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段 耶利米的个人经历 11章至19章 |
一. 耶利米與亞拿突人(一一~一二)
一一1~10 耶和華命令耶利米提醒百姓,祂曾在西乃山頒下律法,與他們立約。不遵守律法的人要受咒詛,遵守的人卻要蒙福。神過去不斷提醒,但他們卻固執地拒絕。現在猶大人同謀背叛,背棄從前所立的約,背棄神,改為隨從別神。
一一11~13 當神的審判降臨時,祂不再聽他們的禱告,而猶大那些不可勝數的假神根本沒有能力拯救他們。
一一14~17 神已三次告訴先知不要為這百姓祈禱(七16;一一14;一四11)。他們無權到聖殿去獻祭,不能借此減輕罪疚或逃避災禍。猶大曾被耶和華稱為華美的青橄欖樹,現在因着拜偶像的罪,卻註定被焚毀。
一一18~23 耶和華指示這位柔順而毫不懷疑神的先知,亞拿突人已設計殺害他。他禱告時,神向他保證他的敵人必被懲罰。
一二1~6 耶利米詢問為什麼身為公義者的耶和華,竟容讓詭詐的惡人得亨通,就如那些亞拿突人,卻使象他這種義人受害。神回答耶利米說,他將遇到比現在更厲害的反抗,包括他的弟兄和父家也背叛他。如果他在這較為平靜的景況中(與步行的人同跑)都難以應付,那麼怎能面對即將臨到的嚴峻試煉(與馬賽跑)呢?
一二7~14 耶和華用了很多愛慕的言詞形容猶大,流露出祂對猶大自取滅亡是何等悲痛。與別不同的雀鳥通常都被其它雀鳥攻擊,所以猶大就如斑點的鷙鳥被攻擊。神將懲罰列國,最終要復興猶大。
一二15~17 然而後來,假如列國從偶像崇拜轉回歸向神,他們將在自己的土地上復興,亦會在神的百姓中間分享祂的祝福。否則便被掃除毀滅。
二.耶利米與變壞的腰帶着(一三)
一三1~11 猶大被喻為用過的腰帶,耶利米被指示將腰帶帶到伯拉河去藏起來。猶大曾經與耶和華極其親密,但就象那腰帶一樣,將被帶走和“藏起來”。猶大因着她的罪行,被帶往二百五十英里以外,被擄到伯拉河附近(巴比倫),被“藏起來”。當耶利米找回那條腰帶,它已經變壞,變為無用了。至於耶利米是否真的去到伯拉河,司可福寫下很有幫助的評註:
有些人質疑,伯拉河路途遙遠,當時又戰亂頻仍,耶利米是否真的到那裏埋藏他的腰帶。但是,耶利米事奉的期間,曾有一段時期是天下太平的。耶利米真的到過巴比倫也未嘗沒可能。如果真是這樣,這件事要發生便很平常,他往巴比倫時順道把腰帶藏起來,回猶大時便順道挖出來。另一個解釋是,那希伯來詞語並未指伯拉河,而是指WadiFarah,距耶路撒冷以北只是幾英里遠。在這情形下,他可以是在巴比倫最後攻擊之前的任何時間把腰帶藏起來。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裏描寫的是真實的事件,不單單是異象或幻想出來的故事。耶利米的腰帶象征以色列人強差人意的生命和事奉。
一三12~14 所有百姓都盛滿了酒──並非真正是酒,如他們以為的,而是全能神的震怒;他們會象酒瓶般相撼至粉碎。夏理森評論說:
耶利米強調,正如酒精影響人的判斷
力,使人行動不伶俐,面對即將來臨的危機,國民也象酒醉般醺醺然,無法分辨朋友與敵人,無法作出防衛。
一三15~23 國民一再被催促要悔改歸回,否則被擄便勢在必行。如果百姓不榮耀神,他們將陷入黑暗和死蔭裏。君王和太后將被廢黜,南方的城邑將被擄掠。巴比倫要將這地變為荒場,這全因為猶大的罪孽所致。猶大與她的罪行無法分割。
一三24~27 用來形容猶大離道的字眼,如行姦淫、發肉慾的嘶聲、做淫亂的事等,全都有不道德的含意。
夏理森為這些描述作解釋:
正如不同世代的掛名信徒,百姓根本不相信這樣的災難會臨到他們身上。但耶利米將責備牢牢的放在他們的肩頭上,且敢說他們公開行羞恥的事是與娼妓有關??最諷刺的是猶大所受的痛苦正是她一度愛慕追求的人物加在她身上的。由於猶大沉溺於黑暗中沒結果的事,她腐敗的淫行將要公開被揭發,且是被當初與她共訂婚盟的那位所揭發。
三. 耶利米為旱災代禱(一四~一五)
一四1~6 第十四至三十九章的信息是在耶路撒冷陷落前宣講的。猶大遭受嚴重的干旱和饑荒。
