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提要:1 尼布甲尼撒忘记了他的梦,就用威胁利诱要迦勒底人把梦说出来。10 他们表白自己做不到而被判处死刑。14 但以理得到暂缓以了解那梦。19 他称颂上帝。24 他因阻止王令而被带到王面前。31 梦。36 解释。46 但以理的提升。
1 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他做了梦,心里烦乱,不能睡觉。
第二年。关于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的认定,和但以理受训三年(但1:5,18)如何在王在位第二年结束以前完成,见但1:18注释。
作了梦。原文采用复数形式可能指梦中的一系列事件。该词的单数形式出现在第3,4,5,6等节中。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献记录了许多王室的梦。其中有一个梦说到古底亚梦见一个头戴王冠的人,身材顶天立地。古人对梦十分敬畏,将之视为他们神明的启示,并设法要弄清其真正含义。
耶和华凭着祂的天意赐给尼布甲尼撒这个梦。上帝有一个信息要传给巴比伦国王。在尼布甲尼撒的宫廷中有祂的代表,传播有关祂的知识。上帝不偏待任何人或民族。凡愿意的人,祂都要拯救,不论他们是属于哪一个民族或国家。祂渴望拯救巴比伦人,就象祂渴望拯救以色列人一样。
这个梦是要告诉尼布甲尼撒,历史的进程的由至高者所规定的,并且服从祂的旨意。上帝向尼布甲尼撒显明他在上天大计划中所负的责任,让他有机会有效地配合上帝的旨意。
上帝给尼布甲尼撒的历史教训也是为了教导各国和各民,直到末日。除了巴比伦之外,还有其他君王统治着世界各国。上帝在祂的大计划中给每一个古代国家都安排了特殊的位置。如果统治者和百姓坐失良机,他们的荣耀就要化为尘埃。现今各国都应注意过去的历史教训。在国际外交风起云涌的场景之上,天上伟大的上帝正坐在宝座上“默默而耐心地实施自己的旨意”(《先知与君王》第500页)。当末日上帝亲自建立祂永不朽坏的国度时,将会有永久的安宁临到(第44节)。见但4:17注释。
上帝藉着梦来接近尼布甲尼撒王,因为这显然是最有效的方法,使他对所传的信息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他的信任,获得他的合作。象所有的古人一样,尼布甲尼撒相信梦是神向人启示其旨意的途径之一。上帝的智慧总是迎合人的水准。上帝现在向人传达祂的旨意,可能不用那样显著的方法,但肯定也是为了成就祂仁慈的旨意。祂的工作方法总是适应每一个人的能力,以及他们的生活所处的时代环境。详见但4:10注释。
烦乱。或作“不安”。该希伯来语动词还出现在创41:8和诗77:4中。这个梦给尼布甲尼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王吩咐人将术士、用法术的、行邪术的,和迦勒底人召来,要他们将王的梦告诉王,他们就来站在王前。
术士。希伯来语为chartummim。来自埃及语(见但1:20注释)。
用法术的。希伯来语为'ashshaphim。来自阿卡德语(见但1:20注释)。
行邪术的。希伯来语为mekashshephim。其巴比伦语的同源词为kashshapu 。他们自称能念咒语(见出7:11注释)。摩西的律法宣布对行邪术的人要判处死刑(利20:27;参撒上28:9)。
迦勒底人。希伯来语为Kasdim(见但1:4注释)。
3 王对他们说:“我做了一梦,心里烦乱,要知道这是什么梦。”
国王对这个梦虽然印象深刻,但醒来后却记不住其具体的内容(见《先知与君王》第491页)。有人认为尼布甲尼撒没有忘记他的梦。他只是想测试一下这些所谓哲士的出色本领。然而国王似乎急于想知道梦的内容及其意义,不大可能利用这个机会来测试这些自称的解梦人。
4 迦勒底人用亚兰的言语对王说:“愿王万岁!请将那梦告诉仆人,仆人就可以讲解。”
亚兰的言语。希伯来语为'aramith。王室家族和帝国的统治阶层都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说亚兰语的迦勒底人。怪不得国王的侍臣用亚兰语,而不是用当地的巴比伦语对他说话。亚兰人是闪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他们的语言有许多方言。
从本节开始到第7章的结束都是用亚兰语写的,而不是用希伯来语写的。本书的其余部分则是用希伯来语写成。有关理由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749页《但以理书》序言。
愿王万岁。在同时代的巴比伦碑文中也有类似的套话:“愿拿那波和马杜克赐我主我王万寿无疆。”参撒上10:24;王上1:31;尼2:3;但3:9;5:10;6:21。
5 王回答迦勒底人说:“梦我已经忘了(或作:我已定命;八节同),你们若不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就必被凌迟,你们的房屋必成为粪堆;
