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第四讲

魔鬼的試探

 
經文:路加福音四章1-15

我們應該說路加福音書是從第四章十五節開始記述耶穌基督的宣教工作,但是,第十五節只是很簡單地交待一句話說:「他在各會堂教導人,人人都讚揚他。」比較有系統且是用事件方式來記述耶穌基督工作的是從第十六節開始。

馬太和路加這兩本福音書在開始記述耶穌基督之傳道工作之前,都先編排了耶穌基督受試探的故事。有人認為這是在表明一種嚴酷的訓練。

不論這是否在表明耶穌基督必須先經過一段嚴酷的訓練,我們卻發現每一本福音書的作者,在編排的方式或要強調的重點都不一樣;馬太、馬可、路加等三本福音書雖然都有記載了耶穌基督在曠野受試探的故事,但是馬可福音書卻是只有短短二節而已。(參考馬可福音一:12-13)馬太和路加這二本福音書是較完整些,可是在過程上卻又不盡相同。三本福音書對此事件唯一的共同點是:耶穌基督是在聖靈充滿下受魔鬼的試探,並且這試探都是編排在受施洗約翰的洗禮之後。依據馬可福音書的看法,受試探是緊接著受洗之後而來,作者用「立刻」這兩個字把受洗與受試探緊緊連接在一起。馬太福音書用「接著」這個字眼,比起馬可福音書所用的是較多空間了。而路加福音書的作者在這兩個事件中,用「耶穌從約旦河回來,充滿著聖靈。」(四:1)使兩者之間有了一點緩衝時間。

第一節:耶穌從約旦河回來,充滿著聖靈。聖靈領他到曠野。

我們也看到耶穌基督受到魔鬼嚴厲試探的地方是在「曠野」。表面上看來,曠野是個偏僻荒涼、寸草不生的空曠地帶。但卻是人與上帝交往最好的地方。(參考何西阿書二:14)

以色列人民就是在曠野四十年之久,接受上帝對他們澈底的心靈洗鍊,然後才得以進入應許之地。在曠野之地,是天人之間最好的對話場所。為使自己能避開人群吵雜干擾的聲音,耶穌基督也會利用天尚未亮時刻,「離開屋子,到一個偏僻(和合本用「曠野」)︶的地方,在那裡禱。」(馬可福音一:35)他也曾在人多、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的時候,親自帶學生到偏僻空曠的地方去。(馬可福音六:31-32)聖靈帶領耶穌基督到曠野,應該是帶他去面對上帝的。然而,魔鬼卻是不放過。

第二節:在那裡四十天之久,受魔鬼試探。那些日子,他甚麼東西都沒有吃,日子一過他餓了。

「四十天」,我們可以將它當做一個確定的數目字來看,也可以把它當做有象徵意義的數目;聖經提到與「四十」數目有關的事情甚多。(可參考申命記九:9、11、18,列王記上卷十九:8,約拿書三:4,使徒行傳第七章。)

有人會把這種「四十天」看成是實實在在的四十天,因為認為是聖靈帶領耶穌基督去接受試探,所以即使「他甚麼東西都沒有吃」,也可以支撐過去。然而,我們也可以將這個「四十天」當做是一個「適當的」、「極限的」的意義來看,意思就是耶穌基督渡過了一段非常飢餓的時間,已經到了無法再餓下去了的程度。

如果我們回想出埃及記的故事,就會看到以色列人民在曠野時最常埋怨摩西的事情,乃是缺乏食物。他們甚至發出怨言說:「我們寧願上主在埃及把我們殺掉算了。在埃及,我們至少可以圍著肉鍋吃肉,也有其他食物讓我們吃得飽飽的。但是你們把我們帶到曠野,要我們在這裡餓死。」
(出埃及記十六:3)

貧窮帶來的飢餓,也常常是犯罪的主要誘因之一。有許多訓練動物的方式,就是利用飢餓來達到目的的。我們看到海洋公園在訓練海豚聽話、表演時,就是用食物做餌。有不少關心人權的調查報告指出:改變或折磨政治犯意志力的方法,就是利用食物,比如在食物裡摻入砂礫,或減少食物。

