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14:1-20
本段经文里,保罗和他的同工到了他们第一次宣教旅行最远的地点。本章剩余的部分就是记载他们在回程中,重访众教会。我们跟随他们的行程,首先到以哥念,然后是路司得;再在特庇短暂停留。关于特庇的停留,路加未记下任何重要的事,但显然那是他们传福音事工中一段安静休息的时刻。从特庇,他们开始往回走,循着当初来的路线返回,并未直接取道回家。
这个故事最引我们注意的是传道事工的继续。这从观察工作的人可知。我们看见保罗和他那一小群人到达以哥念,最后因遭受逼迫,不得不逃往路司得。保罗在路司得又遭众人用石头打,被以为是死了。这里面有四件事值得注意:
1·他们传道的方法;
2·他们的事工所彰显的不同能力;
3·他们的不同经历;
4·威胁着他们的危险。
为了明白他们传道的方法,我们必须回到当时的气氛下。使徒保罗首先是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城内一所大的希伯来会堂讲道。他被赶出来之后,就往东行了五十哩,在那里他也发现有一个会堂,但希伯来人不多。他逐渐进入更浓的外邦人气氛里。他听说有人阴谋要害他,就离开以哥念,往东南行了四十哩路,到达路司得,那里没有任何会堂。如今他来到最能代表外邦人生活和思想的地方。从此我们看见基督徒信仰的运动进入完全崭新的气氛中,更加远离希伯来思想的影响。
本章3节尤其值得注意,“两人在那里住了多日,”指的是以哥念。“倚靠主放胆讲道,”那是这群人旅行各地的主要目的。使徒行传中,每次提到神的“道”(Word)一字时,都是用大写字母开头。他们所宣讲的主题就是“祂的恩道。”这些人来到一个新城市,但他们传讲的仍是同一个信息;他们采用的方法可以多有变化,但讲的真理始终如一。他们最后到了路司得,正如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叙利亚的安提阿,和最初在耶路撒冷时一样,他们只有一个信息,“祂的恩道。”这句话包含了有关拿撒勒人的一切事实。不久之后我们会看到,有些人说到保罗,“这胡言乱语的要说甚么?”“胡言乱语的”原意是指说书人,讲故事的人。这一类人周游希利尼诸城,以说书为生。他们是公开的艺人;每到一地方,就召聚众人,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保罗和他的同伴也被视作说书人。他们述说的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说到耶稣生平;祂的死;祂的复活,并且因着祂的复活,其它一切事都得到了改变,光照,解释。他们所述说的主题只有一个:“祂的恩道。”
本章一开头是用的小字(中文圣经未注明)。新约圣经常常可见这一类小字,出现在一章的开始,它们往往成为整节的中心。“二人在以哥念同进犹太人的会堂,在那里讲的叫犹太人和希利尼人,信的很多。”“在那里讲的”立刻暗示他们传达信息的态度。不仅是他们所讲的内容,也是他们传讲的方式。有些解经家论到这句话时,特别强调使徒是小心谨慎的预备这篇讲道。另一位解经家则强调是保罗的逻辑思考,迫使那些人不得不同意他所说的。每一个教师和传道人都当深思,你所讲的是不是能叫听见的人相信?我想保罗自己解释了这节经文,他写给哥林多人第一封书信里说,“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可见不是出于他的口才,或逻辑能力。“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他接着说,“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这里揭露了他们讲道的秘诀。那是得胜,明确,积极的讲道的秘诀,是讲道者内心感到软弱,惧怕,战兢的结果;但这些软弱,惧怕,战兢都借着讲道者与圣灵的交通而被克服了。真正传道人所讲的事本身似乎没有甚么力量,也不会单单因他的流利口才和滔滔雄辩而使人信服;但是当他开口时,所说出的话就成为炙人的火焰,那是因为圣灵点着了它,并将它放在听者里面。
14:3说,“因此,两人在那里住了多日。”(中文圣经无“因此”二字。)我们不禁要问,“因此”是指甚么原因?请看上一节,“但那不顺从的犹太人,耸动外邦人,叫他们心里恼恨弟兄。”因此,使徒在以哥念多住了几日。他们多停留的理由,不是因工作成功,而是因工作受阻。这启示了他们的坚忍。一切新的难处只有更激发他们持续坚忍下去。