梦我已经忘了。有些学者译为“事情我已经定了”或“这话是我说的”。英文RSV版为“我说的话是确定的”。这些译文的依据是视亚兰语'azda'为形容词而不是动词。英文KJV版的译法“忘了”是依据七十士译本和拉希的译法。不论如何翻译,无疑都是指尼布甲尼撒想不起梦的具体内容了(见第3节注释)。这个梦从王的记忆中抹去了,是为了不让哲士们进行妄解(见《基督教育原理》第412页)。
凌迟。直译为“肢解”。即切除手足(见《马加比下》1:16;约瑟弗斯《上古史》xv.8.4)。这种酷刑在古代十分普遍。亚述人和巴比伦人都是对待犯人严酷和野蛮而著称的。亚述巴尼帕曾说他凌迟了反叛的首领。
粪堆。亚兰语为newali。有人根据阿卡德语中一个类似词根解释为“废墟”。其他人则认为是指“粪堆”或“垃圾堆”,将这句话解释为房屋将被变成“厕所”(见王下10:27)。七十士译本则另有译法:“你们的房屋将被劫掠”。
6 你们若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就必从我这里得赠品和赏赐,并大尊荣。现在你们要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
7 他们第二次对王说:“请王将梦告诉仆人,仆人就可以讲解。”
8 王回答说:“我准知道你们是故意迟延,因为你们知道那梦我已经忘了。
迟延。直译为“买时间”。哲士的拖延和一再的请求,使国王怀疑他们想否通过拖延而获利。不知国王是否真的怀疑他们提供所需信息的能力。他的整个信仰体系是建立了相信神是藉着这些人所拥有的各种渠道与人沟通的。他们没有立即满足他的要求,先是引起了他的怀疑,认为他们是否在密谋欺哄他。如果梦中含有需要在吉时采取行动的信息,迟延将导致重大的损失。有些通过占卜而获得的信息要求人在某一特定时刻采取行动,如行星的某一特定交会的时刻。“迟延”和“等待时势改变”(第9节)可能就是指这种吉时。
9 你们若不将梦告诉我,只有一法待你们;因为你们预备了谎言乱语向我说,要等候时势改变。现在你们要将梦告诉我,因我知道你们能将梦的讲解告诉我。”
一法待你们。直译为“你们的法律是一个”。“法”也可译为“判决”或“惩罚”。
时势改变。直到国王忘记了这件事情,或他们想出了回答的话。“时势”在这里也可能指执行神明信息的吉时(见第8节注释)。
10 迦勒底人在王面前回答说:“世上没有人能将王所问的事说出来;因为没有君王、大臣、掌权的向术士,或用法术的,或迦勒底人问过这样的事。
没有人。迦勒底人被迫承认自己无法把梦说出来。他们告诉国王说,这是人所做不到的。而且从来国王向他的臣民提出过如此无理的要求。
君王、大臣、掌权的。直译为“伟大而有权势的国王”。“大王”(见王下18:28)是一个古老的巴比伦头衔。在碑文中经常有“大王,大能的王,亚述(或巴比伦)的王”这样的话。
11 王所问的事甚难。除了不与世人同居的神明,没有人在王面前能说出来。”
甚难。英文KJV版为“甚希奇”。
神明。有人从这里看出有两等神。这些哲士声称能与其中的一等交往。常人只能与另一等低级的神交往,无法接触高等的神。不管怎样,迦勒底人都暴露了自己的局限性。
也有人认为复数的'elahin(“神明”),和希伯来语复数的'elohim(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70,171页)一样,可以用来指一位神,而且和其他多神论者一样的,迦勒底人承认存在着至高的神明。不管怎样,哲士们坦率地承认更高智慧的存在,远远超越人类的智慧。这种自认无能的表白,为但以理显示他所事奉敬拜之上帝的大能提供了良机。
12 因此,王气忿忿地大发烈怒,吩咐灭绝巴比伦所有的哲士。
吩咐灭绝。判决之残忍的与当时的习俗并无不符。不同的是,国王这次所吩咐处死的是社会的知识阶层。
巴比伦。可能指巴比伦城,而不是整个巴比伦王国。
13 于是命令发出,哲士将要见杀,人就寻找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要杀他们。
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如果还没有成为“哲士”的一员,就不会被“寻找”。因此那种认为他们仍在接受培训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见但1:18注释)。他们刚毕业,所以没有被召来解梦。帝王所召见的,只是最高级的领导,即这一行业的代表人物。国王和哲士的领导都不会想到召见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就象国内的顶级专家在治疗王室疾病遇到困难时不会请教刚从医学院毕业的新医生一样。我们也不必推定但以理的课程包括驱邪和观兆的内容,象现代的评论家所认为的那样(见但1:20注释)。
14 王的护卫长亚略出来,要杀巴比伦的哲士,但以理就用婉言回答他,
婉言。亚兰语为te`em。也可译为“品味”或“辨别力”。但以理在与上司接触时表现出极大的机智。
15 向王的护卫长亚略说:“王的命令为何这样紧急呢?”亚略就将情节告诉但以理。
