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福音的態度
經文:使徒行傳十八:1—23a
使徒保羅和西拉從安提阿出發,經過特庇和路司得、以哥念等地。在路司得,使徒保羅得到一位很優秀的得力助手—提摩太,並且因為要帶提摩太一起出去傳福音,為他行了割禮。然後,他們取道弗呂家和加拉太地區,而在特羅亞的時候,使徒保羅看見了異象,要他到馬其頓去宣揚耶穌基督福音的信息。他們在馬其頓的第一個城市腓利比,遇到一個很熱心「敬拜上帝」的婦女—呂底亞,並且在呂底亞的熱心邀請下,使徒保羅在她的家住了一段時間,後來就這樣成立了歐洲第一間教會—腓利比教會。也是在腓利比,使徒保羅等人被陷害入獄,但是當他們被關入獄中時,卻因一次大地震的神蹟,使看守他們的獄卒和其家人因此受洗皈依耶穌基督的名。
從腓利比到帖撒羅尼迦,雖然還是經歷到陷害,但是並沒有因而削弱使徒保羅他們一行人傳福音的熱情和信心。使徒保羅這次的傳道工作,有許多婦女加入信仰的行列,這在當時的社會傳達出非常不一樣的信息,因為當時的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很低,甚至在希臘的社會,能夠在公開場合公開露面的婦女,除非是很特別,否則此等婦女是有問題的(如所從事的工作不正當)。但是,在帖撒羅尼迦有「希臘人和婦女界的領袖也信了」耶穌基督(使徒行傳十七:4),在庇哩亞則是「有許多希臘上流社會的婦女和希臘男子也信了。」(使徒行傳十七:12)
我說過,使徒保羅最希望去傳福音的兩個城市,是羅馬和雅典,而在特羅亞看見異象要他去馬其頓時,其實就是看見去雅典的遠景了。因為雅典乃是當時整個羅馬帝國的思想中心,是希臘文化的中樞地帶,如果能打開雅典的信仰門戶,必定對整個宣教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我們若是從這裡回想一八六五年後陸續來台灣的宣教師們,為甚麼要選擇台南作為在台灣宣教的中心,就像使徒保羅看到的宣教異象一樣,對台灣的宣教遠景已經有了一個遠景。台南,乃是當時台灣的文化、思想中心地帶,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其因在此。
就在雅典城,作者路加告訴我們當時兩個主要的思想流派—伊壁鳩魯派和斯多亞派。這兩派的哲學家與使徒保羅辯論,並且帶他到亞略巴古的議會去討論有關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非常有意思的是,最後在亞略巴古的議員中,有議員杜尼修和一個「名叫大馬哩的婦人,和另外一些人」也信了耶穌基督(十七:34)。
雖然使徒保羅在雅典停留的時間並不長,且看起來似乎並沒有像我所說的表現出很興奮的樣子,但是,我們卻可以從這簡短的史料中看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只要有人願意傳福音,即使是在最困難的地方,或在人看來不可能的地帶,總會有人在聽到福音後就皈依耶穌基督的名。最怕的是沒有人傳,不要怕困難,因為傳福音是在做上帝的事工,是聖靈的工作,能夠成功也不是單靠人的能力,是聖靈的感動才能達成的。這種認識對以後基督教在傳揚福音的事工上確實有很大的幫助。雅典,雖然是當時歐洲世界思想的大本營,但是,使徒保羅的進入,福音的種子也因此播撒下去,且在這堅硬的石頭地上,播下的福音種子,在上帝的澆灌下,長出幼苗。
現在我們所讀的第十八章,說到使徒保羅繼續他傳福音的工作,他沒有因為雅典是個大城,或是很重要,就停留下來,反而在哥林多城停留的時間比較長。這一章就是告訴我們他和其他同工在哥林多這個當時花紅柳綠的城市傳福音的情形。
現在我們來看看所讀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四節:這事以後,保羅離開雅典,來到哥林多。他在那裡遇到一個在本都出生的猶太人,名叫亞居拉,新近跟妻子百基拉從義大利來,因為皇帝克勞第命令所有的猶太人離開羅馬。保羅去看他們,留下來跟他們一起工作;因為保羅一向靠製造帳棚維持生活,跟他們是同業。每逢安息日,保羅都到會堂去,跟人家辯論,勸導猶太人跟希臘人歸信。
