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安提阿立教会(11:19-30)


于地中海之东,加利利之北,去耶路撒冷约六百里之遥,有一巨埠名安提阿。系叙利亚之省会,为罗马三大城之一,除罗马、亚力山大二城之外,惟此为盛,房屋华丽,贸易兴隆,学问艺术,名于一时,乃以其地交通便利,三大洲之商船,皆云集于此,城内居民,约百余万,而且种族繁多。我异邦教会即以此为发源地,为传道于外邦之中枢,保罗远方布道六次,皆以此城为归宿。以异邦教会初以安提阿为中央,有若犹太教会之以耶路撒冷为中央,因此凡与安提阿通商之各国,皆可得有机与闻圣道。本书ll章23节所论即教会兴于安提阿之由来。

一、新立教会的源起(19-21节)      司提反遇难后,因逃避患难而四散的门徒,有往腓尼基,后往居比路岛者,久后亦被圣灵引导至安提阿,将福音的佳种,播散于此良田之中,于是教会即于该处大兴。
(一)门徒未因逼迫停息其工作(19节)      一个真基督徒,必是一个真传道人,其无论在何地何方,必作福音的佳种(太13:38),因基督徒传福音,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不传福音即非基督徒,不为福音的佳种,即为教会的稗子。所以教会当司提反遇难后,非但不因逼迫而消灭,反倒门徒心中的火热,更因逼迫的狂风,愈扇愈炽。始则传道于撒玛利亚一一非尼基--居比路,后亦传道于安提阿,从此即广传于天下。可见司提反之死,乃最有价值之死,或谓“司提反如参孙然,以其死所成之功,较其生所成者尤大”,信然。
(二)门徒终向异邦推广其工作(20节)     门徒逃往各地,初则沿途讲于犹太人,“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及至到了安提阿,即与希利尼人开讲。上已言及已有保罗布道于基利家,并有彼得布道于撒玛利亚,可知此时门徒心中已晓然于福音救道,乃为万民而设,非必限于犹太人中,耶稣所说“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5-16)之言,此时门徒心中即确切领悟了。
(三)门徒得观上主祝福其同工(21节)      1、主的手与他们同在。言及主的手与他们同在之意,至少有两方面:其一,必有显然的神迹。正如马可福音所言:“门徒出去,到处传福音,主和他们同工,用神迹随着,证实所传的道”(可16:20)。其二,必有隐然的感化。即开了他们的心,使他们能领会主的福音,觉悟己之罪过,因而即甘心投诚于主的旗下(诗110:3)。2、信而归主的人很多。此“信而归主”一言,即传道士收人作教友所应特别注意者。一个真基督徒的资格,即全在此“信而归主”一言表见之,尝见人有仅具伪信,而无真信者,亦有真信而尚未归主者,既有真信,又已归主,即是已作真基督徒。安提阿人“信而归主”者既很多,可见教会称真的发达了。

二、母会对于新会的本分(22节)      安提阿教会发达的佳音,传到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的母会,对此光景是存嫉妒的心呢?抑存制止之念呢?或是袖手旁观,而不加可否呢?观于耶路撒冷的犹太母会,尚能欣然接纳异邦的新会,而尽其当尽的本分(犹太人接纳异邦人加入教会颇不易),何况今日的
老教会,对于新立的教会呢?
(一)有鉴察的责任    安提阿教会发达,耶路撒冷母会闻之,固然欣喜;亦非全然宽心,恐于根基有何不正,信道有何不纯,会体有何不妥之处,不得不遣人前往,鉴察之,调查之,以尽纠正之责。
(二)有裨助的义务    新立教会,尚在幼稚,老教会自然有裨助的义务。此时耶路撒冷教会,遣巴拿巴前往安提阿,正是欲尽帮助的义务,使教会更求发达进步。
(三)有联合的同情    巴拿巴系居比路人,与先至安提阿的布道士为同乡;且其为人豁达,最易与人接近;况在教会又有美名,为众人所钦佩,此时母会遣此适宜之人前往,正是为求与新会联合,免致两地信徒有意见不合之处,而不能在主内联为一体啊。

三、新会需要的载培(23-26节)
(一)巴拿巴的栽培(23-24节)     巴拿巴一到安提阿,看见神所赐的恩,就非常欢喜,这事足可以帮助巴拿巴的兴味,使其善尽栽培之责。
1、以言教(23节)       巴拿巴以言教安提阿之信徒者,一则劝勉他们,二则坚固他们,使他们“立定心志,恒久靠主”。按巴拿巴之名称,译即“劝慰之子”(4:3、6)。谅必因其善尽劝慰之责,故有此称。至劝其恒久靠主之意,非仅仅跟从主,或信从主之意,乃是得着在主里面的一种信心的生活,此种生活,非但是我们凭自己的力量靠着主,乃是主用他的能力保守着我们,即将交托在主无量的慈爱与能力中的一种快乐的生活。
2、以身教(24节)   言“巴拿巴原是个好人”,是在品德上无可指摘的人,是在基督徒的生活上大可以作人模范的人,如此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深具感化众人的能力,决不是那些能说不能行、口大脚小的传道士,所可同语。
3、以灵教(24节)     巴拿巴不但是善于劝慰,大有德行,并且是灵性高尚,无愧于基督徒的美称:(1)被圣灵充满。(2)大有信心。既被圣灵充满,自必具充满的灵力,既是大有信心,自必满有信心的果子,有如此属灵的生活,往来于教会之中,能不为属灵的种子(太13:38),深深地种在会众的心灵里,使大家都化为灵界中人吗?巴拿巴在安提阿会中既有如此的栽培,无怪那里“有许多人归服了主”。
(二)保罗的栽培(26节)    巴拿巴见安提阿传道的机会异常优美,惟恐个人力有不足,误此良机,遂往大数寻保罗来助,按此时保罗之境地。
1、虽为埋名英雄(25节)   当时保罗隐居大数,并非教中知名之士,但巴拿巴深知保罗之不凡,故特“往大数去找保罗”,直至将保罗找出,不愿坐视此英雄埋没,并日后情愿让保罗居首,甘为助士。若巴拿巴其人者,可谓善于为教会起用人才的了。
2、确系大讲道家(26节)   保罗原是“说话领首”(14:12),善于讲解真理的传道大家(17:2又22-31,又l9:8)。此时到安提阿会中,与会众同住,“足有一年的工夫”,会众所得的利益,自是不可胜言的,于是就“教训了许多人”。既言“有许多人归服了主”,又言“教训了许多人”,可见那许多归服主的,也都受了良好的教训。安提阿教会既深受此灵德教育,教会的高尚是不期然而然的。