紧急。七十士译本为pikros,意为“苦”或“严厉”。有些学者认为亚兰语也有这样的意思,而其他人则坚持“紧急”的原义。
16 但以理遂进去求王宽限,就可以将梦的讲解告诉王。
宽限。激怒国王的原因之一就是哲士要求推迟答复(见第8节注释)。王显然仍为梦而烦恼。如果有希望解开他的心头之谜,他将是很高兴的。由于以前没有叫到但以理,王可能会认为应该给他一次机会才算公平。尼布甲尼撒以前与这位年轻的犹大俘虏接触过,显然对但以理的诚实和能力有良好的印象。但以理以前在小事上的忠心为他做更大的事情打开了门路。
讲解。但以理的要求与迦勒底人不同。哲士要求国王把梦告诉他们。但以理只是要求给予时间,并向国王保证将提供解释。
17 但以理回到他的居所,将这事告诉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18 要他们祈求天上的上帝施怜悯,将这奥秘的事指明,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与巴比伦其余的哲士一同灭亡。
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能以坚强的信心和绝对的信靠求告上帝,是因为他们尽自己所知所能地在生活上实行祂所显示的旨意(见约壹3:22)。他们知道自己处于上帝所安排的位置上,在做上天所指定的工作。如果他们以前在原则问题上妥协,屈从于宫廷中时常包围他们的试探,就不可能指望在这次危机中得到上帝如此明显的干预。请把将他们的经历与那位因轻率悖逆而放弃上帝保护的犹大先知对比一下(王上13:11-32;见王上13:24注释)。
19 这奥秘的事就在夜间异象中给但以理显明,但以理便称颂天上的上帝。
夜间异象。亚兰语为chezu,与希伯来语chazon 同源(见撒上3:1注释)。
但以理便称颂。但以理得到上帝的启示以后,首先想到称颂那位启示奥秘的主。他的榜样值得所有接受耶和华明显福气的人学习。
关于“称颂上帝”,见诗63:4注释。
20 但以理说:“上帝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因为智慧能力都属乎他。
上帝的名。这个词常用来指上帝的存在,能力和重要活动。“名”在圣经中往往与“品格”同义。
智慧。缺少智慧的人可以凭着信心祈求,从智慧的真源头领受智慧(雅1:5)。巴比伦人吹嘘他们的神明拥有智慧和知识,已证明完全不符事实。异教的神明不断地使其崇拜者失望。
21 他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
他。这个代词在亚兰语中是强调的。
时候、日期。这两个基本上是同义词。后者可能指具体的时间;前者似乎指一段时间。
废王。这里揭示了人类历史的真哲学。所有的君王和统治者最终都受一位全能之主的引导和控制(见《教育论》第173页;见第1节和但4:17注释)。
赐与智慧人。耶和华乐意将智慧赐给那些善用智慧的人。祂对但以理这样做了。现在祂也愿意对每一个完全信靠祂的人这样做。
22 他显明深奥隐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与他同居。
他显明。上帝在大自然,(诗19),在个人的经验中,通过预言的恩赐和圣灵的其他恩赐(林前12),以及祂的圣书中显示自己。
深奥。这些事情如果没有启示,人类的无法理解的。
隐秘。人类所看不见的事情在上帝的眼前是隐藏不住的(见诗139:12;约壹1:5)。
23 我列祖的上帝啊,我感谢你,赞美你,因你将智慧才能赐给我,允准我们所求的,把王的事给我们指明。”
感谢你。“你”在亚兰语中是强调的。原文的语序是:“对你,我列祖的上帝啊,我感谢。”
我们所求的。这个梦虽然已启示但以理,他并没有把荣誉归给自己,而是把与他一起祷告的朋友也包括在内。
24 于是,但以理进去见亚略,就是王所派灭绝巴比伦哲士的,对他说:“不要灭绝巴比伦的哲士,求你领我到王面前,我要将梦的讲解告诉王。”
但以理首先想到为巴比伦的哲士求情,希望取消他们的死刑。他们没有做任何可以使自己得到宽恕的事,但他们中间一位义人的存在使他们得了救。这种事经常发生。义人是“世上的盐”。他们具有防腐的特性。由于保罗在船上,水手和船上所有的人就都得救了(徒27:24)。恶人不知道自己欠了义人多少情。可是恶人却经常嘲笑和逼迫那些他们本该为自己的性命得以保全而感谢的人。
25 亚略就急忙将但以理领到王面前,对王说:“我在被掳的犹大人中遇见一人,他能将梦的 讲解告诉王。”
急忙。可能他因为谜底被揭开而十分高兴。他现在可以不用执行处死所有哲士的血腥任务了。他显然很不愿意这样做。
我……遇见。亚略似乎将不应有的荣誉归给了自己。他的话语暗示自己是好不容易才发现了一个能解国王之梦的人。亚略可能不知道但以理见过国王(第16节),所以他用这样的语气宣布自己的发现。
26 王问称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说:“你能将我所做的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吗?”