哥林多,這是當時希臘世界非常有名的城市。由於它是個港口城市,因此貿易相當的繁榮,也因為這樣,這個城市就跟今天的大都會一樣,色情行業相當的氾濫,最糟糕的恐怕就是宗教祭典中也會滲入淫亂的勾當,就是用「神妓」獻舞。當時流傳一個名稱「哥林多少女」,意思就是很淫蕩的女人。另一個特色就是來往的人很多,據說當時的人口已經高達六十萬人,是個相當興盛的城市。而且因為是多種族共居的城市,因此不獨宗教信仰是多神的,祭典的形式也多。可能因為這些背景的關係,使徒保羅在傳道生涯中,為了處理教會的事務,著墨最多的就是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也就是我們今天所流傳下來的「哥林多前、後書」這兩本。大概是因為該教會成員多數是從外教皈依基督進入教會的,因此,多少帶來了他們原先信仰上的態度和傳統,更嚴重的,恐怕就是他們分群結黨,且相當標榜個人的成就。貧富差距大,在教會中甚至有淫亂的事發生等等,這些問題在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都可以看到。
第二節說到羅馬「皇帝克勞第命令所有猶太人離開羅馬」這個城市,這應該是發生在主後四十九年的事;原因可能是在羅馬時常發生猶太人暴亂的事件。但是歷史學者綏屯紐(Suetonius)說,會有暴亂,乃是因為有人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傳入羅馬,造成在羅馬城內的猶太人基督徒常常和猶太教的猶太人發生大的衝突,因此,才會有羅馬皇帝驅逐猶太人離開羅馬城的命令發生。
亞居拉和百基拉是一對以製造帳棚維生的夫妻,在第十八、廿六節,都有提起這對夫妻在福音事工上的參與和努力。從使徒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提到這對夫妻時,這樣說:
「請問候事奉基督耶穌的同工百基拉和亞居拉;他們為了我冒生命的危險。不但我感謝他們,外邦的各教會也都感謝他們。也請問候在他們家裡聚集的教會。」(羅馬書十六:3—5)
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出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對夫妻,不但在福音事工上有美好的見證,且提供自己的家做為聚會的地方。我們不清楚他們夫妻是從哪裡得到福音的,如果是從羅馬教會,那麼,羅馬教會到底是誰開拓的呢?這個問題一直是聖經學者想要知道的。根據使徒行傳第二章十節的記載,很可能的一點是:當五旬節時,使徒們因為被聖靈充滿,開始用許多方言傳出信息,那時有許多猶太人和從外地回來耶路撒冷的僑民受感動,包括從羅馬城回來的人在內。或許亞居拉和百基拉就是從羅馬城回來的僑民當中之的一對夫妻吧。他們得到福音後,在耶路撒冷的教會受迫害時,轉而回到羅馬將福音傳開(使徒行傳八:1—4)。
從第三節我們知道,原來使徒保羅除了受過相當嚴格的法利賽派之訓練外,還有製造帳棚的技術,這技術可能是他的父親傳授給他的,也或許是他從師傅那兒學來的。當時的帳棚業跟製皮革的行業有密切關係。這裡說使徒保羅「一向靠製造帳棚維持生活」,這幫助我們了解當時猶太人的拉比是自養的。使徒保羅自己雖靠製造帳棚維生,卻告訴他所開拓的教會,要提供那些專心傳道者足夠的養生需要(提摩太前書五:17—18),這點表明他寬闊的胸懷,和無私的愛心。
一直到現在,使徒保羅還是跟以往一樣,每逢安息日就到猶太人的會堂去,我們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努力,希望他的同胞能夠相信耶穌就是基督。
第五至八節: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到的時候,保羅就用全部的時間傳講信息,向猶太人見證耶穌是基督。可是,當他們反對他、毀謗他的時候,他就抖掉衣服上的灰塵,對他們說:「要是你們滅亡,罪不在我,你們自己負責吧!從今以後,我要到外邦人那裡去了。」於是保羅離開他們,去住在一個敬畏上帝、名叫提多?猶士都的家裡,他的家靠近會堂。會堂的主管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信息也信了,並且接受洗禮。
