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第七课

挑戰 (路161 1814              29/7/2001

 

前言:這段經文延續上一課的內容,就是主耶穌向跟隨他的人所發出的挑戰。人要進天國必須除去心中因世俗價值觀而來的驕傲,存著感恩的心來倚靠神的憐憫。

             十六章記載了兩個比喻:不義的管家和財主與拉撒路;

             十七章記載了兩個講論和醫治十個痳瘋病人的事蹟;

             十八章 1 14 節則是另外兩個比喻:切求的寡婦和法利賽人並稅吏的禱告。

 

(I)                善用人生的挑戰(路161 31

在世俗裏頭,金錢和財富或許可以代表此人是否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可是,這種成功並不必然有益於永恆的追求,什或有損;於此,耶穌以兩個比喻向門徒和法利賽人發出挑戰。

1.            不義管家---向門徒發出的挑戰(161 13

1.            這比喻是針對門徒說的。(161

2.            金錢本是中性的,可作善事,也可作惡事,端在乎人如何運用。此處形容「不義的錢財」只在說明財富在世俗中的性質,喻指任何無永恆性的擁有。

3.            「小事」是指日常的起居;「大事」是指神國的事情。所以「小事」上忠心可以反映此人在「大事」上的景況;相反,此人若在「小事」上不忠心,他在有關屬神的事情上也好不了多少。

4.            人的實際情況是一心不能事二主,這是神造人時給於人的結構本質,不能逾越。(V.13

結論:如何運用我們的人生,尤其是我們所擁有的才幹、金錢、天賦,對於由現世進到永恆有舉足輕重的關係;若只努力鑽營今天的成就而忽略永恒的歸宿,將會帶來悲痛的結局。

2.            財主和拉撒路---向法利賽人的挑戰(1614 31

l           法利賽人本應是人民的宗教領袖,社會良心,道德教師;可憐地郤只滿足於物質的財富而失落了對永恒的醒覺。

l           這種失落,禍及了家庭的根基(V.18

l           律法是從摩西起,到約翰為止,然後就是神掌王權的福音;這福音並不排斥律法,反有嚴格的要求,人必須努力攻克己身,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V.17

l           財主的錯不在於擁有財富,只因他不善用自己的機會,疏忽身邊行善的時機。

l           死後,財主與拉撒路的處境逆轉,表明善用今世權益的重要性。人死後的光景是由現今生命的實況所造成的。

l           財主專營己利,活著時風光,被人愛戴,郤被神厭惡,因為他是以自我為中心,靈魂已經腐壞。

l          亞伯拉罕的警告一個生命若不為道德的事實影響,他也不會為奇蹟所影響。

(II)             事奉的挑戰(路171 10

這段講論是向門徒說的,耶穌要門徒清楚本身的身份,在心靈裏預備好迎接挑戰。

l           本段經文包括了四個主題:絆腳石(V.1 2)、饒恕(V.3 4)、信心(V.5 6)、和服事(V.7 10

l           「絆倒人」的事雖然無可避免,但這種行為是嚴重的罪,事奉神的人必須謹慎自己的言行、操守。

l           「饒恕」那懊悔的人,免得我們成為絆跌人的。

l           「信心」是我們能事奉的原因,沒有信心我們不能真正的饒恕人;信心可以找住未見之事,以支持生活中各樣的活動。但是信心的「質」比「量」更為根本;有生命的信心能夠拔起桑樹的根。

l          「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是提醒一個事奉的人要持守謙卑的心。

(III)          神國降臨的挑戰(路1720 33

l           V.20 21是回應法利賽人的提問,他挑戰法利賽人以「心」代替「眼」來認知神的國。世俗的眼光決不能領略神在人心裏掌權的實際。「心裏」若譯作「中間」則指向耶穌在當時的臨在。

l           V.22 37 是特別向那些已經接受了神國首次降臨的門徒說的,是指向主自己第二次降臨的日子。

l           有幾點要強調的:

1.                    先受苦才有榮耀的再臨(V.25

2.                    「閃電」代表了事情的觸目不能忽略。(V.24

3.                    「挪亞的日子」和「羅得的日子」表示事情的突然而來,是人想不到的情形下來到的。(V.26 29

4.                    「回想羅得的妻子」(V.32)是33 36 節的提示,提醒我們切勿戀棧物質的財富而失落在永恒國度裏的福氣。

5.                  「屍首在哪裏,鷹也必聚在那裏」表達了主降臨的普遍性,就是那裏需要對付,主就在那裏顯現。

(IV)          關係的挑戰(181 14

這段經文包涵了兩個有關祈禱的比喻,然而比祈禱更根本的元素應是這兩個比喻的重點。

1.            切求的寡婦(181 8

l           「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是解釋整個比喻的重點。信心的基礎是這位「快快給人伸冤」的神,信徒要恒常與親近,以至這種信心能夠被滋潤,被實踐。

2.            法利賽人和稅吏的禱告(189 14

l           法利賽人實際上是向自己禱告,他與神距離非常遠。他有頭腦的知識,但這無法使他與神連絡。

l           稅吏只想到自己是罪人,他只能仰賴神慈悲,於是神就稱他為義,恢復了神--人的關係。

V  「那九個在哪裏呢?」(路1711 19

這段經文奇怪地插在161 1814 的脈絡中,是講論中唯一的事件敘述,郤生動地成為整段經文的結論。         

l           十個人經歷了耶穌的醫治,但只有一人存信心來感恩。

l           回來的並不是有信仰驕傲的猶太人,而是被篾視的撒馬利亞人。

l           結論:我們是那唯一的一人,還是那遠去的九人?雖然領受了恩典,郤遠離那賜恩的主,不知感恩地回到世俗中打滾。你願意成為那一樣人?                                                 

下堂備課 : 凱旋進京 (18: 15 19: 44)  812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