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爱的感恩 |
路十七11—19
想在分享今天的信息之前,與大家重溫過去多堂的講道綱要,(一)愛的福音:透過耶穌昔日的言行,門徒的見證,了解神對我們的大愛。(二)愛的順服:透過耶穌肉身之母馬利亞,明白愛而順服的道理,學習如何在生命中彰顯神的榮耀和能力。(三)愛的恩典:透過愛主的馬利亞,從她膏耶穌的行動裡學到,明白到原來一切都是恩典,神兒女應當常存感恩之心。(四)愛的承擔:耶穌提醒昔日的律法師,也提醒我們,至要的並非承受永生,乃要承擔愛的責任。(五)愛的服侍:透過馬大和馬利亞的取向,提醒我們事主的目的乃討主喜悅,滿足祂的心。(六)愛的寬宏:透過浪子的故事,思想儘管如浪子般在父愛以外流蕩,仍為神所珍愛。我們縱然失信,神卻可信;神愛無時無刻都環繞著我們,沒有東西可以把我們與神的愛隔絕。今天,想與大家思想(七)愛的感恩:透過耶穌醫好十個痲瘋病人的記載,勉勵我們常存感恩的態度。
在《路十七11—19》的記載裡頭,我們看見耶穌親自醫好十個長大痲瘋的病人。若你留意《聖經》的描述,便知這十個病人當時生活在一個特殊的處境裡 —- 因長了大痲瘋的緣故,要住在加利利與撒瑪利亞的邊境。大家知道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是老死不相往來的,甚至不欲踏足於對方的土地上。如今大痲瘋病患者住在加利利與撒瑪利亞接壤之處,換言之,一個虔誠的猶太人是絕不會踏足該地的。然而,《聖經》告訴我們,耶穌竟然親到該處,因為那裏有十個可憐的,患了大痲瘋的病人等待祂前去幫助。各位只要細看《聖經》,便發現耶穌當時正要往耶路撒冷去,也就是說那是祂人生的最後一程;祂心中甚清楚神的託付,也知道自己在世的工作快要告一段落。耶穌在其時可說一心向著耶路撒冷,想到即將承受的苦杯 -- 十字架,心情不免沉重起來。面對前面的艱難痛苦,想到一群跟隨祂的門徒,心中也不免有所記掛。會否像牧人被擊打,羊就四散;若果真如此,也就不能不對門徒諄諄訓誨,耳提面命了。所以,耶穌基督的目標實在再清楚明白不過了,但祂竟然在這關鍵時刻,往這渺無人跡的邊境地帶去。祂本可直接向比利亞進發,經耶利哥逕往耶路撒冷去的。但祂竟在本身使命未達之前,繞道至這邊境,為的是向這十個痲瘋病人施以援手。弟兄姊妹,一般來說,愛是直接的,走直線的;但神的愛往往竟是如此,就算繞道而行也是沒有計較的。
究竟患大痲瘋的人是怎樣的呢?大痲瘋在當時而言是個絕症,得了這病可以說是死路一條。痲瘋病菌侵蝕人的身體,令其五官手足壞死,面目有異於常人。所以,一般痲瘋病人大多自動與家人、朋友隔離;以免驚嚇他人。又為免叫他人受感染,甚至有不成文的規矩;當遠遠(超過五十碼)看見有人走前來,就要大聲喊叫,通知對方這裡有個患痲瘋的人。所以,人若得了大痲瘋,不但肉體上、心靈上以及靈性上都苦不堪言的。尤其是猶太人,他們會視這些病人犯了大罪,為不潔淨的;遭到神嚴重的懲罰。因此,大凡痲瘋病人大多有苦自己知,不但身體受折磨,連情感以及靈的深處都痛苦莫名。正因整體社會都瀰漫一種氣氛,認為犯罪就生病,生這種病就是干犯大罪。所以,痲瘋病人不但要孤獨終老,他們更可謂沒有明天,活著等死,毫無盼望。他們也休想早死早著,因猶太人社會是不允釵w樂死的,也不贊成自殺。痲瘋病人不單受著種種痛苦的煎熬,連至愛親朋也愛莫能助,其人生何等悽楚可憐,可謂雖生猶死。僥倖者尤可棲息在一荒僻住處,與同病者相憐,苟延殘喘。他們群居一起,共同進退;每當外出,都要以布遮蔽全身,甚至搖鈴吶喊,知會途人遠離走避。
感謝主,耶穌明白他們的痛苦;在祂臨死之前,就特意前去幫助他們。十個大痲瘋病人於是高聲喊著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13》從這簡短記載裡,可見這可憐的呼聲,是何等絕望與痛苦!《聖經》裡頭多次提到耶穌看見,就可憐他們,著他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很奇妙地,他們去的時候,身體的痲瘋病就不藥而癒了。他們見完了祭司,祭司宣告他們痊癒了以後;十個人中只有一個撒瑪利亞人回去感謝耶穌,大聲地歸榮耀與神,見證神的作為。耶穌回應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麼?那九個在那裏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人回來歸榮耀與神麼?」《17—18》