我們在第十七章十五節看到使徒保羅在庇哩亞的時候,就希望西拉和提摩太趕快到雅典跟他會合,但是,因為雅典人對福音的反應並沒有像使徒保羅所期盼的那樣熱切,所以他就離開雅典來到哥林多。西拉和提摩太則是直接到哥林多與使徒保羅會合,同時帶來帖撒羅尼迦教會的訊息。我們從帖撒羅尼迦的書信中看出,這間教會的信徒雖然因為信耶穌基督受到嚴酷的迫害,但是,他們的信心並不因此有任何的動搖,相反的,更加堅定,這點讓使徒保羅感到相當的欣慰(帖撒羅尼迦前書三:7)。再者,他們也從帖撒羅尼迦教會帶來信徒們的奉獻,為的是要讓使徒保羅在傳福音的事工上能夠專心,不再為了生活製造帳棚(哥林多後書十一:7—10),因此這裡說使徒保羅「就用全部的時間傳講信息,向猶太人見證耶穌是基督」。
在使徒行傳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作者路加在記述使徒保羅和他的同工到處去傳福音時,總會有一群猶太人緊跟著他,想進行破壞的工作。在彼西底的安提阿遇到這樣的情形,逼得他想「跺掉了腳上的塵土,警告他們」(十三:51);在以哥念,當地的猶太人領袖想用石頭打死他和巴拿巴(十四:5);在路司得,猶太人也是唆使群眾用石頭打他(十四:19);在腓利比,他還為了傳福音被鞭打、陷害入獄(十六:19—24);在帖撒羅尼迦,群眾暴動之前,他雖被隱藏起來,但卻因此使得信徒耶孫和其他信徒被抓,差點入獄(十七:5—9);在庇哩亞,當地的人被猶太人煽動之前,他被信徒立刻護送到雅典去,躲開了一場可能引發的暴亂(十七:12—15)。等等這些際遇都說明猶太人恨死了使徒保羅,到處去傳耶穌是基督的信息。對猶太教來說,使徒保羅的行徑已經造成很大的影響,難怪他們,會想盡辦法破壞使徒保羅的工作。現在,使徒保羅和西拉、提摩太來到哥林多,這些想破壞使徒保羅工作的人也是一樣,想盡辦法反對他、毀謗他。
第六節,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對這些反對、毀謗的聲浪的態度,跟他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態度是一樣的,他將身上的灰塵抖掉,以表示跟這些反對福音信息的人在將來受審判時與他無關。這種動作原先是猶太人外出回來,要到聖殿去敬拜上帝時的一種動作,為的是要表明不帶任何的不潔進入聖潔的聖殿。
這是使徒保羅第二次提到他將到外邦人中去傳福音;第一次是和巴拿巴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時,因為受到猶太人甚多的阻礙和污衊,因此他說:「上帝的道必須先傳給你們。但是,你們不接受它,自以為不配得到永恆的生命。所以,我們要離開你們,到外邦人當中去。」(使徒行傳十三:46)使徒保羅原本一再地要傳福音給猶太人,可是總有一群反對者堅持破壞,於是他決定往外邦人中去傳福音。在使徒保羅的內心深處,他是很盼望自己的同胞能夠把福音的信息聽進去,可惜,十分困難。這一點可能就是後來作者路加在編寫路加福音書時,在編輯上很特別的一點,即先記載耶穌基督開始傳福音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故鄉拿撒勒去,當拿撒勒人反對他,且想害死他時,他就離開故鄉,從此不再回去故鄉拿撒勒了(路加福音四:16—30)。就像這樣,使徒保羅努力要把福音傳給猶太人,但是,當猶太人一再反對,且設法要除掉他時,他就很堅定地說:「從今以後,我要到外邦人那裡去了。」我們可以這樣說,就是因為猶太人拒絕,福音才會在外邦人中傳開來。
