神的能力足以保守我们脱离一切的危险,帮助我们胜过一切外在环境的压力。
(c)这两者都是保罗所福的经历,他深深知道他前往耶城是需要神的平安和神的同在,他也以此深深祝福罗马教会的弟兄姐妹。
(d)这也是保罗给各弟兄姐妹的祝福。
第七讲第二节 推荐问安
7.2.推荐问安(16:1-24)
罗马书16章是新约、甚至全本圣经最特殊的经文之一,因为本章一共提到33个人名,其中在罗马教会的有24位,另9位是正在哥林多的。另外有2位未提及名字的妇女,和几位未记名字的男士。
许多只注重前面15章福音信仰和生活的人,或以人名为枯燥的人往往跳过本章,正如对新旧约家谱的态度一样,往往忽略了保罗刻意一一提名的意义,究竟此段经文有何值得我们学习的功课呢?
显然保罗非常看重教会中”和他人的关系”,即使只是一般市井小民的弟兄姐妹都是保罗问安的对象。保罗看重和每一个人的关系。他教导我们明白教会中弟兄姐妹彼此相爱关系的重要。也从问安这样的小事作起。连基本的问安都作不到或不愿作的人,何以奢言彼此相爱。
其次,我们看见这些弟兄姐妹都是爱主的弟兄姐妹或家族(庭),不论是将自己的家提供作为的聚会地点、为主受苦、热心事奉的弟兄姐妹,都可以看出保罗对他们的赞赏和关心。我们对那些真正爱主的弟兄姐妹,是否像保罗表达他内心真正的关怀。
保罗更关心教会内部真正生命的成长,能分办逃避那虚假的教导。
整章的段落,保罗分四件事来叙述:
7.2.1推荐同工(16:1-2)
7.2.2问安同工(16:3-16)
7.2.3警戒同工(16:17-20)
7.2.4同工问候(16:21-24)
7.2.1.推荐同工(16:1-2)
1.举荐(16:1-2)
a.举荐的意义
(1)举荐原指人们结合成为朋友,或介绍推荐别人给另一个人。
(2)古代世界因通讯不易,需要带荐信证明自己的身份及任务是真实的。
(3)也保护对方不被骗子欺骗,可根据荐信的署名查证。
b.举荐的人
(1)非比姐妹。我们的姐妹说明她是基督徒,不仅与保罗有特殊的同工关系,更与众教会有肢体的关系。
(2)非比姐妹可能因个人事务或商务前往罗马,而受保罗之托携带此信交付罗马教会。
(3)非比姐妹,由其希腊异教神话的名字,可知她是外邦归主的姐妹而不是犹太人。但仍必须被视为整个信徒群体(众教会)的一员。
(4)非比姐妹是属坚革哩地方教会的执事。坚革哩教会位于哥林多东南的港口,在萨罗尼克弯北方 。是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建立的教会。
(5)非比是”女执事”,可见其在教会中是热心参与服事的信徒,被众信徒信任而推举成为执事,其生命的光景必然也符合担任此职务的条件(提前3:8u)。
(6)非比姐妹是”帮助者”,他支持保罗的宣教事工,他支持教会的众信徒,她显然十分”富有”,她用金钱上的富有,成为在爱心助人上的”富有”,也在神国度的事工”富有”,参与教会圣工及宣教圣工的”富有”。
(7)非比是个”富有爱心待人”,”富有热心(事工)”,”富有信实值得信任”特质的信徒,保罗将此重要的书信交给非比,对神的国度及教会中肩负如此重责大任,被神重用,真是”非比寻常”。
2.接待(6:2)
a.热忱的接待:
(1)”接待”原意是”迎接”或”欢迎”,说的是接待的态度要心存热忱,把弟兄姐妹视为”贵宾”,而不是漫不经心。客要一味款待,并要使受接待者有宾至如归的感受,才是基督徒的待客之道。例如”接待家庭”。
(2)古代旅程出外样样不便不易,更需要他人的协助,因此接待远人有温暖他人窝心的意义。
b.为主的接待:
(1) ”为主”接待是基督徒接待的动机,一切所作的服事都是为主的缘故,而不是为人而作,因此要从心理作(西3:3-4)。
(2)”为主”也说明”在主里”,基督徒彼此都有共同在主里的关系,属灵的关系。
c.配得的接待:
(1)”合乎圣徒的体统”原是”合乎体统”(worthy),指配得或相称(路3:8,腓利1:27),
指”以合乎圣徒体统方式接待基督徒”。
(2)所谓”配得”指的不是被接待的人配不配得接受接待。而是指基督徒要乐意彼此接待才配得基督徒的身分。这也是为何保罗要求教会领袖必须有”接待客旅”的美德(提前3:2)。
(3)基督徒自尊自重,尊重自己是基督徒,尊重接待其它基督徒才合乎基督徒方式,自重尊人。
d.帮助的接待:
(1)帮助原意是”在旁边”,指我们必须忠心陪伴在旁提供随时及时的帮助。
(2)帮助必须在各样的事上提供必要的帮助。特别非比就是这样值得帮助的人。
7.2.2.问候同工(16:3-16):
1.深入寛广的人际关系:
保罗问安的名单一长串,百基拉和亚居拉是教会的传道同工,其它有24位列名的信徒和无数未列名的信徒。
