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1-9節耶穌再到耶路撒冷
1 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遊行、不願在猶太遊行。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 2 當時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 3 耶穌的弟兄就對他說、你離開這裡上猶太去罷、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 4 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你如果行這些事、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 5 因為連他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他。 6 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 7 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作的事是惡的。 8 你們上去過節罷。我現在不上去過這節。因為我的時候還沒有滿。 9 耶穌說了這話、仍舊住在加利利。 這是在十月,住棚節的時候,是在衪上次離開耶路撒冷一年半之後,在衪死前的六個月。
上次衪在耶路撒冷曾在安息日醫好一個人的病,並且向那些領袖們宣佈衪就是神的兒子(約五:18),為此他們就商議要殺衪,所以在其間的一個逾越節衪避開沒有到耶路撒冷去(約六:4)。但是現在衪的工作就將近要結束了,衪再一次到衪本國的首都去更公開宣示衪是從神那裏差來的。但是,衪離世的時期還沒有真正的來到,衪知道他們要設計殺衪(25),所以衪是暗暗的去,直到衪突然出現在聖殿的群眾中間,於是衪開始演說,指出在一年半之前,衪在安息日醫好一個人之後,他們想要殺衪的陰謀(19-23)。
當領袖們聽見衪這樣說就打發了差役去捉拿衪,但是差役們害怕衪的威儀,於是衪繼續向前傳揚從神來的信息。
2節:住棚節(參利23:33-43)約在陽曆十月,恰在逾越節(6:2-5)六個月之後,為記念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居住於帳棚中。
3-5節:耶穌的弟弟經過好一段日子才相信耶穌,祂幾個弟弟中的雅各後來成為了教會的領袖,這時他們仍懷疑耶穌,直到祂從死裡復活以後才相信。今天,有各樣理由叫我們相信祂:有耶穌的神蹟、死亡和復活的整個記錄,也有無數的證據,證實近兩千年來福音怎樣改變人的生命。不要錯過相信神兒子的這個機會。
7節:正因世人憎恨耶穌,我們跟隨祂,可以預料很多人也會憎恨我們。如果周圍環境太順利,就要反問自己究竟是否緊緊跟隨祂。生活順利,我們應當感謝,但不能因生活安逸而馬馬虎虎地跟隨耶穌。
10-18節眾人為耶穌紛紛議論
10 但他弟兄上去以後、他也上去過節、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 11 正在節期、猶太人尋找耶穌說、他在那裡。 12 眾人為他紛紛議論。有的說、他是好人。有的說、不然、他是迷惑眾人的。 13 只是沒有人明明的講論他、因為怕猶太人。 14 到了節期、耶穌上殿裡去教訓人。 15 猶太人就希奇說、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麼明白書呢。 16 耶穌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 17 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 18 人憑著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裡沒有不義。 10節:耶穌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極大恩典,但為甚麼祂時常隱藏自己?宗教領袖憎恨祂,不管祂說甚麼、做甚麼,他們都會拒絕祂。耶穌越公開教導,這些領袖也就越為祂和信徒帶來麻煩,所以耶穌需要盡量靜靜地傳道和工作。今天很多信徒有幸能公開教導、傳道、敬拜神,而不必受迫害;應當感謝神,盡量運用這些機會去傳福音。
12-43節:這裡我們可見到群眾對耶穌的各種不同反應,有些稱祂為好人(7:12),有些認為祂是騙子(7:12),也有些認為祂被鬼附著(7:20),亦有些稱祂為基督(7:26)和先知(7:40)。我們必須自己決定耶穌是誰,我們的決定對自己的生命有極深遠的影響。
13節:宗教領袖對百姓的影響甚大,他們顯然不能在這時對耶穌做些甚麼,卻能威脅那些公開支持祂的人。相信耶穌就可能會被革除教籍(9:22),這對猶太人來說,是個極嚴厲的處分。
每個人都在講論耶穌!但到要公開為祂辯白時,竟沒有人敢挺身而出為祂說一句話。"恐懼"可以攔阻我們作見證。有很多人在教會裡可以大講基督,但要公開宣稱他們的信仰時,居然覺得尷尬。耶穌說,凡公開承認祂的人,祂必定在天父面前承認他們(參太10:32)。挺起胸膛,為基督作見證吧!
