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迦书-王耀真

弥迦书-王耀真

上一篇   下一篇

 

 

像耶和华

王耀真传道

背景资料

在以色列历史上曾遭遇亚述的攻击而导致北朝亡国,其亡国前后也正是弥迦先知的工作时期。追溯该事件的时代背景,可以到主前八世纪前期,就是圣经上的列王时期的后期。当时北朝以色列有耶罗波安王二世(793753  B.C.),南朝犹大有乌西雅王(792740  B.C.)。由于这两位君王的励精图治,以色列和犹大都颇为太平,免受外族的侵扰,得以在经济上有建设的成果。许多新的城市商业发展十分迅速,却因而造成社会上贫富悬殊的现象,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级制度。这样的改变冲击到选民的价值观,也对旧约时代以盟约为中心的宗教信仰造成严重的挑战。国家强盛的外表下是腐败的内政,歌舞升平的富裕社会下是物欲横流的贪婪人心,粉饰太平的结构下尽是欺压和不公的事情。这样败坏的结果,正好在后来亚述大军入侵后结束。

主前745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745727  B.C.)全力扩展版图。他在主前732年占领了大马色,使巴勒斯坦的以色列、犹大和非利士成为他的附庸国,后来于主前727年攻打以色列期间逝世。当时埃及正努力与他国缔结联盟以抵抗亚述,因而开始了埃及人对亚述和后来的巴比伦人的争斗,这种情形左右了巴勒斯坦局势一世纪半之久。撒缦以色五世继位后征服了以色列的外围防线。主前724年,以色列最后一个王何细亚停止向亚述进贡,激怒了亚述;撒缦以色五世在主前724年开始进攻撒玛利亚,直到主前722年撒珥根才征服其居民,那时撒玛利亚城中许多富人和有影响力的人都被掳至亚述(王下十五2930,十七141)。当时犹大王希西家登基直到主前696年,其间耶路撒冷经历亚述的攻打却仍得保全(王下十八13~十九37),这表明以赛亚先知劝告他们信靠耶和华的果效。虽然如此,亚述的权力依然存在,犹大也不能逃脱成为属省的厄运。虽然亚述人容让部分犹大皇室留在耶路撒冷,但实际上他们已失去了自主权(王下十六10、十七19)。后来玛拿西继位做犹大王又传入异教的恶俗,使希西家王的改革归于无效。

摩利沙人弥迦(Micah)是本书的作者,弥迦的意思是「谁像耶和华」,这也是本卷的主题。弥迦住在耶路撒冷西南方约48公里的乡村,「当犹大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时候,得耶和华的默示,论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弥一1)(耶二十六18)。由此得知弥迦作先知传道的时间是3位犹大王:约坦(750732  B.C.)、亚哈斯(735715  B.C.)和希西家(715686  B.C.)在位的时候。这3个王的任期合起来长达六十多年,但弥迦不大可能在这整段时间内都活跃工作,耶利米把弥迦的工作时期定在希西家在位年间(耶二十六18)。他工作的时间约有四十年之久(745700  B.C.),与他同时的先知,北朝以色列有阿摩司与何西阿,南朝犹大有以赛亚,但弥迦先知比他们稍晚。弥迦先知是属于地方的市井小民,虽然不如王宫先知以赛亚那般受君王与贵族的礼遇和尊重,但是他的预言也深受众人的重视(弥三12)(耶二十六1819)。当主耶稣降生,东方博士到耶路撒冷朝见希律王之时,祭司和文士们都曾引用弥迦的预言(太二56)(弥五2),主耶稣也引用过(太十3536)(弥七6),可见本卷的重要性。

