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路加福音16113

我们仍旧来看在比哩亚那个安息日下午所发生的事,那是我们主服事工作阶段中的最后六个月,已经快接近尾声了。祂说了失去东西的比喻之后,又继续祂的教训。16章开头说,“耶稣又对门徒说。”前面祂主要是对法利赛人和文士说的,现在祂转过来对祂的门徒说话,但祂说话的时候心中仍想着法利赛人。

1611710,所说的都是那个安息日所发生的事,可以分成三个段落。

1·“耶稣又对门徒说”,一直到13节结束。
2·从14节开始,“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耶稣对他们说。”
3·自171,“耶稣又对门徒说。”在这段里祂总结了对门徒的教训,一直到10节止,结束了有关那一个安息日的记载。

对门徒说的话(113

先看第一段,祂对门徒说的话。法利赛人对生活的看法是完全物质化的,虽然他们自称是百姓属灵和道德上的领导者。14节说,“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他们一方面自称是道德律法的教师,和向百姓阐释属灵生活的人,一方面又被物质的欲望所控制。我们的主知道这一点,因此祂讲完失落东西的比喻之后,接下去的教训都是与钱财有关的。

161说,“有一个财主。”14节说,“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19节祂再度说到,“有一个财主。”祂先对门徒说一个故事,接着就简明扼要的说到有关钱财的教训。

这个故事显明了一个不义之人的狡猾和聪明。他到最后还是不义的。他所作的是不对的。他没有权利去变更账簿。他这样作的目的,是在他被夺去管家的职分时,这些朋友能接待他。这真是聪明绝顶的办法!有人欠了一百篓油,他在账上减去五十篓;另一个人欠了一百石麦子,他改成欠八十石。我不知道为甚么他一个减少百分之五十,另一个减少百分之二十。他已经浪费了他主人的财物,并且快要丢掉饭碗了,结果他怎么作?他决定继续浪费他主人的财物,以求自保。他真是个十足的恶棍!他说他无力锄地,很可能他并非无力作,而是不愿意去作。他说他耻于去讨饭,这话听来不错,其实是证明他的骄傲。我强调这些,因为这是很重要的。耶稣在故事结束时说,他的主人夸奖他。乍看起来耶稣所说的这个故事似乎很奇怪,然而请注意,我们的主没有丝毫称赞那个人的意思。

那么,耶稣为甚么要说那个故事呢?我们继续读下去就能知道原因。“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祂不是说,今世之子比光明之子聪明,祂乃是说,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聪明。祂就这样结束了这个故事,我也可以立刻看出这故事的要旨。

这个故事是想在今世之子和光明之子中间,设立一个对比。当时在场听的法利赛人和文士是今世之子;祂的门徒是光明之子,他们将要代表祂出去,接续祂的工作。祂对他们说话,用这个故事来表明今世之子和光明之子在动机上、方法上的对比。祂夸奖的,不是那种不诚实的举动,而是那人的聪明。这就是整个故事的重点。祂向祂的门徒指出今世之子的聪明,祂说他们在世事上比光明之子聪明,在实现他们的计划上比光明之子聪明。

然后,祂立刻应用祂所说的故事,“我又告诉你们”──指祂的门徒──“要籍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祂在这里说的“不义的”钱财不一定是指邪恶的。钱财并非是不道德的,它与道德无关。这是很重要的区别。有人说金钱是万恶之原。圣经并没有这么说。金钱并非万恶之源,它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它全然与道德无关。只是使用金钱时才有善恶之分。它可以用在恶事上,也可以用在善事上。我们可以使用我们的金钱,败坏我们的灵魂,败坏周围人们的灵魂;我们也可以使用同样的钱,使我们和周围的人蒙福。几年前有许多人谈到“腐化的金钱”,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我想世界上有些人的钱是我不愿意接受的,我拒绝接受的原因不是因为这钱是不好的,而是因为给钱的人是不好的。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的钱,就可能助长了他们灵魂的灭亡。