16-18節:牧師傳道講道時,你心底是否懷疑過他們說的是真理?可以憑以下兩點來衡量一下:(1)這些話是否符合聖經;(2)這些話是指向基督,還是指向他自己。真正尋求並願意遵行神旨意的人,都要察驗所聽的教導。
七:19-29節不可按外貌定是非
19 摩西豈不是傳律法給你們麼。你們卻沒有一個人守律法。為甚麼想要殺我呢。 20 眾人回答說你是被鬼附著了。誰想要殺你。 21 耶穌說、我作了一件事、你們都以為希奇。 22 摩西傳割禮給你們、(其實不是從摩西起的、乃是從祖先起的)因此你們也在安息日給人行割禮。 23 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禮、免得違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叫一個人全然好了、你們就向我生氣麼。 24 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 25 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說、這不是他們想要殺的人麼。 26 你看他還明明的講道、他們也不向他說甚麼、難道官長真知道這是基督麼。 27 然而我們知道這個人從那裡來。只是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從那裡來。 28 那時耶穌在殿裡教訓人、大聲說、你們也知道我、也知道我從那裡來。我來並不是由於自己、但那差我來的是真的。你們不認識他。 29 我卻認識他。因為我是從他來的、他也是差了我來。 19節:法利賽人花上畢生的時間,遵守自己加在神律法上的條例,追求聖潔。耶穌指控他們不守摩西的律法,實在深深地刺了他們一劍。縱然他們多麼自豪,以自己所訂的條例為榮,卻也不能在律法上滿足宗教的要求,生活遠遠達不到摩西律法的標準。耶穌的跟從者要超越道德上的標準和要求,並非要在其上加添甚麼,而是要深入瞭解和行出律法所包含的精神。
20節:很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有人密謀要殺害耶穌(5:18)。有一小撮人正找尋機會殺害祂,但大部分人對是否相信祂猶豫不決。
21-23節:根據摩西的律法,初生嬰孩到第八天要行割禮(參創17:9-14;利12:3),所有猶太男嬰都要遵行這個禮儀,為要顯明他們作為神立約選民的身分。縱然行割禮也被視為工作,但如果男嬰出生後第八日是安息日,割禮仍會舉行。在守安息日的規條中,宗教領袖容許有若干例外,卻沒有給耶穌任何空間去向需要醫治的人表示憐憫
30-36節可尋找時當尋找
30 他們就想要捉拿耶穌。只是沒有人下手、因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 31 但眾人中間有好些信他的、說、基督來的時候、他所行的神蹟、豈能比這人所行的更多麼。 32 法利賽人聽見眾人為耶穌這樣紛紛議論、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打發差役去捉拿他。 33 於是耶穌說、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以後就回到差我來的那裡去。 34 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 35 猶太人就彼此對問說、這人要往那裡去、叫我們找不著呢。難道他要往散住希利尼中的猶太人那裡去教訓希利尼人麼。 36 他說、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是甚麼意思呢。 31節:在群眾中有些人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受膏者。他們相信沒有人能夠做比他更偉大的事。這正是耶穌所用的辯護。當施洗約翰懷疑他是否要來的那位,抑或再要等待別人時,派出門徒來問耶穌,他回答是:「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太十一:1-6)。
32節:那些在接納耶穌的事上搖晃不定的人促使當局採取行動。派遣官員----很可能是聖殿的護衛----去捉拿耶穌。
33-36節:耶穌說他只有很短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終有一天,他們要尋找他,不是為了捉拿他,而是要得到只有他才能給予的東西,但那時己經太遲了。他所去的地方是他們絕不能去的。耶穌的意思是他回到他的父那裏去,而他們因不信服已經把他們自己和父隔絕了。但聽耶穌說話的人並不明白。
