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1

             苦难、不幸、动乱

 

  耶利米书第二十六章

约雅敬可能是犹大诸王中最卑劣的一个。约瑟夫说他秉性不公,作恶多端;既不敬畏神,也不以公平待人。他可能多少受到其妻尼护施他的影响,尼护施他的父亲就是那位曾参与杀害乌利亚阴谋的以利拿单。“约雅敬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王下二十三36)。

显然耶利米和约雅敬之间冲突迭起;或许最早的冲突是导因于约雅敬为自己建筑宫殿一事。虽然约西亚败死于埃及人手下之后,他的国家被埃及搜刮了四万至五万英镑的钱财,当时犹大已笼罩在灭亡的阴影中,约雅敬却仍大兴土木,为自己建筑堂皇华丽的王宫,有宽敞的窗子,香柏木的地板,朱红色的内部装璜。正如以利亚对抗亚哈王一样,耶利米也用严厉的语气对抗这位年轻的王:“那行不义盖房,行不公造楼,白白使用人的手工不给工价的,有祸了……惟有你的眼和你的心,专顾贪婪,流无辜人的血,行欺压和强暴”(耶二十二1317)。他又提醒王,约西亚的宝座不是建立在华丽的王宫上,而是建立在他为贫苦穷乏人伸冤的公义上。

这样一位暴君必然对胆敢扬声指责其罪行的人萌生无限仇恨;就像希律对待施洗约翰一样,约雅敬也毫不犹豫地欲用流血手段来止息那照明他恶行的光。不久前乌利亚的死即是一例,他和耶利米一样厉言指责耶路撒冷和其居民,结果引起王和众人的愤怒;他不得不逃亡埃及,约雅敬却差人将他从埃及带回,用刀杀了他,把他的尸首抛在平民的坟地中。耶利米也不能指望王在对付他的时候,会心生任何悔意。但是至少当时他的安全较乌利亚有保障,因为贵族中有一些他的朋友出面保护他,其中一位就是沙番的儿子亚希甘。

一、神的使命。在圣灵的感动下,耶利米来到神殿的院中,向从犹大各城前来敬拜的众人说话。他的话没有一句能止住不说。我们都或多或少会感受到里面的催促,有时很难分辨那些是出于我们本性的冲动,那些是从基督的灵的。只有在后者的情形下,事奉才有果效。我们暂且来思考一下,人的心如何能成为神倾倒他思想的媒介,以及我们辩认他的催促之方法。

我们的一切活动中,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血气”了。它狡猾而致命的影响力无孔不入。我们的生命未更新前,天天必须遇见它,它的情欲会将自己暴露出来。我们有了新生命之后仍会遇见它,它不断在我们生命中与圣灵为敌,阻挡他恩慈的能力。最让我们困扰的是,“血气”也会激励我们尝试去追求圣洁,去过献身于主的生活。保罗称此为血气和神圣洁律法之间不可能的联合,其结果只有带来死亡。最后,在基督徒事工上我们也会遭遇它,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事奉上,也有要出名,要把事情作得最好的念头。这些念头会造成我们灵里面的不安息,使我们忽略了灵命进深的问题,就给血气在我们事奉工作的每一方面,开了大门,使它可以肆虐。

解决这个难题只有一个方法。惟有借着十字架和坟墓,我们才能脱离这种血气的邪恶权势。耶稣在十字架上,以血气罪身的模式死了,神既在一切血气和肉体的表现上写下他的咒诅;我们只需接受十字架和神的判决,躺在墓里,在那儿人类野心、谄媚的声音无法追随;我们以死亡的沉默来抗议工作中自己邪恶本性。然而,我们不是永远留在那里,而是靠着圣灵的恩典进入复活的光中,在那儿我们只看见他的面容,只听见他的声音,在与神交通的宁静中,我们的灵就能辨别主的心意。

二、信息与接受。耶利米奉命在这个重要场合向全地的人提出双重呼吁。一方面,透过他的口,传讲神深盼百姓悔改,从罪恶的道路返回。另一方面,他要百姓明白,他们的执迷不悟将迫使他令他们国家的祭坛荒芜,一如示罗城被荒废了五百年一样。我们不可能明白这番话所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它似乎暗示,耶和华不能护卫他自己的子民,或者说,他们堕落到一个地步,耶和华不愿再护庇他们。假先知和祭司已经向百姓保证,只要耶和华的殿一天矗立在他们中间,他们的安全就可无虑;因此耶利米这一番话使他们听了格外刺耳扎心。“耶利米说完了耶和华所吩咐他对众人说的一切话”,发现自己突然陷入群众的激愤中。同样的情形后来也曾发生在保罗身上,耶路撒冷的人认为他污秽了圣地,立刻合城都震动起来,百姓一齐跑来,拿住保罗,拉他出殿,幸亏千夫长带着兵丁,强从人群中将他救出来,众人跟在后面纷纷喊着说,“除掉他!”(参见徒二十一2736)。毫无疑问的,若不是几位贵族的出面干涉,耶利米也会丧生在暴民手中。

人常常用这种态度来响应神的话。如果他们心平气和地接受,我们反而要怀疑我们的话里面有多少是神的话。对于陷溺罪中的人,神的话就如烈火,锤子,两刃的剑。这是一个试金石,能测验出到底我们的信息是出于自己的幻想,还是神的默示。人所欢迎的信息往往缺乏神的印记,是传递信息的人为了哗众取宠而将较愉悦的内容取代了原先扎心的部分。