关于伯提沙撒的含义以及为什么给但以理起这样的名字,见但1:7注释。在尼布甲尼撒面前自然要用但以理的巴比伦名字。
27 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说:“王所问的那奥秘事,哲士、用法术的、术士、观兆的都不能告诉王;
哲士……不能。但以理并不想抬高自己超过哲士。他只是向国王强调向其哲士请教和求助的无效。他希望把国王的视线转到天上伟大的上帝,就是但以理所敬拜的上帝,希伯来人的上帝。而祂的子民正是国王所征服的。
用法术的、术士。见但1:20注释。
观兆的。亚兰语为gazerin,源于一个表示“切割”,“决定”的词根。一般认为指“(命运的)决定者”。这些观兆的认为自己能根据星辰的位置,通过各种计算和推测,这来断定未来的事(见但1:20注释)。
28 只有一位在天上的上帝能显明奥秘的事。他已将日后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你的梦和你在床上脑中的异象是这样:
日后。见赛2:2注释。梦中的信息是为了指教尼布甲尼撒和各国的统治者及百姓直到末日(见第1节注释)。预言的线索把我们从尼布甲尼撒的日子(见第29节注释)一直带到世界的末了和基督再来(见第44,45节)。尼布甲尼撒曾怀着忧虑的预感展望未来(见《成圣的人生》第34页)。上帝向他启示未来,不是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而是为了在他心中唤起对上天计划的个人责任感。
29 王啊,你在床上想到后来的事,那显明奥秘事的主把将来必有的事指示你。
梦中所显示未来的历史,从但以理和尼布甲尼撒的时代一直延伸到世界的末日。
30 至于那奥秘的事显明给我,并非因我的智慧胜过一切活人,乃为使王知道梦的讲解和心里的思念。
KJV版还增加了“为了他们的缘故”。七十士译本则与中文较为吻合。
31 “王啊,你梦见一个大像,这像甚高,极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状甚是可怕。
大像。亚兰语为selem,相当于希伯来语的selem。。除了诗39:6译为“幻影”外,其他地方均把selem 译为“像”,如王下11:18;代下23:17;摩5:26。
极其光耀。或如七十士译本:“外观极其显赫”。
甚是可怕。该词还出现在但7:7,19。
32 这像的头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肚腹和腰是铜的,
精金。就是“纯金”。
铜。见撒下8:8;王上7:47注释)。
33 腿是铁的,脚是半铁半泥的。
腿。似乎指臀以下的部位。第32节的“腰”是指臀以上的部位。没有说明铜腰和铁褪具体的分界线。
泥。亚兰语为chasaph。根据对其同源词的研究,chasaph 似乎是指陶制的器皿或陶器碎片,而不是指制作这些物品的泥。“泥”的亚兰语是tin,出现在第41,43节,与chasaph 连用。故本节的chasaph 译为“陶”要比“泥”好。
34 你观看,见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把脚砸碎;
凿出来。或“采出来”或“取出来”。
非人手。即不用人帮助。
35 于是金、银、铜、铁、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秕,被风吹散,无处可寻。打碎这像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
关于古代东方国家打谷的情形,见得3:2;太3:12注释。由于圣灵没有默示有关“糠秕”及其被风吹散的的意义(见太13:3注释),我们最好将之视为对真个画面的细节描写。关于打谷的一般寓意,见诗1:4注释(参太13:3;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1111页)。
36 “这就是那梦。我们在王面前要讲解那梦。
“我们”表明但以理把自己与他的朋友视位一体。他们曾和他一同恳求上帝赐下解释。但以理也许想说明他们在这件事上所起的作用(第17,18节)。
37 王啊,你是诸王之王。天上的上帝已将国度、权柄、能力、尊荣都赐给你。
诸王之王。这个称号在与尼布甲尼撒同时代的波斯国王阿里亚拉姆尼斯的铭文中也有。
天上的上帝已将……赐给。尼布甲尼撒在他的碑文里把他统治的成就归功于他的神马杜克。但以理却以一种温和的方式纠正了这一错误的观念。他声称是天上的上帝赋予国王这样的权力。
国度。尼布甲尼撒所统治的土地有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曾处在不同民族和国度的统治之下。根据《创世记》的记载,巴比伦城是挪亚的曾孙宁录所建王国的一部分(创10:8-10)。自古以来,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就存在着许多城邦。后来,一些城邦联合成为若干苏美尔人王国。在苏美尔人统治的第一阶段以后,兴起了阿卡德王国。其伟大的闪族国王包括撒珥根一世和纳拉姆辛。但这些闪族人再次被古提人,以拦人和苏美尔人等民族所取代。这些民族又被建立古巴比伦帝国的闪族人所取代。古巴比伦帝国在后先祖时期十分兴旺。这个亚摩利人帝国最重要的国王是汉穆拉比。它象撒珥根一世的阿卡德帝国一样,控制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并扩大到叙利亚。后来美索不达米亚被何利人和加瑟人所攻占,巴比伦的重要性就比不上强大的赫梯帝国和埃及帝国了。此后,在北美索不达米亚兴起了另一个世界强国,就是亚述帝国,再次把美索不达米亚和西亚与地中海统一起来。经过亚述帝国一段时期的统治,巴比伦在迦勒底人的领导下取得了独立,再次夺取了世界的领导地位。尼波布拉色(公元前626-605年)是迦勒底或新巴比伦帝国的创建者。该帝国在尼布甲尼撒时期(605-562 公元前)达到鼎盛,一直延续到公元前539年被玛代人和波斯人所征服(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92-94页;《SDA圣经注释》卷三第45-50页)。