再一次,我们观察这里记载的传道方法时,看见这种因应环境而调整的讲道方法具有多么奇妙的能力。路司得的人想要向使徒献祭,这可证明使徒行传的记载之真实性。路司得是一个敬拜假神的城市。保罗不久前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会堂讲道时,听众有犹太人,有希利尼人,他们渴慕神,并遵行希伯来主义。因此他的讲道指出神的一致性,祂以恩典管理。如今到了路司得,他讲道中没有一处地方提到希伯来圣经或希伯来的历史。他从路司得人的立场出发,发现他们意识里所认识的宗教之要素,并且以其为立论的基础。他针对这些从未领受过启示之光的人,传讲了一篇简短而精采的信息。
这些人要向保罗献祭,甚至丢斯庙的祭司也带来祭物,保罗对他们说,“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这句话突然点明了他们是在拜偶像。人所拜的一切假神都是和他们一样的性情。纵观世界上所有宗教制度,从最崇高,到最败坏的,他们所拜的假神都有人的性情。保罗用这句话,要众人注意拜偶像的事,并且宣告有一位真神,祂的性情远超过人喜怒哀乐的范围。他指出一个事实,就是祂为自己显出证据来,又呼吁他们明白一个事实:他们若有自然的亮光,他们若花时间去思想,他们就能发现神的大能和智慧。他从这里开始向也们传“福音”。路加只记录这件事,但未重复记载福音的内容;但他强调使徒的方法,他们认识这些卑微人的宗教生活,于是针对它提出纠正,并引领这些人归向真理。
接着我们再来看这故事,观察里面所彰显的能力。在以哥念,主借着他们的手行神迹奇事。此处未提及细节,只简单地说,“行神迹奇事。”圣经未记录,他们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曾行神迹奇事。留意圣灵的行动是多样性的。在安提阿,只记载了保罗的讲道,其它一概未提。在以哥念,有宣讲神的恩道,又有神迹奇事。也许有人会问,为甚么要强调这一点呢?是为了提醒我们,我们不可以根据某一地方发生的单一事件,就建立起一套基本的系统。这正是基督教会面临的危险。在以哥念有神迹奇事,其它地方也一定要有神迹奇事。绝对不是。我们不能替圣灵在某特定时间、特定地方作工的方法,订出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有些热心的人企图教导说,圣灵恩赐的表号之一就是说方言,这些人是违反了使徒的历史。今日,圣灵当然还赐下说方言的恩赐,使人能说出另一种语言;但祂一定为这些人预备翻方言的人。今日我们迫切需要恢复与圣灵的这种交通,并且记住祂是凭己意行事,照自己所乐意的赐下恩赐。我也相信,医病的恩赐仍然包括在耶稣基督的能力中,祂可以为了祂旨意的缘故,将这恩赐赐给人;当人拥有这恩赐时,他就可以按手在病人身上,使他们得痊愈。我们不能强迫神的灵沿着一定的路线行动,祂自己会按机行事,这正是祂一向的方法。
我们在路司得可得到另一个启示。保罗在那里讲道,听众中有一个瘸腿的人。保罗看见他脸上的表情,就吩咐他站起来。他看出这人有信心。这故事启示了两点:这人的信心是由讲道者所造成的,他因听了基督复活的事,就应用在自己的特殊需要上;另外一点是,一个讲道者可以明白他的听众脸上所显露的信心。每位传道人都知道,听众中有那一个正在全神贯注的听,他双目紧盯讲员,看见真理就紧紧抓住,并且应用在自己身上;他的眼睛散发着真理的光芒,脸上显露着渴慕。保罗讲道时相当自由,灵活。他敢于突然停止,然后对那人说,“你起来,两脚站直。”那人就跳起来,并且行走。路司得人看见的是一个物质上的神迹,但它后面隐藏了一偭属灵的神迹;那人明白了真理,并应用在自己身上;讲道的人察觉了,他锐利的眼光识透这人所显露的信心。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
然后,“众人就用石头打保罗,以为他是死了。”令他的同工大吃一惊的是,不久他又站起来,走进城去。不要错过此处的神迹。有人说他只是昏厥,不久又醒过来。可能如此;但路司得的人和门徒都以为他死了。我相信当石头如枪林弹雨掷下来时,他一定记起司提反来。我个人认为他是死了;然后重新恢复生命,复活了,以继续他一生的事工。
