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先知耶利米书是出现在犹大国被掳以前与被掳之时,即亚述与巴比伦时代。在他以前为先知的有约珥、阿摩斯、何西阿、以赛亚、弥迦、拿鸿。与他同时的,有西番雅、哈巴谷、俄巴底亚。被掳时,有以西结、但以理。其任先知时,身历五王,即约西亚、约哈斯(王下23:30)、约雅敬(王下23:34)、约雅斤(王下24:6)、西底家(王下24:19)。乃大祭司希勒家之子,世居亚拿突城——即祭司城——去耶路撒冷约三英里。年尚幼冲,即被召为先知,为祭司。
一、著者 论者皆以此书系出自先知耶利米的手笔,或由巴录代书。其书出现虽较数卷小先知书为迟,如弥迦,拿鸿、何西亚、约珥、阿摩司等;只以编辑旧约先知书之次序,与编辑新约书信之次序略同,即多侧重于书卷篇幅之长短,遂将本书列于先知以赛亚书之后,而为四大先知书之一。其实他与以赛亚相去约百年,其乃于约西亚王十三年被召,时约西亚王仅20岁(代下34:l-7);约西亚从在位十二年起,即整理国事,力求振兴,王与先知一对少年,同心实行神旨,当然是国家前途的大希望了。耶利米之于约西亚,亦正像以赛亚之于希西家。
二、要旨 解经者每以本书之要旨即犹大之“败亡与复兴”;或以本书要旨为“失败”,且耶利米为“失败之先知”,或“流泪之先知”。以其目睹当时会众及君王并教中之先知祭司等,上下一致犯罪悖逆,遂痛斥君民之非义,预言将来的灾祸,泣涕悲痛,苦口热衷,耿耿忠心。谆谆劝导,或罕譬而喻,或直言责斥,奈民众多轻蔑诽笑。于约西亚王改革国事之时,耶利米多缄默不语,殆约西亚战殁以后,犹大国事已不可收拾,值此国家多难,政治日非,民俗淫恶,已不堪言状,遂不得不以上主之言晓谕民众。所可惜者,不论先知祭司,以及民众,不但不听信他的话,反群起而执之,言其罪不容于死;幸有方伯救护,得免于难。于耶路撒冷首次被掳后,以其深明神旨,深知主心,即于愁云凄雨中,畅论其训慰民众的预言;以国家所遭惨苦,无一而非隐有神的美意,借此训教惩责,使会众知所悛悔。从先知所流的“眼泪”,即可看见神的心;以耶利米的眼泪,正可表现神的爱心,神对于失败、强项、应受责罚的子民,在责罚之时,仍是严中有慈,“你们受苦,我也一同受苦。”耶利米的眼泪,也可代表他本国人的良心,虽当时会众的良心已丧尽。麻木,昏睡,但在先知之清醒,则不能不为国民之罪痛哭悲伤,良心直觉受神责罚是应当的。公义之神,固不能不责罚悖逆的子女;即慈爱的神,亦决不能任凭其所爱的儿女甘自丧亡。国民因罪受罚,是合乎公义,合乎真理,且是合乎爱律与因果律的。
三、特征 耶利米为先知,不是仅用口讲,他是一个现身说法的讲道家,少有先知像他。他用个人的生活经历,表验他所传的信息。
(一)他是一个自幼年就为先知的——他自幼年即为先知(1:5-7),负了神家的重轭,正如其自言“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哀3:27)此重轭即其所负的“职务与艰苦”。先知以赛亚任职之始,神尝以祭坛上所取之炭火,洁除他的污秽(赛6:7);先知耶利米,因年尚幼冲,未犯多罪,神即以手按其口,使其能言神言(1:9)。
(二)他是一个长时问为先知的——自幼小任先知之责,以后继续为先知,至少有四十年之久,其间亦经过无道的昏君。其任先知之始,曾如和风吹煦,继而有暴风簸扬。其任先知四十年时,耶路撒冷即被掳。当神的仆人摩西,率领会众经过大而可畏的旷野,历四十年之久,终至会众进了迦南。但先知耶利米,带领会众所尽了这四十年艰苦悖逆的经过,竟然被掳至巴比伦去,这是何等可叹的事呢!