第七、八兩節給我們很好的資料,就是使徒保羅開始家庭聚會,不再是會堂。聚會的地方就是提多?猶士都的家,使徒保羅也住在這個家。這地方就在會堂的隔壁,這樣似乎對那些習慣到會堂去的人來說,可以很方便訪問使徒保羅。也可能就是因為這種方便,所以會堂的主管基利司布和他的全家人後來都信了耶穌基督,並且受洗。也可能猶太人的會堂主管和他的家人都受洗皈依耶穌基督,對使徒保羅來說有特別的意義,因此,在他寫給哥林多的教會書信中,提起接受他洗禮的人時,特別說到基利司布和他的家人,其他的人他倒是大部分都忘記了(哥林多前書一:16)。
第九至十七節:有一個晚上,保羅得了一個異象。主在異象中對他說:「你別害怕,只管講,不要緘默,有我與你同在,沒有人能傷害你,而且這城裡有許多我的子民。」保羅就在那裡住了一年半,把上帝的道教導他們。
當迦流出任亞該亞總督的時候,猶太人集合起來攻擊保羅,把他拉上法庭,控告他:「這個人教唆別人用不合法的方式敬拜上帝!」
保羅剛要開口,迦流對猶太人說:「假如這是一件冤枉或犯法的事,我當然要耐著性子聽你們;既然所爭論的是你們法律上的一些字眼名詞,你們自己去解決吧。我不願意審判這樣的事!」於是把他們趕出法庭。大家就揪著會堂的主管所提尼,在庭前毆打他。這事迦流也不過問。
看,使徒保羅又得到異象了;在他的傳道生涯中,異象幾乎就是他打開福音之門的主力。確實這樣,一個傳道者如果沒有異象,很難在福音事工上有美好的見證;同樣的,一間教會如果沒有異象,也很難在福音事工上有收穫。異象,就是傳福音的遠景,它也是上帝啟示祂僕人常常使用的方式。我們要注意的乃是,異象通常並不是在於看得見的有形物像,乃是在於見證福音的遠景;不是在述說個人的能力,乃是在見證復活的耶穌基督拯救的恩典。我們看使徒保羅所得到的異象,都是與傳福音有關,且這些異象,都對他的生命帶來危險。即使是這一次,也不例外。使徒保羅大概發現在哥林多的傳道工作已經對他的生命造成威脅,才使他有想要離開哥林多的念頭。我們可以從會堂主管基利司布和家人都受洗信耶穌基督,以及第十二節,又有猶太人攻擊使徒保羅的記事,看出這樣的背景。但是這次異象的出現,是要他繼續停留在哥林多這個城市,而他也順服上帝透過異象帶給他的啟示,就在哥林多停留了一年半的時間,雖然這是危險的事,但是他沒有遲疑。他停留的這段時間大概就是主後五十年到五十二年間。
根據史料我們得以知道,迦流擔任亞該亞總督的時候,是主後五十一年的夏天,到主後五十二年的夏天。他一向被人稱讚是一個公正、冷靜的政治領袖。他是希臘哲學家辛尼加(Seneca)的兄弟。辛尼加就曾讚譽過迦流這樣說:「他是個極為慈善的人。」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迦流確實有不同於一般統治者的地方。猶太人大概認為迦流新官來上任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利用他剛上任的時候,控告使徒保羅有擾亂社會的現象。他們所用的理由是:「這個人教唆別人用不合法的方式敬拜上帝!」所謂「不合法的方式敬拜上帝」,這樣的指控就像使徒保羅等人以前在腓利比城所遇到的,那位被鬼附身的女奴之主人所告狀一樣,說使徒保羅他們「提倡違法的規定,是我們羅馬人所不能接受、不能實行的」(使徒行傳十六:21)。這種指控很明顯使徒保羅他們傳的是羅馬政府所不允許的宗教信仰,也就是猶太教以外的信仰。確實沒錯,這在當時是不被允許的。不過非常特別的是,總督迦流顯然對這樣的指控並不感興趣,他把這件指控列為猶太人內部的宗教事務,並不違反羅馬法律。
第十七節提到「大家」因此揪住會堂主管所提尼,並且毆打他。這是很奇怪的事,怎麼會這樣?我們也不清楚這裡所說的「大家」是指猶太人,或是希臘人。照理說,應該是指希臘人才對,因為猶太人是不會打會堂主管的,至少會堂主管大多具有長老的身份,社會地位頗高,也受猶太人尊敬。有可能是希臘人出手打這位會堂主管,但理由我們不清楚,大概跟他沒有將這種宗教事務處理好有關。
從這裡我們看到在一連串迫害事件中,這次收場是最好的。且有一個可能是,這件事的審判,影響基督教會往後的發展。很可惜,後來羅馬皇帝尼祿,娶了一位猶太教女子,而有了主後六十五年左右藉火燒羅馬城,將之嫁禍給基督徒,由此開展了羅馬帝國的迫害-可以合法地用殘酷手段迫害基督徒,基督徒從此進入四處流竄、躲避迫害的歷史階段,且這段時間長達三百多年,直到主後三八○年才結束。
