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
26:1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登基的時候,有這話從耶和華臨到耶利米,說:2「耶和華如此說,你站在耶和華殿的院內,對猶大眾城邑的人,就是到耶和華殿來禮拜的,說 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話,一字不可刪減;3或者他們肯聽從,各人回頭離開惡道,使我後悔不將我因他們所行的惡,想要施行的災禍降與他們。4你要對他們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若不聽從我,不遵行我設立在你們面前的律法;5不聽我從早起來差遣到你們那裏去我僕人眾先知的話(你們還是沒有聽從),6我就必使這殿如示羅,使這城為地上萬國所咒詛的。』」7耶利米在耶和華殿中說的這些話,祭司、先知與眾民都聽見了。
二六章是比較早期的話[1];我們說過尤其是《耶利米書》二六章以後不是按著時間排的,是按著主題排的。這是比較早期的,是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登基的時候。各位,陳水扁也好,朱榕基也好,那就職大典都是一遍歌舞昇平,喜氣洋洋。可是,耶利米實在是很不識時務。他來到這裏就不是「恭喜,恭喜」,是通通在責備。
「到耶和華殿裏來禮拜的」:我們到神的殿裏是敬拜上帝的,求主讓我們每一個字都能聽。這個時間大概是主前六○九、六○八的時候,到上帝的殿裏是去幹什麼呢?到上帝的殿裏是去奉獻的,但到上帝的殿裏也是去聽上帝的話。
《馬太福音》二八章20節,耶穌說:「『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就是大使命。『凡』和『都』要注意,每一個字都要講[2]。《使徒行傳》二十章27節,保羅與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話別,說:「因為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都說,不是挑我喜歡的說,不是挑你們喜歡聽的說。都說,說的完整,這就是一個神學的重要。我們在講道、解經沒有辦法避免侷限,一定會受侷限──我們在查《耶利米書》,沒有辦法又查《創世記》;我們在查《創世記》,不可能又查《啟示錄》,有的時候會對著看一下,但是還是以我們現在查的為主;或講道的時候也是以一節、或三、四節聖經經文為主。──但是,我們背後要有一個全面的聖經作基礎,沒有違背的,也沒有一樣不說的。《申命記》四章2節[3],也講到說:「神的話不可加,不可減。」當然《啟示錄》最後一章[4]也講到「不要加,不要減。」都要聽,不是撿你喜歡的聽。當然我們可以有一些特別喜歡的經句,但希望也是全面的了解。《馬太福音》四章4節,耶穌在回答魔鬼試探的時候,也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說的一切話。」每一個字都要聽,如果聽了還能悔改,也許上帝收回災,也許不收回災,但是你還能得救。
看起來以色列人是「都不聽」──這前面耶利米已講過,我們也都看過了。不過,這一次是「就職大典」裏面講的,所以就特別嚴重一點。
26:8耶利米說完了耶和華所吩咐他對眾人說的一切話,祭司、先知與眾民都來抓住他,說:「你必要死!