三、受欢迎的介入。宫中的贵胄王子听见传来的消息,就赶往圣殿去。他们的出现使百姓从骚动中平静下来,并且拦阻了愤怒的群众欲加害于真先知的暴行。他们仓促间就在殿门口组成了一个法庭,让祭司和假先知们提出申辩。祭司和假先知以百姓代表的身分,要求处死耶利米,并征求百姓的附合。然后耶利米站起来为自己辩护。他的辩解是,他别无选择,只有述说耶和华差遣他说的话,他不过是重新印证弥迦在希西家时代所发出的预言。他虽知道自己的生命如今是握在他们的手掌中,但他还要警告他们,如果他们杀害他,流无辜人的血就要归到他们身上;他最后再度声明,他是耶和华所差来的。

这番大胆而灵敏的辩辞似乎扭转了整个原来对他不利的局面。首领下了判决:“这人是不该死的,因为他是奉耶和华我们神的名,向我们说话。”善变的百姓开始转变态度。首领和几个人才敢于站起来,公然与祭司和假先知对抗。最后有几位从犹大诸城来的长老作了结论,他们提醒众人,从前弥迦预言灾祸时,贤明的希西家王的反应是多么了同!他恳求耶和华的恩典,耶和华就改变心意,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

神就是如此将他的忠心仆人藏在他的手掌中。与他们为敌的,没有一个亨通。他们被藏在他居住的隐密处,得以逃脱一切的灾难。

历史的关连

除了那鸿的预言,圣经上未记载任何有关尼尼微败亡的历史。史坦利(Dean Stanley)说,“亚述帝国的灭亡是如此迅速、悄然,我们只能透过最后一位帝王的王宫废址,和以色列先知对其灭亡的呼吁,才能一窥其大貌。”尼尼微衰亡之后,巴比伦帝国相继而起,她的第一位君王是拿伯波勒撒,接续他登基的是尼布甲尼撒。以西结描述巴比伦帝国是力大无比的巨鹰,翅膀大,羽毛丰满,色彩鲜艳;似乎暗示着巴比伦大军的军容强大(参见结十七3)。

前一章里我们已看过,埃及是当时从尼罗河到伯拉大河一带诸国的盟主。然而一旦迦勒底人在尼尼微的废墟上建立起王国之后,他们就转移注意力,企图掠取法老王尼哥的一部分领土。耶利米早就预见这种局势,他并且用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两支大军在伯拉大河两岸对峙的情景。

他听见军队的呼喊,看见战马装备齐全,骑兵挥舞着闪闪发光的茅,戴着盔甲。埃及大军好像尼罗河汜滥,奋力抵挡他们仇敌的猛烈攻势;他的附属国——古实,弗,和善于拉弓的路德族,想要阻止埃及大军的溃散,却徒劳无功。他们急速逃跑,并不回头;刀剑饱饮鲜血;败兵的哀声满山遍野可闻;勇士仆倒在地(参见耶四十六112)。埃及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敢敌挡尼布甲尼撒的轭。

从此以后,尼布甲尼撒王攻无不克,所向无敌,可能他与其年迈的父亲共同治国一阵子,到约雅敬第四年时才登基(参耶二十五1)。套用当时刚开始出来服事的先知哈巴谷的话,这位年轻的君王就像豹一样,扑向所有臣服于埃及,或暗通埃及的列国。他的势力向各处扩展,耶利米预言他是神手中的鞭子,要用来惩罚作恶多端的百姓。“我必召……我仆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攻击这地,和这地的居民,并四围一切的国民,我要将他们尽行灭绝,以致他们令人惊骇,嗤笑,并且永久荒凉……这全地必然荒凉,令人惊骇;这些国民要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耶二十五911)。

巴比伦王第一次入侵犹大时,曾用脚钌将约雅敬捆住,带到巴比伦,并且沾沾自喜,踌躇满志,虽然后来他又改变初衷,恢复约雅敬的王座,以其为傀儡,并与他立约起誓(参见结一七1213)。他将圣殿的珍贵器皿掳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庙里;同时他俘掳了全地中最俊美、聪明的人才,其中包括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参但一12)。然后他接到父亲拿伯波勒撒的死讯,立刻匆忙上道,返回巴比伦。

有三年之久,约雅敬谨守住他的誓言(参王下二十四1)。渐渐地他被独立的希望所迷惑,开始计划与邻近各族组成联盟。使者络绎往来于约雅敬和法老之间,要求法老支持更多的人力和马匹,虽然以西结和耶利米一再抗议这项行动,并且警告他,耶和华会因他违反与巴比伦王立的约而惩罚他。这段时期对耶和华的先知而言是非比寻常的,他们竭尽一切心力企图防止王犯下政治上的大错,以免引来可怕的报复(参结十七1521)。

正如他们所担心的,报仇的日子终于到了。尼布甲尼撒王在盛怒之下,率领大军,准备横越沙漠,给予懦弱而无信的约雅敬严重的惩罚。接下去的两章即是记载他攻向耶路撒冷的事,其中一章呼吁百姓禁食,另一章是在召集利甲族的人,和其余逃亡的人一同进入庇护所。

我们对于这位先知在这三、四年间的情形所知不多。当他看见入侵的大军兵临城下时,内心一定充满爱国的悲情。对他而言,这确实是干旱之年,没有得救的盼望:他的嘴必然时常道出类似后来佛罗伦丁对其心爱祖国所吐露的肺腑之言:“法国阿,你的罪孽正是这一切灾祸的起因。现在悔改吧!向神祷告,彼此团结。我一生都耗在向你指明信心和圣洁生活的真理上;如今我一无所有,只有苦难,嘲笑,和责难。”── 迈尔《圣经人物传──耶利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