我们的主告诉我们,要用钱财结交朋友。我们如何用钱财结交朋友呢?要用和那个人完全相反的方法。他抢夺他主人的财物,为自己结交朋友,好让他们接他到家中。现在耶稣说,你要用钱财结交那些将来能接你到永存帐幕里的朋友。

那个人作错了,他虽然聪明,但他的聪明是用在自己的事上。他惟一值得夸奖的,是他的聪明。但聪明可能堕落为邪恶。耶稣说,今世之子在世事上比光明之子聪明,但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使你们变得聪明。你要善用钱财,结交朋友,到钱财无用时,你的朋友就可以接你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金钱本身是与道德无关的,没有善恶之分,它可以败坏人,也可以使人蒙福。无论如何,总有一天到来,金钱会变得无用。人一旦死亡,就再不能签支票了,只能留下他的钱财,让活着的人纷争抢夺。我个人认为,紧紧持守钱财至死,是很可悲的。现今就该使用它!如何用呢?藉它来结交朋友,当钱财无用的时候,当你再也不能签支票的时候,你所结交的朋友将在永存的帐幕里迎接你。不要像今世之子那样使用钱财。当世代结束时,他们的方法就失败了。他们只是“在世事之上”聪明,请注意其中的限制。他们现今聪明,在永恒里却是愚拙的。

我们作了多少投资呢?有一首诗歌说,

在那华美天家的门前
是否有人在观望、等候我?

是否有一些已经去世的人,因着我们曾将钱财用在他们身上,而在那里等候我们?耶稣的教训就是这样,我们在永世中的光景,取决于今天我们怎样使用我们的金钱。

但祂不是说到此为止,祂继续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祂告诉他们正确使用钱财的方法后,接着就向他们指出忠心的原则。我们在这里要谨慎留意所用的词,不然就可能产生误解。祂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那是甚么意思?我想通常的解释是,如果我在小事上忠心,别人就可以托付我较大的事。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并非如此,这种解释完全将因果倒置了。祂不是说,人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将会”忠心。祂是说,在大事上“也”忠心。谁是在小事上忠心的人?就是那在大事上忠心的人。如果一个人在大事上忠心,他将会在小事上忠心。这才是正确的秩序。

那么,甚么是小事?甚么是大事呢?小事就是“不义的钱财”,大事是指永恒的真理,和有关灵命的事情,是指人与神的正确关系。一个人若在他与属灵世界的关系上忠心,就必在钱财的事上忠心。这不是说,我能藉看在小事上忠心,而获致在大事上的忠心。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必须先在大事上有正确的态度,才能在小事上无差错。

耶稣在以前说过的一句话,也启示了同样的真理。祂在登山宝训的伦理宣言中,对祂的门徒说,“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是大事;“这些东西”乃是小事,“都要加给你们了。”祂是在呼召人要正视生命,正视与生命有关的价值。因此祂在这里说,人若要在钱财的小事上忠心,他必须在属神的大事上忠心。在小事上忠心的人,乃是那些在大事上忠心的人;在小事上不义的人,乃是那些在较大的事上不义的人。那就是忠心的原则。

与神有正确关系的人,在小事上也必中规中矩。如果我们看见一个人在小事上掉以轻心,就知道他一定在大事上、在永恒的事上也掉以轻心。一个人的灵、心思、身体、他的整个人若都专注于永恒的事,他就会视生命的每一个时刻都是珍贵的。他绝不会说到要“消磨时间”,他也不会浪费逝去的每一寸光阴。这样的人知道如何使用不义的钱财,将他的财宝积聚在天上。

然后呢?“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这种仆人比较激烈,另外一种比较温和──“就走重这个轻那个。”两种人所面临的选择都一样,只是可以看出他们有不同的性情。有一种人非常樍极、自然、热情,我们通常美其名称这一类人为“性情中人”。殊不知这个词在今日被滥用来窝藏多少罪恶!这样的人会恨恶这个、爱好那个。但比较起来我还喜欢这一类的人,因为另一种人更冷漠,“重这个轻那个。”他们所呈现的事实是一样的──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这话的意思,可以从祂接下去的话中表明出来,祂说,“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祂所强调的是“事奉”。你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你不是爱这个恶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

