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第一讲

               环境与经历

 

  经文:但二章全

  但以理书可说是旧约的启示录。在启示录中的记载,我们见到主之再来,神荣耀之国度降临的荣耀;每次看到这卷书都使我们充满希望,使我们信心坚定。

  在启示录三百九十四节经文中,约有二百四十五节之多引用旧约。如果我们对旧约(特别是但以理书)没有真正澈底的研究,就对启示录之了解仍未够深刻;若多研究但以理书,就更能明白神的话语,更能体会神的心意。

  神的话语非人所能说得完备,但神仍用如此伟大的真理启示我们,教导属祂的人;但愿主宝血洁净我们,使我们有属灵的悟性,有属灵的了解。神的国不是单在乎言语,更在乎圣灵的权能。神的话语解开,就会发出亮光,使我们能真正领受祂所给的恩典,有永远的盼望。虽然世界败坏,环境恶劣,我们又软弱,但我们基督徒仍有活泼的盼望,我们不得不向神感谢。

  但以理和启示录两卷书,都是圣经启示的信息。例如赛十三章及十四章,廿四至廿七章,以西结书一章及廿七至三十九章,撒迦利亚书九至十四,约珥书二及三章都是启示的信息。

  新约中除启示录外,普通书信有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彼得前书一部份。四福音亦特别注重末世之信息,马太廿四章,马可十三章,路加廿一章皆为启示之信息。

  为什么但以理书列在旧约的先知书,而其中信息内容与先知书不尽相同呢?中文圣经是根据希腊文旧约圣经的次序(亚历山大的犹太人把旧约译成希腊文后安排之目录)我们当它是先知书,巴勒斯坦的圣经希伯来旧约将但以理书列在“著作”(即诗歌书及部分的历史书),而不放在先知书中。因此,本书列在先知书之内,亦同时为启示文学,因其中有特别之信息,比先知之信息更有深度。但以理是一位先知,先知乃神所差遣的,按当代之需要而传合宜之信息。但以理是先知,先知是要站在时代的尖端;看到人所未看到的,传出来也非人们所能易于明白的,传出神的话语,有永存之价值。

  但另一方面但以理与其他先知有所分别,因信息之内容是启示文学。先知都秉承耶和华神命令,很直接,很清楚,并严厉的,带责备的口吻指摘罪,叫人悔改。可是但以理的信息来源并没有说明耶和华的吩咐,信息中没有责备,也没有严厉的口吻,却有非常坚定的信心。今日,我们读此卷书时,仍有不少的领受。常见其中有热切的态度,并劝人悔改;神的恩典,神的复兴,神的福份能引导我们,使我们能享受昔日神给以色列之荣耀。

  在启示文学中缺少乐观的成份,我们觉得世上一切永无希望,因撒但魔鬼之权势使人感到失望,我们实在需要有荣耀的盼望。神之复兴,似乎不能持久;直至有一天,世界和世界的情欲过去了,但遵行神旨意的人必永远长存。因荣耀国度降临时,那就真正在神前得着与主之恩惠与主福份。

  在启示文学中有许多象征的预表,不容易明白及解释,但求神帮助。正如科学家牛顿说:但以理书是圣经中最易明白的书卷,因其中不但将神的话说出,还藉天上的使者及地上之使者──神仆说给我们听。并用各种不同的文字及正确的历史考据,使我们更易明白。愿神在今次的培灵会中,藉圣灵光照我们,明白神的话语。

  (但一14)“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并神殿中器皿的几分交付他手。他就把这器皿带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庙里,放在他神的库中。王吩咐太监长亚施毗拿,从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贵胄中,带个人来;就是年少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具备;足能侍立在王宫里的,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

  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据历史考据是主前六○五年或六○六年,巴比伦曾围困掳掠犹大之耶路撒冷城共三次之多。第一次是六○五年,第二次是五九八年,第三次是五八七或五八六年。在第三次时,耶路撒冷才整个被毁,犹大完全败亡;故但以理被巴比伦人掳去约在六○五年之时,他是当时的最优秀青年之一。当时神之殿受玷污,神的名受到羞辱。神是公义的神,以色列人悖逆了神(正如结廿四章中以色列人背了永约)。以色列人是神的选民。为何神的公义会临到他们?彼得前书告诉我们:神公义的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今日教会需要复兴,神的公义要表现出来。要你,我,教会──神的百姓,在神前悔改;若不悔改,神的审判便临到,因神的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

  各位!今天我们研读但以理书,必需要对时代有深刻的认识,现今是什么世代?在此世代我们有何种地位?有何种功用?有何种责任?我们不单对时代有所认识,更要负起历史上的责任。我们应知道,像但以理当时所认识神是统管万有的神;祂是在历史之中,也超乎历史之上,在历史中没有任何一段事件,不是出于神的许可的。神更藉历史表现祂救赎的工作,神要我们每个重生的人必须具有,时代的认识,历史的责任。