38 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兽,并天空的飞鸟,他都交付你手,使你掌管这一切。你就是那金头。
地的走兽。见耶27:6;耶28:14;参创1:26。本节正确描述了巴比伦在尼布甲尼撒时期的统治状况。撒缦以色三世所说的话,证实了古代国王把动物界也包括在其统治范围的做法:“喜欢我祭司职务的尼努尔塔和帕利勒把地上的走兽都赐给我。”
以下所谓东印度王朝碑文的引文,是证实但以理对尼布甲尼撒的征战所作描述的典型考古证据:
“我在为他(马杜克)进行崇高服务的时候,穿越了遥远的国家,从上海(地中海)到下海(波斯湾)的偏僻山岭,险峻的路径,阻塞的道路,在那里步伐受阻,无落脚之处,经过地图上未曾标出来的路径和荒凉的道路。我镇压悖逆的人,俘虏我的敌人,在那地确立了公正,提高百姓的地位,从百姓中的坏人和恶人远远驱逐。”
你就是那金头。尼布甲尼撒是新巴比伦帝国的化身。巴比伦的军事征战和建筑辉煌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他的能力。
金。装饰巴比伦用了大量的黄金。希罗多德曾用华丽的辞藻描写金子如何在巴比伦城的神庙中闪闪发光。神像,神座,桌子和坛都是用金子打造的(希罗多德,I.181,183;iii.1-7)。先知耶利米把巴比伦比作金杯(耶51:7)。普林尼描写祭司的衣袍是用金丝织成的。
尼布甲尼撒在古代国王中是出类拔萃的。他给他的继承者留下了一个强大而繁荣的王国,正如以下的碑文所说的:
“从上海到下海(以下毁了一行字)……就是我主马杜克所交托我的。我使……巴比伦城在所有的国家和一切人类的住所中成为最重要的。我使它的名在众圣城中成为最值得赞美的。……我主尼波和马杜克的圣所(作为)智慧的(统治者)……总是……。
“那时,黎巴嫩,(香柏树)山,马杜克的茂密森林,其气味是甜美的,其高大的香柏树,其出产,是其他的神想不到,其他的王得不到的。……我的尼波马杜克想对天地主宰的宫殿进行合适的装饰。曾有外敌统治(这黎巴嫩)并抢劫其财富,其百姓被驱散,逃到远方。我(靠着)我主尼波和马杜克的大能,组织(我的军队出征)黎巴嫩。我到处消灭其敌人,使那个国家幸福。我把它被驱散的百姓都领回安居之所。(我所做的事)以前的国王没有做过。我穿过险峻的山脉,凿开磐石,打通道路,我为(运输)香柏树而修建了一条笔直的道路。我使亚拉赫图漂下来运给我王马杜克。高大结实的香柏树,珍贵美丽,质地黝黑,为黎巴嫩所盛产,像芦苇竿一样在河里运输。我在巴比伦(储存)桑木。我使黎巴嫩的居民安全生活,不受任何人骚扰。为了不使任何人做伤害(他们)的事,我(在那里)立了一个石碑(证明)我(是)永远的王”(《古代近东文献》,第307页) 。
39 在你以后必另兴一国,不及于你;又有第三国,就是铜的,必掌管天下。
另兴一国,不及于你。正如银子不及金子,玛代波斯帝国也不及新巴比伦帝国。
有些注释家认为“不及于”是指“在大像上的位置较低”。该词确实有“往下”的意思。但在本节中但以理不是指各种金属的位置,而是指各国的地位。对比两个国家,我们就会发现后者虽然领土更大,但在奢侈和华丽方面确实要逊色一些。玛代和波斯的征服者接受了先进的巴比伦文明,因为他们自己的文化比较落后。
但以理预言中的第二个国家有时称为玛代波斯帝国,因为它开始时是玛代和波斯的联合体。它包括原来的玛代帝国和波斯征服者居鲁士新政府的领土。第二个国家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只是玛代帝国,而波斯则为第三国。玛代帝国与新巴比伦帝国是同时代的,而不是它的接续者。玛代比巴比伦先落入了波斯人居鲁士的手中。伯沙撒死后,玛代人大流士“立为迦勒底国的王”(但9:1)并不意味着在巴比伦之后和波斯人以前,有一个独立的玛代帝国(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48-56,94-96页)。玛代人大流士是在真正的征服者居鲁士许可下统治巴比伦的(见第6章补充注释),但以理显然知道这一点。《但以理书》一再指出大流士所代表的征服巴比伦的国家是“玛代人和波斯人”的国家(见但5:28;6:8,28注释),并在其他地方把这个二合一的帝国描写为一个兽(见但8:3,4注释)。
玛代人和波斯人的来源不明,但据认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些雅利安部族在玛代人率领之下开始从现今的俄罗斯南部向后来的波斯北部迁移,在那里首次出现在历史中(见创10:2注释;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50,51页)。这些雅利安部族中也有波斯人。他们在公元前九世纪后期在靠近以拦的扎格罗斯山脉定居。大约到了公元前675年,他们的统治者才把自己确立为安申城的王。他和他的后代进行默默无闻的统治。在公元前六世纪初,他们是玛代王的属王。在庞大的玛代帝国中统治着一个边塞的小城邦。这时的玛代帝国在巴比伦帝国的北部和东部统治着小亚细亚东部(见《SDA圣经注释》本卷417页地图;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50,51页)。