第十八至廿一節:保羅在哥林多和信徒們又住了好些日子,然後離開他們,跟百基拉和亞居拉一道坐船到敘利亞去。動身以前,他在堅革哩把頭髮剪掉了,因為他曾經許下一個願。他們到了以弗所,在那裡,保羅向百基拉和亞居拉告別,自己到會堂去跟猶太人辯論。大家請他留下來多住些日子,但保羅不答應。臨別的時候,他對他們說:「如果是上帝的旨意,我會再回到你們這裡來。」於是保羅又從以弗所上船。
使徒保羅繼續留在哥林多多久?我們無法查知,只知道他多停留一些時日。他並沒有因為在哥林多遇到「友善」的統治者,就停留下來,沒有,因為四處傳福音是他離開安提阿的主要原因。如果因為此處友善的遭遇就停留,那將會使福音的工作停頓下來。因此他還是堅持離開哥林多,繼續前往下一站去傳福音。
第十八節說使徒保羅在堅革哩剪了頭髮。堅革哩是哥林多東邊的主要港口,可以從這裡搭船到敘利亞。到底他曾許下了甚麼願呢?我們沒有資料。從民數記第六章一至廿一節可以了解,猶太人通常會許願作「離俗人」(和合本譯文用「拿細耳人」),在這段許願的時間內,日常生活中必定會顯明脫俗的樣式,留長頭髮、鬍鬚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尚有不喝酒等等。因此,許願做「離俗人」的這段時間內,是不准剪頭髮的。現在這裡說他把頭髮剪掉,這樣看來,這段許願的時間應該已經過了。另一方面,也有拉丁文抄本認為是亞居拉和百基拉剪掉頭髮,不是使徒保羅,因為認為他不會在意這種猶太人傳統上的宗教習俗,原因是他一再強調:「無論誰,一旦有了基督的生命就是新造的人;舊的已經過去,新的已經來臨。」(哥林多後書五:17)換言之,既成為「新造的人」,這些肉體上的記號自不重要,由他在割禮的事上如此堅持可知。
從前面提過的羅馬書第十六章的記載,可以看出百基拉和亞居拉這對夫婦,確實在使徒保羅傳道的工作上有很大的貢獻;他們不僅是奉獻金錢,且在使徒保羅最危險的時候,盡了最大的心力保護他。很可能因為他們在財力上的奉獻,使許多教會感受到這對夫婦在福音事工上的出力參與。現在他們陪著使徒保羅前往以弗所。從這段經文可看出,使徒保羅是朝著耶路撒冷的目標行進。
就像我前面提過的,使徒保羅雖然說不再向猶太人傳福音,但是,每到一個城市,他還是先到猶太人的會堂去,這說明他內心深處說不出的矛盾。我們看到他留下了亞居拉和百基拉,自己到猶太人會堂跟人家談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沒有想到,以弗所的猶太人顯然對使徒保羅所傳講的印象很好,因此要留他多住幾天。但因他只是過境,沒有打算停留,因此,就繼續前往他想去的耶路撒冷教會。
第廿二至廿三節a:保羅一到凱撒利亞,就上耶路撒冷探望教會,然後去安提阿,在那裡住了一些日子才走。
使徒保羅的第二次旅行傳道就在這裡告一段落,他是從安提阿出發的,現在又回到安提阿。從第廿三節下半句經文開始,記載他的第三次旅行傳道。
使徒保羅原先是要到敘利亞的,現在卻到了凱撒利亞。是否因為風向的關係,使船偏離了航道,或是有其他遺失的資料,我們已經不清楚。這個城市是羅馬統治巴勒斯坦者的官邸所在地。第八章四十節提過,腓利四處傳福音,後來就是在這裡居住下來。
這段經文中沒有詳細提到使徒保羅一個人到耶路撒冷教會去做甚麼,以及他回到安提阿教會的詳細情形,例如報告他這次外出旅行的經過等等,讓聖經學者感到相當不解。也因為資料不全,我們實在不知該如何解釋這段經文所留下來的缺疑惑。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傳福音要有堅定的態度,勇往直前,不可為了受到阻礙,而用許多理由來解釋停頓傳福音的原因。
我們在使徒行傳第十三章五十節,看到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在彼西底的安提阿遇到阻礙時,就將腳上的塵土跺掉,以表示對該城的猶太人已經盡心、盡力,但他們拒絕,這罪拒絕的人要自己負責。現在,我們再次看到使徒保羅和西拉、提摩太等一行人來到哥林多的地方,也是同樣遇到來自猶太人相當的阻力,這些猶太人不但反對使徒保羅,還毀謗他。因此,他同樣用這種「抖掉衣服上的灰塵」的方式來回應,表示對他們拒絕福音的態度,沒有責任。這樣的傳福音態度是非常重要的,至少,給今天台灣教會的傳道者上了很重要的一門課。