這時候發生旱災,意義極其深遠。這是巴勒斯坦之約(申二八23,24)中所預言的征兆之一,並且在亞哈統治期間(王上一七1及下)已應驗了一部分。這征兆之後,縱然隔了一段長時間,北國被亞述吞滅了;因此,猶大應視之為最嚴峻的警告。
一四7~16 先知為百姓認罪,懇求寬容,但耶和華說不再赦免,百姓要因刀劍、饑荒和瘟疫而被滅絕。假先知保證國家安全,但他們是在說謊,也要隨着聽他們說預言的百姓一同滅絕。神命令耶利米為猶大城市和市郊被毀的荒涼哀哭。
一四17~22 他繼續為百姓懇求耶和華,這讓我們想起亞伯拉罕(創一八2 3~33)、摩西(出三二11~13)和撒母耳的代求(撒上七5~9)。他承認他們的罪惡,並保證他們必等候神,因為只有神能降雨、降甘霖。
一五1~4 為百姓代求是無用的,他們註定要死亡,註定要經歷刀殺、饑荒、被擄掠。雖有最好的代禱者如摩西和撒母耳,也不能阻止審判的降臨。瑪拿西是罪魁禍首,他在耶路撒冷大力推行拜偶像的風氣,包括敬拜摩洛(參看王下二一1~16)。
一五5~9 耶路撒冷可憐的景況完全因為她漠視耶和華的懲罰所致。擁有幸福家庭的婦人不再與她的兒女愉快地生活。
一五10~18 耶利米無端的被他的同胞仇視,但神應許,當他的敵人央求他時,他的無辜便獲得申辯了。猶大無法折斷北方來的鐵(迦勒底人)。他們還要掠走猶大的財寶。先知因所受的迫害和凌辱而心頭一片混亂,尤其是他一直都對耶和華忠心耿耿,他實在不明所以。然而,他在神的言語中找到幫助,重拾喜樂,心中歡喜快樂。
一五19~21 神的回答是,先知對祂所抱的想法是錯的,而且他經常為這些無價值的想法而激動。這些想法必須清除,就如從寶貴的金屬裏剔除下賤的雜質一樣。他的敵人將歸向他,但他卻不可歸向他們。摩根評論說:
他要清除心中的雜質,單單獻身給神,祂的真理猶如金般精純。只有這樣,他才能作神的喉舌,說出祂的信息。
神必使先知成為堅固的銅牆,令他的敵人無法攻塌。祂必搭救和救贖祂的僕人。
四.耶利米孤獨的傳道生活(一六1~18)
一六1~9 神吩咐耶利米不可娶妻,因為毀滅即將臨近。他是聖經中惟一被禁止娶妻的人。此外,由於遍地充滿死亡,而且是耶和華親自施行災難,所以哀哭和宴樂也禁止了。
從第7節看,按照當時的習俗,有人死去時,親友在他家中相聚擘餅,覆述死者的可敬品格,並喝一杯酒。他們借此安慰喪家。凱理指出我們的主如何將這種古老的猶太傳統轉變過來:
主耶穌莊嚴的記念儀式似乎源於這在喪事中擘餅的做法。“人必不為他們擘餅,因死人安慰他們??人也不給他們一杯酒安慰他們。”在主餐中也有這兩部分。這是猶太人熟悉的習俗,但耶和華給予它獨特的意義,將一項新的真理加諸其上。主餐與逾越節有關,因為我們都知道,設立主餐時正值逾越節。在那時刻設立主餐是有特別原因的,因為這顯示以色列中主要的筵席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既嶄新又與別不同的筵席為基督徒開設了。
一六10~18 如果有人問,為什麼神所預言的駭人大災禍要發生,耶利米應提醒他們,這是因為他們和他們的列祖不順服神,卻敬拜偶像。神將來要領百姓從被擄之地回來,但打魚和打獵的人(巴比倫人)將先獵取他們,擄走他們,因為神要懲罰他們的罪孽和罪惡。
五.耶利米堅定不移的心志(一六19~一七18)
一六19~21 先知預見有一天列國要離棄偶像、歸向神。在第21節,耶和華彰顯祂已決意要透過懲罰,令猶大知道祂的能力。
一七1~11 猶大拜偶像的罪深深銘刻在他們心上,這罪使她被人擄掠。神的山是耶路撒冷??倚靠人的有禍了;倚靠耶和華的,那人有福了。神知道人心??詭詐,祂會懲罰那些行騙賺得財富的人,他們象鷓鴣19抱不是自己下的蛋,後來必看見雛鳥離開自己。
第9節說出人心腸的本質,這說法是不受歡迎的(卻千真萬確)。“壞到極處(絕望)”一語有譯作“病入膏肓”,夏理森對這用語作出解釋說:
沒有神的恩典,未重生之人的本性極之邪惡,已到了絕望的地步。在第9節形容為病入膏肓(修訂標準本為“極之絕望”,新英語聖經為“病得無可救藥”)。比較第十五章18節和第三十章12節,那裡解作無法醫治。每個世代都需要靠着聖靈和神的恩典,靈魂才得以重生(比較約三5及下;多三5)。
有些人或會覺得這種對他們內心的控訴太嚴厲了,我們且引述馬太亨利的闡釋,這是額外詳述的,卻是有這樣的需要:我們內心的確這麼詭詐,只是我們自己也不曾留意,也從不察覺。不過,人們常常錯以為自己為人很好,至少內心是好的,誰知都高估了自己的本質。