内容提要

弥迦先知是属于南朝犹大的先知,但是他说预言也论及北朝以色列。他的预言注重实质宗教上的道德实践,谓宗教若没有道德的表现,则流于外表的形式化和崇拜的仪式化,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虚假宗教(弥六68),这样的观念和新约的雅各书正互相呼应(雅二26)。他在工作期间见到北朝以色列亡于亚述,就预言犹大若不听从,也必因罪恶而灭亡,若归向神并信靠神则要蒙拯救。后来在希西家王期间果然因此蒙神解救,脱离西拿基立王的亚述大军毁灭的危机(王下十八13~十九37)。但在预言国家受审判刑罚之外,又远远望见弥赛亚的降生,以及祂永远国度的建立所带来选民复兴的盼望。有关对末后必建立属灵王国─真教会所得的默示,则和以赛亚先知所得的完全一致(弥四13)(赛二24),可见关于这事的预言是特别重要的。

由上述可知弥迦书主要有两个明显的题目:第一是关于审判的题目。审判将临到撒玛利亚(一26)和耶路撒冷(三912)。审判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宗教上的拜偶像,二是道德的沦丧。面对神公义的审判,弥迦书提到一个关键的回转行动,就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六8)。这个劝勉正呼应出弥迦书的主题─「谁像耶和华」,因为罪恶使人失去神的形象,找回神的公义、怜悯和谦卑,如此才能杜绝罪恶的腐败,再得到神的怜悯和拯救。第二是关于基督的题目。真正的国度是属灵的国度─教会(路十七21)(太六33),是打破种族界线的国度,也是神施行拣选救恩的国度。弥迦预言未来的基督要生于伯利恒(五25),肉体上是从大卫的族系而出,但是祂的根源却是从太初就有。基督在教会掌权,做教会的元首(弗六23),也是万有的掌权者(弗一2123)。基督是大牧者,牧养祂的群羊直到永远(四7、五4)。

内容分段略解

.  列举通国罪状(第一章至第三章)

先知一开始就宣告神的审判,这是极其严肃可畏的事情。至高的神一出来,那种威严的场面是「众山在祂以下必消化,诸谷必崩裂,如蜡化在火中,如水冲下山坡」;神为何用这样的形象出现?因为神「从祂的圣殿要见证你们的不是」。由此开始,先知要列举通国(包括北朝和南朝)的罪状。

第一章   拜偶像的罪恶

忌邪的神不能容许偶像的崇拜,繁荣的城市就是罪恶的根源和温床,也是偶像集中兴盛的地方。所以京城撒玛利亚将荒凉,变为田野的乱堆,又作为种葡萄之处;甚至一切建筑的石头都被倒在谷中,被彻底的毁坏而露出根基来。其中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从偶像所得的财物必被火烧,所有的偶像都必遭毁灭。这些污秽的钱财有如妓女的雇价,后来也必被亚述所劫掠搜括到他们的庙里去。

接着先知为国家即将面临的命运作起哀歌,因为北朝以色列的灭亡在即,牵连到南朝犹大的耶路撒冷(平安)也岌岌可危。哀歌的内容是以犹大西南边的城镇为题材,暗指它们被攻打而沦陷的景况。其中提到荒凉卑贱的景况─「伯亚弗拉」(尘土之家)、赤身蒙羞的讽刺─「沙斐」(美丽)、噤若寒蝉的团队─「撒南」(羊群之处)、无处可站的窘态─「伯以薛」(邻近之屋),无处可逃的惨状─「拉吉」(避难所)、战乱之苦的煎熬─「玛律」(苦)、尊贵的地位将被夺取─「玛利沙」(山巅)、一切荣耀都离开─「亚杜兰」(不荣美)。哀歌的内容都实现在亚述大军攻打之时,所造成的凄凉残破的景象。

第二章        强抢豪夺的恶行

价值观的改变,使得社会正义和道德心荡然无存。富有的人要靠不法的手段致富,所以在夜间图谋罪孽,想一些奸诈恶毒的诡计!通常是取消对方赎取的权利,再借着假契约和伪证人来侵占对方财产,他们掠夺的对象通常是一些孤儿寡妇,或是无力反抗的人。先知传神的警告:以色列要受外国的轭辖制,他们的土地将被敌人侵占,甚至将来没有后嗣可以掣签分地。但是,更糟的是,他们竟然仍以神的选民自居,不认为先知警告的灾祸会临到自己的身上,反而强调神是慈爱的神,祂不轻易发怒,必不会允许这些灾祸降临到选民。作恶的人很少会承认自己的罪,而且恨光(约三20)。所以他们不但不听,更禁止先知讲论这些严厉的警告。先知驳斥这些荒谬的观念,指出引来灾难的不是神,乃是他们的恶行!神的言语是与行动正直的人有益,他们却用鸵鸟心态去接受假先知虚假中听的话。所以这些良心丧尽的人会被神赶出去,与神的产业和土地隔绝。