我们再回顾这件事,会发现使徒每次的经历有多么大的差异。神用不同方法对待祂的工人。保罗安然从安提阿逃脱,得以保全性命。在以哥念,神控制环境,使他得到警告逃走。但他未能逃出路司得。我们不能说,神在安提阿和以哥念眷顾他,在路司得就弃他不顾。这样说就是谤讟神了。保罗最后一封书信是写给提摩太的,信中他告诉这位年轻的传道人说,你知道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遭遇逼迫,然而神救我脱离一切逼迫。在安提阿和以哥念,神救他免于被石头伤害。在路司得,神从石头堆中救拔他。许多时候我们会说,神从前救我,但这一次他束手不顾。患难来临,我们被击打得支离破碎。等一等。不久之后,我们将说,从这一切中,祂拯救了我。有的时候,神惟一的救法就是借着石头,借着镕炉的历炼来救我们。
最后请留意威胁着这些人的危险。他们正面临反对。不顺服会产生反对的灵,仇恨,阴谋,和击打。但这些人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有人前来要拜他们。那是基督工人最大的危险。人很容易接受权力,名望,别人的敬拜,而遗弃患难、被石头打的艰辛道路。当人带着祭物,来向基督工人献祭畤,那是最危险的一刻。我们若要帮助先知,就当祈祷也不致接受花圈和人的敬拜。我不是说,保罗内心一无所动,但他没有受引诱,因为他与主有密切交通,他不可能屈服于诱惑。
使徒的第一次宣教旅行就在这里结束。我们回顾这个运动,会对基督徒传福音的利剑留下深刻印象。不管这些人到甚么地方,必然带去一股搅动、分裂的力量。每个城市都被震撼,分成数个反对的阵营。我们不禁想起耶稣的话,“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除非今日基督徒的信息带着烈焰和分裂、分别的影响力,将人分为相对的阵营,否则那就不是使徒的福音。它总是会带来骚动,因为它毫无妥协余地。这福音到人的生命中,驱逐出人生命里的恶魔。这福音对罪绝不通融,对邪恶毫不留情。那是血和火的福音,凡是反对的,就与福音无分。
另外,我们也对这些传道人炽热的灵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是如此有权柄,坚忍,勇敢,锐不可当。他们到各城市,不是讨论哲学,而是宣讲基督。他们到不同的民中间,认识他们宗教生活的要素,但绝不留他们在疑团中。他们纠正错误,指出真理,领人走上正道。他们都有大无畏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为神和基督赢得国度。
使徒行传14:21-28
这是保罗第一次宣教旅行回程中所发生的事。他最后访问的地点是特庇。前面我已提过,他在特庇的事工可能较为安静,平和。圣经未记录其细节,但本段经文一开头提到,他们曾在那城传福音,使好些人作门徒,然后他们就回去了。从其它经文中我们知道,使徒在特庇遇见了一个朋友,同伴,和助手该犹。到特庇之前,整个行程都充满压力和紧张。可能逼迫他们的犹太人不知道保罗一行已到了特庇,显然他们没有尾随而来。
从特庇到大数,是绵延的山路,保罗和他的同工可以从特庇搭船,快速通过西流基,到达叙利亚的安提阿。这是他们回到原先打发他所出来的教会最便捷的一条路线。这也是最快速,最安全的走法,因为比起他们现在采取的走法,距离要短得多。但是他们却舍弃此路线,而回到二十哩路远的路司得,再行四十哩到以哥念,从那里又行了六十哩到彼西底的安提阿,然后沿着南海岸而行。可能急湍河流,和出没无常的盗贼,使这条穿越群山的路径充满危险。然而险流和盗贼远比那些处心积虑要加害他们的人容易对付。保罗没有选择走那条快速安全的路线,反而照原路回去,先到路司得,我们不知他在那里停留多久,然后往以哥念,从事明确而特殊的事工;又回到彼西底的安提阿,然后南行通过彼西底,到达别加,在那里讲道。他从别加坐船,往安提阿去。
这番回程别具意义。他当初出发,开始了宣教事业的新里程;那是拓荒者的旅程,带着新的福音,进入新的领土。他带着利剑,所到之处必然引起分裂,合城的人分成两个阵营,相信者和毁谤者,充满嫉妒的人和满心喜乐的人。让我们再来观察这趟回程;首先看旅行本身的事实;其次是它的价值;最后是它的结果,就是他们向教会报告他们所作的一切。
我们想到这趟回程的事实,很自然会叹服他们的勇气。首先保罗离开安静作工的特庇,跋涉二十哩不毛之荒地,到达路司得,就是众人向他掷石头的地方。我们现今因时代遥远,很容易忘记当时的事实。他上回在路司得的事工有很简短的记载,最后他们用石头打他,并且以为他死了。就路司得这地方而言,他的事工已走到穷途末路。二十多年之后,他仍然记得那次被石头打的经历:“被石头打了一次。”毫无疑问的,这次经历在他肉体上留下的痕迹,终其一生都未磨灭。他的第一次旅行在特庇告一段落,如今他大可以取快捷方式,由大数,经西流基,返回安提阿。但他未如此作。他回到被石头打的地方,回到受苦之地,在那里,他的同胞对他心怀仇恨;他试图领向光明的那些人对他的反对正炽热可怖;他们曾在那里用石头打他,并且以为他死了,把他拖到城外。