a.问安的重要意义:
这些问安的名单其实是重要的,特别是在基督徒之间的人际关系,保罗非常看重的是基督徒如何欣赏或激励别人。
(1)心存感恩;感谢同工们舍命相助(16:4)为主或为他一同,受苦受迫(16:6、10、12),
(2)心存关怀:关心信徒们,无论是所结果子的关心(16:5)各家庭教会的领袖与信徒。
(3)心存记念:记念那些曾与他一同同工的弟兄姐妹及亲属(16:7、11),表达他爱与记念的心。
(4)心存尊重:那些在主里的前辈,长者(16:7)。和蒙主拣选的同工(16:13)。
基督徒的生命关系才是人际关系的本质,保罗看到的是”别人的好”。看重同工,关怀弟兄姐妹,敬重长者领袖,这些值得我们学习。
b.问安的特别意义:
这些问安也是罗马书独有的,其它书信的问安多是教会群体性的。只有罗马书是个人性的。
(1)有人想何以保罗会认识如此多罗马教会信徒?是否书信是给其它教会,例如以弗所?但我们不必置疑,因为这些从各地迁居罗马的信徒,必然是保罗在各地宣教所认识的。
(2)这些个人性的问候说明保罗牧者的心肠,他熟识每一个人及他们的背景,特质,说明他不只泛泛的关心,而是深入了解他们,也掌握他们的情况。
(3)保罗关切的弟兄姐妹的层面是实质的,领袖长者,妇女,信徒同工,可说是男女老少,不分对象。
2.多元合一的教会见证:
罗马教会位处罗马政府经中心,是一个国际化且都市化的教会,这份名单显示出其教会在种族、阶层、性别上的多元化,但也呈现出教会应有的特质:合一
a.教会成员的多元:
(1)犹太同工夫妇百基拉,亚居拉(16:3-5b)
(a)这对夫妻中,先生是亚居拉,太太是百基拉,一般因妻子百基拉排名在前误以为百基拉是先生,其实亚居拉才是先生。而且信中其它3处经文也都是太太百基拉列名在前(徒18:18、26,提后4:19),只育处是先生亚居拉在前(徒18:2林前16:19)。亚居拉名为”鹰”,百基拉意为”较小者”。
(b)一般解释百基拉在前的原因不外是属灵上的因素,百基拉比丈夫亚居拉早信主或积极参与教会事奉,或其社会地位较高或在教会中居领袖地位。
(c)保罗不矮化姐妹的地位,也不否定姐妹在事奉上的重要,但解释时要注意关键的一点,就是介绍时几乎是将夫妻同时介绍,也就是将他们二人一体事奉的意义表达出来,夫妻同心事奉,比排名先后更重要,更不要陷入男性沙文主义或女权(女性平权)主义的争议漩涡中。
(d)亚居拉是犹太人,徒18:2记载他生于本都,却长居罗马。他们在哥林多和保罗结识,因为罗马皇帝革老丢命令犹太人逐出罗马,而逃至哥林多,和保罗共织帐棚为生(徒18:1-4)。
(e)他们在哥林多18个月停留之后徒(18:11),随保罗前往叙利亚传道,受保罗之命停留在以弗所,并接栽培了同胞亚力山太人亚波罗。林前6:19保罗向哥林多教会问安时,亦曾代他们(亚西亚的教会,因以弗所位于亚西亚地区)问安。
(f)保罗写信给罗马会时,想必他们夫妻必是回到罗马协助自己家乡教会的成立。可能因主后54年革老丢驾崩,或之前撒消禁令。
(g)亚居拉夫妇被保罗称为”在基督耶稣里与我同工”,主要有三个层面的意义:
u他们积极参与福音事工,这是作一个基督徒必然要投入的服事行列。
v保罗把一切参与事奉者称为同工,说明事奉都是伙伴 ,没有阶级之分。
w保罗说这种同工是一种在基督耶稣里的属灵关系,大家都是联结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关系才成为同工。
(h)亚居拉夫妇也是为保罗”生命置之度外”的人,生命及颈项都可指生命,特别颈项一字指”把自己的颈项置于行刊者的刀下”,他们愿意为了救保罗,甘冒自己生命的危险,亚居拉夫妇为了福音舍命的心志,必然深为保罗感动而铭记在心。
(i)”外邦众教会也感谢他们”,保罗在此没有明说是哪一件事的背景,可能外邦众教会都知道此事,所以保罗不必再赘述。因为他们舍命相救这一位”外邦人的使徒”,所以外邦众教会也必会同存感激。
(j)这件事可能指徒19:23底米丢所鼓励的暴乱,但也可能是其它未记载的事。
(k)亚居拉夫妇的家庭是”家庭教会”,他们开放自己的家庭为福音的工作,正如他们在以弗所成为”接待家庭”造就亚波罗一样(徒18:26),他们的家为福音的缘故,永远是”开放的家庭”。只要每一个基督徒的家都能成为福音的据点,福音就能进入人群中结出福音的果子。他们是基督徒美好婚姻对教会事奉重要的美 好见证。
(2)首位归主的以拜尼土(16:5b)
(a)以拜尼土弟兄,就其名字是希腊文名字,应是外邦弟兄。”亲爱的”,指其和保罗并非泛泛之交,而有深交的关系。