若干世紀以來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地,有時人家視他們為流亡份子而逼他們遷徙,有時他們國家遭遇禍患使他們移民國外。這些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被稱為Diaspor即四散之民。學者至今仍沿用四散之民這名詞去描寫巴勒斯坦以外的猶太人。這節經文裏所用的就是這名詞:「耶穌是否要到四散之民中去?他是否要走一段很遠的路程去向希臘人宣道,而消失在外邦世界的人群中?他是否去得這樣遠以致不能再找到他?」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嘲笑竟變成了預言。猶太人說這話的時候本是嘲笑耶穌,但歲月過去,豫言不但成為事實,且為世人帶來祝福。復活的基督果然在外邦人中傳揚開去。
這段經文使我們面對耶穌的應許與警告。耶穌曾說:「尋找就尋見」(太7)。
現在他說「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34)。以賽亞先知就將兩件事很奇妙地放在一起:「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賽五十五:6)。
生命的特點就是時間有限,肉體力量的衰殘,使一個人在三十歲能做的許多事在六十歲就不能做。精神的力量也會衰弱,許多用腦思想的工作,到年紀老邁時卻不能做。
道德的能力也變得脆弱,如果一個人容許一些不良的習慣主宰他,在初時或會加以拒絕,但習慣成自然,終有一天這習慣難以戒除。
我們與耶穌基督也是如此,耶穌對這些人講的就是:「你可能感到需要的時候卻已經太遲了。」一個人可能拒絕基督太久,到末了他甚至不能見到基督的榮美,他會把邪惡看成善良,悔改變成不可能。只要罪惡仍然傷害我們,只要那看來似乎不能達到的善良仍然向我們招手,仍然呼喚我們,那麼,去尋見的機會就仍然存在。但人一定要小心,免得習慣了活在罪中連自己正在犯罪也不知道;免得他將上帝忽視了這樣久,以致忘記了還有一位上帝存在。這時需要的感覺就會消滅,如果再沒有需要的感覺,就不會去尋找;如果不去尋找,就永遠不會找著。
一個人永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對罪的感覺。 七:37-44節渴者當來就耶穌
37 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 38 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39 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 40 眾人聽見這話、有的說、這真是那先知。 41 有的說、這是基督。但也有的說、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麼。 42 經上豈不是說、基督是大衛的後裔、從大衛本鄉伯利恆出來的麼。 43 於是眾人因著耶穌起了分爭。 44 其中有人要捉拿他。只是無人下手。 這章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住棚節發生的。住棚節是猶太人第三個大節期,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住棚節是在第七個月的第十五日,約為陽歷十月十五日。
住棚節有雙重的意義。
歷史上的意義:在節期中人們都要離開他們的房屋,住在小棚裏因而得名。這期間,在房屋的天臺上,街道上,在城市的廣場中的花園內,甚至在聖殿的庭院裏,到處都搭起小棚來。律法寫明這些棚子只是特為這節期而用非永久性的。棚的四壁用樹枝樹葉,能抵禦風雨而不遮蔽陽光,棚頂鋪稻草,要鋪得夠疏通,能在晚間從棚頂看見天上的星。這一切的歷史意義就是要提醒人民,使他們不要忘記他們曾經有過一個時期,是在曠野裏過著無家可歸的流浪的日子,頭上沒有片瓦(利廿三:40-43)。本來一共有七天的,到了耶穌的時候加多了一天共八天。
農業上的意義:住棚節根本是收獲感恩的節期。故此有時叫收藏節(出廿三:16,卅四:22)。這是最受歡迎的節期,所以有時就簡稱為這節期(王上八:2)。有時又叫做耶和華的節(利廿三:39)。在其他各節期中最特出的,人民叫它做「我們快樂的季節」,因為那正是收割一切莊稼的時候,這時大麥,小麥,葡萄都妥當地收藏了。正如律法所寫的,要慶祝「所收的是你田間所種勞碌得來初熟之物,並在年底收藏」(出廿三:16)。「你把禾場的穀,酒醡的酒,收藏以後」就要守這節期(申十六:13,16)。