我们是那一种人呢?我们是恨恶神而爱玛门呢?或是爱神而恶玛门?我们是重神而轻玛门呢?还是重玛门而轻神?当金钱控制一个人的时候,它能毁掉那人。当神控制一个人的时候,祂能造就那人。神若控制一个人,这人并不舍弃他的钱财,他乃是控制住他的钱财,为永恒的住所积攒财宝,使钱财成为人蒙福、神得荣耀的媒介。另一方面,人若受制于钱财,就会利用神,想占神的便宜。当然这样作是不可能得逞的。

在这整个教训中,我们的主向祂的门徒指明,生活中有两种动机,爱钱财、爱人。那些法利赛人和文士贪爱钱财,耶稣爱的是人。我们若再深究,就会发现个中的原则。贪爱钱财,追根究底说来,就是贪爱自己;爱人,其根源乃在于对神的爱。法利赛人和文士爱自己,因此他们贪爱钱财。耶稣爱神,因此祂也爱人。

这个对比是不证自明的。从祂所说的这个故事来看,这也是一个呼召,要人运用智慧。耶稣说,今世之子在世事上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那是祂对光明之子的评价。祂并非说他们不是光明之子,而是说他们缺乏能力去从事他们的重大事工。甚至到今日,耶稣所作的这个比较还是确实的。你若拿魔鬼在这个城市中的事工,和神在这城市里所作的事工相较,就能清楚明白耶稣的意思。魔鬼从不休假,从不睡觉。今世之子比光明之子更精于为他们的商品作广告,将他们的建筑物装饰得灯火通明,让世人注意他们所想要公诸于世的东西。确实,有些时候光明之子似乎以为,所谓圣洁只是在一旁发出微弱的虔诚之光。这个对比可以从有些教会会友经营他自己的事业时,和他从事教会工作时的不同方式上看出来。我常想,如果基督徒能把他用在经营自己事业上的一半热诚,拿来用在教会事工上,那就不错了。今世之子远比光明之子机智、灵巧、敏锐。我不是故意作惊人之语,我只是在竭力辨明耶稣所说这话的意思。祂要光明之子为国度的事工,为永恒的事,尽上他一切的才干智慧。

路加福音161431

这段经文显然是和前一讲所讨论的经文相连的。这里记载了法利赛人的事,他们的打岔和嘲弄,以及主因此对他们所说的教训。

短短几句话,就记下了他们的打岔,“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

这句话指明了一种公开而积极的打岔。路加先告诉我们这些人的实情。他们“是贪爱钱财的”,是贪婪无厌的。他们生活中最关心的就是物质财产,那也是我们主一直在对祂门徒谈论的主题。他们听见了主的这些教训,“就嗤笑耶稣。”

“嗤笑”一词译得极佳,但我们不妨看看这词的原文Ekmukterizo,直译是翘起鼻子,或咧着嘴。这个字的字根是出自mukterizo,指动物的鼻子,但被用来形容人嘲笑或轻视时的面部表情,它代表硁蔑的意思。但这里用的字是 Ekmukterizo,多了前置词ek,标明了一个事实,就是他们是公开的如此行。这些人不仅鄙视耶稣,并且公然嘲笑祂。他们对这个贫穷的加利利人所谈论关于钱财的话嗤之以鼻。对他们来说,耶稣的这些教训简直荒谬可笑。他们的嗤笑是公开、粗野、轻蔑的,这正足以揭露他们的本来面目,就如路加所记载的,他们是“贪爱钱财的”。他们生活中最关心的就是钱财。

对于他们的嗤笑,我们的主以几句肯定的话相应(1518节),然后对他们说了一个故事。

祂首先使这些人面对一种动机上的对比:一个是人的眼光,一个是神的眼光;一个是完全符合人的意见的生活,一个是总将神放在跟前,遵这异象而行的生活。

然后祂说了一句启示性的话,“因为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祂所说“人所尊贵的”是指甚么?我们可以从诗篇49篇中找到亮光。那里是论到爱慕钱财之人,值得我们细读。在那篇诗里,诗人说到富有的人,“他活着的时候,虽然自夸为有福(你若利己,人必夸奖你),他仍必归到他历代的祖宗那里。”请特别留意括号里的那句话,“你若利己,人必夸奖你。”