(b)”亚西亚归基督初结的果子”说明了他是亚西亚地区最早信主的基督徒。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圣灵曾禁止他们在亚西亚地区的事奉(徒16:6-10)。而先到马其顿(东欧),直到回程经过以弗所一带(徒18:19),再至亚西亚地区事奉。
(c)以拜尼土的名字意思是”应加称扬”,他是”初熟果子”,说明之后有丰收的信徒归主,显然他也参与加入领人归主的行列,是保罗的同工。因着以拜尼土悔改归主的见证,带动亚西亚的福音传扬。他成为教会的领袖也是自然的。保罗不会忘记他们在福音传扬上摆上的见证。
(3)劳苦服事的马利亚(16:6)
(a)马利亚可能是希伯来名字(米利暗,马利亚),也可能是罗马名字。
(b)马利亚姐妹的见证就是她的”劳苦”,意义不仅是她的辛劳,乃在说她愿意服事众人不辞辛劳的服事心志。
(c)保罗没有细数她的劳苦事迹,显然这是罗马教会众所皆知的事。
(4)属灵前辈的安多尼古,犹尼亚(16:7)
(a)安多尼古和犹尼亚是否一对夫妻?犹尼亚可能是女性的因素并无定论。
(b)这二位是保罗的”同乡”,”亲属”的原意应是指”同胞”(徒9:3骨肉之亲)。他们曾和保罗一同坐监,虽然保罗未说明是何时何地,但因保罗多次坐监,他们和保罗为福音的缘故下监是可能的。
(c)”他们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这里的使徒,狭义的指那些基督的门徒或教会的领袖,或广义的指传福音教士都是有可能。但若从他们的所在罗马及未提及他们是此教会的领袖看起来,”宣教士”的可能就高了些。
(d)”有名望的” 是说他们”出类拔萃”,是卓越的。他们的卓越当然在他们作为宣教士为主劳苦甚至坐监的心志,被众教会信徒尊敬(例如崔弟兄)。另外一个原因,也在他们是经过众人长期观察的认证,因为保罗说他们”比我先在基督里”,他们是教会最初期悔改归主的信徒之一,他们的卓越并非他们的”资格老”,而是他们长期以来在教会受逼迫及动荡中的见证,是禁得起考验的。他们是真正受尊敬的属灵前辈。
(5)奴隶皇族的同工(16:8-11)
(a)这两节经文所列的名单是特别的,因为把社会中基层的奴隶和出身皇族的弟兄姐妹都视为肢体,并无阶级大小眼之分。这真是教会最美的见证。
(b)暗伯利和耳巴奴,士大古(麦穗{太2:1})虽然是当时常见奴隶名字,但在保罗的眼中,他们是亲爱的弟兄姐妹和同工。他们可能是得自由的奴隶。
(c)亚利多布家里的人,则是皇室成员。他是一个哈斯摩尼王朝和大希律家中常见的名字。他们应是亚利多布家族中信主的犹太人的基督徒,以平民身份居住在罗马。
(d)亚比利也是一皇室的名字,他为信仰经过某种考验而显出忠心。
(e)希罗天,犹太人出身的同胞,也是被视为属于希律家族的一位成员或是家中的奴隶。
(f)拿其数家中的人,解经家lightfoot认为有可能是当代财主,后尼罗皇帝收入其手,纳入其家族财产,是其皇室中独特成员。
(6)为主劳苦的姐妹(16:12)
(a)土非拿和土富撒二位姐妹的名字意思分别是:”雅致”和”细嫩”,由于其名字含意和发音近似,一般认为是一对姐妹花。她们的名字反映出可能是属于贵族家庭,再加上”彼息”这一位”波斯妇女”,这三位姐妹可能都是教会中积极热心的事奉者。
(b)若加上罗16:6的马利亚姐妹,保罗4次以”劳苦”称许4位姐妹,可见姐妹们在教会事奉中多数是肯付出代价,也较热心的服事。保罗看重这些劳苦事奉的姐妹们,且公开的称许,那些默默摆上的榜样,是教会无形的资产。
(7)杰出优秀的鲁孚(16:13)
(a)”在主蒙拣选”似乎是对鲁孚的称许。但是,一般”救恩及事奉”的拣选,是所有弟兄姐妹都有的,似乎无何特异之处。若是特殊的”全职”拣选,似乎他在罗马教会的现况看,保罗也没有此意思。
(b)”拣选”在此应该不是保罗在新约上述的意思,或许可以考虑其它意义:”杰出的”、”出色的”或”精选的”解释(Cranfield)。鲁孚是一位”杰出优秀的基督徒”。鲁孚的意思是”红”。
(c)保罗刻意将鲁孚的母亲突显出来。”他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无法照字面意解为”肉身的母亲”,应指鲁孚的母亲曾接待服事保罗,像母亲一样的善待他,令保罗感动,保罗视她如母亲一样的关心这位长者。
(d)鲁孚这名字曾出现在马可福音15:21,主耶稣被钉十架时,路中帮主背十架上各各他的古利奈人西门,马可特别说他是鲁孚的父亲。二种可能性高的原因是:鲁孚来到罗马,马可福音也可能在罗马写的。