神应许重聚以色列家剩下的人,安置在一处,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场上的羊(赛十2021)。经过神的牧养之后,这剩下的民将变为众多,所以因为人数众多就必大大喧哗,正实现了神向他们的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应许祝福的话(创十五5、二十六4、二十八14)。弥赛亚要在他们的前面为他们开路,打破拘禁的枷锁,让他们从被掳之地归回(赛四十五2、四十三6)(罗十一26)(路四1719)。

第三章        领袖的腐败

.  政治的领导者─官长

官长为贿赂行审判,将公义原则置之脑后。原本应该最清楚公平之道,反而厌善好恶知法犯法,抢并夺别人一切所有的。首领身为百姓父母官,原本应该扮演牧者的角色来保护羊群,却成了残暴的狼在吞吃弱小的羊,先知形容是:「吃我民的肉,剥他们的皮,打折他们的骨头,分成块子像要下锅,又像釜中的肉。」完全不留余地(结三十四24)。这些残暴自私的官长将受到对等的报应,以前他们对别人申冤的喊声和受苦的哀声充耳不闻,当他们自己遭遇灾祸的时候,神也不听他们祷告呼求的声音,那时神必照他们所行的恶事向他们掩面。(赛一15)(诗六十六18)(箴二十一13)。

.  信仰的领导者─先知

先知为银钱行占卜,表面上是百姓信仰的领导者,却是瞎眼领路的假先知(太十五14),带领人走差了路。他们心中无神,他们以自己的肚腹为神。所以「他们牙齿有所嚼的,他们就呼喊说:平安了!凡不供给他们吃的,他们就预备攻击他。」假先知这样行的结果,神让他们心里无光,宛如在黑暗中以致不能见异象,得不到神的启示就等于完全失去了先知的工作能力(赛二十九1012)。结果是「先见必抱愧,占卜的必蒙羞,」因为他们的祷告得不着神的应允。此时弥迦先知提出自己有真先知的证据,就是借着圣灵而满有的「力量」、「公平」、「才能」,能勇敢向雅各说明他的过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恶。

.  宗教的领导者─祭司

祭司为雇价施训诲,把关乎生死祸福的诫命法则当作贩售的商品,把分别为圣的尊贵职分当成雇工,把生命的服事当成利益交换的条件,这样的训诲如何能有神的能力?如何能改变人的生命?

领导者罪恶的影响力非常深远,会严重伤害整个国家。从乌西雅王到希西家王的半世纪中,耶路撒冷是大兴土木的时期(代下二十六910)(赛九10),虽然这是国家富强的象征,但是先知却说是「以人血建立锡安,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他们以为只要圣殿存在就是神与他们同在,只要奉献财物到圣殿就能保证平安;殊不知为了他们犯罪的缘故,神要降灾于耶路撒冷,使它成为废墟,使圣殿成为丛林的山头(耶二十六18)!

.  真实的国权(第四章至第五章)

前面的第一个段落里面,先知宣告神的审判,又一一列举审判的罪状,这些信仰失败的经历无不令人痛心,对未来似乎抱持了极大的悲观。但是一到本段则完全改变,信息的内容似乎做了一百八十度的急转而上,充满荣耀美景的弥赛亚国度霎时映入眼帘,给人带来无穷的生机与盼望!接着前面腐败的掌权阶级带入这里真实的国权,形成了极强烈的对比,让人知道「主权在神」的关键重点,无论是对个人或教会都值得深思!

