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
1-3 欺压穷人的贵妇
1 「巴珊」:在约但河以东,以肥沃的草场和优秀的牛只驰名(
参串)。先知借用巴珊的母牛来讽刺生活奢华的北国妇女,因
为她们耸恿丈夫欺压穷人以增添自己的享受。
2 古人赶牛群上路,是牵著套在它们口中的钓子,同时用叉子赶
著牲口向前行。事实上,亚述用了类似的方法去赶逐俘虏离开
自己的国土,由此可见贵妇将要面对的悲惨下场。
3 「破口」:指城墙被敌人攻破时所留下的缺口。
「哈门」:原文意思不明显。可能是亚述的一个山名,即百姓
被掳之地;或指黑门山(位於巴珊山脉);有学者则解作「粪
池」或「乱葬岗」。
4-5 虚有其表的宗教
这段是先知对他们的讽刺。摩西律法原本规定百姓每年三次朝见神(
申16:16),并且每三年把土产十分之一留给穷人(申14:28) 。 由於
以色列人的宗教活动与实际生活并不相称,所以纵使他们增加献祭的
次数,亦无济於事,神绝不会悦纳他们的献祭。
6-13 教而不善的以色列
这段是一首短诗,指出神藉著五个刑罚 ── 饥荒 、 旱灾、农作物的
毁坏、瘟疫和地震(或战争的摧毁),叫百姓回转,可是每一次都是
「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上述刑罚都是神给背约之人
的审判(见利26:14-39)。
6 「牙齿乾净」:是描写饥荒的情况。
7 「在收割的前三月」:指每年的二、三月间,那时的春雨对农
作物的收成非常重要。
11 「从火中 ...... 一根柴」:指经过刑罚後所剩下的余民。
(参亚3:2)
13 这是一首赞美诗(本书其他赞美诗句有5:8-9; 9:5-6)。
先知在审判的信息中加插对神的赞美,指出以色列民要迎见的
那位神是何等的全能可畏。
「高处」:原作「背脊」,古人以战胜的王用脚踏在敌人的背
上来描写胜利者的主权(参王上5:3; 诗110:1),这里是指神掌
管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