《聖經》真的沒有告訴我們那九個痊癒了的病人往那裏去了?姑且讓我來臆測一下,大家且聽聽以下這時代感的演繹吧!原來第一個病好了的是個猶太人,他痊癒後便趕快致電通知家人,著家人執拾好自己原本居住的房間,準備他回去與他們團聚。跟著他又記起從前服務的公司,於是馬上與他的舊上司聯絡,縱使不能恢復原職,也希望另有差事。他又想起釵h緊急要處理的事情,如通知電話公司,信用卡中心 ... ... 等等;心想倒不如把事情處理好了,才回去感謝耶穌吧!第二個病好了的又如何?原來這人委實有太多的親朋戚友,人人聽到他身體痊癒,都想與他聚舊吃飯;他在人情難卻之下,心想不如逐一應酬完畢才回去謝過耶穌吧!跟著要問第三個病好了的又如何?原來他覺得自己的病好得太神奇了,好像如幻似真般,有待時間去證明;還是多等幾天,再打算是否回去答謝耶穌吧!那第四個病好了的又如何?原來這位病友對耶穌實在再感激不過了,心想著要感謝耶穌,但不可能空手地去,總得買些禮物吧,但霎時間又不曉得耶穌喜歡些甚麼,還是想清楚才動身吧?至於第五個病好了的為何不回去感謝耶穌?原來這人住得甚為偏遠,特意折返去多謝耶穌再回家裡,實在非常隔涉!與其親身言謝,不如委託其他病友代為答謝一句,不就可以了麼?說到第六個病好了的為何不回去感謝耶穌?原來這是一個典型的老實猶太人,他心想所謂:「施恩莫望報,望報莫施恩」。耶穌既身為神子,到世間來豈不為救世人麼?祂搭救之恩,心領就夠了,不用言謝的!那第七個病好了的又有何原因?原來這人患病時間最長,痲瘋病把他折磨得最慘,身體各樣機能都變得遲鈍,甚至連多謝的話都不曉得說了。原來那第八個病好了的真想動身前去感謝耶穌,但他發現除他以外,只有一個撒瑪利亞病友有意回去見耶穌,其他八人都無表示;不如少數服從多數,跟著大夥兒走吧!最後,那第九個病好了的不回去言謝的原因很簡單,原來他因見病好了,便樂極忘形,雀躍到不得了,連最基本的禮貌都忘記了。
記得有位弟兄,家有賢妻,膝下有個兩歲大的兒子,長得趣緻可愛。公司月底發了薪,弟兄正在把家用帶回家去的時候,想逗兒子歡喜,便在途中買了隻玩具熊回家。他一面走一面想:今晚究竟誰來給我開門呢?結果大門一開,果真看見他的愛兒給他開門。兒子看見父親回來,滿臉笑容,並立即送上拖鞋;父親滿懷欣慰,於是把包著的玩具熊拿出來。兒子一見是禮物,瞬即丟下拖鞋;跑回房裡拆禮物,全神貫注的玩那玩具熊,把帶禮物回家的父親忘得一乾二淨,冷落在一旁了。
今天,神是那位賜恩者,我們蒙了祂的恩惠,同樣可以把那賜恩的神拋諸九霄雲外。也釦畯怳ㄨ釣漱E個忘恩的痲瘋病人那樣差,但釵h時候,卻不懂得事事感恩。若你是偶一為之的感恩,那就與這群忘恩者不相伯仲了。《聖經》記載這十個裡頭的一個回到神面前感恩,他除了向主表達感激之情,更發出極大的讚美,歸榮耀與神。他這謝恩的行動替他本身再添一樣恩惠,就是主耶穌所說的:「起來,走吧(重新上路,我已賜你新生的機會)。你的信救了你!」《19》他所得的潔淨不止限於身體,更是內在的,心靈的醫治。救恩(Salvation)一詞意謂神昨日,今日,明日要繼續不斷的拯救我們;他不單要救身體,也要救靈魂,要完整地拯救我們。弟兄姊妹,這撒瑪利亞痲瘋病人,當他身體痊癒以後,本來一心只想感激耶穌,歸榮耀與神;豈料,此舉竟使他全人獲救,這福分是那九個忘恩者所得不到的。
原來感恩和信心是不可分割的,真誠的感恩是向施恩者表露謝意和信任;表明受恩人已經接受和領受他所施的恩何等美好。那九個忘恩者當中可能有人認為神的恩典尚未夠偉大,由此也證明他們信心是不足的。今日,可說是個缺乏感恩的年代;我們若對神真有信心的話,就能夠凡事謝恩了。惟獨有信,才能視咒詛為「化裝的祝福」。釵h時候,因著我們不信和小信,就居然身在福中也不知福了。神實在要恩待人,也盼受恩者不會得恩忘恩,甚至負恩。祂希望得恩者不斷數算神的恩典,多作見證,榮耀父神。尤盼與我們有愛的交流,又為所承受的生命之恩而心懷感恩,並在恩中不斷長進;不單恩上加恩,更成為別人的祝福。
神之所以深愛大衛,非因他貴為君王或詩人,而是因他深明感恩之道。大家對他所寫的《詩篇》十分熟悉,《詩篇一零三》開始時這樣說:「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裏面的都要稱頌耶和華。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結束之時,他一再強調:「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弟兄姊妹,今天問題不在神那裏,凡領受神愛的人必然曉得神恩如何豐富;我們並非沒有得神的恩,乃是得恩而不知恩,或是得恩而忘恩而已。
親愛的父神,我們實在要到?面前獻上衷心的感謝。?愛我們,創造我們,更捨棄?獨生子,叫祂到世間來賜我們再造之恩。神阿,感謝?把基督賜予我們,叫我們知道?愛我們到底。主耶穌,再一次感謝?,?從老遠的地方到世間來,不嫌我們卑微、軟弱和不配,親把?愛賜予我們。求?幫助我們蒙恩得救之後,曉得及時向?報恩。我們在此願獻生命的感恩祭,求?悅納我們的心、我們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