有一個我們非常耳熟的問題:「愛情與麵包之間孰重?」別小看這個看來似乎是庸俗的問題,不少情侶或家庭是因此拆散的。把這個問題變成:「信仰與麵包孰重?」我們如何去回答?我已經發現不少出身好幾代基督教信仰背景,且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這樣告訴我:「牧師,只要我心中有上帝就好,沒參加禮拜也無所謂。」我發現愈來愈多的現代青年是持這種信仰態度的。說真的,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實在沒有好的答案。但是,我知道一個人若心中真的敬畏上帝、以上帝為中心,他不但不會找理由來拒絕敬拜上帝,相反的,他會更積極地找人一起敬拜上帝。「信仰與麵包之間孰重?」這不是簡單的是非或選擇題,而是心靈抉擇的問題。

別忘了,麵包是人生存的問題。一個在飢餓中的人在期盼的是什麼呢?迫切需要的是什麼?魔鬼是最深知人的軟弱和需要,它也是一股人看不見的狡猾力量,它知道如何發出問題來引誘人、迷惑人,也清楚知道用什麼問題來帶人離開上帝。「曠野」,這是個只有砂石,沒有草木、水泉的地方,在這種地方除了自備食物之外,根本是不可能找到任何止飢的東西的。而耶穌基督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渡過了四十天,且沒有進食任何東西。「他餓了。」這個時候魔鬼提出了它的問題。

第三節:魔鬼對他說:「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命令這塊石頭變成麵包吧!」

看吧,魔鬼提出的第一道問題是多麼有誘惑力啊!我們可以將這個問題分成兩個層面來看;

一、「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這句話其實是對三章廿二節的聖靈降臨在耶穌基督身上後,有來自天上的聲音向耶穌基督所說的:「你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你。」直接提出質疑。魔鬼在向耶穌基督挑戰,它在追問耶穌基督:你真的是上帝的兒子嗎?上帝真的喜歡你?真的嗎?

魔鬼的問題其實是在問:「如果上帝真的認為你是祂的兒子,並且若真的喜愛你的話,祂怎麼可能使你餓到如此地步!不可能啊!別傻了。」接著,魔鬼提出了它為耶穌基督所準備的答案。

二、「命令這塊石頭變成麵包吧!」魔鬼真是厲害,它先提出改變心思意念的問題,然後絲毫不留空間的就隨即提出設計好的答案。它的答案其實就是一道指令。它想取代上帝發號施令。它要上帝的愛子耶穌基督循著它的旨意去做事--命令石頭變成麵包。這才是魔鬼真正的面目!

魔鬼的目的,是讓人覺得自己已被上帝所拋棄,被上帝拒絕了,並轉過來依靠它。然後它可以取代上帝的角色,對人發號施令。它提出的質疑常常讓人覺得很實在,很現實。看,飢餓的人馬上會有麵包可吃!這是多麼誘惑人的景象啊!

創世記第三章在描述蛇和女人之間有過如此精彩的對話:

蛇問那女人:「上帝真的禁止你們吃園子裡任何果樹的果子嗎?」

那女人回答:「園子裡任何樹的果子我們都可以吃;只有園子中間那棵樹的果子不可以吃。上帝禁止我們吃那棵樹的果子,甚至禁止我們摸它;如果不聽從,我們一定死亡。」

蛇回答:「不見得吧!你們不會死。上帝這樣說,因為他知道你們一吃那果子,眼就開了;你們會像上帝一樣能夠辨別善惡。」

我們發現狡猾的蛇首先提出的就是引人質疑的問題,它提醒女人因為「上帝怕你們,所以才騙你們,禁止你們享有祂的權力。接下來,創世記的作者在描述女人的改變:「那女人看見那棵樹的果子好看、好吃,又能得智慧,就很羨慕。她摘下果子,自己吃了,又給她丈夫吃;她丈夫也吃了。」(三:6)看吧!人把上帝的話忘了,人想到的是引誘者魔鬼的話,並且寧願照著它的話去試試看。結果是人不再聽上帝的話,不再順服上帝的旨意,人聽的是誘惑者魔鬼的,並且順服了它。

第四節:耶穌回答:「聖經說:『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

這句話看起來並不完整,這句話的來源是出自舊約申命記八章三節:「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主所說的每一句話。」