這不只是一場收割的感恩,這是為大自然的豐收,使生命生生不息和使生活快樂歡樂的感恩。
這項特別的儀節與這段經文和耶穌的話都有密切的聯繫。節期中每天人們都帶著棕樹枝和柳枝到聖殿,編織成幕形成屋頂形,環繞大祭壇而行。同時祭司拿著個兩品脫容量的金水壺,下到西羅亞池去盛滿了水,然後經過水門帶回來,人們就宣讀以賽亞十二章三節:「所以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這水帶到聖殿注在壇上作為向上帝的獻祭,和唱讚美詩,有利未詩班笛子伴奏。當他們唱到「你們要稱謝耶和華」(詩一一八:1),「求你拯救」(詩一一八:25)和最後唱到「你們要稱謝耶和華」(詩一一八:29)時,崇拜者歡呼向祭壇搖動棕樹枝,為上帝所賜的水而感謝。同時紀念他們在曠野流浪時從磐石中流出的水。最後一天,他們環繞祭壇七次,以紀念當年環繞耶利哥城七次,使城牆倒塌而佔領該城。
37節:就在這背景之下,耶穌的聲音響起:「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意思是說:「你們為了得到可解肉體乾渴的水而感謝讚美上帝;如果你們得到能解靈魂乾渴的水,你們就要到我這裏來。」
38節:耶穌曾用"活水"來比喻永生(4:10),這裡,祂用活水來比喻聖靈。永生和聖靈是互相聯繫的。人若接受聖靈,就有永生。耶穌將教導更多關於聖靈的工作(參14-16章)。聖靈在五旬節賜予信徒能力(參徒2章),自此,所有相信耶穌是救主的人都能得著聖靈。
40-44節:群眾在疑惑耶穌的身分,有人相信祂,有人厭惡祂,有人因祂是從拿撒勒而不是伯利恆出來的(參彌5:2),認為祂不是彌賽亞。耶穌雖然在拿撒勒成長,卻在伯利恆誕生(參路2:1-7)。倘若這些人更仔細地探求,便不會妄下結論了。你找尋真理時,切記要有通達的思想,翻查聖經,仔細思考,在未瞭解聖經的教導之前,別妄下結論。
45-52節:沒有人像耶穌說話 45 差役回到祭司長和法利賽人那裡。他們對差役說、你們為甚麼沒有帶他來呢。 46 差役回答說、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 47 法利賽人說、你們也受了迷惑麼。 48 官長或是法利賽人、豈有信他的呢。 49 但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詛的。 50 內中有尼哥底母、就是從前去見耶穌的、對他們說、 51 不先聽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作的事、難道我們的律法還定他的罪麼。 52 他們回答說、你也是出於加利利麼。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 45-46節:當時,巴勒斯坦是由羅馬統治,但羅馬政府也給猶太宗教領袖處理一些民事和宗教事務的權力。宗教領袖督導聖殿的管理,並給予差役權力逮捕滋事分子或犯了任何他們所訂的禮儀規條的人。由於這些領袖訂了數以百計繁瑣的規條,幾乎沒有人,甚至連這些領袖自己,能避免觸犯或是忽略當中的一部分,但是這些差役連一個逮捕耶穌的理由也找不到。
50-52節:尼哥底母怯懦的辯護 尼哥底母沒有直接為耶穌辯護,他只敢引述某些有關的律法規則。
律法寫明每一個人都應得的待遇(出廿三:1,申一:16)。這裏所說的公平待遇是指受控一方有權為自己申辯。而不能只憑第二手的資料作出判斷。法利賽人設法破壞這律法,尼哥底母顯然沒有再抗議下去。他的內心叫他去為耶穌辯護,但他的頭腦卻叫他不要冒這個險。法利賽人向他說根本不會有先知出身於加利利,並嘲笑耶穌,說他與那些加利利亂民有關係,而尼哥底母就再也無話可說。
有些人常常發現自己在一種處境中,想為耶穌辯護,並且應表明自己的立場。嘗試作半帶誠意的辯護,但後來又常常感到不舒服和害羞便緘默下來。在為耶穌辯護時我們要不顧一切的去用心靈去搏鬥,而不應用頭腦去作審慎的處置。為耶穌基督辯護可能帶給我們的嘲笑和排斥,或會帶來困難與犧牲。但耶穌說在地上認他的人,他在他的父面前也認他,在地上不認他的人,他在父面前也不認他。對基督忠心可能在地上帶來一個十字架,但在永恆裏會帶來一頂冠冕。
其實加利利出過約拿家鄉為拿撒勒以北的迦特希弗,(王下十四: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