四、新会教徒之美称(26节)      或以此基督徒的名称,是一种羞辱的名称,系非基督徒特以此耻笑基督者;此意纵或有之,但在安提阿会中,众人既受了巴拿巴保罗等良好的栽培,而且教会亦极发达,当然教会在安提阿是有好名誉的,外人以此称信徒,未必出于恶意,如亚基帕王第二,顿不憎恶信徒,却仍以此称之(26:28)。考当时教中信徒,彼此相称则日弟兄(1:16,2:29、37),或日圣徒(9:13、32、41,26:10),或日门徒(9:1、26,11:26),犹太之敌人称信耶稣者,为拿撒勒人,或日拿撒勒党(24:5);而安提阿城之人,竟首先称信基督者为基督徒,此中究系何意呢?
(一)外人称呼     l、或为区别之意。当时教会尚无特别名称,在外人观之,不过为犹太教的一支,或一派而已,自希利尼人加入教会以后,而安提阿人始知此非犹太教的一支,实系另一新教,故特称信教者为基督徒,以示区别。由此可见教会的范围扩充,在外人的眼光中,亦视此新教显与犹太教有区别,而教会扩展之功能,益以彰显了。2、或为重视之意。以基督徒乃以尊重基督而称之,如柏拉图之徒,则称柏拉图之门人,孔教徒,则称孔门弟子似的。
(二)信徒默认   外人既如此称之,信徒亦如此默认,直至今日各国各方,仍以此自称,在信徒方面,如此默认之故:l、学基督之意。以凡真基督徒莫不是言基督之言,行基督之行,凡事以基督是则是效,自然称为基督徒了。2、属基督之意。以基督之名,至贵至尊,将自己并自己一切所有,一并交托于主,依赖此名,大得安慰与喜乐。3、为基督所化之意。真基督徒莫非是基督所化的人,不但效法基督,得获基督,且佩带基督,显有基督的模样,人可一望而知其为属基督者,方无愧为真基督徒呢。

五、新会与母会之相属(27-30节)
(一)欢迎耶路撒冷的先知(27节)     先知之称,在新约内,此乃首次言之。其职任与长老执事有别,因自使徒以至会众,凡得圣灵此等恩赐的,皆可称为先知。且此恩赐,较说方言尤为重要(林前l2:28又14:5),其原意非为预言未来之事(约4:19),乃系代神发言,即将神旨宣布于人之意,故凡传道者,皆可称为先知(林前l4:1)。时有数先知从耶路撒冷来至安提阿,而安提阿的会众,亦欣然接纳之,是母会固未忘子会,而子会亦极重视母会,而欢迎母会的训教了。
(二)捐助耶路撒冷的教会(28-30节)    自耶路撒冷而来的先知中,有名亚迦布者(28节,21:lO)。在安提阿会中,受灵感而发言,“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此“天下”自然是指罗马全境而言,至罗马皇“革老丢年间”,荒歉之处颇多(主后41-54年)。历史家约瑟弗,称此为“大荒灾”。想耶路撒冷信徒,既多有将家资卖去,为教会公用者,此时不免度日维艰,故安提阿会中信徒闻之,特此开捐,托巴拿巴与保罗送至耶路撒冷长老处。新支会如此为母会关怀,可见其与母会相属。并报恩之心。前耶路撒冷教会,亦曾各抒慈悲之心(6:l-2)。唯前所供给者,多属同邑或同族的人,今则赐助远方不相识之异族人,愈见其在基督内,爱心之相属了。今日世界,日进于文明,慈善公益之美举,亦以信徒捐款最为踊跃,更提倡远方布道需款尤多,此莫非基督济世之爱心所流露。是安提阿会友,捐耶路撒冷的教会,虽属感恩,亦可说是基督徒分内之事哩。
建设第一异邦教会系因何数事?此教会之创立及进行,何故有如此意外的光景?此异邦教会,既已设立,耶路撒冷的教会,有何观念?母会对于子会之发展,究竟当负何责任,持何态度?子会对于母会,当如何存心?
讲经要题(24节)    巴拿巴引人归主之能力
(一)是巴拿巴(善于劝教人)。
(二)是个好人(足可为教会模范)。
(三)被灵充满(大有讲道能力)。
(四)大有信心(凡事靠主都能)。
此四者是相连的,进步的,缺一不可的。第一是有劝人的口才,第二是有感人的品德,第三是有讲道的能力,第四是有成功的秘诀。有劝人的口才,不如有感人的品德,有感人的品德,不如有讲道的灵能,有讲道的灵能,不如有深得主与同工的信心。既有劝人的口才,化人的品德,讲道的灵能,又有靠主的深信,其工作自必大有功效,领多人归服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