(e)鲁孚若有这样的父亲和母亲的家庭信仰热忱的背景,他成为杰出优秀的基督徒,就是家庭信仰教育成功的最佳典范。
(8)家庭教会的圣徒(16:14-15)
(a)这二节圣经保罗问候了二个家庭教会。16:14的亚逊其土,弗勒干,黑米,八罗巴,黑马及在一处的弟兄,可能是一个以弟兄为主的家庭教会,或甚至全以弟兄组成的教会。
(b)而且这些名字多数都是奴隶的名字,应是获得自由的奴隶弟兄家庭教会。
(c)非罗罗古,犹利亚,尼利亚和他姐妹,同阿林巴,及在一处的众圣徒,前二者可能是一对夫妻,因其字名同列。后二者可能是他们的孩子的名字,若如此那就是”全家归主的家庭”作为家庭教会,再加上其它的信徒组成。
(e)”圣徒”是保罗对弟兄姐妹的称呼,也是一种”迫求成圣”的期许。
b.教会成员的合一:
保罗在加3:28,说基督徒在基督和教会中的合一是”不分犹太人,希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里都成为一了”。
罗马教会的”人和”─合一的特质,使他们成为神拣选可以成为”宣教的教会”,只有”同心合一”,才能”兴旺福音”。
罗马教会的合一,是因他们超越人类群体社会的歧异。包括:
(1)超越种族的歧异而合一:
罗马是帝国首都,欧亚非三大洲人口汇集的大都市,罗马教会的成员反映社会现况,教会如何超越种族歧异是首要挑战。
我们从保罗六次提到的”家庭教会”成员(16:5、10、11、14、15、23),就可以看出教会聚会中并无特别区分犹太人或希腊人(外邦基督徒),可知这教会超越种族歧异及隔离,彼此”族群融合”。
他们如何作到的呢?保罗多次用”在主里”(16:8、11、12(×2)、13)和”在基督里”(16:3、7、9、10)来强调合一,也教导合一(15:6-7),显然这教会已经超越因为种族及衍生出来政治上的多元,而成为在主前合一敬拜的教会。
(2)超越阶层的歧异而合一:
罗马教会的成员有本地的富足者,也有奴隶出身的自由者和外来落地生根的他乡客,社会阶层不一,经济强弱贫富有别,有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也有社会地位不同的男女信徒。
保罗并来依此问安,反倒顾及到社会不同阶层的信徒,反映出这个教会在聚会及事奉并无此区别,超越了社会经济上的多元,成为主里合一的群体。
罗马教会不同阶层的弟兄姊妹彼此接纳更反映这教会的包容性。
(3)超越语言的歧异而合一:
罗马教会敬拜聚会时用什么语言聚会?这是所有宣教及教会增长专家们认为最难跨越的鸿沟及障碍,或许以不同语言作为聚会时的主要语言是不得以的,但是,以语言去区分教会是否接纳信徒或从事何种宣教事工,那是不合神心意的。
启7:9说到将来天上的敬拜是”各国,各族,各方”的聚集,这应是教会多元的异象,因此会众同构型过高的教会必然在教会的宣教及拓展上出现缺陷。
但愿属基督的教会,跨越种族政治的歧异,阶层社会经济的歧视,及语言文化上的鸿沟,成为多元但合一的教会,因为那是将来天上神国子民在地上教会所显明出来的教会典型。
3.圣徒问安的圣洁提醒(16:16)
保罗用两个双向的相互问安,作为此段问安的结论及最后的提醒。
a.亲嘴问安的圣洁提醒(16:16a)
(1)亲嘴问安的肯定:
(a)”亲嘴问安”是一种文化,并无对错的问题,因此保罗并未禁止。
(b)近东一带的”亲嘴问安”,意义正如西方握手和中国古代的拱手作揖一样是问安。与现今某些欧美及中南美洲的贴脸问安较近似,但方式上不同,当时的习惯是男人和男人亲嘴,女人和女人亲嘴。
(c)教会历史上关于”亲嘴问安”方式的记录,是在殉道者游斯丁的著作中记载,敬拜过程中,代祷后及奉献前有此仪式。俄利根批注此经文时也说这是”教会中代代相传的仪式,祷告之后,弟兄就彼此问安”。可能保罗写罗马书时,罗马教会已有此亲嘴问安的习惯。
(d)保罗肯定”问安”,因为这是分享基督的爱和祂带进他们生活中的平安与和谐的凭据。基督徒因在主里的关系,表达彼此的问候。
(2)亲嘴问安的提醒:
(a)保罗只提醒要”圣洁”,也就是动机,”亲嘴”是要出于圣灵不是出于肉欲,才能保证这行动的动机是圣洁敬虔的。
(b)保罗此要求普遍见于林前6:20,林后13:12,帖前5:26。彼得也有类似提醒,彼前5:14。初期教会也有不按圣洁方式,乱用亲嘴的行动,曾受教父的责备。
(c)本地的教会必须留意的是此原则:在文化的习惯方式中,注意圣徒的举止,是否合乎圣洁敬虔的动机,以免误用造成外邦人误解,而影响教会福音宣扬。
b.基督身体的彼此问安(16:16b)
(1)保罗代表”基督的众教会”向罗马教会问安。保罗是否太浮夸?他有何资格代表所有教会?