耶穌基督所引用的申命記第八章三節這句話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知道申命記第八章很明顯的,是在以色列人民進入應允之地迦南之後的作品。他們已經歷過那段沒有東西可吃,沒水可喝,四週有強敵環伺,又有傳染病時常攻擊著他們,在曠野飄蕩四十年的生活。但整個民族生存的命脈,之所以能在這種極度惡劣的環境下延續下去,絕對不是單純只因吃、喝的問題而已,而是超越了這種物質生活條件的界限。他們深深地體驗到在那連一根草也生不出來的曠野地帶,上帝是如何從磐石中出山泉給他們喝,如何從天上降嗎哪和鵪鶉給他們吃。(申命記八:15-16)他們發現,他們之所以能夠安然渡過那段艱苦的日子,乃是因為順服上帝的話的結果。上帝的話,本身就是一種創造生命的力量,是對生命的愛,而愛本身就是神蹟。若沒有這種了解,就算吃得再多且有剩餘,仍然是體會不出生命生存的意義的。(參考約翰福音第六章及拙著:「約翰福音書的信息」頁六十七至七十七)

我們看到耶穌基督並沒有拒絕魔鬼的挑戰。當魔鬼向他提出「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這個問題時,他很清楚魔鬼真正的用意是什麼。他沒有留給魔鬼在這個問題上有任何空隙可切入,他回答的是以色列民族生命生存的體驗結晶,他用整個民族生命體驗的成果來反擊魔鬼的引誘。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兒女,都是上帝所喜歡的。因此,人活著不只是飽食三餐而已,還有上帝對人類不變的愛。這就是耶穌基督所要回答的。

第五至七節:魔鬼又帶他到一個很高的地方,轉眼之間讓他看見了天下萬國,對他說:「如果你向我下拜,我就把這一切權柄和財富都給你;因為這一切都已交給了我,我願意給誰就給誰。」

魔鬼繼續向耶穌基督提出它尖銳的挑戰和動人的誘惑。我們看到它說出那足以扣人心弦的用詞:高→天下萬國→權柄和財富。一般人在飽食之後,再來就會出現這種權位問題。我們在福音書裡曾讀到連跟隨耶穌基督四處去宣揚上帝國信息的學生中,也有人會向耶穌基督要求在他「做王」的時候,能夠得以分佔左、右兩邊的權位。(參考馬太福音廿:21、馬可福音十:37)

高處權位一直是使人心動、迷人眼目的東西。權柄與財富總是形影不離地結連在一起。台灣人和中國人在政治官場上流行著一句大家甚為耳熟的話:「升官發財。」正好是這種人間醜態的寫照。人或許可以用意志力來抗拒身體的飢餓,但卻不一定能排除權勢財富的迷惑。

財富,這實在是個令人垂涎的東西,這個世上恐怕沒有比財富更能迷惑人心的東西了。俗語說:「有錢能使鬼推磨。」若是真地駕馭得了鬼那倒還好,不,人不但使不上力,反而是成為錢的奴隸,事實是鬼用錢在指使人替它完成旨意。

看吧!降生做為一個實實在在的人的耶穌基督,在魔鬼眼中認為是可試著使之降服的對象。它提出這樣的條件:「如果你向我下拜。」哇,這是多麼有意思的一個題目啊!魔鬼在試過以「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來引誘耶穌失敗後,改說:「如果你向我下拜」這樣的話。它毫不諱言的說財富是屬於它的,而且清楚表明它不會毫無條件地就給予。它要耶穌基督用「下拜」表明臣服於它的權柄,然後它可將一切看得見、摸得著、拿得到的權柄、財富都給耶穌基督。換句話說,它是在誘導耶穌基督離棄上帝啊!

第八節:耶穌說:「聖經說:『要拜主--你的上帝,只要敬奉他!』」

耶穌基督再次引用申命記的話:「你們要敬畏上主--你們的上帝,只可敬拜他,奉他的名發誓。」(申命記六:13)來回答魔鬼的試探。

申命記這本律法書是晚期以色列人民入迦南地後的作品,作者看到不少以色列人民在進入迦南地後,生活安定且富裕起來,但心卻都逐漸遠離了耶和華上帝。有的人甚至為了賺得更多的錢,背棄了上帝,去敬拜迦南地最為受人歡迎的神明--巴力,一個當地人認為可以幫助生產的神明。

魔鬼就是在向耶穌基督說這樣的話:可以去拜權力,去拜金錢。這樣有錢又有勢,自然可居高處掌控世上的一切!但是,耶穌基督駁回這種看法,他告訴魔鬼真正掌控一切的不是這些,是主上帝。上帝才是一切的源頭,失去上帝就等於是失去一切。