那句话在今日仍适用。我们仍然喜欢夸奖那些生财有道的人,称他们是成功者。人们总是称赞那些精于积攒钱财的同伴。

因此祂用一句异常讽刺的话,来启示神对这种事情的态度,祂说,“因为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直译的话,就是那些在神嗅来是恶臭的。

祂接着针对整个情况作了一个醒目的评论。“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从此神国的福音传开了。”神国包含了神的王权神的权柄,神的主权。请注意,我们的主形容那是“福音”。我们很容易认为,那是指神恩典的信息。当然它最终是有这个含义,但基本上,那是指神管理的信息。

耶稣说,律法是从摩西起,到约翰为止。然后呢?然后就是神掌王权的福音。那么福音是否会将律法挤到一边去呢?祂谨慎地否定了这种想法,“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划落空还容易。”

神掌王权的福音不会将律法挤到一边,但却启示了这福音的严格要求。祂下向的话就解释了这要求,“人人努力要进去。”祂说这话是甚么意思?我们再来看看法利赛人,就能找到答案。他们是依人的想法,作为生活的标准。人们因为他们善于谋取利益而称赞他们。他们安善地照顾自己,在地上积攒财宝。这样的人若想进神国,就必须努力,将他们的私心践踏于脚下。他们讥笑祂是理想主义者;因祂对属世钱财的轻视而嘲笑祂;并且嗤笑祂有关金钱价值的看法,因祂认为金钱的价值在于结交朋友,以后好迎接我们进入永恒的帐幕。对于这一班人,祂实际上是说,用人的眼光看,你们是不错的;你们在人眼中被称为义,但神知道你们的心;人所尊贵的,神看为可憎恶。律法到约翰为止。现在,神王权的新宣告、新解释、新宣言来了。你们若要进入那国度,就必须努力。这是祂一向对于进神国所持的观点。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任何人要进入那国度,都必须用这法子进去。

然后,祂忽然又谈到了离婚的事。许多解经家觉得很难解释,为甚么这段话会出现在迼里。有人认为是后人添加进去的。我想主在那时说这段话,是有一个符合当地情形的原因。当时官长们对离婚的事态度很随便。连希列都说过,如果一个妇人在汤里放了过多的盐,她的丈夫就有足够的理由可以和她离婚。今日,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希列的时代。耶稣知道这些人,也许基于当时的一种认识,而忽然说出,“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奸淫。”

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1931

然后祂说了一个故事。我们称它为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有人甚至给这财主取了一个名字“戴夫斯”(Dives),但新约没有记载这财主的名字。这是一个比喻吗?我不敢武断的回答。耶稣没有称之为比喻,路加也末如此说。并且事实上,虽然祂末提到财主的名字,但祂却提到了那个乞丐的名字。这样,很可能祂是在说一件实际发生的事。它也可能只是一个比喻,若是这样,至少我们会觉得很惊奇,因为它是耶稣所说的比喻中,惟一提到人名的。

比喻也罢,历史事实也罢,这个故事介绍了两个人,并且描述了他们在地上的光景。财主穿着紫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有的版本旁注说,“天天欢乐奢华。”“欢乐”的希腊原文是lampros,只是指“辉煌的”。这个字不是在暗示一种值得羡慕的辉煌,而是指外表上的辉煌。我想最好的翻译应该是“华丽”。这个财主的装扮奢华,排场华丽。这是有关他的一个醒目的描述。这里没有说他犯了任何罪,以致于我们应该将他贬为下流之辈。他的生活以注重外表的华丽。他是一个财主,以自己为中心,尽量炫耀他的财富。甚至路加说到那讨饭的被放在财主的门口时,所用的“门”那个字,也有华丽之门的含义。这是很重要的,让我们看见他是那一种人。不论古今,任何世上的法庭郄不会逮捕或谴责那一种人。相反的,人们都称他为义,夸奖他,说他混得不错。我们主在介绍他的时候,把重点放在他的夸耀财富上。