願每一個基督徒都注意這句話:你說完了耶和華所要你說的話,希望大家能流淚悔改;也不一定是你流淚了、流汗了,因為他們不悔改,且要你死。
26:9你為何託耶和華的名預言,說這殿必如示羅,這城必變為荒場無人居住呢?」於是眾民都在耶和華的殿中,聚集到耶利米那裏。
可悲的是:「眾民聚集到耶利米那裏」,是要責備他,是要攻擊他;不是要聽上帝的話。
26:10 猶大的首領聽見這事,就從王宮上到耶和華的殿,坐在耶和華殿的新門口。11 祭司、先知對首領和眾民說:「這人是該死的;因為他說預言攻擊這城,正如你們親耳所聽見的。」12 耶利米就對眾首領和眾民說:「耶和華差遣我預言,攻擊這殿和這城,說你們所聽見的這一切話。13 現在要改正你們的行動作為,聽從耶和華你們神的話;他就必後悔,不將所說的災禍降與你們。
這些都是《耶利米書》裏面一再重複的主題theme:就是神一再的藉著耶利米和其他的先知講話,可是其他的人就是一再的不聽,一再的遠離,一再的拒絕。
11節這裏,以色列人聽到了耶利米的話,就要把他打死。注意,這裏聽到的人包括我們在第8節看到的「祭司」、「先知」和「眾民」,然後第10節又加上了「首領」,這些人都不聽耶和華藉著耶利米所說的話。
12節,「耶利米就對眾首領和眾民說」:我相信也包括祭司和先知在內,但是可能眾首領和眾民聽進去了,而祭司和先知就比較沒有聽進去。很遺憾的是:教會裏面常常最晚聽主話的人是教會的領袖;當然不一定都是這樣子。
耶利米就說:「這是耶和華叫我攻擊你們的,耶和華叫我攻擊這個城,攻擊這個殿,攻擊祂的聖所。如果在耶和華要我這樣攻擊你們的情形下,你們能夠改正你們的行動,那耶和華就必後悔。」我們也多次講過這個字眼,就是從人來看,耶和華會改變的,耶和華會後悔的;當然從神來看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只是祂顯示出來給我們看的是「因為我們的悔改和不悔改,祂會有所改變」──因此,耶利米的意思是:「為了你們自己,你們就要聽」。
26:14至於我,我在你們手中,你們眼看何為善,何為正,就那樣待我吧。
我們從聖經也知道,我們不能夠行自己眼中看為善的事,我們不能夠照自己意思去做。這個意思是說,人自己不是衡量萬物的標準。像人文主義者,不管是東方的、西方的,總是說:「人的理性是衡量萬物的原則。」但是我們不是這樣子,我們總是說:「神是衡量萬物的標準。」我們一切要聽上帝的,而當我們信靠上帝,神的話在我們心中的時候,我們也不是被動的──就是神的話在我們心中,使我們也能成為主動的遵行上帝話的人。在《申命記》十二章神藉著摩西說:「你們現在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那是因為現在是一個暫時的狀況。《申命記》十二章8-9節,說:「我們今日在這裏所行的,是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你們將來不可這樣行,因為你們還沒有到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安息地所給你的產業。」意思是「現在還在曠野,沒有到流奶與蜜之地,一切因陋就簡──所有的制度都還沒有建立得很好以先,你們可以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將來神的話更確定了,祭司的制度更確定了,你們就不可以按自己的意思行,乃要專心的聽從上帝了。這就像我們沒有信靠上帝的時候,我們本著良心做事;我們信靠上帝後,就要本著上帝的話做事。但是為什麼在二六章14節這裏說:「你們看何為善,何為正,就那樣待我吧」?就是──雖然神的話是一切的標準,但我們領受神的話總還是經過我們這個人,講得更精確一點是通過我們的理性,我們的良心。我們的理性和良心不準確,但是如果你要故意的違背理性和良心的話,仍然是錯誤的。所以,耶利米在這裏說:「你們眼看何為善,何為正,你們就這樣做吧。你們的想法、做法常常是錯的,在這裏也是錯的,但是我也不能夠要求你們違背自己的良心做事。」
26:15但你們要確實地知道,若把我治死,就使無辜人的血歸到你們和這城,並其中的居民了;因為耶和華實在差遣我到你們這裏來,將這一切話傳與你們耳中。」
「若把我治死,就使無辜人的血歸到你們和這城」,也就是惡上加惡、罪上加罪。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一個宗教、每一個牧師、每一個解經書、每一個人,甚至我們自己都有我們自己的看法,到底誰是對的?當然沒有信主的人會有這個困惑,尤其到了後現代很多元的時候。到底我們有沒有什麼選擇?我在這裏就一而在,再而三的感謝主,真是主揀選了我們。當主揀選了我們,我們就知道──眞的有真理,而且我們能夠認識真理;眞的有一位真神,而且我們認識了祂。那麼我們很感謝主,讓我們眞的在真理當中。我們必須在神的光照、真理中就有越來越多的信念。的確,我們在沒有信主的時候,甚至我們都信主了以後,魔鬼的話、上帝的話、天使的話、人的話,我們總還常常不是摸得很清楚;但是那心中有聖靈的人,就能夠越聽越明白。──這是我們的責任了,我們不能繼續糊塗下去,我們要越來越明白,越來越知道我們所信的是誰?