然后他从路司得,又走了四十哩到以哥念。当初他是在匆忙中逃离以哥念的。他头一次在那儿讲道,就遭遇危险;他们因此曾多停留了数日。后来他的朋友发现有人阴谋杀害他,他就在朋友的劝告下逃离那城。由于那些人的阴谋未得逞,他们显然仍积恨在心。
他离开以哥念之后,跋涉六十哩,经过险象环生的荒野吕高尼,再次回到彼西底的安提阿。这是他曾经被赶逐出去的地方。安提阿人因为拒绝他的道,而将他驱逐出境。
我们读毕本段经文,实在不能不看出保罗和他同工的勇气。如果这趟回程没有特殊的价值,那么他们就徒具匹夫之勇。他为甚么循此路线回去?答案见于他所作的事。他回到路司得,去寻找那一小群使徒;回到以哥念,探望那些相信的人;他也为同样目的,回到安提阿。他回去的目的,在于对各地信徒的坚立,勉励和组织。
保罗被驱策回去,首先是因他认识到他所宣讲的真理之重要性,他不以这福音为耻,知道那是神救赎的能力。他第一次访问这些城市时,是宣讲福音;但他所说的一切事都必须有实际的应用,这些早代的门徒必须充分明白这些事。他在各城主要宣讲两件事:
1·复活的基督;
2·人可以在基督里因信称义。
这些都是伟大的真理,能吸引人心,引人注目,使某些人相信,某些人毁谤。
但那些被吸引并相信的人,并未完全了解这些真理的所有价值。复活和称义的教训必须实践出来。如果这一小群信徒一旦面临挫折、反对,就跌倒失败,一蹶不起,那么他们必须先接受训练。保罗清楚明白这一点,他那对真理的爱催促着他回去。许多年之后,他在监狱写给以弗所,歌罗西,和腓立比众信徒的书信中,仍洋溢着他心中热切的渴望──盼望他们有完备的知识。充分的认识可以使信心更坚强,指望更清晰,爱心更丰富。他在首程中宣讲中心信息,聚集那些跨出信心第一步的人;但他回程中又到那里,为要使真理在那些相信的人之生命中得到充分的胜利。
另外,与圣徒交通的渴望,也催逼着他回去。在那些城市中,有一些团体,也有分散的信徒:想想看各城中的小群信徒。在路司得,众人以为保罗死了;但那里仍留有门徒,可能提摩太也在其中。在以哥念也有一群人,同时受到犹太人和外邦人的憎恨。安提阿城中有敬虔进犹太教的人,和胆敢进入更广大生命中的希伯来人,他们显得相当孤立。这些孤单的圣徒,促使保罗舍近求远,不畏道途艰辛,宁愿循原路回到各城,将新的勉励带给他们。
但我们若忽略了他在勉励中所说的一句话,就还未触到最深刻的要点。他勉励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又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他一切事工的主要动力,就包含在这几个字里,“神的国。”进入神国的途径已清楚宣告了,就是经历艰难。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人必须经过苦难,才能进神的国。它是指,我们经历艰难,就能实现神的国,建立神的国。保罗和历世历代的先见一样,知道神的国已经建立,但有待实现。神的国早已设立,无人能逃避它。我们不能明白暴风雨中的挣扎,战争的奥秘,和众使徒迈向最终结局时所面临的冲突,困惑;但我们知道,这一切都在神的国里。若非神指挥大军,控制全局,没有一支军队能在地球表面行进。但要进入神国,领人与它发生联系,在世上建立国度,除灭败坏的势力,惟一的途径是经历艰难。保罗此刻岂不知道,神的国是借着主基督自己的受难所建立的?只是透过苦难,神能进入祂的国,并且在这罪恶、受苦、忧伤的世界建立这国度。保罗自己经历过石头如雨下,击打在他身体上的痛楚,和当时心理上的折磨;但他知道,借着痛苦的过程,他在帮助神建立国度。对国度的热爱促使他出发,展开艰辛的宣教旅行。也是对国度的爱,催促他循原路回去,将鼓励和帮助带给那一小群信徒,因为现在轮到他们,为了神国的缘故而经历试探和苦难。这是发自信心的勇气,也是从对神建立祂国度的方法之认识而滋生出来的勇气。
这趟回程的价值可用三个词表达:坚立,勉励,组织。
坚立的意思是重新建立,或者说,进一步支持。他回去,给这些教会进一步的支持,向他们解释活在基督里的意义;这是基督徒事工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些神的年轻儿女,已看见耀眼的荣耀,听见主复活的福音所发出的美妙音符,和因信称义的教导,如今他们必须受教明白活在基督里的意义。保罗回去,要进一步坚立,支持,印证他们。
