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這樣藐視厭棄祂時,祂可怎對待這世代人呢!主仍然擁有君王的憐恤,祂的憐憫沒因人而改變及滅少。
1.超越自己的需要(14:1-21)
A.主需要獨自退到曠野
「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羅底的女兒在眾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歡喜。希律就起誓,應許隨他所求的給他。女兒被母親所使,就說:「請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我。」王便憂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給他;於是打發人去,在監裡斬了約翰,把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了女子;女子拿去給他母親。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就去告訴耶穌。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眾人聽見,就從各城裡步行跟隨他。」14:6-13
~約翰至終被希律殺了,他是主的先鋒,在肉身上也和主有親屬關係,他死了,主或許會憂傷,或要思索施洗約翰的工作已完結了,道路已預備,未來要如何走呢?主也有祂的個人需要,祂需要安靜獨自退到曠野去。
B.主仍憐憫跟隨祂的人
「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天將晚的時候,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時候已經過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村子裡去,自己買吃的。」耶穌說:「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們吃吧!」門徒說:「我們這裡只有五個餅,兩條魚。」耶穌說:「拿過來給我。」
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就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14:14-20
~但有許多人卻跟隨祂,此時候主放下自己需要,憐憫他們。
a.使他們得醫治
b.使他們得飽足
2.超越門徒的小信(14:22-36)
「夜裡四更天,耶穌在海面上走,往門徒那裡去。」14:25
「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他們上了船,風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說:「你真是神的兒子了。」」14:27-33
~主在海中行走,彼得見到想學主一樣,但他小信,所以要沉下海去,主沒因為門徒的小信,而不幫他,趕緊伸手拉他回來。
3.超越民族的不同
A.本是聖潔子民卻內裏充滿污穢
a.指責別人犯古人的遺傳
「那時,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說:「你的門徒為什麼犯古人的遺傳呢?因為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洗手。」」15:1-2
~他們用古人的遺傳(可能源自人口述的訓語或拉比的教導),質疑主的門徒為甚麼吃飯不洗手。
b.自己卻干犯真神的誡命
「耶穌回答說:「你們為什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15:3-6
~他們似乎很遵守古人所說的話,但卻不守神的誡命----孝敬父母,當供奉他們,但為了掩飾自己的惡,反用一些遺傳的道理----若奉給神,可不用給父母,來支持自己的不孝。
c.真正污穢人的是心中惡
「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裡,又落在茅廁裡嗎?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15:17-20
~耶穌卻引吃飯前洗不洗來指出真正能污穢人的不是出來的東西,是人內心的惡,假冒為善的人就充滿污穢。
B.本是不潔民族卻因信心得憐恤
「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15:22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15:24-28
~猶太人一直認為救恩只會臨到選民,外邦人在諸約上沒份,主來到世間也的確主要是尋找拯救以色列的群羊(但祂仍想萬人得救,只是次序問題)。
~當迦婦人尋找主醫治她的女兒時,主用「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比喻形容不好將選民的救恩給外邦人領受,似乎想測試迦南婦人的信心。
~婦人沒因此而灰心,雖然自己是外邦人,但她用「狗也吃他主……碎渣兒」來表明外邦人也可領受王者的施恩,表明她的信心與堅定,主就按她的信心給她成全了。
4.超越人數的眾多(15:29-39)
A.醫治許多有病的人
「有許多人到他那裡,帶著瘸子、瞎子、啞巴、有殘疾的,和好些別的病人,都放在他腳前;他就治好了他們。」15:30
B.憐憫眾多飢餓的人
「耶穌叫門徒來,說:「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15:32
a.看見他們的缺乏
b.不願他們的受苦
c.滿足他們的需要
「他就吩咐眾人坐在地上,拿著這七個餅和幾條魚,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個筐子。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共有四千。」1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