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倚靠埃及与古实(二十1-6)
最后一篇论及埃及与古实的预言是和其余的有所不同,这是以历史事件作开始:‘亚述王撒珥根打发……到亚实突的那年’,而不是以‘当那日’或相似的开始。虽然本篇是想涉及埃及与古实,但却在开始时提及亚述与非利士人,两个外邦族到处一起被提及(十四24-32)。本篇环绕着先知异常的行为,他‘露身赤脚行走三年,作为……豫兆奇迹’。先知在这预言中的目的,基本上不是想评论埃及与古实的命运,或甚至是关乎亚述或非利士,而是要说服他的听众,不要倚靠列强力量,这是不断出现于以赛亚事奉中的主题(参七及卅一章)。
本经文的出现次序,有部分是因亚述(十四34-27)、非利士(十四28-32)、古实(18节)与埃及(19节)四国都是刚刚提及,但也有其他的作用,在全卷之中,存在着一种年代上的编排次序,从‘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六章),到‘亚哈斯王崩的那年’(十四28);从亚述人攻取亚实突那年(二十章),到‘希西家王十四年’(卅六章)。先知的生平数据并没有太多被保存下来,但却是按年代编排起来,使先知的信息可以植根于以赛亚的生平与年代中。第二十章出现于这文集中间,在大部分不能确定年期的发言中,便带有提醒的作用,使我们记起这重要的异象,是亚摩斯的儿字以赛亚在‘当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作犹大王的时候……得默示,论到犹大和耶路撒冷’(参一1的注释──先知的异象{\LinkToBook:TopicID=104,Name=先知的異象(一1)})。
此段短篇经文提到了三件重要的事,而它们之间的连带关系却并不明显:(一)撒珥根攻取非利士城市亚实突(1节);(二)先知为时三年之久的非常行为(2-3节);(三)亚述王击败埃及与古实。我们知道亚实突在被围攻三年后,于主前七一一年失守,而第三件事发生于主前七○一年。由于是发生于将来的事(4-6节),我们只有假设此预言的背景是在主前八世纪的最后十年,当时亚述的省分越来越动荡不安,最后终于招致希西家的背叛,以及耶路撒冷在主前七○一年的沦陷(王下十八13-16)。在那年埃及亦于伊利提基战战场上,被西拿基立所击败,本文作者或编者,希望我们看见 神的手在其中,并且使我们耹听耶和华藉着祂仆人先知所说的话(3-6节)。以赛亚三年来的豫兆可能原来是与亚实突三年的围城有关,而‘这沿海一带的居民’(6节)是指非利士人。但正如我们所得到的经文,第一节根本是将本预言的日期推至应验之前十年,从而强调先知超然的力量。以赛亚在整整十年前便预告埃及将战败的屈辱,第六节是对他听众反应的警告:虽然先知以种种超然的努力来告诉他们,他们总是到了已经太迟时才相信他。第十六节的‘沿海一带’现在是指犹大,难道你永远不会学懂不倚靠任何人为的力量吗?
围攻亚实突清楚地记载在亚述的编年史中,根据记录,撒珥根(主前七二一至七○五年)命令亚述军队,而不是如一节所言,他的他珥探(tartan,总司令)负责领兵。但可能圣经保存了撒珥根占取原先属于他部属的功劳。亚实突好像是当时反亚述力量的中心,受着其他的支持,包括新崛起而充满生机的埃及的古实王朝。但是埃及却因着一些原因,没有提供亚实突所盼望的支持。故此他们因幻想破灭而绝望地呼喊:‘我们素所仰望的……现在却怎能逃脱?’(6节)希伯来文并没有提及标准修订本所言:‘这就是发生在……身上的’一句(编注:中文和合本也没有这句)。
第二至第三神的‘豫兆奇迹’好像是包括了两个先后的‘预言’。第一、麻布代表了哀哭(例撒下廿一10),这一定是说到亚实突的遭遇(参十四29-31)。然后第二,哀哭者要赤身露体,哀器被羞辱所取代,那些为非利士人之死而哀哭的人,包括埃及人与古实人,他们将遭打败,被迫放逐。所以先知以其行动来象征非利士人过去的命运,以及埃及人和古实人未来的遭遇。在圣经关于先知行为的记载中,这种象征式的行动并不罕见,例‘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造了两个铁角,说,耶和华如此说,你要用角抵触亚兰人,直到将他们灭尽’(王上廿二11)。以西结展示了更细腻的‘动作喻言’(结十二1-16),还有其他例子(参耶十三1-7;十九章)
在某个历史阶段,百姓好像相信这种先知的表现,藉着共鸣的魔力,先知的行动好像对未来事情的发生,有一股无名的直接影响能力。当然圣经作者亦是以此批评假先知,指责他们不能准确地豫测未来(申十八21-22;王上廿二5-36)。但我们如果讨论以赛亚是否真的赤身露体,在耶路撒冷周围行走三年之久,那是没有意思的。这是一个基于古以色列的先知预言的故事之一,使我们尊重具有某种超自然力量之人的权威,耹听他们所说的,而不是推测他所行的。这是警告那些不听从先知说话的人(六9-10)。他要我们不倚靠世上那些‘执政的,掌权的’,不论他们看来是如何强大,最终他们会好像埃及与古实人抛弃可怜的非利士人一样地,抛弃你们;而你们将被丢弃在路旁,好像落在强盗手中的那人(路十30-37),剥掉衣服,饱受羞辱。那时你们还可以向谁求救呢?――《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