現在耶利米跟他們一再的講──講了他們所不喜歡聽的話,最後耶利米說:「你們非聽不可,你們必須把我的話當作上帝的話。」我們也很感謝主,當耶利米講完這個話以後,我們看到眾首領和眾民他們能夠聽進去。
26:16首領和眾民就對祭司、先知說:「這人是不該死的,因為他是奉耶和華我們神的名,向我們說話。」
這個首領和眾民裏面有多少人能夠繼續持守這一點──耶利米的話能夠聽;還是他們常常在反覆無常中,我們不知道。我真是感謝主,神保守我,到今天我才不會反覆了,不會像以色列人在曠野一樣,一直不斷的反覆。
到底這個對,還是那個對?各位,在次要的事上,我們可以不斷的修正我們。到底聖靈的工作是怎麼樣?到底我們受了聖靈會不會說方言?到底前千禧年,還是後千禧年,還是無千禧年?甚至我覺得這些東西因著我們不斷的更敬虔,更聽主的話,然後不斷的修正,是好的,是應該的。但即使是這些事上,我們也應該有越來越堅定的看法,這些在神學上叫作Adiaphora[5],就是次要的事情;主要的事情是神和祂救恩的事情。次要的事情是大家可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可有不同的修正。不過,即使是次要的事,我們也是根據主要的事──上帝和上帝的啟示來做,所以我們有堅定的看法,也是很對的。就像保羅在《羅馬書》十四章[6]講的:到底這日是不是比那日強?到底是不是主日是最重要的?還是每一日都一樣?[7]到底我們這個可不可以吃?那個可不可以吃?[8]他說:這個個人要包容(羅十四1);但是個人也要有堅定的意見──就是個人要為主所給你的有堅定的看法(羅十四5)。
我的意思就是說,在二六章16節這裏你看到,首領和眾民一聽到耶利米的解釋就說:「這有道理。」──那能夠從善如流的,非常的好;有道理能接受的,很好;可是你是不是繼續的接受?還是等到另外一個人再講一句話,你就覺得這也有道理。這就麻煩了,我們總要持守上帝給我們的,就是首領和眾民在這裏是對的──覺得耶利米講的是對的。但是如果他覺得耶利米講的是對的,就求主讓他繼續的聽下去。那我們不要因為聖經上的話,我們喜歡的就「這是主的話,真寶貴。」有時候我們看都看不懂,或不喜歡的就「主的話真難懂,誰能明白呢?不要看了。」──我們不要一直在這裏轉變,心懷二億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什麼祝福。
「他是奉耶和華的名,向我們說話」,這句話你要再想想。「他是奉耶和華的名向我們說話」,這個答案對不對?是對,但我們也不敢說絕對的對,因為另外一個人奉耶和華的名說相反的話,我們是不是就聽了呢?一個人奉主的名說話,我們聽,沒有錯;但你還要看那個內容,是不是眞的奉主的名說話。那我們怎麼判斷?所以,我們需要有聖經,任何人奉耶穌說的話必須是合乎聖經的。「唉呀,聖經那麼厚,我們怎麼能抓得住呢?」那麼我們還是說:各個神學家可以有他不同的鑰匙或主要的架構──信義會講因信稱義;加爾文宗或改革宗講「聖約」,或者講「神的全能」和「神的預定」;那麼衛斯理講聖潔,這我都覺得可以的,但是不要違反整本的聖經。那你自己聽到人家奉主的名講話,如果是敵基督奉主的名講話,你會不會也就信了呢?那個內容和奉主的名,你能不能配合在一起。
耶利米講的這幾句話倒是很有效。很多時候我們很希奇:包括摩西、耶利米、耶穌、保羅很多時候講的話,大部份的時候是人不聽;但是有的時候,他們又聽。在《耶利米書》這裏,耶利米也沒有說什麼新的話,只是重複他所講的舊的話,但是眾首領和眾民,還有一些長老居然能夠有這麼快的回心轉意,我們很希奇。下面就是國中的長老就起來講話了。這段話也叫我覺得很像耶路撒冷會議一樣,大家一直不能決定,後來就越來越傾向上帝那邊了。
16節是眾民覺得「耶利米講得有道理」;17節開始是長老再對眾民說:「耶利米講的有道理,我們的做法不對。」
26:17國中的長老就有幾個人起來,對聚會的眾民說:18「當猶大王希西家的日子,有摩利沙人彌迦對猶大眾人預言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錫安必被耕種像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像叢林的高處。
這是一個歷史上的事情,我們大概不太多把兩處經文放在一起看。一個是先知彌迦在《彌迦書》三章12節[9]講的話,就是這裏說的:「錫安必被耕種像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像叢林的高處。」──上帝要把這地方徹底的毀滅。