(2)其实保罗此问安是适切的。因为他此时正准备上耶路撒冷,并可能转向罗马,负责各教会奉献的代表们此时必然将款项缴交,包括马其顿省,亚该亚省及其它各地的教会,他们请保罗转达问候之意是必然的。保罗代表众教会问安也就理所当然了。
(3)保罗藉此机会代表他建立的东方众教会向罗马教会问安,是鼓励众教会之间借着问安保持热诚的关系。正如加尔文所说,这句话的目的,是要把基督的众教会,”以慈绳爱索将所有基督徒系在一起”。
7.2.3.警戒同工(16:17-20)
保罗接续教会多元合一见证的问安圣洁见证的提醒之后,也表达对教会合一造成破坏的人和行为,提出他的警戒。作为外邦教会的使徒,为维护教会合一的用心及对教会的关心,他以尊重教会的态度,提出他的劝告。但是对那些故意造成教会合一破坏的人,及错误教导违背救恩真理的人,他却是一眼看穿他们的动机不纯正,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是为了服事主,他们的手段就是凭着他们擅长的花言巧语的欺骗,使单纯老实的弟兄姐妹受害。
保罗对罗马教会单纯顺服主的心有绝对的信心,他只是提醒他们要在”善上聪明,恶上愚拙”,他祝福教会有神的同在和基督的得胜。
保罗提出了他的三项重要警戒:1.留意─警醒观察;2.躲避─远离诱惑,3分辨─明办善恶。这是教会必须采取的必要措施。
1.留意—警醒观察:(16:17)
a.制造分裂的三重破坏:
”离间”原意是远远站着或分裂,在新约只有另一处用过,加5:20译作”纷争”,在此节经文中保罗并未明确指出哪些错误,但加5:20却是与”异端”或”结党”用在一起,明显的就是制造分离或分裂,破坏关系,主要有三重破坏。
(1)破坏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
”离间你们”指的就是以制造纷争的手段,造成人和人之间的分裂而离开教,分裂基督的身体,由他们来领导。
(2)破坏信徒与主之间的关系:
”叫你们跌倒”就是叫信徒离弃所跟随的主。”跌倒”NIV译作”把绊脚石放在你们的路上”,叫人不再跟随主走主的道路。
(3)破坏信徒对信仰真理的远离:
”背乎所学之道”,就是叫人怀疑自已的信仰,对主的真理失去信心,而去随从错误的教导。
b.警醒观察的真理标准:
(1)”留意”指的是”注视在目标上”,也就是留心的观察,小心的提防。更深入的意义则是”留意”以致于可以避免。
(2)问题是如何”留意”?”所学之道”就是最好的试金石,就我们而言,能熟悉圣经的真理就显得更重要。我们要在信仰上多关注我们所学得的真理。
(3)面对错误信仰及异端最好的方法,就是致力学习真理,坚固我们的信心与充实我们的信仰。以圣经作标准,自然就能警醒察觉异端的谬误。
2.躲避---远离诱惑(16:18)
a.自欺欺人的双重欺骗:
“诱惑”,指的是伤害欺骗教会内单纯老实的弟兄姐妹。”诱惑”在帖后2:3译作”诱惑”,但在林前3:18另译作”自欺”。可见得这是异端或错误教导的第二个问题,就是”
自欺欺人”。
(1)自欺:保罗亳不客气的,也一针见血的指他们”不服事主基督,只服事自已肚腹”。 自欺说明他们的动机的真实状况是只为谋取自已的生活享受,受肉体控制”以自已的肚腹为
神”(参腓3:19),或是不服事基督,不把人引领归主,而是高抬自己或归属自己(自我中心)。这种服事就是自欺、骗自己是服事主,却不合乎”服事主”的标准。
(2)欺人:偏偏这样的人是”花言巧语”的骗人,他们能言善道,非常有说服力,说自己是如何”服事主”。这种口才伶俐,巧言令色的假冒伪善,成熟的基督徒在初步接触后就知道他们仅有外表却缺乏内在真实深入的生命基础。但教会一些人尚未成熟到”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的地步,保罗说他们”天真无邪”,却稍微”头脑简单”到”亳无戒心”,受欺骗却不知,这样又该如何防范呢?
b.远离诱惑的欺骗道路:
(1)”躲避”就是”远离”,远离那些诱惑欺骗的道路。
(2)这个”躲避”,和”分离”是一个重要的对比字。”躲避”,和”分离”的意义是一样的,对比的是:异端是要”制造教会的分裂,拉人离开教会,破坏合一”,”我们却是要”避免教会的分裂,离开那些异端,维护合一”。
(3)”分离”有时是不得不然的,为了忠于基督,躲避那些异端和错误信仰的人,不是没有爱心,而是忠于基督。
(4)单是能警醒观察仍不够,正如,认识所置身的危险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动身远离危险。所以要采取行动,远离那些异端和制造鼓动分裂的人。特别是异端最常用”卖书”,不要买他们的书,远离那些”给我一分钟”或”友善讨论”及”一起查考圣经”包装,却潜藏伤害信徒信心,破坏教会合一,拉人远离加入他们的制造分裂的不良企图。要远离他们的路。
3.分办---明办善恶(16:19-20)
a.在基督里的三重祝福
保罗对罗马教会的信徒整体成熟度具有信心。所以,他虽然口出警戒的真实劝告,但内心却充满着观喜,因为他相信神已赐福给罗马教会弟兄姐妹,使他们有顺服的心。可以接受真理远离异端。因着这颗顺服的心,保罗相信会带出另二个祝福,就是主基督的得胜会带来教会得胜撒旦,及主基督的恩惠会带来神与教会的同在。
(1)顺服基督的祝福:
罗马教会的”顺服”传颂于众教会中,他们不是顺服于保罗,而是顺服于主耶稣基督,这个”顺服基督”的美名是众所周知,在他们实际的生活表现上,从上下文来看,就是”顺服真理”─顺服神的话,顺服圣经。照着圣经的原则生活,就是顺服主基督最好的表现 。
(2)基督得胜的祝福:
保罗所有祝福的经文中以本节最特别,因为这是一个关乎末日来临时,主耶稣基督已经得胜的事实,保罗的期盼、祝福与提醒。
主耶稣基督钉死在十架上,三日复活,是祂胜过撒旦阴间和死亡权柄的事实明证,而这个得胜,也保证了在最后,基督终究会得着最后胜利。
那么现在呢?现在我们正处在”得胜的推进”之中,撒旦虽溃败逃亡,但因尚未彻底歼灭,他不时以垂死前的挣扎,反击基督徒的群体及教会,在现在这样的仇敌破坏中,我们会因着各样的难处,使我们内心中真正的平安,神和人之间的和好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受到挑战。但感谢神,在这当中 我们有真正的平安从神赏赐下来,这平安奠基于我们对于最后基督的得胜带有确实的盼望,神已快将撒旦践踏,而我们在基督里的人,也随着那位得胜元帅,将仇敌践踏在”我们”脚下。(诗8:6,弗1:22,来2:8-9)
“践踏”就是最后得胜战役中致命的一击。
保罗说”快要”,但是迄今已将近2000年,我们是否能相信?