最近幾年來,時常聽到許多教會發生傳道者和教會信徒之間有不愉快的糾紛,結果鬧上了法院的有之,打官司到中會、總會亦時有所聞,這實在不是傳福音者應該有的態度。作為福音工作者,應該學習使徒保羅的態度,就是認真傳福音,但若有人極力阻擋,就務必用明顯的態度表明出來—不負拒絕者將來受審判的責任,然後離開該教會。其實這種態度也是耶穌基督差派他的門徒出去傳福音時交代過的,耶穌基督說:「無論到甚麼地方,如果當地的人不接待你們,也不聽你們的話,你們就離開那地方,把腳上的塵土也跺掉,表示對他們的警告。」(馬可福音六:11)請注意,我這樣說,是限於確實在傳福音的傳道者,而不是利用教會養活自己和家庭的傳道者。不要忘了,使徒保羅開始傳福音時是以製造帳棚養活自己的,這跟今天許多傳道者基本心態上就很不一樣。其實,今天許多教會的糾紛,並不是在傳福音的問題上,而是因為人和人之間互動的問題,包括感情的,以及對事情的認知上的差距造成的。
另一方面,信徒也應該學習這樣的功課,就是當一個傳道者因為某種原因堅持要離開的時候,那就讓他「平安」地離開吧,因為傳道者或許是看到新的異象,也可能是因為他有某種原因。信徒們不要為了攔阻傳道者離開,在教會裡做出許多「動作」,比如說會友聯名簽署挽留等等,這樣的作法並不是真的疼愛教會,更不是在疼愛這位你想挽留下來的傳道者,相反的,只會製造更多的糾紛而已。如果信徒不會不識疼愛教會,又怎見證自己愛耶穌基督呢?
二、好的福音同工,能幫助傳福音者建立堅定的獻身傳道使命感。
如果要認真分析使徒保羅何以會在福音事工上這樣投入,這樣盡心、盡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遇到許多好的福音工作伙伴。我們看到他最先遇到一位好的福音伙伴—巴拿巴。再來,他與西拉有很好的合作,又遇到提摩太、路加,現在他在哥林多城遇到了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對夫妻。就如同使徒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所提起的,這對夫妻確實在他的傳道工作中和他有過很美好的配搭。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就是因為遇到這些非常好的傳福音同工,使得使徒保羅每每遇到迫害、阻擋、毀謗,依舊能秉持著不變的信念,在福音事工上勇往直前。換句話說,這些福音事工的搭檔,是使徒保羅在獻身傳道的使命感上,益發堅定的背後主力。
這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反省教材;想想看,一個獻身傳道的人,他最為需要的是甚麼呢?豈不就是好的同工、伙伴?必定是!
我越來越常聽到有人這樣問:為甚麼今天的傳道者失去了獻身的使命感?這確實是個很好的問題。
我也很想問這樣的問題:為甚麼一個滿懷熱情的傳道者,結束神學院的訓練到教會去牧會後,很快就失去了獻身的使命感?為甚麼事奉沒有多久,年紀輕輕的傳道者就熱衷於污穢教會的政治遊戲,學會了「休閒、泡茶」等的「雅痞」生活之「道」,而不是上帝國之「道」呢?也就是喜歡所謂的「茶」經,而不是喜歡帶信徒「查經」。教會豈不是應該負很大的責任嗎?這豈不是長執、信徒們必須很認真反省的事嗎?一個認真傳福音的傳道者,實在是沒有時間去玩所謂的「茶經」這種閒情逸致的生活品味才有的東西,也沒有時間去玩教會政治這種遊戲,因為要做的事太多了。單單研究聖經、準備講道就夠他忙得不得休閒,若再加上教會的事務,更加重了他的忙碌。因此,我時常在想,一間好的教會,應該是傳道者在福音事工上的好伙伴,讓傳道者能因為教會的同工,堅定他獻身傳道的使命感。一個好的信徒,應該是傳道者最好的信仰伙伴,幫助傳道者在傳福音的事工上勇往直前,永不退懼,使這位福音傳道者因為有好的信徒的幫助,堅定獻身的使命感,且堅持到底,無論世代怎樣的變化,社會是怎樣的動亂,都不會動搖他獻身的使命感。
(講於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