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课 |
耶穌的受死和埋葬
约19:16-19:42
1. 按傳統,牛膝草、羊羔在逾越節都有特別意含。這段記述裡,耶穌那句“成了”更值得我們仔細推敲__耶穌的工作完成了,所有舊約中有關彌賽亞的預言已應驗了,給活在黑暗裡必死的人帶來曙光和希望。
2. 再從彼拉多的個性看人性的陰暗。耶穌被釘十架的罪狀,是由三種語言寫成的:希伯來語、拉丁語、希臘文。罪狀是“猶太人的王”。這麼寫是彼拉多對猶太群眾的一種嘲弄,想要激怒他們,好報復他們之前對彼拉多的冷嘲熱諷,讓他下不了台。彼拉多寫好罪狀后遭到祭司長的反對,他們要求彼拉多改寫罪狀,彼拉多卻固執地表示不會再改。彼拉多的雙重個性讓我們看見人性裡的限制:多少時候我們在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上表現固執堅持己見,但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重要大事上卻毫無立場,優悠寡斷。這現象也在我信徒中出現,對某些小事儀式上的話題,爭執分裂,但對重要的真理卻不關心,結果無法抵抗猖獗的異端。
3. 正確的預表觀是舊約新約有同樣的經文,彼此呼應。如舊約的銅蛇被舉起,預表基督的醫治。詩22:18 預表約19:24。約19:24 有“這要應驗經上的話”之語。
4. 約19:26,耶穌再次用“女人”稱呼母親馬利亞。這裡和約2 章迦拿婚宴中耶穌用“女人”稱呼馬利亞一樣,都在呼應創3:16 應許說:女人的后裔會傷蛇的頭。那后裔就是耶穌。耶穌將徹底消滅魔鬼的權勢。
5. 約19:28-30 記耶穌之死。其中“我渴了”引發我們去思考,面對世界的需要、冷漠、貧窮和苦難,我們可以怎樣去服事,怎樣去愛?
6. 耶穌最后的一句話“成了”,指到成就了救贖。但這不是生命的結束,因為之后還會有耶穌的復活。
7. 約19:31-37 記耶穌肋旁被扎。其中的血和水有特別意義。血代表耶穌的死亡和代贖。醫學界認為當一個人處在極大壓力下心碎而死時,他死時,血和水就會分開來流了。我們再回想耶穌之前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就明白耶穌承受全世界罪人之罪之懲罰的心情。
8. 約19:36 結合了出12:46;民9:12;詩34:20,表明耶穌是逾越節的代罪羔羊。約19:37 在回應撒迦利亞書12:10。
9. 約19:38-42 記耶穌被埋葬。100 斤沒藥,通常用於王室人員。這裡就尼哥底母對耶穌的態度,不是經文重點。重點是突出耶穌死亡安葬的歷史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