再看看另一个人。主用悲哀的语调描述了拉撒路的苦境。“有一个讨饭的……浑身生疮。”我们必须处身犹太地方,才能了解这情形。“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不要在此处妄自加上“也没有人给他”的句子,那是浪子比喻中的事。他可以得到一些零碎吃。这个画面仅仅在呈现一个贫穷落魄之人的光景,而没有涉及到社会的光景。

耶稣又说,“并且狗来餂他的疮。”狗比财主的心还要善良。那是我们主对这两个人所作的对比。现在法利赛人会歌颂财主的成就,而冷眼不睬那个讨饭的。

但这两个人的故事还没完。主继续说,“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财主也死了。”两个人都死了。财主纵有万贯家财,也无法贿赂死神,逃避一死。讨饭的也不能延迟死亡片刻。他们都死了,在死这件事上他们平等了。法利赛人即使对讨饭者之死存有一丝悲伤,也会说,“像他这样的人,死了还算是福气呢!”但对财主之死,他们会说,“这人死得真可惜!不知道他留下了多少家产?”也许他们还会说,“他真是个成功者!让我们为他写传记,来勉励后进吧!”

他们都死了!故事结束了吗?没有!耶稣说故事尚未完呢!每一个人都会死,但死亡不是一切的结局。死亡不是财主的结局,不是乞丐的结局,不是任何人的结局。

那么,两人的死有何区别呢?圣经上没有说到拉撒路被埋葬。很可能他根本没有下葬,因为当时在耶路撒冷,凡是无名的、无主的乞丐若死在街上,他们的尸体就被运到城外的革赫拿,扔进烧垃圾的火里一起焚烧。

那个财主如何呢?他“死了,并且埋葬了”。不知道他的葬礼花了多少银钱!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他们将一个尸体扔进革赫拿,将另一个尸体埋葬了。但耶稣说,还没有完。耶稣用犹太人在神学上用的术语说,那个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犹太人也用另一个词“祭坛底下”来描述人死后,灵魂所去的这个极乐之地。耶稣说,天使带他进入光明中,那儿再也没有黑暗;带他进入亚伯拉罕平静安息的怀中,那儿再也没有疮,没有饥饿。

至于另一个被埋葬的那人遭遇如何呢?他“在阴间”。阴间是离世的灵所去的世界,拉撒路也去到阴间,他们两人都在阴间。但主说,他们在阴间的时候,一个人被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那是安息、宁静、痊愈、平安之所;另一个却在火焰里受痛苦。

我们的主在这个故车中,对那些人所要说的重点是甚么?首先,祂指出善用今生权益的重要性。这里的财主,他没有利用不义之财结交朋友。

因此,祂又指出,人死后的光景是由现今生命的实况所造成的结果。这财主活着的时候专营己利,举世都称他为义,交相赞美,但神却厌恶他;因为他的生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的灵魂已经腐坏了。他一旦死亡,就进入自己所造成的光景中。

也许整个故事最吸引人注意的是最后一句话。这人说,请打发人到我弟兄那里去;亚伯拉罕回答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他们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就是有人从死里复活,他们也不会听劝。

那句话启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生命若不为道德的事实所影响,他也不会为奇迹所影响。不久之后,另一个名叫拉撒路的人死了,耶稣使他从死里复活。圣经清楚记载,就是这同一班人竟然想要杀掉拉撒路。后来,他们杀了耶稣,耶稣又从死里复活。但是祂的复活,并不是为了要来劝这一群人,因为他们缺乏让神居首位、用永恒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生活的认识。

这是主的教训中仅有的一次,将幔子升起,让我们看到人死后的光景。“他死了。”那不是故事的结局。一个是被天使带走,一个是在火焰中受痛苦;我们的结局是那一个?这要看我们的生活是依从神的国度呢,还是依从人虚假的标准。──《摩根解经丛书》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