但他也回去勉励。他勉励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在这些城市中,眼目所及的尽是令人忧心忡忡的景象。回到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进到市中心,纵目四顾,你会看到庙宇,偶像,淫乱,贪欲,奢华。这是一切城市,不分古今,共有的现象。城市总是不变的。他们正活在这些事物中,面对诸般的诱惑。一个人要如何胜过这些可见到,可触及,可碰到的事物?要靠信心;信心是不可见事物的确据。信心就是离开可见事物,冒险向不可见事物跨出脚步,它要向人显明不可见事物的真实性。保罗回去,对这些人说,不要注视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城内可见的事,要恒守你们的信心。这是建立基督徒生活最伟大、最重要的勉励。他劝勉他们在患难中要忍耐,因为这是通向胜利之道。
然后是组织。他在各教会,借着禁食祷告,与他们一起聚会,而在各教会中选立长老。最后,他将教会和长老交托所信的主。这是在犹太教领域之外的第一个教会组织。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重点都放在教会上面。到底这趟回程,对使徒本身有何价值?这次回程,替他诠释了他先前所讲的道。保罗开始讲道之前,并未研读神学;但他一面讲道,一面学习神学。当他看见福音在人生命中产生的果效时,他明白了称义和成圣的真正意义。他开始体会福音的大能和作工的方法;经过这些观察之后,他才能说,“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这趟回程也因此证实了他所传的道。他看见这道的大能,并且越来越相信它的价值。他更加确定他要继续下去作这伟大的事工。
我相信另外还有一个价值。他在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坚立,劝勉,组织众信徒,又在别加讲道,然后抵达亚大利之后,在那里我们看见这趟回程的另一个价值。试着想象那条小船,正沿着海岸向北方的居比路驶去;站在甲板上的使徒,看起来疲惫不堪,满脸风霜;这趟旅行所遭遇的危险,冷酷,暴行,使他此刻身心俱疲。再看看他那发酸(可能视力欠佳)的双眼;但那双远眺海面的眼睛里,正闪耀着得胜的光芒。我相信这一程长途航行,可以使他得到不少休息和恢复。感谢神,这位使徒是一个“人”,他知道工作的辛劳;然而当他启程返家时,他也体会到这最后一程的安静航行对他的价值。
最后我们来略略看这次旅行的结果。安提阿教会差他出去传讲神的恩道。他们差巴拿巴与他同往圣灵所引领他们去的地方。他们则留在安提阿,一面祷告,一面等待他回来。最后,他终于回来了,工作已经完成,他们正等待他的报告。
当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时,那是一次奇妙的聚集;教会在那次聚集中打发他们出去。那次聚会充满了期许,和启开一项新事工的荣耀。如今这两人又回到他们面前;其中一个伤痕累累,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他们对教会说甚么?“就述说。”他们是否提到所遭遇的艰难,石头,压迫?是的;但他们用甚么方式述说?请听胜利的回响:“就述说神藉他们所行的一切事,并神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他们的观点是从神的作为出发。其它事都是次要的,或附属于祂的作为。他们对教会所说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神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那是他们的报告。
我们结束这一讲时,有一句话特别值得每位基督徒铭记于心。“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随着时光推移,艰难的形式可能随时代而异,但原则是不变的。受苦之地,就是得能力之地。路司得,这一个用石头击打使徒之地,反成了福音的中心。“但我要仍旧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节;因为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开了,并且反对的人也多。”那就是他停留的原因。那里有反对,石头,逼迫,那里就有能力。艰难是通向得胜的过程。──《摩根解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