人心,即人的良知,在腐敗墮落的光景中,比萬物都詭詐。它是狡猾而虛假的;它有取代的傾向(看這字眼已知一二);雅各的名字是取代者,就是這個意思。它稱惡為善,稱善為惡,把事物蒙上虛假的色彩,對不平安的說平安了。人的內心說(被內心蒙騙說),沒有神,或他看不見,或他不需要,或即使他們繼續這樣行也必得平安;因此我們可以有成千上萬個類似的例子,足證人心是詭詐的。它欺騙人,讓人陷入自己的敗壞裏;而且情形不斷惡化,結果變成自欺欺人,自我毀滅。這裏說人心是極其詭詐的;那是要命的,是不可能改善的。良知原用來指出人心在各方面的錯謬,誰知良知自己也裝假,是欺騙的元兇,這真令人感慨莫名,情況確實是壞極了。良知原是主的蠟燭,但竟在人心裏發放虛假的亮光;良知原在心靈中作神的代表,受託去使人行神所喜悅的事,現在竟出賣神。這樣,人變成怎麼樣呢?這種欺詐的心腸使我們不禁說:“誰能識透呢?”誰能形容人心是怎樣敗壞。
一七12~18 耶利米歡呼說,猶大的聖所是神榮耀的寶座,安置在高處。接着他說出,信靠其它人是愚蠢的;他向以色列的盼望為百姓祈求醫治和拯救。百姓向他挑戰說,神所說過的審判在那裏呢?耶利米向耶和華提出說,他沒有嘗試逃避作神的牧人,也不想耶路撒冷有被毀災殃的日子;他只曾說出耶和華的話。他求神為他雪冤,懲罰那些嘲笑神話語的人。
六.耶利米在安息日的信息(一七19~27)
猶大君王和猶大眾人並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都蒙勸誡要以安息日為聖。如果他們遵守,神便應許大衛王朝的君王能繼續下去,殿裏的敬拜也持續不斷。但如果他們不遵守,便要遭受懲戒(耶路撒冷被毀)。
詹遜解釋為什麼守安息日對以色列是這麼重要,他說:要真正測試人心與神的關係,就看他是否遵守神的話語。以色列的律法之一是在守安息日的那天不可工作(一七21,22)。人人在生活上經常承受物質主義的壓力,神的子民也不例外,令他們難以持守這誡命,所以,這十誡之一的誡命成了真正的試金石,測試人心要先揀選短暫的事,還是永恆的事。守安息日這條律法對猶大真的那麼重要嗎?看看耶利米的象征性行動和他所說的明確話,便知道答案是肯定的。同樣的原則可應用於基督徒守主日這件事上。這也是為了更新我們的靈性和身體,記念我們的救主和我們的救贖,敬拜神,記念我們的主在一星期的頭一天復活的勝利。
七.耶利米在陶匠的家(一八)
一八1~12 耶和華是窑匠,猶大(這裏稱以色列)是器皿。器皿弄壞了不是神的錯,卻是以色列的錯。泥土在神的手中隨着祂的心願而作,不論是審判或是祝福。如果百姓不悔改,神便降災禍,但他們的答复卻是,他們要照自己的計謀去行。
一八13~17 耶和華宣判他們的行徑是前所未有和怪異的。借着拜偶像,他把毀滅引來;而毀滅的程度,令那些看見遍地變為荒場的人大為驚駭。英文聖經修訂標準本對第14節的譯法是正確的:“利巴嫩山巖上的積雪融化過嗎?山上清涼的澗水干涸過嗎?”你可以倚靠這些大自然的現象,但神不能倚靠祂的百姓!“雖然積雪總不離棄利巴嫩,但以色列卻忘記湧流生命的活水泉源。”
一八18 耶路撒冷的人聽見這些話,就設計謀害耶利米,反映出他們仍舊信靠他們自己的祭司和先知;他們用毀謗的說話攻擊他。
一八19~23 耶利米在禱告中表達他後悔曾求神饒恕他們。這種禱告並不適合恩典時代的信徒。
八.耶利米與瓦瓶(一九)
一九1~9 耶利米授命拿着一個瓦瓶走到城中的垃圾堆,向猶大君王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宣告說,因為猶大敬拜偶像,獻人為祭,所以神將要打碎猶大。欣嫩子谷將變成殺戮谷。在耶路撒冷被圍攻之時,甚至會發生人吃人的情況。
一九10~15 先知打碎那個瓦瓶,借此形容巴比倫人將造成的破壞和毀滅情景。屍首太多,使埋葬的地方不夠用,曾用來拜偶像的房屋將被玷污。耶利米回到聖殿的院中,重複說因為人民拒絕聽從神的話語和悔改,所以審判快將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