公元前553或550年,居鲁士作为从属玛代帝国波斯王,打败了玛代的阿斯提亚格斯。于是原来处于从属地位的波斯人成了玛代帝国的主要势力。由于从居鲁士的时代开始,波斯人成了统治势力,因此人们通常称这个国家为波斯帝国。但玛代原来的名望反映在但以理和以后的时代(斯1:19等)称巴比伦的征服者为“玛代人和波斯人”这句话中。(斯1:19等)。在征服了巴比伦以后玛代人大流士所获得的荣誉地位,表明了居鲁士对玛代人的尊重,甚至是在他自己掌握了实际权力之后(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51-53,95,96页)。
多年以前,先知以赛亚在圣灵预言的引导下,曾描写了居鲁士的工作(赛45:1)。这位玛代的征服者很快就打败了周边的部族,统治的区域从北方的亚拉腊山到东南的巴比伦和南方的波斯湾。为了壮大自己的帝国,他于公元前547年打败了吕底亚富有的克罗伊斯,并在公元前539年智取巴比伦(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51-55页)。居鲁士承认是耶和华赐给他这些国土(代下36:23;拉1:2)。关于这个帝国相应的预言,见但7:5;8:3-7;11:2注释。
第三国。在玛代波斯帝国以后的是亚历山大及其继承人所建立的希腊(或马其顿)帝国(见但8:20,21)。
希伯来语中表示希腊的词语是Yawan(雅完)。他是雅弗的儿子。在家谱中,雅完的名字排在玛代人的祖先玛代之后(见创10:2注释)。大约在以色列人定居迦南的时候,那些后来被称为希腊人的印欧部族一批又一批地迁移到爱琴海地区(包括希腊本土,海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征服或赶跑了地中海原来的居民。这些迁移动与海上民族(包括非利士人)进入地中海东部沿海的活动有关(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27,33,34页)。史籍证实,爱奥尼亚的希腊人早在萨姆提克一世的时代(公元前663-610年)就出现在埃及,在尼布甲尼撒统治时(公元前605-562年)出现在巴比伦。
希腊曾分为许多小城邦,语言统一,行动却不一致。当我们想到古希腊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公元前五世纪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文明黄金时代。希腊文化的这一鼎盛时期,源于大约王后以斯帖的时代希腊各城邦最大可能地联合起来成功地抵御波斯的进犯。关于波斯战争,见但11:2注释;又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59-62页。
但8:21所提到的“希腊”不是指古典时期希腊的各个城邦,而是指后来征服了波斯的马其顿王国。马其顿人是希腊本土北边的一个同种民族。他们征服了希腊各个城邦,首次把它们联合成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亚历山大继承他父亲新扩建的希腊马其顿王国,向东扩张马其顿的领土和希腊的文化,征服了波斯帝国。预言描写希腊是在波斯之后,因为希腊是在马其顿帝国形成后才成为一个统一国家,取代波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相关的预言见但7:6;8:5-8,21,22;11:2-4注释)。
波斯帝国最后的国王是大流士三世。他在格拉尼卡斯河(公元前334),伊苏斯(公元前333年)和阿比拉或高加梅拉(公元前331年)等战役中所被亚历山大打败。关于亚历山大和希腊君主时期,见但7:6注释;又见《SDA圣经注释》卷五有关于两约之间历史的论文。
铜的。见撒下8:8注释。希腊士兵以他们的铜制盔甲而著称。他们的头盔,盾牌和战斧都是用铜制的。希罗多德告诉我们,埃及的萨姆提克一世从入侵的希腊海盗身上,看到了“铜人从海而来”的预言的应验(希罗多德,I.152,154)。
掌管天下。历史文献告诉我们,亚历山大的统治包括马其顿,希腊和波斯帝国,以及埃及,并向东延伸到印度。这是当时古代世界最大的帝国。“掌管天下”是指地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它,而不是说它包括了整个世界,回当时的已知世界。“世界大国”可以定义为超越所有其他国家,战无不胜的国家,而不一定指实际上控制整个已知世界。古代统治者经常采用夸张的话语。如居鲁士自称为“世界的王,……(地上)四方的王”。薛西斯自称为“大王,万王之王,……如此广大之地的王”。
40 第四国,必坚壮如铁,铁能打碎克制百物,又能压碎一切,那国也必打碎压制列国。
第四国。不是指后来分裂了的亚历山大帝国,而是指下一个征服马其顿的帝国。但以理在其他地方用代表希腊的公山羊的四个角(但8:22),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兽来,表示亚历山大帝国所分裂的希腊诸国(参豹的四个头;见但7:6注释)。