第四章        末后的和平王国

在「末后的日子」─即耶稣基督的日子(来一2),真实的国权要建立一个属灵的和平王国─教会。有人认为这里所指的国度也预表将来的天国,但这样的看法和经文中的「诸山」和「万岭」就比较难说明,因为基督既是独一真神,何来其他的神所立的国与其并列?所以这国度应该是单指属神的教会而言。恩典的门大开来接纳万民,所以万民都要流归神的教会(来十二2223)。真理的教导要出于神的教会(提前三15),成为施行审判和断定是非的准则,在此准则之下有和平、仁爱、公义、快乐的人生(赛十一69)。在此国度之外,尽管「万民各奉己神的名而行」,然而属神国度的子民坚持永远奉神的名而行,忠实归属神并事奉祂(书二十四15)。

到了拯救的日子,神要使选民重获自由,解除他们的一切受惩治的苦难,有神在锡安作王治理他们。在此处的预言也特别指着罪人要蒙主的拣选,从罪恶捆绑中得真正的自由(约八34),让基督永远为生命的王。人所立的王是「羊群的高台」、「锡安城的山」,虽然曾经执掌政权,至终将因国家灭亡并人民被掳的痛苦而大声哭号。但是真正的国权要彰显于敌对的万国的眼前,这些敌国原本聚集要攻击和玷污属神的国度,却不知道是出于神的旨意(赛五十五89);神聚集他们好像把禾捆聚到禾场一样,目的是要把他们交给锡安的民,选民要如同踹榖般的将这些多国的民全部打碎(弥四13),将他们的货财献与普天下的主。

第五章        弥赛亚的预言

真实的国权归于弥赛亚,即救世主基督耶稣。本章是圣经中有关于基督降生极重要的预言之一,第二节清楚指出的降生地点在伯利恒(注一),是圣经中关于基督降生的七大预言之一(注二),后来耶稣降生的时候,祭司和文士也引用本段经文回答希律王(太二36)。由此可知,和平王国的实现不是仅仅用来安慰选民的话,乃是真实要应验的预言。

这位弥赛亚有如牧者要牧养和看顾他的群羊,也要为他们与四围的仇敌争战,祂将兴起许多先知和首领来抵抗敌人,克服敌人的战略要地,并彻底制服一切强敌的攻势。以色列剩余的人将多如甘露(诗一一○3)又强如猛狮(民二十三24),受神洁净之后要完全倚靠神。神的怒气报应也要临到世界列国,彰显权能主的真实国权。

注一:「伯利恒」是耶路撒冷南方五哩的一个小城镇,意思是「粮仓」。它是犹大支派以法他地区的小城,小到不列在约书亚记中所记载的各支派所得的产业的犹大诸城中(书十五2063),但是它以大卫的出生地而远近驰名(撒上十七12),后来更以应验为救主的降生地而举世皆知(路二811)。

注二:基督降生的七大预言:(一)亚伯拉罕的后裔(创二十二18)(二)出自犹大支派(创四十九11)(三)出自大卫家(耶二十三56)(四)由童女而生(赛七14)(五)指明降生的地点(弥五2)(六)宣告时日(但九25)(七)受苦的状况(赛五十三19

.  辩论与赦免(第六章至第七章)

第六章        神与人的辩论

本章首先以特殊的辩论为表达方式,以神与人的辩论来阐明人的理亏,以及神在真理上的合理性。就如在法庭上对于诉讼案件的答辩内容,有神当原告,先知是神的发言人,以选民是被告,永恒不变的山岭当作见证人。然而,神对选民并没有致命的控告,反而是以父亲的角色向儿子询问,要引发他们反省思考。第一个问题是「我向你做了甚么呢」?这是要他们去回顾历史中神的作为。神向百姓做的事情,不外乎是拯救、看顾、保护、带领。第二个问题是「我在甚么事上使你厌烦」?以此要他们思考崇拜方式的合理性。神岂有向他们要求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甚至是自己所爱的长子吗?用自己的方式服事神将会成为厌烦的重担。第三个问题是「他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神的要求「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六8)。这是弥迦书中最为人知的一段经文,可以说是真信仰的一个总纲。