也許,我們可以試試看由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試探:當時猶太人是生活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他們一再在試圖掙脫這種政治上被統治的羞辱。如果能得到足夠的金錢,和相等的權位,要尋求建立一個世上王國的實現機會並非難事。我們看到在耶穌基督的傳道工作中,曾有過群眾要「強迫他做王」的舉動(約翰福音六:15),在他帶學生入耶路撒冷城時,那種群眾夾道歡呼、如同迎接君王來臨的景象,是很容易叫人陶醉忘我的。聽聽群眾是這樣喊的:「願上帝賜福給以色列的君王!」(約翰福音十二:13)即使是如此,耶穌基督仍然清清楚楚地拒絕了;他不只是躲避到偏僻地區去,對那些來求分居主的左右數位的門徒,他告訴他們那根本不是君王之位,而是苦杯,不是一般人能喝得下的。(馬可福音十:38)當彼拉多在審問他是不是「猶太人的王」時,他很明白回答說:「我的國度不屬於這世界。」(約翰福音十八:36)

第九至十一節:魔鬼又帶耶穌到耶路撒冷,讓他站在聖殿上的最高處,對他說:「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就從這裡跳下去吧;因為聖經說:『上帝要吩咐他的天使保護你;』又說:『他們要用手托住你,使你的腳不至於在石頭上碰傷。』」

魔鬼又帶耶穌到耶路撒冷,讓他站在聖殿上的最高處,對他說:「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就從這裡跳下去吧;因為聖經說:『上帝要吩咐他的天使保護你;』又說:『他們要用手托住你,使你的腳不至於在石頭上碰傷。』」

看,試探的地點是從曠野地帶轉戰到當代宗教權力最高中心點--耶路撒冷。我們可以這樣了解:魔鬼並不是真的帶耶穌基督從曠野走到耶路撒冷去。而是在曠野裡,魔鬼提出了新的題目,新的引誘焦點。曠野是人的心靈面對上帝最好的地方,因為曠野也是在象徵著生活環境最艱困之地,且是一無所有之地。人只有以這種一無所有的心境面對上帝,才會體會出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意義。而耶路撒冷在當時是在表示人群聚集的地方,它帶給人的感覺,是個充滿一切令人羨慕、當代人人嚮往的大都會,是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等的活動中心。魔鬼的試探從最迫切而要命的點切入--由飢餓去看麵包,引誘耶穌基督由權勢與財富去看以色列民族運動的異象,這兩場都失敗了。它試著把焦點挪移到猶太人最為驕傲且不可侵犯的聖地--耶路撒冷聖殿。

「讓他站在聖殿上的最高處」,這是多麼令人心儀的一句話啊!這跟蛇向女人所說的:「你們會像上帝一樣能夠辨別善惡。」(創世記三:5)這句話幾乎是同樣的誘人心神與眼目。「聖殿」,這是當代人們敬拜上帝的場所。「聖殿上的最高處」所象徵出來的幾乎是宗教信仰的最高權位了。

魔鬼這次提出的試探是最為厲害的一招,因為這試探不是像第一次以「自我調整方位」的課題提出,也不是魔鬼與耶穌基督間的主僕位格,而是在向上帝挑戰!它在試著帶耶穌基督直接向上帝試探!「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這個質疑再次提出。魔鬼真正的撒手澗,就是在它也會運用聖經的話,耶穌基督既然都會用聖經、上帝的話語來拆毀駁斥它的試探,它乾脆就直接用同樣是聖經、上帝的話來做最後的努力。「上帝要吩咐他的天使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住你,使你的腳不致於在石頭上碰傷。」這兩句是取自詩篇九十一篇十一到十二節的話。魔鬼運用了耶穌基督最為熟悉的聖經、上帝的話語在引誘耶穌基督,它要耶穌基督試試看上帝是否真的愛他。它提出的看法是:如果上帝真的愛他,喜愛他,一定不會讓他受到任何傷害。這實在是很要命的一種引誘。稍微輕忽,不留神,可能就會給魔鬼帶來戰勝的機會。讀完福音書時,我們看到的是耶穌基督不但沒有天使來托住他的腳,連在十字架上受苦時,也沒有讓他減輕一絲一毫的痛苦。直到在十字架上之時,魔鬼的話仍然不停地透過同釘十字架的囚犯在向他挑戰:

「你不是基督嗎?救救你自己,也救救我們吧!」(廿三:35)