”快要”是从神的一面来说,不是从人的角度看,正如彼得所说,”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沈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8-9)
保罗说”快要”,并不是有神的应许立刻就成就,也不是保罗知道神那一日来临,因为主来的日子”像贼”一样,没有人知道。
“快要”,反映的是保罗那种对得胜的确据,期盼,他也祝福我们,能真正明白拥有”得胜的平安”,耐心等候主的再来。
(3)基督同在的祝福:
保罗在书信最后都有祝福,但所有祝福当中,只有”恩典”(或恩惠 )是唯一出现在所有祝福中。说明一切我们基督徒所得的,原本是不配得的,是神在基督耶稣里格外的恩典。我们一切都根源也奠基在主的恩典。
神的同在是最大的祝福,不论保罗用神,或基督,或三一神同在的任何型式,都代表相同的祝福,就是神的同在。
有时,保罗也用”在你们心里”(加、腓、门)来说明”神的同在”这一事实。
b.明于办善拙于作恶:
(1)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有一种圣经译本作”成为善事的专家,但连恶事的新手也不要作”(Philips)。意思就是在善事上能精明于分办出何为善。至于恶事上,要像新手一样,一无所知,一无所涉,正如其原意”不与恶混杂”,保持自已的纯真。
(2)如何能明于办善?标准何在?保罗提出的三个准则是重要的:圣经(16:17)。基督(16:18),美善(16:19)。也就是:是否合乎圣经?是否荣耀基督?是否促进美善?(stott)
(3)我们对任何事情的分办评估,决断选择的标准,都不可偏离圣经的教训,要考量所作所为能否荣耀基督的名,是否出于美善的动机,没有一点点的恶的意念和动机,也不会沾染一点点的恶。
(4)保罗在”如何面对仇敌”的段落(12:17—21)时提出此原则,人际关系的得胜的意义是”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但在16:19此节中原则相同,只是重点在强调在信仰上得胜,胜过那些用花言巧语欺骗的异端,就要远离他们的教训和生活上不与他们的”恶”有任何的沾染。
(5)在信仰上保持纯正,善于分办错误的异端,不要忘了以神的话作准则。
7.2.4.同工问候(16:21—24)
这段问候,是保罗代当时与他一同在哥林多的众弟兄,向罗马教会问安。
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出保罗事奉的原则”团队事奉”,他的宣教事工团队中并非个个赫有名,甚至有的人是没没无闻,但因着他们和保罗同心的事奉,成就了神国事工的开疆辟土的大业。(例:2004NBA冠军活塞队打败明星球员众多,却个个独行其事的超级明星球队湖人队)
1.年轻得力的助手提摩太(16:21a)
a.关于提摩太的经文圣经不少,林前4:107,林后1:1—19,腓1:1.2:19—24,西1:1,帖前1:1.3:2.6,1帖后1:1,门1,徒16:1-3.7:14.:5.19:22,20: 4,提前,后。
b.提摩太足称保罗的同工,甚至情深如父子(林前:17)。他带领提摩太信主也带着他事奉,造就他成为传道人,关系更似师徒。8年的关系非比寻常。
c.提摩太也受保罗之差,执行保罗的任务,虽年轻却是得力的助手。
2.不辞辛劳的教会代表群(16:21b)
a.保罗这一节用”我的亲属”,说明他们是犹太同胞而不是亲戚(参16:7)
b.路求不确定是不是徒13:1的古利奈人路求。应也不是徒的作着路加 (因路加是外邦人不是犹太人)。
c.耶孙是”耶稣”的希腊文代替用字。在徒17:5-7.9,曾提到一位耶孙,是保罗。保罗首次访帖帖撒罗尼迦时的房东,接待保罗。
d.所西巴德的简缩写法可作”所巴特”,是庇哩亚教会派往耶路撒冷的代表,当时在哥林多(徒20:4)。
e.以上这些同工来自各地教会,却齐聚哥林多,因为他们要代表各地教会和保罗同工,虽没没无名,却忠心无怨无悔的加入宣教团的辛劳事奉。
3.文字事奉的秘书德丢(16:22)
a.笔录保罗口述书信的执笔人德丢,是罗马名字,”在主里问安”说明问安者之间 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参cranfield),显然德丢和罗马教会有休戚相关的关系,至少也有熟识的弟兄姐妹。
b.关于”代笔写罗马书”是如何写的?