「錫安必被耕種」:「耕種」就是被外國的軍隊一塊一塊的挖起來,一塊一塊的翻起來。「耶路撒冷變為亂堆」:耶路撒冷一切美好的建築通通會像被亂軍掃過一樣的混亂。「這殿的山必像叢林的高處」:這個殿的山原來是被建得美倫美奐,現在會像叢林的高處,就是不再有什麼建築物在上面了。這是先知彌迦的一個預言:「以色列人很敗壞,所以上帝一定要把他們毀滅掉,耶路撒冷要變得很糟糕。這事必定如此。」這段經文又是一個很好的『預定論』的經文──就是上帝的預定一定會發生,但是我們不知道上帝怎麼預定的?但我們可以看見上帝所啟示出來的東西:當上帝說刑罰一定要來到的時候,卻可能因為我們的悔改,刑罰沒有來到。我們又再一次的講到說:神永恆的計畫是沒有變的,但是我們看不到;我們只能看到啟示出來的,或歷史所展現出來的。
當這件事情──彌迦在作這樣預言的時候,顯然歷史的進行就剛剛好發生在《以賽亞書》三七章,也是《列王記下》十九章或《歷代志下》三二章所記載的事情──就是亞述王在攻擊猶大,包圍耶路撒冷的那件事。從人來看,本來上帝是因為猶大或耶路撒冷的罪惡,所以上帝叫亞述王來攻擊猶大或耶路撒冷,要徹底的攻擊。這時候彌迦也講了這段話。在大軍包圍的時候,彌迦講了對軍心不振的事──就是彌迦好像是幫助亞述王,是一鼻孔出氣的。亞述王現在包圍我們了,彌迦說:「對你們該死了,你們罪惡多端,所以上帝要滅掉你們。」當然就應該治死彌迦,「大軍包圍的時候你在那裏擾亂民心士氣,怎麼可以呢?」正如同現在是巴比倫軍隊在包圍耶路撒冷了,耶利米又再說:「我們罪惡多端,所以非死不可。」可是長老就說:「那時候,彌迦沒有被處死啊。」
26: 19 猶大王希西家和猶大眾人豈是把他治死呢?希西家豈不是敬畏耶和華,懇求他的恩嗎?耶和華就後悔,不把自己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若治死這人,我們就作了大惡,自害己命。」
後來非常的希奇,耶和華行了一件奇妙的事情,亞述大軍死掉了十八萬五千人,就把主前七○一年的災免掉了,這記在《以賽亞書》三七章33-37節[10]。
他們的意思是說:如果那個時候,彌迦發一個預言,但希西家沒有治死他,反倒悔改,結果耶和華就救了這個城;現在我們若作這個大惡──治死耶利米,就是害自己的命了。所以神預定要發生的事,當祂講出來的時候,你仍然可以悔改,但到底誰悔改?誰不悔改?悔改以後神是怎麼帶領的?我們都相信神的話一定會實現,只是我們都不太知道怎麼的實現法。總之,我們不要一意孤行下去,也不要絕望──這我們在一開始就講過了。我們就是懇求他的恩吧,我們就是承認我們自己的罪惡吧。
19節「懇求祂的恩」,直接的翻譯就是「摸祂的臉」:好像是摸上帝的臉,那麼親、那麼迫切的求祂的恩一樣。那麼,耶和華就後悔了。
感謝主,我們《和合本》標題說:「官民都說耶利米不應該死」,也就是首領、眾民,還有不少的長老都被耶利米的話感動,覺得我們應該聽耶利米的話。但是,別人就不一樣,不要說每一個人的遭遇都會一樣。神絕對是信實不偏待的神,但是對每個人怎麼樣應用祂的預言,應用祂的帶領,我們眞的不能夠有把握的。我們相信神是絕對的公平、信實和良善,可是我們的領受,我們對上帝的話的應許和祂帶領的領受,我們眞的是不知道,我們就存著感恩的心。下面有一個人就是烏利亞……
26:20(又有一個人奉耶和華的名說預言,是基列耶琳人示瑪雅的兒子烏利亞,他照耶利米的一切話說預言,攻擊這城和這地。
可是他說的結果是人要把他治死,他就逃亡了。
26:21約雅敬王和他眾勇士、眾首領,聽見了烏利亞的話,王就想要把他治死。烏利亞聽見就懼怕,逃往埃及去了。
逃往埃及是非常愚蠢的──逃到埃及就是內賊裏通外國的最好證明了,很明顯的是一個猶太奸了。那個時候可能也有「引渡法」,或者說約雅敬王可以差人把他從埃及抓回來。
26:22約雅敬王便打發亞革波的兒子以利拿單,帶領幾個人往埃及去。23他們就從埃及將烏利亞帶出來,送到約雅敬王那裏;王用刀殺了他,把他的屍首拋在平民的墳地中。)24 然而,沙番的兒子亞希甘保護耶利米,不交在百姓的手中治死他。
「亞革波的兒子以利拿單」在《耶利米書》三六章12節[11]又出現了;在《耶利米書》三六章25節,以利拿單曾經求王不要燒掉上帝的話;在《列王記下》二四章8節[12]還有一個以利拿單,是約雅斤的岳父。有人說:這兩個以利拿單是同一個人,我們不確定──這是考據上的事情,我們不去多看了。