(三)他是一个痛责会众罪过的先知——是奉神命所差,直言百姓的罪过,或责或劝,毫无掩饰。人或以其所发之言太粗率,不像以赛亚等之文雅。直言人过,像以利亚。先锋约翰,正是先知的本色。
(四)他是一个多流泪的先知——为国民的罪孽和悖逆流泪,为国家的危亡,并将要受的刑罚流泪。人们认为他像耶稣(太16:14),正是因为他多流眼泪,而为一个“忧伤的人”。
(五)他是一个多经患难的先知——他受自己百姓的迫害,实胜过一切的先知,因他所处的时局,正在国家丧亡,国民被掳之时。会众对于他,几乎像犹太会众对于耶稣。“他们不得神的喜悦,且与众人为敌……常常充满自己的罪恶。神的忿怒临在他们身上,已经到了极处。”(帖前2:l5-16)
(六)他是一个多用比喻表演的先知——如埋在地里的麻布带(13:1-11)。打碎一个瓦瓶(19:1-l3)。试验利甲族人(35章)。绳索与轭加于自己的颈项上(27章-28章)。买了一块田地(32:6-15)埋藏石头(43:8-l3)。
(七)他是一个万国的先知(1:5)——耶路撒冷被掳后,余留的会众既不听劝。又要逃往埃及,并且亦强迫耶利米,把他带往埃及。他即继续尽先知的本分,且为列国说预言。以后即在埃及被人用石头打死。传言当亚力山大胜过埃及时,即将耶利米的骸骨带到亚力山大城,以礼而葬之。并传言其被迫胁去埃及之先,曾将约柜香坛等暗藏尼渡山洞中,而塞其洞口。有人追寻之,耶利米怒责之日:“约柜等已藏匿,必待选民被掳面归时,始再出现。”此传言能否证实,尚未可知。
四、体裁 本书体裁,特别又特别,多是指摘,劝告,伤感,弹劾,把历史与警劝并哀感相混合。细论之可作数种读法:
(一)可作历史读——书内包含世界大事,如发现律法书;米吉多之大战事(王下23:29);尼布甲尼撒王之攻犹大;约雅敬之残暴{耶路撒冷之被掳;以及掳后之景状。
(二)可作预言读——论耶路撒冷之被掳,70年以后之旋归,连圣殿之器具亦带回(27:21-22);论巴比伦及犹大之前途;并在埃及预言列国。
(三)可作传记读——如耶利米、巴录、约西亚、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及尼布甲尼撒等。
(四)亦可作神道学读——如书中论及神的国度、罪孽、悔罪、赦罪、罚罪、弥赛亚、新约、救赎、利甲族守约致福等事。
(五)或可作先知的自传读——读耶利米书,宛如读一本耶利米传,看见他如何自幼被神选召,任劳任怨,苦口热血,破除情面,忠心耿耿,百折不挠;全书始终表现他的人格、心性、多情、多虑、忍耐、忠实,饱经忧患,历尽艰苦,勇敢的毅力,牺牲的精神;他的环境、使命,内忧外患,受人藐视,被人迫胁等,许多地方不但可作传道人的模范,亦可作为耶稣的预表(太16:l4),他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为了救国和效忠于神所委托他的使命,不得已而离开家庭,牺牲结婚的快乐。在那些刚愎怨愤的民中,只身无助地去反抗王室与贵族。他的主张好像是不爱国,且是服从巴比伦的,因此他受了种种迫害与侮辱。反对他的人,要设法害死他,所以他屡次受着鞭笞和陷于缧线之中;且拿卖国的名义,把他下狱,并将他下在淤泥阱中,要活活地饿死他。他几次想要放弃他的工作而永不再开口,但他因被对于神的忠心与爱国热忱所驱使,而欲罢不能,他说:“我若说:我不再提耶和华.也不再奉他的名讲论,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29:9)他与神有密切的交通,常同神理论与争辩,他除了宣传神的使命外,还把他与神灵变的秘密表现于人。他的工作中,像是时有失败,但他的失败与他的成功对于我们有同等的价值。在他的信仰经验里,表现宗教是个人对于所信仰之神的关系。他受了过去的先知一一特别是何西阿一一的影响,他把这影响转而又影响了以西结等。他是诸大先知中最大的先知,他常洒爱国的热泪,在他的忧痛悲苦中,却是充满了大丈夫的气概,表现了神忠仆的精神。
五、分段 本书全卷次序不易分段,囡其记事法乃将预言、历史、劝告、并指摘等,随心灵的感发,而并录之;并非是拉杂,乃有其特殊的原因。其中1至19章,是他劝责会众最重要的发言,为以利亚敬王所焚毁,后又重写者。
今依其大概次序,分段如下:
(一)一种分法:
1、自被召至首次被掳(1章-29章)
2、自首次被掳至圣殿被焚——二次被掳(30章-39章)
3、自圣城被焚至下埃及(40章-42章)
4、在埃及之事(43章-45章)
5、预言列国(46章-52章)
6、总结语(哀歌)(1章-5章)
(二)二种分法
1、圣城倾陷以前的预言
(1)约西亚王在位时 一次发言,2至6章,论犹大之罪,劝诲与警责。二次发言,7至9章,先知之悲哀与痛苦。三次发言,10至12章,斥责会众拜偶像,令神失望。
(2)约雅敬王在位时 解经者或以利雅敬王所焚的圣经,、其中有一部分,即13至19章,是在约雅敬王时。此外20、22至23章、25至27章、35至36章、45至49章,皆约雅敬王时之预言,为斥责假先知,预言犹大将遇的刑罚,巴比伦的掳掠,为讲真理而遇苦难。
(3)西底家王在位时 21、24、28至34章、37至44章、50至51章,先知所讲的预言,即预言耶路撒冷被毁,西底家被掳国亡,巴比伦的报应,犹大之恢复。
2、圣城倾复以后的预言
(1)对于在犹大之余民(40章-43:3)
(2)对于在埃及的余民(43:4-44章)
(三)三种分法
1、被召为先知(1章)
2、劝慰犹大人(2章-20章)
3、痛责诸领袖(21章-23章)
4、圣城倾陷(24章-29章)
5、预言圣城复兴(30章-33章)
6、自首次被掳至二次被掳(34章-39章)
7、圣城被焚以后的预言(40章-5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