(1)逐字笔录:保罗说一句,德丢记一句,也就是作者说一句,秘书记一句。
(2)大意代写:保罗说大意,德丢负责写出。但以罗马书如此组织精密,用字严谨,单由德丢去写,可能性值得考虑。
(3)作者修改:作者讲明意义详细,秘书德丢代抵,再交回保罗修改润正。
c.这些因为有关于神”默示”的方式,释经者有不同意见。
d.保罗信中惟一出现代笔人问安的只有马书书(参帖后3:7,林前;:21,西4:18)。
e.“秘书”记录的事奉,重要性是不亚于其它事奉,不论是会议的记录对未来历史的价值,见证或讲章的记录,都是”文书”事奉的功能。教会需要这样的文字事奉的忠心好同工。
4.接待事奉的同工读犹(16:23)
a.在哥林多写罗马书时的保罗,是由该犹接待他住在家中,也是中国人所说的”东道主”。保罗另外加上他也是”接待全教会”,至少是开放家庭提供教会作聚会地点。他是富有且以此款待途径作接待事奉的同工。
b.许多人认为他的全名应是,”该犹,提多,犹太都”,那么就是徒18:7接待保罗的同一人。
c.该犹在保罗的事奉中不只是提拱他一个落脚居住的东道主而已,也不只是给他生活的供应而已,而是给保罗一个无后顾之忧,不必为基本生活挂虑,而能专心传福音,专心写书信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思想他的事奉价值,就知道”接待”的意义和付出是何等有价值。
5.政府要员的同工以拉都(16:24a)
a.这位以拉都不是徒19:22和提后4:20的以拉都,因为他是”司库”是政府官员,不可能离开他的工作岗位去受保罗之差派长途旅行。所以是另一位以拉都。
b.以拉都的正式职位是什么?有人以为是”财务官员”(司库)或”工务局长”(营造)(NIV),不论如何他是地方政府中责任重大的官员。
c.保罗的事奉团队中出现一位重要的政府要员,重要的不是炫耀他的事奉成就,而是看见在教会的事奉中,是不论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一个政府要员愿意谦卑的在主的面前事奉 ,这才是事奉的真意。
6.教会弟兄的同工括土(16:24b)
a.括土是谁?直到现在为止仍是一无所知,但其名字的意思是”第四”,可能在家中排行的”老四”或”小四”。
b.因为”德丢”的意思是”第三”,所以有学者认为他们是兄弟,但若以保罗的习惯看,若他们真是兄弟,应会联名问候而不分开问候。
c.括土并无其它称谓,他是一位教会”弟兄”,但绝非普通弟兄,可能是和16:12的可亲爱的和16:13的蒙拣选的意义相似,是教会中一位极为热心爱主和出色的基督徒同伴。
第七讲第三节 颂荣
7.3.颂荣(16:25-27)
保罗最后的颂荣,是他对福音的信仰及本书的主题,作一总结。主要有三大主题:
7.3.1坚信基督福音:对象指信徒的定在神福音大能,基督福音中得着坚固。
7.3.2信服神的启示:对象指世人因神圣经的启示,信服福音的真道。
7.3.3荣归三一真神:对象是神,三一的真神配得至高的尊荣。
7.3.1坚信基督福音:(16:25)
1.神能坚固:
a.在保罗的原来表达句子中,”神能坚固我们”是放在这句话的最前面,就是向我们宣布一个真理 :上帝是那位能坚固信徒(信心)的神。
b.”神能”,是我们信心屹立不摇的稳固根基和千古保障。正如保罗在罗马书一开始所说:”福音本是神的大能”(1:16)。
c.”坚固”是”使稳固”,特别指信仰上对初信者的栽培,或出建立的教会能稳固。使徒行传路加则用来形容保罗的宣教团队特别探访他们所建立的教会,目的在”坚立”(坚固”)他们。(徒14:21-22,15:41,18:23)。
d.对罗马教会而言,保罗也期望他们能在几方面能坚固:(1)信仰(防备异端)坚定,(2)圣洁防备试探)稳固,(3)勇气(防备逼迫)强壮。因为这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
e.虽然保罗无法亲身前往坚固他们,但他为他们祷告,祝福,他相信的是:神能坚固他们信徒个人的信心,也坚固教会信仰的根基稳固。
f.保罗为何有如此无比的信心相信神能坚固?他信心的秘诀值得我们探索。
2.信心根据:
保罗自已说出他的信心,他用”照”─”借着”,来说明他信心的根据,主要有三:基督,福音,启示,其实三者是相互关联。
a.福音信息使信心坚固:
保罗相信的神的能,透过他所传讲的福音信息,产生坚固信徒信心的能力。
b.基督宣扬是福音中心:
基督就是福音宣扬的中心(kerygma),保罗清楚界定所传讲福音必须是基督,而不是律法,行为,或其它的假神或人为的中心,基督是不可取的。基督是信徒信心坚固的根基(西2:6—7)。
c.基督福音是真理启示:
为什么我们可以坚心相信基督而不必怀疑?保罗说因这是上帝奥秘的启示,中文未译出启示,只有在16:26用”显明”。
基督信仰的福音不是人寻求宗教的结果或结论,那是人的宗教,不是真正的真理,信仰真理的事实是:上帝向人启示衪自已,并祂的救恩,透过道成肉身的基督,启示祂自已给人看见,透过祂的话语(圣经),启示自已让人认识祂。这就是信仰坚固的秘诀:亳不疑惑的相信祂的启示。