这个接续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残部的国家显然就是吉本所称“铁王国”的罗马,尽管它开始成为世界最强国家的时侯并不是一个王国。早期的罗马是由一批批进入意大利的拉丁部族所定居,其年代要比传说中的公元前753年早得多,大约是在其他印欧部落到希腊定居的时代。从大约公元前八世纪到五世纪起,拉丁城邦被附近的埃特鲁斯坎国王所统治。罗马文明深受公元前十世纪来到意大利的埃特鲁斯坎人所影响,特别是受到两个世纪后来到这里的希腊人的影响。
罗马城邦约于公元前500年成为一个共和国,并延续了近五百年。到了公元前265年,整个意大利受罗马的控制。到了公元前200年,罗马战胜了她强大的北非死敌迦太基(迦太基原为腓尼基人的殖民地)。从此她成了地中海西部的主人,比任何东方城邦都更加强大,尽管她暂时还没有控制它们。此后,罗马先是控制,然后相继吞并了亚历山大的继承者幸存的的三个王国(见但7:6注释),成为继亚历山大之后的又一个世界大国。第四个帝国是四个中延续时间最长,幅员也最辽阔的,在公元二世纪从英国一直扩展到幼发拉底河。相关的预言,见但7:7注释。
打碎。我们所有的罗马历史知识都证实这段话。罗马借着武力或军事威慑夺取领土。起初她为生存,与她的对手迦太基进行斗争而介入国际事务。她发动了一场又一场战争,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最后成为地中海地区和西欧不可抗拒的征服者。在基督教纪元之初和稍后的一段时间里,罗马军团以铁的力量维护了罗马的安宁。罗马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41 你既见像的脚和脚指头,一半是窑匠的泥,一半是铁,那国将来也必分开。你既见铁与泥搀杂,那国也必有铁的力量。
脚指头。但以理虽然提到脚指头,却没有叫人注意其数目。他只说国家将要分裂(见《证言》卷一第361页)。许多注释家认为脚指头大概是十个,相当于但7章第四兽的十个角(见但7:7注释)。
泥。见第33节注释。罗马失去了铁的韧性和强度。她的其继承者显然十分软弱,象泥和铁搀杂。
42 那脚指头,既是半铁半泥,那国也必半强半弱。
半强。这些蛮族王国在军事强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正如吉本所说“法兰克人和西哥特人强大的王国,以及苏维人和勃艮第人软弱的王国”。
弱。直译为“易碎的”,“脆弱的”。
43 你既见铁与泥搀杂,那国民也必与各种人搀杂,却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铁与泥不能相合一样。
与各种人。KJV版为“人的后裔”。许多注释家认为这是指王室联姻。但这句话的含义可能要广泛得多。“人”的原文是'enash。这句话也可能泛指人口虽有流动,仍保持着民族的特性。原来的七十士译本与马所拉文本有所区别。第42和43节为:“脚指头一部分是铁,一部分是陶瓷。那国必一部分强,一部分破碎。正如你看见铁与陶瓷搀杂,各国(或各世代)也必混合,却无法取得一致,友好相待,正如铁与泥不能相合一样”。狄奥多蒂翁的《但以理书》译本几乎完全取代了原来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更接近马所拉文本,但也有一些区别:“脚指头一部分是铁,一部分是泥,那国必一部分必强,一部分破碎。因为你看见铁与陶瓷搀杂,人的后裔中也必搀杂,但他们必不能相合,正如铁与陶瓷不能搀杂一样。”
很难评价七十士译本中任何一句话语的权威。所以我们无法了解上述译文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但以理的原话。有趣的是最近发现的彻斯特比提草纸,在标为公元三世纪初的《但以理书》部分里,含有原来的七十士译文,而不是狄奥多蒂翁的译文。
却不能……相合。但以理的预言已经并将继续经受时间的考验。世界上有些国家很软弱,有些国家很强大。但他们的民族特性一直很顽强。想把从第四个帝国出来的不同国家联合为一个大帝国的多次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有些国家暂时可能联合起来,但这种联合并不安宁和持久。
列国中间也有过许多政治联盟。有远见的政治家千方百计想建立一个由多国组成的,能够成功运作的联盟,但所有这些尝试的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
这段预言并没有宣称各国之间不会有暂时性的军事或政治联盟。它只是说如果尝试建立这样的联盟的话,成员国之间不可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们将继续相互怀疑和不友善。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联盟是注定要瓦解的。所以某些独裁者或国家的暂时成功,不能证明但以理预言的落空。最后撒但真地会把各国暂时联合起来(启17:12-18;参启16:14;《善恶之争》第624页)。但这个联盟将是十分短暂的。各个成员很快就会内讧起来(《善恶之争》第656页;《早期著作》第290页)。
44 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
