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篇 合神心意的人
这篇问与答的模式,可能是仿效古代世界某些庙宇中的状况,崇拜者会询问,入内敬拜的条件为何,而祭司则给予答复。不过,一般的回答总是列出仪式方面的要求(参,出十九10~15;撒上二十一4、5),但此处颇出人意料,耶和华的答复是要鉴察人的内心。诗篇二十四3~6与以赛亚书三十三14~17,也出现同样的情形,那两处所描述的高潮,进一步刻划出清心之人的福气;本篇则只作原则上的陈述。
{\Section:TopicID=192}神是接待人的主人(十五1)
帐幕一字,令人想起两种情境:一种是正式的敬拜与献祭场合(出二十九42),圣山强调这一点;另一种则指慷慨好客的帐棚生涯,寄居与住表明了这一点。诗篇常将这两个观察混合在一起,将崇拜者视为期盼得住处的客旅,将前来敬拜视为归家(如:二十三6,二十七4、5,八十四1以下)。如此一来,谁能寄居……?的问题,就显得更发人深省,因为每个人都将个别与主面对面,而“罪孽不能成为祢的宾客”(五4,NEB)。进一步的解释,见以下第5c节的注释。
{\Section:TopicID=193}人是神的宾客(十五2~5)
这里并没有列出所有状况;尚有其他情形,可从以上提到的诗篇第二十四篇,以赛亚书第三十三章两处的答复,略窥一般,八福以及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也都可相提并论。这个人最重要的特色,是正直。
2. 他的品格:真诚。希伯来文 tamin 译为无可指责(和合本作正直),似乎稍嫌消极;其含义为完整,或全心全意而扎实。第二个字,公义,是旧约道德的根基;这绝非陈腔滥调,因为有一些伦理体系不以这一点为基础,而是建立于快乐或自我满足的追求之上。
最后一个词,真诚,意指确实、可靠,不单是正确而已。这个人所说的话,能代表他自己(与十二2,赛二十九13成对比)。
3. 他的言语:受约束。谗谤一字的背景为“走来走去”,窥探各样事情,或到处散播流言(如:希伯来文的创四十二9以下;参另一种表达,利十九16)。其意义比较接近传播丑闻,而非造谣中伤。译作朋友的希伯来文,其含义随上下文而异,这里仅是指“另一个人”;这种公道的态度更合乎全文,而不是形容狭义的对友人忠诚。最后一句话中,随伙毁谤可以指“投以轻蔑之辞”(参,葛利纽),或指“鸡蛋里挑骨头”,不必要的挑剔(参,克巴确克)。箴言十12说:“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这整节正能伸张其意。
4. 他的同伴:划清界限。第4a节看来颇累赘的句子,其实就是讲忠诚。这个人不是在将自己与别人比较,只是在表明他的立场:宣告他所爱慕、所秉持的原则是什么。创世记十四17~24所记,亚伯兰对两个王的态度,可以说明这点,以及必须付出的代价为何。
4c、5. 他的处事:可敬。前面两句(4c、5a节)需要其他经文来补充解释;第三句(5b节)则显而易见。最后一行(5c节)是此段的结尾,也是全篇的总结。
在匆促起誓方面(4c节),这里的要点是自己吃亏,不是让别人遭损(与耶弗他或希律的困境成对比);虽然如此,箴言六1~5教导说,在发现自己的错误后,是可以恳求对方开释的。所应许的事并没有推翻;对方仍然可以坚持;因此这条中庸之道还是可敬的,值得去尝试,以避免步入轻易放弃或愚侠式的耿直两种极端。在哥林多后书一15~23,保罗有更进一步的解说,他不仅将优柔寡断与负责任的修正看法作一区分,而且也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持守诺言的字句,与达到真正的目的,二者也有区别。
放债取利(5a节)在圣经中遭定罪,不过并不是指一般的商业行为(参申二十三20;太二十五27140),而是指在弟兄遭难的状况下,仍然藉他图利,这可由申命记二十三19与利未记二十五35~38的对比看出。后面这段经文同时禁止卖食物给他以取利。在家庭中,软弱者需由家人承担;在家庭之外,律法允许人随意处理,但禁止勒索,鼓励慷慨(参,出二十三9;利十九33、34)。本篇看不出对弟兄与有需要的陌生人可作差别待遇。
5c.他的地位:保证安全。此处的思路超过了进门、受到欢迎;其实第1节的问题,是问可否住宿,而非可否进入,因为本篇所描写的品格,是神要塑造在人身上的,而不是祂可从人身上找到的。诗篇中常用动摇来描写安全受威胁(参,如:十6,十三4,原文);要得保障,不是投靠强者,乃是坚心信赖神,如:十六8,四十六5,六十二2、6。惟有如此,本篇的最后一个希伯来字的意义,才得充分发挥:“他将不动摇,永不。”
140 如果主人的回答明显指出他的错处,就成了这个比喻的弱点。──《丁道尔圣经注释》