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廿七篇    還可再進步 
      大衛這篇詩是他心靈的真寫照,把我們每一個屬神的人 
的屬靈實況描劃出來。認知和實際之間是有些距離的,這距 
離正好告訴我們,就算是最屬靈的人,還是有可進步的空間。 
一. 安穩的心靈  (v.1-3) 
      「我還怕誰呢?…我還懼誰呢?」(v.1),「我的心也不 
害怕…我必仍舊安穩」(v.3),這是何等的超脫!何等的得勝! 
信心何等的堅強!大衛這樣說相信不是言過其詞,不是自我 
吹捧。他實在是經歷過的,在青少年時代,他就是這樣在敵 
人面前毫無懼色。 
      大衛能這樣堅強膽壯是有原因的,因他認識他的神。 
      他以神為亮光。「耶和華是我的亮光」,就是以神為光, 
自己行在神的光中,這樣他行得正,站得正。沒有作什麼虧 
心事,當然就沒有什麼可以叫他懼怕的了。 
       他以神為拯救。「耶和華是我的拯救」,他認定神是會 
拯救他的。在人生路上,人雖然自己行在神的光中,但這個 
世界是黑暗的,魔鬼在害人,人也會害人,人生危機處處。 
即使落在危險中,大衛也深知神會拯救他。 
      他以神為保障。「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因為神是 
保障,故即使惡人環繞,虎視眈眈,生命仍能得到保護,能 
安穩,因為神保護他,惡人必無能為力。 
      他以神為力量。「保障」可以譯作力量。大衛深知人生 
危機處處,他不但深信神是他的拯救,也深信神是他生命的 
力量,心靈的力量。人有時難免身体衰弱,衰殘,又或者身 
体會受到限制甚至綑綁,失去自由,這時重要的是心中有力, 
成為支持的力量。但什麼是心裡的力量呢?大衛認定那是神。 
      因為有這些認定,他的心能平靜安穩,沒有懼怕。 
二. 實際的需要  (v.4-14)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 
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v.4), 
大衛心中仍有所求,有所要。照理,大衛已心中無所懼怕, 
心靈已那麼平靜安穩,靈性可以說已很高,應該沒有什麼要 
求的了。大衛仍要向神求,這表示什麼呢? 
 1. 仍可進步  (v.5-8) 
       我要歌頌耶和華」(v.6),大衛心中覺得他還要向神歌 
頌,還要感謝祂,讚美祂。他感覺到他能在惡人環伺中得勝, 
能昂首而行,全是神的恩典,全是神的憐恤(v.7),他心中覺 
得感恩不夠,感謝未足,還需要再感恩,向神再歌頌。向神 
常存感恩是我們不斷需要有和需要做的,是不嫌多,只嫌不 
夠,只嫌沒有。人若能不斷感恩,是靈性真正進步。 
      「那時我心向你說:耶和華阿,你的面我正要尋求」(v.8), 
大衛要的是不斷的尋求見神的面。 
      心靈平靜安穩固然好,固然重要,但是能不斷的尋求見 
神的面,靈性才能真正進步,因為這是不斷的與神相通,與 
神結連。人若時常親近神,常活在神的面光之中,被祂光照, 
人才會漸漸像祂,似祂。我們今天沒有美好的見證,活不出 
神的形像,不正是因為我們少見祂的面麼! 
       大衛深覺仍有要改進,可進步的地方,我們就更需要了。 
 2. 仍有需要  (v.9-14) 
         大衛的禱告給我們看見,他在現實上還有需要。 
      他需要神看顧他(v.9-10)。大衛求神「不要向我掩面」, 
「不要發怒趕逐」,「不要丟掉」,「也不要離棄」,然後 
又說「耶和華必收留我」,這些話表明他需要神常與他同在, 
不要忘記遠離他。是的,在現實的生活裡,即使我們的靈性 
已經很穩定,我們仍需要神的同在,因為離了神,我們就不 
能作什麼。可不是嗎,如果神不在我們身邊,靠我們自己能 
應付那些源源不絕而來的壓力麼?我們需要神同在,需要神 
不計較我們的軟弱,不離棄我們。 
      他需要神引導(v.11-12)。「耶和華阿,求你將你的道指 
教我,因我仇敵的緣故引導我走平坦的路」,大衛覺得他還 
需要神指引他每天的道路。雖然大衛的靈性已很不錯,被稱 
為合神心意的人(撒母耳記上十三14),但他仍覺得需要神指 
引他行路。人是愚昧的,不知危險的,若沒有神的指引,人 
是容易行錯路的。如果我們以為自己的靈性已不錯,其實我 
們仍需要神每天的指引,因為我們是容易偏行己路的,特別 
是當有難處,有仇敵出現時(v.11-12),更是如此。 
      他需要信心(v.13-14)。「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 
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v.13) ,大衛需要神增加他的信 
心,特別是對神的恩惠有信心。信徒對神都是有信心的,但 
是在我們現實生活裡,卻有一現象,有時我們會對神的恩惠, 
恩典有懷疑,以至我們會手足無措,甚至會喪膽。我們實在 
需要求神時時保守我們,讓我們時常記得和看見祂的恩惠, 
好叫我們信心不動搖,能壯膽,能時常堅固(v.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