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导论

一、来历

     耶利米生于以赛亚后一百年,是祭司之子。约二十岁时蒙召作先知,经历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王在位时期,和被掳后的一段日子,工作四十余年。与他同时作先知的,在被掳前有哈巴谷、西番雅,被掳后则有以西结、但以理。

    他为了尽先知的职任和见证而终身未娶,当时犹大国全国上下都离弃真神、崇拜偶像道德败坏,外有强敌、内有忧患,国势日衰、陷入绝境,虽约西亚在位时曾一度复兴、政治修明、宗教兴旺,但也流于表面改革,人民并未真正悔改,以致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以后的诸王更是昏庸无道,每况愈下,而巴比伦继亚述兴起,屡加入侵攻取,直到将就大国灭亡,君民三次被掳到巴比伦。

    此时先知耶利米奉神差遣,加以斥责和警戒,并预言其未来,后由巴录记于书卷上,另外又在埃及流亡时写下被掳后的经过。包括的时间约有四十一年,自主前629至588年,其中有历史、预言、警告、传记,特别有他个人的自传和描述他内心的经历。相传耶利米最终在埃及被暴民用石头打死而殉道。

    本书的内容并非严格地按年代排列,乃随圣灵的感动而写,有的未注明日期,是由巴录记录而编成。

 

二、主旨

    本书主要的内容是严责犹太人的罪恶,包括君王、先知、祭司和百性,他们虽是神的选民,但除非他们悔改归神,听从他的话,才可得拯救,否则巴比伦必来加以毁灭。但百姓并未悔改,仇敌必来,所以劝他们要向巴比伦投降,因这乃神手中的工具,为要管教他的百姓。耶利米因此更为官民所不容,且视之为卖国者,但他仍忠心传神的话,并且预言被掳有七十年之久、余剩之民将要回国复兴,并预言神对列国的审判以及弥赛亚的来临。

    书中特别表达神对他子民的罪恶不得不罚,却仍对他们有慈爱和怜悯之心。先知自己就代表了这种心情,为百姓和圣城的罪恶和沦丧极为忧伤、痛苦,被称为「流泪的先知」,他被国有五次之多,受尽折磨、厌弃、逼迫,但仍忠心传神的话并为之代求。他有预表耶稣基督的意义(太十六14),他的忠心、顺服、忍耐、受苦都是作神仆人的榜样,信息虽然被拒绝,但有长远的价值。

    本书被新约圣经直接引用有十处。有关新约的应许即出自耶利米(耶卅一31-34),本书记载他的祷告也有十二次之多(耶一6,四10,十6-10、 23-25,十二l-4,十四7-9、13-22,十五15-18,十七12、14,十八19-23,廿7-13,卅二16-25)。本书呼召「回来」有四十七次,表明神的慈爱和怜恤。「耶和华」在本书共出现约七百次,可见一切在乎神,凡事以他为前题。

    本书最中心的信息是要叫人认识神、听神的话、谨守他的吩咐、遵行他的旨意,所有人的祸福都在于此。可惜今天的教会和神的儿女并没有重视这一点,将圣经—一神的话当作平常,对圣灵的教训不加理睬,这与神完全对立、相背,几乎成为神的仇敌。耶利米是神所兴起作时代的先知,是黑暗中的光,是神独特的见证,是这个时代所最缺少的。愿神兴起有人像他,不避艰险,忠心传神的话,不辞辛劳,流泪为人代求,愿神的旨意得以成就。

 

三、分段

    (一)耶利米的蒙召(耶一)

    (二)关于犹大的预言(耶二~卅三)

      1.劝勉(耶二~二十)

      2.警戒(耶廿一~廿九)

      3.安慰(耶卅~卅三)

    (三)历史的叙述(耶卅四~四十五)

      1.亡国之前(耶卅四~卅八)

      2.亡国之后(耶卅九~四十四)

      3.劝慰巴录(耶四十五)

    (四)关于列国的预言(耶四十六~五十一)

    (五)历史附录(耶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