其次神借着先知向耶路撒冷呼叫说:「智慧人必敬畏他的名,你们当听是谁派定刑杖的惩罚。」智慧人能在反省之后对神生出敬畏的心,因为人为自己的过犯受神的击打是合理而且必然的结果。百姓在道德上的污秽包括「家中的非义之财」和「可恶的小升斗」,以及「不公道的天平」(箴十一1)和「囊中诡诈的砝码」(申二十五1314);城中充满了「满行强暴的富户」和「说谎言的居民」。因此,神的击打也相对的沉重,使百姓受伤不得救护,饥饿虚弱也不得吃饱,劳苦工作却一无所获。百姓在宗教上的悖逆包括了「守暗利的恶规」(王上十六2526)和「行亚哈家一切所行的,顺从他们的计谋」(王上二十一116),因此,原本繁华荣耀的京城必荒凉羞耻。

第七章        神对人的赦免

先知一开始便说「哀哉!」,因为国内的义人寥寥无几,如同已收尽的果树,再没有可摘的果子了,最好的只不过是蒺藜,最正直的也不过是荆棘的篱笆(撒下二十三67),这是何等可悲的国家!每个人都在设计谋害别人(诗十8),所有人都双手行恶,各阶层的人都彻底腐败,就是家人也互相攻击。第六节曾被耶稣引用,来指出为信仰而家庭分裂的情形(太十3536)。先知以守望者的角色指出人在神面前的亏欠(罗三23),并进一步宣告神降罚的日子已经临到,行恶的人必然扰乱不安(赛五十七2021)。

最后一段是先知的祈祷文。内容以信心的转折为始,进入神应许复兴的预言,最后以歌颂神怜悯的赦罪大爱做为结束。其内容分别概述如下:

.  信心转折的诗篇(710节)

先知代替百姓向神告白与盼望,本篇中包含了三个转折点,表现出信心的变化。从「至于我…」作为开始,这是第一个转折点。前面所叙述的虽然好像百姓一无是处,但是先知在神那里仍然看到指望。中间有「我虽跌倒,却要起来」为第二个转折点。指向神坚定仰望和等候,就必定保存复兴的力量。最后是「我必得见祂的公义」作为第三个转折点。人若愿意忍受神的恼怒,等候神来伸冤,就必被引导进入神的光明中。

.  应许复兴的预言(1117节)

先知向百姓传达神将要完成的大事,是应许复兴的预言。包含两件大事:第一是国度的疆域扩展,但这个预言同时也指着属灵的以色列(罗九68)─教会,得救的民要从四面八方而来,但是大地要因罪的代价而荒凉。第二是神的大能要彰显,如同古时出埃及的奇事,让列国自惭形秽的俯在神前,这个部分也是神回应先知对于牧养选民的祈求。

.  歌咏主爱的颂歌(1820节)

至高的神不但有超越一切的能力,更有无法测度的慈悲怜悯(诗一○三1112)。祂「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所以只要人愿意彻底认罪真实回转,祂总不断赦免人的罪孽。先知歌颂神那无可比拟的恩慈和信实,祂向雅各发诚实,向亚伯拉罕施慈爱。

结论

从弥迦书的主题「谁像耶和华」可以了解神的本质,以及人在基督里面应有的形象;从弥迦先知的预言可以看到有关于基督的信息,也可以得到生命的亮光和信仰的力量。觉悟今生的罪恶才能体验永生的盼望,得到「因信称义」的果效。

讨论题纲

.  试比较本卷第一章的哀歌和第七章的颂歌,分享这两者带给你的感受。

.  从第三章来探讨教会领导者当有的认知。

.  试分析弥迦书中基督的角色有哪些?分享你对这些角色的想法。

参考经文段落:(五23)(二12、五4、七14)(二13)(七1220

.  从神与人辩论的三个问题里面,思考并分享我们对神的信仰态度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