7.3.2信服神的启示:(16:26)
为了使我们认识神和神的启示,保罗进一步说明,好使我们能明白信服这真理的道。
1.神启示的:
在这节经中,保罗用三个动词”隐藏、显明、指示”,来说明基督福音的奥秘启示的过程:
a.隐藏:
(1)隐藏说的是”安静隐藏”,也就是神的启示早已存在,在创世以前就已存在,只是隐秘不宣,尚未公开。这是最早启示已存在的证明。
(2)隐藏在”历代”,说明是保罗在研读人类救恩历史时,看出”时间的多数”,也就是经过不同的历史时代,在那些时代中神尚未主动的公开启示。只有少数亲近神的先祖略知一、二,这是我们在圣经中所了解的。
b.显明:
(1)保罗用”但如今”和”永古(历代)”作一强烈的对比,也就是基督道成肉身之后和之前世代的强烈对比。
(2)”显明”是什么意思?就是福音的奥秘,在福音的事件,就是借着耶稣基督的出生和生活,受钉受苦受死,复活和升天,将神的奥秘—福音,启示出来。
(3)”显明”是彰显,不仅在基督和保罗的时代彰显,也倚靠那位复活的基督,在现在及未来的任何时代持续的彰显。
c.指示:
(1)保罗插入”指示”,说明在”隐藏”和”显明”之间,不是截然的断开,而是有另外一个历史的进程,也就是福音的渐进启示的过程。
(2)”指示”就是”让他们知”,神藉众先知”指示”万国的民,就是要让万国的民知道,神有意让人知道祂的启示,祂的原意不在隐藏,而是要显明。
(3)但为什么神的启示早已存在,神也在历史中透过先知指示,而要到如今基督的时代才完成祂的启示?答案是:
(a)在基督拯救事件后,神才给祂的子民,由基督福音的角度看清理解旧约,看出旧约是为基督作见证(罗1:2.3:21)(stott)。这正是保罗罗马书的目的,从基督福音,而不是从律法主义(犹太教)的角度看神的启示。
(b)旧约的圣经,是基督福音最重要的证明,基督福音也是旧约应许最佳的应证。旧约与基督的相互为证,就是”指示”必须存在的意义,从此角度看:先有旧约”应许的指示”,才有基督”应许的证明”。从此角度解释,”指示”的意义就是”应许”。
(c)旧约先知在旧约时代预言弥赛亚,虽然他们自己以此劝勉与安慰神的子民(林前14:3),但他们自己也在寻求指示的过程中(林前4:29-30.弗3.5)。他们有时也会感到费解(彼前1:10-12),所以详细考察。为的就是要给我们对神的渐进启示有一解释和证实。也给我们一个追寻神启示的榜样,神主动的启示,也须人主动的寻求考察。
2.神启示的旨意:
a.神永恒的旨意:
保罗在此称呼神为”永生神”,说明基督福音的─启示,是在神永恒的旨意中,也就是那是在永恒中的计划(参以弗所书1章)。
b.神命令的旨意 :
保罗用”神的命”,中文语译不清,原意究竟是指神的生命,或是指神的命定或是神的命令呢?
(1)神生命:是绝对不合上下文的意义,也与这段经无关,更不是此字。
(2)神的命定:也就是神的预定,与旨意最合,但是”神的启示”不需命定,只有神的拣选才需命定。
(3)神的命令:其实”按神的命”,原句子是在”藉众先知指示万国的民”之后,由此可见,”传褔音给万民”是”神的命令”。也就是”大使命”(太8:19)。保罗相信,我们必须服从的命令,将祂在永恒中的旨意,这个神的启示,传扬给万国的民明白。
c.由此可见,神的旨意是藉祂主动的启示显明给人,更必须借着人顺从大使命去传福音,这就是人必须肩负的责任。
3.神启示的目的:
a.使万民信服真道:
这不仅是众先知书的目的,也是保罗的使命(罗1:5-6)。就是在万民中传福音的目的,是使人产生”信心的顺服”。
b.使信徒知道责任:
神的心意是叫万民知道神的启示,但更重要的是使信徒知道万民能信服真道是他们的责任,而不仅是知道神的启示信服真道而已。这就是福音传扬不断进行的关键,但愿我们成为福音传扬循环的部分,而不要成为”断落的环节”。
7.3.3荣归三一真神(16:27)
保罗引进最后的结论,正如在11:33-36的目的一样,将荣耀归给神。
而这颂赞神的特质的内容,与前面的二节圣经是绝对有相互关联性的。
一方面说到福音信仰的对象是独一的神。另方面,说明祂启示的奥秘,是于祂的全智。这独一全智的真神,是值得我们信服归荣耀给祂的。
1.独一的神,说明只有这位真神。此外,别无神。
正如出20:3要求我们单单敬拜祂。在异端的搅扰,和希罗世界的多神信仰中,单单敬拜神是要付出代价的。
2.全智的神,说明福音─因信基督称义和因靠圣灵成圣─单单平信心顺服神这基督十架的真理,是远超越一切人的方法和智慧的。
在犹太教的律法主义和希罗世界的宗教哲学思想中,单凭着信心,不是倚靠人的知识权力,思想,是需要智慧抉择的。
借着耶稣基督,并非不要荣归基督,而是要强调基督中保的地位,在神和人中间,基督是神赐人救恩的福音中保,基督是人将荣耀归给神的中保管道。
愿荣耀归独一全智的三一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