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课 | 
经文  四1~34
主题 神国的比喻
比喻研读
比喻的类别:
      耶稣讲的比喻,就性质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
  1.听了就明白的比喻:这类比喻的目的,是为使所教导的真理更易了解。
  2.需要加以解释的比喻:
      耶稣讲天国的比喻时,听者不明其义,除非有心者再加以探究,耶稣才再加以解明。因此对那些无心者,天国的道理,是隐晦的。耶稣用此类比喻正是要显出犹太人信仰的光景(太十三10~16)。
解释比喻的原则:
  1.先分辨比喻的类别,再掌握比喻要强调的教训,或神国的真理。
  2.比喻都常只有一个重点,通常不注重每一个细节。
  3.从比喻中,找出对应的角色。例如:在凶恶园户的比喻中(太廿一33~41),凶恶园户对应祭司长的法利赛人,家主之子对应耶稣。
  4.止于当止,不必穷推,找出最自然的意思,即从上下文,耶稣自己对比喻的诠释、或比喻中对话的线索,来寻找比喻可能要呈现的重点。
  5.最好能了解所用的素材之文化背景。
  6.避免用比喻来作教义的基础。
观察与解释
  1.请参照上面的比喻研读指引,试着解释几个比喻的意思:
     (1)撒种(四1~20)
     (2)灯(四21~25)
     (3)种子成长(四26~29)
     (4)芥菜种(四30~32)
                                                            
  2.你认为耶稣使用比喻来解说神国道理的目的为何?
                                                            
  3.耶稣对寻求真理者的态度,有何提醒?
                                                            
归纳与应用
  1.从这些比喻的解释,使你对神国有何认识?
                                                            
  2.试着反省你在追求真理时的态度如何?
                                                            
  3.你认为神国的拓展和你有怎样的关系?
                                                            
观察与解释
一、
      撒种
  1.根据耶稣自己对本比喻的解释是:
      神国的道所造成的反应,好像撒种撒在不同的泥土一样,会有不同的回应。
      在此提到四种回应:
      ·没有接受。
      ·虽有接受,但因基础不够,一旦遭遇患难时就跌倒。
      ·被世上的事情迷惑而不能结实。
      ·领受而结实。
      其含义是:神国的道能否在人的身上有长远的功效,在于当事人的反应;虽然神国的道会遭人抗拒和排斥,但仍会有人接受、持守,并且产生极大的果效。
  2.灯
      灯的作用就是要发光,不要被隐藏;灯的光也必然会发出光亮来,是无法隐藏的;神的国有如一盏灯,要成为这个世界的明光,照耀黑暗的世界。
  3.种子成长
      神国的发展好像种子的成长,种子的里面含有生命。因此不假外力,它必然生长,且它按照正常的过程生长,至终结实、收割。因此,比喻显示,神国的发展是必然的,有其过程,最后也必定带来美好的收割果效。
  4.芥菜种
      芥菜种原本很小,最后发展成很大的树;神国的发展也是如此,开始时似乎微不足道,最后必然发展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耶稣的这四个比喻是论及神国的临到及发展状况,在耶稣当时是对神国扩展的预言;而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可以从教会历史来印证耶稣的比喻。
二、比喻
      比喻的目的,是透过我们熟悉的具体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并且透过这种生动,特殊的表达方式,来激发有心人的探求和回应。但是耶稣在这里也指出,由于神国的道理,只给那些有心探求的人明白,因此他使用比喻,也另有一个目的,就是相对于无心追求的人,比喻的使用具有隐晦神国道理的作用(太十二10~16)。
三、      
      针对寻求真理的态度,耶稣透过另一个比喻来提醒:你用什么态度来领受神国的信息,就会从神那里得到相对应的待遇。
归纳与应用
  1.从比喻中所诠释的神国的道理
     (1)神国的临到和扩展
      ·神的国临到人心,会造成不同的反应。虽然会遭到一些人的抗拒和排斥,但仍有一些人接受。
      ·由于有神的生命在其中,神的国自然会发展,并且神国的扩展有其步骤。
      ·神国初临到时,虽然是微小的,终必大大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力。
     (2)人对神国的回应
      ·神国的临到虽然会遭遇到人的排拒,但仍会被一些人接受。
      ·人若要丰富领受神国的信息,必先存着渴慕追求的心。
      ·当人领受神国的信息后,有责任将之见证出来。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