「他救了別人,卻不能救自己!基督,以色列的王啊,現在從十字架上下來,讓我們看看,我們就相信。」(馬可福音十五:31)

這是當代宗教領袖祭司長和經學教師對他的譏笑。我們再看看,另外有人是這樣發問的:

「你若是上帝的兒子,救救自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馬太福音廿七:40)

看,這句「你若是上帝的兒子」的話與魔鬼的話有什麼差別呢?沒有。他雖然在相當痛苦中曾經呼喊過:「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什麼離棄我?」(馬可福音十五:34)但是,他仍然在斷氣之前說了一句「阿們」--成了。(約翰福音十九:30)表明他完成了上帝交託的使命。

第十二節:耶穌回答:「聖經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

這句話取自申命記六章十六節:「你們不可像從前在瑪撒那樣試探上主--你們的上帝。」

面對魔鬼不停且嚴厲的試探,耶穌基督絲毫沒有妥協或退讓。他仍然以聖經、上帝的話來擊退魔鬼的步步進逼。他深深知道迎擊魔鬼,抵禦魔鬼的引誘,聖經、上帝的話語是最好的器械。不是用人的話,是用聖經、上帝的話。因為上帝的話是真理。(約翰福音十七:17)也唯有真理,才能永遠長存。

第十三節:魔鬼用盡各樣的試探,就暫時離開耶穌。

這句是路加福音書特有的一句,作者在告訴我們,魔鬼並不因這次試探失敗就善罷甘休,沒有,它只是「暫時」地離開,隨時隨地在找機會還要下手。在四本福音書中,我們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讀到魔鬼是透過各種方式在對耶穌基督下手,不只是群眾,也透過宗教領袖,後來甚至是「控制」了耶穌基督自己揀選的學生加略人猶大。(約翰福音十三:2)

這段經文給我們帶來很好的信息:

一、聖經、上帝的話語是使我們免除或抵禦魔鬼試探、引誘最好的器械。

我愈來愈發現,在今天這個紛亂動盪不安的世代與社會裡,沒有比研讀聖經、上帝的話語更為重要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再要推動大家一齊研讀聖經,開查經班之因,因為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們避免掉入魔鬼的陷阱中而不能自拔。我們也要知道魔鬼對聖經、上帝的話語很熟悉,因此,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讀的層面,而是必須進一步的去研究聖經所記下來上帝的話的真義。因為我們若不能正確地了解聖經,則聖經字面的話,有時不但不能幫助我們的信仰,反而很容易在我們的疏忽中成為魔鬼的利器,使我們被魔鬼所誘。這個試探故事中的魔鬼,就是很會濫用聖經字面之意的例子。

如果你問我如何去評估一間教會,我要回答說:看那間教會是否有在帶信徒查經。看一間教會,不要從它的外表建築去看,也不要單從它參加聚會的人數和奉獻去數算,這些都不能保證一間教會永久存在,因為真正支撐教會的力量不在此,是在聖經、上帝的話語。

二、不要存有試探上帝的心。

這一點對今天的基督徒尤其重要,因為稍微不慎就可能使我們落入在試探裡。因為耶穌基督面對魔鬼的誘惑仍然不動搖,才會使他不致掉入這種試探上帝的陷阱裡。

我曾經遇到過好多次這樣的例子:有位事業家這樣告訴我,他以前是在一年結束算帳時,看賺多少錢,然後提出十分之一來奉獻。後來,為使生意有進步,他改變方式,是在年初就先奉獻出預定要賺的十分之一,他說:「結果,我發現上帝是賜給我更多。」於是,他愈來愈「大膽」,預算愈高,他說:「我屢試不爽,上帝就是這樣,我們只要相信大膽奉獻,向他求,上帝一定會垂聽並賞賜給我們更多。」我聽了之後很是擔心,這樣的信仰豈不是正如魔鬼對耶穌基督所說的:「上帝要吩咐他的天使保護你」這種陷阱裡嗎?別忘了,別讓我們的信仰成為取代上帝的角色,替上帝做決定。或是心裡存有試探上帝的意念,尤其是用奉獻金錢來賭上帝的賞賜,這種態度根本就不是基督教信仰的本質。我們應該以謙卑的心,回到自己的角色位格裡來。不論我們所面臨的境遇是什麼,我們永遠忠實於上帝,這樣才是正確的。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