在這整個的過程裏面,我們都看到耶利米實在是非常的危險,因為局勢的起伏是很快,民心的變動真是非常的快。在莎士比亞的劇作《居里厄斯.凱撒Julius Caesar》(第三幕、第二場)裏面就有描述:凱撒大帝死的時候,羅馬百姓的心對殺凱撒的人舉棋不定:「這個人把我們的王殺了,到底這個人是該死的呢?還是這個人是替我們除掉一個暴君?」勃魯托斯Brutus講了一篇很動人的話,說:「凱撒有稱王的野心,所以我們把他殺掉。我們殺掉他是為民除害,是不要讓凱撒的罪惡繼續延續下去。讓他活下去,就讓他的英名越來越受到污染了;還是殺了他,讓我們記得他以前的豐功偉績吧。」講得大家非常的感動:「殺得好。」「勃魯托斯Brutus是英雄。」然後,馬克.安東尼Mark Antony又站起來講了一篇簡潔又漂亮的致悼詞,卻是歷史上少有又精采的演說,講完了所有的百姓都瘋狂的要殺勃魯托斯Brutus,且為凱撒哭泣:「他是我們偉大的領袖,被幾個小人所殺掉。」──人心很容易被左右的,政客就最會賣弄這些左右人心的技倆。
各位,我們也常常這樣反覆無常,我剛才就講了:我們先要有上帝的話在我們心裏能夠穩定;如果我們不太熟悉神的話,最起碼祈求聖靈幫助我們知道那些基要真理──因信稱義的道理、神是全能上帝的道理,不要一下子就變了。當然,我也很反對人容易變,我也反對人不變。不變,有的時候就是頑固,像廁所裏的石頭又臭又硬[13];但善變,有的時候是沒有主見,隨風搖動[14]。到底我們什麼時候擇善固執?什麼時候從善如流?這我們要求神憐憫──重點是我們要緊緊的抓住上帝。
我們在二六章看到,一下人家聽耶利米,耶利米話講完了,人家說:「我們應該像當年一樣善待他」;一下說耶利米話的人會被殺掉;一下又不聽耶利米,也有人像亞希甘就保護耶利米,沒有把他交在百姓的手中。不過百姓也好,亞西甘也好,沒有人是真正可靠的。我們只有求神──讓我們是在祂手中;要不然,我們在任何人手下都是危險的。
[1] 耶26:2-6這裏的講詞是7:1-15「聖殿講章」的摘要,引出本章先知耶利米險遭殺身之禍的緣由。
[2] 書11:15「耶和華怎樣吩咐他僕人摩西,摩西就照樣吩咐約書亞,約書亞也照樣行,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約書亞沒有一件懈怠不行的。」結40:4「那人對我說:『人子啊,凡我所指示你的,你都要用眼看,用耳聽,並要放在心上。我帶你到這裏來,特為要指示你;凡你所見的,你都要告訴以色列家。』」
[3] 申4:2「所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好叫你們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你們神的命令。」申12:32「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
[4] 啟22:18-19「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甚麼,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甚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
[5] Adiaphora「次要的事」(或譯為「瑣事」、「可行可不行之事」、「無關善惡之事」):此觀念源於希臘文的「無關緊要的事」,即與信仰無關的事。在神學上,是指一些在道德上非神所命令,亦非神所禁止之「無足輕重的事」。在《羅馬書》十四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初代教會在這些「次要的事Adiaphora」──「吃喝」和「守日」上發生問題。保羅認為基督徒對於這些事的取捨是有自由的,但這自由必須:第一、是在信靠主的恩典下意志堅定:4節「主能使他站住」、5節「各人心裏要意見堅定」;第二、是為主而作的:6節「只是: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第三、是在愛心的約束下:1節「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20節「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不可因……毀壞神的工程,或叫人跌倒。」