  当时但以理和他朋友之心灵感受,我们虽然未必完全明白;但知道他们都有许多的理想,有他们的抱负,对人生是充满了希望与欢乐,多采多姿!可是当处在这种历史里面,他们就毫无办法,不能不有一个严肃的态度。这种环境只有使他们悲观,消极!因为国家败亡了!他们失去了宗教的自由,又被掳到外国去;人生在这环境中受磨炼,神藉此造就他,洁净他及拣选他,使用他。今日有许多人,其中包括了你和我,神也是如此将心思放在我们里面;当然那时的历史环境与现今我们所处的不同,但在另一方面看,亦有许多相同之处。西谚说:历史如大磨石,磨坊中磨子不断地转动,转得很慢却磨得细。环境的磨练对一些人有很大的裨益,但对一些人可能有很大的危害。当时但以理及三位朋友在此遭遇中,当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及反应。也许有人能适应,但亦有人会厌恶而不肯顺从环境;会在埋怨中顺应环境,或是在无可奈何里消极地去忍受。可是但以理及朋友都不是如此。他们是否识时务去顺从环境吗?还是以不满之态度,强硬地抵挡吗?或是消极地忍受去顺从吗?一切都不是,而是积极地承,无论如何都要高举神!无论怎样都坚持自己的信仰!无论什么处境都要在外邦中作主的见证!使别人在他们身上看见神的荣耀;神的殿虽已毁坏,但在外邦仍可见到真正敬拜神的人。

  当时巴比伦王之教育方法非常利害,他要使他们失去国家民族观念和思想,要他们完全忘记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在新约就并不注重这问题,但在旧约很重视;神为何使一些人成为一国,成为一民族然后才赐福他们。因为神所选的这批人,要成为传福音的使者。神要使这批人从那时国家开始,一直成为福分传递。神要他们明白个人与团体间之关系,现今的人对这问题的认识很浅薄,对国家,对团体之精神亦不注意。许多人以为自己在教会可毫无责任,其实神为何设立教会?因神不单是赐福个人,亦藉个人之赐福而至教会,而至整个团体,神要使我们有团体之意识。这是旧约所注意的一种群体之精神。正如亚干犯罪,令全体受害,个人亦要向团体负责。个人在神前领受神的恩,神亦因此而赐福整个团体。我们需要与信徒彼此相交,相通之关系,需要神赐福我们的教会,我们的家庭及我们自己。神不但要我们向神负责,更要向教会,向属灵团体,向弟兄姊妹们负责。但以理及朋友非常清楚的明白,可是照这环境方面来说,神甚至把给先知的权力都剥夺了,他们失去了他们的身份。神之儿女,神的子民,犹大国的百姓,他们身份都失去了。有许多基督徒在教会非常热心,但当去到另一教会或海外时,慢慢就冷淡起来;因他们没注意到自己的身份,他们的身份只是在一个小小的教会内;一个青年团契内,一个妇女会,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失去身份的人是十分容易失败的,但以理及三位朋友已失去他们应有的身份,那是最危险的时候,可是他们失败了吗?巴比伦王要使他们的归属感失去,要他们忘记自己是犹大人,忘记自己是神的选民;要他们对犹大人及以色列民族完全遗忘,毫无关系,归属感完全归入巴比伦里。许多人常说国家民族不甚要紧,只要我们在这里安全就好了。然而一个人应有国家民族之观念,不可只为获得外国之国籍而沾沾自喜,其实你还不是中国人吗?神要我们在这时代作中国人,该为此而感到骄傲。神给我们如此好的道德文化,要我们以宗教属灵的真理来贯通。现今但以理及朋友是否因自己在巴比伦王宫中生活而骄傲呢?他们是在玩乐吗?不,他们在此环境中,必需要照着神所赐的恩典,应发生作用,应有影,应有见证。让我们今日能在神前成为多方的见证人,巴比伦王不单要他们忘记自己的种族对宗教轻忽!连名字也要改为巴比伦的名字。可是他们没忘记自己的身份,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虽然当时巴比伦王对他们十分优待,吃王的膳和酒,有最舒服的环境,最远大的前程,可是他们最尊贵的身份没有失去。当一个人或几个人在十分可怕的逼迫之下,为主而站立得稳是很困难的。但最困难的是胜过魔鬼“优先”的方法──最容易失败跌倒,但以理及三位朋友却立定心志决不玷污自己。因为要顺服神,顺服神的律法及命令,不肯失去自己身份,不肯忘却自己的归属感;不肯向此世代低头,甚至极微小的事,所以神丰盛之恩典使他们站立得稳。如三友在火窑中,但以理在狮子坑,这一切的逼迫,他们都站立得稳;因他们从开始时就在最微小的事上,都始终为主而站立着。坚定之信心是一种拒绝,但却不用强硬的抵抗只用温柔的方法,正如求太监容他不玷污自己;用“求”的方法,客气温和有礼貌,这是属灵的方法。这使太监等都因此而答应了,且不敢轻看他们。如真有决心,属灵的工作才有果效。如有好的属灵气质,不但灵性身体都能作神的见证,每一方面都是神的见证人。

  信心是要受磨炼的。一方面信心有确据,但另一方面并没有,但以理不知将来会如何;可是却知道神会帮助他,结果,但以理的智慧比巴比伦的术士们超过十倍。我们什么都不必惧怕,最要紧的是需要祈祷,单是思想而不祈祷是不行的。今日之青年在学校读书,得到许多知识;但知识是一件事,信仰又是另一件事。求主怜悯我们,能思想亦会祷告;在第一章中可见他常祷告,二章及九章也说及祷告。

  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还在(但一:21),从巴比伦到波斯王朝,他数十年如一日。“但以理至今仍在”,他的见证,他的影还在。他那为神发光,将神所传的真正话语之能力还在,因他有属灵的持久力。在最恶劣时代,他不单是不随波逐流,反而成为中流砥柱。不单是成为神的器皿,充满而又倒空;更成活水的江河,在河床上水流不绝。在世界的潮流中,不单不受影;反而有新的活水流出,永流不息。愈流愈深,愈流愈广,愈远,愈长,直至今日我们仍在领受着。── 唐佑之《但以理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