许多注释家试图把预言的这一细节解释为基督第一次降临,以及随后世界被福音所征服。但这“国”不会与四个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同时存在。它应该在半铁半泥阶段的后面来到。而基督降世时那个阶段还没有来到。当时上帝的国仍在未来,正如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上向祂的门徒所说明的(太26:29)。它将于基督在末日审判活人与死人时建立起来(提后4:1;参太25:31-34)。
45 你既看见非人手凿出来的一块石头从山而出,打碎金、银、铜、铁、泥,那就是至大的上帝把后来必有的事给王指明。这梦准是这样,这讲解也是确实的。”
石头。亚兰语为'eben,和希伯来语里的'eben一样。指石板,投掷的石头,凿出的石块,石器皿和宝石。常用来指上帝的“磐石”(申32:4,18;撒上2:2等)译自希伯来词sur, 而不是'eben。我们无法确定但以理用来指上帝之国的表号与其他地方所用的磐石或石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以理所提供的解释本身就说明了这个表号。
非人手。这个国度不是出于人的,也不是藉着人手的技能,而是藉着上帝大能的手建立起来的。
46 当时,尼布甲尼撒王俯伏在地,向但以理下拜,并且吩咐人给他奉上供物和香品。
俯伏在地。表示敬重。在《旧约》里经常有这种表达尊敬的方式。
下拜。亚兰语是segad。似乎指真的下跪。王已经俯伏在地,不只是鞠躬而已(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49页插图,示意一个恳求者在国王面前下跪)。Segad 在但3章中指国王下令,但被希伯来人拒绝的对金像的跪拜。希伯来语中的“供物”和“香品”与“奉”结合起来,也有很强的敬拜之意。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但以理是否阻止了这些举动。圣经的记录只是说尼布甲尼撒吩咐向但以理奉上供物和香品,没有说这些指示被实际执行了。但以理很可能机智地让人注意到他已经正面肯定的事实,就是启示来自天上的上帝。他领受这启示不是因为他有超人的智慧(见第30节注释)。
鉴于彼得推却哥尼流的跪拜(徒10:25,26),保罗和巴拿巴拒绝路司得人的崇拜(徒14:11-18),以及天使责备约翰俯伏在他脚前敬拜(启19:10),许多人认为但以理不太可能允许国王拜他。也有人推测,既然上帝接纳人按自己的最大亮光所表达的诚意,就可能指示但以理不要干预此事。许多注释家接受哲罗姆的说法,认为尼布甲尼撒不是在敬拜但以理,而是通过但以理敬拜他的上帝。他们还提出约瑟弗斯有关亚历山大大帝在犹太大祭司面前下拜的记录。当国王的将军帕尔梅尼奥询问此举的意义时,亚历山大回答说:“我没有崇拜他,而是崇拜那位任命他为大祭司的上帝”(《上古史》xi.8.5)。但严格地按十诫中第二条诫命的意义来说,这种举动确实存在问题。
尼布甲尼撒并不认识真神,更不知道如何敬拜祂。迄今为止,他对上帝的了解仅限于但以理的生活所反映的上帝品格,以及但以理所告诉他有关上帝的事。尼布甲尼撒完全有可能视但以理为“不与世人同居的神明”活代表(第11节),于是想用敬拜但以理的举动来表达他对但以理之上帝的尊崇。尼布甲尼撒无疑尽最大的努力,按照自己的认识,表达他的感激,并尊崇那位为如此明显地展示自己智慧和能力的主。
供物。与该亚兰词语相对应的希伯来词语通常指素祭(见但9:21注释)。
香品。就是香。
47 王对但以理说:“你既能显明这奥秘的事,你们的上帝诚然是万神之神、万王之主,又是显明奥秘事的。”
你们的上帝诚然是万神之神。本句采用了最高级。尼布甲尼撒曾称他保护神马杜克为“万神之主”,现在居然承认的但以理的上帝远远超过巴比伦一切所谓的神明。
万王之主。尼布甲尼撒显然知道“万王之主”在巴比伦创造的故事里是马杜克的称号。他每年元旦都要从马杜克那里重获王权。他自己也是以马杜克的儿子那波(Nabu)命名的。那波是负责记录命运之版的。
尼布甲尼撒本身就具有超人的智力和学识。他要求宫廷的官员接受专业的训练(但1:3,4),并能评估他们的“智慧聪明”(第18-20节)。虽然尼布甲尼撒对真神的观念并不全面,但他现在得到了无法反驳的证据,证明但以理的上帝与哲士或巴比伦的神明相比,具有无限的智慧。以后的经历将使尼布甲尼撒进一步了解上帝的品性(见但3:28,29;4:34,37注释;另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751页)。
48 于是王高抬但以理,赏赐他许多上等礼物,派他管理巴比伦全省,又立他为总理,掌管巴比伦的一切哲士。
总理。但以理解梦不是为了得到国王的奖赏。他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在国王和所有的巴比伦人面前高举上帝。
49 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管理巴比伦省的事务,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
但以理求。但以理没有陶醉于所得到的尊荣。他没有忘记他的朋友。他们曾与他一同祈祷(第18节),所以也要与他一同分享奖赏。
朝中。这是东方国王施行审判和召集重要会议的地方(见创19:1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