在教會歷史上,我們也看到這些「次要的事Adiaphora」曾引起許多的爭論,包括十六世紀更正教與天主教對教會禮儀的爭執,十七世紀信義宗的敬虔主義之爭論。「協同信條」(Formula of Concord{\LinkToBook:TopicID=470,Name=Formula of Concord})第十章就對Adiaphora的問題提出一個折衷的辦法:一、在逼迫的日子,我們的信仰是絕對不能讓步的;二、在其他時候,「屬神的群體無論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候,都有權利、權柄和能力,來按實際情況增加或減少所需之禮儀,只要教會不是草率從事,而是有秩序地、適當地做……為了良好的程序,合乎信仰的禮儀,和教會的好處。」
[6] 羅14:1-9「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軟弱的,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裏要意見堅定: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14:21-23「無論是吃肉,是喝酒,是甚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你有信心,就當在神面前守著,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吃,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7] 「守日」的問題:5節「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6節「守日……」
[8] 「吃喝」的問題:2節「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軟弱的,只吃蔬菜。」6節「吃的……;不吃的……」14節「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
[9] 彌3:12「所以因你們的緣故,錫安必被耕種像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像叢林的高處。」
[10] 賽37:33-38「『所以耶和華論亞述王如此說,他必不得來到這城,也不在這裏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築壘攻城。他從哪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去,必不得來到這城,這是耶和華說的。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廟裏叩拜,他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殺了他,就逃到亞拉臘地。他兒子以撒哈頓接續他作王。」
[11] 耶36:9-26「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第五年九月,耶路撒冷的眾民和那從猶大城邑來到耶路撒冷的眾民,在耶和華面前宣告禁食的日子,巴錄就在耶和華殿的上院,耶和華殿的新門口,沙番的兒子文士基瑪利雅的屋內,念書上耶利米的話給眾民聽。沙番的孫子,基瑪利雅的兒子米該亞聽見書上耶和華的一切話,12他就下到王宮,進入文士的屋子,眾首領就是文士以利沙瑪、示瑪雅的兒子第萊雅、亞革波的兒子以利拿單、沙番的兒子基瑪利雅、哈拿尼雅的兒子西底家,和其餘的首領都坐在那裏。於是米該亞對他們述說他所聽見的一切話,就是巴錄向百姓念那書的時候所聽見的;眾首領就打發古示的曾孫,示利米雅的孫子,尼探雅的兒子猶底到巴錄那裏,對他說:「你將所念給百姓聽的書卷拿在手中,到我們這裏來。」尼利亞的兒子巴錄就手拿書卷,來到他們那裏。他們對他說:「請你坐下,念給我們聽。」巴錄就念給他們聽。他們聽見這一切話就害怕,面面相觀,對巴錄說:「我們必須將這一切話告訴王。」他們問巴錄說:「請你告訴我們,你怎樣從他口中寫這一切話呢?」巴錄回答說:「他用口向我說這一切話,我就用筆墨寫在書上。」眾首領對巴錄說:「你和耶利米要去藏起來,不可叫人知道你們在哪裏。」眾首領進院見王,卻先把書卷存在文士以利沙瑪的屋內,以後將這一切話說給王聽。王就打發猶底去拿這書卷來,他便從文士以利沙瑪的屋內取來,念給王和王左右侍立的眾首領聽。那時正是九月,王坐在過冬的房屋裏,王的前面火盆中有燒著的火。猶底念了三四篇(或譯:行),王就用文士的刀將書卷割破,扔在火盆中,直到全卷在火中燒盡了,王和聽見這一切話的臣僕都不懼怕,也不撕裂衣服。25以利拿單和第萊雅,並基瑪利雅懇求王,不要燒這書卷,他卻不聽。王就吩咐哈米勒的兒子(或譯:王的兒子)耶拉篾和亞斯列的兒子西萊雅,並亞伯疊的兒子示利米雅,去捉拿文士巴錄和先知耶利米。耶和華卻將他們隱藏。」
[12] 王下24:8「約雅斤登基的時候年十八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個月。他母親名叫尼護施他,是耶路撒冷人以利拿單的女兒。」
[13] 可16:14「後來,十一個門徒坐席的時候,耶穌向他們顯現;責備他們不信,心裏剛硬,因為他們不信那些在他復活以後看見他的人。」徒7:51「你們這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常時抗拒聖靈,你們的祖宗怎樣,你們也怎樣。徒19:9」「後來,有些人心裏剛硬不信,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保羅就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便在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羅2:5「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憤怒,以致神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林後3:14「但他們的心地剛硬,直到今日誦讀舊約的時候,這帕子還沒有揭去;這帕子在基督裏已經廢去了。」弗4:18「他們心地昏昧,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裏剛硬;」來3:8「就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他發怒,試探他的時候一樣。」來3:13「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來3:15「經上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惹他發怒的日子一樣。』」
[14] 羅8:5「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弗2:2 「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弗4:14「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提前5:15「轉去隨從撒但的。」提後4:3「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猶1:7「又如所多瑪、蛾摩拉和周圍城邑的人,也照他們一味地行淫,隨從逆性的情慾,就受永火的刑罰,作為鑑戒。」猶1:16「這些人是私下議論,常發怨言的,隨從自己的情慾而行,口中說誇大的話,為得便宜諂媚人。」彼前4:3「隨從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惡慾、醉酒、荒宴、群飲,並可惡拜偶像的事,」彼後1:16「隨從乖巧捏造的虛言,」彼後2:2「將有許多人隨從他們邪淫的行為,便叫真道因他們的緣故被毀謗;」彼後2:15「他們離棄正路,就走差了,隨從比珥之子巴蘭的路;巴蘭就是那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彼後3:3「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的私慾,出來譏誚說:」猶1:18「他們曾對你們說過,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不敬虔的私慾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